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44.46KB ,
资源ID:2777401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777401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余福智《唐诗底蕴讲稿》7.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余福智《唐诗底蕴讲稿》7.docx

1、余福智唐诗底蕴讲稿7余福智唐诗底蕴讲稿7 余福智唐诗底蕴讲稿7第三十四讲 杜甫诗(一)杜甫生逢开元盛世,其青年时代的诗,和其他盛唐诗人一样,充满盛唐时代精神,理想远大,情绪高昂,非常有抱负有自信。但杜甫也有自己的特点,他的理性制约能力较强。我们现在把李、杜并称,不要以为当时人们也李杜并称。李诗事实上更合当代时尚。他趋向狂放,尽情地无拘无束地挥洒自己的才情气度。杜甫固然也间或狂一狂,放一放,但大多场合都很约束。李诗以万顷波涛倾泻的方式造成震撼,杜诗则以深井钻探的方式感荡心灵。钻探要讲精确度,因此杜诗特别讲究炼字炼句,精细打磨艺术形式规范和诗歌语言,尽量在有限的字数中传达更丰满的生命体验。下面读几

2、首青年杜甫的诗:胡马大宛名 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 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 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 万里可横行-房兵曹胡马咏物诗难写。难处一是要写出确是这一物,二是要写出这一物的生命特色、生命意兴,三是要把人的精神世界和这一物联结起来,融会进人的生命意兴。融会得越好,这首诗就越成功。(详参美在生命上编第二章第三节)房兵曹胡马写出的确是一匹骏马,那骨相、耳相、跑相是一流的。而且,这是匹志向远大、一往无前、忠诚可靠的骏马。字里行间,我们还感受得到杜甫、房兵曹与骏马具有同样的奔腾不息的生命活力:万里横行去啊!说到炼字,古来诗评家津津乐道的是风入四蹄轻中的入字。入,表示骏马飞奔时四脚腾空留出足够广大的空间让

3、风进入。假如改成托字,主动性在风,马的精神就显不出来了。至于炼句,风入四蹄轻已经炼得很好了,而诗评家则更特别赞赏所向无空阔,因为它极有表现力极有创造性。杜甫之前是没有过无空阔的说法的。杜甫这句诗说的是把无论多么巨大的空间距离视为无物。能把空阔视为无物,那马以及和马心有灵犀的房兵曹、杜甫,一定是有足够实力且对横行(纵横无敌)跃跃欲试的。素练风霜起 苍鹰画作殊竦身思狡兔 侧目似愁胡绦镟光堪摘 轩楹势可呼何当击凡鸟 毛血洒平芜-画鹰这首比上首更难写。上首的马是真马,这首的鹰是画鹰。假如把画鹰当真鹰来写,是失败的;又假如拘泥于画面,画鹰处于静态,又很难传达时代精神,同样是失败。而杜甫写来,则刚好透过画

4、鹰的形态传达出真鹰的神彩。开头一句又是个受到千古赞誉的名句:白绢上卷起风霜,怎么可能?很有悬念。接下去略一说明,便使人立刻想象出这鹰画得很有神,秋天风霜里出猎的那种神态。秋天是苍鹰最有作为的时令。杜甫一下笔便写风霜起,显然有种骤然被触动心向往之的感觉,好像受到这画鹰的鼓舞也想去试试身手似的。杜甫不是卖弄技巧,而是敏锐地捕捉到第一感觉。画作怎见得特别好呢?从所画鹰的形态上看,竦身、侧目既有形状特色,还有心态特征,仿佛正在谋划着一场出击。再从画技上看,连苍鹰饰物的质感以及苍鹰本身的质感都画出来了。这效果当然又和炼字有关。堪和可都属经典式的炼字:画上的丝带和金属转轴逼真得让人想伸手把它们摘下来,苍鹰

