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148.35KB ,
资源ID:2769400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769400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教师版高三高考生物第二轮验收测试《生物和环境专题》.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教师版高三高考生物第二轮验收测试《生物和环境专题》.docx

1、教师版高三高考生物第二轮验收测试生物和环境专题绝密启用前2019年高三高考生物第二轮验收测试生物和环境专题 1.请根据如图所示“种群增长”的坐标曲线,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马缨丹是一种生活于热带地区的有毒植物,为达到观赏目的人们把它引种到夏威夷,一段时间后,马缨丹大量繁殖,对夏威夷的畜牧业造成严重威胁,图中曲线_符合马缨丹初期疯狂蔓延的趋势。这充分体现了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中的生物_的特性。(2)根据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曲线_,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则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_。(3)依据自然界“种群增长”的特点,人们在进行狩猎或海洋捕捞作业时,应把握在_

2、点后进行,原因是_。(4)若图中曲线表示某地老鼠种群数量变化,如果灭鼠时只采用毒饵诱杀的办法,则老鼠的数量会很快恢复到原有的数量。请你依图提出更有效的控制鼠害的方案:_。【答案】(1)过度繁殖(2)55亿(3)ee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4)增加老鼠生存环境阻力(可从食物来源、生活场所、天敌等方面考虑),使其环境容纳量降低【解析】(1)马缨丹引种到夏威夷后,在初期疯狂蔓延,体现了生物过度繁殖的特性,此阶段的种群数量变化可看做是“J”型增长,如曲线所示。(2)由于地球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所以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S”型增长,如图中曲线所示。种群数量在K/2时,资源和空间比较充足,K/2是

3、种群发展的最适数量,所以全世界人口的最适数量为1101/255亿。(3)由于e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所以狩猎或海洋捕捞作业时,应把握在e点后进行。(4)有效控制有害动物数量的关键措施是增加其生存环境阻力,从而降低其环境容纳量,可从食物来源、生活场所、天敌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2.下图甲中,是布氏田鼠迁入某草原后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乙是布氏田鼠从迁入该草原到图中的a时期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甲中,DE段鼠群的年龄组成为_型。(2)布氏田鼠种群的最大净补充量在图乙中的_点,该点与甲图中的_点相对应。(3)图甲a时期引入某种生物,鼠群数量明显下降后保持新的动态平

4、衡,引入的生物与布氏田鼠之间最可能是_关系。(4)由图甲给予的启示是:对于外来物种的引入要遵循_原理,而且要考虑环境的承载力。【答案】(1)稳定(2)GC(3)捕食(4)协调与平衡【解析】(1)在图甲中,DE段鼠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种内斗争最激烈,该段鼠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率为0,所以年龄组成为稳定型。(2)布氏田鼠种群的最大净补充量在图乙中的G点,即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最大,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该点与图甲中的C点相对应,即种群数量达到K/2值时。(3)图甲a时期引入某种生物,鼠群数量明显下降后保持新的动态平衡,引入的生物与布氏田鼠之间最可能是捕食关系。(4)由图甲给予的启示是:对

5、于外来物种的引入要遵循协调与平衡原理,而且要考虑环境的承载力。3.某养殖户想因地制宜,开发池塘进行渔业养殖,如图是其绘制的池塘生物群落图解,请回答有关问题:(1)池塘中的植物在垂直结构上具有_现象,有利于提高光能利用率。图中黑鱼与虾的种间关系有_。(2)鸡粪是优良的鱼类饲料,适量的投入可以提高鱼的产量,这是_的能量流向了鱼体内。(3)为提高经济效益,在养殖后期决定清除大部分黑鱼,投放部分青鱼、鲢鱼和鳙鱼,请在坐标系中画出清除部分黑鱼后鳙鱼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答案】(1)分层捕食和竞争(2)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或生产者(粮食作物、杂草)(3)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解析】(1)池塘中的植物在垂直结构上

6、具有分层现象,有利于提高光能利用率。黑鱼与虾的种间关系既有捕食,也有竞争(资源、空间竞争)。(2)鸡粪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能量的一部分,适量的投入可以提高鱼的产量,这是生产者的能量流向了鱼体内。(3)清除部分黑鱼后,对鳙鱼的压力减小,种群数量增加,又由于环境和食物等限制,所以呈“S”型曲线。4.我国南方某地环保部门向遭受严重污染的南湖中引入苦草、黑藻等沉水植物和螺蛳等底栖动物来修复该生态系统。下图为该生态系统修复后的部分生物的营养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1)在修复该生态系统时要控制污水流入的速率,除了有利于有机污染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于植物对_的充分吸收,防止水体富营养化。该生态系统修复后

