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27.57KB ,
资源ID:2562351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562351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教师职业道德概论》教学大纲.docx)为本站会员(b****9)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教师职业道德概论》教学大纲.docx

1、教师职业道德概论教学大纲教师职业道德概论教学大纲第一章导论1、道德的一般本质和特殊本质(P.7)2、道德的基本功能 (P.11)3、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P.15)4、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P.22)第二章 教育劳动和教师职业道德1、教育劳动对象的主客体双重性(P.30)2、教师劳动方式的创造性(P.31)3、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P.39)第三章 大学精神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1、大学精神的内涵(P.48)2、现代大学精神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P.55)第四章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1、教书育人原则的确立依据、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P.66)2、为人师表原则的确立依据、贯彻这一原则的

2、基本要求(P.70)3、教育公正原则的确立依据、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P.73)4、道德与法律的关系(P.76)5、教育人道主义原则的基本内容及确立依据(P.84)第五章 师生关系中的道德问题1、师生关系的关系体系、高校师生关系的特点(P.100)2、正确处理高校师生关系的道德要求(P.104)第六章 高校教师集体中的道德问题1、教师集体中人际关系的道德调节(P.117)2、教师集体道德实现的内在根据与外在条件(P.135)第七章 高校教学中的道德问题1、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道德要求(P.146)第八章 高校科学研究中的道德问题1、科学研究的道德意义(P.158)2、科学研究中的具体道德要求(P

3、.165)第九章 高校教师社会服务中的道德问题1、教师社会服务中的道德要求(P.185)第十章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1、师德修养的意义及其过程(P.195)2、师德修养的要求(P.203)第十一章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1、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P.216)2、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一般标准和最高标准(P.224)3、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依据(P.231)第十二章 职业道德教育与教师道德成长1、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P.242)2、在职教师师德教育的主要内容(P.252)教师职业道德概论考试题型、分值及考试时间一、 考试题型1、 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2、 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15分,

4、共30分)3、 案例题(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二、考试时间:90分钟教师职业道德概论讲课提纲(仅供参考)第一章导论1、道德的一般本质和特殊本质(P.7)(1)道德的一般本质,是指道德作为一般意识形态同政治、法律、宗教、艺术等意识形态一样的一般社会意识形态所具有的性质。道德作为一种一般社会意识形态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一样,受着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的制约。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的制约主要表现在: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会直接决定道德的基本性质;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发展必然会会引起道德关系的变化发展。当然道德有相对的独立性具有自身的存在规则

5、和发展规律,表现在它对社会发展既可以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可以起消极的阻滞或促退作用。(2)道德的特殊本质是指道德不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性质。首先,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整方式,具有特殊的规范性。道德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政治规范、法律规范都是制度化的规范);道德是一种非权力规范;道德是一种内化的规范。其次,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道德是是一种以指导行动为目的、以形成人们正确的行为方式为内容的一种精神,因此它又是实践的。)道德的基本品质可概括为:道德是人们从“实践-精神”上掌握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其目的是按照“善”的规则去创造性地完善社会和自身的存在。2、道德的基本功能 (P.11)道德的功能

6、指道德的社会作用(要反对道德决定论和道德无用论):(1)道德的调节功能;(2)道德的论证功能;(3)道德的教育功能;(4)道德的导向功能。此外,道德还有认识功能和维护社会生活的稳定、保障人们正常生活和交往的作用。3、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P.15)(1)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为人民服务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为人民服务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新型人际关系;为人民服务体现了一种新的劳动态度,是履行职责的精神动力;为人民服务体现了衡量职业行为善恶是非的最高标准。(2)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要爱岗敬业,勤于职守;要尽职尽责,奉献社会;要遵纪守法,诚实守信;要文明竞争,友好协作。要勤奋学习,熟练业务。4、

