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案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学案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绛县横水初中 许国华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 小组合作学习,是通过群体活动(个人、小组)共同完成任务,按照明确的责任分工进行的互助式学习组织,通常以小组学习为主要形式,可以讨论、交流、质疑、补充、分享。合作学习既是研究性学习的构成形式,又是研究性学习的方法策略,是新教育模式的基本支撑,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它有以下特点: (一)交流性。 合作学习时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操作、实验等活动,由已经掌握某些知识的学生去教其他组员,或者向别人发问,阐述自己的看法。作为讲授者的学生,为了能够教得更清楚、透彻,必须对所学知识进行充分的
2、预习,遇到不会的问题及时查找资料。这样不但可以增加学生学以致用的机会,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还可以使他们接受不同的观点,拓宽他们的视野,促进思维的创新。 (二)共享性。 合作学习能够将新知识、新信息通过合作小组这个特定的学习形式,进行高速度、大密度、快节奏的“传递”,做到资源共享;能够充分利用学校有限的条件,使一些短缺的器材物尽其用,小组共享。合作双方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融合、沟通,在心理上、意识上拉近了双方的距离,双方不仅为自己,还能为对方的成功而感到愉悦。这种分享成功喜悦的特点,是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最大的区别。由于学生接受问题能力的差异,家庭、社区环境的差异和学习类型的差异
3、,应将学生按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混合分组,这样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在学习过程中的优势互补,有利于合作过程中优秀生对后进生的帮扶。 (三)参与性。 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帮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情感的过程。在合作学习中,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人人各尽所能,大家互相鼓励,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同时,还学会了如何帮助他人、评价他人,学会认可他人的优点,包容他人的缺点,虚心向他人学习,听取他人的意见,不仅使问题变得容易解决,而且使每一个成员都融入到集体中,增强了集体意识。 (四)团队性。 在合作学习中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
4、,更有高密度的交往过程。因为合作学习需要在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下活动,探究目标的一致性、探究内容的兴趣性、探究方法策略的互补性,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研究环境,学生之间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合作交流,便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在互敬、互爱、互帮、互动下学习。合作学习的“合力”把每一个人的能量凝聚为团队精神,把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竞争,培养了学生合作竞争意识,这正是科学领域最推崇的一种精神。(五)开放性。合作学习不仅将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转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单向或双向交流转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还将学生的合作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
5、外,合作学习的主题既可来自学科课程,也来自活动课程,既可来自分科课程,又可来自综合课程,拓宽了学生学习的空间。(六)指导性。学生从事合作学习,不同于科学家的研究,教师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如内容的确定,活动的组织,疑难的解答等都离不开教师的组织、点拨和鼓励。因此,教师的作用不能低估,新课堂合作学习的基本保障是教师,没有教师的组织引导,就不可能有学生的有效学习。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围坐式小组”的课堂组织形式,对要探究的问题或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展开讨论,对同学之间产生的不同看法进行交流。这种组织形式改变了传统课堂的排列格局,它的意义在于: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驱力。 小组围坐便于各小组同学
6、面对面地交谈,为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创造了和谐的氛围。各小组同学在对同一个问题进行讨论时,由于人数适中,每一位同学都有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他们可以在讨论中收获知识,在交流中收获自信,在展示中收获成功,每一次的成功和失败都能很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因此,这种组织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二)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围坐式小组合作学习便于各小组学生在课外进行合作探究活动,然后在班内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组内或组间讨论,互相交流感想,交换各自的想法。这种将合作学习的时间延伸到课堂以外的学习方式,是传统的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课堂组织形式难以实现的。(三)有利于促进后进生的转化。围坐式小
