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 初一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第二学期全套教学设计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学习目标1. 理解课文的内容.结构.情感和主题。 2. 学习理解精彩的景物描写,以及准确生动的动作描写。 3. 探讨文中的疑难词语和问题,培养探究的习惯。 二、学习重点景物描写.情感和主题 三、学习难点情感.主题一些疑难词句的理解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1.请学生再次搜集有关作者的相关知识。2.品析写景段落,指出写景的妙处。3.背诵文章第二段。二、课堂展示(一)预习检测第一小题(二)小组探究 1.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乐在何处? (主要从有声、有色、有趣、有味的角度去概括;让学生整体感知百草园,景美,事趣,是儿童的
2、乐园) 2.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两句话有没有矛盾呢?第1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 3.朗读第2自然段,看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百草园的景物的? 结合学生预习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 (让学生分别找出相关内容) 形: 春景: 声: 夏景: 色: 秋景: 味: 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让学生找出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既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用词贴切。 (引导学生揣摩词.句,让学生理解:光滑.肥胖.伏.窜.轻捷.低唱.弹琴等词语和相关语句。)三、当堂检测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请你仿写一段话。第二课
3、时一、预习1.文章记叙了“我”在三味书屋的哪些事?2.“我”对三味书屋是怎样的感情?二、课堂展示(一)结合预习作业,师生共同学习文章的后半部分。(二)小组探究 1. 作者对先生是什么态度? 2. 作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感情有何不同,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3.本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怎样连接的?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看法:两部分是对比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陈腐的生活相对比,一个是多么适合儿童心理,表现了儿童的广泛的生活乐趣,一个是多么妨碍儿童身心的发展,表现了儿童对它的厌恶。两部分是衬托关系,用自由欢乐的百草园生活来衬托枯燥无味的三味
4、书屋生活,以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学生合作探究,大胆发言,只要有自己的理解,言之成理即可).细读课文,边读边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下面三种说法可供参考。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
5、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这三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学生无论赞成哪种说法,都要给予适当肯定。)第一种说法,根据是鲁迅在不止一篇文章中批判过封建私塾教育的陈腐,扼杀儿童天性。即使在本文中,也写到私塾生活的呆板.枯燥。第二种说法,是对第一种说法的修正,比第一种说法合理些。第三种说法,最易为现在的人们接受,似乎最为合理。三、当堂检测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春天的校园里肯定更是一片欣欣向荣,请以“春回校园”为题写一篇小作文,要求抓住景物的特点,有顺序.有层次地进行景物描写,同时运用联想手法,写出人的活动,以展现校园里春的气息。2.爸爸的花儿落了一、学习目标
6、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2.理清文章的思路,研读课文,学会质疑。 3.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二、学习重点 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三、学习难点 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教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 预习1. 作者简介2. 思考:“花“在全文结构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二、 课堂展示(一) 课前预习展示,整体感知课文。(二) 小组探究1. 文中哪些写的是眼前的事,哪些写的是回忆过去的事,回忆的事情是怎样引出的?2. 从全文看,爸爸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学生速读课文后,四人小组讨论回答,学
7、生间互相评论补充。 爸爸表面上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 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 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3.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表达了作者失去父亲的痛楚与无奈,同时又深深眷念的感情。三、 当堂检测美文阅读,找出文章的线索。 第二课时一、 预习 文中是如何暗示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可能将不久于人世的? 二、课堂展示(一)学生分小组展示交流预习成果,让学生体会花和父亲的关系。比如开头“我”回忆去医院看望爸爸时,爸爸曾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长
