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 笔记2.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471124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1.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化概论 笔记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国文化概论 笔记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国文化概论 笔记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国文化概论 笔记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国文化概论 笔记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文化概论 笔记2.docx

《中国文化概论 笔记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化概论 笔记2.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文化概论 笔记2.docx

中国文化概论笔记2

四中国哲学

1中国哲学的主要概念

(1)中国文化的中心思想是哲学,西方文化的中心是宗教。

    哲学是人类思想的总结,是对人类自身和大自然关系的思考。

(2)中国哲学的主要内容

[天人合一]:

人与自然的关系

A.天和人的关系是相通而统一的。

(西周)“天命论”

(春秋)子产“天人相通”

(战国)孟子“天人同流”

(汉)董仲舒“天人感应”

(北宋)张戴“天人合一”

B.人道与天道即人世的道德原则和大自然的客观规律是一致的。

C.人们行事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必须注意人和大自然的和谐;必须在道德上对得起客观世界。

[内圣外王]:

人与社会的关系

A.概念:

“内圣”指人的修养成就。

“外王”指在社会上的功用。

“内圣外王”指在精神修炼,道德修养方面获得最高成就的人最有资格为王。

B.途径: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

C.被中国历代社会所推崇的理想人物几乎都按这种格式加以塑造。

2.诸子百家

(1)概念

 诸子百家--先秦至汉初各个学派的总称。

诸子--前秦至汉初,建立独立思想,树立专门学说的代表人物。

百家--各个学派,在古代常常是混杂统称的。

根据司马迁的解释,诸子百家的出现,表明社会各阶层,各群体都在思考社会,自然界出现的五花八门的现象,都在找寻天下太平,人类生存的最好方式,立身之责,强国之策。

据《汉书.艺文志》载,号称“诸子百家”,实际上有代表性的是十家:

儒/  道/  墨/  法/  阴阳/   农/  名/  兵/  纵横/   杂家

 

(2)儒家代表人及其主张:

儒家代表人物:

孔子/孟子/荀子

儒家主张

治国以礼:

礼乐治国,以求国家大同小康

道德归仁:

以仁,义教导民众;以仁爱思想统治国家。

述圣传文:

继承发扬传统。

孔子

正名:

具体的事物要符合为其限定的含义

    “名不正,则言不顺。

言不顺,则事不达”。

      孔子认为,正名有着很重要的社会功用

     他在解释什么是为政之道时说,“政”来资“正”字,政就是要人们走正路。

所以管理国家必须“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三纲: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仁爱:

(核心)《论语》中“仁”字出现109次。

   仁的主要意思是“爱”。

《论语》中提出“道德上的君子和地位上的君子。

”(五常:

仁义礼智信)

天命:

“天命”指天或上帝的命令。

     “天”是宇宙和人类社会的最高主宰。

   

    “天”有时可以作为有意志的能赏罚的人格神存在,也有自然含义,即不断运行的自然界。

      “命”是支配社会生活的盲目的异己力量。

      孔子尊天,但怀疑鬼神,他认为,因为祭神,所以神存在。

对鬼神的最好办法是“敬而远之”    

   

中庸:

最高的道德。

    “中”是“执两用中”,“中立不倚”。

度量以取中,无过无不及。

    “庸”指“不易”。

    “中庸”与“和”有联系。

容忍种种特殊成分,建立和谐秩序。

和谐而不极端。

   (辅导班教授特别指出:

建立和谐社会自四中全会提出,经胡锦涛在中央党校讲话及中央政 治局集体学习两次升温,已在国人中取得广泛共识。

说明新的领导班子已开始注重传统儒学在当代中国国情的结合。

孟子

性善:

(孟子的根本观念,一切议论的出发点)

     人与生俱来的“四心”:

“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是仁义礼智的开端。

王道:

“以德服人”

     治道的两种方式:

王道/霸道。

     “王道”通过道德指事和教育来实现。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霸道”依靠暴力和强迫来实现。

     把孔子的“内圣”之道推广到治国的政治方面,成为“外王”之道。

寡欲: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通过艰难刻苦的修身过程,做到舍身求义。

荀子

明于天人之分:

“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化性起伪: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要使人性从恶变为善,必须通过人的修身,教化,兴礼义,制法度。

        “性”是人与生俱来的原始的朴质的自然属性。

        “伪”是人为,由于后天环境影响,经过长期教化和学习而形成的一种品格。

人格培养:

把礼乐作为学习的主要内容。

认为,音乐是人情化的调和性艺术。

礼乐的交互作用使天下太平。

道家及其主张

[概念]道家认为“道”是哲学的最高范畴,宇宙的根本规律。

“道可道,非常道”。

             “道”是世界的本原: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特点]是一种乱世时期的哲学,战国时代特有的针对乱世而发并能在乱世中行之有效的学说。

[地位]是百家中唯一能够与儒家分庭抗礼的派别。

[代表人物]老子/庄子

老子

无名之道:

(道的基本特征)天地万物都有道,但道无名,因为普通的语言和概念不能表达道。

反者道之动:

是对变动的合乎规律的表述。

矛盾双方到了极端就会对立方向转化。

有得必有所失。

无为而治:

必要--过度,自然--人为。

(对立统一)

          人要做到:

知足/寡欲/弃智/抱朴

           理想的国家是圣人当政,圣人的职责就是不做事,无为才能无不治。

           反对周公造作的礼乐典章制度。

庄子

万物一齐:

齐物我--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齐是非--是非之争是无谓的争论,因为不存在是非对错之分。

安之若命:

用完全自然的态度对待人生,用师法自然的方式认知世界,实现人的精神自由。

其他各家的主张

   

[墨家] 墨翟

      “十大主张”:

尚同,尚贤。

节用,节葬,非乐。

非攻。

非命。

尊天,明鬼。

兼爱。

  

       (“兼爱”是墨子最重要的哲学命题)

[兵家] 孙武    《孙子兵法》--中国第一部有系统的兵书

       战争的先决条件:

知己知彼,知人知天。

       战术:

“奇”是旁出奇袭的灵活战术。

“正”是正面对阵的常规战术。

用正兵挡敌,用奇兵胜仗。

[法家] 韩非子  《韩非子》

       诸子百家中最晚的派别。

形成中央集权专制理论。

      《韩非子》总结慎到,申不害,商鞅三大派,以法治为中心,综合运用法势术。

      法:

君住制定的法令。

势:

君主的权势地位。

术:

君主心中的权术。

[名家] 惠师/公孙龙。

(公孙龙的“白马非马”是古代最重要的一个辩题)

       辩论名实问题。

强调名实相符,发展古代逻辑学。

[阴阳家] 邹衍  《周易》 (后被司马迁列为六家之首)   

        在“术学”基础上糅合阴阳五行。

[纵横家] 苏秦/张仪

         以连横,合纵政策分别策划统一中国。

“衡则秦帝,纵则楚王”

[农家]   许行

        研究农业政策,生产技术

[杂家]  吕不韦《吕氏春秋》

       “杂糅”各家学说,主张统一中国。

 

3。

两汉经学

[概念]汉代儒学的表现是经学化,“经学”是训解或阐述儒家经典的学问。

[背景]汉武帝“独尊儒术”时兴起的两汉学术思想主流。

[代表人物]:

(今文经派)董仲舒

[派别]古文经学:

先秦时用古文(篆书)书写的,由汉代学者训释的儒家经典。

重在训诂。

     今文经派:

两汉时用当时流行的文字(隶书)抄录儒家经典所成的定本。

重在阐述微言大义。

     开始只是抄录文字的不同,但后来成了不同的学术学派。

     东汉末年,郑玄使两家的斗争趋于消失。

4。

魏晋玄学

[概念]流行于魏晋时代的哲学思潮,以老庄思想为主旨,糅合儒家经义所形成的学派。

    “玄”指深奥难测,无法用语言明确表达的某种状态。

研究这种状态的学问叫做“玄学”。

    玄学是道家复兴的表现。

[背景]“正始之音”指的是三国曹魏正始年间,以王弼,何晏为代表的思想界,运用辨析,论难,评判的方法,以《老子》/《庄子》的思想解释《周易》,建构“以无为本”的哲学思潮。

