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381.53KB ,
资源ID:26554553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655455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应用改进的质量评价方法考察复方丹参制剂.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应用改进的质量评价方法考察复方丹参制剂.docx

1、应用改进的质量评价方法考察复方丹参制剂应用改进的质量评价方法考察复方丹参制剂张 烨,郑 颖*,王一涛(澳门大学中华医药研究院,中国 澳门 999078)关键词:复方丹参制剂;质量评价;含量;溶出度;稳定性摘要:目的:应用改进的质量评价方法考察复方丹参制剂,为其现行质量标准改进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水溶性部分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B及脂溶性部分隐丹参酮、丹参酮A共5种指标成分,对6个厂家的复方丹参制剂进行含量、溶出度和稳定性测定,比较相同制剂不同厂家、相同厂家不同批次间的含量差异。以相似因子法评价溶出曲线、用动力学过程描述各指标成分含量变化规律并推算有效期。结果:6个厂家的复方丹参市售品中指标成

2、分的含量均超出药典规定含量下限。4个厂家复方丹参片的各水溶性成分含量相差1.6-7.6倍,脂溶性成分含量相差1.4倍;2个厂家丹七片中水溶性成份含量相差2.3-8.5倍;复方丹参滴丸中指标成分含量批间RSD10 %。复方丹参片的水溶性成分在2小时内溶出完全、但脂溶性成分未见溶出;丹七片的水溶性成分溶出不完全;复方丹参滴丸中只有原儿茶醛溶出不完全。相似因子结果表明,各厂家相同制剂的指标成分间无相似的溶出行为。各厂家制剂的指标成分降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r20.9),预测的有效期均小于1年,但其中原因仍需深入探讨。结论:现行的复方丹参制剂质量标准应增加指标成分数量、增加指标成分的含量上限规定、增

3、加溶出度和稳定性考察项目。基金项目:澳门大学科研基金(资助号:RG088/07-08S/09R) 作者简介:张 烨(1985-),女,硕士研究生,从事中药制剂的质量评价及新剂型研究。Tel:853-83974694 E-mail:joey105*通讯作者:郑 颖(1977-),女,助理教授,药剂学博士,从事中药制剂的质量评价及新剂型研究。Tel:853-83974687 E-mail:yzhengumac.mo 通讯地址:澳门大学中华医药研究院,3座204A室,澳门大学,澳门特别行政区Application of Improved Quality Evaluation Methods for

4、Fufang Danshen ProductsZhang Ye, Zheng Ying*, Wang Yi-tao(Institute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University of Macau,Macau SAR 999078,P.R China )KEY WORDS:Fufang Danshen products;Improved quality evaluation;Content;Dissolution;StabilityABSTRACT: AIM: To apply improved quality evaluation methods for i

5、mproving current quality criteria of Fufang Danshen Products. METHODS: Considering both hydrophilic and lipophilic active components, danshensu, protocatechuic aldehyde, salvianolic acid B, cryptotanshinone and tanshinone A were selected as five markers. A HPLC method was developed to simultaneously

6、 determine their contents, which were used to compare the products from different companies, and different batches from the same company. Similarity factor method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similarities of in-vitro dissolution profiles. Moreover, accelerated and long-term stability tests were performe

7、d to predict the shelf-life of Fufang Danshen products. RESULTS: All of the Fufang Danshen products passed the content requirements of Chinese pharmacopeia. However, the content variations of the hydrophilic components wer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lipophilic components. In dissolution tests, m

8、ost of the hydrophilic components were dissolved completely while all of the lipophilic components could not be detected. The f2 value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no similar dissolution profiles among different brands of Fufang Danshen products. The contents of five markers decreased by first-order kine

9、tics processes in both the accelerated and long-term stability tests. The predicted shelf-life of Fufang Danshen products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labeled on the products. CONCLUSION: It was suggested that more markers with defined content range instead of lower content limit are required for better

