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31.92KB ,
资源ID:2747112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747112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文化概论 笔记2.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文化概论 笔记2.docx

1、中国文化概论 笔记2四 中国哲学1 中国哲学的主要概念(1)中国文化的中心思想是哲学,西方文化的中心是宗教。 哲学是人类思想的总结,是对人类自身和大自然关系的思考。(2)中国哲学的主要内容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关系A. 天和人的关系是相通而统一的。(西周)“天命论”(春秋)子产“天人相通”(战国)孟子“天人同流”(汉)董仲舒“天人感应”(北宋)张戴“天人合一”B. 人道与天道即人世的道德原则和大自然的客观规律是一致的。C. 人们行事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必须注意人和大自然的和谐;必须在道德上对得起客观世界。内圣外王:人与社会的关系A. 概念:“内圣”指人的修养成就。“外王”指在社会上的功用。“内圣外

2、王”指在精神修炼,道德修养方面获得最高成就的人最有资格为王。B. 途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C. 被中国历代社会所推崇的理想人物几乎都按这种格式加以塑造。2.诸子百家(1)概念诸子百家-先秦至汉初各个学派的总称。诸子-前秦至汉初,建立独立思想,树立专门学说的代表人物。百家-各个学派,在古代常常是混杂统称的。根据司马迁的解释,诸子百家的出现,表明社会各阶层,各群体都在思考社会,自然界出现的五花八门的现象,都在找寻天下太平,人类生存的最好方式,立身之责,强国之策。据汉书.艺文志载,号称“诸子百家”,实际上有代表性的是十家:儒/ 道/ 墨/ 法/ 阴阳/ 农/ 名/

3、 兵/ 纵横/ 杂家(2)儒家代表人及其主张: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儒家主张治国以礼:礼乐治国,以求国家大同小康道德归仁:以仁,义教导民众;以仁爱思想统治国家。述圣传文:继承发扬传统。孔子正名:具体的事物要符合为其限定的含义“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达”。 孔子认为,正名有着很重要的社会功用 他在解释什么是为政之道时说,“政”来资“正”字,政就是要人们走正路。所以管理国家必须“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爱:(核心)论语中“仁”字出现109次。 仁的主要意思是“爱”。论语中提出“道德上的君子和地位上的君子。”(五常:仁义礼智信)天命:“天命

4、”指天或上帝的命令。 “天”是宇宙和人类社会的最高主宰。 “天”有时可以作为有意志的能赏罚的人格神存在,也有自然含义,即不断运行的自然界。“命”是支配社会生活的盲目的异己力量。 孔子尊天,但怀疑鬼神,他认为,因为祭神,所以神存在。对鬼神的最好办法是“敬而远之” 中庸:最高的道德。 “中”是“执两用中”,“中立不倚”。度量以取中,无过无不及。 “庸”指“不易”。 “中庸”与“和”有联系。容忍种种特殊成分,建立和谐秩序。和谐而不极端。 (辅导班教授特别指出:建立和谐社会自四中全会提出,经胡锦涛在中央党校讲话及中央政 治局集体学习两次升温, 已在国人中取得广泛共识。说明新的领导班子已开始注重传统儒学

5、在当代中国国情的结合。)孟子性善:(孟子的根本观念,一切议论的出发点) 人与生俱来的“四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是仁义礼智的开端。王道:“以德服人” 治道的两种方式:王道/霸道。 “王道”通过道德指事和教育来实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霸道”依靠暴力和强迫来实现。 把孔子的“内圣”之道推广到治国的政治方面,成为“外王”之道。寡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通过艰难刻苦的修身过程,做到舍身求义。荀子明于天人之分:“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化性起伪:荀子认为“人性本恶”,要使人性从恶变为善,必须通过人的修身,教化,兴礼义,制法度。 “性”是人与生俱来的原始的朴质的自然

6、属性。 “伪”是人为,由于后天环境影响,经过长期教化和学习而形成的一种品格。人格培养:把礼乐作为学习的主要内容。认为,音乐是人情化的调和性艺术。礼乐的交互作用使天下太平。道家及其主张概念道家认为“道”是哲学的最高范畴,宇宙的根本规律。 “道可道,非常道”。 “道”是世界的本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特点是一种乱世时期的哲学,战国时代特有的针对乱世而发并能在乱世中行之有效的学说。地位是百家中唯一能够与儒家分庭抗礼的派别。代表人物老子/庄子老子无名之道:(道的基本特征)天地万物都有道,但道无名,因为普通的语言和概念不能表达道。反者道之动:是对变动的合乎规律的表述。矛盾双方到了极端就

