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1 ,大小:685.58KB ,
资源ID:26871771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687177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x

1、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一节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聚落的概念、类型及不同地形条件下聚落的分布特点。2地形对聚落分布、规模及其形态的影响和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3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各种因素。 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聚落(1)概念: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2)分类:按照聚落的性质和规模,可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型。2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地区村落规模 空间分布聚居人口北方平原地区较大呈团聚型、棋盘式的格局较多南方丘陵地区和山区较小 相对分散较少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文等。(2)社会经济因素:人口、资源、城镇分

2、布、工农业生产水平、科学技术等。2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和形态的影响地形平原山区限制因素较少较多线路形态呈网状分布,线路较直呈“之”字形,线路曲折工程造价较低较高3.交通线路的选线原则(1)充分考虑沿线自然、经济、社会、生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2)选择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段、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3)设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知识点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地形影响聚落的分布和形态地形是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突出因素,其对聚落的形态、分布等都具有深刻影响,不同地形区自然地理条件不一样,对聚落产生的影响也不同,如下表所示:地区聚落分布原因分析聚落形态高原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深切河谷,地势低,气

3、候温暖,两岸泥沙淤积的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呈狭长的条带状山区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并淤积有肥沃土壤,适宜聚落发展明显的条带状或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发展平原聚落分布最密集区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更适宜聚落发展有的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有的沿海发展,形成沿海岸聚落带2.我国不同地区的聚落分布特点地区地形特征分布特点西北地区沙漠广布多分布在绿洲上青藏高原高原波状起伏多分布在河谷地区云贵高原山河相间,地形崎岖多分布在山间盆地北方平原地区平坦广阔规模较大,呈团聚型、棋盘式,人口较多南方丘陵山区地形复杂规模

4、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人口较少3影响聚落分布因素的分析(1)主导因素分析法。在影响聚落分布的诸因素中,总有一个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个因素就是主导因素,在分析时要紧紧抓住它。例如武汉位于河流交汇处,影响其分布的主导因素就是河流。(2)综合因素分析法。即对聚落分布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分析时一般按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方面进行,根据实际情况再把这两方面细化为各种因素。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对点演练读我国某村落分布图,回答12题。1影响M地村落形态的主要因素是()A气候 B地形 C河流 D湖泊2图中所示地区村落分布特点是()A顺应地势,呈团聚型分布B环绕湖泊,呈多边形状分布C沿河

5、流呈带状分布 D沿道路呈带状分布解析:1.B2.D第1题,M地村落位于山谷,受地形影响。第2题,图中聚落沿道路呈带状分布。民谣“十八怪”形象地描述了不同地区独特的景观和习俗。阅读不同地区“十八怪”对村落的描述,完成34题。石头洞里有村寨(云南)山上挖洞把房盖(山西)烟筒砌在山墙外(东北)水泊梁山无水寨(山东)3村落形态较为分散的“怪”是()A B C D4村落发展处于穴居阶段的“怪”是()A B C D解析:3.A4.A第3题,在山区、牧区,缺水、炎热或严寒等自然环境恶劣的区域,聚落空间分布较为分散。第4题,利用“天然洞穴”是穴居阶段的特点;窑洞是人工开挖的洞穴。知识点二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

6、1.自然因素区位因素主要影响地形平原选线时尽量少占耕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发展的关系山地尽量沿等高线修建,避开地形复杂的地区,在陡坡上建“之”字形线路或开凿隧道水文避开沼泽,尽量避免跨越河流,减少桥涵长度地质避开断层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地气候根据沿线暴雨、大风等的强度和频率,注意冻土、积雪等的深度等因素建设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低2.社会经济因素区位因素主要影响经济因素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促进沿线经济发展社会因素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等技术因素可使运输网伸展到更广阔的范围,克服自然条件对线路建设的自然障碍和车辆运行安全的威胁 对点演练四川雅安西昌高速公路

7、,穿越了龙门山构造带及安宁河断裂带,沿线多高山、断崖、陡坡、溶洞、深谷。雅西高速公路全长约240千米,其中特大桥23 座,大桥168座,隧道25条,桥隧长度占全线总长的55%。如图是雅西高速公路汉源流沙河大桥景观图。读图回答12题。1雅西高速公路桥隧密布的主要原因有()多断崖、深谷多石灰岩溶洞多高山、陡坡多角峰、U形谷A B C D2大量桥隧对保障雅西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意义主要有()减轻冰川的危害减轻冻土的危害减轻山崩滑坡的危害减轻暴雨泥石流的危害A B C D解析:1.C2.D第1题,据材料可判断,雅西高速公路桥隧密布,主要是因为沿线多高山、断崖、陡坡、深谷。材料中没有涉及石灰岩及冰川地貌。

