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7 ,大小:242.19KB ,
资源ID:2642247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642247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三编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三编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docx

1、第三编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二、三编: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二编秦汉文学 5绪论 6第一章 秦代文学 6第一节、吕氏春秋和李斯的散文 6一、吕氏春秋 6(一)成书过程及体例 6(二)平实暢达的文风 7(三)丰富多彩的寓言 7二、 李斯的散文 7第二章 汉代文学总论 9第一节 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 9第二节 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 10第三节 汉代文学与经学的双向互动 12第四节 汉代文学样式的嬗革及分期 13第三章 汉代散文 14第一节 贾谊 14第二节 淮南子及其他散文 15一、淮南子 15二、董仲舒 16三、刘向 16第三节 汉书 17一、汉书体例 17二、汉书笔法 17第四节 吴越春秋 18第五节

2、 论衡和潜夫论 19一、王充及论衡的选材 19二、疾虚妄的写作宗旨 20三、潜夫论的批判精神和文风特征 20四、东汉碑文和游记 21第四章 司马迁与史记 21第一节 司马迁生平 21一、家庭影响 22二、漫游经历 22三、李陵之祸 22第二节 史记的名称、体例及修史宗旨 23一、名称 23二、体例 23三、修史宗旨 23第三节 史记的叙事艺术 24第四节 史记的人物刻画 26第五节 史记的风格特征 27第六节 史记的地位和影响 28第五章 汉代赋体文学 29第一节 赋的含义、发展演变及汉大赋 29一、赋的含义 29二、赋的发展变化及分类 29三、汉大赋 30第二节 汉赋代表作家及作品 30一、

3、贾谊 30二、枚乘 31三、司马相如 31四、王褒 32五、扬雄 32六、班固 33七、张衡 33第三节 抒情赋的勃兴 33一、班彪和班昭 34二、蔡邕 34三、述志赋的发展 34第六章 两汉乐府诗 35第一节 乐府和乐府诗 35第二节 丰富多彩的艺术画面 36第三节 娴熟巧妙的叙事手法 38第四节 异曲新声与诗体演变 39第七章 东汉文人诗 40第一节 班固、张衡、秦嘉的诗 40一、班固诗与张衡 40二、秦嘉诗:文人五言诗的成熟 41第二节 郦炎、赵壹、蔡邕的五言诗 41第三节 古诗十九首 42一、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 42二、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44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44绪论 44

4、一、分期 44二、社会概况 45三、文学概况 45第一章 建安文学 47第一节 三曹 47一、曹操(155-220) 47二、曹丕(187-226) 49三、曹植(192-232) 51第二节 王粲、刘桢及蔡琰 55一、“七子之冠冕”王粲 55 二、刘桢55三、蔡琰 56第三节 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 58第二章 正始文学 59一、阮籍 59二、嵇康 62第三章 两晋诗坛 64第一节 陆机、潘岳与太康诗风 64(一)、语言由朴素古直趋向华丽藻饰 65(二)、描写由简单趋向繁复 65(三)、句式由散行趋向骈偶 66第三节 左思与刘琨 66一、左思 66二、刘琨 73第四节 郭璞的游仙诗 75一、游仙

5、诗溯源 75二、郭璞 75第四节 王羲之与兰亭唱和 77一、王羲之 77第五节 孙绰、许询与玄言诗 77一、玄言诗 77二、东晋玄言诗的代表:孙绰、许询 80第四章 陶渊明 81一、家世与生平 81二、陶诗的思想内容 82(一)田园诗 82(二)咏怀诗(包括咏史诗) 82(三)哲理诗 83三、陶诗的艺术特色 83四、陶渊明的辞赋和散文 84(一)归去来兮辞 84(二)桃花源记 84五、总结:陶渊明的文学史地位 85第五章 南北朝民歌 85第一节 南朝民歌与吴、楚风情 85一、吴歌与西曲 85第二节 北朝民歌与北朝各民族的风习 87一、北方景色与各民族风习的展示 87第六章 南朝诗歌 88第一节