7、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后进生的转化。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后进生主要采用的是思想教育,通过课堂上多提问来帮助他们,很难得在实质上指点一下、辅导一下(大多因为时间关系)。而在“围坐式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所评价的是整个小组的学习情况,从而就使各小组在学习过程中,不容有掉队的,组长会针对副组长的学习,副组长会针对组员的学习,兵教兵,兵练兵。同学之间相互监督,相互督促,你帮我,我帮你,这样一来,后进生在全组的监督和鼓励之下,也会积极努力地学习,从而出现全体都积极向上的良好势头,达到“不抛弃,不放弃”的目标。(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1.能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传统的课堂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以教师“讲授”为
8、主,学生是听众,学生的自学能力几乎得不到培养。而“围坐式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自愿去学习,自主去探究,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无意中就得到了培养。2.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传统课堂中,基本没有质疑的过程,学生即使要问,大多数学生也都在课后才问,且问题或者针对性不强,或者综合性太强,而实际上这些问题都是课堂上累积而成的。而“围坐式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出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去主动发现问题,及时提问;教师则根据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及时地解决学生的疑问,学生不再有问题的累积,学习也就不会有更大的问题。3.能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传统的课堂中,有讨论,也有交流,但讨论的问题是教师提出来的,交流也
9、主要是和教师交流,有很多学生始终没有交流的机会。但在“围坐式小组合作学习”中,不仅有组内交流,组间交流,还有师生交流,这样学生的“问题”交流会更加充分,更加彻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小组合作后得到的结论或成果展示出来,组与组之间相互比赛,相互竞争,相互交流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书写等能力,还可以增强小组合力。另外,不同的学生对同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就会产生许多新的问题和想法,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争论和交流,能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以创新,思维得到拓展,而有了良好的思维则利于知识的再创新。4.培养学生的自我表现力。社会的发展需要不拘一格的人才,学困生同样有他们的长处所在。这种
10、组织形式可以使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各自发挥其所长,在讨论过程中战胜自我,发展自我,在讨论过程中发现不足,弥补不足,尽情表现自我,把学习变成一种快乐的活动。 (五)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传统的教学中一般教师高高在上,师道尊严,使学生很难亲近;而学生在这种环境下,也就各自为阵,使得师生之间缺少民主,生生之间不够和谐。而“围坐式小组合作学习”使各小组学生围坐在一起,自然形成了一种以讨论和交流为主的学习氛围,搭建起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相互交流的平台,这样就彻底改变了教师独霸讲台一言堂的局面。教师置身于学生当中,参与讨论、探究,加深了师生感情。“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
11、要因素,因此这种组织形式更宜处理好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关系。同时,小组合作学习在活动中可以学习其它同学的学习方法、习惯、品质等,从而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主发展的目的。由于有公平竞争机制作前提,小组成员之间的感情也会很融洽。 (六)有利于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 围坐式小组合作学习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这种课堂组织形式把教师摆在了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的位置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学生按照教师的思路走,教师牢牢把握着课堂主动权的教学方式。这就要求教师有更高的素质和渊博的知识,备课时不但要备知识更要备学生,要充分预设和应对课堂中出现的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因此,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和应变
12、能力就会在“逼迫”中逐步提高。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原理现代学校出现一百多年来,班级是基本的学习组织,是维系上课听讲、下课做题的传授式教育的制度保障。我们都是从小学的班、中学的班、大学的班走过来的,因此,没有人对班级的存在产生过质疑。班的基本要求是统一:统一的年龄,统一的时间,统一的内容,统一的地点,统一的进度,统一的标准。要满足这么多的统一,唯一的办法就是:教师统一讲授。可以做出这样的判断:若没有新的学习组织的出现,若班依然是基本的学习单位,满堂灌就会持续地存在下去。新模式的出现,产生了全新的教育结构和全新的教育秩序,构成新模式的最重要的元素就是学习小组。小组合作学习,彻底改变了学习方式,走出了