5、也逼真地蹲在柱子上使人觉得一声叫唤便可令它飞下来。这堪和可似幻而真,似真而幻,把画鹰和真鹰联结得合二为一,舍此二字,换用什么字都产生不了同样的功效。末两句迸发出要实现苍鹰般生命价值的激情,但何当两字,则又表示这仅仅是一场憧憬,透露出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感。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望岳古代的天子如做到天下太平,便要到泰山去向天作汇报,举行封禅仪式。因此,泰山是个圣地。杜甫对这圣地十分向往,年青时游历齐赵,目标之一便是泰山。他选择远望的角度来写,传达的是敬仰之情。一片青葱,绵延不绝,钟灵毓秀,巍然高耸,显示的既是泰山的蓬勃生机,更是泰山

6、所代表的中华民族的腾踔活力、壮阔胸怀。泰山的神圣从岱宗这称谓便可参悟:岱宗,意即大宗,诸山之大宗。礼拜泰山,景仰泰山,是有认同中华民族深层文化并向它汲取精神力量的意味的。由景仰泰山所产生的层云荡涤胸怀的感觉,没有深层心理作用是不可能产生的。由于向往,看着飞鸟投入泰山,竟瞪大着眼使眼眶裂缝,虽不免夸张,但非如此不可表现其向往的程度。最后幻想登上最高峰傲视天下,宣示的正是盛唐志士的理想和信心。这诗的平仄调配不合律诗的规范,只是首古体诗。但杜甫又确实用了近乎五律的作法,这就使作品既有律体的雍容,又有古诗的气势。杜甫一生追求诗艺精而更精,在青年时代就已有意识地讲究。且读其夜宴左氏庄:风林纤月落 衣露净

7、琴张暗水流花径 春星带草堂检书烧烛短 看剑引杯长诗罢闻吴咏 扁舟意不忘既是夜宴,就得写出夜宴的氛围;既是在左氏庄,就得写出其庄的环境,其庄主人的特色。此诗选材和联缀都十分讲究,诸君不妨用心体味。试就原题凑一首劣诗供大家比较:江东清夜静开宴聚华堂水岸鲜花美门庭绿草香主人有文化武艺亦高强隐士原潇洒吟诗入醉乡余福智唐诗底蕴讲稿第三十五讲 杜甫诗(二)纨裤不饿死 儒冠多误身 丈人试静听 贱子请具陈甫昔少年日 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赋料扬雄敌 诗看子建亲 李邕求识面 王翰愿卜邻自谓颇挺出 立登要路津 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此意竟萧条 行歌非隐沦 骑驴三十载 旅食京华春朝扣富儿门 暮随肥马尘

8、残杯与冷炙 到处潜悲辛主上顷见徵 忽然欲求伸 青冥却垂翅 蹭蹬无纵鳞甚愧丈人厚 甚知丈人真 每于百僚上 猥诵佳句新窃效贡公喜 难甘原宪贫 焉能心怏怏 只是走踆踆 今欲东入海 即将西去秦 尚怜终南山 回首清渭滨常拟报一饭 况怀辞大臣 白鸥没浩荡 万里谁能驯-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韦济,时任尚书左丞,颇赏识杜甫。杜甫很希望韦能引荐。知道这背景而读这诗,有大开眼界之感。杜一下笔便发牢骚,而且是大牢骚,没有形势大好的门面话。假如韦是个怕事的官僚,杜甫肯定不会做这种势必碰钉子的事。自我宣传简直是用了广告伎俩。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谁能把自己的学识与才华形容得更好?赋比扬雄,诗比曹植,都是顶尖级文豪;当代

9、名士主动接近,好比请名星说一句我喜欢他。-但请注意,这里也没有半句讨好韦老先生的话。不但没礼物送,连奉承话也没有,这样去求人做举荐之事,倘事能成,大概要三个条件。一是被举荐者真的有大本事,二是举荐者完全为国家着想,三是其他因素的配合。-没用浅薄的话奉承韦济,正是认准他公字当头。从韦济那面看来,应该更愉快一点的。杜甫还大言不惭:除非不干,干就得干大事。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是帝王师的事业啊!韦左丞,老韦只是左丞而已,荐人去做帝王师,自己往哪里摆?杜甫能把大志向韦透露,完全信任韦有己欲立而立人的品格,看见有比自己更合适的人,一定可以让贤的。后来宋代的欧阳修,看到苏轼的考卷,便说自己将来要避此人一

