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39.89KB ,
资源ID:2709603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709603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精品教案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精品教案教学设计.docx

1、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精品教案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9.古诗三首【教学内容】教科书P3435 内容。【教学目标】1.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2. 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情感的追求。3. 朗读课文,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以读悟情,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学提出疑问,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以读悟情。【教学难点】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情感的追求。【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生活导入,明白方法1. 师:同学们,我们都喜欢过春节,谁来说说过春节时我们会做些什么?2.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首描写宋朝老百姓过

2、春节的古诗。(出示诗文元日)3. 师:你们知道学古诗要怎么学吗?师适时引导,总结学诗的方法。二、熟读古诗,读出诗味1. 齐读题目。2.“元”有三种意思,“元日”的“元”是什么意思?出示“元”的三种意思:为首;开始的,第一;主要,根本。学生选择并说说元日指哪一天?(新年开始的第一天,农历正月初一,也叫春节。)师:要知道一个字的意思,我们可以请教字典这位老师,根据字的语言环境选择正确的答案,这是学习生字的一种好办法。再读课题。3. 师:谁来介绍王安石?(出示课件)王安石: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做过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王安石变法。你们是怎么知道的?(查电脑、查资料等)师:你们学习的方法真多啊

3、!4. 师:宋朝的老百姓是怎样过春节的?请同学们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要求:把句子读准确、读流利,同桌要认真听,提出意见,一起学习。5. 全班齐读这首诗,把它读正确、读流利。师:同学们,听你们读得既准确流利,又有节奏,真是一种享受啊!三、质疑品诗,体会感情师:刚才我们通过一遍遍地读诗,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拿出笔,在书上画一画,写一写,然后小组讨论,互相学习。1. 小组合作学习,讨论。2. 学生畅谈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提出疑问,集体释疑,师相机指导。(1)爆竹声中一岁除。(板书:燃放爆竹)“爆竹”指的就是放鞭炮。“一岁除”一年过去了。拓展:能说说放鞭炮的情景吗?(指名学生联系生活画面回答,

4、师相机引导)是啊,在欢闹的鞭炮声中,我们又过了一年,长了一岁,伴着喜庆的鞭炮声,谁来读读第一句诗?(读得真有味道啊!)全班齐读。(课件出示鞭炮声)(2)春风送暖入屠苏。(板书:喝屠苏酒)师简介屠苏酒屠苏指屠苏酒,这是一种用屠苏草浸泡的药酒,在古代,每到大年初一,全家都要喝屠苏酒,据说可以驱鬼辟邪,让人一年都平安健康。人们喝下屠苏酒,就叫“入屠苏”。(课件出示屠苏酒)谁能读好第二句诗?指名读。(听了你的朗读,我们的心也暖洋洋的。)全班齐读。(3)千门万户曈曈日。“千门万户”就是千家万户。师:“曈”应该跟什么有关?引导观察“曈”的部首从而理解“曈”的意思。师:我们还可以通过观察字形来认识生字的意思

5、,这也是学习生字的一种方法。(4)总把新桃换旧符。“桃符”就是春联,用“新桃符”来换“旧桃符”就是用新春联换下旧春联。(出示文中的两对春联),师:春联是对联的一种,应该从右往左读,竖联读完了,再读横批。老师今天带来了两对春联,同学们自由读一读,把音读正确。四、联系生活,吟诵古诗1. 师:多么让人向往的春节啊!谁愿意背一背元日?(在乐曲中根据时间多形式背诗)2. 师:古诗不仅可以背诵,还能编写成歌唱一唱呢!出示课件, 学生跟着哼唱。五、布置作业,拓展积累背诵元日,积累春联。【板书设计】元日燃放爆竹喝屠苏酒新旧第2课时一、新课导入古典文学凝聚了人类思想和艺术的精华,它可以陶冶情操,给人以深远的思维

