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23.68KB ,
资源ID:26557185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655718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陈立夫天涯涕泪一身遥.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陈立夫天涯涕泪一身遥.docx

1、陈立夫天涯涕泪一身遥陈立夫:天涯涕泪一身遥 陈立夫:天涯涕泪一身遥刘宜庆 陈立夫(1898-2001),浙江省吴兴(现湖州市)人,名祖燕,号立夫。兄陈祖焘,字果夫。陈立夫是20世纪中国的重要人物之一,中国国民党政治家,大半生纵横政海,曾历任蒋介石机要秘书、国民党秘书长、教育部长、立法院副院长等各项要职。 陈立夫本来可以成为采矿工程师和学者,但陈家与蒋介石的渊源,改变了他的人生航向。 1917年,陈立夫在上海以第5名的成绩考入天津北洋大学学工矿,毕业后又赴美留学。1925年,获美国匹兹堡大学采矿学硕士学位。就在陈立夫准备接受中兴煤矿公司聘请任采矿工程师时,大哥陈果夫转来了蒋介石的两份电报,蒋介石

2、表示希望他能到广州协助自己。陈立夫的志向本不在政治,但因哥哥劝说以及与蒋介石的叔辈关系,还是去了广州。陈立夫从此踏入政坛,没成为一名工程师,引为终生憾事。 陈立夫知道蒋介石的暴躁脾气,常见蒋介石骂人。所以在接任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校长办公厅机要秘书职务前,他就对蒋说:我没有别的要求,就是不能骂我。“校长如果对我发大脾气,第二天我便辞职不干。”在他为蒋介石服务的25年里,蒋介石也果然没有骂过他。 蒋介石一诺千金,令人称奇。不过在抗战期间,蒋介石斥责过陈立夫一次。1942年,陈立夫自行组织工矿银行,并自任董事长。对此,蒋介石大为震怒,斥责陈立夫说:“以一教育长而与士商经办银行,风纪何在?”即使面对胡适

3、这样的大学者,蒋介石到台湾后,表面上对胡适彬彬有礼,优渥礼遇有加,但在日记中常骂胡适“卑鄙小人”“买办”之类的毒语。一句“风纪何在”,对陈立夫的斥责算得上礼貌了。 主持教育 抗战爆发不久,陈立夫就被任命为教育部部长,算是受命于危难之际。他任部长后的首要工作,便是主持了大学内迁,迁得最远的便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以及南开大学,初迁长沙,合设长沙临时大学,再迁昆明,改称西南联大,西南联大大师云集,创造了中国教育史的一个奇迹。此外,大学全国统一招生制度、训育制度、贷金制度、全国各级教育和师范教育培训制度等,也都是他在任教育部部长时创立的。 陈立夫晚年在成败之鉴里,花了大量篇幅回忆他出任教育部长时所做的

4、工作,颇感自豪,他这样评价自己的功过: 我献身党国数十年,于党政工作,多所参与,成败得失,有待公评,唯有战时这一段教育行政工作,虽然未必能达到理想,总算对于国家,竭尽绵薄。我总觉得百年树人的教育文化工作,乃是最有意义积极的工作,而教育文化事业的兴办,乃是最有收获的“长途”的投资。 其中他认为也是最值得一提的,是战时为贫困学生创设的“贷金制度”。因为考虑后方的年轻人,都是国家的未来栋梁,兵荒马乱年代,很多学生无力继续学业,像杨振宁、李政道都靠“贷金”完成了学业。他后来到美国开会遇到一位大陆学者,对方还充满感激地告诉陈立夫,他当年就是拿着这笔贷金完成了学业。 以上是陈立夫的政治亮点,推行特务政治,

