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40.01KB ,
资源ID:278388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78388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心理学专业.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心理学专业.docx

1、心理学专业专业: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与治疗学科:脑功能开发题目:在儿童教育过程中,如何应用脑功能开发的原理,与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促进儿童教育发展。学科:儿童行为问题题目:在儿童教育过程中,儿童行为问题有很多种,通过惩罚手段可以矫正部分儿童行为问题,应当如何合理利用惩罚的手段。答案:如果按照行为问题的内容划分,可以分为以下7个方面:1反社会行为,如破坏、说谎、偷窃等;2非反社会行为,指孤僻、懦弱、怕和人接触等;3 自我评价、兴趣和意志方面的问题,如自卑、缺乏自制、依赖等;4退缩行为问题,如执拗、好哭等;5 神经质、神经症样表现;6 饮食、睡眠、生活态度方面的问题;7 学习能力问题,如学业不良

2、、厌学、用功过度等。惩罚原理:在一个确定的情境中,当孩子做出某一行为之后,随之而来的是一个不良的后果或者是一个令人厌恶的结果,那么,今后在类似情况下发生类似行为的可能性就会减少。惩罚是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普遍使用的行为改变方法。中国教育报2003年8月10日报道,海口市某学生为了“好玩”,做出了下列“好事”:这个学生暑假期间在海口市东方广场的某快餐厅打工。8月3日下午2点,他从海口海甸岛沿江西路骑自行车回家,途中突发奇想,想看看人们遇到爆炸事件会有何种反应。于是,他就产生了往快餐店打电话开个“恐怖玩笑”的念头。在查到该饭店的电话号码后,他就在4点左右用公共电话打快餐店的电话,称:“我已经在你们店

3、里放置了两枚炸弹,餐厅很快就会爆炸”。打完电话,他还先后两次到现场围观看热闹。8月7日凌晨,他被警方刑事拘留。按照刑法规定,他将被处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这是一个用法律惩处的例子,是惩罚原理的具体应用。 惩罚原理和消退原理一样主要是用来减少或消除不良行为的,专业描述说:“在一个确定的情景中,当孩子做出某一行为之后,随之而来的是一个不良的后果或者是一个令人厌恶的结果,那么,今后在类似情景下发生类似行为的可能性减少。”这个不良的后果或厌恶的刺激叫做惩罚物。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有过这样的经历:当我们小时候做错了某一件事情或出现了某些不良的行为,如果它们引来了不良的后果,尤其是严重的体罚时,

4、今后往往就不再做类似的事情了。但是,惩罚如果使用不当,不仅达不到改变行为的目的,还可能使不良行为加重,或导致其他不良的后果。因此,在使用惩罚时也要注意:(1) 要惩罚的行为必须具体、明确这样能避免惩罚了优良行为;同时,要惩罚的行为必须是不良行为或应该惩罚的行为。(2) 惩罚要及时,在不良行为出现时马上就惩罚。下例惩罚就是不恰当的:妈妈在洗衣服,可是儿子在捣乱。妈妈说:“等你爸回家时,让你爸揍你。”结果一周后出差的爸爸回来了,妈妈把前述行为刚讲完,爸爸就动手打了正在好好玩耍的儿子。儿子早忘了一周前的事,被莫名其妙的打了两巴掌,实在叫人想不通,结果自然是事与愿违,没有效果。(3) 惩罚物和惩罚的力

5、度要恰当惩罚物不恰当,力度不恰当是很难起到惩罚作用的。下述例子就能说明这一点。1988年秋天,我到杭州出差。我中途上车,没有座位,只好站在走廊里。离我不远的一排,坐着一个年轻的妈妈,抱着一个3岁左右的小男孩。起初,小男孩手拿两支卫生筷子在玩耍,东捣捣西捣捣的。他妈妈说:“别玩了。”(制止但力度不够,不起作用)并用手轻轻拧孩子的屁股(惩罚,但力度也不够),可小孩依旧在玩,他妈妈无可奈何,干脆不管了。结果,男孩不知怎么用力把筷子戳向妈妈的脸。还好捅在了眼皮上,没伤着眼球。这时妈妈急了,顺手把筷子夺过来,折断扔到车外(强烈的惩罚是必要的,但要惩罚的是差点伤了妈妈的眼球这个行为,而不是扔掉筷子)。这一

