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5 ,大小:304.48KB ,
资源ID:2775065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775065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小学奥数知识清单.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小学奥数知识清单.docx

1、小学奥数知识清单 小学奥数知识清单1、和差倍问题 (1)和差问题已知大小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求大小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叫做和差应用题。(和差)2=较大数 (和差)2=较小数如:1、甲、乙两个仓库共存大米58吨,假如从甲仓调3吨大米到乙仓,两个仓库所存的大米正好相等。甲、乙两个仓库各存大米多少吨?(分析与解答附后)(2)和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叫做和倍应用题。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和小数=大数】如:2、两个数相除的商是17余6,被除数、除数、商与余数的和是479。求被除数是多少?(分析与解答附后)(3)差倍问题已知两个

2、数的差与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叫做差倍应用题。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小数差=大数】如:3、两个钱数同样多,甲给乙50元,则乙的钱是甲的6倍,甲乙原来各多少元?(分析与解答附后)小结:要想顺利解决和差倍应用题,最好的方法就是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使数量关系一目了然,从而正确的列式计算。2、年龄问题 年龄问题是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的问题, 是指研究两人或者多人之间的年龄变化和关系的问题。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小结:不管时间如何变化,两人的年龄的差总是不变的,抓

3、住“年龄差”是解答年龄问题的关键。分析时,可借助线段图分析,结合和倍、差倍、和差等问题分析方法,灵活解题。年龄差倍数差=年龄(满足当时倍数关系时候的年龄)如:4、叔叔比小华大20岁,明年叔叔的年龄是小华的3倍小华今年几岁?(分析与解答附后)3、归一问题基本特点: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归一问题是在除法简单应用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关键是先用除法求出“单位数量”是多少,把它作为固定不变的数量,然后求其它的量。如:5、电扇厂4名工人5小时能安装80台电扇,现在要在12小时内安装384台,需增加几名工人?(分析与解答附后)4、植树问题植树问

4、题是在一定的线路上,根据总路程、间隔长和棵数进行植树的问题。(1) 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棵数段数 + 1 棵距段数=总长(2) 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不植树棵数段数 - 1 棵距段数=总长(3) 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植树棵数段数 棵距段数=总长(4) 封闭曲线上植树棵数段数 棵距段数=总长(5) 在方形线路上植树,如果每个顶点都要植树则棵数 = (每边的棵数1) 边数。如:6、在一条长400米的公路两旁,每隔4米植一棵树,共植树多少棵?(两端都要栽)7、有一根圆钢长22米,先锯下2米,剩下的锯成每根都是4米的小段,又锯了几次?8、在圆形的水池

5、边,每隔3米种一棵树,共种树60棵,这个水池的周长是多少米?9、时钟4点钟敲4下,6秒钟敲完,那么12电钟敲12下,多少秒钟敲完?(分析与解答附后)小结:解决植树问题的关键是确定所属类型,从而确定棵数与段数的关系5、鸡兔问题鸡兔问题是我国古代著名数学问题之一,也叫“鸡兔同笼”问题。基本思路: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基本公式:1 把所有鸡假设成兔子: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2 把所有兔子假设成鸡:兔数(总

6、脚数一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一鸡脚数)如:10、某小学举行一次数学竞赛,共15道题,每做对一题得8分,每做错一题倒扣4分,小明共得72分,他做对了多少道题?(分析与解答附后)小结:解答鸡兔同笼问题,一般采用假设法,假设全部是鸡,算出脚数,与题中给出的脚数相比较,看差多少,每差一个(42)只脚,就说明有1只兔,将所差的脚数除以( 42 ),就可求出兔的只数。同理,假设全部是兔,可求出鸡:(鸡兔共有的只数4-已知的脚的只数)(4-2)=鸡的只数。6、盈亏问题把若干物体平均分给一定数量的对象,并不是每次都能正好分完,如果物体还有剩余,就叫盈;如果物体不够分,少了,叫亏。凡是研究盈和亏这一类算法的应用

