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48.50KB ,
资源ID:257375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57375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隧道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隧道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

1、隧道质量通病防治措施4.1 进洞前边坡或仰边坡坍塌控制及防治措施:4.1.1 进洞前要挖好仰坡,结合地层稳定程度,选择适当的开挖方法,并及时处理坡面危石,不留后患。4.1.2 洞口挡护工程应及时施做到位,如地质条件差,应采取临时措施,保证仰坡边坡稳定。4.1.3 洞口排水系统应尽早完成,土质天沟随挖随砌,避免流水冲刷坡面。4.2洞口永久衬砌开裂或位移控制及防治措施:4.2.1 洞口施工是隧道施工中的重中之重,应根据实际情况反复研究施工方案,集思广益,决定取舍,并严格按制定的工艺流程组织施工。4.2.2 应尽量少动周围边坡围岩,以减少对洞口岩层的扰动。4.2.3 进洞施工应坚持先固后挖,采用锚喷

2、挂网封闭边仰坡,开挖采用台阶法,先上后下,短进尺、弱爆破、快喷锚、强支护、早封闭,及时进行衬砌。4.2.4洞口衬砌尽量先墙后拱,有仰拱的必须先做仰拱,按照先下后上,早成环的原则,洞口工程施工要采取加固措施,宜在冬季、雨季前做好,以增强洞口稳定。4.3 开挖轮廓难以控制,超欠挖严重控制及防治措施:4.3.1 根据围岩情况进行爆破设计,并根据围岩变化及时调整爆破参数。炮眼定位要准确,周边炮眼应平直、平行,数量应合适。4.3.2 软弱围岩边墙应采用预裂爆破,并预留沉落量。4.3.3 控制超欠挖,欠挖应凿除,超挖部分应在衬砌的同时用同级砼回填。4.4 偏压隧道初支开裂甚至位移侵限控制及防治措施:4.4

3、.1施工前应对地质、地形进行充分调查分析,了解偏压力的大小,并制定相应的措施。4.4.2 做好地表的防水、排水工作。软弱围岩边墙应采用预裂爆破,并预留沉落量。4.4.3 提高对偏压隧道的认识,切忌盲目进洞。4.5 断层、破碎带坍塌控制及防治措施: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及时分析断层的特征,制定相应对策,如改变开挖方法、支护方法,调整爆破参数,加强超前预支护措施,防止坍塌。4.6 衬砌渗漏水控制及防治措施:4.6.1 严格按设计规范要求对防、排水工程实施过程控制。4.6.2 铺设防水板前将基面钢筋头、尖锐凸出物进行清理,基面基本找平。防水板铺设要留有一定的松弛度,防止浇筑砼挤裂;防水板焊结要牢固,并对

4、焊缝进行充气检查,确保质量达标。钢筋绑扎、焊接时应对防水板进行保护,发现破损及时修补。加强防水材料质量控制,确保各项指标符合规范要求。4.6.4 严格按施工规范处理施工缝,加强衬砌浇筑过程控制。4.6.5加强变形缝、施工缝防水质量的控制,衬砌端头砼中部应预留1/2止水条厚度的凹槽,确保止水条在施工缝中间;变形缝止水带安装必须使用定位筋固定。4.6.6 因地制宜地底采取附加排水措施(暗沟、盲沟)。4.6.7 必要时对洞身背后实施防水或注浆处理。4.7 衬砌错台明显、凹凸不平,漏浆流砂严重,外观质量差控制及防治措施:4.7.1 检查台车、模板质量,保证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4.7.2 分节对

5、模板安装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安装达不到规范要求的,不准浇筑作业。对称浇筑砼,避免偏压造成台车移位,控制浇筑速度,防止台车上浮,必要时增加防浮措施。4.7.4 控制砼水灰比,可适当增加外加剂或掺粉煤灰,改变砼的和易性,增大塌落度。4.7.5 台车拆模后应彻底清理模板上的浮浆,均匀涂油。4.8 衬砌砼开裂控制及防治措施:4.8.1 砼加入合理的外加剂,选择合适的骨料。4.8.2 采取隔离措施,减少初期支护对二衬的约束。4.8.3 改进砼浇筑工艺,加强振捣和养护。4.8.4 在易开裂部位植筋。4.8.5 放慢边墙砼浇筑速度,并分段分层浇筑,待边墙稳定后再浇筑拱部砼。4.8.6 必要时对围岩实施锚杆、注

6、浆等措施预加固,以阻止围岩徐变过大而使衬砌砼及早受力导致开裂。4.8.7 边墙基础浮碴必须清理干净,使边墙底部与隧底紧密结合。4.8.8 结构交叉部位(如避车洞、横洞)应做加强处理,防止因应力集中而引起开裂。4.8.9 控制拆模时间:对不受围岩应力的衬砌,砼的强度达到2.5Mpa,承受围岩应力较小的应达到砼设计强度的70%,对承受围岩应力的砼应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方可拆模。4.8.10 偏压隧道对偏压进行预处理后再实施衬砌。4.9 混凝土质量问题防治4.9.1 蜂窝状的空隙现象: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蜂窝状的空隙产生的原因:4.9.1.1 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

7、石予、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4.9.1.2 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 4.9.1.3 振捣不密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4.9.1.4 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4.9.1.5 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控制及防治措施: 4.9.1.6 混凝土配合比应准确,严格控制水灰比,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4.9.1.7 分层浇灌,分层振捣,防止漏振。4.9.1.8 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 4.9.1.9 拆模应严格控制混凝土强度,不允许过早拆模,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规定的强度后,方可脱模

8、。4.9.2 麻面 现象:混凝土表面局部出现缺浆、小凹坑、麻点,形成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产生的原因: 4.9.2.1 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4.9.2.2 摸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4.9.2.3 模扳脱模剂涂刷不匀,局部漏刷或涂刷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4.9.2.4 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控制及防治措施: 4.9.2.5 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4.9.2.6 钢模扳脱模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4.9.2.7 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4.9.2.8

9、 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4.9.3 表面不平整 现象: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其表面不水平或不垂直。 产生的原因: 4.9.3.1混凝土浇筑后,表面未用抹子找平压光,造成表面租糙不平。 4.9.3.2 模板未支承在坚硬土层上,或支承面不足,或支撑松动、泡水,致使新浇灌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不均匀下沉。 4.9.3.3 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时,上人操作或运料,使表面出现凹陷不平或印痕。控制及防治措施:4.9.3.4 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浇筑混凝土后,应根据水平控制标志或弹线用抹子找平、压光,终凝后浇水养护。4.9.

10、3.5 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支撑在坚实地基上,有足够的支承面积,防止浸水,保证不发生下沉。4.9.4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4.9.4.1 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温度、湿度变化,混凝土受到影响。4.9.4.2 地基不均匀沉降。4.9.4.3 拆模过早,早期受振动等因素都有可能引起混凝土裂缝发生。控制及防治措施: 4.9.4.4 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浇灌完的混凝土要及时养护,防止干缩,冬季施工期间要及时覆盖养护,防止冷缩裂缝产生。4.9.4.5 大体积现浇混凝土施工应合理设计浇筑方案,避免出现施工缝。4.9.4.6 加强施工管理,混凝土施工时应结合实际条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混凝土的配合比、塌落度等符合规定的要求,并严格控制外加剂的使用,同时应避免混凝土早期受到冲击。7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