6、下可不得了,孩子立即哭了起来(他不知道伤着妈妈是错误的,只知道玩具被妈妈扔掉了,这时就是有了两种不恰当行为伤了妈妈、用不良的哭来表达筷子丢失的态度)。由于车厢内人很多,他妈妈用语言来制止他:“叔叔阿姨要笑话你了,别哭了。”(妈妈的做法又不恰当,儿子做错事情倒要安慰,孩子能有好行为吗)可孩子仍不止声。妈妈只好把他抱到两节车厢的结合部来回走。这时我实在看不下去了,在他妈妈抱他走开时,悄悄对同伴说:“现在只有一个办法,就是狠狠打他屁股。”没想到这话被一个年轻人听到(事后知道是小孩的舅舅),他接过孩子,不由分说就照着孩子的屁股拍了一巴掌,说:“你还哭不哭?再哭还打。”(剧烈的刺激)孩子仍旧在哭,可第二

7、巴掌下去声音已明显减小了,第三巴掌孩子已经不敢哭出声,只有轻声抽泣了。这时小男孩再也不让舅舅抱,回到母亲怀抱中,不但不再哭,反倒一会就睡着了。(4) 把惩罚和其他方法结合起来在惩罚不良行为时,与正强化结合起来,找出孩子的闪光点优良行为进行强化。惩罚物的选用非常有讲究。家长在选择惩罚物时,一定要因人而异,因行为而异。惩罚物, 在惩罚中伴随行为出现的不良的后果或厌恶的刺激叫惩罚物,他的种类很多,可以是口头的斥责,可以是剥夺孩子的权利,还可以是给予某种强烈的刺激,如体罚等。按照儿童行为发生后是谁给予的惩罚物,可以把惩罚物分成两个大的类别。() 自然惩罚物显然,这类惩罚物不是外人给予的,而是儿童做出行

8、为后自然的结果。由于自然结果是令人不快的,儿童在做出类似行为的可能性自然就减少。这可以看作是无意识的自然学习。我侄子岁时曾把手放在裸露的电插头上,被强烈的电击了一下(惩罚),他对那种强烈的刺激印象非常深刻。当我拉着他的手再往插头上摸时,他死活也不敢摸了,大吵大嚷地要我放手。后来,他甚至不敢把手放在不裸露的插座上(这是一种泛化)。在这里,被电击是摸插头的自然结果,但这个结果具有强烈的惩罚作用,以至于一次就知道(学会)了不能摸赤裸的插头。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行为可以用自然惩罚物惩罚,例如:不良行为 自然惩罚物故意吃饭慢 没吃饱就收拾了餐桌虐待家中的小狗 被狗咬了一口嘲弄同学 同学不和他玩耍不洗脸 被

9、同学嘲弄脸上脏起床拖拖拉拉 上学迟到被老师责问不完成作业 被老师留校做作业故意打破玩具 只能玩坏玩具故意打翻牛奶 没有牛奶喝攻击其他同学 被同学攻击 从学习或改变行为的角度讲,在孩子的某些不良行为发生时,父母以冷静的态度,不加干预地让孩子受到自然的惩罚尤其是在不会伤及孩子身心健康的情况下是一种很好的行为改变策略。这时父母保持平静的心态很重要,如看到自己家小孩惹事反而被其他小朋友欺负时,就应该让孩子接受自然惩罚,不要横加干预人家的孩子。() 人为惩罚物人为惩罚物显然是指行为发生后,外人给予行为人一个不良的刺激或不良的结果。它又分为逻辑惩罚物和反应代价惩罚物。逻辑惩罚物。逻辑惩罚物和儿童行为的发生

10、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或逻辑惩罚物是行为的逻辑结果。乐乐喜欢骑童车,但是小孩骑车上马路会非常危险。可是马路比家门口的路又宽又平,对他很有吸引力。爸爸说过不让骑车上马路,但有一次他还是去了。爸爸很生气,惩罚他一个星期不准骑车。这里“一个星期不准骑车”是骑车上马路的逻辑结果,是逻辑惩罚物。当然,这是一种对权力的剥夺。大部分不良行为都可以使用逻辑惩罚物。日常生活中,很多情况下可以选用逻辑惩罚物来惩罚,如:不良行为 逻辑惩罚物将口香糖吐在地上 天不给口香糖吃在家中使用脏字 妈妈天不和孩子说话虐待家中的小狗 把狗送给别人不吃鸡蛋 不给喜欢的鸡腿吃 反应代价惩罚物。反应代价惩罚物不一定和发生的行为有逻辑关系

11、,但是不良行为发生后,行为者必须付出代价。龙龙经常虐待小狗,多次说教也没有作用。由于他特别喜欢看动画片,于是,父母就采用了剥夺他看动画片的权利,作为龙龙虐待小狗的惩罚物。一次,龙龙又虐待小狗时,父母惩罚他三天不许看动画片,以此就纠正了龙龙虐待小狗的行为。绝大多数不良行为都可以使用反应代价惩罚物。例如:不良行为 反应代价惩罚物三次没有完成作业 取消周日去公园的计划骂人 骂一次罚款元对父母说谎 两天不许看电视起床没有叠好被子 放学后不许在外边玩耍 就像强化物的选择一样,惩罚物的选用是非常有讲究的。家长在选择惩罚物时一定要因人而异、因行为而异。例如,对于女孩来说,可能轻轻的指责就已经是较重的惩罚了,

