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77.82KB ,
资源ID:2684828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684828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届浙江省慈溪市余姚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届浙江省慈溪市余姚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1、届浙江省慈溪市余姚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浙江省慈溪市、余姚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4小题,每小题1.5分,共51分)1司马迁在其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材料反映了A汉代统治者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 B汉代贫苦百姓普遍通过经商致富C司马迁的重商思想 D汉初工商业发展影响农业生产2史书记载: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哗,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材料中没有反映出 A长安城商业发展突破了两市的范围 B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时间的限制 C崇仁

2、坊成为长安城中最繁华的住宅区D崇仁坊成为唐朝政府新设立的商业区3元朝人曾作木棉歌:“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大儿觅襦,小儿觅裤。”材料最能表明元朝A小农经济下农民的生活 B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C棉花开始在中国种植 D家庭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4广东地区在唐朝时“岭南之田,所种惟稻”,到了清朝前期,“乡民以种稻收薄,故为它种(棉花,甘蔗,桑树)以为利。”这一变化带的影响是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农村经济结构发生变化C小农经济开始逐渐解体 D缓解了人多地少的矛盾5. 下列关于古代商业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 B汉代商人已成

3、为古代社会最活跃的人群之一C唐代服务于商运的辅助性经营场所已十分兴盛 D明代商业空前繁荣,海外商运也开始发展迅速6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在广东顺德流行的一首竹枝词写到:“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丝价竟何如?”这反映了A. 男耕女织的自给自足的生活 B. 清政府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C. 海外贸易刺激了国内丝织业生产 D. 丝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7余英时在士与中国文化一书中指出“15世纪以,弃儒就贾是中国社会史上的普遍的新现象。不但贾人多从士人中而且士人也往往出身于商贾家庭。明清的中国也可以说是一个士魂商才的时代”这种现象表明明清时期A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已名存实亡B. 商品经

4、济的发展促使传统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C读书人通过商业活动跻身仕途D商业经营的好坏是衡量士人成功与否的标准8. 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理解,美洲土著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欧洲/发现,美洲/文明相遇,全球史观/侵犯 B欧洲/文明相同,美洲/发现,全球史观/侵犯 C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D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观/文明相遇91899年,诺贝尔奖获得者英国诗人吉卜林在白人的负担中写道:“承担起白人

5、的负担,将你们培育的最好的东西传播开,让你们的子弟离家远去,去满足你们的奴隶(殖民地)的需要。”这表明吉卜林A鼓励欧洲的殖民扩张 B认为欧洲不再是世界的中心C反对种族歧视政策 D认为欧洲应该学习殖民地文化10有学者称: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几个满足的因素。当时有评论家评论说“知道美洲对钉子的需要量的人,如果没见到过美洲极大量地用木头建造的房屋,是会感到惊异的。”从这段评论中我们判断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哪方面的支持 A技术支持 B原料的支持 C市场需求 D资本支持1119世纪上半期一位到过英国的法国人颇有感慨地说:“像英国这样的一个贵族国家却成功地为人民提供物品,而法国这样一个民主国

6、家,却只会为贵族而生产”,此话含义是A. 肯定英国的工业革命 B. 批评英国是封建国家C. 肯定法国是民主国家 D. 批判法国贵族的特权12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中说:“清朝乾隆、嘉庆时期,徽商经营达到极盛,然而从道光、咸丰时期至清末民初,徽商渐趋衰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徽商衰落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有关 B我国商品经济在清初达到顶峰C清初资本主义萌芽导致徽商的衰落 D道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转折点13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该材料从本质上表明A商品输出是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 B

7、列强侵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C列强侵略导致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D西方侵略造成中国社会矛盾日趋激化1419121919年的八年里,中国新建的厂矿企业有600多家,新增资本大约13000 万元,超过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其内因主要是 A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 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C各种实业团体的广泛建立 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15当今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但日常生活中,国民仍然把许多国产商品冠以“洋”字,如棉布称之“洋布”,雨伞叫做“洋伞”,铁钉直呼“洋钉”等等,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国人仰慕欧美的心理 B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落后C近代中西文化交融结果 D国人的认识有了根本性的