5、捕杀共产党员,镇压民主力量,显然是其的政治污点。陈氏兄弟是蒋家王朝一党专政的具体执行者,在1946年的政治协商会议上,注定不会助力联合政府的成立。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此后不久陈立夫携夫人孙禄卿去美国考察民主政制去了。由于陈立夫的影响力,1947年5月26日,陈立夫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离台赴美 1949年10月,失去江山的蒋介石决定重整国民党,这也只是表面的理由,事实上就是整要肃CC派。以陈立夫为首的CC派,是当时是国民党最大派系。尽管在台湾立法院握有绝多数席次,仍面临无法掌握的变局。 为消除陈氏兄弟与陈诚的权力争夺力量,1950年8月3日,蒋介石下令陈立夫24小时离开台湾。这一天,是国民党改造

6、会议的前一天,也是陈立夫一生中最难堪的日子。就在这个时候,蒋介石派人送来了5万美金,说是给他资助的路费。陈立夫以参加世界道德重整会议的名义,被迫带着一家大小远离台湾,当时年仅八岁的么儿陈泽宠,还记得当年仓促地无法跟同学说再见:“我那个时候还在小学,很快就要出国去,好像只有一两天的时间了,反正告诉我要出国就出国了,没有什么道再见。” 临行前,为了顾及各方面影响,陈立夫还是专程去向蒋介石辞行。蒋介石正好外出没回(巧妙躲避尴尬局面),宋美龄在家。宋美龄知道陈立夫要走了,装出依依惜别的样子,送他一本圣经,关切地说:“你在政治上负过这么大的负责,现在一下子冷落下来,会感到很难适应,这里有一本圣经,你带到

7、美国去念吧,你会在心灵上得到慰藉。”听了这一番话,陈立夫心中很不是滋味,指着墙上挂着的蒋介石的照片,不无埋怨地说:“夫人,那活着的上帝都不信任我,我还希望得到耶稣的信任吗?”宋美龄一时无语,颇感尴尬。 1950年8月4日早晨8时,陈立夫偕夫人孙禄卿及一子一女,由台北启程。这天早晨,到机场送行的有300多人,大多为陈立夫的门生故旧,即CC派中人。送行的人壮观又热闹,而陈立夫心中百感交集,突然想起杜甫的两句诗“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美国养鸡 离开台湾之后,陈立夫先到瑞士,稍事停留之后迁往美国,一家人便在新泽西州湖林城外的来克坞镇定居。靠银行贷款和朋友资助,陈立夫办了一个小型养鸡场。鸡场

8、从老板到伙计只有陈立夫和夫人孙禄卿,最兴盛的时候,他们曾养了6500多只鸡。陈立夫的儿女后来问他:“你为什么要养鸡?这又不是你的专业。”他幽默地说:“鸡不会像人那么复杂,鸡比人听话,鸡比人好管。” 陈泽宠回忆,他们那时候的生活非常规律,天亮即起,晚上很早就休息。工作都有一定流程,除了喂饲料、孵鸡、捡蛋、大小分类、洗蛋、秤蛋、包装和运送外,还得请专家打针。鸡场很大,养了5000只鸡,生活清苦,一家人却也其乐融融。陈立夫出力最多,100磅的饲料,他一弯腰就扛起来,每天重复很多次这样的动作,久而久之,反而把腰痛的毛病治好了。有时他会邀请客人到鸡场里参观或跟他一起去捡鸡蛋,但那些客人一到鸡房里就被满地

9、的鸡屎熏得受不了。但陈立夫也能坦然放弃官宦身份,过这种俭朴的生活,可见陈立夫达观的心态。 那时候很多人去看陈立夫,包括宋子文等,有人看到陈立夫打着领带在鸡场工作的照片,怀疑他养鸡只是“作秀”。李敖后来问陈泽宠:“陈先生我冒昧问一句,你父亲打领带养鸡是不是在作秀?”陈泽宠说:“你太不了解我父亲了,他非常尊重中国传统礼仪。他觉得见客人不穿正装很不礼貌,所以平时他就打个领带,再带上围兜,如果有客人来,他赶紧摘掉围兜,不然还要进去换衣服。在他的想法里,衣服不见得要华丽,但一定要整洁。”好景不长,随着横贯美国东西的高速公路通车,西部地区大量廉价鸡蛋源源而来,蛋价暴跌,直接威胁到了陈家养鸡场的生存。不幸的