13、由教师一个人推动全班学习进程的尴尬局面,化整为零,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的统一管理下主动学习。教学就是教学生自己去学,教学不仅是教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整个学习小组的管理水平和学习水平。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在一个有效组织、有效管理的小团队里学习,时刻有竞争,时刻有管理,时刻有目标,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小组学习才能真正高效。打个形象的比喻,原来的课堂学习,只有教师是火车头,学生全是拖车车厢,车速自然无法提高,现在每一个小组都是动车,每个动车的动力合起来,整个班级就变成了一列风驰电掣的“动车组”。 四、小组合作学习操作指南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堂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它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组
14、织保障。小组内学生的个性、兴趣、能力不同,在自学中兼以合作讨论,在合作讨论中交流,生生互动,互为补充、互相促进。因此,小组合作学习使学习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探索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的过程,在共同的探究中、收获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研究的热情,也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为了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我们需要从以下七个方面对学习小组进行科学划分和动态管理。 (一)创建小组是前提。1.合理分组: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科学组建学习小组。小组的人数一般以6人左右为宜,原则是 “同组异质,异组同质”,既使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和个性,又便于促进组内合作与组间的竞争。2.合理搭配:组内分层:
15、分为A、B、C三类,6人形成AA、BB、CC的组内成员结构。A类学生我们称做优秀生,B类学生称做待优秀生,C类学生称做潜力生,每组学生编好座位后每个学习小组6人中,按照学生知识基础、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情况等分为A、B、C三类,6人形成AA、BB、CC的组内成员结构。座位编排:这样编排既可以实现A对A、B对B、C对C的分类合作交流,使学习更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同时,可以实现A教B、教C的目的,充分利用了学生间的差异资源,进一步优化了班内、组内学生学习的最优学习环境,达到了共同进步的目的。3.成员分工:学习小组组建好后, 还要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学生个性的差异进行合理分工,
16、使每个学生在一个阶段内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任务,并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如:作业组长、纪律组长、卫生组长、合作学习的组织者、记录者、发言者或补充者等,并 实行轮换制,让每个学生都有担任不同角色的机会,感受不同的角色体验,促进合作小组的健康发展,这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4.适当调整:学习小组的划分不是一成不变的,可适时进行个别调整,避免学生在合作能力上形成思维定式,避免各小组之间的不均衡。 (二)培训组长是重点。一个优秀的小组长就是一个优秀的学习小组,他能在组内形成一种共同的价值认可,打造积极向上的小组文化,是整个小组团结、有
17、序、共同发展。所以培训小组长至关重要。 第一,明确组长的责任和作用。1.小组长要团结同学、帮助同学、组织同学,打造积极向上的小组学习团队,勇敢地担当起学习小组的学习领袖角色。2.小组长要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一对一的讨论,或是小组内部三个层次间的研究解疑,确保每个小组成员实现高效学习。3.小组长要及时检查小组成员课堂学习情况和每天学习内容落实情况,并对其进行督促。第二,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 1.每周召开一次小组长会议,对组长进行管理方面的培训。 2.每周对各个小组进行一次总结性评价。对各小组的学习、卫生、纪律等情况进行评比,表扬好的,鼓励差的 3.每月召开小组长管理交流会议,让小组长定期进行组内情况
18、交流,取长补短。 4.定期让小组长参加校级交流活动,拓宽小组长视野,增强管理能力。第三,经验交流,给予荣誉。定期评选出优秀小组长,充分地肯定、表扬、激励小组长,使他们体会到自我满足感、荣耀感,激发他们对小组更加尽心尽力工作的动力。 (三)制度建设是基础。为了增强小组凝聚力,我们要通过构建小组文化,来形成强烈的文化感召力,使同伴之间乐于交流,善于交流;多一点商讨,少一点独断;多一点包容,少一点埋怨,从而使班级形成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的和谐氛围。 1.创设组名。让每组成员集思广益、共同磋商,为小组取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响亮的名字,这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培养团队精神。如:光荣、必胜、无
19、敌、勤奋、日进、翱翔、合力、雄鹰等。2.形成组训。各小组成员集体讨论选择名言、警句或者格言,形成自己的组训,以激发小组每个成员的进取心。如:“试试就能行,争争就能赢”、“行动才有收获,坚持就有奇迹”等。3.制作组徽。有绘画特长的小组可以尝试制作学习小组标志牌,放在本组桌面,时刻警醒、激励团队永远向前。4.制定小组公约。通过小组成员充分协商,制定公约,共同遵守,对小组成员形成约束。5.确定目标。小组讨论后,制定本小组的阶段性目标(每节课,每天,每周和每月的奋斗目标),在班级的所有团队中要达到什么水平,目标清晰,人人明确。6.制作小组展示园地。在教室里合理划分黑板,给每个小组留固定的版面,作为各小
20、组的展示园地,成为小组展示的舞台。 (四)捆绑评价是动力。第一,评价方式。1.每节课统计,每天评比,每周小结,每月、每期总结等。要求每个小组统计出自己组的每个同学一天中参与课堂展示的次数,填写好表格,根据次数的多少排出名次。2.采用小组长周评机制。即每周由小组长对组员进行学情、展示、纪律、卫生的评价,然后利用班会时间进行集中点评,以形成学生自主化管理。3.以组为单位,每个星期进行评比“高效课堂常规评比栏”的表格,规范好的项目就贴标签过关。每个月进行一次评比,规范到位的小组,组长可参加评选优秀小组长。4.建立优秀小组、优秀个人、待改进学生的专栏,每日进行公布。5.设定各种荣誉称号(优秀小组长、优
21、秀课代表、展示明星、点评专家等等),全班每周评选一次,设立专栏,贴照片进行公示。同样累计参选每月的文明称号的评选。6.建立小组成员成长档案,由组长保管并负责填写,作为学期末德育考核的重要内容。定期公开,尽量做到立场公正,过程公开,结果公平。 第二,评价指标。 参与率:看参与人数多少。讨论时难免有少数同学会沉默寡言,上台讲解的学生仅局限于几个人,这会使小组的整体成绩下降,进而影响班级。我们要求每一个小组必须全员参与,如果有一个同学在展示过程中游离于小组之外,本小组优秀一票否决。 精彩度:个体与小组精彩展示;质疑、补充、追问、反问次数及质量。 含金量:展示内容的有高度、有深度、有创意。第三,评价细