7、会对立方向转化。有得必有所失。无为而治:必要-过度,自然-人为。(对立统一) 人要做到:知足/寡欲/弃智/抱朴 理想的国家是圣人当政,圣人的职责就是不做事,无为才能无不治。 反对周公造作的礼乐典章制度。庄子万物一齐:齐物我-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齐是非-是非之争是无谓的争论,因为不存在是非对错之分。安之若命:用完全自然的态度对待人生,用师法自然的方式认知世界,实现人的精神自由。其他各家的主张 墨家 墨翟 “十大主张”:尚同,尚贤。节用,节葬,非乐。非攻。非命。尊天,明鬼。兼爱。 (“兼爱”是墨子最重要的哲学命题)兵家 孙武 孙子兵法-中国第一部有系统的兵书 战争的先决条件:知己知彼,知

8、人知天。 战术:“奇”是旁出奇袭的灵活战术。“正”是正面对阵的常规战术。用正兵挡敌,用奇兵胜仗。法家 韩非子 韩非子 诸子百家中最晚的派别。形成中央集权专制理论。 韩非子总结慎到,申不害,商鞅三大派,以法治为中心,综合运用法势术。 法:君住制定的法令。 势 :君主的权势地位。术:君主心中的权术。名家 惠师/公孙龙。 (公孙龙的“白马非马”是古代最重要的一个辩题) 辩论名实问题。强调名实相符,发展古代逻辑学。阴阳家 邹衍 周易 (后被司马迁列为六家之首) 在“术学”基础上糅合阴阳五行。纵横家 苏秦/张仪 以连横,合纵政策分别策划统一中国。“衡则秦帝,纵则楚王”农家 许行 研究农业政策,生产技术杂

9、家 吕不韦 吕氏春秋 “杂糅”各家学说,主张统一中国。 3。两汉经学概念汉代儒学的表现是经学化,“经学”是训解或阐述儒家经典的学问。背景汉武帝“独尊儒术”时兴起的两汉学术思想主流。代表人物:(今文经派)董仲舒派别古文经学:先秦时用古文(篆书)书写的,由汉代学者训释的儒家经典。重在训诂。 今文经派:两汉时用当时流行的文字(隶书)抄录儒家经典所成的定本。重在阐述微言大义。 开始只是抄录文字的不同,但后来成了不同的学术学派。 东汉末年,郑玄使两家的斗争趋于消失。4。魏晋玄学概念流行于魏晋时代的哲学思潮,以老庄思想为主旨,糅合儒家经义所形成的学派。 “玄”指深奥难测,无法用语言明确表达的某种状态。研究

10、这种状态的学问叫做“玄学”。 玄学是道家复兴的表现。背景“正始之音”指的是三国曹魏正始年间,以王弼,何晏为代表的思想界,运用辨析,论难,评判的方法,以老子/庄子的思想解释周易,建构“以无为本”的哲学思潮。 “正始之音”是两汉经学转化为魏晋玄学的起点。代表人物 王弼,何晏,郭象 (玄学讨论的问题,在郭象那里得到了最高的解决)特点以清谈的方式研究哲理。 用最精粹的语言,最简洁的词句表达思想谈论现实世界的本质。内容 “有无之辩”否认世界万物的本原 “名教与自然”讨论社会治理应顺其自然还是坚持封建礼教。 “言与义”是从名实之辩演变而来。5.宋明理学概念是宋明儒学的总称。(600多年)。 由于它重视阐释

11、义理,兼谈生命,就有了理学之称。 由于它尊重儒家传道的系统,又被称为道学。背景两汉以后,儒学内在的变化:以经学为表现形式的儒学墨守成规,拘泥于训诂,活力消失,致使儒家转向探求“原道”。 与儒家相对的佛教和道教,形成了吸取佛老思想,以儒家伦理纲常为核心内容的新儒学。派别程朱理学:理论(真正奠基人)程颢,程颐 天理论,格物穷理。“存天理,灭人欲” (集大成者) 朱熹 理。最高的“理”是太极。认识论:“格物穷理,致知”陆王心学背景与理学相对。理论陆九渊(象山先生)接受了程颢的“天即理”,形成了“心即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的思想体系。 王守仁(阳明先生)“心外无物,心外无事。”。“致良知”。

