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25.80KB ,
资源ID:2701001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701001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烛之武退秦师教案ppt.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ppt.docx

1、烛之武退秦师教案ppt烛之武退秦师教案ppt【篇一:烛之武退秦师说课稿】 大家晚上好!我是,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烛之武退秦师,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地位和学情:烛之武退秦师是先秦历史散文左传中的名篇。记述的是秦、晋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它是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是学生在高中阶段第一次学习文言文,第一次感知高中新课标对学文言文的要求。刚踏入高中的学生,古文学习的兴趣还有所缺乏,学习的方法还比较单一。如何指导学生学好,实现由教到不教,树立学生学好文言文的信心,提高学生的兴趣,这是一个关键。 .2.教

2、学目标: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高中阶段在文言文方面的要求是:“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根据课文特点,结合学情和新课标的要求,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左传有关知识,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和概括能力,学会人物的精彩语言,学会说话的艺术。(3)德育目标:学习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时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3.教学重难点:重点:积累本文涉及到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思想内容。

3、难点:分析烛之武的形象和他的劝说过程。打算设计两个课时。 二,教法和学法 根据新课标要求教学要求“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应当是“接受”和“探究”的和谐统一。确立 教法:多媒体课件教学,小组情境讨论法,点拨法,讲授法。 学法:品读法,质疑法,探究法。 三,教学过程 导入:用ppt演示春秋时期形势图和秦晋围郑形势图,创设情境让学生直观感受整个战争的局势。设立这个情境。让同学们四个人一组,分别充当秦君,晋君,郑君以及郑国大臣,自由发挥表演,看看台上的大臣将如何说服秦君。同学们自由发挥完后,引入一个历史人物烛之武看他是怎样劝说的,引出文章标题。 初读文章,整体感知:首先,这篇文章选自

4、左传ppt上展示相关左传的文学常识,然后播放本文的朗读视频,ppt上显示文中难读易错的字音字形,让同学们边听边标注在书上,大家再齐读一遍文章。 再读文章,理解大意:让大家自由朗读,对照课下注解理解大意。然后点四个同学起来翻译全文的四个自然段,根据大家的情况加以纠正,同时点出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文言虚词这些基础知识。(这个一节课可能讲不完,所以第二节课接着翻译) 理清思路,深入解读:提出以下问题 (1)思考烛之武在什么情况下“退秦师”的? (2)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烛之武是怎样出场的?第二段对表现人物以及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3)全班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烛之武是

5、怎样说服秦伯退师的?(学生小组讨论,分出层次。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其他组员补充,然后老师总结五步:第一步欲扬先抑,以退为进(郑知亡矣)二阐明厉害,动摇秦君(邻厚君薄)第三步:体秦着想,以利相诱四引史为例,调拨秦晋五,推测未来,劝秦谨慎)(4)秦伯退师后,晋文公表现如何?体现了晋文公是个怎样的人? (5)通观全文,你认为烛之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鼓励学生从多角度结合现代观念去分析人物形象,有助于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思想深度。) 烛之武是个综合人才:1、志士。烛之武的外交才能通过佚之狐的话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一个“退”字,尽显烛之武的才华。由于

6、长期未被重用,烛之武满腹牢骚与委屈溢于言辞,以至于以“老矣,无能为也已”来推辞。但郑伯的一番诚意和对国家形势与个人利益关系的透彻分析,最终感动了他,他决心以国家利益为重,出使秦师。这足以说明他是个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2、勇士。两方交战,生死未卜;出使秦师,成败难料。烛之武“夜缒而出”,勇入秦营,其知难而上、义无反顾的冒险精神也展示了他的“勇士”性格。3、辩士。烛之武在到了秦营之后,面对强敌,不卑不亢,侃侃而谈。他先论说灭亡郑国对秦国有害无益,只是增加了邻国(晋国)。然后承诺,保存郑国将会对秦国大有好处,“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这是郑国请求秦国退兵所施予秦国的小小恩惠,既可使对方感兴趣,以权衡