8、大了,是不是?”这是一处伏笔。又如当毕业典礼的钟声响起后,我突然又想到妈妈爸爸,疑惑“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是在暗示妈妈对爸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将去世。而毕业典礼结束后,“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赶回家去,这恐怕是一种预感。至于写他进家门以后看到“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更是以花喻人,把即将丧父的伤痛推到极致。 (二) 小组探究1. 文章题目“爸爸的花儿落了“,有哪些含义?又有何作用?2. 怎样理解文章末尾“我”默念的话的含义? 是说作者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3. 对爸爸逼“我”去上
9、学的回忆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爸爸对“我”要求很严格,希望“我”从小就能养成好的习惯,但是他表面的严厉中又有无限的关爱,关心自己的冷暖和苦乐。爸爸的爱使“我”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我”以后的成长上了很好的一课。 三、当堂测试 口头作文我的爸爸 3. 诗两首一、学习目标1积累词语,了解诗人,理解诗意,背诵两首诗。2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想像,培养读诗的兴趣,提高诗歌鉴赏能力。3感受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二、学习重点1反复诵读,感悟两首诗歌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2品味两首诗隽永的语言。 三、学习难点理解两首
10、诗表现手法的异同。 第一课时一、 预习1.背诵假如生话欺骗了你2.了解诗人普希金 二、课堂展示(一)预习检测1.背诵诗歌,了解诗人。2.字词检测怀恋(lin) 疲倦(jun) 醇厚(chn) 诅咒(z zhu)(三) 小组探究 1问:诗人在诗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你感受最深的诗句说说你曾有过的体验。2.有的版本把这一诗句译为“而那逝去的,将变为可爱”,你认为哪一句译文更好?参考意见:原诗句更好。其一,“可爱”的回味意味不如“怀恋”醒豁,而正如上述第1点所言,本诗的内在关系落脚在回味。其二,“可爱”的意蕴、情趣不如“亲切的怀恋”丰富、多味。从本诗看,那过去了的,原是伤感伤心的东西,从一般
11、意义看,正因为有伤感才需要劝慰、自慰,而“亲切的怀恋”显然更能包容伤感之味,同时又能兼容“可爱”之意。从诗歌语言的特点看,意蕴的丰富、情趣的多味正是其特点,而在本诗里,“亲切的怀恋”更具有这一语言的韵味。所以“亲切的怀恋”比“可爱”更好。(三)再次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诗中感情。三、当堂检测以假如生活重新开头为题,写一首小诗。 第二课时一、预习 1.背诵未选择的路 2.诗中的“路“有何含义?二、课堂展示 (一)预习检测 在检测学生背诵时注意学生感情地把握。 (二)小组探究1. 诗中明确写了诗人选择了“其中一条”,为什么还要以“未选择的路”为题?读了这首诗,你悟出了什么道理?全诗5小节,每小节
12、的大意是伫立(思索)决定(选择)选择之后的怅惆多年后的回顾叹息,其实未选择本身就是一种选择,选择的路一步步变为现实,而生活中许多人往往对现实不满,总觉得还有其它的可能,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悔意由此而生,忧郁因此而起,这正是人之常情,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人只能选择一条人生之路,必须慎重;人生道路的选择,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立的选 择;人生的道路可能布满荆棘,困难重重,但只要不懈努力、奋斗、拼搏,一定会有自己的人生之路的;人生路上有无数次 的跌倒、失败,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心儿永远向往着美好的未来,以一颗平常心对待生活中的一切;人生之路是跋涉者探 索之路,其乐无穷;
13、人生中有无数次的选择,充满挑战和机遇,应把握机遇,随时迎接挑战。2.诗中的“路”、“荒草”、“足迹”、“落叶”等象征什么呢?“路”象征着人生之路事业和前途,“荒草”可以理解为探索人生,路途中所遇到的困难、艰苦、曲折、坎坷。“足 迹”可以理解为探索人生之路的不懈追求、不懈奋斗。“落叶”可理解为在探索和奋斗过程中所遭受的失败、挫折、坎坷。3.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三、当堂检测美文欣赏,体会象征这一表现手法。 4. 儿子 贡纳尔贡纳尔逊一、教学目标1.理解生活对性格形成的意义。2.学习对话描写表现人物性格。二、教学重点:1.能够运用标记简读法默读全文。2.掌握对话描写三、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富有
14、深刻含义的语言和对话教学过程一、预习1.给生字词注音瘟( )疫 赊( )账 拮( )据 眷( )顾 奄( )奄一息 废墟( ) 禀( )报 扭捏( )2.了解作者3.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二、课堂展示(一)预习检测(二)小组探究1. 从文中来看,小斯尼奥里富性格特点是什么?其性格形成有哪些方面的原因?试举例分析。2. 路人们都说,这孩子为什么会如此冷漠?在父亲去世后,小斯尼奥里富真的冷漠吗?你如何理解?3. 老板为什么要雇用小斯尼奥里富?表现了老板的什么性格特点?四、 当堂检测针对小斯尼奥里富的话“重要的是一个人一定要干好属于自己的那份工作,而且不能有外债,这样生活慢慢就好了
15、。”谈谈你的理解。板书设计小斯尼奥里富-与父亲相依为命-在灾难中逃生-为埋葬父亲与老板交谈性格形成-父亲教导、生活磨砺-坚强、沉着、冷静、老练。 5.伤仲永学习目标1学习并掌握“之”“于”等文言词汇的意义、用法及文言词活用。2能够顺畅朗读课文,提高准确翻译课文的能力。3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学习重点1.了解之于等文言词汇的意义、用法以及文言词活用情况。2.体会语言的简洁、洗炼。学习难点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即如何理解课文最后一段作者的思想观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1朗读课文,力求读顺,克服读音障碍2查找王安石的有关资料,课上介绍二、课堂展示(一)预习检测(二)解题本文采用随笔的形式而写