12、首次明确提出“知行合一”,强调行而后知。6。清代朴学概念盛行于清朝的训诂考据的学派,文风朴实,重视实证。 亦称“汉学”或“考据学”,因其盛行于清代乾隆、嘉庆两朝,好尚相同,自成体系,又称为“乾嘉学派”。背景清初学者认为宋明理学清谈误国,应提倡经世致用,研究经典。 康乾时期大兴文字狱,学者为避祸而去考据训诂。代表人物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钱大昕,戴震。风格重视考据、训诂,学风平实、严谨。每考证一义,必要搜集大量相关材料,旁征博引, 锲而不舍,然后得出结论。内容以经学为中心,衍及文字音韵、名物训诂、史籍考订、方舆地志、天文历算、金石乐律等各个方面。贡献通过校勘辑佚古代文献,对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学术

13、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与总结,业绩卓著,超越既往,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弊端在实践中难免脱离实际、烦琐细碎。当代儒学产生晚清,儒学已渐从考据训诂中解放出来,与议政,改良等政治活动相结合,形成现代新儒学。代表人物龚自珍,康有为,特别是王国维。成熟20世纪20年代。新儒学成熟。接续儒家道统,以强烈的人文精神和历史使命感,力图融汇中西文化,实现儒学现代化。代表人物梁漱溟,熊十力,冯友兰,钱穆。(“国学大师”钱穆较为有影响力,1895-1990)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儒学研究充分发展.内容儒学与科学儒学与民主政治儒学与社会发展和管理儒学与企业管理儒学与现代化儒学与人生价值任务深入研究儒学

14、历史和内涵结合社会现实发展参与创造新的中国文化五 中国宗教1 中国原始宗教与信仰(1)中国原始宗教是多神论,即:物物是神,处处有神。(2)中国人对各种神不是始终专一的信仰,而是希望多神能对他们的现实生活有直接的影响或救助。 因此对各种神有用则拜,可以选择,可以更换。(3)中国人不变的三大崇拜天地/祖先/君师天地-(生之本也)人类生存的环境。 祖先-(累之本也)人类得以延续的纽带。君师-(治之本也)人类社会生活的组织者,教导者。(4)三大祭祀祭祀天地-封禅仪式:“封禅”帝王亲临。“封”是在泰山顶上设坛祭天,“禅”在泰山附近的小山上祭地。(天子就位的礼治)祭祀祖先-帝王太庙/宗族祠堂/百姓家谱祭祀

15、君师-“君”指历代明君,“师”指孔子和关羽。后世的“师”包括先贤,即:中华民族的杰出的代表人物。 唐太宗时期,在全国兴建孔庙。 雍正时期,在全国兴建关帝庙。(5)严格的说,三大崇拜不是宗教,而是世俗民风。(6)中国宗教的特点A.没有形成政教合一制度。B. 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C. 从属于世俗与伦理道德D. 和平共处2 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起源与发展地位在中国本土生长的宗教。是了解中国文化,特别是民众文化的关键。时间东汉中叶思想渊源原始宗教和巫术春秋战国方术阴阳五行说黄老学说基本特点民间信仰,方术。既重视眼前利益,又有长远追求。内容道家,神仙术,为人驱鬼目标长生,成仙。修身养性为现实利益。道家思

16、想被神化老子的道德经本是朴素辩证认识客观世界与人生的著作,却被曲解而神化,奉为道教经典传说中的皇帝也被拉来说成是和孔子一样主张清静之术。产生太平道时间(东汉顺帝)太平经,内容庞杂,阴阳五行,神仙咒符。东汉末崛起。背景东汉末农民起义,张角利用太平道组织黄巾军,遍布中原,有百万人之众,后被统治者收编,太平道消失。五斗米道时间汉末背景张道陵辞去江州县令职务,入大邑县鹤鸣山修炼,自作道书,奉老子为教主,以道德经为经典。无论什么人,只要交五斗米即可被保护。在黄巾起义下,天下大乱,割据汉中。(儿)张衡,(孙)张鲁三代人努力,在陕南川北建立政权(30年),成为道教的起源。 发展(南北朝)葛洪,抱朴子(梁)陶