7、题就叫盈亏问题。基本思路: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标准的差异造成结果的变化,根据这个关系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对象的总量1 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 (盈+亏)两次分配数的差 = 份数当两次都有余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数的差 = 份数 当两次都不足;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数的差 = 份数每次分的数量份数+盈=总数量。 每次分的数量份数-亏=总数量。如:11、三(1)班班主任张老师和另外3位老师带领这班同学一起去公园划船,租来若干条船。若4人一条船,则少一条船;若5人一条船,则多出一条船。问一共租来多少条船?参加划船的同学有多少个?(分析与解答附后)小结:这类问

8、题的基本特点是“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是不变的”。关键是“确定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7、牛吃草问题牛吃草问题又称为消长问题或牛顿牧场,是17世纪英国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提出来的。基本思路:假设每头牛吃草的速度为“1”份,根据两次不同的吃法,求出其中的总草量的差;再找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即可确定草的生长速度和总草量。 生长量=(较长时间长时间牛头数较短时间短时间牛头数)(长时间短时间);总草量=较长时间长时间牛头数较长时间生长量;如:12、有一池泉,泉底不断涌出泉水,且每小时涌出的泉水一样多,如果用8部抽水机10小时能把全池泉水抽干,如果用12部抽水机6小时能把全池泉水抽干,那么14部抽水机多少小时能

9、把全池泉水抽干?(分析与解答附后)小结:这类问题的基本特点是“原草量和新草生长速度是不变的”。关键是“确定两个不变的量”。8、周期循环周期现象:事物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某些特征有规律循环出现。周期:我们把连续两次出现所经过的时间叫周期。如:13、在数列2、3、5、8、12、17、23.中,第2012个数字被5除所得余数是:( )(分析与解答附后)A、1 B、3 C、2 D、4小结:对于周期循环问题,这类题目难度并不大,对于解题来说首先是要确定循环周期。,其次就是要算出余数,按照这样的思路就一定可以把题目解出来,9、平均数平均数是统计学中最常用的统计量基本公式: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

10、总份数 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平均数=基准数每一个数与基准数差的和总份数如:14、小明上山每小时行4千米,下山每小时行6千米。小明上山和下山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分析与解答附后)小结:这类问题的基本算法:求出总数量以及总份数,利用基本公式进行计算.基准数法:根据给出的数之间的关系,确定一个基准数;一般选与所有数比较接近的数或者中间数为基准数;以基准数为标准,求所有给出数与基准数的差;再求出所有差的和;再求出这些差的平均数;最后求这个差的平均数和基准数的和,就是所求的平均数,具体关系见基本公式。10、抽屉原理桌上有10个苹果,要把这10个苹果放到9个抽屉里,无论怎样放,我们会发现至少会有一个抽屉里面

11、至少放两个苹果。这一现象就是我们所说的“抽屉原理”。抽屉原则一:如果把(n1)个物体放在n个抽屉里,那么必有一个抽屉中至少放有2个物体。例:把4个物体放在3个抽屉里,也就是把4分解成三个整数的和,那么就有以下四种情况:4=400 4=310 4=220 4=211观察上面四种放物体的方式,我们会发现一个共同特点:总有那么一个抽屉里有2个或多于2个物体,也就是说必有一个抽屉中至少放有2个物体。抽屉原则二:如果把n个物体放在m个抽屉里,其中nm,那么必有一个抽屉至少有:k=nm 1个物体:当n不能被m整除时。k=nm个物体:当n能被m整除时。理解知识点:X表示不超过X的最大整数。例4.351=4;

12、0.321=0;2.9999=2;如:15、六(1)有52名学生,这个班至少有多少人的生日在同一个月?(分析与解答附后)小结: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构造物体和抽屉”。也就是找到代表物体和抽屉的量,而后依据抽屉原则进行运算。11、定义新运算定义新运算是用某些特殊的符号,表示特定的意义,从而解答某些特殊算式的运算。基本思路:严格按照新定义的运算规则,把已知的数代入,转化为加减乘除的运算,然后按照基本运算过程、规律进行运算。如:16、如果12111 23222222 343333333333333 计算:(32)5。(分析与解答附后)小结: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定义的运算符号的意义”。注意事项:新的