16、。借一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阐明某种观点、叙述是基础,阐明道理是核心。文题含义:为仲永的经历遭遇而感伤。(三)朗读课文,克服读音障碍,并理解课文大意。1.教师范读2.学生自读,克服读音障碍3理解文章大意掌握文言词汇、准确翻译全文对文中的之于进行归类。之忽啼求之:它,指书具代词。借旁近与之:他,指仲永,代词,余闻之也久:这件事,指方仲永作诗立就,但仲永父“不使学”、“环谒于邑人”。不能称前时之闻:的,助词。 卒之为众人:语气助词,不译。于环谒于邑人:到,介词。于舅家见之:在,介词。 贤于材人远矣:比,介词。受于人者不至:从,介词。从文中找出词类活用的词语。邑人奇之:以为奇,形容动词作动词。宾客其
17、父:把当作宾客,名词作动词。利其然:以为利,名词作动词。伤仲永:哀伤,感伤,形容词作动词。三、当堂检测 抽问重点词语的意思。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 1文言词汇 2翻译句子二、研读赏析 1.思考:课文写方仲永的才能发展经历有哪几个阶段?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幼年作诗的非凡才能和天赋。如:“即书诗四句指物作诗立就”。“文理皆有可观”。第二阶段,写十二三岁的方仲永才能大不如先前,“不能称前时之闻”。第三阶段,写方仲永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泯然众人矣”。2.这三个发展阶段的叙述。有见有闻、有详有略、这样安排组织材料有何好处?写仲永年少时天资聪慧,以“闻”的形式;写仲永十二三岁才思“不能称,前时之闻”,
18、以“见”的形式:写方仲永最终平庸无奇,又以“闻”的形式;“见”和“闻”有机结合,叙述真切可信,课文详写第一个阶段,铺陈方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形,暗示其前途无量。而其父的贪利之举却导致他的才能衰退。后两个阶段略写,几笔点出;方仲永沦落平庸的情形,引入深思。这种详略处理,有力地突出了文章主旨,鲜明地体现了“伤”的含义。3.作者要表明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三、当堂测试以“从方仲永的悲剧所想到的”为题,在课堂上即席发言,谈感受。6.黄河颂 光未然一、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2.提高朗读诗歌的能力二、学习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三、学习难点提高朗读诗歌
19、的能力教学过程:一、 预习1.走近光未然,了解黄河大合唱。2.给下列生字注音巅( ) 哺( ) 澎湃( ) 澜( )3.解释词语澎湃:浩浩荡荡:二、课堂展示(一)预习检测(二)合作交流 文本探究1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2歌词中哪些内容是来歌颂黄河的?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歌颂的?3在“颂”之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4.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这首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三、当堂检测 巩固提高1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 为配合音乐家 而创作的组诗,它共有 个乐章。2文章用 、 、 、 等词语歌颂了黄河的伟大精神。3在结构上,黄
20、河颂是按 、 、 的顺序展开的。7.最后一课一、学习目标理清小说情节发展。 理解课文中小弗朗士的心理描写分析韩麦尔先生形象。4环境描写的作用二、学习重点理清小说情节发展。 理解课文中小弗朗士的心理描写三、学习难点1分析韩麦尔先生形象。2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课前预习:1.了解作者及本文背景资料(普法战争)2.自主阅读,整理生字生词。并简要评价小弗朗士或者韩麦尔先生。二、课堂展示(一)预习检测 1.生字词听写2. 抽同学做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二)小组探究1.结合预习,小组交流人物评价内容,请代表全班交流。(1)再读课文,分析小弗朗士的人物形象。学生自读课文,从文中标画出人物描写
21、的具体语句,按照以下句式分析:一句是描写,体现了的特点。提示:先分析小弗朗士人物形象,要按照故事发展的先后来分析,以体现人物性格的变化。明确:具体语句省略。主要是心理描写。人物形象:幼稚、贪玩疑惑、诧异-难受、懊悔-悲愤、懂事。(2)分析韩麦尔先生人物形象。明确: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外貌描写: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神态描写:“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的眼睛里带走似的”这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对毕生从事的教育事业的无限留恋,对祖国故土一往深情的热爱。动作描写:充分地表现了他爱祖国、恨敌人的全部思想感情,把崇高的爱国主义
22、感情推到了最高峰。语言描写:充分地表现了他崇高的爱国主义感情2.在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感情有怎样的起伏变化? “深情、悲痛思索、内疚沉思、悲愤”是韩麦尔先生感情的变化,从中蕴含着他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无比的痛恨。三、当堂检测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棗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段话采用了哪种修辞方法?答:_。这段话有什么深刻含义?答:_。 第二课时一、预习找出文中的两处环境描写,并分析其作用。二、课堂展示 1.交流预习情况,并顺势引导学生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1)找出