7、利弊,又不失本国尊严。一番利诱之后,烛之武就从秦晋的历史关系入手,揭示出晋文公过河拆桥、忘恩负义的本质,公开挑拨秦晋两国关系;并且用发展的眼光,引导秦伯认识到晋的贪婪会给秦国带来的危险,这就使秦伯认识到晋是敌而非友,并最终和郑国结盟。这样一来,“攻守之势易矣”。烛之武一字未提郑国的利益,却成功说退秦师,充分展现了他的“辩士”形象。“辩士”形象是烛之武形象的核心。所以说,烛之武退秦师一文展示的烛之武是一个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是一个勇于出使,直入敌营的勇士,是一个机智善辩的辩士、外交家。 5.课后作业:让同学们对文章中的文言知识点进行整理,背诵全文以及重点实词的意思。 四、归纳总结全文 通过这篇的

8、学习,大家对学习高中文言文有了初步的把握,掌握了一些文言的基本知识,烛之武的劝说是一篇非常漂亮的外交辞令,短短125个字,却说了五层意思,说得委婉曲折,面面俱到,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最后说服秦君避免了战争,可见说话艺术是多么的重要,大家再日常交际中也可以多学学烛之武,站在对方的立场说服对方也方便自己。 p align=right王彩霞/p【篇二:4烛之武退秦师】 4烛之武退秦师 【教学目标】 1. 重新认识古文之价值,认识到训诂的重要性。 2. 掌握文章中出现的古汉语常识,注意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 3学习本文精彩的人物语言说理透辟,善于辞令,以及起伏跌宕,生动活泼的情节。 【教学

9、重点】 1. 古文知识积累。 2. 波澜起伏,生动活泼的情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左传简介 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左传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的作者,司马迁和班固都证明是左丘明,这是目前最为可信的史料。现在有些学者认为是战国初年之人所作,但均

10、为质疑,因为左传中某些文章的叙事风格与其他不符,并无任何史料佐证,只能归为臆测。 左传对后世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历史学方面。它不仅发展了春秋的编年体,并引录保存了当时流行的一部分应用文,给后世应用写作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二、文章背景了秦伯。秦伯不仅撤走了围郑的秦军,而且派兵保卫郑国,迫使晋国也不得不撤兵,从而解除了郑国的危机。烛之武临危受命,不畏艰险,只身说服秦君,解除国难,表现了他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三、串讲文章 (1)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2)以其无礼于晋:指晋文公即位前流亡国外经过郑国时,没有受到应有的礼遇。倒装句,于晋无礼。以,因为,连词

11、。 (3)且贰于楚: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且,并且。贰,从属二主。于,对,介词。 (4)晋军函陵:晋军驻扎在函陵。军,名词作动词,驻军。函陵,郑国地名,在今河南新郑北。 (7)若:假如。使:派。见:进见。 (8)辞:推辞。 (9)臣之壮也:我壮年的时候。 (10)犹:尚且。 (11)无能为也已:不能干什么了。为,做。已,同“矣”,语气词,了。 (12)用:任用。 (13)是寡人之过也:这是我的过错。是,这。过,过错。 (14)然:然而。 (15)许之:答应这件事。许,答应。 (17)既:已经。亡郑:使郑亡。 (18)敢以烦执事: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这是客气的说法。执事,执行事

12、务的人,对对方的敬称。 (20)焉用亡郑以陪邻:怎么要用灭掉郑国来给邻国(晋国)增加(土地)呢?焉,哪里,怎么。以:来。陪:增加。 邻之厚,君之薄也: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2)尝为晋君赐矣:曾经给予晋君恩惠(指秦穆公曾派兵护送晋惠公回国)。尝,曾经。为,给予。赐,恩惠。为.赐:施恩。许:答应。 (23)朝济而夕设版焉:(晋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筑城防御。济,渡河。设版,指筑墙。版,筑土墙用的夹板。 (24)厌:通“餍”,满足。 (25)东封郑:在东边让郑国成为晋国的边境。封,疆界。这里作用动词。 (26)肆其西封:扩展它西边