10、是,1964年10月,陈家养鸡场附近的森林失火,陈家养鸡场被烧了个一干二净。此时,陈的长子陈泽安、次子陈泽宁已获博士学位,均在美国找到了工作,老三泽蓉和老四泽宠半工半读念大学,亦不须家里负担。陈立夫还可从长子、次子处得到些接济。 鸡场被焚后,蒋介石表示关心,他让蒋经国给陈立夫写信,希望陈立夫回台湾工作,开除如“驻联合国代表”、“驻日本大使”、“考试院院长”等职位,让他选择,但陈立夫不为所动,不愿在困境接受“施设”,这是陈立夫的性格。 陈立夫并不气馁,把目光投向养鸡业的 “下游产业”鸡蛋加工上面。陈立夫家中有一个做皮蛋的秘方,陈立夫按秘方做出的皮蛋,不仅好吃,而且好看,在美国的华侨之中,人称“陈

11、立夫皮蛋”。中秋节到来之时,颇有商业头脑的陈立夫将2万个鸭蛋制成鸭蛋黄供应,着实赚了一大笔钱。随后,他又扩大业务,做湖州粽子、年糕、咸鸭蛋等。曾经有人去陈家拜访,只见陈立夫和夫人正在包粽子,把手搞得很粗糙,活脱脱一个乡下老农的模样,此时,他已经完全洗尽了过去CC派领袖的政治铅华。陈夫人原是美专艺术系毕业生,间或也画两张国画卖钱以贴补家用。陈家的这段经历,被很多人评价为“陈立夫在美国很潦倒”。但这只是外人的看法,他们自己过得坦坦荡荡。陈立夫退守有据,有操守,有作为,可谓勘破政治,深得人生大智慧,获得精神的圆满和自足。他能成为百岁寿星,笑傲政坛与红尘,绝非偶然。 此时的陈立夫,就像耕读的陶渊明。他

12、白天养鸡,晚上读古典。陈立夫将儒学经典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全部编辑,进行解读,编著成四书道贯,钱穆认为有学术价值,为之作序出版,竟然成为畅销书。 回台作为 1967年6月,台湾当局成立“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蒋介石自兼会长,并提名陈立夫为副会长。为此,蒋介石派人赴美,命陈立夫准备尽速返台定居,并指派专人在台湾为陈立夫督造官邸。当时已任“国防部长”的蒋经国,为表示对“立夫哥哥”的心意,亲自出马为陈宅选址。1969年4月,陈立夫夫妇回台湾定居,结束了近20年的流亡生活。三年前,陈立夫曾回台湾,送给蒋介石一本四书道贯作为礼物,蒋介石欣赏写下题签:“陈立夫著四书一贯之道。”1978年,台湾即将

13、选举第六届“总统”,蒋经国对是否出任“总统”有些犹豫,于是谷正纲、张宝树拉上陈立夫去“劝进”。因为这次“劝进”之功,人们将谷、张、陈三人称为国民党内的“前三老”。1980年,陈立夫有感于中共提出的“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说了一句“和谈不妨一试”的话,立即遭到蒋经国不点名的批判,称“这个想法,不但是极端错误的,也是极端危险的”。陈立夫从此再不过问政治。 陈立夫晚年主持翻译李约瑟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并致力于振兴中国传统医学,担任中国医药学院董事长,研究弘扬儒家学说,担任台湾孔孟学会理事长(蒋介石为荣誉理事长),还先后在台湾政大、师大、文化大学等大学授课。1982年,台湾当局为陈立夫颁发“国家文化

