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26.59KB ,
资源ID:2672438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672438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沙阅读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沙阅读答案.docx

1、新沙阅读答案新沙阅读答案【篇一:高三语文下册调研测试试题】卷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 阅 读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7题。(18分) 对话:寻找上海 主持人:去欧洲,发现就连偏僻小镇上的杂货店收银员都知道中国上海,说报上看到,你们那里发展很快啊。那一刻会感觉,“上海”这个名词很真实,也很响亮。可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身在其中,倒又有了疏离感。外埠人士说,上海像纽约,像香港,今天许多上海人在看待自己居住的城市时,也会冒出游客的心态。上海究竟在哪里? 陈钢:王安忆写过一篇文章叫寻找上海。她从上海开埠前绘制的丹凤楼胜景图到昔时的“脸形、口音、气味”,一直寻找到今天

2、的上海。可最后笔锋一转,说:“回过头来,又发现上海也不在这城市里。”我的脑海中顿时浮现出一句上海老歌的歌词:“月亮在哪里?月亮在哪厢??”上海不是明明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栖息的地方吗?再看下去,才读懂这位敏感女性的“所指”。她嫌弃的是当今某些新景观“过于光鲜,有一些粗糙的毛边,裁齐了,一些杂芜的枝节,修平了”,而她真正寻找的则是那些由“粗糙的毛边”和“杂芜的枝节”等细节组成的上海的“原生态”和无法再生的文化印迹。在我看来,这些才能牵连起上海人内心对这座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主持人:您的意思是,在上海精致的“物质外壳”下,要找寻她的“精神内核”?陈钢:不错。鳞次栉比的高楼可以建在纽约,也可以安

3、在上海, (1) 楼宇间透出的城市气息必然是不同的, (2) 这股气流被割断,我们 (3) 无法链接起上海的历史和今天,我们也 (4) 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 主持人:我们解放日报曾经做过一期读懂城市、读懂上海的选题,就是在讲这层意思:我们生活在城市,我们工作在上海。但是,我们未必了解城市,了解上海。因为,我们很多时候还只是空间上的城市人和上海人,对于城市和上海的灵魂、气韵、律动,所知甚少。真正的城市人和上海人,应该是文化上的城市人和上海人。当我们在文化和精神上还游离于城市,游离于上海时,我们又怎能称得上是城市人和上海人呢?陈钢:上海是开中国现代化之先河的百年杰作,她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和现代元素,

4、是接续城市文脉的基石与可资继承、借鉴与发扬的一个“镜像”。我们万万不能将之束之高阁,更不能弃之于市。没有文化,就没有精神,所谓“寻找上海”,更有这一层意味。 主持人:换句话说,如果把文化作为城市精神的容器和基调的话,我们除了兴建一流的文化设施、邀请国外知名演出团体频繁来访外,更需要把自己找回来,孕育自发的生长环境。上海有上海的底色,是吗? 陈钢:是啊,上海当然就在上海。她具有“现代性”的共通背景。移民城市的兼容性、包容性使其汇聚百川,吞吐自若。此外,上海还有丰沃厚实的本土文化作为基石和屏障,当它与现代城市文明相融并将各种异质文明加以稀释汲纳时,便能焕发出自己的“光、能、力”。这种种文化产物的交

5、流,勾勒出这座城市的生态、心态、动态,这其中有一种“奇异的智慧”。主持人:开启“奇异智慧”的钥匙在哪里? 陈钢:积聚人气、文气的土壤,注入开放、创新的元素,同时,我们还要与上海的历史对上话,拉出一根潜藏在人们心中有关这座城市变迁的线路来。台湾作家龙应台每次到上海来,都会到音乐学院来找我,在琴房里,我伴奏,她唱上海老歌,过足瘾。她喜欢永远的微笑,说她小时候打酱油过马路,母亲牵着她的手时,时常会哼唱这首歌;现在,她牵着母亲的手过马路,老人家还是会唱起这首歌,眼里满含幸福。今天永远的微笑传给了下 一代,当龙应台走在上海的街道上,就会有追寻的热切和满足。 这种根脉是流淌在每个人的血液中的,城市文化的传