6、空间,阅读古典文学,对我们人格的塑造会有很大的帮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课文,去感受它的魅力。1. 谁能背背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句?(生背古诗)2. 春天来了,春雨连绵不断。杜牧在一首诗中是这样写的。(师朗诵清明)二、学习古诗1. 读诗题,知作者。(1)教师板书古诗题目及作者。清明就是指清明节。谁知道清明节是什么时候?清明节时民间有些什么风俗?(清明在我国古代是个重要节日,是家人团聚、上坟祭扫或踏青、春游的日子。)(2)谁知道杜牧的生平?(生交流杜牧的资料)播放课件。2. 释字词,明诗意。(1)(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2)小组合作交流,说说从诗

7、句中读懂了什么,相互解答自己的疑问。(3)谁来说说自己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集体解答难以理解的词句。播放课件。(欲:将要。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形容凄迷哀伤的心情。借问:请问。)(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诗写了怎样的景致?路上行人指谁?此刻作者的心情怎样?(5)路上行人为什么欲断魂?“断魂”,指内心十分凄迷哀伤而并不外露的感情。这位行人为 何“欲断魂”呢?(因为清明在我国古代是个重要节日,照例应该家人团聚,一起上坟祭扫,或踏青游春。现在这位行人孤身一人,在陌生的地方赶路,心里的滋味已不好受,偏偏又淋了雨,衣衫全被打湿。此刻自然想在附近找个酒家,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饮点

8、酒,祛祛寒,也可借酒驱散心中的愁绪。)(6)“牧童遥指杏花村”的“遥”妙在何处?播放课件。遥指:远远地指着。(牧童的回答以行动代替语言,行人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在一片红杏盛开的树梢,隐隐约约露出了酒馆的标帜。)三、总结全诗清明这首古诗描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体现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绪。【板书设计】清明第3课时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1.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 学生齐读课题两遍。教师范读诗文。(老师读的时候请同学们思考:这首诗说了些什么?)学生齐读全诗。二、理解题意,了解全诗1.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首先请同学们想一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课

9、题的意思。(出示课件)(学生思考讨论)(1)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教师:重阳节又是什么节?学生:老人节。(2)忆:想念,思念。(3)山东是指的什么地方?(古时候指华山以东的地区,并非专指今天的山东省。在这里专指华山以东,作者家乡蒲州。)2.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诗人王维。(出示王维相关资料)3. 自由诵读这首诗,自己初步领悟诗的大意。三、读懂全诗,理解诗意1. 出示句子:独在异乡为异客。(1)独:孤身一人;独自一人。(2)异乡:他乡、外乡。就是家乡以外的地方。(3)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4)那么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呢?(我独自一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作外乡的客人。)2. 出示句子

10、:每逢佳节倍思亲。(1)每:每当。(2)逢:遇到。(3)倍:格外;加倍;更加。(4)“佳节”指的是什么节日?(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5)为什么这一天王维“倍思亲”?(因为他独自一个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感到寂寞。)(6)诗意:每当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3. 出示句子: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1)遥知:在遥远的地方猜想。(2)为什么要登高?(古时候有这样一种习俗,就是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人们都要登高避灾。)(3)茱萸:一种有浓郁香气的植物(一种香草)。古时候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人们都喜欢插戴茱萸,据说这样可以避邪、消灾。(4)诗意:我在遥远

11、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阳节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他们都插戴着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遗憾的是单单缺少我一个人。4. 教师: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表达了身居外地的诗人,适逢重阳佳节,更加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四、指导朗读,背诵全诗1. 齐读、个人背、男女生背、师生背、全班背。2.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请大家认真思考下列问题。(1)谁能来说说诗的哪两句最能表达出诗人的思乡念亲之情?(“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2)“每逢佳节倍思亲”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他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当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因为他独自一个人在外地,人地生疏,

12、举目无亲,感到寂寞、孤单。)五、拓展延伸,交流分享1. 教师: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你们还学过哪些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古诗?请你来背一背。(李白的静夜思。)2. 你如果有亲人在外地,你能用一段话说说你对他的思念吗?【板书设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 佳节思亲 遥念亲人【教学反思】本课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处理好诵读和理解的关系。承接前面的教学导入,我采用的方式是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诵读诗文,感受诗文的节奏和韵律美。在理解诗文的过程中,我没有对学生进行主观的灌输,而是立根诵读,启发交流,注重体验。学生在有梯度的诵读中一步步地熟练古诗,了解古诗,体味古诗。可以感觉到,学生的朗读在逐步熟练、逐步深入、