10、头地,古代有修养的人就是这样胸怀坦荡,与人肝胆相照的。渲染贫苦,有求助意。但杜甫竟写成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一点不顾面子,真是匪夷所思!细想一下,陶渊明不是也把乞食的经历写成诗么?看来,古人的耻辱观中只以人格受侮辱为耻,并不以贫穷乞求救济为耻。只要不是嗟来之食,乞也无妨,形迹是不必太拘泥的。提到应徵不成功,顺理成章该把唯一希望寄托于韦济了。韦济欣赏杜诗,就是希望之所在。举荐人,要从德才两方面看。而切入点在诗,拿西方分光镜看,只看到一派荒唐。但站在中华文化传统立场看,则大条道理。德是什么?身体力行以中华文化精神待人处事就是有德。才是什么?灵活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就是才。一首诗,可以窥见作者的

11、精神世界,也可以从如何扣题、布局、用典等等方面看出其人思维的灵活性到达怎样的程度。韦济赏识杜诗,实即欣赏杜甫其人,有举荐的意思。但杜甫在长安候官已近十年,天天心事重重,进进退退该作个决断了,因此便想催促一下:要是荐得上就请快点,不然我要归隐了。一走,哼,想我回头就难喽!看来,三十来岁的杜甫还是豪气干云,自视甚高,有点不知天高地厚的。但这又正是盛唐时代精神的表现。那时,不但年青人有锐气,老态龙钟的老人也欣赏这种锐气。即使朝廷大臣,都有宽广的胸怀,容得下年青人的大歌大哭、大叫大骂。大臣顾好了大局,信心也就十足,不怕人家哭崩长城,不怕人家骂翻金銮殿。-好一个心理健康的时代!杜甫那句致君尧舜上值得特别

12、讨论一下。这和李白的犹可帝王师一样,明白表示帝王还有待他去教导、扶持。这本来是中华文化精神的一个表现,清醒的帝王是可以欣然面对的。第二十五讲已讲过了。这里再从另一个侧面讲一讲。古代有内圣外王之说。内圣外王,最早是形容孔子的,说他自身修养已经达到了圣人水平,假如由他来主持社会管治,他就一定能成为一个以德治国,从而导致天下太平、民殷国富的王者。但是,谁能成为帝王,则由许多因素综合促成,因此,帝王不一定是圣人,圣人不一定能做帝王。自然,最理想的情况是由圣人作帝王。但由于制度的遗憾,帝王不由圣人做,这倒成了正常现象。按中华文化传统要求,帝王也要努力增强修养,力求也做圣人。按中华文化传统要求,每个文化人

13、同样也要以圣人榜样要求自己。按中华文化传统观念,圣人不是天生的,人人都可以加强修养、不断践履,从而达到圣人的水平。帝王追求达到这水平,是要凭此做个好皇帝。普通文化人追求达到这水平,不是要争王位,而是要明白治世的道理。不做帝王犯得着弄清治世道理么?这就关涉到一个更本质的问题了。我一再强调,中华文化传统是以民族生生作为评判是非的最后根据的。帝王也好平民也好,都要对民族生生负责,都要以有利于民族生生作为自己一切言行的终极依据。因此,帝王与平民都有为民族生生相互提供意见的义务。至少,在学理上如此,执行得如何可当别论。唐代前期的帝王较为清醒,一般不会把致君尧舜上这些话当作反动言论的。从原则上说,有能者可