7、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P.22)(1)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2)尊重自我,热爱学生。(3)团结协作,开拓创新。(4)严格自律,以身作责第二章 教育劳动和教师职业道德1、教育劳动对象的主客体双重性(P.30)(1)教育劳动对象是有意识、有思想、有主动性的人。人在接受教育时是有选择的,这与消极地接受劳动者的任意加工有本质的不同。(2)学生既是作为教师的劳动对象(即客体)而出现的,又是作为教育劳动的主体而出现的。学生作为教育劳动的主体,接不接受教师的影响学生有“主动权”;学生作为教育劳动的主体,在劳动过程中具有反作用:接受或抵制教师的影响。(3)因此,教师劳动的效果不只是取决于教师作为教

8、学活动主体的单方努力和能力,而取决于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共同努力。(4)教师劳动对象的主客体双重性,使教师劳动具有特殊的复杂性和艰难性。2、教师劳动方式的创造性(P.31)(1)社会各部门各行业的高度社会化和分工的更加复杂和精细,需要人的创造性劳动。与其他部门相比,教师职业最富有创造性(2)教师劳动是自觉地有目的地培养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需要的新一代的过程。教育活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劳动必须具有创造性(3)当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呼唤创新人才(人才素质综合化、人才的个性化并有创新能力、人才的多样化),培养青少年一代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当代教师劳动的重要内容。(4)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根本在于他的

9、劳动并无固定不变的规范、程序或方法可以套用,所以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制宜地去创造。(5)教师劳动过程的创造性不仅体现在规程、方式方法上,在教育内容上也必须如此。(优秀的教师是传授知识的艺人,而不是搬运知识个“壮工”)(6)教育是一种艺术,而艺术的生命就在于创造。(7)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并不否认教师劳动过程中有一般的或普遍的规律存在,强调的是在教学中创造性地灵活地运用这些规律。“教有法而无定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8)培养创新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方法与从事创造性活动的能力这是现代教育的突出特点。教师应自觉意识到时代的特点和要求,以创造性的劳动培养一代

10、新人。3、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P.39)(1)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比其他职业道德更高更全面。(2)教师职业道德影响比其他职业道德更深远。(3)教师职业道德的调节方式更具有自觉性。第三章 大学精神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1、大学精神的内涵(P.48)(1)学术自由的精神学术自由:“教师和学生不受法律、学校各种规定的限制或公众压力的不合理干扰而进行讲课、探求知识及研究的自由。”(2)独立自治的精神独立自治:指大学作为一个法人团体不受国家、教会及任何其他势力的控制和干预,有权自由、自主地决策和处理学校内部的所有事务。(当然并不意味着学校完全游离于社会之外)(3)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大学的科学精神:是指在科学研究

11、中凝练和提升出来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活动及其成果的升华。它既表现为一种热爱科学、追求科学、为科学献身的意志,有表现为一种不迷信、不武断、不盲从、不附和的理念与态度。其核心是“不屈不挠,不畏强暴,只问是非,不计利害的 “求真”精神。大学的人文精神:是一种以人为中心,以人自身的自由与完善为终极目的的价值信念和思想态度。 科学精神以物为尺度,旨在求真;人文精神以人为中心,旨在崇善。(4)开拓创新精神大学内在地充盈着的开拓创新的精神。无此,大学的“大学性”将受到质疑。大学的开拓创新精神:一是指科学研究要创新;二是指人才培养要创新;三是指大学是新观念、新知识和新型专业人才的源泉,成为社会

12、新文化的的“生长点”,不断推动社会进步。(5)理性批判的精神首先,从文化传递的视角来看,大学是整理、选择、保持、传递和发展的文化场所。其次,从思想发展的视角来看,大学是各种思想观念兼容并包、交相汇集的场所。再次,从社会进步的视角来看,大学不是现实社会的缩影,而是社会理想的制定者与实行者。2、现代大学精神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P.55)(1)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职业责任观(2)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学术自由观(3)服务与引领相统一的社会责任观(4)崇高的学术追求与独立的学者人格第四章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1、教书育人原则的确立依据、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P.66)(1)教书育人原则的确立依据:

13、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教书育人是遵循教学规律的要求首先,教学过程必然是育人的过程;其次,教好书要求育好人,育好人是教好书的保证。教书育人是培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才的需要。(2)教书育人原则的基本要求:坚持对学生的全面培养按教育规律教书育人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探索教书育人的规律2、为人师表原则的确立依据、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P.70)(1)为人师表原则的确立依据:为人师表是实现教育根本任务的要求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劳动特点的要求为人师表是整个社会对教师的要求(2)贯彻为人师表原则的基本要求: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要求坚持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坚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坚持以身立教,德识统

14、一3、教育公正原则的确立依据、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P.73)(1)教育公正原则的确立依据教育公正是社会总体公正的要求公正的本义是指公平、公道、理公、道正、公而无私,正而无邪。教育公正原则主要是指教师在评价和处理教育领域或教育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各种事情时能做到出以公心,坚持原则,公平合理。社会公正原则在教育领域的贯彻,必然要求教育公正。教育公正是贯彻为人师表原则的保证。教育公正是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要求(2)贯彻教育公正原则的基本要求坚持真理办事公道一视同仁4、道德与法律的关系(P.76)(1)二者的不同:产生的时期不同社会作用的特点不同法律有更强的刚性度作用范围不同(2)二者的密切关系

15、根本原则相同在作用上相辅相成多方面交叉重合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5、教育人道主义原则的基本内容、确立依据及具体要求(P.84)(1)基本内容:现代教育应体现尊重人权的精神应努力促进个人全面发展(2)确立依据教育人道主义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在教育领域、教育过程中的贯彻。教育人道主义是处理教育活动过程中特殊人际关系的要求。教育人道主义在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居于特殊地位。(3)具体要求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同不尊重学生、不关心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作斗争。第五章 师生关系中的道德问题1、师生关系的关系体系、高校师生关系的特点(P.100)(1)师生关系的关系体系师生之间的伦理关系(辈分关系:代际关系、朋友关系、代际

16、朋友式关系)师生之间的法律关系(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师生之间的管理关系(管理被管理关系)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心理感应关系)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2)高校师生关系的特点高校师生关系是教育着与被教育者的关系关系层次上具有差异性高校师生关系在情感、角色期待上具有互动性高校师生关系在评价标准上具有冲突性2、正确处理高校师生关系的道德要求(P.104)(1)确定学生主体观念应注意激发学生积极性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要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2)尊重学生,培养学生个性友好、平等、信任、自制是尊重学生的基本要求(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培养学生个性(学生心理上、性格上、气质上和专业特长上的独特性)。(3)关心学生,深入

17、了解学生关心学生是实施有效教育的前提。关心学生不仅是教育的需要,也是培养师生感情的需要。要理智把握师生关系的密切程度,保持适当距离。(异性间尤其要注意)严格教育,全面要求学生A严而有理B严而有度C严而有方D严而有恒第六章 高校教师集体中的道德问题1、教师集体中人际关系的道德调节(P.117)(1)关心集体关心集体的重要意义首先,教师集体对教师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能有个人的自由。”(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2页。)教师集体对教师的意义表现在教师集体会使教师产生强大的内聚力和向心力

18、,这是保证教师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完成教育任务的重要条件。其次,只有每个教师关心集体,教师集体所确立的价值目标才可能得以有效实现。关心集体的实现路径首先,教师应遵守集体的纪律,爱护集体的荣誉。其次,自觉维护集体的团结,正确对待集体的矛盾。再次,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遇到矛盾冲突时,自觉地以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关心教师集体与集体主义原则A教师关心的集体是一种真实的集体。B教师集体应最大限度地保证教师个人利益的实现(保证教师工作、条件生活条件;关注教师的身体健康)C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学习进修条件,帮助教师提高业务水平。(2)尊重同事尊重同一学科的教师;尊重不同学科的教师;尊重优秀的和暂时处于后进状态的

