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365.82KB ,
资源ID:26118262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611826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配套K12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b****9)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配套K12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

1、配套K12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静安区2015-2016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第130题每小题2分,第3135题每小题3 分,共75分)1“史前”系一历史名词,大体是指人类社会有明确的文献资料记载以前所经历的历史阶段。既然没有明确的文献记载,那对它的研究主要依托于A神话传说 B出土文物 C口述史料 D宗教典籍2史料因标准不同而有多种分类方法,如以是否经中间人手修改或转写而分为间接史料和直接史料。按照这一方法,下列属于直接史料的是A史记 B荷马史诗 C甲骨卜辞 D资治通鉴3有关吉尔伽美什的信息,正确的一组是地域载体性质A两河流域泥版史诗

2、B尼罗河流域纸草史籍C两河流域纸草史籍D尼罗河流域泥版史诗4雅典民主政治从梭伦、克里斯蒂尼到伯利克里时代不断发展。此时的中国和古罗马大致处于A西周时期、共和时代 B东周时期、共和时代 C秦汉时期、帝国时代 D魏晋时期、帝国时代5王家范的中国历史通论说:“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这里,谈到了西周政治的一大特点,即A天子并无实权 B贵族权高君主 C地方有自治权 D中央绝对集权6十二铜表法规定:“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这一规定旨在 A维护法律尊严 B保障奴隶权益 C促进社会公平 D保护私有财产7百家争

3、鸣中,各流派从不同角度思考乱世求治的方案,既有共识也有分歧。在古今厚薄问题上观点尖锐对立的学派是A儒家与法家 B道家与法家 C法家与墨家 D道家与儒家8资治通鉴唐纪载:“凡三年,运粮七百万石”。 实现这规模巨大运输的主要通道是A弛道 B海路 C长江 D运河9西方文学作品中常把 “卡诺莎觐见(1077年)”作为忍气吞声、屈膝投降的代名词。在这一故事中,那位“忍气吞声”者希望“觐见”的是A贵族 B国王 C皇帝 D教皇10国王路易十四(16431715年)就曾声称“朕即国家”,自视为神的化身。这间接表明当时法国的政治制度是A封建等级制 B等级君主制 C专制君主制 D议会民主制11“洞房昨夜停红烛,

4、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这是唐人朱庆馀的名诗闺意献张水部(又名近试上张水部)。诗作表面上看是新娘问新郎自己打扮得是否得体,实质却是A贵族子弟试探自己是否具有供职朝廷的资历B科举士子询问自己是否具备金榜题名的能力C地方官员打听自己的过错不作追究的可能性 D朝廷大员暗询自己是否得到皇上赏识的结果12近期,网络上流传一份地球5000年版图变迁全景动画,以动态方式将世界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各政权版图的变化呈现了出来。该图配了一句话:“当看到 时惊呆了!”如果这是站在中国人的立场说中国,空白处最可能是A公元前3世纪大秦帝国 B8世纪的大唐帝国C13世纪的大元帝国 D18世纪的大清

5、帝国13法国大革命期间制定的一部宪法中规定:“立法权委托给由人民自由选出的国民议会,行政权委托给国王。”这一规定的思想精髓源于但又低于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马基雅维利 D狄德罗14观点与左下图漫画的主旨接近的思想家是A孔子 B卢梭 C潘恩 D洛克15“它,曾经是大陆法系的发祥地;也曾是唤醒人性的辐射地;更是全新经济要素的孵化地”。这里的“它”指的是A意大利 B德意志 C法兰西 D英吉利16观察右侧图表,其中甲国是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德国17“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是 1819年去世一位

6、伟人讣告中的一句话。这位伟人是A瓦特 B哈格里夫斯 C法拉第 D爱迪生18在人类文明进程中,一些推动现代化进程的事件却往往与道德的要求背道而驰,“文明”的进步似乎都要忍受道德的谴责,以下组合最能说明上述情况的是A黑奴贸易和蒙古西征 B种族灭绝和殖民扩张C农奴制度和庄园经济 D圈地运动和西进运动19谭嗣同题江建霞东邻巧笑图诗写道:“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沧溟一哭休。四万万人齐落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致诗中“四万万人齐落泪”的历史事件是A南京条约割香港 B北京条约失九龙 C马关条约割台湾 D慈禧发动戊戌政变20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后世人对此言论进行了新