14、以去做帝王师,但事实上却要讲机遇,没机遇就做不成。谁也不能在努力之前便确实知道将来有机遇。谁都是努力努力再努力以备一旦碰上机遇不致无所措手足。文化人毕生努力,只如足球前锋之踢球,全力以赴争取万分之一的机会去进球。以圣人为榜样,人格问题相当突出。重读一遍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可见杜甫虽在求人,却并无半点卑躬屈膝。杜甫是讲究风骨的。假如把这诗和李白与韩荆州书放在一起看,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就看得更加清楚了。李杜对那些有权者说话的口气,透露着这么一个要求:我把您看成国士,您也应以国士待我!友 好 诤 言杜甫诗一、二均已细读,平章站在唐诗全盛巅峰上的两大巨人(正因为有这两大巨人,才能显示唐诗巅峰高度)的

15、代表作,难有新见。一因仰之弥高、探之弥深;再是好评已被人说尽。但兄另辟蹊径,探索这些作品中所蕴含的中华文化精神,选材又恰当,可资发挥。第一讲,兄开头便抓住李、杜诗艺独特处(波涛倾泻式与深井钻探式),分析工部青年时三首名作,在炼字炼句,精细打磨处所达到的感荡心灵效果。这正是兄的胜场,因为兄诗词创作的丰富体验,极大地提高了对中国文字的灵性和精微感,也是时下评论文字达不到处。如将托字和入字相较,阐述风入四蹄轻的入字所提升的骏马精神。画鹰颈联,评家多着眼于摘写情态、呼写神态动词之传神,而兄却着眼于极难下之虚词,堪可似真而幻、似幻而真这经典式之炼字。高明的读者可以悟到这个锤炼过的字在全诗整体中所焕发的生

16、命力。其实,正是诗人的生命力辐射给文字载体后所显示出的写诗者的精神状态。具体到咏胡马、咏画鹰诗中,便是人的精神境界与物的生命特色、生命意兴融为一体。析诗到这一高度,可以说是已摸触到了诗艺底蕴。但三诗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前两首也许限于篇幅被忽视了,其实其中大有文章可做。现将两讲合并,试为兄提示、补充。一、杜集咏物共首,据前人诗话记载,以咏马、咏鹰较多。如宋人贯休蛩溪诗话说:杜集及马与鹰甚多,亦屡用属对(举鹰马并举诗句,略)盖其致远壮心未甘伏枥;疾恶刚肠,尤思排击。语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左氏曰:见无礼于其君者,如鹰隼之逐鸟雀也。少陵有焉。这是从中华文化传统上着眼。我则认为除这文化底蕴外,应有盛

17、唐时代气象,如杜咏胡马,李白歌天马,都不忌胡种,这种文化包容精神到后世不绝如缕,至明清则相形见拙了。还有诗人个性、理想、遭遇都影响到物象选择和价值品评,青年时咏马的骁腾、鹰的搏击,充满青春锐气,浦起龙说二诗自是年少气盛时,都为自己写照。壮岁后,多转变为咏老骥、病马(瘦马行)、饥鹰,这是自身生命体验,情感阅历转移给畜禽,这种生命辐射现象,中国诗学中不少,李、杜尤多,值得注意。二、望岳的文化意蕴更深。浦起龙读杜心解说: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这实际上是说老杜胸怀品格之高大,置于全集之首,正是从诗人高大人格着眼。兄更从岱岳所代表的中华民族腾踔活力、壮阔胸怀上着眼,认为诗人景仰泰山

18、,有认同中华民族深层文化并向它吸取精神力量的意味,看法又比前人进了一层。倘若更具体从诗人用以属对的造化阴阳等中国哲学特有的概念来考虑,文化蕴含就更深了。年轻诗人写望中泰山之神秀、昏晓,不仅用形象思维,更运用了中国特有的哲学思维(阴阳首见于易,造化首见于庄子大宗师)将整个自然创造化育之妙,阴阳运转之工,都由岱岳来体现,天地钟灵毓秀,似非偶然。诗的结句又化用了孟子中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意境,其丰富的文化蕴含,正与盛唐如日中天气象(诗写于开元二十五六年间),诗人青春朝气(廿六七岁)相适应、相表里,从中或可以窥出中华文化精神之堂奥,它又是怎样潜育着、陶冶着文化巨人的。三、第二讲选奉赠韦左

