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124.39KB ,
资源ID:26049242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604924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列管式换热器设计汇总.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列管式换热器设计汇总.docx

1、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列管式换热器设计汇总奸埠爭院课程设计课程名称化工原理课程设计题目名称列管式换热器设计专业班级10级食品科学与工程(1)学生姓名fff学号77777指导教师赵大庆O 一二 年 十二 月 二十八 日1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 1)2概述与设计方案简介2)3确定设计方案( 6)3.1选择换热器的类型 6 )3.2管程安排( 6)4确定物性数据 ( 6)5估算 算传热面积 ( 7)5.1热流 (. 7)5.2平均传热温差 (. 7)5.3传热面积 (7)5.4冷却水用量 (7)6工 艺 结 构 尺寸 (8)6.2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 8)6.3传 热 温 差 校 平 均 正 及

2、 壳 程数 (8)6.4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 10)6.5壳体内径 (. 10)6.6折流挡板 (. 10)6.7其他附件 (. 10)6.8接管 (. 10)7换热器核算 (. 10)7.1热流量核算 (10)7.2壁温计算 (13)7.3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阻力 13)8结 构 设计 (15)9参考文献 ( 16)10主 要 符 号 说明 (17)设计任务与条件某生产过程中,反应器的混合气体经与进料物流换热后,用循环冷却水将其从110C进一步冷却至60C之后,进入吸收塔吸收其中的可溶组分。已知混合 气体的流量为6.3 x 104kg/h,压力为6.9Mpa。循环冷却水的压力为0.4Mp

3、a,循 环水的入口温度为29E,出口温度为39C,试设计一台列管式换热器,完成该 生产任务。经查得混合气体在 85 C下有关物性数据:密度 p i=90kg/m3,定压比热容 CPi=3.297kJ/(kg* C );热导率入 i=0.0279W/(m*C );粘度 u 1=1.5 x 10-5 pa*s。循环水在34C下的物性数据:密度31=994.3 kg /m定压比热容cp1=4.174kJ/kg*K热导率1=0.624w/m*K粘度1 =0.742x10 Pa*s设计说明书概述与设计方案简介换热器的类型列管式换热器又称为管壳式换热器, 是最典型的间壁式换热器,历史悠久,占据 主导作用,

4、主要有壳体、管束、管板、折流挡板和封头等组成。一种流体在关内 流动,其行程称为管程;另一种流体在管外流动,其行程称为壳程。管束的壁面 即为传热面。其主要优点是单位体积所具有的传热面积大, 传热效果好,结构坚固,可选用的 结构材料范围宽广,操作弹性大,因此在高温、高压和大型装置上多采用列管式 换热器。为提高壳程流体流速,往往在壳体内安装一定数目与管束相互垂直的折 流挡板。折流挡板不仅可防止流体短路、增加流体流速,还迫使流体按规定路径 多次错流通过管束,使湍流程度大为增加。列管式换热器中,由于两流体的温度不同,使管束和壳体的温度也不相同,因此 它们的热膨胀程度也有差别。若两流体温差较大(50C以上

5、)时,就可能由于热 应力而引起设备的变形,甚至弯曲或破裂,因此必须考虑这种热膨胀的影响。2.1换热器换热器是化工、石油、食品及其他许多工业部门的通用设备, 在生产中占有 重要地位。由于生产规模、物料的性质、传热的要求等各不相同,故换热器的类 型也是多种多样。按用途它可分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根据冷、热 流体热量交换的原理和方式可分为三大类:混合式、蓄热式、间壁式。间壁式换热器又称表面式换热器或间接式换热器。 在这类换热器中, 冷、热 流体被固体壁面隔开, 互不接触, 热量从热流体穿过壁面传给冷流体。 该类换热 器适用于冷、 热流体不允许直接接触的场合。 间壁式换热器的应用

