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1 ,大小:71.11KB ,
资源ID:2657215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657215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心理学模拟题.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心理学模拟题.docx

1、心理学模拟题心理学模拟题一、 单项选择题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B ) A.华生 B.马斯洛 C.霍尔 D.杜威2.心理学属于( C )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 D.哲学3.下列哪一个事件是心理学脱离思辨性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A)A.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B.1890年美国学者詹姆斯发表了他的经典著作心理学原理C.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验,研究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D.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提出条件反射学说4.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诞生于( A )年。考过两次 A.1879

2、B.1897 C.1789 D.17985.机能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B ) A.冯特 B.詹姆斯 C.华生 D.魏太默6.认知心理学家在研究推理、决策、问题解决等复杂认知过程时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主要原因是采取了(D)手段。A.统计分析 B.测验C.调查研究 D.口语报告7.心理学是研究人的( B )的科学。A.心理活动的规律 B.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C.生理与心理活动的规律 D.行为活动的规律8.重视对人类异常行为的研究,强调心理学应研究无意识现象的心理学学派为( D )。A.人本主义学派 B.格式塔学派C.行为主义学派 D.精神分析学派9.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称为

3、( D )A.测量法 B.观察法C.实验室实验法 D.实验法10.采用预先拟定好的问题表,由被试自行填写来搜集资料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 C )A.观察法 B.测量法C.调查法 D.自然实验法考过两次11.在自然情景中对人的行为进行研究,以发现其心理活动变化的方法是( B ) A.调查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测验法12.以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称为(B)。A.实验法 B.测验法C.调查法 D.观察法二、名词解释1.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

4、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考过两次) 实验法: 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考过两次) 三、简答题1.简述观察法的主要优点和不足: 观察法: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有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优点:客观真实;缺点:观察者被动1.研究者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必须考虑的三类变量是什么?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四、论述题(无)本章小结:1、历年考试平均分值为5分2、主要考察:心理学的概念,诞生,主要流派的简要观点与代表人物,学科性质,心理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出论述题的概率极低。第二章 意识与注意一、

5、单项选择题1.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 ) 三种注意考过2次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无意注意2.我们在听课做笔记时,写字处于( B )意识状态。四种意识状态考过3次 A.可控制的 B.自动化的 C.白日梦状态 D.不自觉的3.睡觉前喝了咖啡、茶或者可乐之类的饮料,常常导致兴奋,出现失眠现象。这种失眠属于(D)。A.假性失眠 B.情境性失眠 C.失律性失眠 D.药物性失眠 四种失眠考过3次4.下面哪一种不是心理促动药物?(D)A.兴奋剂 B.镇静剂C.迷幻剂 D.葡萄糖5.正常清醒时,能思考,能灵敏地解决问题,这种状态下的脑电波是( A )。A.波

6、B.波C.波 D.波 四种波形考过2次二、名词解释意识:人类所特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考过3次) 注意: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注意的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考过2次) 日节律:在人和动物身上都存在,主要表现为睡与醒的周期性循环,此外,也还有一些生理方面的节律变化,如血压、排尿、荷尔蒙分泌等 三、简答题1.简述注意与意识的关系。1)区别: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而意识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2)联系:注意的分配和紧张程度的不同,显示了个体处在什

7、么样的意识状态。(不同意识状态下与注意分配的关系)四、论述题本章分析:1、历年考试平均分值为6分2、考点主要集中在选择题和名词解释上,出论述题的概率极低。3、还需要注意的题目为: 名词解释:生物节律 ;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简单题:人类意识的四种状态;注意的特点和功能;催眠状态下的主要特征,两种注意引起的原因等。9不随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10、随意注意: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11、随意后注意(2007.10):事先有预定目的、但是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12、生物节律:是指有机体生理功能的周期性变

8、化,它表明有机体内部存在一个“生物钟”,随时监视着时间的进程。13、日节律(2005.10):存在于动物和人身上, 主要表现为睡与醒的周期性循环, 以及一些生理方面的节律变化,如血压、排尿、荷尔蒙分泌等。第三章 感觉与知觉一、 单项选择题1.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 D ) 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性2.绝对感觉阈限是指( C ) A.人的一般感觉能力 B.最大可觉察的刺激量C.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 D.差异觉察能力3.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大小(B)关系。考过两次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 D.成准比例4.在刺激变化时所产生的最小可觉差异