13、运算不一定符合运算规律,特别注意运算顺序。每个新定义的运算符号只能在本题中使用。12、数列求和数列定义:若干个数排成一列,像这样一串数,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一项,其中第一个数称为首项(我们将用 来表示),第二个数叫做第二项以此类推,最后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末项(我们将用 来表示),数列中数的个数称为项数,我们将用 n 来表示。如:2,4,6,8,100等差数列:在一列数中,任意相邻两个数的差是一定的,这样的一列数,就叫做等差数列。基本概念:首项:等差数列的第一个数,一般用a1表示;项数:等差数列的所有数的个数,一般用n表示;公差:数列中任意相邻两个数的差,一般用d表示;通项:表示数列

14、中每一个数的公式,一般用an表示;数列的和:这一数列全部数字的和,一般用sn表示基本思路:等差数列中涉及五个量:a1 ,an, d, n, sn,通项公式中涉及四个量,如果己知其中三个,就可求出第四个;求和公式中涉及四个量,如果己知其中三个,就可以求这第四个。基本公式:通项公式:an= a1(n1)d; 通项首项(项数一1) 公差;数列和公式:sn= (a1 an)n2;数列和(首项末项)项数2;项数公式:n= (an a1)d1;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公差公式:d =(ana1)(n1);公差=(末项首项)(项数1);如:17、求算式1+4+7+10+2017的和(分析与解答附后)关键问

15、题: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确定使用的公式;13、二进制及其应用十进制:用09十个数字表示,逢10进1;不同数位上的数字表示不同的含义,十位上的2表示20,百位上的2表示200。所以234=200304=21023104 二进制:用01两个数字表示,逢2进1;不同数位上的数字表示不同的含义。二进制化成十进制:10101(2)=124+023+122+021+120=21十进制化成二进制:1 根据二进制满2进1的特点,用2连续去除这个数,直到商为0,然后把每次所得的余数按自下而上依次写出即可。如:37=100101(2)372=18=余1182=9=余092=4=余142=2=余022=1=余012

16、=0=余1先找出不大于该数的2的n次方,再求它们的差,再找不大于这个差的2的n次方,依此方法一直找到差为0,按照二进制展开式特点即可写出。14、加法乘法原理和几何计数加法原理:如果完成一件任务有n类方法,在第一类方法中有m1种不同方法,在第二类方法中有m2种不同方法,在第n类方法中有mn种不同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任务共有:m1 m2. mn种不同的方法。关键问题:确定工作的分类方法。基本特征:每一种方法都可完成任务。乘法原理:如果完成一件任务需要分成n个步骤进行,做第1步有m1种方法,不管第1步用哪一种方法,第2步总有m2种方法不管前面n1步用哪种方法,第n步总有mn种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任务共有

17、:m1m2. mn种不同的方法。关键问题:确定工作的完成步骤。基本特征:每一步只能完成任务的一部分。如: 18、如图,从甲地到乙地有3条路,从乙地到丁地有3条路,从甲地到丙地有2条路,从丙地到丁地有4条路。问:从甲地到丁地共有多少种走法?(分析与解答附后)直线:一点在直线或空间沿一定方向或相反方向运动,形成的轨迹。直线特点:没有端点,没有长度。线段:直线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这两点叫端点。线段特点:有两个端点,有长度。射线:把直线的一端无限延长。射线特点:只有一个端点;没有长度。数线段规律:总数123(点数一1);如:19、右图中共有( )个三角形(分析与解答附后)2 数角规律=123(射线数一