6、 谢灵运所开启的新风与山水诗的兴盛 89一、谢灵运的生平与人生态度 89二、谢灵运山水诗的创作风格 90三、地位及影响: 91第二节 鲍照及其创新 92一、生平 92二、创作 92三、鲍照对诗歌的贡献 94第三节 沈约、谢朓与永明体 95一、永明体 95二、沈约 96三、谢朓 97(一)生平与经历 97(二)诗歌创作 98(三)小谢山水诗的特点 99(四)谢脁新体诗的成就 99二、王融 100第四节、吴均、何逊与阴铿 100一、吴均 100二、何逊 101三、阴铿 101第五节 宫体诗 103一、何谓宫体诗 103二、宫体诗的代表作家 104第七章 北朝诗歌 104第一节 北朝文化与文学 10

7、4第二节 庾信 106第三节 王褒 110附录:北地三才之温子升 110第八章 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 111第一节 南朝的骈文与辞赋 111第二节 北朝的散文 113一、郦道元水经注 113二、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114三、颜之推颜氏家训 115第九章 魏晋南北朝小说 115第一节 小说的起源与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兴盛 116第二节 志怪与志人 117第三节 世说新语 119第二编秦汉文学绪论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了诸侯纷争的局面,文学也随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中国文学史上,秦汉文学是上古期的第二段。然而,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并没有给文学的发展带来生机,相反,由于秦王朝实行极端的文化专制

8、政策,文学创作空前冷落。再加上秦朝时间短暂,所以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屈指可数。由吕不韦门客集体撰写的吕氏春秋成书 于秦王政八年(前),这部著作体系完整,广泛吸收诸子百家的观点,客观上反映了战国末年即将实现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秦代唯一有作品流传下来的文人是李斯,他的谏逐客书铺陈排比,纵横议论,逻辑性强,富有文采。记载秦始皇巡游封禅的刻石铭文也多出自李斯之手,除琅邪台铭文外,都是三句一韵的特殊诗体,质实雄壮,对后世碑铭文有影响。两汉王朝总共四百余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昌盛时期。汉代统治者认真总结秦 朝迅速覆灭的历史教训,虽然在政治体制上沿袭秦朝,但在文化政策上有较大调 整,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文学发展的措

9、施;加之国力增强,社会进步,汉代文学 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无论是作家的文学素养,还是文学作品的数量和种类、思想深度和艺术水平都很值得注意。汉代文学在价值取向、审美风尚、文体样式 等诸多方面为后世树立了典范。第一章 秦代文学教学目标:1、了解秦代文学的总体风貌及其成因;2、掌握李斯谏逐客书及其刻石文的艺术风貌。教学重点和难点:吕氏春秋、谏逐客书的文学风貌。教学方法:讲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内容、方法、步骤):秦代为时短暂,奉行法家政治观,剪灭自由思想,主张实用、为政治服务等文学观,统一六国后在文学上几无建树。统一六国之前,有吕氏春秋,文风暢达,另有李斯的谏逐客书,辞采华美。秦统一后,

10、出自李斯之手的秦山等地刻石为我国最早的碑文体。第一节 吕氏春秋一、吕氏春秋的成书过程及体例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前235)招集门客辑合百家九流之说编写而成的,成书年代大约在公元前239年左右。据史记吕不韦列传所记,当战国之时,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都以喜养宾客名闻天下。吕不韦时为秦相,觉得以秦国之强 而自己不如四公子是一种羞耻,就大招门客厚待之,养士至三千人。当时诸侯多辩士,如荀卿等人著书名闻天下,吕不韦也让他的门客把各自的见识写下来,集论而为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以为可以备论天地古今万物之理,号曰吕氏春秋。吕氏春秋的写作,乃是吕不韦依托秦国之势从文化思