7、的提炼,变成了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物竞天择,适者生存C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D脱亚入欧,全盘西化21右图是1914年版某机构的徽章。从研究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角度看,徽章所反映出的最有价值的历史信息是这一机构A即 “三省六部”中的“工部” B在中国上海土生土长C管理阶层由多国组成 D损害了中国主权完整22“1939年起,德国采取一连串的对外侵略行动,波兰、捷克、挪威相继为德国控制,1940年六月以后的一年里,只有一个欧洲国家与德国抗衡。”这个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意大利 D苏联23毛泽东在“七大”工作方针:“陈独秀给我的影响超过了任何人那个时候被这个杂志和五四运动警醒起来的人,后头有一部分

8、进了共产党”。文中的“那个时候”和“这个杂志”分别指A维新运动时期 、中外纪闻 B辛亥革命时期、少年中国 C新文化运动时期、新青年 D五四运动时期、每周评论24右图漫画作者的立场倾向于A边区政府 B国民政府 C汪伪政权 D伪满洲国25一位外交官在1946年写道:“我们宁肯要一个分裂的德国,至少让其西部成为对付极权主义势力的缓冲器,也不要一个势力范围直达北海的统一的德国。”这位外交官很可能来自A美国 B苏联 C日本 D德国26建国前夕,毛泽东在一篇报告中指出:“占国民经济总产值90%的分散的个体的农业经济,是可能和必须谨慎地、逐步地而又积极地引导它们向着现代化和集体化的方向发展的,任其自流的观点

9、是错误的。”依据这一观点,建国后进行了 A土地改革 B农业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联产承包27“中国人民由被压迫的地位变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而以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代替那封建买办法西斯专政的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而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上引文出自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8“公报中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提出了载入史册的十项原则,是亚非国家对国际关系准则的重要贡献,是世界历史进程中划时代的里

10、程碑。”根据史实判断材料中的该“公报”出自A雅尔塔会议 B波茨担会议 C日内瓦会议 D万隆会议29右下图的新闻报道,最可能出自A“大跃进”时期 B土地改革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初期30“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啊。”周恩来这段话说的是 A中美关系正常化 B中美正式建交C中日关系改善 D中日正式建交以下每小题3分31清朝建立后,以最优荣的古帝王礼管理明十三陵,康熙帝更是多次亲率大臣祭奠明孝陵。这些做法主要是为了A赢得遗民支持,改善满汉关系 B缓和民族矛盾,巩固大清政权C表明文化臣服,实现政权过渡 D淡化征服意识,表明文化认同32威廉李卜克内

11、西如此形容德国:“你如果想了解德国,就必须抓住这样一个事实:德国,特别是普鲁士,是一个倒着的金字塔,牢牢埋在地里的塔尖是普鲁士士兵头盔上的尖铁,一切都由它托起”。此话意在说明 A德国的社会结构极其稳定 B德国的军国主义传统深厚 C德国沿袭普鲁士尚武传统 D军人在德国享有崇高地位33“自严氏书出,而物竞天择之理,厘然当于人心,而中国民气为之一变”。“天演、物竞、天择、淘汰、适者生存”等新名词成为最流行的字眼。有的学校以天演论为教材,有的教师以“物竞、天择”为作文题目,有的人干脆以“竞存、适之”等为自己家中子弟取名。上述现象的出现,归因于A“进化论”观点科学前卫 B民主革命派的宣传发动C民族危机促

12、国人思想启蒙 D近代西学东渐影响深刻34上海开埠后,几乎呈现出清朝县衙、外国租界和帮会“三分天下”的局面。这种情况说明近代上海是A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的据点 B中国市政现代化的历史写照C中国近代化和半殖民地化的缩影 D中国走向文明世界的窗口35近年来,中国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在多个国际场合提及“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决不允许开历史倒车”。这样做,旨在 A以史为鉴 B敲打日本 C警告美国 D警示风险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5分)36儒学演变材料一 日夜修德,月变省刑,星变结和,凡天变,过渡乃占。国君强大,有德者昌;弱小,饰诈者亡。司马迁:史记天宫书材料二 在董仲舒看来,天是百神

13、大君,天具有仁义礼智信,皇帝是天的儿子。人间的一切都是天造就的。天按照自己的模样造就了人,人秉承天的意志长出了身体,这就是人符天数。天有三百六十六日,人骨有三百六十六节;天有十二个月,人骨有十二大节;天有五行,人有五脏;天有四季,人有四肢;天有昼夜,人有视瞑。天地有上下之别,人间有尊卑之别。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是合于天道的伦理范畴。中国哲学与文化材料三 皇帝必须注意天的喜怒表现,依照它来行事。汉朝以后的皇帝,就是 用这一点来检验他自己和他的政策,一旦出现灾异使之不安的时候,就试图改正。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问题(13分):(1)材料一、二反映了儒家的什么观点?该观点与春秋战国时的儒家