8、飞跃16林增平的近代中国资产阶级论略一文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过于微弱,鸦片战争后因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大多凋零,幸存者绝少,因之“在原始积累的过程中,就缺乏原的手工工场作为发展的基础。中国新兴的近代企业,绝大部分是从无到有,把西方已有的企业成套地移植过的”。作者的观点是A近代民族工业主要由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 B近代民族工业主要由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而产生C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对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同样重要D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侵略无关17. 下表是19131936年我国按经济类别划分的出口商品所占比例()。从这组统计数据中得出的

9、结论正确的是品种1913年1916年1920年1925年1928年1931年1936年原料291247239313354377358半制成品387432375389348325232制成品122110146138133136163民族工业在总体上增长缓慢 民族工业中制造业相当发达一战之后民族工业发展依然较快 民族工业力量依然比较弱小A B C D18.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近代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的“三大热潮”,它们的共同点有 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以轻工业为主 都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 一直受到中国反动政府的严厉限制 由于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往往对外国资本主义有依赖A

10、B C D19下图生动地展现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历程。对图中现象理解正确的有 “肥料不足”是指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先天性的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阳光灿烂”是指“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冰雹无情”是指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受到四大家族和日本侵略者的双重挤压中国民族工业发展道路曲折根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A B C D20造成下表现象的直接原因可能是 中国关税收入总额及在中央政府财政总收入中的比重情况收入比重1913年1 697万元21%1928年17 914万元41%1929年27 554万元51%A中国基本实现关税自主 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C中国综合国力大大

11、提升 D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21某学者认为:“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中国在 19291937年期间能“坚持下去”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B国民政府滥发纸币 C美、英等对华倾销商品 D苏联慷慨援助中国22有历史学家认为,近五百年,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荷兰、英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其中由英国“对市场经济进行创新和发展”是指A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 B率先推行自由主义经济模式C创立现代商业金融制度 D开创国家垄断资

12、本主义模式23资本主义经济的鼻祖亚当斯密无论如何也不曾想到,在经过了几百年风霜雪雨的洗礼后,他理想中的经济自由化竟然在现实中会遭遇如此的“异化”。这种异化在十九世纪晚期表现为 A资本主义经济完全实现自由竞争 B资本主义经济出现垄断现象 C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D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推行福利政策24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评论:在30年代,他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联合起,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发挥作用。这种经济模式的特点是A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 B国家计划与市场经济相结合C“宏观调控、微观自主” D国家干预与市场经济相结合251912年

13、9月8日申报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对此理解较为准确的是A20世纪初中国服饰种类繁多,应有尽有B辛亥革命导致中国人着装混乱,没有统一的标准C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转型加剧,从穿着打扮可见一斑D中国服饰最流行的是西装和中山装,其他服饰不受欢迎26. 下边是1957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示意图,对其解读最为全面的是A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调动了全国人民的积极性B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C“大跃进”使全国工业总产值有了大幅度的提高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27.“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 为主体,以有限

14、责任制度为核心,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作为现代企业制度重要条件的“政企分开”思想在中国最早提出于A.十一届三中 B.十二届三中 C.中共十四大 D.十四届三中28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有这么一段描述:1978年初,双水村大队第一生产队在队长孙少安主持下,制订了一份“农业作业组生产合同”,准备实行包产到组的生产责任制,但此合同被村支书看到后,大叫“走资本主义道路”,迅速反映到公社,后又交县委讨论,最后又有地区革委会主任下达指示:坚决制止!以下观点有可能正确的是小说是经过艺术性加工的,带有作者的主观意图,故此段描写有可能是虚构史实中央的农村

15、经济体制改革尚未进行,农民不可能有这样的独创性虽然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经召开,但左倾思想依然深深地束缚着人们文革结束后,人们的思想已经在逐渐地解放A B C D29中国知识界曾掀起了一股谈论苏联和社会主义的热潮,他们认为“国家能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从而避免了资本主义自由经济下生产的无规划性以及由此造成的混乱和浪费。”由此判断,苏联当时实行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经济体制 D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30就苏联改革,有人评述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说“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的主要论据可能涉及戈氏A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