19、丞丈二十二韵,专谈它深含的中华文化底蕴,选材恰当,自不待言,对少陵峥嵘人格的理解与推崇,我与兄看法一致。但该诗究竟是求汲引,还是陈情告别诗,我与兄理解有分歧。先谈该诗写作背景。据旧唐书韦思谦传(韦济祖父)韦氏家族父子三人,皆至宰相,有唐以来,莫与为比。杜甫与韦,又是世交,有通家之好(韦济父辈与杜祖父杜审言是同辈人,同朝为官)。韦济由河南尹迁尚书左丞,入京前后,杜甫曾赠给他两首五排,第一首奉寄河南尹韦丈人,感谢韦频访问他河南偃师故庐,诉说留京不遇江湖漂短褐,霜雪满飞蓬。牢落乾坤大,周流道术空的牢骚。第二首赠韦左丞济是韦已迁尚书左丞来京后写的,前半称颂,后半则渴望荐拔:有客虽安命,衰容岂壮夫?家人

20、忧几杖,甲子混泥涂。不谓矜馀力,还来谒大巫。岁寒仍顾遇,日暮且踟蹰。老骥思千里,饥鹰待一呼。君能微感激,亦足慰榛芜。浦起龙将该诗定为天宝七年(748)作,今人因之,求荐举之心,情见乎辞。浦氏甚至说:几杖、泥涂,甚言蹉跌之状,然非盛年本色(时杜年37)。该诗明显是求汲引。古体诗二十二韵,为诗人蹉跌时期中第三首赠韦诗,龙氏诠评云:此应诏退下后将归东都时作也。先是有赠韦左丞丈诗云:君能微感激,亦足慰榛芜。盖尝以推奖望之。是后,韦必常以公之才诵言于当轴而莫有应者,公遂决计远引,赠此致感,且以告别也。不作悻悻急去语,亦不作脂韦无骨语。本心之厚,立品之高,俱见。前贤和今人均将此诗系年于天宝七年。今据新发现

21、的韦济墓志,韦于天宝九载(750)由河南尹迁尚书左丞,则该诗和前诗,均应作于此年,即杜于天宝六年(747)应制举不第三年后。该诗具体系年姑置勿论,和前诗比,明显有别。浦氏说它是赠韦致感且以告别,评诠正确。再从诗本身看,劈头提出儒冠多误身这一悖谬的人生阅历作为全诗主旨。中段此意竟萧条以下12句,缕述儒冠误身种种,奉儒守官是杜甫家教,也是他家族文化基因,诗人终身信守弗沦,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但由于盛唐辉煌和阴影并存,衰变已经开始,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崇高理想和现实种种反差太大,使杜甫心灵偏于自我审视、自我反思,在对尊长陈述中,既表现出目空现世的自我中心情结,更并不讳言屈辱泥涂之感,自诩与自

22、悲的剧烈冲突和心灵隐秘,都一一坦陈于诗中,呈现出一个活脱脱的杜陵野老自我画像。有目空一切的自估身价,也有自我调侃式的曳尾泥涂,这便是无可代替的这一个。唐人敢说大话,李杜尤其如此,这是盛唐气象的辐射。这自传性的生命体验,使该诗与前首求汲引诗内涵与情感迥异,读者不妨将它作为诗人用诗史思维之笔,来抒发自己的行为心理、人格情操和坎坷遭遇的诗传记来读。也许该诗最后一段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两句,有求援意,我则认为它和以上四句是一个整体,正因为感韦的厚爱和真情,于百僚上诵其佳句,正是为杜延誉,作荐举之阶,这是诗人对韦迁升弹冠相庆的根本前提。诗中的高度自诩与历数悲辛,都只是对知遇才能吐露的真情,这是了解本诗