8、第2题,由于高速公路沿线为龙门山构造带及安宁河断裂带,易发生山崩、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大量桥隧有利于保障交通安全。建国六十多年来,新疆的公路交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近年西部大开发,“通油”“通县”工程正在加紧实施。新疆拟建5条铁路,并到2020年形成新疆铁路网。读新疆拟建的5条铁路示意图,回答35题。3对新疆重视铁路建设的地理背景的描述,错误的是()A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具有沿边优势B新疆自然资源丰富,对交通运输的潜在需求大C新疆地域辽阔,适宜发展铁路运输D新疆地形单一,发展铁路工程量小4新疆铁路建设面临的主要障碍是()A高寒缺氧和沙漠戈壁广布B冻土和高寒缺氧C山河相间,地形破碎D资

9、金匮乏,技术落后5拟建的5条铁路中,沿线海拔高度变化最大的是()A奎屯北屯B库尔勒格尔木C哈密临河D乌西精河解析:3.D4.A5.B第3题,新疆的地形特点是三山夹两盆,地形种类较多,修建铁路工程量大。第4题,新疆境内的铁路遇到的主要障碍是沙漠戈壁广布,从新疆到青海的铁路主要障碍是高寒缺氧。第5题,库尔勒格尔木是从第二级阶梯到第一级阶梯,且穿过阿尔金山等山脉,沿线海拔高度变化最大。读我国某地史前文明遗址的原始村落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史前某村落沿EF线的地形剖面图1先民选择居住地时,考虑的最主要的因素是()A地形 B气候 C水文 D矿产资源2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的增加,图中区域M有可能发展成为

10、聚落,其形状可能是()A团块状 B带状 C网状 D棋盘状解析:1.A2.B从图中可以看出,先民选择在邻近河流的平原地区居住,这说明地形是当时考虑的最主要因素。第2题,位于两条山脉之间的河谷地带,受到地形条件的限制,其聚落会沿河谷延伸,呈带状分布。3如图为台湾岛铁路分布示意图。影响台湾岛铁路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植被 B河流 C气候 D地形解析:选D由图可知,铁路呈环状分布于台湾岛四周,主要是由于这些地区地形较为平坦,且城市、人口分布多。4如图是我国某地区水系和铁路分布图。据图分析该地区铁路线分布的共同特点是基本上()A沿山谷延伸 B沿山脊延伸C沿等高线延伸 D沿经纬线延伸解析:选A结合图例

11、,读图可知本区铁路基本上沿图中各支流汇合处(干流沿线)延伸,而河流汇合处应为山谷。5四川省西部交通线路稀少,东部交通线路密集,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东西部()A经济条件的差异B地形条件的差异C科技水平的差异D气候条件的差异解析:选B在不同的地形区内,交通线路呈现出不同的布局和形态。四川省地形复杂,西部是川西高原,东部是四川盆地,因而西部交通线路稀疏,东部稠密。浙江宁波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读图完成67题。6在四明山地区,公路常建造成“之”字形,主要原因是()A为了降低线路坡度B增加线路长度,发展旅游C为了通过更多的山村D为了增加山区线路密度7唐朝时宁波的行政中心从四明山麓的小溪(今鄞州鄞江镇)搬

12、迁到了现在的三江口,主要考虑的因素有()河道运输废水排放水产加工地形地势水源丰富A B C D解析:6.A7.D第6题,山区公路呈“之”字形是为了降低坡度。第7题,三江口与小溪 相比,地势更平坦,水源更充足,水运便利。8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示地区属_地形区,如果在东部地区从南(A)向北(B)修建一条平缓的公路,选择的海拔高度应为()A240250 m B250260 mC260270 m D270280 m(2)在图中A、B间画出此公路,该地区公路主要分布在_。(3)该地区选择公路作为主要运输方式的原因是什么?(4)乙图为AB间公路所经某处的剖面图,如在该处修一高架桥,桥桩应打在的_处

13、,理由是_。解析:第(1)题,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地区属江南丘陵,根据选线原则即选建在起伏最小的250260 m之间平坦地区。第(2)题,从图中可知公路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第(3)题,山区交通建设成本高、难度大。第(4)题,由的地质构造可知应建在处,背斜顶部遭侵蚀,剩余部分为拱形结构较稳固。答案:(1)江南丘陵B(2)画图略。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3)公路建设成本低、难度较小。 (4)背斜地区拱形结构较稳固 第二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气候变化的含义以及不同时期气候变化的特点。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一、全球气候变化1概述(1)概念:指一个特定地点、区域或全