10、control of Fufang Danshen products. Dissolution and stability tests need to be added into the quality control criteria in the Chinese Pharmacopeia. 丹参,唇形科鼠尾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1,收载于2005版中国药典。丹参可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两大类活性成分,按结构亦可分为二萜醌类、酚酸类和其他类成分2。作为常用中药,丹参已被开发成各种复方制剂,以它作为主药并被05版药典收载的有复方丹参

11、片和复方丹参滴丸等,而丹七片收载于部颁标准。国内多个厂家均可生产。现行药典标准中只规定了指标成分的含量下限、在体外溶出和稳定性方面没有要求。收载于部颁标准的丹七片未要求对指标成分进行含量测定。之前也有提高复方丹参制剂质控标准的报道,但多侧重于改进高效液相方法同时测定多指标成分的含量,如同时测定脂溶性和水溶性成份3,以及三七皂苷的含量4,但对其相同制剂不同厂家及同厂家不同批次间的含量差异、体外溶出度及储存稳定性考察未见报道。根据上述问题,本研究选取了5个活性指标成分5,分别为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B、隐丹参酮和丹参酮A,对市面上4个厂家的复方丹参片、2个厂家丹七片和1个厂家复方丹参滴丸进行了含

12、量、溶出度及稳定性测定,希望能为现行复方丹参制剂的质量评价标准的改进提供依据。1. 仪器与试药Agilent1100系列高效液相色谱仪(包括四元泵,自动进样器,柱温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ERWEKA DT706/1000LH低头溶出测定仪;蓝豹LHH-150GSP综合药品稳定性试验箱;BRANSON 8510超声仪等。丹参素钠(批号08-2003)、丹酚酸B(批号08-2006)和丹参酮A(批号03-2008)对照品购于上海中药标准化研究中心;原儿茶醛(批号110810-200506)和联苯(批号43-9501)对照品购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隐丹参酮(批号0852-9902)对照品购于美

13、国IL公司。复方丹参片(厂家A,批号F7A014、G7A011、G7A018、L7A011;厂家B,批号7121542、7124044、7125101;厂家C,批号L07K010;厂家D,批号200704004)、丹七片(厂家B,批号7123795、7120956、7120957;厂家E,批号07110111、07120111)、复方丹参滴丸(厂家F,批号20070322、20070406、20070515)均为市售品。甲醇、乙腈等色谱纯试剂均购于德国Merck公司,水为Milli-Q去离子水。2. 实验方法2.1 含量测定2.1.1 色谱条件 丹参的几类成分极性差别较大,为达到良好分离效果须

14、使用梯度洗脱。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5 m,4.6250 mm);流动相A为0.5%磷酸-水(w/w),B为乙腈;梯度洗脱:07 min(630% B),714 min(3032% B),1417 min(3280% B),1726 min(80100% B),2629 min(100% B);检测波长281 nm;柱温30 ;流速1.5 mLmin-1;进样10 L。本研究亦比较了甲醇和乙腈作流动相,乙腈洗脱的峰形比甲醇好,且分析时间短,加入一定量的酸可更好改善峰形。2.1.2 标准溶液与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称取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B、隐丹参酮、丹参酮A对照品适

15、量,加甲醇依次配成80.16、203.20、402.75、51.50、80.68 mgL-1的储备液。称取内标(联苯)适量,加甲醇配成84.00 mgL-1的储备液。取不同厂家各批次的复方丹参片(或丹七片、复方丹参滴丸),如为糖衣片需刮去糖衣,研成粉末,取约0.05 g,精密称定,置25 mL棕色容量瓶中,70%甲醇定容,25超声30 min,静置放冷,补足溶剂。混匀后,0.45 m微孔滤膜滤过,精密吸取续滤液加入内标溶液,摇匀后即得。2.1.3提取溶剂的选择在提取溶剂及时间方面,比较了甲醇、50%甲醇-水(w/w)、乙醇等,最终选取了70%甲醇-水(w/w)超声30 min,和文献报道一致4