23、的关键,反用兄这一讲末的那句话,即丈人以国士待我,故以国士报之。报的是真情。此外,这一讲还有值得商榷的细处。如说古人耻辱观不以贫穷乞求救济为耻。我则认为并非如此,只是在知遇前不讳其耻。诗人明说:残羹与冷炙,到处潜悲辛。正是极深刻的屈辱感只是不文饰而已。陶潜明秉性率真,所以能写乞食诗。不讳言与不以为耻是两码事,文革中我从肉体到精神受尽世上所有的屈辱,至今读司马迁报任安书便流涕,这里不多说。又如说盛唐精神有些过头,赞它即使朝廷大臣,都有宽广的胸怀。好一个心理健康的时代。而当朝的李林甫偏偏胸怀叵测,杜甫的青冥垂翅,就是栽倒在他那场野无遗贤的阴谋和骗局中。杜甫写于天宝十一载的破胆遭前政,阴谋独秉钧。微

24、生遭忌刻,万事益酸辛(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正是指这件事。那时的盛唐开始衰变,辉煌与阴影并存,安史乱后,便是落日的辉煌了。至于古人的内圣外王之说,则是中华文化传统中近于神话的理想。圣人做帝王的只是存在三代传说中,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史上从没有实现过。帝王不由圣人做,不仅是正常现象,更是必然现象。文斌01.9.23.深夜余福智唐诗底蕴讲稿第三十六讲 杜甫诗(三)前文提及杜甫有时也会狂一狂、放一放,且读其醉时歌:诸公衮衮登台省 广文先生官独冷 甲第纷纷厌粱肉 广文先生饭不足先生有道出羲皇 先生有才过屈宋 德尊一代常坎坷 名垂万古知何用杜陵野老人更嗤 被褐短窄鬓如丝 日籴太仓五升米 时赴郑老同襟期得钱

25、即相觅沽酒不复疑忘形到尔汝痛饮真吾师清夜沉沉动春酌 灯前细雨檐花落 但觉高歌有鬼神 焉知饿死填沟壑相如逸才亲涤器 子云识字终投阁 先生早赋归去来 石田茅屋荒苍苔儒术于我何有哉 孔丘盗跖俱尘埃 不须闻此意惨怆 生前相遇且衔杯广文先生是郑虔。郑虔曾被贬谪十年,回长安后,玄宗爱其才,特设一广文馆任郑为博士。广文馆因雨倒塌,竟无人修葺,可见并不受重视。此诗前八句嘲广文先生,实是嘲世态。指责朝廷屈才,只就事论事。次四句自嘲,不再提有道有才,实际却用同襟期和郑挂上钩,仍是宣泄屈才之激愤。得钱四句写成五言句,节奏变化,使上面发牢骚的势头受到一点控制,读来仿佛看到杜甫忽而莞尔一笑。从结构上说,前面分写两人,至

26、此作合写便很得当。清夜四句写醉时感觉真切得很,尤其灯前细雨檐花落一句,可谓得其神。倘写成檐前细雨灯花落,便毫无诗的意境了。为什么这样说?请大家用自己的生命体验去契合那灯和檐的错位慢慢领悟吧。艺术有时是要细细品味的。读杜诗尤其要培养从字里行间读出生命体验的锐感!末尾几句,一副破罐子破摔的神气,表明杜甫其时已濒于绝望了。文学史家喜欢说杜甫在长安十年困守,我则以为应说成十年候官。候官时总抱希望,而希望又常破灭;不过在希望不断破灭中又存在着不断产生新的希望的迹象。因此,候官的人,必然还保留着雄心,然而已不敢太张扬;候官的人,又必然有叹息,然而决不肯显得太颓唐。处在候官时日的杜甫,已无法再写望岳画鹰房兵

