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163.66KB ,
资源ID:25606943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560694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复习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b****9)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复习资料.docx

1、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复习资料3.1 农业的区位选择一、区位的含义农业的区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就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二、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自然因素:1、气候2、地形3、土壤4、水源社会经济因素: 1、市场2、交通运输3、政策4、科技5、劳动力三、农业地域的形成1概念:指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的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2形成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2、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四、混合农业1概念:主要是耕作业与畜牧业相结合的农业地域类型。2典型地区:澳大利亚的小麦牧羊带3.2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一、季风水田农业1主要分布区:亚洲季风区。2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作物以水稻为主3世界最大的稻米生产国中国4本区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有利区位条件:自然条件:地势平坦、雨热同期、水源充足;社会经济条件:劳动力丰富、饮食习惯。1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区的地势平坦地区(平原、盆地地区)。高温多雨适宜水稻生长,地势平坦便于水田管理。2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人口稠密地区,这里劳动力丰富。3亚洲季风区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水稻单产高。种植水

3、稻可以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本地区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约有7000年),稻米是人们喜爱的主要粮食。5季风水田区的水稻种植业的主要特点:小农经营人均耕地少,以家庭为单位,每户耕种的田地少。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农民精耕细作,使单位面积产量较高;但每户耕种规模小,每户稻谷的总产量不大,受传统观念及经济水平的制约,农民收上来的稻谷的相当大的一部分留作全家的口粮以及家畜、家禽的饲料用粮,到市场出售的很少。机械化水平低田地规模小,经济水平低,农民凭自己劳动能够完成农活。日本机械化水平较高。水利工程量大灌溉是水稻生产的基础。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对水稻生产威胁很大。二、商品谷物农业1分布地区

4、: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乌克兰等。2特征:以上国家商品谷物农场一般为家庭经营,这类农场我国西北、东北也有分布,一般为国营。3农作物:小麦、玉米 4适合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分析:农业科学技术先进;机械化水平高;地广人稀;市场广阔;交通运输便利;自然条件优越: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降水丰富等。农作物品种生产目的经营方式气候条件水稻种植业水稻自给一商品农业小农经营、生产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季风气候区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小麦、玉米等商品农业家庭农场、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温带大陆性气候区3.3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一、大牧场放牧业1,特征: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具有生

5、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的特点2主要分布:美国、澳大利亚、阿根廷、南非等国。干旱、半干旱气候区,这些地区植被稀疏,不适宜经营种植业,只能用于放牧业。美国、阿根廷牧牛占重要地位,澳大利亚、南非养羊占重要地位。3典型代表阿根廷潘帕斯草原上发展大牧场牧牛业1)有利的区位条件(1)气候温和,草类茂盛;(2)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3)距海港近。2)发展过程印第安人自由自在的放牧业(粗放的自给游牧业)到欧洲人密集的商品牧牛业。3)为促进牧牛业发展,阿根廷人作了如下工作:铁路的贯通,便于把肉牛运到港口城市屠宰加工后外运;采取围栏放牧、划区轮牧,种植饲料,打机井保证人畜饮水和牧草生长用水等措施,使牧场不退化饲

6、养良种牛,加强对良种牛的培育,以及对牛群病害的研究。4)阿根廷地广人稀,所产牛肉主要出口。海上冷冻船的发明,使潘帕斯牛肉的市场扩展到欧洲。二、乳畜业1概念:是随着城市发展而形成的面向城市市场的商品化、集约化畜牧业地域类型2生产对象:奶牛3产品:牛奶及其制品,如奶粉、黄油和奶酪。4分布:北美洲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 多紧邻消费市场(由于牛奶及大部分乳制品不耐贮藏,且运输不便)目前,世界上许多大城市都有奶牛农场分布于市郊。我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围也发展了乳畜业。4.1 工业的区位选择1工业生产活动 (1)工业的投入和产出特点:对自然要素一般不要求更多的投入,在地域

7、上灵活,季节性不明显投入 自然条件:土地、水源等社会经济条件:劳动力、能源、资金、科技等产出 工业产品(主要满足生产需要重工业、主要满足生活需要轻工业) 工业三废2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主要因素:原料、动力(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土地、水源、政策、科技主导因素影响工业的区位选择:工业部门类属名称区位选择的基本原则代表部门原料导向型工业运输原料成本较高(原料到产品重量大大减轻)原料不便于长途运输(易变质等)甜菜、甘蔗制糖等水果、水产品加工市场导向型工业运输产品成本较高(体积减少不多或有增加)产品不便于长途运输(易变质、破碎等)家具、印刷、啤酒部分食品动力导向型工业消耗大量能量的工业炼铝厂、