13、的疆界。指晋国灭郑以后,必将图谋秦国。肆,延伸,扩张。封:疆界。 (27)阙:使.减损。盟:结盟。戍:守卫。还:撤军回国。 (28)因:依靠。敝:损害。 (30)失其所与,不知: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与,结交,亲附。知:通“智”,明智。 (31)以乱易整,不武: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易,代替。武,指使用武力是所应遵守的道义准则。不武,不符合武德。 (32)吾其还也:我们还是回去吧。其,表商量或希望的语气,还是。 (33)去之:离开郑国。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文言知识 字音 重要实词 1、贰 副职。(例:其内任卿贰以上。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离心,背叛

14、。(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左传) 从属二主。(本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因为郑国先于晋国结盟,但后于晋国的敌国楚国结盟,被视为不敬。 2、鄙 边邑,边远的地方。(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 (本文:“越国以鄙远” 【注】:本文的鄙用作动词,把.作为边邑。) 3、许 准许。(同现代汉语) 答应,听从。(例:本文:“许之。”、“许君焦、瑕”) 赞同。(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约数。(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表处所。(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4、阙 jue 挖掘,引申为侵损,削减。(本文:阙秦) 5、微 没有 细小,轻微(同现义)

15、衰败国势衰微。 隐蔽,不显露。见微知著(成语) 假如没有。(例: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6、敝 坏,破旧。(例: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谦词敝人。 疲惫(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损害,衰败。(本文:因人之力而敝之。) 重要虚词 1、以 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 敢以烦执事(拿,来,介词) 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连词) 焉用亡郑以陪邻?(表顺承,连词)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 以乱易整(用) 阙秦以利晋(用来) 2、而 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 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 朝济而夕设版焉(表转折,连词) 因人之力而

16、敝之(表转折,连词) 3、焉 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表陈述) 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为什么)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在那里) 4、其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代词,指代“使者”)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代词,指代“越国以鄙远”)失其所与,不知(代词,自己的) 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 5、之 公从之(代词,代佚之狐的建议)【篇三:烛之武退秦师原文、翻译注解】 烛之武退秦师 【说明】1、“红色幼圆”字体的为需重点掌握的词语。 2、“蓝色仿宋”字体,并且带下划线的为次重点掌握的词语。 3、“绿色楷体”字体的,是带有语法现象的句子。 4、已注上拼

17、音的字,要注意读音。 5、课本上已有词语解释的,不再列出。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3)也。 “以其无礼于晋”,状语后置句。 以,因为,连词。 于,对于; 且,并且,表递进。 贰,从属二主。 (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 于楚国与晋国。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军,名词作动词,驻军。函陵,郑国地名,在今河南新郑北。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定会 撤退。” 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从:听从。 辞:推辞 犹

18、:尚且为,做。已,同“矣”,语气词,了。 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 用:任用。 然:然而。 许之:答应这件事。许,答应。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 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而:表修饰既:已经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19、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之)烦执事(18)。越国以鄙远(19),君知其难 也,焉用亡郑以陪邻(20)? “敢以(之)烦执事”,省略句 亡:使灭亡。 使动用法。 以:介词,拿 越:越过 以:来,表目的 鄙:把当作(边邑)名词的意动用法。 焉:哪里,怎么 以:来,表目的 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 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 君亦无所害。 “以(之)为”,省略句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 路上接待过客的主

20、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 没有什么害处。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26),朝济而夕设版焉(27),君之所知也。 “君之所知也”,判断句 且:况且而:表顺承 况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 (然而)惠公早上渡过 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 “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厌:通“餍”,满足。封:疆界,使成为疆 界。 以:来,表目的 唯: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 图:考虑。 晋国,怎么会满足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 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 削