27、曹胡马那类飞扬傲兀的诗了。有一段时间,他只写些应酬诗、发牢骚诗和打发牢骚的游览诗。这些诗以高超的艺术手段,活画了候官时的杜甫的神情。东岳云峰起 溶溶满太虚震雷翻幕燕 骤雨落河鱼座对贤人酒 门听长者车相邀愧泥泞 骑马到阶除-对雨书怀走邀许主簿在杜甫,狂放只是偶尔出现的情景,随寓而安才是他的常态。大雷大雨,无事可做,便想邀伴喝酒。题中一个走字,诗中一句门听长者车,都显出急切等待。雨中邀人前来,门外又不是光洁的石板路,所以愧。唯一的补救,便是叮咛须得骑马来。这又显出着想的精细。巳公茅屋下 可以赋新诗枕簟入林僻 茶瓜留客迟江莲摇白羽 天棘蔓青丝空忝许询辈 难酬支遁词-巳上人茅斋佛家称有不散乱的菩萨心的

28、人为上人。看来,巳上人确是上人,身居茅屋,四周林莽,与世必无争;待客唯有茶和瓜,远非俗世的交往客套。白莲当作羽扇,是巳上人赋新诗时的情状;如天门冬之青丝延展,是巳上人所赋新诗的神韵。整体氛围如此深远安静,其诗体道水平可想而知,因此末两句杜甫便自谦无法做巳上人的副手(晋时,大和尚支遁说法,要用许询做都讲:只有许询才能正确理解和发挥支遁的深意)。守岁阿戎家 椒盘已颂花盍簪喧枥马 列炬散林鸦四十明朝过 飞腾暮景斜谁能更拘束 烂醉是生涯-杜位宅守岁孤身落魄的杜甫,在颇为发迹的族弟家过年,其生命体验想来就十分独特。杜甫能否传达出这种独特?椒盘颂花是热闹的过年仪式。杜位家热闹到什么程度?诗中如轻易地写上诸

29、如张灯结彩、欢歌笑语、锣鼓喧天一类的泛语,就不能把杜甫当时那种冷眼旁观的神情传达出来了。且看杜甫怎么写: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朋友聚会骑马或坐马车而来,马槽的马一片喧哗,该是多少马?带来多少人?燃起的火炬把林子里的乌鸦吓得四散飞鸣,该有多少火把?火光中又该有多少人揖让笑谈?在杜甫看来,这些都是别人的热闹,他只是个被热闹搁在一边的孤独者:这就有了诗的后四句。剩水沧江破 残山碣石开绿垂风折笋 红绽雨肥梅银甲弹筝用 金鱼换酒来兴移无洒扫 随意坐莓苔-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其五)怎么欣赏这首诗好呢?请把自己想象成屡屡失败的追求者,心情颓丧,把一切似乎都看得无所谓。然后用这个想象中的人的眼光追随着

30、杜甫去游何将军山林,你就和杜甫在精神上有所契合了:见小河涌,河涌!什么河涌?啊,沧江分流。见小山丘,山丘!什么山丘?啊,碣石分支。见绿,啊,是竹!见红,啊,是梅子总之,兴不断地移,人却始终陷于被动,不能进入亢奋状态。你体味到这一点,你就是杜甫的知音了。余福智唐诗底蕴讲稿第三十七讲 杜甫诗(四)十年候官时的杜甫是落魄的。他郁闷。郁闷要排解,所以便须交际,须发牢骚,甚至狂放地发牢骚。但是,无论外表上看来如何口无遮拦,杜甫心中还是有一条底线万万不允许自己逾越的。那是条文化人格底线。杜甫交友其实十分拣择。上讲提到他和郑虔同访何将军,那何将军就不是个无文的武夫。请看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其九)床上书连屋 阶前树拂云 将军不好武 稚子总能文醒酒微风入 听诗静夜分 絺衣挂萝薜 凉月白纷纷何将军的家,文化氛围极为浓厚。何将军本人,对酒的兴趣远不及对诗的爱好。那诗也不会是金戈铁马之声,看结句便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