7、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其群落演替类型是_。(2)调查野鸭的种群密度常用_法。当螺蛳数量增加时,草鱼和罗非鱼数量也会增加,这样,螺蛳种群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是生物群落内部_的结果。(3)苦草等沉水植物大量繁殖后,部分浮游植物的生物量下降,大型底栖动物的数量有所增加,这是在_水平上研究的结果。沉水植物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吸引浮游动物栖息在其叶表面,从而抚育出高密度的浮游动物群落。浮游动物能够大量捕食浮游藻类,也间接地控制了藻类的数量。这体现出信息传递的作用是能调节生物的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4)该修复工程可将有机污染物充分地分解利用,这主要符合生态工程的_原理。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一个集污

8、水净化、休闲、养鱼为一体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其主要目的是设法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_。【答案】(1)无机盐次生演替(2)标志重捕负反馈调节(反馈调节或自我调节)(3)群落种间关系(4)物质循环再生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解析】(1)植物需要吸收无机盐,所以利用植物修复该生态系统可以防止水体富营养化。该修复过程属于人为参与的次生演替过程。(2)野鸭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所以要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具有捕食关系的生物之间的数量相互限制,这种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3)涉及到多种生物的问题属于群落水平上的问题。本小题中的信息传递发生于多种物种之间,体现了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生物种间关

9、系的功能。(4)充分利用生态系统中的物质,遵循的是生态工程中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通过人工设计的生态系统,可以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5.二氧化碳过量排放不但引起气候变暖,还溶于水中导致海洋酸化。这两种变化共同影响着海洋生物。(1)珊瑚所受的破坏尤其严重,珊瑚由珊瑚虫不断增殖堆积而成,因其体内生活着虫黄藻而呈现美丽颜色。据甲图可知,珊瑚虫与虫黄藻的关系是_。即使背光面有充裕的空间,珊瑚也只向见光面扩展,这是因为_,为珊瑚虫的生长提供有机物等。珊瑚礁为许多动植物提供了生存环境,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看,这构成了一个_,珊瑚礁如果消失必将导致_锐减等环境问题。(2)生物能在一定程度上耐

10、受海水酸化。乙图表示在酸化的海水中,动物细胞除了通过_方式直接将多余的H泵出去,还可以通过_的作用,维持酸碱平衡。(3)假设海水 pH在漫长的岁月中缓慢变化,某种生物有望不断进化从而适应酸性环境,这实质上是该生物种群不断保留和积累_的过程。(4)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为此需要世界各国通力合作,这是因为碳循环具有_特点。【答案】(1)互利共生虫黄藻利用光进行光合作用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2)主动运输缓冲物质(3)耐酸基因(4)全球性【解析】(1)虫黄藻为珊瑚虫提供O2和有机物,珊瑚虫为虫黄藻提供CO2和无机盐,因此两者之间为互利共生关系;虫黄藻利用光进行光合作用,为珊瑚虫生长提供有机物

11、等;由“珊瑚礁为许多动植物提供了生存环境”可推知这是一个生态系统。(2)乙图中显示可通过主动运输将H运出细胞,也可通过缓冲物质与H结合形成H2CO3。(3)海水 pH在漫长的岁月中缓慢变化,使得该生物种群不断保留和积累耐酸基因,不断进化从而适应酸性环境。(4)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的特点。6.请根据下列图表,回答有关种群和生态方面的问题。(1)为研究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某同学按表甲所列条件进行了A、B、C、D 4组实验,用1 000 mL锥形瓶作为培养器皿,棉塞封口,在25 下静置培养,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定时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根据实验结果绘出的酵母菌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甲(1)图乙

12、中曲线、分别是甲中_组的结果。B组和A组的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是B组_。该同学在某一时刻提取部分样液,并将样液稀释5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 mm1 mm0.1 mm)计数,观察到的计数室中酵母菌细胞分布如图丙所示,则此时该样液的细胞密度为_个/mL。(2)图丁是某农田生态系统模式图,数字代表能量数值,单位是J/(cm2y)。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不属于生物群落的是_(填字母),图示的过程直接揭示了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_。(3)若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1 000 J/(cm2y),则b固定的能量中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是_J/(cm2y)。此农田生态系统弃耕以后发生的演替是_,在此过程中其恢复

13、力稳定性将降低。【答案】(1)B、A、D培养液较多,与空气接触面积较小,故供氧较少7.5106(2)e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3)88次生演替【解析】(1)据题意和题图可知,培养液体积越小,锥形瓶中所剩空间越大,氧气越多,则酵母菌繁殖的越快,达到最大数量的时间越短;而葡萄糖浓度越高,种群密度越大。曲线、分别对应甲中B、A、D、C组的结果。B组和A组的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是B组培养液较多,与空气接触面积较小,故供氧较少。血球计数板规格为1 mm1 mm0.1 mm,该计数板是2516型的,采用五点取样法,即取四角和最中间的5个中方格计数,5个中方格总共30个,这样1 mL有酵母菌30/80400104