6、承和绵延也由此展开。让我特别感慨的是,前不久歌手蔡琴在大剧院的演唱会如此轰动,世界各地的华人坐着飞机来赶场,花1000元买门票,就为了听上海老歌。但作为演唱会的顾问,我有另一番隐忧:今天,我们唱夜上海来追忆旧上海的似水年华,那50年后呢,我们将留下怎样的作品供后代传唱、来追忆和记取我们这个时代呢? 上海在哪厢?上海在这厢!这是我们必须交付给这个时代的一份答卷。 1 第节对话中,“游客的心态”是指 的一种心理状态。(2分) 2 对王安忆所说“上海也不在这城市里”的含义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上海的某些新景观过于光鲜,而失去了原来的城市气息和文化特点。 b上海的某些新景观过于光鲜,而“

7、原生态”和文化印迹却难以找寻。 c上海的“原生态”和文化印迹,因为城市建设而受到破坏,无法再生。 d上海的“原生态”和无法再生的文化印迹,因为城市建设而不复存在。3 在第节对话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关联词语,依次应填:(3分) (1) (2) (3) (4) 4 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第节中,上海精致的“物质外壳”指的是鳞次栉比的高楼,过于光鲜的景观。 b第节中,“空间上的城市人”是指生活在城市里,但对城市文化所知甚少的人。 c第节写龙应台母女唱上海老歌,证明“这种根脉是流淌在每个人的血液中的”。 d“这种根脉是流淌在每个人的血液中的”,“这种”指上文“追寻的热切和满足”。 5

8、对话中所说的上海的“精神内核”,是指怎样的城市气息?(3分) 6对话中所说的“文化上的城市人”,具有怎样的特点?(3分) 7最后引用蔡琴唱上海老歌引起轰动的事,目的是什么?(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4题(19分) 可以预约的雪 林清玄 东部的朋友来约我,到阳明山往金山的阳金公路看秋天的菅芒花。说是在他生命的印象中,春天东部山谷的野百合与秋季阳金公路的菅芒花,是台湾最美丽的风景。 如今,东部山谷的野百合,因为山地的开发与环境的破坏,已经不可再得,只剩下北台湾的菅芒花是惟一可以预约的美景。 他说:“就像住在北国的人预约雪景一样,秋天的菅芒花是可以预约的雪呀!” 我答应了朋友的邀约,想到两

9、年前我们也曾经在凉风初起的秋天,与一些朋友到阳明山看菅芒花。 经过了两年,菅芒花有如预约,又与我们来人间会面。可是同看菅芒花的人,因为因缘的变迁离散,早就面目全非了。 一个朋友远离乡土,去到下雪的国度安居。 一个朋友患了幻听,经常在耳边听到幼年的驼铃。 一个朋友竟被稀有的百步蛇咬到,在鬼门关来回走了三趟。 约我看菅芒花的朋友结束了二十年的婚姻,重过单身汉无拘无束的生活。 我呢!最慈爱的妈妈病故,经历了离婚再婚,又在45岁有了第二个孩子。 才短短的两年,如果我们转头一看,回顾四周,两年是足以让所有的人都天旋地转的时间了,即使过着最平凡安稳生活的人,也不可能两年里都没有因缘的离散呀!即使是最无感冷

10、漠的心,也不可能在两年里没有哭笑和波涛呀! 在我们的生命里,到底变是正常的,或者不变是正常的? 那围绕在窗前的溪水,是每一个刹那都在变化的,即使看起来不动的青山,也是随着季节在流变的。我们在心灵深处明知道生命不可能不变,可是在生活中又习惯于安逸不变,这就造成了人生的困局。 我们谁不是在少年时代就渴望这样的人生:爱情圆满,维持恒久;事业成功,平步青云;父母康健,天伦永在;妻贤子孝,家庭和乐;兄弟朋友,义薄云天?这是对于生命“常”的向往。但是在岁月的拖磨里,我们逐渐看见隐藏在“常”的面具中,那闪烁不定的“变”的眼睛。我们仿佛纵身于大浪,虽然紧紧抱住生命的浮木,却一点也没有能力抵挡巨浪,只是随风波浮

