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147.89KB ,
资源ID:2677084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677084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讲义主题一 第二课 克己复礼 Word版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讲义主题一 第二课 克己复礼 Word版含答案.docx

1、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讲义主题一 第二课 克己复礼 Word版含答案第二课克己复礼1有子名字叫有若(字子若),比孔子小43岁。史记说“有若状似孔子”,所以后来孔子去世,弟子思慕,就立有若为师,像对待孔子一般侍奉。2宰我以宰为氏,讳予,字子我,春秋末期鲁国人。宰我能言善辩,曾从孔子周游列国,游历期间常受孔子派遣,使于齐国、楚国。 孔丛子记义中记载,宰我出使楚国,楚昭王要送一辆华丽的车子给孔子。宰我说孔子对奢侈华丽的东西以及娱心乱性的音乐,都不会接受的,替孔子拒绝了楚昭王的礼物。孔子得知之后,对宰我的做法表示称赞。在春秋时期,由于诸侯之间进行的争霸战争导致周代的礼乐崩颓,所以,一心要恢复礼乐制

2、度的孔子提出了“克己复礼”的说法,意思是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周礼的规范,一切非礼的视听言行都必须加以克制,这就算有了仁德。礼,指周礼,其实就是孔子认为正确的社会价值规范。“克己复礼”是孔子主张道德上达到的自由自主的境界。孔子注重自身修养,严于律己。我们从“克己复礼为仁”这句话里可以看出来。“克己复礼为仁”里面包涵着一个重要的内容“克己”,即克制、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言行。孔子经常用“君子”的标准对照自己,力求完善。因为“君子”在孔子的心目中是“仁”与“礼”的化身,“仁”即君子的“质”,“礼”即君子的“文”,文质彬彬的君子就是一种理想的人格。诵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颜渊问仁。子曰:“克己

3、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12.1)突破词句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克己复礼为仁克:_(2)天下归仁焉 归:_(3)请问其目 目:_(4)非礼勿视 非:_(5)回虽不敏 敏:_答案:(1)约束(2)赞许(3)条目,大项中分出的小项(4)不符合(5)聪明,机智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译文:_(2)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译文:_答案:(1)一旦约束自己而回归于礼,天下的人就会称赞他仁德了。(2)我虽然愚钝,也愿意照这

4、些话去做。要义探究3在孔子的论述中,“仁”与“礼”的关系是怎样的?点拨:在孔子看来,“礼”,是一种制度、规范,而“仁”则是“礼”的基础和体现。对统治者来说,要实行“仁政”;对个人来说,要以“仁”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出发点和准则。“礼”以“仁”为基础,靠“仁”来维持,离开了“仁”,也无所谓“礼”了。4如何理解孔子“为仁由己”的主张?点拨:从孔子“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可以看出,孔子强调自我的主观努力。“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更加具体地说明了克己复礼的原则和标准,也进一步说明“为仁由己”靠的是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修养程度。诵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

5、从周。”(3.14)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7.5)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3.1)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6.25)突破词句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周监于二代监:_(2)郁郁乎文哉 文:_(3)孔子谓季氏 谓:_(4)是可忍也 是:_答案:(1)通“鉴”,借鉴(2)完美(3)评论(4)指示代词,这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并探究其句式特点。(1)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译文:_(2)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译文:_答案:(1)我好长时间没再梦见周公了!(主谓倒装句,即“吾不复梦见周公久矣”)(2)如果这都可以容忍,那还有什么不可容忍呢

6、?(固定句式:是,孰)要义探究7如何理解孔子对好长时间没梦见周公的感叹?点拨:相传周公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认为是礼乐的典范。“梦见周公”说明孔子对周代文化的推崇和向往。孔子对“不复梦见周公”的叹息,更表露了孔子对实现政治理想的渴望及希望渺茫的痛苦心情。8简要分析孔子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的原因。点拨:孔子主张礼治,认为礼治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要按名分行事,就是要按规定的各个等级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否则就会导致礼乐崩坏、刑罚不当、纲常混乱。春秋末期,奴隶制社会处于土崩瓦解、礼崩乐坏的边缘,违犯周礼、犯上作乱的事情不断发生,这是封建制度代替奴隶制度过程中的必然表现。季孙氏用八佾舞于庭院,是典

7、型的破坏周礼的事。对此,孔子表现出极大的愤慨,“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一句,反映了孔子对此事的基本态度。诵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16.2)突破词句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盖十世希不失矣盖:_(2)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 希:_(3)陪臣执国命 执:_答案:(1)表推测,大概,大约(2)通“稀”,少(3)掌握,操纵1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译文:_(2)天