19、同事;尊重不同学术观点和教育思想的教师;不同年龄的教师之间要互相尊重;领导和教师要相互尊重;(3)团结协作团结协作对教师劳动的成功有重要意义。团结协作的内涵:团结协作意识;团结协作行动;团结协作传统;团结协作氛围.团结协作可分为维持性团结协作和发展性团结协作。(4)有益竞争竞争的必要性:A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 B教育事业发展内在需要C教师个体向上发展的内在动力以道德手段在教师集体中开展有益竞争A.竞争必须符合道德;B.正确处理竞争与协作的关系;C.教师要有开拓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2、教师集体道德实现的内在根据与外在条件(P.135)(1)教师良好的道德素质:教师集体道德实现的内在根据A.培

20、养教师认识集体之必要性的道德理性;B.形成教师对集体的高尚道德情感;C.提高教师选择道德行为的能力。(2)社会规范和激励机制:教师集体道德实现的外在条件第七章 高校教学中的道德问题1、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道德要求(P.146)(1)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指教师在理解教学工作本质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学的观念和理性信念。教学理念有导向作用,决定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教师不断成长、发展的支撑品质。教学理念的特征:教学对象的主体性(教学出发点目的是人;教学的主体是人)。教学目标的发展性。首先,要培养学生健康、丰实的个性;其次,要激活学生经验,实现知识向智能转化;最后,要建构完整的知识结构,全面提高能力教

21、学要求的全面性。通过各种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系,激发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形成学习信念,丰富学生精神世界,而不是将知识仅仅作为一种现成的结果来掌握。(2)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是为师的必备条件。教师要有扎实的科学专业知识教师学科专业上的造诣,直接影响到在教学中对知识的处理水平,影响学生能力的发展和智慧的培养。教师只有精通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才能在更深广的背景下高屋建瓴、运筹帷幄地处理教材,并运用自如地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认知和情感的协调发展,从而使学生从教师那里得到比书本多得多的收获。 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既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又要达到

22、对本专业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典型材料等的熟练掌握、灵活运用;还要对本专业的学术动态、理论前沿有所了解,这需要多年修炼。“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理解苏霍姆林斯基那段话)教师要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因为:第一,只有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能保证教学质量。一方面,没有足够的知识,无法保证所讲授知识的质。苏霍姆林斯基说:“为了在学生眼前点燃一个知识的火花,教师本身就要吸取一个光的海洋。”另一方面,这是由知识的相互关联性决定的。第二,教师只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能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求知欲。第三,只有知识广博的教师才会有磁性把广大学生团结在自己的周围。教师要掌握教育和心理科

23、学知识教育是有规律的,教育对象的心理活动也是有规律的。教师教育教学只有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接受教育的心理规律,才会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动教育规律,不懂心理活动规律,就无法教书育人。(理解苏霍姆林斯基的话)A学习和掌握教育理论可以加深对教育的理解,培养一种理论思维能力,能够对各种教育现象、教育行为作出价值判断,提高对教育教学工作目的性和合理性的自我意识水平,在经常性的审视中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更符合科学规范和更富有艺术性;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作用的发挥,常常以潜隐的形式渗透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机智中间,在无意识、非预期中“帮了教师的忙”,提高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质量。学习和掌握教育理

24、论,特别要重视学习和掌握与实践联系非常直接的教育应用理论和知识。如各种学科教学论、教育心理学原理等。B学习和掌握教育理论有助于教师更新教育观念(素质教育理论素质教育观念;主体教育理论学生主体观念)C学习和掌握教育理论有助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遵循学生身心规律和教育发展规律。D 教师学习和掌握教育理论(学哪些教育理论?)一是要学好教育教学的基础性理论,如教育学、心理学等;二是学好专向性的理论,如学科教育学、学科教学论等;三是学习动态性的理论,即教育新思潮、新的教育理论研究成果等;四是教育的其他分支学科、交叉学科,如教育哲学、教育统计学等。教师要学而不厌,锐意进取。教师要作到专业知识精、博,就必须学而

25、不厌。知识的不断陈旧、更新也要求教师学而不厌。学而不厌,锐意进取也是教师保持自身魅力的需要。因此,教师只有学而不厌,锐意进取,才能不断更新知识,更新观念,提高教学效果;才能不断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完善自身的教学道德,永保教师的光辉形象和魅力。(3)提高教育专业能力教育专业能力即建立在知识准备充分基础上的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必需的本领。教育专业能力是有教师劳动的特殊性决定的,分为一般能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基础能力)和教育工作必备的特殊能力(职业性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处理教学内容的能力、观察和研究学生的能力、操作教学流程的能力等)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除使用普通话、语言正