14、球的长时间的气候改变。(2)度量要素:某些与平均天气状况有关的特征,如温度、降水量、风等。(3)气候变化史的划分:从时间尺度来看,通常把全球气候变化史划分为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近现代三个阶段。(4)冰期:指地质历史上气候寒冷、冰川广泛发育的时期。(5)间冰期:指两个冰期之间气候比较温暖的时期。2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1)时间:距今1万年前。3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1)时间:第四纪末次冰期结束以后。(2)变化:有两次较大的波动。4近现代的气候变化要素变化气温呈上升趋势;20世纪出现两个增幅最大的时期降水北半球中高纬度和热带增加;亚热带地区减少雪盖冰川面积减少;南北极以外地区的高山冰川普遍退缩续海平面

15、上升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1本身就是资源条件的变化。在许多地区增加了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难度。2加剧了自然灾害。如暴雨、干旱的频率和强度增加。3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改变。动植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大量物种灭绝。4对主要生产领域,如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部门的影响更为显著。5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扩大某些疾病的流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知识点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1.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1)自然原因:目前全球气候正处于温暖期。海水温度变化、荒漠化、太阳活动、火山爆发等也影响到气温的变化。(2)人为原因:表现为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氟利昂等)的排放、城市化、森林砍

16、伐、过度放牧等。其中,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是目前全球气候变暖的首要原因。2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1)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全球变暖会使冰川融化和海水受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对资源及自然灾害的影响,如全球变暖会影响整个水循环过程,可能使蒸发量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增加暴雨等极端异常事件的发生次数,导致洪涝、干旱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增加,以及地表径流发生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不利影响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甚至对一些地区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不可逆转的破坏,使得大量物种难以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而灭绝,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有利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增强,二氧化碳的施肥效应提高植物的生产率(2)全球变暖对人类活

17、动的影响对农业的影响影响表现有利影响北半球变暖,使温度带北移,有利于作物生长高纬地区升温幅度最大,作物生长期延长,产量增加不利影响在热带、半干旱区,若降水量不变,增温将加速陆地蒸发,使土壤中水分减少,导致作物产量下降对世界粮食供应最严重的威胁是中纬度“谷物带”的变暖及作物水分短缺,这将使粮食生产潜力降低导致植物病虫害的迅速暴发,使农业受害的范围扩大对工业的影响温室气体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因此全球变暖对工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显著,具体如下所示:对人类健康的影响3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1)减少温室气体的数量多使用清洁能源;植树种草;防止森林火灾;减少消费,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2

18、)适应气候变化培育新的农作物品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建设海岸堤坝等。(3)政府可能采取的政策手段实行直接控制;应用经济手段;鼓励公众参与等;(4)努力加强国际合作。对点演练下图是1992年和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对比图。读图回答12题。11992年至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反映了()A地壳活动加剧B日地距离缩短C黄赤交角增大D全球气候变暖2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会导致()A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B冰川融水增多,全球水量增加C海洋面积增大,海岸线长度增加D热量消耗增多,全球温度下降解析:1.D2.A第1题,人烟稀少的格陵兰冰原面积缩小,只能是自然原因气温升高使冰川融化所致。第2题

19、,全球冰川大量消融以后,会带来一系列的影响,但全球的水量大致是一个定值,不会因此而增加,只能说全球液态水量增加;海平面上升会导致海洋面积增大,陆地面积相对缩小,海岸线长度会因此而减小;全球变暖是原因,冰川消融是结果。读下图,回答34题。3该图反映的环境问题将给我国农业生产的布局和结构带来的影响是()A我国冬小麦的安全种植北界将由目前的长城一线南移B农牧交错带将北移C土壤有机质的微生物分解将加快,造成肥力下降D该问题不会对全球乃至中国的粮食安全产生重大影响4该图反映的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对策是 ()A向大气中排放的SO2大量增多加强对煤的除硫处理B二氧化碳过量排放和热带雨林遭砍伐减少砍伐C工业化进程

20、加快减缓工业化进程D生物物种增多,对食物的争夺加剧控制生物多样性解析:3.C4.B第3题,全球气候变暖,我国种植冬小麦的北界将向北移;农牧交错地带将南扩;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的出现增多,已经影响到粮食安全;气温升高使微生物的分解加快,使土壤有机质减少,肥力下降。第4题,全球气候变暖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以及森林大量被砍伐。读下图,回答12题。 一百多年来全球年平均气温变化示意1一百多年来,全球年平均气温的变化特点是()A没有变化 B逐渐下降 C持续上升 D波动上升2若这一气温变化趋势持续下去,受其直接影响最显著的产业是()A商业 B工业 C运输业 D农业解析:1.D2.D第1题,从

