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129.28KB ,
资源ID:2711836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711836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最新公共危机中的心理干预问题研究.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最新公共危机中的心理干预问题研究.docx

1、最新公共危机中的心理干预问题研究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心理干预问题研究首都师范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论文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心理干预问题研究灾害之后的心里干预途径研究学 院:管理学院专 业:公共事业管理学 号:1080300144学 生:陈萍萍任 课 教 师:2011年7月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心理干预问题研究灾害之后的心里干预途径研究陈萍萍 1080300144摘要 公共危机事件往往会对人们造成多方面的影响,物质上的、精神上的面对公共危机事件,我们不能只看事件造成的物质方面的损害,更要重视危机事件对人们心里造成的影响,灾害后的心理干预问题一直是人们经常忽视的但却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本文灾害后

2、的心理干预服务问题为例,从政府、媒体、公众几方面浅谈灾害之后的心理干预途径问题。关键字 公共危机管理 心理干预 途径近年来公共危机事件在世界范围内屡有发生:地震、海啸、冰雪灾害、食品安全事件对相关群体的心里了极为消极的影响。因此,加强对相关人群的心理危机干预、提高民众应对突发事件的整体心理能力已经迫在眉睫。公共危机具有突发性和紧急性、不确定性和易变性、社会性和扩散性、危害性和破坏性。公共危机事件往往会对公众造成多方面的伤害,致使不少人陷入痛苦、焦虑、惊恐、敌对、抑郁或无助等适应不良状态,最终导致自杀、伤害、敌对破坏等。因此,在公共危机管理中进行有效的社会心理干预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危机事件的发生

3、,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心理干预,能够帮助社会公众正确对待突发事件的影响、稳定社会局面,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灾害之后的心理辅导问题为例,浅谈公共危机事件中的心理干预方式途径问题。一、公共危机管理中心理干预的重要性突发的公共危机事件通常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四类。各级各类的突发公共事件危机管理、心理冲击的化解、心理问题的疏导,都需要心理危机干预服务的有效参与。首先,突发公共事件需要心理危机干预服务。突发公共危机事件会给受害人群带来巨大的心理冲击和破坏。大规模灾难发生后后,幸存者、救援人员、罹难者家属、社会大众等直接和间受到灾难影响的人都会遭受不同程度的

4、心理创伤。相关的灾难心理研究表明,心理疾病的发病率与支持率成反比,即所受的社会支持越多,心理疾病的发病率越低。据有关调查显示,唐山大地震的受害者在20多年后,仍有部分人生活在灾难的阴影中。这与当时没有提供及时、必要的心里干预、心理健康辅导有一定的关系。我国突发公共事件的心理健康服务始于1994年的克拉玛依大火。2002年大连“57空难”发生后,心理专家首次实现了灾后24小时内的现场救助。2003年SARS期问,我国心理救助力量首次大面积、全方位地介入到突发公共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服务中。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心理危机干预服务更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心理危机干预服务是危机管理不容小视的组

5、成部分。建构突发公共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服务体系,是危机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例如,灾难性地震发生后,对于受灾人群的援助就不仅仅是房屋重建、弥补经济损失这么简单,其中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对灾难的恐惧心理以及失去亲人的心理阴影问题,对于类似的这些方面,心里干预辅导的需求就显得尤为迫切。因此,在危机管理中,心理干预必不可少。我国危机管理机制中对心理救援有明确规定。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指出,“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伤亡人员、应急处置工作人员、提供心理及司法援助”。国家地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都有心理干预的相关规定。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国家更是发布了地震灾区心理危机干预方案,对

6、地震灾区灾民心理危机的干预工作进一步作了明确规定和要求。二、灾害发生后公众的具体表现公共危机对社会公众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是有形的、物质层面的影响,例如人们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或者物质财产受到损失;另一方面是无形的、精神层面上的影响,在灾害发生过程中,人们的心理、精神承受巨大的压力并可能受到伤害,形成心理阴影。如果我们比较这两方面的影响,会发现危机对人们的心理的影响不仅是结果性的,而且也是继发性的,这也是为什么灾害后多年仍有受灾人群出现各种程度的心理问题的原因所在。人们在面对危机事件的刺激时,个体的应激反应由于受到社会公众其他人的影响而出现趋同性。形成群体性或社会性的应激反应从而可能进一步加

7、剧危机的扩散和破坏程度使事态变得更加复杂和不可控制。人们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急事件时,多数会产生程度不同的消极情绪和心理反应,很难保持沉着冷静、积极应对的心态。因此,公共危机事态下所出现的社会心理问题往往表现出强烈的非理性色彩。(一)疏忽大意、疏于自我防护面对危机,总有一些民众存有侥幸心理,认为危机离自己很远,不会那么轻易就波及到自己,不重视对危机防护措施的学习。如在“非典”期间,仍有相当比例的中国农村居民家庭对个人和家庭防治“非典”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非典的传染问题虽然在大城市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对于广大农村地区的农民来说,却是件无关紧要的事情,更别谈主动采取自我保护的措施了。在这种情况下

