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96.72KB ,
资源ID:2567472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567472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重复问题》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重复问题》教学设计.docx

1、重复问题教学设计重复问题教学设计【教材】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108页数学广角例题1【课时安排】第1课时【教学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 【授课教师】肇庆高新区中心小学 王炎鑫【教材分析】重复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教材例1的编排意图是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语文小组和数学小组学生名单和实际参加了这两个课外小组总人数不相符合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渗透并初步体会集合的有关思想,并利用直观图的方式求出两个小组的总人数。【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学习重复问题的知识,但是学生在一二年级时已经接触到了一些简单重叠的知识,因此在这节课中我创设“重复”情景,让学生在矛盾冲突中

2、发现“重复问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借助直观图体会、理解重复问题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正确解答重复现象中的数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猜想、验证、思考、交流等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探究生活中的重复问题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并能初步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如何解决重复问题。【教学方法】引导探究、直观演示、讨论交流。【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贴纸、口算卡片、呼啦圈。【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学流程设计设计意图:创设“重复”情景,让学生在矛盾冲

3、突中发现“重复问题”,促使学生积极动脑思考。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是一切思维的起点。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和技能无法衔接解决,就会产生认知上的矛盾、内在的需要和学习的驱动力,从而积极主动的去学习。 从中又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情景引入揭示新知。深度体验理解新知设计意图:在创设的“重复”情境中,借助直观演示使学生体会、理解重复问题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正确解答重复现象中的数学问题。设计意图:数学教材是学习数学基础知识、形成数学基本技能的关键。阅读课本第108页(本节课学习的新知识),让学生在阅读课本的同时自己去发现重复问题,全班交流。回归课本加深理解牛刀小试画龙点睛运

4、用新知解决问题设计意图:根据桑代克的练习律与斯金纳的强化原理设计练习,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层层深入,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小结畅所欲言设计意图:课堂小结有助于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有个系统的认识,充分提高归纳和总结能力。意在强化数学新知,形成知识组块。二、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 学 内 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 计意 图(一)情景引入,揭示新知预计时间2分钟1、口算大比拼(1)(出示口算卡片)指明3位学生回答乘法口算,4位学生回答加法口算 (其中有一位学生既回答了乘法口算,又回答了加法口算)。(2)询问:回答了乘法口算和回答了加法口算的分别有几位同学?2、收集信息

5、,提出问题(出示课件:有3个同学回答了乘法口算,有4个同学回答了加法口算,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发现并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1:回答乘法口算的同学比回答加法口算的同学少多少人?生2:回答加法口算的同学比回答乘法口算的同学多多少人?生3:回答乘法口算的同学和回答加法口算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 (板书:一共有多少人?)3、质疑:回答乘法口算的同学和回答加法口算的同学一共是7位还是6位,从中引出“重复”的现象,引导学生让学生学会用“既又”来叙述重复部分。教师指名学生回答口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引导学生回答质问学生引起认知冲突学生回答口算学生回答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思考回答问题创设“重复”情景,让学

6、生在矛盾冲突中发现“重复问题”,促使学生积极动脑思考。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是一切思维的起点。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和技能无法衔接解决,就会产生认知上的矛盾、内在的需要和学习的驱动力,从而积极主动的去学习。 从中又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二)深度体验,理解新知预计时间13分钟1、呼啦圈直观演示(1)让回答了乘法口算的同学站到黄色的圈里,回答了加法口算的同学站到红色的圈里。设疑:“既回答了乘法口算又回答了加法口算的学生应该怎么站?”让学生在相互的协助下自己站对呼啦圈里相应的位置。(2)质问呼啦圈里的同学为什么要这么站?(3)提问:呼啦圈里的同学为什么要这么站?他们

7、这样站对吗?(让学生交流讨论,引导学生用“既又”来叙述重复部分,用“只”来叙述不重复部分)(4)从具体到抽象的转化。师:现在我们一起把这两个呼啦圈立起来,为了让同学们看的更清楚一点,老师用这两个小的圈代替,把它移到黑板上。刚刚站在黄色圈里的是回答了什么口算的同学?(板书:乘法口算),红色圈呢?(板书:加法口算)2、贴名字(1)让刚刚回答了乘法口算题和回答了加法口算题的同学,把名字贴到黑板上两个圈中的相应位置。(2)质疑:哪个同学来说说他们这样贴对吗?为什么贴到这个位置?(3)释疑、列式。回答了乘法口算和加法口算的一共有多少位同学?生:3+4-1=6(人)(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3、追问算式

8、“3+4-1=6”中为什么减1小结:减掉的这个1不是减掉这位同学,而是减掉这位同学多回答的一次。大家看,回答乘法口算的三人中有XXX同学,回答加法口算的四位同学中又有XXX同学,也就是说XXX同学多算了一次,就要减掉他重复的一次。4、发散思维,算法多样化师:除了这种方法,谁还有不同的列式? (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生1:3+1+2=6(人)生2:3+3=6(人)生3:2+4=6(人)追问回答的学生,算式中各个数字表示什么。小结:有些题目,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就会得到不同的解题方法,也就是说从多个角度去想就会有多种解法。这样做可以