11、想上来和诸侯争强的产物,其中也许还有吕不韦为秦的统一天下而进行理论而进行理论准备的用意。吕氏春秋既为吕不韦众门客集体编成,内容自然不免驳杂,所以汉书 艺文志把它列为“杂家”。但“杂家”也并非没有自己的理论侧重,相比较而言,在该书所取的各家学说中,道家、儒家、阴阳家思想更多些,因而有的人说它是新道家,有的人说它是新儒家,还有的人说它的指导思想是阴阳家。但是它与纯粹的儒道阴阳各家学说都有不同,在杂取各家为己所用的过程中,也对各家学说进行了发展和改造,从而构成自己的理论体系,这正是吕氏春秋一书的重要创造;同时也预示了在秦汉大一统王朝即将出现之际,诸子百家思想也逐渐从分到合,朝着为封建大一统建构理论的

12、方向演变。吕氏春秋有严密的体系,全书分十二纪,每纪篇;八览,每览篇;六论,每论篇。再加一篇序文,共篇(今存篇)。全书条分理顺,篇章划分十分整齐,从结构上就把它组合成了一个所谓“法天地”的完整体系。这自然也就把各家不同学说巧妙地纳入了自己的理论框架之中。编者在兼收并蓄中颇具匠心,其中所表现的文章学观念已超出了先秦诸子。二、平实暢达的文风 吕氏春秋是一部产生于战国晚期的理论著作,出于众人之手,风格不完全统一。但是其中有些文章精练短小,文风平实暢达,用事说理颇为生动,仍然可以称得上是优秀的文学散文。如重己篇讲自己的生命如何重要,先从人不爱倕之指而爱己之指、人不爱昆山之玉而爱己之玉之说起,层层深入,语

13、言朴素恳切。贵公篇讲“圣人之治天下也,必先公”的道理,先提出论点,再以 荆人遗弓、桓公问管仲等具体事例说明,叙述生动明快。其他如贵生、用众、顺民、正名、察今、似顺等篇也各有特色。大乐篇 讲音乐的产生、本质和功用等,语言简洁流暢,有老子的文风,其中有些段落本身就是声中音律的押韵散文。三、丰富多彩的寓言吕氏春秋在文学上的另一个突出成就是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据初步 统计,全书中的寓言故事共有二百多则。这些寓言大都是化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故事而来,还有些是作者自己的创造,在中国寓言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吕氏春秋在寓言的创作和运用上很有自己的特色,往往先提出论点,然后引述一至几个寓言来进行论证。

14、如当务篇先提出“辨”、“信”、“勇”、“法”四者不当的危害,然后就连用“盗亦有道”、“楚有直躬者”、“齐人之勇”和“太史据法”四个寓言来说明道理。察今篇为了说明“因时变法”的主张,后面也连用“荆人涉雍”、“刻舟求剑”和“引婴兒投江”三个寓言。如 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 亦惑乎?”该书的寓言生动简练,中心突出,结尾处往往点明寓意,一语破的。第二节 李斯的散文一、辞采繁富的谏逐客书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赫赫武功很难有几个封建帝王可以与之相比。可是,这位在政治上具有雄图大略的

15、一代开国君主,在文学上却没有做出成绩。相反,他推行严酷的文化专制政策,焚书坑儒,彻底毁灭了这个时代 的文学激情,抹掉了这个时代的诗性光采。流传下来的长城歌谣悲伤凄婉,为后世创作孟姜女哭长城这样批判秦始皇暴政的故事提供了最好的历史素材。秦代唯一可以称为作家的人物是李斯(?前),他的主要作品是作于秦始皇十年(前)的谏逐客书。他是战国末楚国上蔡人,游说秦国 献统一之计,拜为客卿。适值韩国苦于秦国征伐,乃使水工郑国说服秦国开凿水 渠,企图耗费秦国人力而不能攻韩。事被发觉,秦国的宗室大臣认为,那些外来 人大抵都是各诸侯国派来游说和离间秦国的,建议秦王把一切来自外国的客人都 驱逐出境,李斯也在被逐之列,因

16、此他写了这封信上书秦王。文章先叙述秦自穆 公以来皆以客致强的历史,说明秦若无客的辅助则未必强大的道理;然后列举各 种女乐珠玉虽非秦地所产却被喜爱的事实作比,说明秦王不应该重物而轻人: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 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 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 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悦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文章辞采华