6、广泛, 形式繁 多。将在后面做重点介绍。直接接触式换热器又称混合式换热器。在此类换热器中,冷、热流体相互 接触,相互混合传递热量。该类换热器结构简单,传热效率高,适用于冷、热流 体允许直接接触和混合的场合。 常见的设备有凉水塔、 洗涤塔、 文氏管及喷射冷 凝器等。蓄热式换热器又称回流式换热器或蓄热器。 此类换热器是借助于热容量较大 的固体蓄热体, 将热量由热流体传给冷流体。 当蓄热体与热流体接触时, 从热流 体处接受热量,蓄热体温度升高后,再与冷流体接触,将热量传给冷流体,蓄热 体温度下降,从而达到换热的目的。此类换热器结构简单,可耐高温,常用于高 温气体热量的回收或冷却。 其缺点是设备的体积

7、庞大, 且不能完全避免两种流体 的混合。工业上最常见的换热器是间壁式换热器。 根据结构特点, 间壁式换热器可以 分为管壳式换热器和紧凑式换热器。紧凑式换热器主要包括螺旋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等。管壳式换热器包括了广泛使用的列管式换热器以及夹套式、 套管式、蛇管式 等类型的换热器。 其中,列管式换热器被作为一种传统的标准换热设备, 在许多 工业部门被大量采用。 列管式换热器的特点是结构牢固, 能承受高温高压, 换热 表面清洗方便,制造工艺成熟,选材范围广泛,适应性强及处理能力大等。这使 得它在各种换热设备的竞相发展中得以继续存在下来。使用最为广泛的列管式换热器把管子按一定方式固定在管板上, 而管

8、板则安 装在壳体内。 因此, 这种换热器也称为管壳式换热器。 常见的列管换热器主要有 固定管板式、带膨胀节的固定管板式、浮头式和 U 形管式等几种类型。2.2设计方案简介2.2.1 换热器类型的选择根据列管式换热器的结构特点,主要分为以下四种。以下根据本次的设计要 求,介绍几种常见的列管式换热器。1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这类换热器如图1-1所示。固定管办事换热器的两端和壳体连为一体, 管子 则固定于管板上,它的结余构简单;在相同的壳体直径内,排管最多,比较紧凑; 由于这种结构式壳测清洗困难,所以壳程宜用于不易结垢和清洁的流体。当管束 和壳体之间的温差太大而产生不同的热膨胀时,用使用管子于管板的接口

9、脱开, 从而发生介质的泄漏。泮I t I 周锻怦机式换圳器I2W41 3ft 体 !列氓 56n2.U型管换热器U型管换热器结构特点是只有一块管板,换热管为 U型,管子的两端固定在 同一块管板上,其管程至少为两程。管束可以自由伸缩,当壳体与U型环热管由 温差时,不会产生温差应力。U型管式换热器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只有一块管板, 密封面少,运行可靠;管束可以抽出,管间清洗方便。其缺点是管内清洗困难; 哟由于管子需要一定的弯曲半径,故管板的利用率较低;管束最内程管间距大, 壳程易短路;内程管子坏了不能更换,因而报废率较高。此外,其造价比管定管 板式高10流右。3.浮头式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的结构如下图

10、1-3所示。其结构特点是两端管板之一不与外科 固定连接,可在壳体内沿轴向自由伸缩,该端称为浮头。浮头式换热器的优点是 党环热管与壳体间有温差存在,壳体或环热管膨胀时,互不约束,不会产生温差 应力;管束可以从壳体内抽搐,便与管内管间的清洗。其缺点是结构较复杂,用 材量大,造价高;浮头盖与浮动管板间若密封不严,易发生泄漏,造成两种介质 的混合。團I”2 评光成换培誥I2 同宅怦板 A 隔板 *汗钩岡扶二 5- if &痔头蕴4.填料函式换热器填料函式换热器的结构如图1-4所示。其特点是管板只有一端与壳体固定连 接,另一端采用填料函密封。管束可以自由伸缩,不会产生因壳壁与管壁温差而 引起的温差应力。

