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 ,大小:28.50KB ,
资源ID:261000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61000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苏格拉底与孔子之比较.doc)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苏格拉底与孔子之比较.doc

1、苏格拉底与孔子之比较冯友兰先生曾经说过:“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如苏格拉底之在夕阳历史。”一个是代表古希腊文化中的思想家,开创哲学研究新方向的跨时代;一个是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儒家思想影响华夏儿女几千年。古希腊文化与华夏文化中,一个在西方,对夕阳历史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一个在东方对华夏文明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两人又太多的相似,带式他们更多展现出来的是内在实质上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实在相似之处中的不同之处,也反映出来的是古希腊文化与华夏文化背景和结构的不同,此处浅略地做以比较分析。一、苏格拉底与孔子启发式教学比较当我们把孔子和苏格拉底的启发式教学加以比

2、较,就可以看出,二者有两个主要的共同特点。其一是历史背景,大致相同,尽管当时的中国处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代,而雅典则处于奴隶制民主时代,但二者都有政治民主,学术空气活跃,百家的争鸣的气氛。因此,虽然当时的中国和雅典,因地理隔绝,互不联系,但二人还是先后独立地提出和运用启发示教学。其二是,二者的最核心部分是相同的,那就是都从不同的角度向顺申购,启发学生积极的,独立地思考问题,主要地学习,获取知识。他们不同之处。其一,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把学和思结合起来,强调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的同时,也强调教师要传授知识,学生要学习知。他的名言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同则殆。”而苏格拉底在这个问题上不同于孔子

3、,只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启发学生的思考,这是对的,而忽略了或者说以此知识的传授则是不对的,片面的,可见在这个问题上,孔子的思想比苏格拉底要高超得多。其二,苏格拉底的启发式教学,只是限于一味地提问题,回答问题这一种方式,未免显得单调。孔子的启发示教学,除了启发性提问外,还辅以浅近的例子,说明深刻的哲理的方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叩两端”的方式这也要比苏格拉底全面一些,从这方面来看,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比苏格拉底的要略高一筹。 二、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成人艺术比较苏格拉底最具审美意味的是“苏格拉底式的讽刺”,苏格拉底式的讽刺是与现代所谓讽刺不同。它是一种谈话方式,一种自由愉

4、快的社交。苏格拉底提出问题,诱导别人思索、回答,以便对自己想说的话存疑和对别人自由思索加以等待。例如在美诺篇里,苏格拉底问美诺:什么是美德?美诺立刻就分别回答了男人的美德是什么,女人的美德是什么,等等,苏格拉底讽刺他说:“当我只问你一种美德时,你就把你所留着的一窝美德都端出来了”,而这并不是他所要问的,他要问的是“美德本身”。因为美德“不论他们有多少种,而且如何不同,它们都有一种使它们成为美德的共同本性。”苏格拉底就这样以“无知者”的身份一步上引导美诺进行推导,从具体的感性经验,指出构成美德概念的部分概念(正义,勇敢等等),最后推出美德是一种“知识”。这就是引导人开始了意识对自己的反思,寻找从

5、每个人中都可以找到的普通的道德本质。苏格拉底的方法始终坚持一个论点,标准始终如一,被问者必须严格遵守言说本身的逻辑层次,所使用的概念都必须建立在明确的“定义”之上。他用这样的方法盘问人,正像他希望暴露自己的无知一样,也会暴露别人的无知,他的目的是否定错误,追求真理。他的这种方式本身就含有人与人在对话中互相陶铸的成分。以此与苏格拉底一样,孔子讲学的方式也是采用对话形式。孔子与人的对话如诗篇一样,语言简洁、明快、生动,特别是比喻、对比手法的运用,使其内蕴丰厚,有很多的话就是人生格言。如“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对语言的锤炼,是与他对人

6、的修养要求分不开的。孔子还用很多精辟的格言来教诲人,如“道有三友,担者三支,益者三乐,损者三乐,君子有三戒,君子有三思,君子有三畏,君子有九思”但如果碰到一个像木头一样的人,他根本不去思,不去乐,不去戒,不去畏,怎么办?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成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孔子对这种只吃不思不把自己当人的“病”,开出的单方是去“做做下棋的游戏”,从游戏中感受智力活力活动的愉快,也就是说孔子以为人之为人应“用心”思索,应有意识。综上所述,全面地来看孔子,他以诗、礼、乐等形式以与弟子之间展开对话的形式来追求人之为人的美,孔子以为完美的人是有仁爱之心的能“爱人”的人。与苏格拉底比较,他

7、们共同之处都是以审美的方式倦地追求人之为人的完美。他们的不同之处是,两人主要从不同的方向进行思索。一个从人的“自我意识”,唤醒人的“反思”,一个从人的“群体意识”,呼唤人们之间的“仁爱”;一个从人的内心的思想核心理性思维,去求得对普遍概念的认识,一个从人的外在的行为方式,躬行“仁”与“礼”;一个追攀心灵的真善美,一个实行“仁”与“礼”的融合的尽善尽美,而对人之为人的美的追求中,他们也开始了对自己的塑造。总之,苏格拉底是一个“立之思之自制之”的思想者;孔子是一个“学之行之约之的“行动者”。苏格拉底是一个“自知其无知”的提问者和精神助产士;孔子是一个博学的行为艺术的回答者和教诲者。苏格拉底在自我意识对普遍概念的确证中,从“思”、从“大”开始陶铸自己;孔子则在强调群体意识中,在“齐之以礼”的躬行中,从“始于定下”行起表演出自己。苏格拉底侧重于启示人怎样思,孔子侧重于告戒人如何行。在相距今天两千多年前天各一方,他们以艺术家的激情与方式投身于哲学这伟大的艺术实践中,在寻觅和创造人为的美的同时,将自己雕塑成独特的完美的人的形象,在人类文化的历史的天空,他们犹如两颗熠熠生辉的奇异硕大的双子星星,向我们闪耀着智慧、仁爱之光。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