13、逐步动情。 10.纸的发明【教学内容】教科书P3739 内容。【教学目标】1. 会认14 个生字,会写12 个生字。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 了解造纸术的发展背景,理解制造纸的过程,体悟到民族自豪感。4. 能在学懂课文的基础上,写一段赞叹中国人了不起的话。【教学重点】能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的图表,了解纸的演变过程。【教学难点】结合课文内容,弄懂造纸术传承下来的原因。【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揭题质疑1. 同学们,你知道书上的纸是怎么来的吗?谁能说一说?今天我们来学习纸的发明。(出示课题)2. 读一读,说一说,你知道了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二、学习生字1. 通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2.

14、 检查反馈。3. 学生练习生字,教师巡视指导。三、整体感知1. 听课文录音(课件:课文朗读),思考你知道了什么?2. 自由读课文,提出你不懂的问题?交流并梳理。四、初学课文1. 用手势表示课文总共有几个自然段。2. 自由读课文,哪几段写了纸发明以前?3. 交流。抓住以下句子:(1)用刀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或者把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2)后来,人们又把文字写在竹片和木片上。(3)再后来,有了蚕丝织成的帛,就可以在帛上写字了。课件出示:竹片、丝绵做的书。同桌讨论各自的缺点:笨重,贵。4. 同桌相互说。5. 齐读12 自然段。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第2课时一、回顾复习1. 边读边思考,

15、世界上没有纸以前,书是用什么做的?他们有什么特点?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所以,人们就想要找到一种材料用来做书,那就是纸。可纸又是怎么发明的呢?二、探究学习(一)学习第3 自然段。1. 你们想了解的正是大家都想知道的。自由读课文第3 自然段。2. 在除了以上几种物品外,又出现了什么物品来替代纸,有何特点?(二)学习第4 自然段。1. 自由朗读。2. 汇报:你读懂了什么?(1)重点了解纸的发明过程。(看课件理解)(2)重点理解:蔡伦发明的纸是什么样的纸?教师提示归纳:用“发明时间、发明者、造纸原料、纸张特点”这几点来回答。3. 指导朗读。(1)自由读,想想:你觉得该怎样读?为什么?(2)这

16、个纸有何好处?你有何感受?(自豪。)思考:为什么是自豪的?4. 结合课文内容在小组内部讨论:为什么只有蔡伦改造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抓住关键词句理解)(三)学习第5 自然段。1. 指名读,其他人仔细听并思考造纸术是如何传播出去的?2. 小组交流:造纸术给世界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三、延伸拓展1. 学生说说四大发明,进一步体会中国人民的伟大。课外阅读:“火药的发明”“毕昇发明印刷术”“指南针”“蔡伦改进造纸术”。2. 看看现在的纸,理解纸在现代社会中的不断进步。(纸的家族)四、合作探究开展小组活动,收集相关资料,了解传统节日及习俗。【板书设计】纸的发明纸的发明过程:竹片木片做纸帛、丝绵当纸麻做纸树皮

17、、破布做纸(重) (贵) (粗糙) (轻薄便宜)【教学反思】这堂课以学生自学为主,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由于造纸术距离学生们时间较长,且课前预习准备不够充分,因而情感的抒发不够浓烈。 11.赵州桥【教学内容】教科书P4041 内容。【教学目标】1. 会认读本课11 个生字,会写13 个生字。2. 初步学会抓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学习方法。知道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及它悠久的历史和雄伟、坚固、美观等特点。了解赵州桥设计的独创性及其作用。3. 学习作者介绍事物的方法,会简要地按一定条理介绍赵州桥。【教学重点】初步感知说明文条理性强、用语精确的文体特点。指导学生运用重点字、词理解一段话的