16、。2.1.4 方法学验证线性关系 精密吸取2.1.2项下的各对照品储备液,加甲醇稀释得一系列浓度的混合对照品溶液进样,以指标成分与内标峰面积比定量。结果表明指标成分线性良好,r20.999,其线性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详见表1。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B、隐丹参酮、丹参酮A的线性范围依次为0.5636.07、0.2918.29、2.27144.99、0.294.63、0.345.38 mgL-1。以上5个指标成分的检测限依次为0.10、0.01、0.14、0.03、0.02 mgL-1。表1 各指标成分的线性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指标成分回归方程相关系数r2丹参素钠y = 0.0692x + 0.00

17、030.9994原儿茶醛y = 0.2527x + 0.01210.9998丹酚酸By = 0.0918x + 0.03980.9994隐丹参酮y = 0.2680x + 0.01800.9994丹参酮Ay = 0.3954x + 0.01560.9997精密度 取线性范围内混合对照品溶液,连续进样6次,连续3天每天进样2次,峰面积比的RSD3 %,表明日内、日间精密度良好。重复性 取同一批次复方丹参片(或丹七片、复方丹参滴丸),按2.1.2项下平行制备6份供试品溶液进样,测得5个指标成分的含量RSD3%,表明方法重复性良好。稳定性 取混合对照品溶液和复方丹参片、丹七片、复方丹参滴丸制备的供试

18、品溶液各一份,分别于0、2、4、8、12、24、48 h进样,并与0h进样峰面积比较降解小于5%,表明样品溶液48 h内基本稳定。加样回收率 取已知含量的复方丹参片,研成粉末,取约0.025 g,精密称定9份,置25 mL棕色容量瓶中,精密加入相当于其含量的50%、100%、150%的对照品储备液各三份,按2.1.2项下制备供试品溶液进样,计算加样回收率。5个指标成分的加样回收率均在88.8 %105.9 %,RSD在0.3%5.5 %;符合定量测定要求。2.1.5 样品含量测定 将6个厂家不同批次的复方丹参片、丹七片和复方丹参滴丸按2.1.2项下制备供试溶液进样,计算各指标成分的含量。2.2

19、 溶出度测定按照2005年版中国药典第二部附录 C项下溶出度测定第二法(浆法)对各厂家不同批次的复方丹参片、丹七片、复方丹参滴丸分别进行溶出度测定。以900 mL纯水作为溶出介质,转速100 rmin-1,温度为(370.5) ,分别于0、5、10、20、30、45、60、120 min取样5 mL(立刻补充等温等体积的溶出介质),0.45 m微孔滤膜滤过,精密吸取滤液并定量加入内标,混匀,按2.1.1项下色谱条件测定,计算累计溶出度。2.3 稳定性试验按照2005年版中国药典第二部附录 C项下药物制剂稳定性指导原则,对各厂家不同批次复方丹参片、丹七片、复方丹参滴丸进行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加速

20、试验:购买后按市售包装,在温度(402)、相对湿度(755)%条件下放入药品稳定性试验箱6个月,在第0、1、2、3、6个月末分别取样,测定其含量。长期试验:购买后拆去市售包装并装于聚乙烯瓶中避光保存,在室温条件下放置3个月,在第0、1、2、3个月末分别取样,测定其含量。将测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预测药物有效期。3. 结果与讨论3.1 含量测定 各指标成分及内标峰达到完全基线分离且出峰时间适宜,符合定量分析要求,见图1。图1 混合对照及供试溶液HPLC图A. 混合对照溶液;B. 4个厂家各批次复方丹参片供试溶液;C. 2个厂家各批次丹七片供试溶液;D. 厂家F各批次复方丹参滴丸供试溶液;化合物13