21、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 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于是秦国就撤军了。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33)。 微:(假如)没有。 夫人:远指代词,那人,指秦穆公。及:达到晋大夫子犯要求出兵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个人(秦伯)的力量,我是 不会到这个地步的。 吾其还也。”亦去之。 因:依靠而:表转折。 敝:损害 与:结交,亲附 知:通“智” 其:表商量语气,还是 去:离开。 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 散乱(的局面)代替整齐(的局面),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

22、回去吧!”晋军也就离 开了郑国。 知识点 (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了,语气词) 2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通“倍”,增加)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缺”,减少) 5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二)古今异义: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贰:古义:从属二主;今义:“二”的大写) 2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无能,古义:不能;今义:没有能力) 3吾不能早用子(子:古义:指先生,古代对人的尊称。今义:指儿子) 4是寡人之过也(是: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 5敢以烦执事(执事,古义:对对方的敬称;今义:掌管某项事情(工作)的 人) 6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

23、,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7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人;今义: 请客的主人) 8行李之往来(行李,古义:出行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9夫晋,何厌之有(厌,古义:满足;今义:讨厌) 10又欲肆其西封(封:古义:使?成为疆界;今义:密封) 1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的尊称,多 用于外交场合) 12亦去之(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三)词类活用 1烛之武退秦师 (退,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撤兵) 2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贰,数词用作动词,从属二主) 3晋军函陵 (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4夜缒而出(夜,名词作状

24、语,在夜间) 5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亡:使?灭亡,动词使动用法) 6越国以鄙远(鄙:名词意动用法,以?为鄙,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 用作名词,远国,指郑国) 7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形容词用作动词,变雄厚;薄:形容词用作动词, 变薄弱) 8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乏困:形容词用作名词,缺少的资粮) 9且君尝为晋军赐矣 (赐,动词作名词,恩惠) 10朝济而夕设版焉 (朝、夕:名词活用作时间副词,作状语,在早上;在 晚上) 1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东”、“西”均为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向 西。封,名词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肆:形容词用作动词,延伸,扩张) 12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

25、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减少) 13阙秦以利晋(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获利) 14与郑人盟 (盟,名词活用作动词,结盟)15因人之力以敝之(敝:形容词用作动词,损害,衰败) 16以乱易整,不武 (乱:形容词用作名词,散乱之师;整:形容词用作名 词,严整之师。武:名词活用作动词,符合武德) (四)一词多义 1、实词: 贰 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二”的大写) 左传?隐公元年 其内任卿贰以上(副职)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贰则疑惑(不专一)荀子?解蔽 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离心,背叛)左传 不迁怒,不贰过(再,重复) 论语?雍也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烛之武退秦师 鄙 蜀之

26、鄙有二僧(边远的地方)为学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庸俗,鄙陋) 曹刿论战 我皆有礼,夫犹鄙我(看不起,轻视) 左传?昭公十六年 越国以鄙远(形容词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 烛之武退秦师 言语粗鄙 (粗俗) 许 许之。 许君焦、暇?(答应,听从) 烛之武退秦师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答应,听从) 廉颇蔺相如列传 杂然相许(赞同)愚公移山 潭中鱼可百许头(约数)小石潭记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表处所)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大铁椎,不知何许人也(表处所) 大铁椎传 相去复几许(约计的数量) 孔雀东南飞 若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动词,似乎,好像) 桃花源记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连词,如果) 烛之武退秦师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代词,你) 捕蛇者说 曾不若孀妻弱子(动词,比得上) 愚公移山 噤若寒蝉(像?一样) 若夫乘天地之正(至于) 逍遥游 望洋向若而叹(海神名) 秋水 微 国势衰微(衰败) 参如微时,与萧何善(卑贱) 史记?曹相国世家 微言大义(幽微,精妙) 人微言轻(形容词,轻微) 见微知著(隐蔽,不显露) 微斯人,吾谁与归?(连词,如果没有)岳阳楼记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连词,如果没有) 烛之武退秦师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口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