26、确、语汇丰富、表达连贯、符合学生的理解水平等一般要求外,还应达到如下要求:一是科学性和准确性;二是启发性;三是形象性。途径: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的途径:多阅读、多听,进行模仿和练习,始终有学习语言、锤炼语言的意识。教师把握教材的能力一是养成认真钻研教材和习惯。二是从整体性准确性和教育性方面去把握教材。三是把握教材要步步升华。四是把握教材要善于利用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教学资料。教学组织能力一是教材的组织加工能力二是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三是组织学生集体的能力(4)注重全面教学改革教学改革的内容和要求是:第一,确立主动性学习的价值追求第二,建立整体性教学目标模式第三,以培养创造能力为中心设计教学方法

27、系统。一是形成以师生共同活动为途径的新的教学方法系统。二是与科学认识活动相一致的教学方法体系。(以科学认识活动为中心设计教学方法:创造问题情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完成解决问题过程讨论或重审认知的步骤,总结和评价)(5)进行合理的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目标效果及过程进行反复审视,不断改进,从而不断不发现教学规律,实现教学活动的最佳效应。这就是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二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教学评价的意义是使教学活动成为主体性强的活动(主体性强的活动指的是:具有自觉能动性,科学能动性和科学创造性特点的教学活动)。第八章 高校科学研究中的道德问题1、科学研究的

28、道德意义(P.158)(1)有助于引领人类文明发展的健康方向(2)有助于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3)有助于大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养成(4)有助于高校教师取得科学研究的成功(5)有助于大学生科研素养的培养2、科学研究中的具体道德要求(P.165)(1)追求真理,勇于创新打破科研神秘感;克服自卑感;防止自满情绪;反对迷信权威;正确看待失败。(2)实事求是,治学严谨实事求是即根据事物的本来面目分析和处理问题,不带任何主观臆测,不用感情好坏来歪曲事实,乱下结论。惟有这样才保科学研究的严肃性、严格性和严密性。治学严谨指在科研中老老实实不带有半点虚伪和骄傲,坚持一丝不苟,确保研究数据准确,论据充分,逻辑严密。惟有

29、这样才保科学研究的客观性、科学性。实事求是,治学严谨表现在如下几方面:选择课题要有科学价值;资料收集要客观、准确、全面;消除主观偏向,尊重事实,不要先入为主;反对学术腐败;建立学术规范。 (3)配合协作,优势互补增强合作意识分工协作优势互补(4)学术民主,提携后辈创造宽松的学术环境是学术民主的前提。开展学术讨论、争鸣是学术民主的关键。防止学术腐败是确保学术民主的保证。提携后辈第九章 高校教师社会服务中的道德问题1、教师社会服务中的道德要求(P.185)教师社会服务应当遵循“诚信”、“公平竞争”与“效率”以及“奉献”等道德原则;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正确处理岗位主次的关系;确立自觉的守法道德

30、要主动维护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应具有人格示范的要求第十章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1、师德修养的意义及其过程(P.195)(1)提高道德认知;(2)陶冶师德情操;(3)磨练师德遗志;(4)坚定师德信念2、师德修养的要求(P.203)(1)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必须加强理论学习(5个方面);必须注意深入实践(3个方面)(2)他律与自律相结合他律是指道德主体在接受有关原则、规范和要求的过程中处于被动、受动的位置,其意志受到外在因素的干扰和驱使,把追求道德之外的目的作为行为准则。自律是指道德主体在道德实践中能严于律己,自觉主动地内化道德的有关原则、规范和要求并自觉地付诸行动。二者关系:他律是自律的前提和基础;自律是他律发展和升华。所以,大学教师的师德修养必须坚持以他律为基础和前提,以自律为目标和境界,坚持他律与自律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