                          “正始之音”是两汉经学转化为魏晋玄学的起点。

[代表人物]王弼,何晏,郭象  (玄学讨论的问题,在郭象那里得到了最高的解决)

[特点]以清谈的方式研究哲理。

    用最精粹的语言,最简洁的词句表达思想谈论现实世界的本质。

[内容]“有无之辩”否认世界万物的本原

     “名教与自然”讨论社会治理应顺其自然还是坚持封建礼教。

     “言与义”是从名实之辩演变而来。

5.宋明理学

[概念]是宋明儒学的总称。

(600多年)。

     由于它重视阐释义理,兼谈生命,就有了理学之称。

     由于它尊重儒家传道的系统,又被称为道学。

[背景]两汉以后,儒学内在的变化:

以经学为表现形式的儒学墨守成规,拘泥于训诂,活力消失,致使儒家转向探求“原道”。

    与儒家相对的佛教和道教,形成了吸取佛老思想,以儒家伦理纲常为核心内容的新儒学。

[派别]

程朱理学:

[理论](真正奠基人)程颢,程颐——〉天理论,格物穷理。

“存天理,灭人欲”

     (集大成者)朱熹      ——〉理。

最高的“理”是太极。

认识论:

“格物穷理,致知”

陆王心学

[背景]与理学相对。

[理论]陆九渊(象山先生)——〉接受了程颢的“天即理”,形成了“心即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的思想体系。

     王守仁(阳明先生)——〉“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

“致良知”。

首次明确提出“知行合一”,强调行而后知。

6。

清代朴学

[概念]盛行于清朝的训诂考据的学派,文风朴实,重视实证。

    亦称“汉学”或“考据学”,因其盛行于清代乾隆、嘉庆两朝,好尚相同,自成体系,又称为“乾嘉学派”。

[背景]清初学者认为宋明理学清谈误国,应提倡经世致用,研究经典。

       康乾时期大兴文字狱,学者为避祸而去考据训诂。

[代表人物]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钱大昕,戴震。

[风格]重视考据、训诂,学风平实、严谨。

每考证一义,必要搜集大量相关材料,旁征博引, 锲而不舍,然后得出结论。

[内容]以经学为中心,衍及文字音韵、名物训诂、史籍考订、方舆地志、天文历算、金石乐律等各个方面。

[贡献]通过校勘辑佚古代文献,对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学术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与总结,业绩卓著,超越既往,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弊端]在实践中难免脱离实际、烦琐细碎。

当代儒学

[产生]晚清,儒学已渐从考据训诂中解放出来,与议政,改良等政治活动相结合,形成现代新儒学。

[代表人物]龚自珍,康有为,特别是王国维。

[成熟]20世纪20年代。

新儒学成熟。

接续儒家道统,以强烈的人文精神和历史使命感,力图融汇中西文化,实现儒学现代化。

[代表人物]梁漱溟,熊十力,冯友兰,钱穆。

(“国学大师”钱穆较为有影响力,1895-1990)

[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儒学研究充分发展.

[内容]

儒学与科学

儒学与民主政治

儒学与社会发展和管理

儒学与企业管理

儒学与现代化

儒学与人生价值

[任务]

深入研究儒学历史和内涵

结合社会现实发展

参与创造新的中国文化

五中国宗教

1中国原始宗教与信仰

(1)中国原始宗教是多神论,即:

物物是神,处处有神。

(2)中国人对各种神不是始终专一的信仰,而是希望多神能对他们的现实生活有直接的影响或救助。

    因此对各种神有用则拜,可以选择,可以更换。

(3)中国人不变的三大崇拜——〉天地/祖先/君师

[天地]---(生之本也)人类生存的环境。

[祖先]---(累之本也)人类得以延续的纽带。

[君师]---(治之本也)人类社会生活的组织者,教导者。

(4)三大祭祀

[祭祀天地]---封禅仪式:

“封禅”帝王亲临。

“封”是在泰山顶上设坛祭天,“禅”在泰山附近的小山上祭地。

(天子就位的礼治)

[祭祀祖先]---帝王太庙/宗族祠堂/百姓家谱

[祭祀君师]---“君”指历代明君,“师”指孔子和关羽。

后世的“师”包括先贤,即:

中华民族的杰出的代表人物。

            唐太宗时期,在全国兴建孔庙。

            雍正时期,在全国兴建关帝庙。

(5)严格的说,三大崇拜不是宗教,而是世俗民风。

(6)中国宗教的特点

A.没有形成政教合一制度。

B.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

C.从属于世俗与伦理道德

D.和平共处

2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起源与发展

[地位]在中国本土生长的宗教。

是了解中国文化,特别是民众文化的关键。

[时间]东汉中叶

[思想渊源]

原始宗教和巫术

 春秋战国方术

 阴阳五行说

 黄老学说

[基本特点]民间信仰,方术。

既重视眼前利益,又有长远追求。

[内容]道家,神仙术,为人驱鬼

[目标]长生,成仙。

修身养性为现实利益。

[道家思想被神化]

老子的《道德经》本是朴素辩证认识客观世界与人生的著作,却被曲解而神化,奉为道教经典

传说中的皇帝也被拉来说成是和孔子一样主张清静之术。

[产生]

太平道

[时间](东汉顺帝)《太平经》,内容庞杂,阴阳五行,神仙咒符。

东汉末崛起。

[背景]东汉末农民起义,张角利用太平道组织黄巾军,遍布中原,有百万人之众,后被统治者收编,太平道消失。

五斗米道

[时间]汉末

[背景]张道陵辞去江州县令职务,入大邑县鹤鸣山修炼,自作道书,奉老子为教主,以《道德经》为经典。

无论什么人,只要交五斗米即可被保护。

在黄巾起义下,天下大乱,割据汉中。

 (儿)张衡,(孙)张鲁三代人努力,在陕南川北建立政权(30年),成为道教的起源。

   

[发展]

(南北朝)葛洪,《抱朴子》

(梁)陶弘景,《真灵位业图》

(唐宋)尊崇道教。

唐代,尊老子,建道观。

宋代,道教畸形发展。

(金)王重阳创“全真派”。

(元)邱处机掌管全国道教。

[派别]

(早期)丹鼎派,符箓派

(金代后)正一道,全真道。

[影响]

1某些活动含有科学精神,对某些科技如:

冶炼,化学等做出贡献。

2养神之术,导引之术是现在体育健身活动的直接来源。

3成仙思想和仙界构想,激发作家和艺术家的想象力。

4中国的民间习俗和传统节日中含有大量的道教内容。

[重要道观]太清宫,玉清宫,白云观

[道教名山]泰山,华山,青城山,茅山,罗浮山,武当山,崂山

  3外来宗教的传播与发展

[外来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佛教

[传入与发展]

佛教由释迦牟尼,公元前6世纪到5世纪,在古印度创立。

公元1世纪,传入中国内地,与汉文化交融形成,汉传佛教。

公元7世纪,佛教从印度和中国内地传入西藏,与藏族文化融合,形成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

(魏晋南北朝)佛教突出发展,大规模佛经翻译,大规模佛教活动场所,大规模佛寺,石窟,西行求法成风。

(隋唐)积极扶植佛教发展,佛教发展到顶峰。

广建寺院,佛经翻译达到最高成就,寺产丰富,寺院经济强大,学派林立。

(宋元)开始走下坡路,由博致约,由繁致简,简便易行的宗派广泛传播。

[主要教义]

1三世论回说。

宣传自我解脱,超度求生。

(使人们有所寄托)

2容忍,不争,和平。

(有利于维护国家统治秩序)

[宗派]

(要求知道每一宗派的名称 ,人物, 著作,基本教义)

 1 法相宗(唯识宗)

玄奘,窥基 

《大唐西域记》

“一切唯识”,外部事物是人的思想显现外境的形相。

繁琐分析法,故消亡早。

2 天台宗(法华宗)

智?