18、1);3 数长方形规律:个数=长的线段数宽的线段数:如:20、数一数各图中长方形的个数。(分析与解答附后)15、质数与合数质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之外,没有别的约数,这个数叫做质数,也叫做素数。合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之外,还有别的约数,这个数叫做合数。质因数:如果某个质数是某个数的约数,那么这个质数叫做这个数的质因数。分解质因数:把一个数用质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通常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任何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的结果是唯一的。分析质因数的标准表示形式:其中a1、a2、a3a1都是合数N的质因数约数个数:P=(r11)(r21)(r31)(rn1)所有约数的和:如: 20、

19、1988有多少个约数?1988所有约数的和是多少互质数:如果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1,这两个数叫做互质数。16、约数与倍数约数和倍数:若整数a能够被b整除,a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公约数: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最大公约数的性质:(1)几个数都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所得的几个商是互质数。(2)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都是这几个数的约数。(3)几个数的公约数,都是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约数。(4)几个数都乘以一个自然数m,所得的积的最大公约数等于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乘以m。例如:12的约数有1、2、3、4、6、12;18的约数有:1、2

20、、3、6、9、18;那么12和18的公约数有:1、2、3、6;那么12和18最大的公约数是:6,记作(12,18)=6;求最大公约数基本方法:(1)分解质因数法:先分解质因数,然后把相同的因数连乘起来。(2)短除法:先找公有的约数,然后相乘。(3)辗转相除法:每一次都用除数和余数相除,能够整除的那个余数,就是所求的最大公约数。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12的倍数有:12、24、36、48;18的倍数有:18、36、54、72;那么12和18的公倍数有:36、72、108;那么12和18最小的公倍数是36,记作12,18=36;最小

21、公倍数的性质:(1)两个数的任意公倍数都是它们最小公倍数的倍数。(2)两个数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的乘积等于这两个数的乘积。求最小公倍数基本方法:1、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2、分解质因数的方法17、数的整除一、基本概念和符号:1、整除:如果一个整数a,除以一个自然数b,得到一个整数商c,而且没有余数,那么叫做a能被b整除或b能整除a,记作b|a。2、常用符号:整除符号“|”,不能整除符号“”;因为符号“”,所以的符号“”;二、整除判断方法:1. 能被2、5整除:末位上的数字能被2、5整除。2. 能被4、25整除:末两位的数字所组成的数能被4、25整除。3. 能被8、125整除:末三位的数字所组成

22、的数能被8、125整除。4. 能被3、9整除: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能被3、9整除。5. 能被7整除:末三位上数字所组成的数与末三位以前的数字所组成数之差能被7整除。逐次去掉最后一位数字并减去末位数字的2倍后能被7整除。6. 能被11整除:末三位上数字所组成的数与末三位以前的数字所组成的数之差能被11整除。奇数位上的数字和与偶数位数的数字和的差能被11整除。逐次去掉最后一位数字并减去末位数字后能被11整除。7. 能被13整除:末三位上数字所组成的数与末三位以前的数字所组成的数之差能被13整除。逐次去掉最后一位数字并减去末位数字的9倍后能被13整除。三、整除的性质:1. 如果a、b能被c整除,那么(

23、ab)与(ab)也能被c整除。2. 如果a能被b整除,c是整数,那么a乘以c也能被b整除。3. 如果a能被b整除,b又能被c整除,那么a也能被c整除。4. 如果a能被b、c整除,那么a也能被b和c的最小公倍数整除。如:21、三年级共有75名学生参加春游,交的总钱数为一个五位数“275”元,求每位学生最多可能交多少元?(分析与解答附后)18、余数及其应用基本概念:对任意自然数a、b、q、r,如果使得ab=qr,且0rb,那么r叫做a除以b的余数,q叫做a除以b的不完全商。余数的性质: 余数小于除数。若a、b除以c的余数相同,则c|ab或c|ba。a与b的和除以c的余数等于a除以c的余数加上b除以