8、,危机事件的扩散和破坏程度很容易因部分人群的不以为然而急剧加重。(二)轻信谣言、引起混乱流言通常只是无意识地进行传播,不带恶意,但是有时也会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引发社会混乱。流言总会给民众带来或大或小的心理压力,当危机严重时,民众由于种种原因难以得到可靠的消息,而已有的信息无法消除他们的疑虑和紧张,于是很容易会随波逐流地轻信流言。(三)心理失控、行为过激一般说来,作为社会人,民众的思想行为都受着包括环境、条件、制度、法规等行为规范的制约,这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但当公共危机来临时,各种行为规范对于人们的心理、意识和思想,就无法具有明显和直接的约束力。尤其在处于危机状态的关键时期,民众心理会出现某种

9、失控,非理性意识会一定程度产生或增强,进而产生一些与以往不同的过激行为,这时,平时那些习以为常的社会制约的道德、规章制度甚至法律都显得不那么起作用了,这种现象在任何一场公共危机中都随处可见。比如,在地震中出现了抢劫案、在逃生时出现踩踏事件等等。(四)过度恐慌、行为过激当人们遇到重大的灾害性事件时,通常会出现不安、恐惧、紧张、惊慌等反应,产生退缩或逃避等行为。如果心理过度恐慌,则会导致机体对于危机的免疫能力下降,做出非理性行为,给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带来阻碍。而且,在危机情景下形成的个体心理具有很强的感染性,而且这种感染是非常迅速的。在这种感染的气氛下,被感染者很容易失去个性和理性而随波逐流。例如,

10、三鹿奶粉事件中的一些人“谈奶色变”现象的背后其实就是担心心理的相互感染。三、灾害之后的心理干预方式和途径一直以来,在公共危机管理中,人们往往给予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制建设、体制机制建设、预警系统建设等更多的重视和关注,然而对公共危机管理中的社会心理干预却重视不足。总结近些年的各类公共危机事件,我们可以看出,民众做出什么样的心理与行为反应是贯穿整个事件的一个关键性的变量,忽视民众的心理因素,不仅会会造成援助的事倍功半,也往往会出现事态平息而人心未定这种治标不治本的局面,这对于我们一直提倡的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很大的阻碍。因此,心理干预问题无疑应该成为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公共危机管理中

11、对民众的心理干预,不仅需要各种心理学意义上的干预措施和手段,更要政府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以及社会的广泛参与。构建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心理干预,不仅可以给予民众必要的援助和保障,稳定民众情绪,削减其种种负面心理,而且可以使政府在应对公共危机的过程中化为危机,增加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有利于政府的形象工程的构建。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公共危机管理中的社会心理干预,是各级政府处理公共危机需要高度重视的重要环节。首先,公共危机管理中的社会心理干预要形成一个系统。社会心理干预的系统建设是加强公共危机管理中民众心理干预的重要保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一要加强危机状态下的心理卫生研究工作。心理干预是一项复杂

12、的、操作性很强的工作,需要科学的理论做指导才能顺利进行。对不同类型的危机心理进行专门研究,积累数据资料,进行理论准备,可以为民众心理干预工作的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也能为制定更为有效的社会心理干预计划打好基础。二要建立公共危机中民众心理的救援制度。制度上的保障是一切救助工作得以有效开展的前提,建立、健全公共危机中的民众心理救援制度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另外,出台我国公共危机时期民众心理救助法案也是刻不容缓的工作,而从长远发展来看,只有将此项工作列入政府危机救助体系之中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三要组建优秀的危机心理卫生工作团队。心理干预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其技巧和能力,需要专门的培养和训练。危机心理卫生

13、工作者一般应包括这样两类人员:一类是由工作在心理卫生机构的专家和工作人员组成的长期性的专业队伍,负责预防和及时救助危机发生后心理上出现问题的人;另一类是危机发生后经临时筛选和培训的业余工作团队,一般由危机发生当地的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构成,以应付可能出现的大面积心理危机。这两类人员协同合作,才能全面做好危机心理干预工作。其次,进一步加强公共危机时期政府的信息公开工作。做好信息公开工作是加强公共危机管理中社会心理干预的思想前提。首先,应充分保障民众的知情权。现代社会正处于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客观上需要政府向公民提供真实信息,满足公民日益增长的信息需要。要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向民众大力宣传知情权