22、则。1.课堂评价(占总分值50%):展示讲解环节时,要从书写是否整齐、语言是否流畅、讲解是否准确、衔接是否自然、拓展是否恰当、形式是否多样方面进行评价,每项按5分计,共30分。课堂结束时,根据各小组参与人数给小组加分,每人10分,最高60分。当堂评出优胜小组,展示之星,师生要给予掌声祝贺。2.计分办法:班主任利用每天的讲评时间总结表扬当天的优胜小组、优秀小组长,总分前5名的组各贴一个红色;每周评出班级的优胜小组,总分前3名的组各贴一个红色;每月小结一次,根据得多少评选出前3名小组,各贴一个红色。评价时根据数排队,第一名50分,第二名45分,以此类推,第九名加10分。3.学习成绩(占总分值50%
23、):以期中、期末考试为依据,计算各小组均分,第一名50分,第二名45分,以此类推,第九名加10分。(五)把握时机是关键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合作需要,有选择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个人独立学习完成即可,而较复杂、综合性强的学习内容,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师要及时了解学情,精心安排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把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1.抓住合作学习的切入点。并非任何时候都适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一般在遇到以下情况时需组织学生合作探究、互动交流:第一,在学生思维受阻、个人探索有困难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第二,在学生意见有分歧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第三,在问题的答
24、案不唯一、有拓展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第四,对问题答案有异议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第五,引导总结某个结论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恰当的合作学习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启迪,思路得到开阔,训练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但一节课中不宜安排过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次数和时间,既要防止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过程,又要防止合作学习的随意性与形式化。 2.捕捉交流中的生成性资源。在学生的合作交流中,教师要用心保护和尊重学生的奇思妙想,善于把握、提炼、重组和调控学生合作交流中的“生成性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打造充满智慧的新课堂。 (六)掌握技能是保障。 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把合作技能当作重要的学习内容教给学生,使学生学
25、会独立思考、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学会表达不同的见解等,以保证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1.学会分工与合作。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为了共同探索解决某个问题,而在学习时互相配合、帮助、取长补短的过程。事实上,由于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会各不相同:有的果断干练,有较强的组织能力;有的腼腆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有的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总是“人云亦云”;有的则自卑孤僻,根本不参与其中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加以引导,在合作学习时做到分工明确、团结协作、互帮互爱,既能欣赏同伴的优点,又能宽容对方的不足,学会在互相帮助和彼此鼓励中共同进步。 2.学会探索与思考。
26、有效的合作交流,是建立在学生个体自主探索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的,只有在经过了充分的独立思考、对问题有了自己的看法时,学生才会产生交流的欲望,表达出来才能言之有物。因此,合作交流时,教师要尽量多给学生留出独立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指导学生进行思考并收集相关信息,在此基础上,再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就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学会交流与表达。 合作交流的目的是为了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思路,让自己的见解在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改进与完善。然而,在实际的合作学习中,并非人人都能大胆地展现自己,课堂上大多是那些表现欲强、伶牙俐齿的学生在唱主角,而反应比较慢、羞于表达的学生则始终是听众。因此,一方
27、面要帮助这部分学生消除害怕出错的心理,鼓励他们大胆大方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还要有意识地搭配合作伙伴、制定规则、创设机会,让处于弱势状态的学生也能获得合作成功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每个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合作交流的质量。 4.学会倾听与反思。 现在很多学生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交流时往往把自己的想法说完就行了,根本没耐心去听别人的思路中有无可取之处,这种交流达不到互相补充、互相提高、互相完善的目的,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要想使合作交流成功有效,必须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和自我反思的好习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第一,使学生认识到,耐心倾听别人发言既是一种文明礼貌的行为,也是一种好的学习习惯。第