11、沉。也才逐渐了解到因缘的不可思议,生命的大部分都是不可预约的。 我们可以预约明年秋天山上的菅芒花开,但我们怎能预约菅芒花开时,我们的人生有什么变化呢? 我们也许可以预约得更远,例如来生的会面,但我们如何确知,在三生石上的,真是前世相约的精魂呢? 在我们的生命旅途,都曾有过开同学会的经验,也曾有过与十年、二十年不见的朋友不期而遇的经验。当我们在两相凝望之时常会大为震惊,因为变化之大往往超过我们的预期。我每次在开同学会或与旧友重逢之后,心总会陷入一种可畏惧的茫然,我畏惧于生之流变巨大,也茫然于人之渺小无奈。 思绪随着茫然跌落,想着:如果能回到三十年前多好,生命没有考验,情爱没有风波,生活没有苦难,

12、婚姻没有折磨,只有欢笑、狂歌、顾盼、舞踊。 可是我也随之转念,真能回到三十年前,又走过三十年,不也是一样的变化,一样的苦难吗?除非我们让时空停格、岁月定影,然而这是完全不可能的。 深深去认识生命里的“常”与“变”,并因而生起悯恕之心,对生命的恒常有祝福之念,对生命的变化有宽容之心。进而对自身因缘的变化不悔不忧,对别人因素的变化无怨无尤。这才是我们人生的课题吧! (21)当然,因缘的“常”不见得是好的,因缘的“变”也不全是坏的,春日温暖的风使野百合绽放,秋天萧飒的风使菅芒花展颜,同是时空流变中美丽的定影、动人的停格,只看站在山头的人能不能全心投入、懂不懂得欣赏了。 (22)在岁月,我们走过了许多

13、春夏秋冬;在人生,我们走过了许多冷暖炎凉。我总相信,在更深更广处,我们一定要维持着美好的心、欣赏的心,就像是春天想到百合、秋天想到芒花,永远保持着预约的希望。 (23)尚未看到菅芒花的此时,想到车子在米色苍茫的山径蜿蜒而上,菅芒花与从前的记忆美丽相迭,我的心也随着山路而蜿蜒了。 注林清玄:台湾作家。菅芒花:一种草本植物。 8 本文的思路可以概括为:(2分) 可以预约的菅芒花 不可预约的 应当保持着预约的。 9 第段为什么说“秋天的菅芒花是可以预约的雪”?(2分) 10第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比拟、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4分) (1) (2) 11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如何对待“常”和“

14、变”: (1) ; (2) ; (3)。(3分)【篇二:诗歌鉴赏新题型】=txt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照应题目,点明地点和时令,写出了诗人信马徐行、观赏山野景色的悠然兴致。 b第二联上下句构成对比,生动地表现出山中有时喧响有时静穆的景象。 c第三联以胭脂和白雪为喻,形象地描绘出山村绚丽多彩的秋景。 d最后两句设为问答,抒发了诗人由外界景物所触发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9对这首诗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全诗抒发的是诗人观赏山野景色

15、时悠然自得的心情。 b诗的主旨是表达诗人对美丽幽静山村的由衷赞美与向往。 c全诗情景交融,诗人思乡的惆怅心情已经渗透在前面的景物描写之中。 d诗中通过情绪的陡然转折,表现了诗人深藏于内心、随时会被触发的怀乡之情。 【试题二】2002年夏季 16阅读下面唐诗,完成题。(6分) 登鹳雀楼畅当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注鹳雀楼:唐朝时建于今山西省永济县西南高阜上的一座三层楼,是当时的登临胜地,后废毁。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b前一联真实客观地写出了鹳雀楼耸入云天、飞鸟难及的巍巍高度。 c后一联以天垂四野、黄河奔向远方山谷的壮阔景象,映衬出鹳雀楼的雄伟气势。 d运