17、美,排比铺张,音节流暢,理气充足,挟战国纵横说辞之风,兼 具汉代辞赋之丽。末尾作结,指出秦人“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的危害,有极强的理论说服力和艺术感染力。谏逐客书最精彩的是中间一段,语辞泛滥,意杂诙嘲,语奇字重,兔起鹘落,可谓骈体之祖。李斯虽为羁旅之臣,然其 抗言陈词,有一种不可抑制的气势,成为后世奏疏的楷模。二、体制独特的刻石文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曾多次巡游各地并刻石表功。现存刻石共有篇,这 些刻石大都出自李斯之手,以四字为句的韵文写成。其中除琅邪台刻石为两句一 韵外,其余峄山刻石等篇皆三句一韵,文辞整饬简洁,读来朗朗上口,是秦文 学的独创。如峄山刻石:皇帝立国,维初在昔,嗣世称王。讨

18、伐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戎臣奉诏,经时不久,灭六暴强。廿有六年,上荐高庙,孝道显明。既献泰成,乃降溥惠,亲巡远方。登于峄山,群臣从者,咸思攸长。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 理。功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世无万数。陁及五帝,莫能禁止。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灾害灭除,黔首康定,利泽长久。群臣诵略,刻此乐石,以著经纪。此为东巡第一篇刻石文,首述秦王嬴政继承王位,继言以始皇为号,最后歌颂他统一天下的功绩,表达出群臣在抚今追昔中对他产生的敬仰。从总体上看, 秦刻石文都写得气魄雄伟,文字典雅,以浑朴为体,然而,各篇铭文又各具特色。泰山刻石其词庄严,其体精深硕大;之罘刻石、东观刻石、碣石 刻

19、石或颖锐,或收敛,变化多端,而且都写得短小精悍。琅邪台刻石则铺 张扬厉,囊括并吞之气,震荡于文字中间。会稽刻石亦篇幅较长,其中考验 事实,称颂秦政,所言尤详。全文清峻为体,前后对比鲜明。刻石文的体制上承 西周雅、颂及秦统一前的石鼓文,但又有所变化和创造。李斯在很 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往颂赞体作品雍容华贵的风格,而贯以法家辞气。秦刻石文堪 称碑铭之祖,汉魏碑铭,莫不被其遗则。阅读篇目:1、精读作品:谏逐客书。 2、阅读作品:吕氏春秋、史记李斯传。思考题:(1)阅读史记李斯传可知,同一个李斯,在写谏逐客书时主张容纳人才,后来又谏言焚书,这种现象透露哪些信息? (2)比较吕氏春秋的寓言与先秦诸子寓言的异

20、同。参考书目: 1、史记 司马迁 中华书局 1962 2、吕氏春秋校释 陈奇猷 学林出版社 1984 3、汉书艺文志讲疏 顾实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9第2章 汉代文学总论教学目标:1、了解汉代文学的总体风貌及其成因。教学重点和难点:整体掌握为何大赋成为“一代之文”。教学方法:讲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内容、方法、步骤):第一节 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地作家的出现,产生了一批把文学创作当作生命寄托以实现人生价值的文人。文坛在经历了秦代和汉初的沉寂之后,到西汉文帝和景帝时期作家群体再度生成,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生不已,人才辈出。作家群体的生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多方

21、面的条件,汉代社会为作家群体的持续生成提供了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汉代的官学和私学都以讲授儒家经典五经为主,其中就有诗经这部文学作品。因此,师生在诵读五经的过程中,自然受到文学方面的熏陶,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事实上,汉代士人的阅读范围并不限于五经,而是广泛得多,尤其是解读辞赋的社会风尚,对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起到催化作用。西汉时期,解读楚辞是一种专门学问。到了东汉时期,人们诵读辞赋的兴趣依然很浓,就连贵族妇女也主动参与,出现了像王逸楚辞章句这样的专门著作。诵读辞赋在汉代是一种高雅的活动,是士人文化素养的标志。虽然诵读辞赋者并未都成为辞赋作家,但汉代许多人确实是从诵读辞赋开始而顺理成章地走上文学创作的