9、使思维更开阔,也能从中找到最佳的解题方法。(揭示课题,板书:“重复问题”)教师引导教师引导教师引导教师引导教师提问根据回答板书教师引导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站圈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学生观察回答动手贴名字,回答问题列式学生回答学生交流并列式在创设的“重复”情境中,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和技能无法衔接解决,就会产生认知上的矛盾、内在的需要和学习的驱动力。从而积极主动的去学习。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两个呼啦圈实物具有很强的具体形象性,有助于学生完成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借助直观演示让学生体会、感知重复过程,引出集合图形(板书图形)。借助直观演示使学生体会、理解重复问题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正确

10、解答重复现象中的数学问题。(三)回归课本,加深理解预计时间2分钟1、让学生带着问题(出示课件:有哪些同学既参加语文小组又参加数学小组?课本例题算式中各个数字表示什么?)翻开数学课本第108页,仔细阅读。2、指明学生回答问题,(出示课件:)追问黄色部分、绿色部分分别表示什么。再次巩固学生用“只”来叙述不重复部分。(3)指明学生回答问题。(学生边回答边板书:8+9-3=14(人)(4)小结:解决“重复问题”这一类型问题的时候,如果用第一种方法,一定要注意减去重复的次数。(在整个环节中,及时的对学生的表现做出正面的评价,树立他们解决问题的信心。)教师巡视指导阅读教师指名提问教师引导讲解学生阅读学生回

11、答问题学生听讲思考数学教材是学习数学基础知识、形成数学基本技能的关键。阅读课本第108页(本节课学习的新知识),让学生在阅读课本的同时自己去发现重复问题,全班交流。(四)运用新知,解决问题预计时间21分钟1、(出示课件)文具店昨天进了5种文具,今天进了5种文具,文具店两天一共进了多少种文具?(学生小组内先互相交流,然后在练习纸上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指名一名学生到黑板板演并解释自己的解题思路,然后全班评价。)2、小调查:(出示课件)(1)利用黑板已有集合图,在黄色圈上贴上香蕉标志,红色圈上贴上苹果标志,全班同学人人参与小调查,把自己的姓名卡片贴在相应的位置。(2)随意从集合图不同位置抽出姓名卡片

12、,追问学生为何贴在相应位置。(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姓名卡片所贴位置叙述出:只喜欢吃香蕉;只喜欢吃苹果;既喜欢吃香蕉又喜欢吃苹果。)(3)汇报调查结果(出示课件)根据学生的回答即时输入调查结果,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本节重复问题的逆运算。(4)思维拓展师生互动,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小调查中,指名学生帮忙贴老师的名字到相应的位置,让学生思考、讨论,若王老师既不喜欢吃香蕉又不喜欢吃苹果,那王老师应该把名字贴在哪个位置?(指名学生回答后进行饮食要均衡的思想教育。)3、小超市:(出示课件)创设模拟小超市,让每一个学生可购买其中的4种物品,两同桌互相交流合作:算一算同桌两人一共买了多少种物品?(同桌间互相交流,指名小

13、组到台上汇报,并把汇报结果板书在黑板上)小结:同桌两人各选4件物品,可以重复也可以不重复,如果4件物品都不重复,那一共买回了8种物品。那如果重复的话,最多可以重复4种,最少可以重复1种。教师将学生分成五个小组,并巡视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教师引导教师提问教师引导教师输入调查结果,引导学生进行逆运算。教师提问教师引导教师小结学生组内交流,完成练习。一名学生台上板演。学生贴名字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列出逆算式,解释算式中数字的意义。学生帮忙贴名字,回答学生讨论,交流。汇报学生听讲思考检查学生对新知识掌握情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全班学生人人都参与其中,无痕地让学生在活动中尝试重复问题的逆运算及进

14、行饮食要均衡的思想教育。新课标倡导“让学生去经历”,强调学生活动对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认为学生的实践,探索与思考是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条件。与此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五)课堂小结,畅所欲言预计时间2分钟1、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2、简单介绍韦恩图。(约翰.韦恩 (John Venn)是十九世纪英国的哲学家和数学家,他在1881年发明了韦恩图。在剑桥大学的彩色玻璃窗上有对他的这个发明的纪念。)教师引导教师讲解学生回答学生听讲思考课堂小结有助于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有个系统的认识,充分提高归纳和总结能力。意在强化数学新知,形成知识组块。【板书设计】重 复 问 题乘法口算 加法口算 一

15、共有多少人? 3+4-1=6(人),2+1+3=6(人) 8+9-3=14(人) 既又附: 本教学设计的创新之处1. 数学广角是小学数学新课程的新增内容,而本节课重复问题是数学广角里面的第一课时,教材重在向学生渗透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集合问题,并初步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标准中建议由教师灵活掌握,但教师们感到不好把握。本节课通过创设“重复”情景,让学生在矛盾冲突中发现“重复问题”,然后利用两个呼啦圈实物的具体形象性,帮助学生完成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让学生体会、感知重复过程,引出集合图形。让学生理解重复问题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正确解答重复现象中的数学问题。2. 本节课借助直观图,在猜想、验证、思考、交流等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自主探究能力。3.本节课不仅仅传授数学知识与技能,更加注重的德育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无痕的进行饮食要均衡的思想教育。4. 向学生展示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即: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