23、序幕中的两处环境描写:明确:“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是本文中小弗朗士早晨出门时所见到的场景,包括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点明了最后一课的具体时间和时代背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社会环境描写,它真实而又十分简练地交代了国土已被侵略军所占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残酷的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2)“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这一环境描写又表明什么?明确:布告牌上贴着的虽然只是一张公文,但它威力极大,逼迫人们不得不法执行和就范。也正是它,才直接导致了最后一课。(3)课前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明确:烘托出最后一课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又进一步加
24、深悬念。(4)“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描写的作用?明确:鸽子是和平的象征,表现出小弗朗士对被迫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对和平、自由的渴望。(5)教室和韩麦尔先生小院的描写有什么作用?明确:表达出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的老师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有两条线索)三、当堂检测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
25、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1)小弗朗士为什么感到先生形象高大起来?答:_。(2)“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写完之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怎样理解韩麦尔先生的举止和表情?答:_。8.月是故乡明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在反复阅读、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对月是故乡明进行文本研习,体会作者对故乡永恒的思念与牵挂之情。2能力目标: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学生学会独立阅读与思考,并根据自己的独特感受与文本、编者、老师、同学展开对话,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能够以点带面,自学本单元其它几篇文章。3情感目标:本单元学习的专题是“人与月”。
26、学生能通过对文本的反复研习,进一步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以及它对人精神世界的滋养,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二、学习重点学会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的阅读方法,记下自己阅读作品时的感受、理解、评价和质疑,与作品展开对话。三、学习难点1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调动自己审美经验的积累对文本进行鉴赏,体会文本在表达上的艺术特点以及不同的风格。2在本专题的文章中,家、故乡等概念有时是具体的,指的就是家庭、家族世代居住的地方;有时又是抽象的,指人的精神的寄托之所,有着很复杂的人文指涉,研读时要仔细体会。 学习过程一、预习1生字词注音大苇( )坑 篝( )火 嚼( )
27、烂 粘( ) 惆 怅( ) 清光四溢( ) 萌( ) 动 慨 ( )然晶莹( ) 澄 澈( ) 风光旖( )旎( ) 无 垠( ) 2了解作者二、课堂展示(一)预习检测(二)小组探究1.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通过写故乡的月亮,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文章开篇点题,接着由月过渡到山,到水,进而过渡到家乡的山水,过渡到作者的童年生活,并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结尾处短短几句话,把全文的情感推向了高潮。本文的语言质朴,把故乡的一切像话家常一样娓娓道来,更见出对故乡的至情至爱。2.品读文章,找出你认为优美的语句加以品析。3.文章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写了哪些事情?
28、 开篇点题 月 对故乡与童 离开故乡后 思乡 年的回忆 的生活 照应前文 (三)读法指导朗读本身就是一种理解。“读出自己” 欣赏 联想 三、总结聚焦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以“月”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在作者的眼中,月亮就代表了故乡和亲人。不过,人们赋予月亮的象征义远不止于此。千百年来,人们总是以各种方式来抒发对月亮的吟咏和思考。四、当堂练习用今天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对本单元的其它几篇文章进行赏读,思考:在不同的文人笔下,月亮的内涵有何不同。9.土地的誓言一、学习目标:1.注重朗读训练,读准字音,读出感情。2.通过朗读领会文意。联系时代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了解呼告的写作手法。4.增强学生热爱祖国家乡,发奋图强的美好情操,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二、学习重点: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三、学习难点:品味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深厚情感。学习步骤:一、预习1.扫清字词障碍炽( )痛 嗥( )鸣 谰( )语 怪诞 ( ) 亘( )古 辗( )着 辘辘 ( ) 污秽( ) 镐( )头 默契( )2.仿写文章第一自然段二、课堂展示(一)预习检测 (二)配乐范读课文,学生按要求听读课文。要求:感受文中作者所蕴涵的情感注意教师朗读时对语气语速重音等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