21、. 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B;4. 内标;56. 隐丹参酮,丹参酮A。因丹参不同给药剂型的单位剂量差别很大,故这里以每日总给药剂量为纵坐标,比较了复方丹参片、丹七片、复方丹参滴丸中各指标成分的含量(图2)。现行药典一部规定复方丹参片中丹参酮A每片不得少于0.2 mg(换算成日剂量不得少于1.8 mg),丹酚酸B每片不得少于5.0 mg(换算成日剂量不得少于45.0 mg);丹七片无含量标准;复方丹参滴丸中丹参素每丸不得少于0.1 mg(换算成日剂量不得少于3.0 mg)。 结合图2(见下)和含量测定数据可知,复方丹参片中同时检测到丹参水溶性和脂溶性成分,而丹七片和复方丹参滴丸中只检测到水溶性

22、成分。所有厂家的复方丹参制剂中指标成分含量均达到药典规定的下限(按每单位剂量计算),但不同厂家或同厂家不同批次产品超出下限的程度却大有不同。药典没有对指标成分的含量上限作要求,丹七片甚至无含量测定项。另外,水溶性部分含量差异十分显著,脂溶性部分含量差异较小。具体来说,4个厂家复方丹参片的水溶性成分中,丹参素在每片中含0.53 mg2.34 mg不等,相差约4倍,批间RSD高达51 %;而原儿茶醛在0.021 mg0.16 mg不等,相差约7倍,批间RSD高达49.4 %;丹酚酸B在8.04 mg13.20 mg不等,RSD为5.3 %;脂溶性成分中隐丹参酮在0.31 mg0.40 mg不等,丹

23、参酮A在0.38 mg0.52 mg不等。又如2个厂家丹七片中丹参素含量在0.97 mg2.22 mg不等,相差约2倍,批间RSD达22.5 %;原儿茶醛在0.05 mg0.43 mg不等,相差约8倍,批间RSD高达45.1 %;丹酚酸B在3.81 mg5.23 mg不等,相差约2倍,批间RSD达18.2 %。复方丹参滴丸中指标成分含量批间RSD10 %。以上含量差异可能是由药材品种及来源、提取工艺等不同所造成,有待进一步研究。 图2 复方丹参片、丹七片、复方丹参滴丸中各指标成分的含量比较图3.2 溶出度测定 根据2005版中国药典二部规定,药物在45min内溶出成分标示量的70%即视为溶出完

24、全。由图3可知,4个厂家复方丹参片的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B在水中均溶出完全;隐丹参酮和丹参酮A在水中基本不能溶出(低于检测限)。对于丹七片中三种水溶性指标成分,厂家B产品三种水溶性指标成分在水中均溶出不完全,厂家E产品在水中均溶出完全。复方丹参滴丸中的丹参素和丹酚酸B均溶出完全,仅原儿茶醛溶出不完全。 图3 各厂家不同剂型指标成分在水中的溶出曲线美国FDA和欧盟推荐使用相似因子()法评价仿制品与对照药品(即市售品)溶出度,确定两者的溶出度差异,以考察仿制药的生物等效性。本研究运用此方法对溶出曲线作统计分析6。但本研究中的复方丹参制剂均已为市售品,无对照药品,故将各厂家不同制剂间的指标成分依

25、次设为对照药品,评价其他制剂间的溶出相似度。值的简化数学表达式为: 为t时间对照制剂累计溶出度,为t时间受试制剂累计溶出度,n为取点数目。以复方丹参片为例,将不同厂家的产品分别设为对照制剂,用公式计算可得4个厂家间复方丹参片的相似因子(0100)。如50,表明受试制剂与对照制剂具有相似的溶出曲线。同理,计算可得2个厂家间丹七片的相似因子,详见表1。表1 各厂家复方丹参片及丹七片的2剂型对照制剂受试制剂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B复方丹参片AB33.5 42.6 38.0 C30.6 26.3 35.7 D39.0 28.4 37.9 BC57.3 35.3 41.8 D22.5 42.3 42.8