14、奖”。 1988年,陈立夫等人向台湾当局提出两岸互信合作,促进祖国统一的提案,人民日报为此发表评论员文章,称赞陈立夫等人“这种谋求祖国统一的积极态度,令人感佩”,认为他们的提案“必将对两岸关系的发展和祖国和平统一事业产生积极的影响”。陈立夫老而弥坚,成为一个标志性的历史人物。 长寿秘诀 1926年冬,陈立夫与孙禄卿(上海美专毕业、女画家)结为夫妻,育三子一女,孙禄卿为国画大师刘海栗的弟子。值得一提的是陈氏兄弟的婚姻,陈果夫是旧式婚姻,从一而终;陈立夫是新式婚姻,从一而终。陈氏兄弟私生活严谨,家庭稳定幸福,从无绯闻和负面新闻。这在国民党的大小官员中,也是罕见的。 陈立夫子女中唯一留在台湾的只有最

15、小的儿子陈泽宠一家,其他人都在美国定居。 1990年8月27日晚,陈氏家族在美国纽约举行了一个盛大宴会,庆祝陈立夫和夫人孙禄卿90大寿。为了感谢前来祝寿的亲朋好友、校友门生、国民党元老,陈立夫以介绍他的养生之道作为答谢致辞。陈立夫说,他的长寿之道分为四个“老”,共32字:“老健:养身在动,养心在静;老伴:爱其所同,敬其所异;老友:以诚相见,以礼相待;老本:取之有道,用之有度。”2001年元宵节,陈立夫安静地逝去,走完了漫长而传奇的一生。一个时代终结了。新华社发布一份新闻通稿:“陈立夫先生今晚在台中病逝,享年101岁。”陈立夫被安葬于台北郊外观音山陈家墓地。这里安眠着他的父亲陈其业,长兄陈果夫,

16、夫人孙禄卿等亲人。 周恩来总理赞许陈立夫:“陈立夫是一位值得尊敬的敌人。”蒋介石生前赞扬陈立夫“有思想,有抱负,并且笃守儒家风纪的人物”。 我为什么能活100岁 陈立夫的养生之道 陈立夫先生在百岁寿诞之日整理写成 陈立夫是20世纪中国的重要人物之一,大半生纵横政海,曾历任蒋介石机要秘书、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部长、国民政府教育部长等各项要职。国民政府迁台后,他移居美国,潜心研究中华文化,推动中医药的发展和国际认可。2001年,陈立夫去世,享年101岁。 2000年9月6日是陈立夫先生的百岁寿诞,他将多年亲身经历所得整理成我怎么会活到一百岁,详述了养生之道。 一、先天的禀赋。先天的禀赋,人人不同,而最

17、可贵者,我则具有四种,述之如下: 1.我能熟睡。我一睡下去,不到几分钟,就能睡着,而且睡得很熟,这是消除疲劳的最有效方法。内人孙禄卿女士常常妒忌我,说我有这好福气。 2.不发脾气。我每次遇到困难,往往只怪自己,不怪人家,所以不会发脾气,更不会因此和人家冲突。当我担任蒋校长机要秘书时,我仅27岁。一个人在蒋公馆办公,一天忙到晚,没有一位同事,更无发脾气的对象。后来由科长代理了秘书处长,亦未发过脾气。我29岁担任中央党部秘书长及32岁担任组织部长等职,下面都是前任留下来的人,我客客气气待他们,他们亦恭恭敬敬待我,无一次发过脾气。 3.记忆力强。我小时候在私塾中就以记忆力强胜同学,一本孟子,别人需要