16、用对偶,给人以工整匀称的美感,这是本诗写作上的一个突出特点。 e全诗主旨是抒发诗人登上鹳雀楼凭高四望时胸中所涌起的壮志豪情。 【试题三】2003年夏季 17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题。(6分) 江楼旧感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一二句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登临江楼、眺望江月时内心涌动的浩渺情思。b第三句说约好同来望月的朋友未能如期而至,隐隐流露出诗人的遗憾。 c“同来”与“独上”相对照,反衬出诗人此时此刻落寞凄清的感受。 d三四句将今年与去年观赏江月的情景关联起来,点明题旨,深化了意境。 e全诗主要表达诗人对去年所见

17、水天一色的江月美景的无限感怀。 【试题四】2004年春季 17.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6分) 新沙 陆龟蒙 渤澥声中涨小堤,官家知后海鸥知。 蓬莱有路教人到,应亦年年税紫芝。 对新沙一诗的内容解说恰当的一项是 a.渤海岸边形成了一块新的沙田,官家知道以后海鸥也知道了。 b.渤海岸边形成了一块新的沙田,官家从蓬莱岛请人来栽种紫芝。 c.渤海岸边形成了一块新的沙田,官家马上修了一条去征税的路。 d.渤海岸边形成了一块新的沙田,官家马上就想到来征税。 下列诗句与新沙的主题最接近的一句是 a.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蜂) b.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聂夷中田家) c.任是深山更深处

18、,也应无计避征徭。(杜荀鹤山中寡妇) d.狡吏不畏刑,贪官不避赃。(皮日休橡媪叹) 【试题五】2004年夏季 12读下面的诗,完成题。(4分)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已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19、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试题六】2005年春季 12读下面的词,完成题。(7分)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对这首词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描写了秋季天空寥廓苍茫、大地草木

20、凋零的典型景色。 b“黯乡魂,追旅思”是说作者面对秋景更加思念故乡,回首望去,一片幽暗,不禁追忆起旅途行程。 c“夜夜除非”的“除非”两字意为“除此之外,别无可能”。 d这是古代诗词中借秋景抒发离别之情的名篇,情虽悲凉哀婉,气却沉雄刚健。 【试题七】2005年夏季 1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7分)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

21、氛。 b“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 c“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 d“漏声断”中“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b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d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试题八】2006年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7分)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

22、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注释:将:岂 纪:经营 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两项是(3分)a.全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 b.“有酒斟酌之”意思是与友人边饮酒边斟酌诗句。 c.“相思则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d.“无为忽去兹”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 e.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 【试题九】2008年 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10分)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

23、家。 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惊。 b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 c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浊酒来排遣。 d逐客已无家: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 【试题十】2009年 12.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10分) 西江月 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注:

24、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波神:水神。准拟:准定。 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点明行船的季节,描写洞庭湖上风浪未起时的景色。 b三、四句有主观想象色彩,“鳞鳞细浪”实际指滚滚波涛。 c五、六句写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 d七、八句写作者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的霓裳曲。 试题十一2010年 13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7分) 古 风(其三十九) 李 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

25、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鹓鸾。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 徂晖:落日余晖。 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鹓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 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 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鹓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 试题十二2011年 阅读下面这首诗,

26、完成12、13题。 示秬秸 张耒 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释: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 12.(7分) 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前小序交代了本诗写作的起因和目的,凸显了诗作内容的真实性。 b.“歌一声”,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 c. 卖饼儿衣着单薄,凛冽的寒风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却担忧饼冷难卖。 d. 作者在诗的最后,对两个儿子提出了谆谆告诫,点明了本诗的题旨。 试题十三2012年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 柳堤 明?金銮 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10、(7分)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篇三:2014年广州市“阅读之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