9、称为(D)。A.感受性 B.绝对感觉阈限 C.差别感觉阈限 D.最小可觉差(提示:他往往是感觉上的差异)5.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称为( D )。A.感受性 B.绝对感觉阈限C.绝对感受性 D.感觉阈限6.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称为( D )A.感受性 B.绝对感觉阈限C.绝对感受性 D.感觉阈限7.“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 A ) A.适应现象 B.听觉适应 C.嗅觉刺激 D.味觉刺激8.由暗处到亮处,特别是在强光下,最初一瞬间会感到光线刺眼发眩,几乎看不清外界物体,几秒钟之后逐渐看清物体。这种对光的感受性下降的变

10、化现象称为(B)。A.暗适应 B.明适应C.不适应 D.知觉适应9.白天进入电影院,开始看不见座位情况,经过一段时间后才逐渐能加以分辨,这个过程是( C )。A.漂白过程 B.明适应C.暗适应 D.感觉后效10.产生感觉的第一步是(B)。考过两次A.转换 B.收集信息 C.神经传导 D.中枢加工11.“一好百好”,“一坏百坏”,这种社会认知效应称为( C )。A.刻板效应 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 D.首因效应12.社会认知的过程可以划分为两个子过程:搜集、选择信息过程和( B )。A.比较信息过程 B.整合信息过程C.组织信息过程 D.概括信息过程13.在“万绿丛中一点红”中,绿草更易被归为

11、一组,这是知觉的( B )。A.整体性 B.选择性C.理解性 D.恒常性14.双关图是_中的现象。( A )A.知觉选择性 B.知觉整体性C.知觉恒常性 D.知觉理解性15.将对象从背景中分化出来的知觉特性是( B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16.看电影时,人们的知觉活动主要是( C ) A.视知觉 B.听知觉 C.视、听知觉 D.视、感知觉17.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事物的(A)属性的反映。A.个别 B.整体 C.外部 D.本质18.看到一朵红花,这时的心理活动为( B )A.感觉 B.知觉C.视觉 D.色觉19.味觉属于( C )。四种感觉考过2次A.内部

12、感觉 B.远距离感觉C.近距离感觉 D.本体感觉20.位置学说不能解释( C )。A.高频声音的编码 B.中等频率的声音的编码C.频率最低的声音的编码D.频率最高的声音的编码21.双眼视差是(B)知觉的重要线索。A.时间 B.深度C.运动 D.所有22.社会认知的过程可以划分为两个子过程:搜集、选择信息过程和( B )A.比较信息过程 B.整合信息过程C.组织信息过程 D.概括信息过程23.如果两个声音强度相差较大,则只能感受到其中的一个较强的声音,这种现象叫做( C )A.声音的混合 B.声音的起伏C.声音的掩蔽 D.拍音24.如果掩蔽音和被掩蔽音都是纯音,那么两个声音( A ),掩蔽作用越

13、大。A.频率越接近 B.强度越接近C.频率相差越大 D.音色相差越大25._指构成该颜色的全部光波的总强度。( B )A.色调 B.亮度C.中和度 D.饱和度26.声音的质量特征称为( C )。A.音强 B.音高C.音色 D.音波27.在一个颜色中,起主导作用的波长越强,则该颜色的( A )越大。A.色调 B.亮度C.饱和度 D.强度28.颜色的基本特征或表现,称为( A )。A.色调 B.亮度C.饱和度 D.中和色29.人眼的可见光,其波长约为( D )毫微米。 A.500600 B.01000 C.3801280 D.400750二、名词解释.社会知觉: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

14、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知觉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超感知觉:通过不同于正常人类感官而获得有关外部世界、其他人或未来的信息的可能性。 感觉适应:3.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感受阈限: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大小成反比例关系。三、简答题1.简述社会认知过程。社会认知实质上就是研究人们如何根据周围环境中的社会信息进行推理,可分为两个子过程:搜集、选择信息过程和整合信息过程。2.晕轮效应在教育过程中有何不良影响?晕船效应指人们

15、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根据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在学校教育中,若老师对学生的品行的评价不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是受学生外貌,衣着,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影响,就不能公正的对待学生,给教育带来负面的影响。3.简述感觉产生的过程。感觉是人们的感觉器官对各种不懂刺激能量的觉察,并将它们转换成神经冲动传往大脑而产生的,包括三个基本过程:收集信息,转换,将信息传到大脑皮层。4.简要说明社会刻板效应在教育过程中的不良影响。社会刻板效应指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往往会造成社会知觉中的以偏概全和固着反应模式,是社会知觉