17、弘景,真灵位业图(唐宋)尊崇道教。唐代,尊老子,建道观。宋代,道教畸形发展。(金)王重阳创“全真派”。(元)邱处机掌管全国道教。派别(早期)丹鼎派,符箓派(金代后)正一道,全真道。影响1 某些活动含有科学精神,对某些科技如:冶炼,化学等做出贡献。2 养神之术,导引之术是现在体育健身活动的直接来源。3 成仙思想和仙界构想,激发作家和艺术家的想象力。4 中国的民间习俗和传统节日中含有大量的道教内容。重要道观 太清宫,玉清宫,白云观道教名山 泰山,华山,青城山,茅山,罗浮山,武当山,崂山 3 外来宗教的传播与发展外来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传入与发展佛教由释迦牟尼,公元前6世纪到5世纪,在古印

18、度创立。公元1世纪,传入中国内地,与汉文化交融形成,汉传佛教。公元7世纪,佛教从印度和中国内地传入西藏,与藏族文化融合,形成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魏晋南北朝)佛教突出发展,大规模佛经翻译,大规模佛教活动场所,大规模佛寺,石窟,西行求法成风。(隋唐)积极扶植佛教发展,佛教发展到顶峰。广建寺院,佛经翻译达到最高成就,寺产丰富,寺院经济强大,学派林立。(宋元)开始走下坡路,由博致约,由繁致简,简便易行的宗派广泛传播。主要教义1 三世论回说。宣传自我解脱,超度求生。(使人们有所寄托)2 容忍,不争,和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治秩序)宗派(要求知道每一宗派的名称,人物, 著作,基本 教义)1 法相宗(

19、唯识宗) 玄奘,窥基 大唐西域记 “一切唯识”,外部事物是人的思想显现外境的形相。繁琐分析法,故消亡早。2 天台宗(法华宗) 智?(智后面的字我的电脑里查不到,请大家注意该字写法), 湛然 妙法莲花经 以莲花象征教义纯洁高雅。“三谛圆融”,“一念三千”。世界上只有心是真实的。3 华严宗法藏“法界缘起”:一切现象均由“清静心”随缘生起。理与事如同波与水。4 禅宗惠能 平民化,只要“顿悟”谁都可成佛。“不立文字,直指人心” (其中,禅宗是纯属中国佛教,是中国佛教史的最后学派)藏传佛教概念藏传佛教(藏密)=印度密教+西藏本教范围流传于:青海,内蒙古,蒙藏附近的国家派别小乘,大乘最后教派-格鲁派。该派

20、僧人穿戴黄色衣帽,又称“黄教”。活佛转世制度:活佛去世前,制定从某一方向寻找一个他去世时降生的男孩为其来世真身。“达赖”,“班禅”是黄教活佛转世系统的称号。达赖(蒙语):大海。喇嘛: 上师。达赖喇嘛:对佛学无所不知,坚不可摧的向大海一样的和尚。班(梵语):班地达,学问高深的学者。禅(藏语):大,意为智勇双全。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1998年考过)1 佛教与中国哲学史:佛教的基本出发点是否认客观世界的存在,力图证明主观精神世界的绝对性,对汉代以后的中国哲学发展影响很大,成了中国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后,唯心主义者几乎都从佛教哲学中吸取营养,唯物主义在与佛教的碰撞中得到发展。2 佛教与中国文学文

21、学题材:大量描写佛教,渗透佛理的诗歌,文章。艺术风格:由于佛教追求自我解脱,宣传心中求佛,因而形成清淡悠远,追求言外之意的艺术流派。诗歌理论:禅论诗,意境空蒙。创作队伍:诗僧。3 佛教与艺术突出表现:绘画,雕塑。石窟艺术:是印度佛教艺术的继承和发展。丝绸之路:反映佛教的巨大影响。发达的壁画:体现了大量佛教内容。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普陀山。四大禅林:灵岩寺,国清寺,玉泉寺,栖霞寺三大石窟:云冈,敦煌,龙门 伊斯兰教 别名回教,天方教,清真教概念伊斯兰(阿拉伯文)= 顺服 穆斯林(阿拉伯文)= 顺服者时间创建于公元7世纪,于公元7世纪中叶(唐代)传入中国创始人穆罕默德朝拜中心克尔

22、白庙基本信仰“六信”:1 信安拉是唯一的神2 信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3 信天神4 信古兰经是安拉启示的经典5 信一切都是由安拉决定的6 信“死后复活”和“末日审判”五功1 念功2 拜功3 斋功 (回历9月)4 课功 (可出选择题:“课功”的“课”的意思:信徒要交纳课税。)5 朝功 (回历12月)派别逊尼派,什叶派 (谐音,联想记忆:循着泥巴找到了十片叶子)影响1 影响中国民族成份,促成了回族的形成和民族间的融合2 阿拉伯文化对中国科技产生重要影响3 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4 影响中国建筑风格,以清真寺,塔,穆斯林墓地最为常见。四大清真寺(多次考填空,选择。不要乱,不要怕,更不要放弃。试试联想记忆