22、道路。扬雄少而好学,“顾尝好辞赋”(汉书扬雄传), 他诵读屈原的离骚、司马相如的赋,并且加以摹拟,他本人也成了汉代重要 的作家。王逸著楚辞章句行于世,他还创作诗赋等作品多篇。汉代解读辞赋 的社会风尚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作家,因此,汉代的文人也以辞赋家居多。汉代采用推荐和考试相结合的办法录用人才,为作家群体的生成提供了许多机遇。西汉朝廷诏举贤良方正,州郡举孝廉、秀才,东汉又增加敦朴、有道、贤能、直言、独行、高节、质直、清白等科目,广泛搜罗人才。两汉选拔人才注重学问品行,也不排斥对有文学创作才能者的录用,许多作家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主要并不是他们经通行修,而是在于他们的文才。尽管以文才录士在两汉用人

23、制度中并不居于主导地位,而仅是一种补充手段,但它对两汉作家群体的生成却起 到了推动作用。汉代不仅中央朝廷、诸侯王,甚至有些身居要职的外戚都以文才取士。汉代诸侯王、天子和外戚对文人的招纳任用,对广大士人具有很强的号召力,使他们把文学创作当成博取功名的一种手段,并借助上层贵族的权势而聚集起来。汉代作家群体的持续生成,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此。两汉某些文化机构的设立,为稳定已经生成的作家群体发挥了积极作用。乐府是西汉长期设置的机关,它的职能是搜集各地的歌谣乐曲,同时也组织文人创作诗歌,司马相如等几十名作家曾经为乐府写过诗赋。后汉的洛阳东观也是文人 、荟萃之处,许多著名作家曾在那里供职。东观是文人向往的地方

24、,“是时学者称 东观以为老氏臧室、道家蓬莱山。”(后汉书窦融列传)东观任职人员的主要工作是校雠经书,不过,既然众多作家汇集在一起,当然少不了诗文唱和之类的活动。鸿都门学是灵帝光和元年()在洛阳设立的皇家学校,专门学 习辞赋书画。学生由州郡选送,一度多达千人。灵帝下诏,为在鸿都门就学的乐 松、江览等人图像立赞,用以激励学者。这种专门培养文学和艺术人才的学 校,在历史上是首创,是汉代作家群体生成期的一件大事。汉代时断时续的游宦风气,也为作家群体的生成注入了活力。西汉早期,文士的游宦活动主要是在诸侯王之间进行的。武帝朝至东汉初期,游宦之风稍衰。 东汉中、后期,游宦又成为社会时尚。“自和、安之后,世务

25、游宦,当途者更相荐引。”(后汉书王符列传)有些文人通过游宦进入仕途,相当一部分成为侍从文人、幕僚文人。而那些不能入仕的文人则是大量的,绝大多数没有留下自己的姓名,他们或滞留太学,或穷居野处,和侍从文人、幕僚文人鼎足而立,是汉代作家群体的重要成分。第二节 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提要:包括宇宙、总揽天人、贯通古今的艺术追求;立功扬名的价值取向和圣主贤臣理想;对机遇和命运的感慨;批判与赞颂的更迭;文人的独立和依附从浪漫到现实;民间创作和文人创作的相互促进使汉代文学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汉朝经济的繁荣、国力的强盛、疆域的扩展,使那个时代的作家充满胜利的 喜悦和豪迈的情怀。反映在文学上,就是古往今来、天上

26、人间的万事万物都要置于自己的观照之下,加以艺术的再现。司马相如说过:“赋家之心,包括宇宙,总揽人物。”(西京杂记卷二)司马迁称,他撰写史记的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报任安书)。司马相如和司马迁,一个是辞赋大家,一个是传记文学巨匠,他们处于文学创作的不同领域,却不约而 同地提出了基本相同的主张,对作品都追求广大的容量、恢宏的气势,欣赏那种使人产生崇高感的巨丽之美。汉代文学的巨丽之美,体现的是对大一统帝国辉煌业绩的充分肯定,它的表现对象、领域和范围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汉王朝处于历史的上升期,其中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是太平盛世。汉代文人生活在这个特定的历史阶段,普遍具有朝气蓬勃