18、方法学习课文。【教学难点】理解赵州桥设计的独创性及其作用。【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谈话揭题1.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纸是如何发明的,今天,老师将带同学们去赵州桥看看。(板书课题,齐读)2. 从课题看,我们可以知道这是一篇写事物的文章。如果让你来介绍一座桥,你会从哪几方面来介绍呢?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作者如何为我们介绍这世界闻名的赵州桥吧!二、学习生字1. 要求: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2. 检查反馈。三、整体感知1.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及时正音。2.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怎样介绍赵州桥的,每个自然段介绍了赵州桥的哪些方面。3. 总结:一段话中,有些词语跟整段话的主要内容关系特别密切

19、。阅读时,抓住这些词语,能帮我们更快、更正确地理解课文。四、指导写字1. 读一读课后要求书写的生字。2. 同桌互相提醒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3. 结合学生提出的书写难点,教师进行集中指导。4. 学生练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第2课时一、回顾前课,初感“宝贵”1. 回顾上节课内容,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赵州桥的。2. 面对赵州桥,作者这样感叹道:(出示句子,齐读)赵州桥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教师:是什么让作者感受到赵州桥的“宝贵”呢?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的脚步,去发现赵州桥的“宝贵”之处。二、品读感悟,读懂“宝贵”(一)学习第1 自然段。1. 指名读第1 自然段,

20、想想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赵州桥的哪些信息?(地点、桥名、设计建造者、年代。)2. 你能把这四方面内容用自己的话来说清楚吗?还能怎么说?(可以,变换词序。)3. 齐读第1 自然段。(点评朗读:同学们在读的时候为什么强调了“一千四百多年”?体会“历史悠久”)过渡:一千四百多年,这的确是悠久的历史了。但我们知道在赵州桥之前肯定还有过很多很多桥。而它们为什么没成为宝贵的历史遗产呢?看样子,只是说年代久远这一点并不能完全说明赵州桥的宝贵,我们还得继续探究下去。(二)学习第2 自然段。1. 自由读第2 自然段,思考:全段共几句话?整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6 句,围绕第1 句话来写的。)2. 这段中有个长句

21、子,挺难读,谁想来挑战一下?出示语句: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1)指名读,正音。(2)如何理解这段话中的“创举”?(创举:从来没有过的举动,前人没有这样做过。)(3)“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这里的“这种设计”是指哪种设计呢?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来。(指“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4)教师:同学们,仔细想想,赵州桥这样的设计,有什么作用?课文是怎么介绍这种设计的作用的?(三)学习第3 自然段。1.“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我们来读读第3 自然段,看

22、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这座桥十分美观的。(从桥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来说明美观。)2. 课文中主要写了哪些精美的图案?(1)教师:这些都是“龙”的图案,同学们可以通过“相互缠绕”“相互抵着”“回首遥望”“双龙戏珠”等词语想象这几幅精美的画面。相信你能从这些句子中感受到更多。(2)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这生动的画面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3. 课文的第2 自然段写了赵州桥的“坚固”,而第3 自然段写了桥的“美观”。文中是用哪句话把“精巧”和“美观”两个内容连接起来的?请大家用波浪线把它画下来。(认识过渡句,了解过渡句的作用)三、感情朗读,升华“宝贵”1. 学了课文,你能简要介绍赵州桥吗?(提示学生要

23、从几方面,有条理地介绍)2. 同学们,学到这里,你是不是能深切感受到赵州桥是宝贵的历史遗产了?用自己的话说说:因为赵州桥,它表现了_,所以_。3. 赵州桥不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让我们自豪地齐读全文最后一段:赵州桥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四、拓展延伸,作业布置1. 拓展:同学们,我国像赵州桥这样凝结着劳动人民才干和智慧的建筑还有许多,你能说说吗?2. 作业: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古建筑,课后去了解它们的历史,并将它们画下来或写下来。【板书设计】赵州桥【教学反思】在教学赵州桥的过程中,我首先抓住了“宝贵”一词,然后通过体会文中重点的字、词、句,分析了赵州桥的“创举”“