14、57.5106个。(2)据图,a是生产者,b、c是消费者,d是分解者,a、b、c、d属于生物群落,e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不属于生物群落;题图揭示了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功能。(3)b固定的能量为200 J/(cm2y),用于呼吸的为112 J/(cm2y),则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是20011288 J/(cm2y);此农田生态系统弃耕以后土壤的基本条件还在,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发生的演替应该是次生演替,演替过程中,抵抗力稳定性增强,恢复力稳定性减弱。7.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只,将捕获的田鼠经标记后在原地

15、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6只,其中有上次标志过的个体4只。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_只。(2)由于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就很难再次被捕捉,所以上述计算所得的种群个体总数可能会比实际值偏_。(3)某生态学家以“保护和利用草原生态系统”为课题,对草原进行了一项专题研究,并绘制了如下两图。图一表示一个鼠群引入一个草原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增长曲线;图二表示单位面积放牧量与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关系,虚线表示未放牧时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图一中增长速率最大的是_点,CD段表示鼠群数量不再增长,其原因可能是_。灭鼠时除了捕杀老鼠

16、,使其数量减少,同时还应该_。图二的研究结果告诉我们,最大放牧量不应该超过_点,如果长期超过C点将会造成_。【答案】(1)288(2)大(3)B食物和空间减少、天敌数量增加设法降低环境容纳量(K值)B草场退化【解析】(1)根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计算:N32364,得N288。(2)田鼠被捕捉过一次后就很难再次被捕捉,使重捕时的带标记个体数减少,则调查值比实际值偏大。(3)图一中增长速率最大的点是增长曲线斜率最大的点,约为K/2,即B点;图二中A点和B点分别为最适放牧量和最大放牧量,如果长期超过C点,草场将会退化。8.如图甲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1是_,3是_

17、,4是_。(2)能够表示化能合成作用的是_(填数字),能够表示呼吸作用的是_(填数字)。(3)在食物链中含碳元素最多的是第_营养级,1、2的成分越复杂,则该生态系统的_稳定性越强。(4)若1、2代表的生物之间有如图乙所示的食物关系,E种群的能量为5.8109kJ,B种群的能量为1.3108kJ,D种群的能量为1.5108kJ,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A种群的能量为_kJ。(5)请列举避免图甲中的4含量增加的措施:_(举出1个措施即可)。【答案】(1)生产者分解者CO2(2)65和7(3)1抵抗力(4)3.0107(5)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量;植树造林,增

18、加二氧化碳的利用等(合理即可)【解析】题图甲中1是生产者,含有的碳元素最多;4是CO2,则5、7是呼吸作用,6是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2是消费者,3是分解者;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取决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C的同化量为5.810910%(1.31.5)1083.0108(kJ),故A获得的能量为3.0107kJ。9.请回答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问题:(1)组成生物体的C、H、O、N等元素都不断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又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这就是生态系统的_,其特点是具有_性。(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中,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不能100%地流向下一营养级,原因是_。一般来说,能量在相邻两个营

19、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大约是_。(3)大多数昆虫中,雌虫能释放性外激素吸引雄虫前来交尾,性外激素属于生态系统信息种类中的_信息,这说明_离不开信息的传递。在农业生产中,可利用此原理扰乱害虫的雌雄交配,从而减少害虫对农作物的破坏,这种防治技术属于_防治。【答案】(1)物质循环全球(2)还有部分能量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流向分解者、未利用(不能答: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10%20%(3)化学生物种群的繁衍(繁殖)/生物的繁殖生物【解析】(1)组成生物体的C、H、O、N等元素都不断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又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其特点是具有全球性。(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中,流入

20、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不能100%地流向下一营养级,原因是还有些能量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或流向分解者或未利用。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3)性外激素是化学物质,所以是化学信息。雌虫释放性外激素是为了吸引雄虫交配,所以该信息的作用是保证生物的繁衍正常进行。利用信息传递来防治害虫属于生物防治。10.为研究无机盐输入对湖水中藻类生长的影响,科研人员从湖泊中随机取样,进行了系列实验,测量时以水体叶绿素总量代表藻类的数量。下图表示向湖水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无机磷对藻类数量变化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结果表明,增加湖水中无机磷含量,总体上看能_(填“促进”或“抑制”)藻类增长,实验