16、出现偏差。5.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关系:感觉只是从感官得到信息,强调它的简单反射性和被动性的特点,知觉是以感觉为基础在大脑高级中枢实现的信息加工,是一种整合和解释的过程。四、论述题本章分析:(本章内容最为繁杂)1、本章历年平均考分为11分,主要题型为选择,名词解释和简答,论述题型的概率较低。2、本章选择题是考试中的难点,考生可从历年考题中找出可能要考选择题的线索。3、.名词解释:社会知觉 知觉 感觉适应 (差别与绝对)感受性 (差别与绝对)感觉阈限仍是需要关注的重点。4、出已经考过的仍需关注外,还需关注简述知觉的特征。在此处出偏题的概率较高。14、感觉:刺激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

17、所产生的对该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15、知觉(2002.10):知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使人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16、感受性(2005.4):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17、感觉阈限(2005.4):感觉阈限是人感到某个剌激存在或剌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20、最小可觉差:在刺激变化时所产生的最小感觉差异,简称jnd.21、视觉适应(2004.10):是在剌激物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的变化,适应既可以是提高感受性,也可以是降低感受性。22、近因效应:指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23、首因效应

18、:指的是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24、晕轮效应(2004.4):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25、社会刻板效应(2007.10):社会刻板印象指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第四章 记忆与学习一、 单项选择题1.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 B )秒钟。考过两次 A. 12 B. 2040 C. 6070 D. 70802.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 B ) A.前摄干扰 B.倒摄干扰 C.消退抑制 D.

19、超限抑制3.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 C ) A.感觉登记 B.注意 C.组块 D.复述4.研究表明,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表现为( C ) A.时快时慢 B.不快不慢 C.先慢后快 D.先快后慢5.记忆包括三个基本过程:编码、(C)、提取。考过两次A.识记 B.回忆C.保持 D.再认6.短时记忆的容量为(A)个组块。考过两次A.72 B.52C.82 D.927.根据记忆内容的性质可以将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和(C)。考过两次A.长时记忆 B.情境依存性记忆 C.程序性记忆 D.工作记忆8.根据记忆过程中信息在记忆中储存时间的长短和编码方式的不同,一般可把记忆分为

20、三个系统,即(B)、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A.语义记忆 B.感觉记忆 C.工作记忆 D.情绪记忆9.以下哪一类不属于组织策略?(C)A.群集 B.摘录C.过度学习 D.列提纲10.短时记忆中信息主要以(B)形式存储。A.视象代码 .声音代码C.语义代码 D.图式11.在感觉记忆中,信息主要以(D)形式存储。A.语义 B.概念体系C.图式 D.视象和声象12.对练字过程中的手部动作的把握,是储存在( B )中的。A.情景记忆 B.程序性记忆C.语义记忆 D.陈述性记忆13.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遗忘规律所用方法为( D )A.群集法 B.地点法C.计算法 D.节省法14.人们常常利用顺口溜、歌诀

21、等来帮助自己记忆一些材料,这种记忆方法是( B )A.地点法 B.韵律法C.记笔记法 D.特征法15.从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重要条件是( A )A.复述 B.视觉编码C.声音编码 D.感觉寄存16.走迷宫是一种( A )A.发现学习 B.意义学习C.接受学习 D.知识学习17.在复习过的教室里参加考试,会对考试有帮助,这种现象称为( B )A.情绪依存性记忆 B.情境依存性记忆C.状态依存性记忆 D.地点依存性记忆18.对概念、命题的学习属于( D )A.社会规范的学习 B.机械学习C.技能学习 D.知识学习19.练书法时,我们所知道的规则和方法是储存在_中的。( C )A.陈述性记忆 B

22、.情景记忆C.程序性记忆 D.感觉记忆二、名词解释 记忆: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学习:学习首先是一种适应活动,是通过相应的行为变化得以体现的,而且这种变化是相对持久的。通过主客观的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而有所表现。编码:把来自感官的信息变成记忆系统能够接收和使用的形式。三、简答题1.简述遗忘的原因。1)消退理论和干扰理论(前摄与倒摄)2)情景依存性记忆;状态依存性记忆消退和干扰。消退理论认为:遗忘是记忆裂痕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致最后消退的结果。干扰理论: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主要是因为在学