27、的进取精神,怀着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愿望。他们追求人生的不朽,希望能够青史留名。汉代文人贵于名行,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他们可以忍辱负重,赴汤蹈火,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正因为如此,汉代文学作品中贯穿着一种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精神,保持着激 扬高昂的格调。西汉盛世的作品自不必言,就是到了东汉王朝的衰落期,文人们念念不忘的依旧是建功立业,扬名后世。虽然从西汉末年开始,谨于去就的思潮有所抬头,甚至出现一批隐遁之士,并在文学中有所反映,但所占比重不大,不是主要潮流。“逮桓、灵之间,主荒政缪,国命委于阉寺,士子羞于为伍。故匹 夫抗愤,处士横议,遂乃激扬名声,互相题拂,品核公卿,裁量执政,婞直之风,于斯

28、行矣。”(后汉书党锢列传)汉代文人积极的入世精神,好高尚义、轻死重气的品格,在汉末再一次放出异彩,并产生了许多愤世嫉俗、锋芒毕 露的作品。古代士人的宦达是和君主的权力联系在一起的,汉代文学在表现士人的进取精神时,把圣主贤臣的结合作为自己的理想,王褒的圣主得贤臣颂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士人的命运还和所处的时代、形势密切相关,汉代文学对历史机遇和 个人命运的关系作了形象的展示和精辟的论述,史记及许多抒情赋在表现历 史发展必然性和个人命运偶然性两者的关系方面有较大的深度。对于古代士人来 说,在仕途上成功的少,失败的多,成功者固然有成功的喜悦,失败者难免有落 魄的感慨。在抒发人生的失意和抑郁之情时,汉代文

29、学也显示出历史上升期的特 点。这些作品虽然表达了创作主体的幽怨和不满,但罕有悲观失望的没落情调。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汉代文人所感慨的内容也在发生着变化。在西汉昌盛时期,失意文人感叹生不逢时,董仲舒的士不遇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 都是以“遇”和“不遇”为主题。而从西汉后期开始,文人的慨叹更多地集中在 命运方面,正如扬雄所说“遇不遇命也”(汉书扬雄传),由西汉昌盛期 的重视外在情势、机遇,转到对自身命运的关注。到了东汉的衰落期,文人们则 由功名未立而嗟叹生命的短促,古诗十九首中的一些作品就属于这种类型。西汉朝廷是在秦朝灭亡之后,经历短暂的楚汉相争而建立起来的。批判秦朝的暴政,总结秦朝迅速灭亡

30、的教训,对历史进行高屋建瓴的反思,是汉初文学的重要内容。从贾谊的政论、司马相如的哀二世赋,到司马迁的史记,都贯穿着对历史的批判精神。从武帝开始,思想界由对历史的批判转入本朝理论体系的构筑,与此相应,文学也由对历史的批判转入对现实的关注,歌功颂德、润 色鸿业成为西汉盛世文学的主要使命,大赋是这种使命的得力承担者。从东汉开始,文学界的批判潮流再度涌动。从王充、王符等人的政论,到郦炎、赵壹、蔡 邕、祢衡等人的诗赋,批判精神日益强烈。批判的对象包括神学目的论、谶纬的宿命论、鬼神迷信、社会的黑暗腐朽,以及传统的价值观、人生观。汉代文学以 历史的批判发轫,经由昌盛期的歌功颂德,最后又以现实的批判而告终,完成了一次循环。不过,和前期的历史批判相比,后期对现实的批判更具有深度、广度和力度。和汉代文学所走过的批判-赞颂-批判的发展道路相一致,汉代文人的 地位也经历了一个从独立到依附、再到独立的演变过程。汉初的枚乘、庄忌、邹阳等人游食诸侯间,为大国上宾,他们来去自由,具有独立的人格,兼有文人和 纵横家的品性。从武帝开始,朝廷对文人以倡畜之,侍从文人很大程度上为迎合 天子的口味而创作。东汉时期被外戚招纳的幕僚文人,有时也要牺牲自己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