24、c的余数的和除以c的余数。a与b的积除以c的余数等于a除以c的余数与b除以c的余数的积除以c的余数。如:22、 一个三位数被37除余17,被36除余3,那么这个三位数是_.(分析与解答附后)19、余数、同余与周期一、同余的定义:若两个整数a、b除以m的余数相同,则称a、b对于模m同余。已知三个整数a、b、m,如果m|ab,就称a、b对于模m同余,记作ab(mod m),读作a同余于b模m。二、同余的性质:自身性:aa(mod m);对称性:若ab(mod m),则ba(mod m);传递性:若ab(mod m),bc(mod m),则a c(mod m);和差性:若ab(mod m),cd(m

25、od m),则acbd(mod m),acbd(mod m);相乘性:若a b(mod m),cd(mod m),则ac bd(mod m);乘方性:若ab(mod m),则anbn (mod m);同倍性:若a b(mod m),整数c,则ac bc(mod mc);如:23、求4373091993被7除的余数。(分析与解答附后)三、关于乘方的预备知识:若A=ab,则MA=Mab=(Ma)b若B=cd则MB=Mcd=McMd四、被3、9、11除后的余数特征:一个自然数M,n表示M的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则Mn(mod 9)或(mod 3);一个自然数M,X表示M的各个奇数位上数字的和,Y表示M

26、的各个偶数数位上数字的和,则MYX或M11(XY)(mod 11);如:24、52723845711的余数是( )(分析与解答附后)五、费尔马小定理:如果p是质数(素数),a是自然数,且a不能被p整除,则ap11(mod p)。20、分数与百分数的应用基本概念与性质: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分数的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常用方法:逆向思维方法:从题目提供条件的反方向(或结果)进行思考。对应思维方法:找出题目中具体的量与

27、它所占的率的直接对应关系。转化思维方法:把一类应用题转化成另一类应用题进行解答。最常见的是转换成比例和转换成倍数关系;把不同的标准(在分数中一般指的是一倍量)下的分率转化成同一条件下的分率。常见的处理方法是确定不同的标准为一倍量。假设思维方法:为了解题的方便,可以把题目中不相等的量假设成相等或者假设某种情况成立,计算出相应的结果,然后再进行调整,求出最后结果。量不变思维方法:在变化的各个量当中,总有一个量是不变的,不论其他量如何变化,而这个量是始终固定不变的。有以下三种情况:A、分量发生变化,总量不变。B、总量发生变化,但其中有的分量不变。C、总量和分量都发生变化,但分量之间的差量不变化。替换

28、思维方法:用一种量代替另一种量,从而使数量关系单一化、量率关系明朗化。同倍率法:总量和分量之间按照同分率变化的规律进行处理。浓度配比法:一般应用于总量和分量都发生变化的状况。如:25、甲容器中有纯酒精11升,乙容器中有水15升,第一次将甲容器中的一部分纯酒精倒入乙容器,使酒精与水混合。第二次将乙容器中的一部分混合液倒入甲容器。这样,甲容器中的纯酒精含量为62.5%,乙容器中纯酒精含量为25%,第二次从乙容器倒入甲容器的混合液是多少升? (分析与解答附后)小结 :解一般分数应用题时的方法:先寻求单位“1”:“的”的前面、“相当于”“是”“比”的后面的名词即是单位“1”。单位“1”有具体数字时,(

29、带量的数字)要用乘法,反之用除法。单位“1”不统一时,要先统一单位“1”再做题。(统一单位“1”一般统一为总量或不变量)通常解决分数应用题即找具体数值所针对的分数量。21、分数大小的比较基本方法:通分分子法:使所有分数的分子相同,根据同分子分数大小和分母的关系比较。通分分母法:使所有分数的分母相同,根据同分母分数大小和分子的关系比较。基准数法:确定一个标准,使所有的分数都和它进行比较。分子和分母大小比较法:当分子和分母的差一定时,分子或分母越大的分数值越大。倍率比较法:当比较两个分子或分母同时变化时分数的大小,除了运用以上方法外,可以用同倍率的变化关系比较分数的大小。(具体运用见同倍率变化规律)转化比较方法:把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