11、填料函式换热器的优点是结构较浮头式换热器简单, 制造方便, 耗材少,造价也比浮头式的低;管束可以从壳体内抽出,管内管间均能进行清洗, 维修方便。其缺点是填料函乃严不高,壳程介质可能通过填料函外楼,对于易燃、 易爆、有度和贵重的介质不适用。图1 4 臥料圉式换热甜I 一祐型着輕 2J4料由 5蚁向删雄1.3设计方案的选定1.3.1 设计任务题目反应器的混合气体列管式换热器设计1.3.2设计任务和设计条件反应器的混合气体经与进料物流换热后,用循环冷却水将其从 110C进一 步冷却至60C之后,进入吸收塔吸收其中的可溶组分。已知混合气体的流量为 39000kg/ h,压力为6.9 MPa循环冷却水的

12、压力为0.4 MPa循环冷却水的入 口温度为29E,出口温度为39C,试设计一台列管式换热器,完成该生产任务。列管式换热器工艺设计1.确定设计方案1.选择换热器的类型两流体温的变化情况:热流体进口温度 110C出口温度60 r ;冷流 体进口温度29 r,出口温度为39 r,该换热器用循环冷却水冷却,冬季 操作时,其进口温度会降低,估计该换热器的管壁温度和壳体温度之差较 大,因此初步确定选用浮头式换热器。2.管程安排从两物流的操作压力看,应使混合气体走管程,循环冷却水走壳程。 但由于循环冷却水较易结垢,若其流速太低,将会加快污垢增长速度, 使换热器的热流量下降,应使循环水走管程,混和气体走壳程

13、。二、 计算定性温度,确定流体特性定性温度:对于一般气体和水等低黏度流体, 其定性温度可取流体进出口温 度的平均值。故壳程混和气体的定性温度为T= 110 60 =85 r2管程流体的定性温度为t=39 29 34 r2根据定性温度,分别查取壳程和管程流体的有关物性数据混和气体在85r下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密度31 90kg / m热导率1=0.0279w/m*T粘度51 =1.5 X 10 Pa*s循环水在34C下的物性数据:密度 31=994.3 kg /m定压比热容cp1 =4.174kJ/kg*K热导率1 =0.624w/m*K粘度1=0.742 X 10- 3Pa*s三、计算热负荷和

14、载热体用量1热负荷:QFCm 匕=23000X 3.297X (110-60)=kJ/h =105300kw2.冷却水用量 Wc=Q/cpc(t2-ti)= 3.791 X 106十4.174X (39-29)=91000kg/h四、按逆流初算传热平均温度差48.3K丄 _(110 39) (60 29)tm 1=,110 39In60 29五、初选传热系数和计算传热面积1.由于壳程气体的压力较高,故可选取较大的 K值假设 K=320W/( m2 k)2.22222估算的传热面积为:A1=Q*( K tm1)=68.1m2考虑10%20%的安全系数A=A 1X 1.1= 74.8m2六、工艺结

15、构尺寸1 管径和管内流速选用25X2.5传热管(碳钢),取管内流速u1=1.2m/s。2 管程数和传热管数可依据传热管内径和流速确定单程传热管数Ns=V 9.1 104/(3600 994.3)2 80.9.2 0.785 0.022 1di u4L=按单程管计算,所需的传热管长度为r=H按单程管设计,传热管过长,宜采用多管程结构。根据本设计实际情况,采用非标设计,现取传热管长l=3m,则该换热器的管程数为NP=牛4传热管总根数 Nt=81 X 4=324根3.传热温差校平均正及壳程数平均温差校正系数:110 60 匕539 29按单壳程,双管程结构,查【国防工业出版社化工原理 (第二版)1:

16、图4-25(a)得:平均传热温差tm t tm1 0.96 48.3 46.4 k由于平均传热温差壳程合适。校正系数大于0.8,同时壳程流体流量较大,故取单0.96t4.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采用组合排列法,即每程内均按正三角形排列,隔板两侧采用正方形排列。见【化学工业出版社传热应用技术1: P86图1-80。取管心距 a=1.25c0,贝U a=1.25X 25=31.25 32 mm管束最外层管子的中心与壳体内表面的距离:S=a/2+6=32/2+6=22 m各程相邻管的管心距为44伽。见【化学工业出版社传热应用技术1: P8表1-21 管程数的确定,每程各有传热管114根,其前后管程中隔板

17、设置和介质的流通顺 序按【化学工业出版社传热应用技术1: P87图1-81选取。横过管中心线的管数:Nc=1.19. 一324=21根5壳体内径 采用多管程结构,进行壳体内径估算。取管板利用率n =0.75 ,则壳体内径为:D=1.05ajNT / 1.05 32/324/0.75 704mm按卷制壳体的进级档,可取D=800mm筒体直径校核计算:壳体的内径Di应等于或大于(在浮头式换热器中)管板的直径,所以管板直径的计算可以决定壳体的内径,其表达式为:Di t (nc 1) 2b取 b=1.2d0=1.2 25=30mmDi =32 (21-1) +2 32=704mm 按壳体直径标准系列尺

18、寸进行圆整:Di =800mm6.折流挡板 采用圆缺形折流挡板,去折流板圆缺高度为壳体内径的25%,则切去的圆缺高度为h=0.25X 800=200m,故可取 h=200mm取折流板间距 B=0.3D,贝U B=0.3X 800=240mm,可取 B 为 240mm。折流板数目【化学工业出版社传热应用技术】:P887.换热器核算1热流量核算(1)壳程表面传热系数 用克恩法计算,见式【国防工业出版社化工原理(第二版)1:式(4-41b):0 O.3Reo055 Pr13(一)014de w当量直径,依【国防工业出版社化工原理(第二版)1:式(4-43)得Re。deUo_0.02 2.2 901.

19、5 10264000壳程流通截面积:壳程流体流速及其雷诺数分别为Vs 烦00600 90) 2.2m/sA 0.0547普朗特数3 5c Cp 3.297 10 1.5 10 , “cPr 1.7730.0279粘度校正 (一)0.14 1w0.36 0.0279 264000055 1.773 3 582.7w/m2 K0.02(2)管内表面传热系数:(3)污垢热阻取:【化学工业出版社传热应用技术】:P56 表 1-6(4)传热系数Ke有:术】:P55【化学工业出版社传热应用技(5)传热面积裕度:管程流体流通截面积:2 570S 0.785 0.022 0.03585管程流体流速:15404

20、9/(3600 994.3) 1 2m/si 0.0358 .雷诺数:3Re 0.02 1.2 994.3/(0.742 10 ) 32161普朗特数:Rwd。d m1Ro匸)o25 0.0006 255502 20 20330w/m2 K22.50.0004 丄625Kedo Rd。idi di管壁热阻按【国防工业出版社化工原理1:附录11查得碳钢在该条件下0.0025 0.00005m2 k/w的热导率为50w/(m K)。所以Rw50计算传热面积Ac:Q1 6430 103 2A - 419.93m2Ke tm 330 46.4该换热器的实际传热面积为 Ap :Ap dINT 3.14

21、0.025 9.94 (570 28) 422.92m2该换热器的面积裕度为:传热面积裕度合适,该换热器能够完成生产任务3.壁温计算tw 式中液体的平均温度T和气体的平均温度分别计算为T=(39+29)/2=34 Ct=(110+60)/2=85Ci 5502w/mK583w/mK传热管平均壁温tw 39 C壳体壁温,可近似取为壳程流体的平均温度,即 T=85 C。壳体壁温和传热管壁温之差为 t 85 39 46 Co该温差较大,故需要设温度补偿装置。由于换热器壳程压力较大,因此,需 选用浮头式换热器较为适宜。1 换热器内压力降的计算(1)管程流体阻力Pi ( P1 P2)NsNpFtNs 1