14、的重要性,让民众清楚地认识到知情权不仅是他们参与管理社会事务的工具,也是他们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工具。其次,应充分发挥政府网站的作用。公共危机发生后,政府网站要在第一时间公布危机信息,并及时更新、增加与公共危机相关的信息内容,应将政府掌握的有关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政府的处理措施、相关政策等第一手信息及时全面地向民众公布。民众通过政府网站获悉事件的真相,不仅知情权得到了保证,而且多数人都会凭借科学理性的精神对该事件做出正确的判断。再次,进一步完善政府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应该说是政府在新的形势下塑造自身形象的一种必然选择。尤其是在公共危机状态下,整个社会都处于对信息的渴求状态,

15、这个时候新闻发言人的作用就显得更加重要了。由于有了来自于正规渠道的权威信息,小道消息很快失去了生命力,从而稳定了民心、赢得了民众的信任,为有效应对危机奠定了基础。第三,规范媒体行为,强化媒体的积极作用。媒体是联系政府与民众的桥梁,在应对公共危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强化媒体的功能和职责是加强公共危机管理中的社会心理干预的重要环节。首先,政府要加强新闻管制,规范危机状态下的媒体舆论。政府应尽快建立应对公共危机的新闻管制机构,制定相关的规章条例,研究危机状态下新闻报道的相关政策等,在公共危机中进行必要的新闻约束和新闻控制,从而规范媒体舆论,为政府与社会有效应对危机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同时,要加快关于媒

16、体新闻的立法步伐,尽快制订突发性事件新闻报道管理条例,使媒体在处理危机事件时能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并以此来完善社会信息的传播机制和民意的直接表达机制,使民众与政府之间的信息沟通能够畅通无阻。其次,要发挥好主流媒体的核心作用,抢占报道先机。面对突发的公共危机事件,民众出于维护自身安全和利益的考虑,总是希望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得有关危机的信息,及时、科学、充分、权威的信息传播显得非常重要。主流媒体对危机信息进行及时、公正、客观的报道,有利于建立起民众对主流媒体的信任,在公共危机中起到风向标的作用。再次,媒体要加强危机传播中的自我管理。公共危机关乎国计民生,任何马虎懈怠都有可能酿成无法弥补的后果。在公

17、共危机中,媒体要自觉将民众的利益作为自身工作的出发点,遵守新闻操守和职业伦理,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真实客观地报道危机事件,满足民众的知情需要,帮助社会消除危机造成的疑虑与恐慌,向民众传授正确对待危机的方法,增强民众克服危机的信心,从而引导整个社会在公共危机面前形成合力。最后,媒体要积极配合政府对民众进行心理引导。在公共危机状态下,媒体要积极配合政府,联系民众,利用危机公关来进行心理干预。“对于媒体来说,在危机中比较理性和成熟的做法应该是:在保持媒体声音相对独立的前提下,巧妙地和政府站在一边”。面对危机时媒体要保持理智、认清形势、顾全大局,不能在民众过激情绪的感染下迷失方向,要学会艺术地去传达政

18、府的声音,深入地分析危机的形势、困难和问题,坚定信心,帮助政府从心理上引导民众克服消极心理,积极应对危机,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第四,提高民众的危机意识与危机应对能力。随着公共危机呈现日益增多的趋势,强化民众的危机忧患意识和危机应对能力便成为政府的重要责任之一。民众的危机忧患意识是危机预警和危机应急的社会心理基础,而要强化民众的这种意识,就必须加强危机教育,帮助民众掌握防范各种危机灾害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这样才能使他们在危机发生时临危不乱,能够进行有效的自我救助和互助。在我国,当公共危机发生时,许多地方的老百姓出现的集体性恐慌和种种非理性行为,并一度导致局面失控,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归因于危机意识与应

19、对能力的缺乏。要提高民众的危机意识,政府与其他社会机构应做到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通过多种教育手段向民众普及应对危机的知识与技能,并经常组织一些应对危机的训练和演习,强化民众的危机观念。尤其是要把危机管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以提高国民的危机应对能力,使危机一旦发生时民众能保持头脑冷静,从容应对。危机管理教育作为提高公民危机意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只有把它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中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在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阶段,危机管理教育的内容可以穿插渗透于其他课程的教育中,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利用社会实践课的时间进行危机应对的演习,还可以把涉及危机管理教育的内容编写成课外读本,提供给学生阅读。在高等教育

20、阶段,我国应该设立危机管理这个专门的学科,培养危机管理的专门人才,进行危机管理的深入研究,这对于提高民众的危机应对能力和意识具有深远的意义。参考文献1邢娟娟.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心理干预机制的构建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7, (03) .2龚维斌. 公共危机管理的内涵及其特点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04, (03) .3张成福. 公共危机管理:全面整合的模式与中国的战略选择J中国行政管理, 2003, (07) .4 温淑春.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社会心理调控机制研究J. 理论与现代化, 2010, (04). 5 孙璐. 论新闻媒体对公共危机管理的积极介入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7, (03).6 叶国平.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民众心理干预探讨J. 前沿, 2009, (09). 7 戴健林. 论公共危机管理中的社会心理调控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03)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