 (智后面的字我的电脑里查不到,请大家注意该字写法),湛然  

《妙法莲花经》以莲花象征教义纯洁高雅。

“三谛圆融”,“一念三千”。

世界上只有心是真实的。

3 华严宗        

法藏             

“法界缘起”:

一切现象均由“清静心”随缘生起。

理与事如同波与水。

4 禅宗           

 惠能                     

平民化,只要“顿悟”谁都可成佛。

“不立文字,直指人心”

(其中,禅宗是纯属中国佛教,是中国佛教史的最后学派)

藏传佛教

[概念]藏传佛教(藏密)=印度密教+西藏本教

[范围]流传于:

青海,内蒙古,蒙藏附近的国家

[派别]小乘,大乘

最后教派----格鲁派。

该派僧人穿戴黄色衣帽,又称“黄教”。

活佛转世制度:

活佛去世前,制定从某一方向寻找一个他去世时降生的男孩为其来世真身。

“达赖”,“班禅”是黄教活佛转世系统的称号。

达赖(蒙语):

大海。

喇嘛:

上师。

达赖喇嘛:

对佛学无所不知,坚不可摧的向大海一样的和尚。

班(梵语):

班地达,学问高深的学者。

禅(藏语):

大,意为智勇双全。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1998年考过)

1佛教与中国哲学史:

佛教的基本出发点是否认客观世界的存在,力图证明主观精神世界的绝对性,

对汉代以后的中国哲学发展影响很大,成了中国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宋代后,唯心主义者几乎都从佛教哲学中吸取营养,唯物主义在与佛教的碰撞中得到发展。

2佛教与中国文学

文学题材:

大量描写佛教,渗透佛理的诗歌,文章。

艺术风格:

由于佛教追求自我解脱,宣传心中求佛,因而形成清淡悠远,追求言外之意的艺术流派。

诗歌理论:

禅论诗,意境空蒙。

创作队伍:

诗僧。

3 佛教与艺术

突出表现:

绘画,雕塑。

石窟艺术:

是印度佛教艺术的继承和发展。

丝绸之路:

反映佛教的巨大影响。

发达的壁画:

体现了大量佛教内容。

佛教四大名山:

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普陀山。

四大禅林:

灵岩寺,国清寺,玉泉寺,栖霞寺

三大石窟:

云冈,敦煌,龙门

       伊斯兰教   

[别名]回教,天方教,清真教

[概念]伊斯兰(阿拉伯文)=顺服

     穆斯林(阿拉伯文)=顺服者

[时间]创建于公元7世纪,于公元7世纪中叶(唐代)传入中国

[创始人]穆罕默德

[朝拜中心]克尔白庙

[基本信仰]“六信”:

1信安拉是唯一的神

2信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

3信天神

4信《古兰经》是安拉启示的经典

5信一切都是由安拉决定的

6信“死后复活”和“末日审判”

[五功]

1念功

2拜功

3斋功(回历9月)

4课功  (可出选择题:

“课功”的“课”的意思:

信徒要交纳课税。

5朝功(回历12月)

[派别]逊尼派,什叶派  (谐音,联想记忆:

循着泥巴找到了十片叶子)

[影响]

1影响中国民族成份,促成了回族的形成和民族间的融合

2阿拉伯文化对中国科技产生重要影响

3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4影响中国建筑风格,以清真寺,塔,穆斯林墓地最为常见。

[四大清真寺](多次考填空,选择。

不要乱,不要怕,更不要放弃。

试试联想记忆)

1(唐)广州怀圣寺   (谐音,联想记忆法:

“光滑”--广怀)

2(唐)杭州凤凰寺   (联想记忆:

杭州有个大凤凰)

(以上两个建于唐代,联想记忆:

唐代,光滑的凤凰)

3(北宋)泉州清净寺 (联想记忆:

清净的泉水)

4(南宋)扬州仙鹤寺 (联想记忆:

仙鹤爱吃扬州炒饭,呵呵)

[最大的清真寺](清)新疆喀什市 艾提尕清真寺 同时容纳6-7千人做礼拜 

           (注意:

尕字的写法。

读音是小兵张嘎的嘎音。

联想记忆:

喀什人爱提起小兵张嘎。

 基督教

[别称](唐)景教。

(元)也里可温教(联想记忆:

夜里可以吃到温饺子)

[时间,地点]产生于1世纪中叶,罗马帝国。

[两次分裂]

第一次:

1054年,分裂为东正教,天主教 (谐音记忆:

冬天)

第二次:

16世纪,产生了脱离罗马帝国的新教(领导者:

马丁路德)

[在中国的传播]

(概说)几传几禁,曲折发展。

分说:

 (唐贞观年间635年)景教经由陆路从波斯传入。

(唐武宗845年)唐武宗灭佛时,一道被禁绝。

(元)引进罗马天主教,称为“也里可温教”

(元朝灭亡)也里可温教归于灭绝

(明代下半叶)重新传入中国。

意大利人利玛窦主张“习儒归汉”。

天主教发展迅速。

           (注意:

多次考过利玛窦来华的时间,国籍,主张)

(清初)政府重视,因此得到传播。

(康熙年间)康熙下令禁止西方传教士在中国传教,但民间的信仰没有禁绝。

1883年,孙中山在香港入教,此后大规模传入。

[经典]圣经。

(分为旧约,新约)

[信仰]圣灵,圣父,圣子三位一体。

“十戒”

(注意:

藏传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都是在7世纪传入中国)

 

 六中国古代制度

1政治制度

(概说)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大体包括:

行政/官职/称号/法律/军事制度等

(分别论述)

[行政区划制度]

(夏商)九州:

《尚书.禹贡》载:

中国分为“冀、兖、青、徐、杨、荆、豫、梁、雍”九州

(西周)封建制(分封制):

周天子把新征服的地区和人民,分给自己的弟子,亲戚,功臣, 从前部落首长的后代,由他们去建立诸侯国。

(春秋)十二诸侯:

鲁,齐,晋,楚,秦,宋,卫,陈,蔡,曹,郑,燕。

后又兴起吴越等。

(战国)战国七雄:

齐楚燕韩赵魏秦

(秦)郡县制:

国家由中央,郡,县三级机构组成行政机构,分天下36郡。

            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员均由皇帝任免。

            由此,县作为基层政权一直未变。

         

(汉)州,郡,县

(唐)道,郡,县

(宋)路,郡,县

(元)设“省”。

(从此,有了“省”的名称)

(明清)省,府,县。

(延续至今)

(注意:

秦——)宋,均有“郡,县”)

职官制度]

[中央官职]

(先秦)由于实行分封制,家天下,因此各诸侯国没有统一的官制

(秦) 建立中央集权的三公九卿制,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员均由皇帝任免。

      以后各代继承发展,逐渐形成完整的从中央到地方的考核,任命,升迁,罢免等官职制度。

三公(中央最高级官员):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丞相:

负责辅佐皇帝处理全国事务,是皇帝的助手。

    太尉:

协助皇帝掌管全国军队。

    御史大夫:

掌图籍章奏,监察百官。

                                             (三公之间互不统属,直接对皇帝负责)

九卿(三公之下)

    廷尉,掌管司法;

    治粟内史,掌管国家财政税收;

    奉常,掌管宗庙祭祀礼仪;

    典客,处理国内各少数民族事务和对外关系;

    郎中令,掌管皇帝的侍从警卫;

    少府,掌管供皇室需要的山海地泽收入和官府手工业;

    卫尉,掌管宫廷警卫;

    太仆,掌管宫廷车马;

    宗正,掌管皇帝宗族事务。

                                              (三公九卿均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隋)设立三省六部制

三省:

尚书、门下、内史

六部:

吏户礼兵刑工

    吏部:

掌管官员的任免,考核,升降

    户部:

掌管全国的土地,户口,赋税,财政

    礼部:

掌管学校,科举,国家的祭礼

    兵部:

掌管全国军政

    刑部:

掌管刑法,狱讼

    工部:

掌管工程,屯田,水利

(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