23、)1 (唐)广州 怀圣寺 (谐音,联想记忆法:“光滑”-广怀)2 (唐)杭州 凤凰寺 (联想记忆:杭州有个大凤凰)(以上两个建于唐代,联想记忆:唐代,光滑的凤凰)3 (北宋)泉州 清净寺 (联想记忆:清净的泉水)4 (南宋)扬州 仙鹤寺 (联想记忆:仙鹤爱吃扬州炒饭,呵呵) 最大的清真寺(清)新疆喀什市 艾提尕清真寺 同时容纳6-7千人做礼拜 (注意:尕字的写法。读音是小兵张嘎的嘎音。联想记忆:喀什人爱提起小兵张嘎。) 基督教别称(唐)景教。 (元)也里可温教(联想记忆:夜里可以吃到温饺子)时间,地点 产生于1世纪中叶,罗马帝国。两次分裂第一次: 1054年,分裂为东正教,天主教 (谐音记忆:

24、冬天)第二次: 16世纪,产生了脱离罗马帝国的新教 (领导者:马丁路德)在中国的传播 (概说)几传几禁,曲折发展。分说:(唐贞观年间635年)景教经由陆路从波斯传入。(唐武宗845年)唐武宗灭佛时,一道被禁绝。(元)引进罗马天主教,称为“也里可温教”(元朝灭亡)也里可温教归于灭绝(明代下半叶)重新传入中国。意大利人利玛窦主张“习儒归汉”。天主教发展迅速。 (注意:多次考过利玛窦来华的时间,国籍,主张)(清初)政府重视,因此得到传播。(康熙年间)康熙下令禁止西方传教士在中国传教,但民间的信仰没有禁绝。1883年,孙中山在香港入教,此后大规模传入。经典圣经。(分为旧约,新约)信仰圣灵,圣父,圣子三

25、位一体。“十戒”(注意:藏传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都是在7世纪传入中国) 六 中国古代制度1 政治制度 (概说)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大体包括:行政/官职/称号/法律/军事制度等(分别论述)行政区划制度(夏商)九州:尚书禹贡载:中国分为“冀、兖、青、徐、杨、荆、豫、梁、雍”九州(西周)封建制(分封制):周天子把新征服的地区和人民,分给自己的弟子,亲戚,功臣, 从前部落首长的后代,由他们去建立诸侯国。(春秋)十二诸侯:鲁,齐,晋,楚,秦,宋,卫,陈,蔡,曹,郑,燕。后又兴起吴越等。(战国)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秦)郡县制:国家由中央,郡,县三级机构组成行政机构,分天下36郡。 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员均

26、由皇帝任免。 由此,县作为基层政权一直未变。 (汉)州,郡,县(唐)道,郡,县(宋)路,郡,县(元)设“省”。(从此,有了“省”的名称)(明清)省,府,县。(延续至今)(注意:秦)宋,均有“郡,县”)职官制度中央官职(先秦)由于实行分封制,家天下,因此各诸侯国没有统一的官制(秦) 建立中央集权的三公九卿制,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员均由皇帝任免。以后各代继承发展,逐渐形成完整的从中央到地方的考核,任命,升迁,罢免等官职制度。三公(中央最高级官员):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丞相:负责辅佐皇帝处理全国事务,是皇帝的助手。 太尉:协助皇帝掌管全国军队。 御史大夫:掌图籍章奏,监察百官。 (三公之间互不统属,直接对皇帝负责)九卿(三公之下) 廷尉,掌管司法; 治粟内史,掌管国家财政税收; 奉常,掌管宗庙祭祀礼仪; 典客,处理国内各少数民族事务和对外关系; 郎中令,掌管皇帝的侍从警卫; 少府,掌管供皇室需要的山海地泽收入和官府手工业; 卫尉,掌管宫廷警卫; 太仆,掌管宫廷车马; 宗正,掌管皇帝宗族事务。(三公九卿均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隋)设立三省六部制三省:尚书、门下、内史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吏部:掌管官员的任免,考核,升降 户部:掌管全国的土地,户口,赋税,财政 礼部:掌管学校,科举,国家的祭礼 兵部:掌管全国军政 刑部:掌管刑法,狱讼 工部:掌管工程,屯田,水利(唐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