12、但对于男孩可能打屁股才有效;对于早上起床没有叠被,指责或剥夺一次看动画片的权利就可以,但对于说谎,打屁股也不是不可以。应该说,最有效的惩罚,当然是剥夺孩子最喜欢的强化物。惩罚的正用和误用许多行为都可以使用惩罚法来消除。但是,家庭和学校都大量存在误用惩罚的现象。许多行为都可以使用惩罚法来消除。小刚很喜欢追逐蜜蜂,妈妈告诉他,蜜蜂是酿蜜的,不要捉它、伤害它,它还会蜇人。但小刚不听,妈妈想既然如此,你就挨蜇吧。果然,当小刚抓到一只蜜蜂看时,被蜜蜂蜇了一下,蜜蜂的毒刺还留在了手上,痛得他哇哇大哭。妈妈问他还抓不抓蜜蜂,他连连摇头。这是自然惩罚物的惩罚,达到了消除行为的目的。这是正确的使用惩罚。有专家用

13、柠檬汁做惩罚物,成功地治愈了一个个月婴儿的吐乳反应。这也是一个成功的利用惩罚的案例。此女婴通常在吃奶后就开始张嘴、舌头上扬、卷起并很用力地前后搅动,几秒钟后就开始吐,一般持续分钟40分钟,直到把吃下去的乳汁全部吐出。治疗者在治疗时,每当看到她舌头卷动时,就马上连续向她嘴里滴柠檬汁,直到她停止舌头卷扬。5天后,女婴不再吐乳。30天后,柠檬汁完全停止。 但是,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学校,都大量地存在误用惩罚的现象。在家庭中,最多见的是过多的使用体罚,导致体罚不见效果;在学校,则可能更多的使用讽刺、挖苦、嘲笑,从而导致一些学生厌学、逃学。在惩罚时,没有和其他原理共同使用,如没有和孩子说明为什么惩罚明理、

14、没有马上奖励可以奖励的行为,等等,都是常见的误用。中国教育报在2003年7月8日报道有关师德启示录的讨论中,有一个老教师张允公写了一篇文章一篇作文打倒一个学生,发自内心地、痛苦地写出了自己因为“无知”致使一个学生处境不利直至退学的例子。那时34年前的事。我初中毕业后在家乡小学当民办教师,教四年级语文。有一天上讲评作文课,我先暗示学生,要有好戏看了。接着便开始读一个学生的作文。“题目:赶集。”我略作停顿,以便蓄势,继而朗读,“腊月二十六,我赶范家集,褂子口袋里有三毛钱,我用手捂着口袋,兴高采烈地走在大街上。到了小东河,小东河里的水波浪滔天,我垫上几块小石头,浩浩荡荡地过了河”。我在“波浪滔天”、

15、“浩浩荡荡”几处提高声调,放慢语速,以求达到最佳的调侃效果。全班早就笑得前仰后合,我不时地瞥一眼某生,他的头几乎低到桌子底下。我不依不饶地念着,念完后走到他面前,“啪”的把作文本摔在他桌子上,什么也没说,一切都在这一摔里了。同学们疯狂地喊着、笑着、笑这个平时就常被男生嘲笑的对象。此后几天,几乎全校所有的学生(还有老师)见了他就喊“小东河里的水波浪滔天”,几天后,他没有来学校,一天没来,两天没来,一个星期没来,一个月没来后来再也没来,听说在生产队放猪。体罚体罚只能在其他方法没有效果时,才能尝试使用。体罚是一种比较严厉的惩罚,严重的体罚包括身体遭受打击,遭受电击,听令人难以忍受的声音,闻难以忍受的气味,强迫吃难以下咽的食物,等等。罚站也是体罚,但一般不属于严重的体罚。需要注意的是,严重不严重有时要看使用的具体环境。例如,在夏天的太阳底下罚站,即使是只有10分钟,也是严重的体罚了。由于体罚的尺度不好掌握,一般情况下,我们不主张在孩子身上使用体罚,不管是在家庭还是在学校。体罚只能用在不得不使用时。即用其他的方法没有效果,才尝试用这个方法。例如,孩子偷钱、说谎,一次说教不改,两次说教不改,三次说教还不改,再犯就可应使用严厉的手段体罚了。但是,即使是可以使用体罚的时候,也要注意体罚的度要适当,体罚的手段也要恰当。在家中使用时,成人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