14、思想有何不同?(4分)(2)结合三则材料,简析西汉时期儒家思想出现变化的原因、目的和作用。(9分)37文明进步 “大约在16601789年西欧专制主义盛行,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也经历了中世纪以来最重大的变化。”“没有任何事件比法国革命和工业革命更深刻地改变了西方文明的面貌了。l9世纪和20世纪早期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中产阶级自由主义的传播和经济上的成功。古老的土地贵族的没落,城市工人中的阶级意识的增长所有这一切都植根于这两次革命。”西方文明史(美罗伯特E勒纳等著)问题(12分):(1)推动材料中这一时期“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发生重大变化的科技、思想因素是什么?(2分)并分析这种变化对欧洲文明发展

15、的影响。(4分)(2)简析材料中提及的工业革命和法国革命对西方文明的影响。8分) 38世易时移(在)18151914年的百年间,大国间的战争几乎都不出自家门前的区域。但是这一切,到了1914年都改变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席卷了每一个强国,事实上除了西班牙、荷兰、北欧三国以及瑞士之外,全欧洲都加入了这场战争。这一切现象当中,意义最为重大的改变,却要数美国人的参战。美国的加入,从此决定了20世纪历史的面貌。霍布斯鲍姆问题(11分):(1)简述“这一切,到了1914年都改变了”的具体表现。(4分)(2)你认可“美国的加入,从此决定了20世纪历史的面貌”吗?(1分)请简述理由(6分)39世界体系 世界体系

16、,又称作国际格局,通常指的是一些大国通过条约或协议所划分的势力范围及形成的统治秩序。 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末,世界体系大致经历了四次重大的演变。 问题(14分):(1)请按示例,完成以下表格(8分):体系名称形成时间重要特征第一次(示例)维也纳体系拿破仑战争(或反法联盟打败拿破仑帝国)后俄、普、奥三国组成“神圣同盟”分割欧洲。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多极格局(2)纵观这近200年的历史,有许多因素推动或制约着世界格局的演变,你认为主要因素有哪些?(6分)40致李中堂1894年,28岁的孙文向当时身居要职的李鸿单递交一封信,其中多处涉及李鸿章及其参与的洋务运动。摘片断如下: 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

17、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我国家欲恢扩宏图,勤求远略,仿行西法以筹自强,而不急于此四者,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窃尝闻之,昔我中堂经营乎海军、铁路也,尝脣为之焦,舌为之敝,苦心劳虑数十余年,然后成此北洋之一军、津关之一路。夫以中堂之勋名功业,任寄股肱,而又和易同众,行之尚如此其艰,其他可知矣。中国有此膏肓之病而不能除,则虽尧舜复生,禹皋佐治,无能为也,更何期其效于二十年哉?窃维我中堂自中兴而后,经略南北洋,孜孜然以培育人材为急务。建学堂,招俊秀,聘西师而督课之,费巨款而不惜。遇有一艺之成,一技之

18、巧,则奖励倍加,如获异宝。诚以治国经邦,人才为急,心至苦而事至盛也。伏维我中堂佐治以来,无利不兴,无弊不革,艰巨险阻尤所不辞。如筹海军、铁路之难尚毅然而成之,况于农桑之大政,为生民命脉之所关,且无行之之难,又有行之之人,岂尚有不为者乎?用敢不辞冒昧,侃侃而谈,为生民请命,伏祈采择施行,天下幸甚。问题:(1)部分同学对上书时孙中山的政治立场有以下几种看法: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你认可哪一说(1分)?试说明理由。(4分)(2)材料中的“中国有此膏肓之病而不能除”的“膏肓之病”指的是什么?(1分)并解释你的判断依据。(4分)(3)你如何看待孙中山对李鸿章及洋务运动的看法?(15分)静安区2015-

19、2016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第130题每小题2分,第3135题每小题3分,共75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BCABCDADD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CBBABADCA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CACAABBDDA得分3分1分1分0分31BADC32BCDA33CADB34CABD35DAB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5分)36儒学演变(13分)(1)观点:“天人感应”之说、“君权神授”、仁政学说(1分)不同:董仲舒在儒家“仁”和仁政的基础上吸取了阴阳五行学说,加

20、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是儒家的政治思想和伦理学说加以神圣化、绝对化。(3分)(2)原因:汉朝以来,一度沉寂的儒学渐受重视。汉武帝继位后,锐意进取,经营开拓,需要积极有为的思想学说为其治国安邦提供理论依据,而儒家存在可以发展的基础。(3分)目的:董仲舒通过天人感应学说,倡导“君权神授”,论证了君主统治的合理性;对君主的行为用祥瑞和灾异予以褒奖或谴责,又兼具制约和警戒君主的目的。 (3分)作用:维护了君主统治,有利于政权稳定。发展儒家学说,完善正统思想。 (3分)37文明进步(12分)(1)影响:科学、理性思想(或启蒙思想)为欧洲反封建斗争提供了思想武器(2分,由于材料有时间界限,如果回答文