28、二,创设情境,使学生体会到被别人关注、被别人认可、受人尊重的喜悦。第三,听别人发言时,要认真仔细,不随意打断或插嘴,注意收集信息。第四,听别人发言后自己要积极思考,总结出别人发言的要点,提出自己的不同的见解。这样坚持下去,学生就会真切地感受到学会倾听不仅能博采众长,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同时也能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 (七)教师指导是根本。 在新课堂背景下,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职能确实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但是,不管怎样强调学生自主、学生自治,所有学习活动都是以学校为前提、为背景的。这意味着,教师依然是教师,教师的作用不能低估。即使是最成熟的新课堂,即使有最优秀的学生展示,即使有最科学的课堂
29、程序,课堂的基本保证还是教师。这种保证主要体现在:1.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课堂是一个心理场,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心理场能诱发学生的内驱力。学生只有在饱含支持、鼓励、肯定、赞扬、欣赏等积极成分的学习环境中,在师生真诚相对、平等对话的基础上,才会把自己的知识经验、思维灵感全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并大胆表露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和谐、自由交流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这种真实、丰富的课堂上,大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真实而必要的合作交流。 2.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基础上的,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问题遇到障
30、碍,苦思而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成效。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为了追求合作气氛,或是一味追求求异思维,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留给学生片刻思考时间,就立刻宣布“下面开始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更谈不上自己的独立方案,容易造成要么组内优生一堂言,要么讨论流于形式的局面,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时间。 3.处理好组内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品尝成功的喜悦,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非但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使优生更优,差生更差。为此,教师要
31、先做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动手,大胆发言,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即使说错了也要说出来;其次,在组内安排他们优先发言,让学困生先说出最容易想到的解题策略,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第三,要求他们认真仔细地听取别人意见,听完再动手操作,细致分析一下过程;第四,教师巡视指导时,应重点指导学困生学习操作活动,了解他们的学习思维状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4.重视合作后的交流评价 合作后的交流评价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智慧碰撞、思维互动的过程,有助于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对问题理解的深度与高度。在交流评价时,教师要注意不仅让每个学生的不同思路充分展示出来,还要及时引导
32、学生对别人的思路、方法作出相应的评价,如:“对于他的观点你有什么想说的”“你有不同意见吗”、“亮出你的观点吧”、“请你评价一下他的方法”。由此,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理解问题,借鉴其他同学的方法,并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调整和优化自己的解题思路,从而实现集体智慧的共享。 5.教师的角色要适时而变。 为使小组学习富有成效,教师必须置身于学习小组中,适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指导与调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采用一种友好的、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既不能过多地干预学生的学习过程,又不能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袖手旁观。因此,一节课中教师的角色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第一,在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前,教师应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设计好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活动要求。第二,在小组深入开展合作与交流时,教师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合作者。第三,在指导学生共同完成对新知识的总结和应用时,教师更多的应是一个指导者。 小组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研究,使这种学习方式更加合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