18、半个月才能背熟,我则只需三四天。后来去北伐军总司令部担任机要科长时,为加强记忆,我发明了“五笔检字法”,依“点、横、竖、撇、捺”五种不同的笔型,将密码名称分为二十五类,例如“立”码可从“、一”类去找,一找即得。 4.有恒心。上私塾时,我每天第一到馆。写论文亦要赶上人家,及早交卷,名列第一。后来进入中学,数学总是交卷最快,经常可得满分。推其原因,仍为记忆力强而又能守之以恒。 二、后天的保养。 1.养身在动,养心在静。为加强新陈代谢之功能,余每天5时半即起,做全身自身按摩之运动,迄今已将近半世纪矣。在上海读中学时,各种球类运动均好参与,非求胜也,乃求动也。故年岁愈老亦不中断。余每日三顿饭后走路,由

19、护士陪同,每次约走500至600步,行此已有20年矣。 余一向不好政治,因其争权夺利,各种卑鄙手段,莫不采用无忌。余若非蒋公之强留任职,则早已在中兴煤矿公司任采矿工程师矣。养心在静,第一在淡泊明志。余诚无志于仕途,对于钩心斗角之争,绝不愿见其出现。 2.饮食有节,起居有时。我们家,非富有亦非贫乏,因二叔辛亥革命起义上海,事成而家亦不复穷困。但不久反袁称帝,又遭迫害,复归于贫困。我能维持学业不辍,则全赖三叔在银行服务以协助有以成之也。故饮食有节,起居有时,二者勉强有恒做到,古人云“早起三天当一工”。70岁后,每晨6时半至7时半练书法,并服药煮燕窝一杯。 3.多食果菜,少食肉类。家贫其能不断餐者,

20、因上一代兄弟友善从不分家,故能免于三餐不继。祖母茹素,家中每日所费于买菜之数,仅一元之十分之三而已。两素两荤,家里女人吃素的多,自然适合,我亦无所谓,其实正合乎养生之道。不过吃到鱼头、鸡头、鸭头,大家必让我独吃,而且说:“让你吃了,念书念得好,考第一”。 4.物熟始食,水沸始饮。吃生牛肉、海鲜等已成为人类之普通习惯,认为好吃,不问其他,余则认为癌症日见其多,其原因可能在此。古人云“病从口入”,余有一文发表在菲律宾召开之世界医学大会,论文名曰“癌症成因之新理论”。惜乎世界医学家不重视之,相信将来这一主张将为治癌之方向也。余终守“物熟始食,水沸始饮”,从不破例。 5.头部宜凉,足部宜热。有一美国老

21、年人活至120岁,其死后,有一长寿书稿发表。启而读之,有一页写有两句话:“保持头部冷,保持足部暖”。此正与中国老年人睡眠前以热水洗脚,非至极寒冷之日,不戴帽子,同一理由。余信其理而保持此习惯。 6.知足常乐,无求乃安。古人云:“登天难,求人更难”。故常以自立自强,好学博学诲人,以万事不求人为最好。换言之“无求于人品自高”,“好学近乎智”、“智者不惑”,自无求人之必要,故曰“淡泊明志”。求人则成败之权操之在人,非在己也。求人常使其心不安,而受制于人,不可称为自主。欲求心之安乐,必从知足无求做起。 三、减少俗务,寻求安宁。余服务国家社会75年,认识的人确实不少,若在礼仪方面不自加约束,则终日忙忙碌碌为人奔走,余之身体健康必受影响。 陈立夫在题字复兴中国文化我怎么会活到一百岁生日之日起,自限“不为”之事如下:1.不剪彩;2.不证婚;3.参加婚礼及寿礼不发言;4.不为较余年幼的死者盖党旗等;5.不任治丧委员会主任委员;6.参加寿宴不发言。 此一决定决不破例,虽家姊之女结婚,亦不往证婚,本学校典礼而需剪彩者,亦不参与。如此做法减少年高时之麻烦不少。有了以上原则,遵守不渝,乃能达致百岁之年,天命亦人力焉。 余之身体,并不特别强壮,自58岁起,即患糖尿病,亦曾因胆结石及膀胱结石,动过外科手术,其他的病亦曾生过,今居然能活到一百岁,不亦乐乎?(摘自陈立夫访谈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