21、艺复兴,只能部分赋分);科学技术进步(工业革命)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2分,由于材料有时间界限,如果回答第二次科技革命,只能部分赋分)。(2)工业革命:生产力的进步,工业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欧洲实现经济现代化(工业化);大工厂推进城市化进程,欧洲实现城市化;工业革命使欧洲的飞速发展,拉大了后进行工业革命地区的实力差异,促进了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 工业革命进一步瓦解旧的封建生产关系,社会阶级结构分化,工业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对立(马克思主义诞生,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工业革命也导致国际关系上的弱肉强食,凭借实力操纵国际关系;工业革命也导致环境污染、人际关系淡漠等消极现象等

22、。(回答出任意两方面即可考虑4分)法国革命:打击了法国及欧洲的封建势力,为资产阶级统治在欧洲的确立起到推动作用;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推动了欧洲代议民主制的建立与发展;革命确立的新秩序促进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发展;法国革命改变了欧洲实力对比,对欧洲近代疆域的演变产生影响;法国革命还影响到美洲的革命和历史进程。(回答出任意两方面即可考虑4分)38世易时移(11分)(1)表现: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大国间双边战争的情况,战争几乎席卷了每一个强国;孤立的外交政策变得过时,国际协调、沟通和冲突日渐增多。(4分)(2)基本认可(1分)(若回答出基本不认可,且在理由中有成立的因素,也可赋分。)理由

23、:美国的参战大大增加了协约国一方的经济、军事实力,战争局势朝着有利于协约国的方面发展,加速了一战结束的进程;(2分)美国的参战及战后的走向也表明了欧洲的衰落和美国的世界大国的地位的确立,欧洲逐步失去国际关系的主导权,而美国渐趋强大,并进一步发展成为主导国际关系的核心力量。(4分)39世界体系(14分)(1)(8分)体系名称形成时间重要特征第一次(示例)维也纳体系拿破仑战争(或反法联明打败拿破仑帝国)后俄、普、奥三国组成“神圣同盟”分割欧洲。第二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操纵国联宰割战败国(如答美、日在亚太地区矛盾尖锐也可给分)(1分)。第三次雅尔塔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分)形成

24、了美苏争霸和冷战为特征的美苏对峙格局(或两极格局)第四次多极格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一超多强,世界格局呈多极化趋势(2)因素: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力的进步)、经济力量的消长、军事实力的变化、新兴势力的崛起(只要求回答出3点,每点2分,如答其他内容(或国际战略的演变等),只要言之有理,也可给分,但赋分不超过4分,若从国家间实力对比的变化角度回答,可以记4分)。40致李中堂(25分)(1)派别:维新派(1分)。理由:主张变革,并且主张变革政治制度,同时寄希望于掌握实权的人来主持变革,认可君主的作用。(3分)(或:孙中山对当时如火如荼的洋务运动持肯定看法,并希望改革更进一步,发展为仿行西法的政治变革

25、,同时孙中山又认可尧舜禹皋,说明他并不反对君主制度,可以判定此时的孙中山实为一位君主立宪的支持者。)(2)“膏肓之病”:落后的政治制度(或专制制度)(2分)依据:材料中明确提及:我国家欲恢扩宏图,勤求远略,仿行西法以筹自强。(4分)(3)本小题采用分层评分方法。水平1(1511分):注意到要求评论的不只是孙中山对李鸿章的看法,而且还要评论他对洋务运动的看法。同时注意到不是要求考生谈自己的上述两方面的看法,而是评论孙中山的看法。全面:如既肯定洋务运动的成果,又总结出洋务运动的缺陷;但对李鸿章的看法却因为是自己主张的陈述对象而多有溢美而失公正。辩证:孙的观点既有合理一面,又有偏颇一面。历史:在甲午战争结束前能有如此认识已经是比较进步的,其认识还得益于其西方生活的经历(即受西方文化的影响)立场:孙因希望李采纳自己的主张,从而对李尽力吹捧。以上4方面均史实充分,推论适度,组织得当即归于本层次。水平2(105分):在以上四方面中方面缺乏一至两个角度。或史料运用不当、或推论过度、或组织不佳,则归本本层次。水平3(40分):观点提炼不清晰、或仅仅从一个角度堆砌,或篇幅不足、或论述条理不清,则归于本层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