23、习和回忆时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干扰分前摄干扰和倒干扰,前摄干扰指已学过的就信息对学习新信息的抑制作用,倒摄干扰指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2.简述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地点法,韵律法,记笔记。3.简述记忆的涵义与基本过程。记忆的基本过程:编码保持提取。4.简述长时记忆的储存模型。图式是一种心理网络结构,它表示的不是许许多多的具体事物,而是各种知识要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四、论述题1.试述遗忘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1)消退理论和干扰理论(前摄与倒摄)2)情景依存性记忆;状态依存性记忆考过两次2.常用的学习策略有哪些?结合实际谈一谈如何运用学习策略进行有效学习?学习的策略与方法1)复习策

24、略解决如何对所学内容进行适当的重复学习,主要用于信息的长时记忆与保持。复习时间:及时和系统复习复习次数:过度学习的程度达50%时效果最好复习方法:选择有效的2)组织策略:群集、摘录、划线、列提纲等考过两次3.举例说明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方法。考过两次本章分析1、历年考试平均分值为17分。各种题型都会出现。是本书中最重要的章节之一,需要精读,任何知识点都有考到的可能。2、还需要留意的知识点有:1)、遗忘:经历的事,有些能终生不忘,然而大多数已记不清,这就是遗忘。感觉记忆:即瞬时记忆,是感觉信息到达感官的第一次印象。能保持几十到几百毫秒,存储形式:视像和声像。长时记忆:信息经过充分的加工以后,在头脑中

25、保持很长时间的记忆。 短时记忆:即工作记忆,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一般只能保持20到30秒,若加以复述,便可以继续保存。 语义网络 2)、问答题:简述短时记忆在心理活动中的重要作用:首先,短时记忆扮演着意识的角色,使我们知道自己正在接收着什么及正在做什么,其次,使我们能够将许多来至感觉的信息加以整合构成完整的图像,第三,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起着暂时寄存器的作用。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需要哪些条件:精细复述;美国mayer提出的学习过程的一般模式;P99学习的分类:方式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内容知识学习;技能学习;社会规范学习28、接受学习(2006.10):将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

26、的经验,所学习的内容是以某种定论或确定的形式通过传授者传授的,无需自己去独立发现。29陈述性记忆(2007.4):陈述性记忆处理陈述性知识,即事实类信息,(是可以言传的)。30、程序性记忆(2007.4):又称技能记忆,记忆程序性知识,(一般是很难言传的)。31、组块:是指人们对刺激的不断编码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组合。32、编码(2005.10):编码是记忆的第一个基本过程,它把来自感官的信息变成记忆系统能够接收和使用的形式。33、组织策略:即根据知识经验之间的内在关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地分类、整理和概括,使之结构合理化。34、语意网络:信息被组织在体系不太清晰的框架中,包含了表征各种概

27、念的节点和彼此相联系的连线,连线的长短代表着联系的密切程度。第五章 思维与创造性一、 单项选择题1.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概念的内涵增加的同时,也就是使本质的条款更多,它的外延就( C )了。 A.大 B.多 C.小 D.增加2.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 C ) A.爬山法 B.逆向工作法 C.手段目的分析法 D.尝试错误法3.早上起来,推开窗子发现地面全都湿了,你推断昨天夜里一定下雨了。这是思维的(B)。A.概括性 B.间接性C.

28、合理性 D.整体性4.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从问题提供的各种信息中寻找最佳答案的思维方式是(B)。A.直觉思维 B.聚合思维C.抽象思维 D.发散思维5.从目标状态出发,按照子目标组成的逻辑顺序逐级向初始状态递归。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或方法是(B)。A.爬山法 B.逆向工作法 C.手段目的分析法 D.尝试错误法6.下面哪一点说的不是思维的特点?(A)A.直观性 B.与语言有密切关系 C.间接性 D.概括性7.根据思维过程所凭借的中介的不同,可以把思维划分为直观动作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和(D)。A.聚合思维 B.发散思维C.创造性思维 D.具体形象思维8.每个概念都包含两个方面,它们是内涵和(B)。考过两次A.例证 B.外延 C.名称 D.属性9.梦属于(B)。A.有意想象 B.无意想象C.再造想象 D.幻想10.思维的主要特征为( A )。A.间接性和概括性 B.分析性和概括性C.间接性和整合性 D.分析性和整合性11.曹冲称象主要反映出的是( D )A.抽象逻辑思维 B.聚合思维C.动作思维 D.发散思维二、名词解释.思维:以人已有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