8、下有道,则庶人不议。译文:_答案:(1)由诸侯做主,大约传至十代很少有不失掉的。(2)天下清明,那么平民就不非议政治。要义探究11孔子认为“礼”的首要条件是什么?点拨:天下有道。12以孔子的观点,“天下有道”的关键是什么?点拨:孔子认为,国家大事必须由天子做主,不能掌握在大夫手里。在孔子看来,治国兴邦必须依靠“圣君”来推行仁政,这就对君主的自身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天下有道”的关键,就是君主“克己复礼”、“为政以德”。诵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

9、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13.3)突破词句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子将奚先奚:_(2)子之迂也 迂:_(3)野哉,由也 野:_(4)则礼乐不兴 兴:_(5)则民无所错手足 错:_答案:(1)疑问代词,什么,哪里(2)不切实际,不合时宜(3)粗鲁(4)复兴(5)通“措”,放置1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译文:_(2)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译文:_答案:(1)君子对自己不了解的事情,大概应该存而不论吧。(

10、2)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辞,没有一点马虎的地方才算罢了。要义探究15孔子的“正名”指什么?为什么孔子如此看重名分?点拨:孔子的“正名”指纠正与礼乐制度的规定相违背的各种名分。当时礼崩乐坏,名实不符,社会动荡不安。孔子为了实现安顺和乐的社会理想,孔子注重从人伦关系出发,力图恢复社会正常的礼乐规范与伦常秩序。所以,孔子特别强调施政中“名分”的正当性与合法性,唯有名正言顺,确立礼乐规范与伦常秩序,才能更好地施行仁政。诵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12.11)有子曰:“其为人

11、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1.2)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2.8)突破词句1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信如君不君信:_ 君:_(2)其为人也孝弟 弟:_(3)而好犯上者,鲜矣 鲜:_(4)君子务本 务:_(5)有酒食,先生馔 馔:_(6)曾是以为孝乎 曾:_答案:(1)诚然,这里有表示假设的意思动词,像君主,行君道(2)通“悌”,顺从和敬爱兄长(3)少,很少(4)致力,从事(5)吃喝(6)乃,竟1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并探究其句式特点。(1)虽有粟,吾

12、得而食诸?译文:_(2)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译文:_答案:(1)即使有粮食,我能吃得到吗?(固定句式:得之乎。诸:“之”“乎”的合音而成)(2)不喜好冒犯官长,却喜欢造反作乱,这种人从未有过。(宾语前置,即“未有之也”)要义探究18宋儒认为“君君,臣臣”就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和孔子的观点相同吗?为什么?点拨:不同。观点不同点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宋儒的“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把君臣、父子关系片面化与绝对化,即只讲臣子的义务,而不讲君父的责任。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在讲君臣、父子关系时讲了两个方面,不但对臣下和子女有要求,对君主和父辈也有制约,如“君使臣以礼”。所以,在孔

13、子看来,臣不臣、子不子的现象固然不能允许,但君不君、父不父的情况也同样不符合礼。19应如何理解孔子“孝悌是仁道的根本”这一观点?点拨:孔子主张的“仁爱”,其实是相关者之爱,是建立在血缘亲情关系基础上由亲而爱的推演。因此,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就成为所有仁爱中的起点。在中国早期,“国”与“家”都是建立在血缘亲族关系基础之上的,亲族观念的强化,有助于社会和国家的安定。所以,孝悌也是孔子所推崇的“礼”的基本内容,因而孔子把孝悌看作仁道的根本。诵读下面的文段,完成2023题。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

14、,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17.21)突破词句2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期已久矣已:_(2)新谷既升 升:_(3)食夫稻 夫:_(4)于女安乎 于:_(5)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免:_答案:(1)太,甚(2)登,谷物登场(3)指示代词,那(4)介词,对于(5)离开2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三年不为乐,乐必崩。译文:_(2)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译

15、文:_答案:(1)三年不作乐,乐一定会废弛。(2)而君子守丧的时候,吃美味不觉得香甜,听音乐不觉得快乐,闲居也不觉得安适,因此不那样做。要义探究22结合文段内容分析,孔子对孝只重视形式吗?孔子为什么重视“三年之丧”?点拨:孔子对孝并非只重视形式,更重视发自内心的孝道。从孔子对宰我“于女安乎”“女安,则为之”的问答中可以看出,孝要发自内心。而且孔子又以君子居丧时食、闻、居的表现来劝说宰我应为了心安而坚守“三年之丧”。孔子重视“三年之丧”,是因为三年的守丧期,为天下通行的丧礼,也是报答父母三年的哺养之爱。再者,孔子推崇周礼,重视“三年之丧”的形式,希望以此规范人们的行为,从而能更好地推施周代的礼乐