16、多元化将改革引向了歧途B与美国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加剧了国内的经济危机C没有在经济领域进行消除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改革D缺乏丰富的从政经验灵活的应对政策,个人独断专行31欧盟条约由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和政治联盟条约组成。它的经济目标是要在密切协调成员国经济政策和实现欧洲内部统一市场的基础上,形成共同的经济政策。政治目标是实行共同的外交、防务。进一步扩大欧共体超国家机构和欧洲议会的权力,使其由原的咨询和监督机构变成部分的权力机构。据此分析,以下对欧盟表述有误的是A欧盟的建立使欧洲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矛盾逐渐消失B欧洲同盟是世界上第一个由民族国家组成的超国家共同体 C欧盟成立是由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各

17、国间经济竞争日益加剧D欧盟的发展方向是经济、政治、外交和安全等多种职能的联合体32观察19131985年英美进口关税率(%)对比表191319261931195219651985英国04171761.7美国33205396.73.5由此可以判断 A关税税率取决于国家经济实力 B自由贸易政策促成了科技革命C经济危机冲击贸易自由化政策 D布雷顿森林体系促使税率下降33下表是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二五”的部分主题词摘编“一五”(19531957年)工业增速超英赶美“二五”(19581962年)“大跃进”大倒退“六五”(19811985年)走向改革开放“八五”(19911995年)

18、邓小平“南方谈话”改革潮涌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一五”计划初步实现了国家工业化 B“二五”期间工业生产大倒退C“六五”期间深化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八五”期间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34某国际组织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它内部成员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差距很大,是南北经济合作的典型代表之一,在很大程度上是双赢的选择和结果。它有大国的主导,大国为了维护自己的经济地位,为它的成立付出了巨大的热情和动力,这是它的显著特点。”该组织是A北美自由贸易区 B亚太经合组织 C上海合作组织 D欧洲联盟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1题18分,2题15分,3题16分,共49分)1(18分)农业是整个国

19、民经济生活的基础材料一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榷,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材料二 明中后期,徽州“贾人几遍天下”,“不知贸迁”而贫困者受到鄙视。福建各地出产的绸、纱绢、铁、纸张、糖及荔枝、柑橘,“下吴越如流水”。景德镇的陶瓷、湖州的丝绵、漳州的纱绢、松江的棉布、杭州所产的金箔及胭脂,行销日本,以至于有“大抵日本所须,皆产自中国”之说。明后期付元初

20、在论开洋禁书中说:“西洋”(今泰国、柬埔寨等地)的苏木、胡椒、犀角、象牙,“皆中国所需要”;占有吕宋(今菲律宾)的葡萄牙、西班牙人,“好中国绫罗杂缯”,湖州丝在原产地一斤值白银一两,运至其地则“得价二倍”。直至十九世纪初,中国手工产品在东南亚与东亚地区都保持其影响力。摘编自傅衣凌: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等材料三 茶叶在19世纪30年代每年出口5000万磅,1841年增至7000万磅,1851年达9900万磅,几乎增加了一倍。丝的出口,在鸦片战争前一般每年只有几千包,最多不过10010包,1847年增至22000多包。由于丝、茶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纷纷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摘编自人民版

21、历史必修二教师用书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依据材料一,归纳威胁小农稳定的主要因素(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中后期商业发展的特点和影响。(8分) (3)材料三反映中国农业生产有什么变化?(2分)结合当时的世界形势,分析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4分)2.(15分)城市化进程代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在历史发展中也呈现出时代性和多样性。材料一“行在”云者,法兰西语犹言“天城”此行在城甚大,周围广有百哩此城有12种职业,各业有12000户城中有商贾甚众,颇富足。贸易之巨,无人能言其敏。 冯承钧译、党宝海新注马可波罗行纪材料二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

