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传统文学教育对当下语文教育的影响浅谈传统文学教育对当下语文教育的影响 摘 要:伴随着历史车轮的隆隆声响,人类迈入了新世纪。今世社会生活的动荡性和风险性,给人们带来的不是惊喜而是恐惧,不是安全而是风险,不是稳定而是漂移,不是心理的知足和肉身的愉悦而是心理的焦虑和肉体的失重。新形势下的文化建设需要立足现实,参照传统,再度进行定位。今世语文教育更应该认真的面对传统,对传统文教的人文精神和思想智慧加以全面阐释,从传统文化中探求民族之“根”之“魂”,从传统文化中着找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从传统文化中体味真善美,担负起融合传统意识形态,用独立的理性去审视文化,激发文化创新活力的任务。 中国论文网 /1/
2、关键词:传统文学 语文教育 影响 一、古代启蒙教育是当代语文教育之根 古代文教历来重视少儿教育,周易提出“蒙以养正”,说明中国文化早就认识到启迪儿童心灵和智慧的必要性。自周秦至清末,三千年的启蒙教育实践积累了丰富的语文教育经验,编写出了大量的文质兼美、适于教学的启蒙读物。当代语文教育应该从现代视野出发,重新梳理、发掘和彰显传统文教中的思路脉络及其文化内涵,使其对当代教育模式形成补益。 启蒙学教育的首要功能是进行道德的启蒙。在教学实践中,古人把道德训诫与识字教学有机地加以结合,通过韵语与儿歌的形式把艰深玄奥的人生哲理深入浅出地表达出来。如古代的三字经重视人文、道德教育,把教孩子成人作为第一位的东
3、西。“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开篇十八个字,强调孩子后天接受教育的必要性,引导家长重视孩子的后天教育,启发孩子重视自身的修养和学习。同时鲜明地提出“首孝悌,次见闻”的价值标准,又借典故加以强化:“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使这种忠孝观念进一步得到加强,变得更加细致深入、全面系统,集中反映在社会生活中有关礼仪的各方面要求。这些格言、名句,儿童、少年天天诵读,它们就像种子一样洒播在儿童的心田,这些种子一旦发芽、生根,儿童少年的人格健康就有了保证。 再如宋代的三字经继承千字文的传统,更加重视人文、道德教育,把教孩子成人作为第一位的东西
4、。“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开篇十八个字,强调孩子后天接受教育的必要性,引导家长重视孩子的后天教育,启发孩子重视自身的修养和学习。同时鲜明地提出“首孝悌,次见闻”的价值标准,又借典故加以强化:“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使这种忠孝观念进一步得到加强,变得更加细致深入、全面系统,集中反映在社会生活中有关礼仪的各方面要求。这些格言、名句,刚入学的幼儿天天诵读,牢记于心,就会在他们的人生道路上,发挥极其巨大的作用。如果把孩子们比喻为一辆辆“火车”,这些名句、格言,就是孩子们今后人生正道前行的“铁轨”。如果把孩子们比喻为一条条“溪流”,
5、这些格言、名句,就是规范溪流“流淌”的“堤坝”。 二、积极入世的人生观教育是当代语文教育之髓 中学语文教材收录了一批古代的奏章、史论和政论文,这些文章的作者多为历代帝王的近臣,饱读诗书的鸿儒。他们多从民族的前途、国家的命运出发,鉴史讽今,忧国忧民。表现出一种积极入世的强烈的责任意识。谏太宗十思书,魏征针对唐太宗登基定国以后,日渐骄奢忘本的情况,从实行“仁政”,修身治国的高度向太宗力谏“十思”,伶官传序中王安石借后唐庄宗李存勖宠用伶人,身死国灭的教训,阐发“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的道理,劝教国君。苏洵在六国论里讽劝北宋王朝不要为契丹、西夏的积威所劫,不能一味贿赂以求苟安,要奋起御辱。离骚
6、是屈原思想品格的艺术写照,一生历程的形象记录。诗人怀着对楚国的热爱、对楚王的忠诚,剖白自己愿为楚王前驱的心迹和效法“三后”为国奔走的理想。他惟恐岁月白流,希望早助楚王发奋图强。但是,行路上布满荆棘,人生充满苦难。“楚王不聪”“谗诌蔽明”“邪四害公”“举世混浊”“众人皆醉”,这些注定了诗人追求理想的道路异常曲屈艰难。但是无论遇到多大困难,遭受式是现代语文教育之基 传统语文教学非常重视语文能力的培养。在基础阶段重视学生对经典语言材料的积累,利用儿童记忆力好理解力较差的特点,让学生大量阅读、熟记课文,再反过来咀嚼、消化和吸收。提高阶段重视对语文材料的自悟、熟读、精思、博览、多习作。如集中识字、强化阅
7、读、整体感悟、注重体验、因文悟道、词意并重等都是宝贵的经验。 传统语文教学还十分重视教学方法和技巧的研究,总结了许多有价值的经验。如学记中提出的问答法、讲解法、练习类比法等,我们从中可以领略到古人论述“教”与”学”的辩证关系。现今课堂教学中摒弃传统“满堂灌”的布道传经是时代所需,但变“受之以鱼”为“授之以渔”的精讲是不能忽视的。今天谈的“学法”问题,其立足点大多在教而不在学,有的谈到学也是为了教或为教服务。而古人研究的“美读、遵路、入境、悟文、勤笔”的学法至今仍在生辉。 人类文明时代的精神文化活动,终究要趋归于语文形式。传统文化的孕育、产生和发展,语文发挥了重要作用。站在传统与现代新旧契合点上去审视语文教学的走向,既不要视古人语感教学为至宗至本,一味强调模糊感知,混沌体验,也不流于现代语言学,刻意模式的制定和操作。完全可以在借鉴传统并立足现实的基础上继承发展并加以构建。也就是在这一过程中,传统文化与语文达成了特殊的“亲缘”关系。我们今天才有可能从传统文化深厚的积淀中追寻到语文的人文内涵,为当下语文教学拓展一条广阔的育人之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