26、CD20.5 49.8 53.6 丹七片BE37.0 17.7 32.8 从表1可知,复方丹参片中,只有厂家B和C具有相似的丹参素溶出行为,厂家C和D具有相似的原儿茶醛、丹酚酸B溶出行为。各厂家制剂其他成分的2均50,无相似溶出行为。丹七片中,3种水溶性指标成分均无相似溶出曲线。以上结果再次证明了不同厂家复方丹参制剂之间的溶出差异性。3.3 稳定性试验 根据200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的复方丹参片质控项下测定丹参酮A和丹酚酸B含量、复方丹参滴丸项下测定丹参素含量的规定,本研究在长期试验中选用丹参素、丹酚酸B、丹参酮A,计算指标成分含量下降10%所需时间(t0.9)及成分含量降至药典规定下限所需时间

27、(tlimit),各厂家复方丹参制剂的结果详见表2。表2 以长期试验预测各厂家复方丹参制剂有效期剂型厂家丹参素丹酚酸B丹参酮At0.9/日tlimit/日t0.9/日tlimit/日t0.9/日tlimit/日复方丹参片A36N/A532531251016B29N/A3934233229C26N/A5533939236D42N/A3522430194丹七片B21N/A23N/AE79N/A30N/A复方丹参滴丸F3123124N/A注: t0.9:指标成分含量下降10%所需时间;tlimit:指标成分含量降至药典规定下限所需时间;N/A指药典无含量下限而无法预测有效期; 指制剂中检测不到此成分

28、。长期稳定性结果表明,复方丹参片、丹七片和复方丹参滴丸各指标成分的降解基本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有较好的负相关性,r2基本大于0.9。无论是指标成分含量下降10%所需时间或指标成分含量降至药典规定下限所需时间都少于1年。加速试验也选用上述3个指标成分,各指标成分在上述3种复方丹参制剂中的含量下降也基本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3个月后各指标成分的含量下降均大于10%。以上结果表明市售复方丹参制剂并不能在本研究的长期试验和加速试验中保持稳定。虽然结果与制剂包装上的标示有效期23年不符,但未能由此直接否定复方丹参市售制剂的标示有效期。现分析原因可能有以下5点:1、由于条件所限,本研究购买的市售制剂在其标示

29、生产日期近1年后才开始长期试验和加速试验,且跟ICH指导原则中要求产品须在出厂后35天内开始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的条件有差别7。2、长期试验中未做到严格控湿控温且已拆去市售包装,跟药典要求有差距。3、目前对丹参及复方丹参的降解或反应机理尚无定论,无法对降解产物定量。4、随着降解产物的不断生成,初始检测方法可能已不满足质量控制的要求(如降解过程中生成未知产物)。5、指标成分的选择是否合理,是选择含量最高的成分、降解速度最快的成分或最易产生毒性的成分目前尚无定论。虽然本研究有一定局限性,但结果提示对已上市复方丹参制剂仍有必要追踪考察其稳定性。虽未能提供确切的市售复方丹参制剂稳定性评价标准,但希望能为

30、其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建议药典中复方丹参市售制剂质控项下增加稳定性考察项目。 4. 结 论市面上各厂家复方丹参制剂中指标成分的含量均达到200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规定的下限,但超出程度不一,目前尚无标准规定其上限,建议药典应采用含量范围代替含量下限并适当增加指标成分数量。各厂家复方丹参制剂中水溶性成分溶出差异大且脂溶性部分无溶出,建议药典可增加溶出度测定项。稳定性考察方面,本研究中各厂家复方丹参制剂的预测有效期均小于1年,其中多种原因仍需深入探讨,但建议药典应增加稳定性考察项目以评价制剂的稳定性。参考文献:1 中国药典. 一部S. 2005:52.2 杜冠华,张均田. 丹参现代研究概况与进展J.

31、 医药导报,2004,23(6):355.3 Zhou Li Min, Chow M, Zuo Z. Improved quality control method for Danshen productsConsideration of both hydrophilic and lipophilic active componentsJ. J Pharm Biomed Anal, 2006, 41:744-750.4 Wei Ying Jie, Qi L W, Li P, et al. Improved quality control method for Fufang Danshen preparations through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phenolic acids, s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