22、 , Np 5 , P1u2由Re=32161,传热管对粗糙度0.01,查莫狄图:【化学工业出版社流体输送与非均相分离技术】:P78图1-82得 0.04,流速u=1.3m/s.994.3kg/m3,所以:对于25 X 2.5传热管,Ft=1.4Pi (13442.93 2520.55) 1 2 1.4 44697.7 Pa管程流体阻力在允许范围之内。(2)壳程阻力:按式计算(埃索法)Ps ( Po Pi)FsNs , Ns 1 , Fs 1流体流经管束的阻力F=0.5fo 5 588000 0.228 0.2419Ntc 1.1Nt0.5 1.1 9250-5 34N B 19 u0 2.5

23、m /s流体流过折流板缺口的阻力Pi19 (3.52 0.267.0.8990 1.36224586.08 Pa总阻力ps 724.82+4586.08=5311.62Pa10kpa由于该换热器壳程流体的操作压力较高,所以壳程流体的阻力也比较适宜。换热器主要结构尺寸和计算结果换热器型式浮头式换热器参数管程壳程工作介质循环冷却水混合气体流量 /(kg/h)897671227301温度(进/出) /C29/39110/60压力/MPa0.46.9物 性 参 数定性温度23485密度 /(kg /m3)994.390比热容/kJ/(kg4.1743.297黏度/mPas0.7420.015热导率 /

24、W/(m -C)0.6240.0279普朗特数4.9631.773设备 结 构参型式浮头式台数1壳体内径/mm1000壳程数1管子规格 25mM 2.5mm管心距/mm32管长/mm8000管子排列正三角形管子数目/根570折流板数/块26数传热面积/m457.62折流板距/mm300管程数5材质碳钢主要计算结果管程壳程流速/(m/s)1.22.5传热膜系数W/( m2 -C)5502625污垢热阻/(m C /W)0.00060.0004阻力损失压力降/MPa0.044690.03998热负荷/kW10408平均传热温差/C46传热系数/W/( m c )330面积裕度/%0.7参考文献1匡

25、国柱,史启才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课程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2郑津洋,董其伍,桑芝富.过程设备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2010.3付家新,王为国,肖稳发.化工原理课程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4朱有庭,曲文海,于浦义.化工设备设计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王松汉.石油化工设计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黄嘉琥.压力容器材料实用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7黄载生.化工机械力学基础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0.8李世玉,桑如苞.压力容器工程师设计指南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5.9贺匡国.压力容器分析设计基础M.北

26、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10James R.Farr . Maan H.Jawad.Guidebook for the Design of ASME Section VfflPressure VesselsM.New York:ASME Press,2001.11Maan H.Jawad. Design of plate and shell structuresM. New York:ASMEPress,2001.12Ramesh K.Shah, Dusan P. Sekulic . Fundamentals of heat exchanger designM.John Wiley &

27、Sons,Inc.,2003.11. 主要符号说明英文字母b折流板间距,mc系数,无量纲;d管径,md换热器外壳内径,mf 摩擦系数;F系数;h圆缺高度,mK总传热系数,W/(m2C );l管长,mm 程数;n指数;管数; 程数;N管数;程数;NB折流板数;Nu努塞尔特准数;P压力,Pa;因数;Pr 普兰特准数;q 热通量,W/m2Q 传热速率,Wr 半径, m;气化潜热, kJ/kg ;R热阻,m2C /W;因数;e雷诺准数;S 传热面积,m2t冷流体温度,C;管心距, m;T热流体温度,C; u 流速,m/s;W质量流量,kg/s,V体积流量,m3/s。希腊字母a 对流传热系数,W/(m2 C);有限差值;入一一导热系数,W/(mC );卩一一粘度,Pa - S;P 密度,kg/m3;i 管内; m平均; o 管外;s 污垢。书一一校正系数。下标c 冷流体;h热流体;0023捫计4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