16、制度。23孔子和宰我对“三年之丧”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辩。仔细阅读这则文字,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守丧这个问题的看法,并谈谈你对宰我这个人的看法。点拨:(观点一)对“守丧三年”这一观点,我不赞成。因为真正的怀念应该永载于人的内心,不必流于形式。再说,尽孝道更应该在人活着的时候,“守丧三年”只是做给世人看的。(观点二)赞成。父母抚养子女勤苦付出何止三年,从怀胎十月,到哺育周年,再到上学求知,父母的付出可谓多矣,我们守丧三年完全应该。虽然人死无魂,但是我们应该感恩。宰我:从敢于对师长提出自己的建议、思维活跃、好学深思这点来看,宰我是一个不注重表面形式、具有独特见解的人。但在他守丧期间衣、食、居俱安来看

17、,此人在守丧方面做得欠妥。诵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25题。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17.11)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3.3)突破词句2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译文:_(2)人而不仁,如乐何?译文:_答案:(1)礼呀礼呀,难道仅仅是指玉帛之类的礼物说的吗?(2)人如果不仁,怎样对待乐呢?要义探究25孔子是如何认识礼乐与仁爱的关系的?点拨:孔子特别强调仁爱之心在推行礼乐制度时的重要作用。认为没有仁爱之心,即使掌握了周代的礼乐知识也毫无用处。孔子的政治理想,是仁爱的君主实施仁政,而推行礼乐只是实行仁政的一种手

18、段。建设充满和谐仁爱精神的大同社会,是孔子超越礼乐制度的终极目标。 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归:赞许B旧谷既没 没:尽C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 中:中间D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君:动词,行君道解析:选CC项,“中”当“得当”讲。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周监于二代 B甚矣吾衰也C盖十世希不失矣 D则民无所错手足解析:选BA项,“监”通“鉴”,借鉴;C项,“希”通“稀”,少;D项,“错”通“措”,放置。3下列句中“是”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有是哉,子之迂也 B曾是以为孝乎C无乃尔是过与 D是可忍,孰不可忍解析:选CA

19、、B、D三项的“是”均为代词,这。分别为:A项,“有是”,到了这种地步;B项,“曾是”,竟然把这;D项,“是可忍”,这可以容忍。C项,“是”为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尔是过”,指责(动词)你们(宾语)。4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B. C. D. 解析:选CA项,表推测语气,大概/代词,他的;B项,连词,表转折关系,却/连词,表假设关系,如果;C项,同为助词,处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D项,指示代词,那/句首语气词,引出后面的议论,不译。5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甚矣吾衰也A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B有是哉,子之迂也C野哉,由也 D孝弟

20、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解析:选D例句为主谓倒装句,现代汉语语序应为“吾衰也甚矣”。A、B、C三项均为主谓倒装句,与例句相同。其中,A项,应为“吾不复梦见周公久矣”;B项,应为“子之迂也,有是哉”;C项,应为“由也,野哉”;D项,为一般陈述句。6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_,_。(2)_,_;言不顺,则事不成。(3)君子务本,_。(4)人而不仁,_?人而不仁,_?答案:(1)非礼勿言非礼勿动(2)名不正则言不顺(3)本立而道生(4)如礼何如乐何二、论语阅读(一)阅读论语中的文字,完成78题。材料一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

21、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12.1)(论语)材料二孔子所处的年代,虽然周天子尚在,但礼乐已崩坏,政权已下移,已到了陪臣执国命的地步。所以孔子一直主张“克己复礼”,“礼”即周礼,讲求“忠臣不二君,贤女不二夫”。7结合材料一,“克己复礼”的含义是_答案: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语行动都合乎礼仪。8材料二对孔子“克己复礼”思想的理解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答:_答案:不正确。孔子所提倡的周礼的核心内容是“各安其分”,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和血缘关系的宗法制度。孔子讲君臣父子关系时讲了两面,不但对臣下和

22、子女有要求,对君主和父辈也有制约。“忠臣不二君,贤女不二夫”是后世人把这种关系片面化、绝对化了,这种极端的主张,违背了孔子所倡导的“周礼”。(二)阅读下面三则文字,完成910题。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2.8)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1.2)(论语)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9儒家提倡的“孝”,其立足点是:_解析:“孝”的立足点,可从材料中提取关键句概括。关键句是材料中“孝之始也”与“始于事亲”。“身体发肤”是对“孝之始”的落实,材料是对“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