22、们可以把它看作是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第一阶段沿海的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广州等城市不仅在城市规模上迅速扩张,而且其工业化进程也较迅速。而中西部地区的一些城市甚至不处在工业化进程之列 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材料三近代天津是中外文化碰撞最为激烈、复杂的城市之一。随着九国租界和现代工业的崛起,外国人眼中的天津形象逐渐脱离对北京的依附而独立存在。天津民俗在吸收外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兼容并蓄的风格,以文艺中的话剧和文明戏最为突出。材料四 19782006年,我国城市化率从20%左右提高到9%,设市城市从193个发展到655个,建制镇从213个发展到9369个,城镇人口达9亿。第二次改革中国未30

23、年的强国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根据材料一指出“行在”城的特点?(3分)(2)据材料二、三指出,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和城市文化的突出特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4分)(3)据材料四指出新时期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2分)扼要分析其成因。(2分)3(16分)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新型农用机械的引进和汽车的问世,美国大规模垦殖大平原,最终导致严重的荒漠化和“黑风暴”事件。20世纪30年代中期,罗斯福政府开始综合治理。决策层认为导致尘暴重灾区出现的深层次根是一系列错误信念,如征服自然、自然资永不枯竭、市场可以无限扩大、个人有权任意支配自己的财产、

24、市场竞争能够自主调节生产等;国会通过泰勒放牧法,将未被占用的8 000万英亩草地交给联邦政府管理,永远禁止拓殖。高国荣美国大平原的荒漠化:缘起及其治理材料二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有报告显示,在部分人口密集的重工业区和采矿区,其环境退化成无法恢复的“严重受害区”。苏联生态灭绝杂志说:“当历史学家最终剖析苏联和苏维埃共产主义时,他们也许会因为生态灭绝而做出死亡判决。”20世纪80年代,环境主义运动演变成了反苏维埃统治的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这个判决的执行者。包茂宏苏联的环境破坏和环境主义运动材料三1984年12月3日凌晨,印度博帕尔市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设于贫民区

25、附近的一所农药厂发生氰化物泄漏,引发了严重的后果,造成了25万人直接致死,55万人间接致死,另外20多万人永久残废的人间惨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根据材料一,促成美国大规模垦殖大平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美国治理荒漠化的措施有哪些特点?由此反映出美国在经济发展方式上有何变化?(8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分析造成其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生态灭绝杂志所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不得摘抄原文)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该观点的认识。(6分)(3)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请结合材料三分析其原因。(2分)慈溪市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考试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

26、择题(本大题共34小题,每小题1.5分,共51分)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CDABDCBDACAA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CDBBCCDAABBD题号25262728293031323334答案CDBBCAACD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1题18分,2题15分,3题16分,共49分)1.(1)赋税徭役、人情往、养家糊口的负担、自然灾害、高利贷的盘剥。(4分)(2)特点:国内市场区域性特征明显;海外市场拓展。(4分)影响:冲击贱商传统; “洋禁”与海外贸易发展冲突。(4分) (3)变化:生产的丝茶出口大量增加,一些地区的农民纷纷放弃粮食生

27、产而种植桑茶。(2分) 说明:鸦片战争后,传统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中国经济开始依附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逐步沦为外国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4分)2.(1)特点:规模大;人口多;工商业繁盛。(3分)(2)特点:城市化发展不平衡(沿海与中西部差距大);城市文化兼收并蓄,多样发展。(4分)原因:外国资本主义入侵;通商口岸的开放;近代工业的出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西方文化的影响等。(4分,答出其中4点得满分)(3)特点:城市化进程加快(2分)。成因:改革开放,经济实力增强。政府的积极的城市化战略;(2分)3. (1)主要因素: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国家干预;转变观念;立法保护;综合治理。

28、(任答两点即可) (4分)变化:国家加强对社会经济领域的管理;注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4分)(2)原因: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对自然资过度开发和严重破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只关注计划,不关注民生;不注重资的节约与保护。(3分)观点: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1分)认识:环境问题影响了苏联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给民众生活带威胁,导致社会矛盾尖锐;苏联解体有着多方面、深层次的原因,环境问题不是导致其解体的唯一因素。(2分)(3)原因: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占优势主导地位,一些发达国家将利润高、污染重的企业迁至发展中国家;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片面注重经济发展,忽视环境保护。(2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