24、坚固”和“美观”,最后使同学们认识到赵州桥不仅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也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从而回到“宝贵”一词。这样使得课堂教学具有连贯性,同学们记忆深刻。 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内容】教科书P4243 内容。【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 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感受清明上河图的生动传神,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3. 培养运用“图文对照读懂课文”等学习方法自学课文的能力。【教学重点】读懂课文,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图文对照读懂课文”等学习方法自学课文的能力。【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历

25、史悠久,中华民族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中华文化。今天我们将从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摘取一颗璀璨的明珠,欣赏她熠熠闪光的风采。这颗明珠就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整体感知1. 学生自读课文,将不会或不理解的词语画下来,并思考课文讲了哪些内容,全文可分作几个部分。2. 请同学交流、讨论并回答:全文可分作几个部分?(1)第一部分(第1 自然段):总起,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内容、 距今时间、现存放地。(2)第二部分(第24 自然段):详细介绍人物、街市、艺术特点。(3)第三部分(第5 自然段):概括作用。三、看图感悟1. 出示清明上河图的摹本,展卷让学生观赏。2. 教师配乐解说部分精

26、彩画面的内容。3. 教师:从刚才同学们惊奇的眼神、赞叹的话语中老师感受到你们对这幅图的喜爱。我们的课文对它进行了生动具体的描写。读懂了课文,你一定会更喜欢它。四、合作学习1. 读第1 自然段,分析该段内容。(1)作者:张择端。时间:距今八九百年。(2)内容:北宋都城汴京热闹的场面。(3)保存地:北京故宫博物院。2. 自由读文,找一找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画面上的内容。(第24自然段)(1)同学们应用什么方法来读懂课文呢?提示学生读读课前的阅读提示,明白这一课可以用“图文对照法”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引导学生交流经常运用的学习方法。(2)师小结学法:质疑解疑、借助资料、朗读感悟、图文对照、表

27、演体会(3)小组合作学习:选用学习方法,从第24 自然段中选定最感兴趣的一个自然段进行小组合作学习。(4)交流感悟,学习第24 自然段。 学习第自然段时,重点引导学生看图上画了哪些人。通过读句子,并想象补充省略的人物,来体会“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体会张择端“下了很大工夫”,画出了这幅名扬中外的画。 学习第自然段,重点也是看图、读文、想象补充省略的内容,并着重理解“形态各异”的意思,引导同学们朗读“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从而体会画的内容是如此丰富,张择端的画技如此高超。 学习第自然段,先引导学生

28、看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体会画的生动、精彩。老师再生动地朗读这段文字,请学生闭目想象仿佛听到了什么,进而体会“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3. 学习第5 自然段。(1)齐读第5 自然段,思考:这里的“古都风貌”是指哪里的“古都”?怎样的“风貌”?古都:指北宋的都城汴京,即今天的开封市。风貌:是指当时汴京百姓的生活情景。(2)教师:为什么说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清明上河图详尽客观地记录了八九百年前古都汴京的生活景象,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因而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画家张择端画工精湛,栩栩如生地为我们描绘了清明汴河两岸的繁忙景象,因此该图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所以说清明上河图不愧为“一幅名

29、扬中外”的画。)五、课堂小结1.清明上河图真是画中瑰宝,同学们欣赏完这样一幅技艺精湛的画,对我国文化有着怎样的感受?2. 老师出示小诗,与学生共勉。历经风雨几百年,繁华古都在眼前。千姿百态众生相,尽在绵绵画中间。扬名海外震国威,惊世绝技人人赞。绝!中华文化真叫绝!六、自选作业1. 对照画面向爸爸妈妈介绍清明上河图。2. 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第2课时【板书设计】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清明上河图 北宋 张择端八九百年 汴京 热闹的场面【教学反思】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是“深厚的传统文化”。这篇课文离学生的生活距离比较远,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在制定目标上只要求学生了解画面内容,初步感知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运用多种学习方法自学课文和培养学习能力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