21、组和对照组藻类数量达到峰值后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2)科研人员同时还做了添加不同浓度的氮元素(NO3)对藻类生长影响的实验,该实验对照组处理是其他培养条件与实验组相同,但不添加_。在另一组的实验中,实验组按一定浓度梯度同时添加氮、磷元素,结果表明,该组藻类增长数目大于相应的只添加氮元素的处理组,但与(1)中只添加磷元素的处理组相近,这些结果说明_。(3)相关研究还表明,水域生态系统中藻类和细菌等微生物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细菌是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在物质循环中起的作用是_。一些海洋细菌被证实能产生植物激素,促进藻类生长,后者为细菌繁殖提供有机物,这是两类生物的_进化。【答案】(1)促进 藻类

22、增殖使水中无机盐浓度下降,从而影响藻类自身的繁殖(2)氮元素(NO3)磷是该湖泊藻类增长的主要限制因素(湖水中含较多的N元素,磷是该湖泊藻类增长的主要限制因素)(3)分解者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协同【解析】(1)分析图中曲线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水体叶绿素总量都升高,说明增加湖水中无机磷含量,总体上看能促进藻类增长;由于藻类增殖使水中无机盐浓度下降,从而影响藻类自身的繁殖,导致实验组和对照组藻类数量达到峰值后均下降。(2)要设计实验研究不同浓度的氮元素(NO3)对藻类生长影响,则NO3浓度为自变量;实验设计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所以该实验对照组处理是其他培养条件与实验组相同,但不添

23、加氮元素(NO3)。若实验组按一定浓度梯度同时添加氮、磷元素,结果表明,该组藻类增长数目大于相应的只添加氮元素的处理组,但与(1)中只添加磷元素的处理组相近,说明湖水中含较多的N元素,但磷是该湖泊藻类增长的主要限制因素。(3)水域生态系统中细菌是分解者,在物质循环中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一些海洋细菌被证实能产生植物激素,促进藻类生长,后者为细菌繁殖提供有机物,说明两类生物协同进化。11.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由巴西引入广东进行人工养殖,后来由于某些原因福寿螺在野外迅速蔓延,种群密度逐渐增大。(1)在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由于鸟类、鳖等与福寿螺之间形成了_关系,从而有效地抑制了福寿螺的_

24、。(2)福寿螺在我国野外由于缺少_而迅速蔓延,疯狂吞噬水稻、茭白等水生作物,直接导致_下降。科研人员将一定数量的鸭子放到稻田和茭白田中,一段时间之后,采用_法调查,发现福寿螺的数量明显减少,但是许多农作物的叶子却被鸭子毁坏了。(3)中华鳖可捕食成年福寿螺,因此可用鳖进行生物防治,实验结果如图所示。_时间段福寿螺种群密度下降最明显,此时,_福寿螺的数量会明显减少。从种群特征上分析,导致89月份福寿螺种群密度很低的主要原因是_。(4)实验结果证明:_。【答案】(1)捕食种群密度(种群数量增长)(2)天敌物种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样方(3)67月份(6月中旬7月中旬)成年(生殖期)出生率基本为零(出生

25、率非常低)(4)中华鳖对控制福寿螺种群数量的效果十分明显(用中华鳖控制福寿螺种群数量增长比用鸭子好)【解析】(1)根据题意分析可知,鸟类、鳖等以福寿螺为食,有效地抑制了福寿螺的数量增长。(2)在我国野外,福寿螺由于缺少天敌,且生活资源、空间、食物等方面都很充足而得以蔓延,在较短时间内会呈现出“J”型增长的现象。由于福寿螺疯狂吞食水稻等水生作物,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对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而福寿螺活动能力极弱,因此常采用样方法来调查它的种群密度。(3)从题图上看,采用中华鳖生物防治的结果,福寿螺数量明显减少是在67月份(6月中旬7月中旬)。

26、从题图中对照组的曲线看,89月福寿螺几乎没有个体数的增加,即出生率基本为零,从而导致89月份福寿螺种群密度很低。(4)从图示曲线可知,中华鳖对控制福寿螺种群数量的效果十分明显。12.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 hm2(1 hm210 000 m2)。在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在一夜间对布氏田鼠进行初捕,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3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进行重捕,结果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_只/hm2。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被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_。(2)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为_。(3)调查甲、乙两草原所捕获鼠的月龄,它们的月龄构成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乙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_型;甲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_型。【答案】(1)144高(2)8/9(3)稳定增长【解析】(1)由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与样方总数中标记的比例相等,则MNmn,所以NMn/m(3236)/4288(只),由于测定的是2 hm2的数量,因此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288/2144(只/hm2);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被捕捉,因此捕获有标记的田鼠数量比实际值小,故求得的田鼠总数就比实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