21、图中曲线可以看出一百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波动上升),但不是持续上升。第2题,若全球年均气温的上升趋势持续下去,积温增加、蒸发加剧,会直接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的影响。气候变化会引起两极冰川融化等一系列问题。据此完成34题。3对冰川加速融化产生的后果表述错误的是()A可以改变当地地貌B可以加速水土流失C从长远看,可以改善灌溉条件D增加了灾害危险4冰川消融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全球气温升高,全球气温升高,对今后50年内地球环境的潜在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A全球普遍变得干旱B山地0 等温线将上移C森林带将向两极推移D海平面将上升解析:3.C4.A第3题,冰川加速融化会导致水量增大,增加了灾害危险;

22、水量增大,可以加速水土流失,进而导致当地地貌的变化。冰川加速融化在近期内增加了某些地区的水资源,但随着冰川数量的减少,从长远来看,当地的灌溉条件会越来越差。第4题,温室效应使全球气温升高,将改变各地区的干湿状况,某些地区将变得干旱,另一些地区将变得湿润。5在节能减排中,公众可参与的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的行动是()A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B采用节水措施;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C多种水稻;充分利用风能D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自备购物篮解析:选A抑制全球变暖,要尽量少使用化石燃料,尽量使用清洁能源。下图为我国鄂尔多斯(中部某地)地区地质历史时期气候变化与自然带摆动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

23、 6关于该地区气候变化与自然带摆动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湿润期来自西部的水汽增加,使自然带向西部摆动B湿润期森林草原农牧业带扩大,可以大规模进行开发C干燥期沙地面积有扩大趋势,应注意营造防护林体系D短时期内发生湿润期和干燥期转变是受全球变暖的影响7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若我国大陆地区气候由湿润期向干燥期过渡,则我国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A昆仑山南坡的雪线将逐渐降低B柑橘的生长北界逐渐北移C温带落叶阔叶林林地面积扩大D我国气候年内变化显著解析:6.C7.D第6题,该地区水汽主要来自于太平洋,湿润期水汽增加,自然带数目增多,森林草原农牧业带扩大,但要注意合理开发;干燥期应积极营造防护林,避免沙漠

24、扩张。第7题,气候湿润,降水增多,雪线降低,反之升高;柑橘的生长、森林面积与热量关系密切;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降水来自东部的海洋,受夏季风影响显著,夏季风强劲时,湿度大,降水多,气候湿润,冬季风强劲时,湿度小,降水少,气候干燥。8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甲 图乙(1)近50年来,世界气候明显变_,影响因素主要有_因素和_因素,其中_因素起主导作用。(2)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气候变暖有明显的_,其中,中纬度地区_,低纬度地区_。(3)气候变暖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可能带来的影响有_。(至少列举三点)解析:第(1)题,由图甲可知,近50年来世界气候明显变暖,影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第(2)题,结合

25、图乙判断。第(3)题,注意题干“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可能带来的影响”。答案:(1)暖自然人为人为(2)地域差异(或区域性)明显变暖变暖不明显(3)海水入侵;淹没土地;风暴潮加剧;海岸侵蚀加强;陆地污水排放受阻;土地盐碱化;港口、航道功能受影响(列举三点即可) 第三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1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分类。2不同时期自然资源的利用特点及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一、自然资源概述1概念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的总称。2属性具有有限性、整体性、地域性、多用性和社会性等特点。3分类(1)按自然属性:

26、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2)按资源再生的性质: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二、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以煤炭为例前煤炭时期煤炭时期后煤炭时期时间18世纪中期以前20世纪初期至20世纪60年代20世纪60年代以后主要能源以木柴、水力为主以煤炭为主过渡期以石油、天然气、煤炭为主,最终转向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多样化利用阶段过渡期以石油、天然气、煤炭为主,最终转向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多样化利用阶段能源时代木柴时代煤炭时代石油时代直接原因对能源的需求量少以蒸汽机为标志的产业革命内燃机的问世根本原因各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三、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影响因素自然资源数量、质量

27、、分布及开发利用条件等,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所起的作用是不相同的。2阶段特征人类文明主要影响农业社会阶段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很大工业社会阶段矿产资源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形成石油工业城市、钢铁工业城市、有色金属工业城市后工业化阶段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相对下降,后天性资源的地位迅速上升知识点一自然资源的属性1.判断某种资源是否属于自然资源的方法判断某种资源是否属于自然资源,就要看:是否直接从自然界获得;能否用于生产和生活。凡是既符合,又能满足的物质或能量,就是自然资源。只符合其中任何一条的,则不属于自然资源。2自然资源的属性不同的自然资源具有的属性不同,其开发利用的要求也不同,具体分析如下:属性含义开发利用要求有限性绝对数量将随人类的开发利用不断减少珍惜、节约、合理利用资源的再生、更新、循环总有一定周期整体性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可再生资源之间表现突出统筹兼顾,综合利用地域性数量或质量上的地域差异因地制宜可再生资源分布具有地域分异规律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分布具有地域规律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