8、冶金及化工等重工业劳动力导向型工业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应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鞋等技术导向型工业技术要求高,应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3工业区位的选择 鞍钢区位特点:近煤铁产地接近原料产地和消费市场 宝钢区位特点:海陆交通便利,铁矿石主要从澳大利亚、印度、巴西进口;煤来自安徽淮南、山西等地。接近消费市场4环境因素对我国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大气污染: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或常年盛行风向的下风向或垂直盛行风向的郊外 水污染: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 固体废弃物污染: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4.2 工业地域的形成

9、1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 (1)工业集聚工业联系:生产工序上的联系、空间利用上的联系优势: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工业集聚 源消耗,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规模效益。 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 运输量大的工业企业往往在港口和铁路枢纽附近集聚;耗电量大的冶金工业 会在大型水电站或火电厂附近集聚(2)工业地域形成分类 自发形成:有投入产出联系的工厂在地理上靠近,以满足降低生产成本 的需要 规划建设形成:有的有投入产出联系,有的没有投入产出联系,为的是共用 利用基础设施发育程度较低:一些轻工业工厂面积较小,对当地工业发展的潜力也小。性质分类

10、发育程度较高:重工业(钢铁、机械、石化)工厂,生产过程复杂,形成的工业地域面积大,发育程度高,再加上为方便众多工人生活所配置的服务业和其他工业,往往由工业地域扩展为工业城市。 优势:充分发挥各地区位优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2.工业分散与地域联系 结果:引发工业的地域联系,促进地域之间人员、物质、信 息的流动4.3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1传统工业区(1)概述著名工业区: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工业基础:丰富的煤、铁资源工业部门: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等(2)鲁尔区区位优势、衰落原因、整治措施2新工业区 (1)概况形成:20世纪50年代起,发达国

11、家没有传统工业的乡村地区,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工业 地域分布: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德国南部地区、美国“硅谷”等 (2)意大利新工业区发展条件(教材P69图415)特点:以中小企业为主;轻工业为主;集中了大量同类和相关企业;生产高度专业化; 生产过程分散。发展模式:以中小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为独特的发展模式(3)高技术工业的先驱和典范“硅谷”刺激“硅谷”迅速发展的区位因素 主导工业:微电子工业51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1现代五种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方式优点缺点适宜运输的货物铁路运输当代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之一。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修筑铁路造

12、价高,消耗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广,短途运输成本高。大宗、笨重、长途运输,如矿产、金属、牲畜等工农业原料及产品。公路运输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地位日益重要的运输方式。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输较贵。短程、量小的货物水路运输历史最悠久的运输方式。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航道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条件影响大。大宗、远程、时间要求不高的货物航空运输飞行速度快,运输效率高,是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运量小,耗能大,运费高,且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高。急需、贵重、数量不大的物品管道运输运具与线路合二为一的新型运输方式。用管道运

13、输货物气体不挥发,液体不外流,损耗小,连续性强,平稳安全,管理方便,而且可以昼夜不停地运输,运量很大。 管道运输要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主要是原油和成品油、天然气、煤浆以及其它矿浆2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的要求:(1)投资少、运量大、运费低;(2)速度快;(3)连续安全运输。3交通运输正在朝着高速化、大型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二、交通运输布局1交通运输发生的基本要素交通运输网中的线和点2影响和制约因素: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科技的进步)三、典型案例南昆铁路1东起广西南宁,西至云南昆明,北接贵州红果2意义:(1)可以把西南内陆的资源优势同沿海地区区位优

14、势结合起来。 南昆铁路把资源丰富但无出海口的西南内陆,同有绵长海岸、便捷通道的华南地区联成一体,使资源优势同区位优势结合起来。(2)带动、繁荣沿线地区的经济,促进西南地区经济发展。 南昆铁路的东段靠近广西的铝矿、煤矿,以及石油开发区;中段靠近贵州西南部煤矿及著名的喀斯特地貌风景区。 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加快西南地区的脱贫步伐。3我国国内科技含量最高的铁路之一。5.2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一、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1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1)表现 聚落空间形态沿交通干线扩展,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促使多个城市相互连接,形成沿交通网

15、分布的大城市带。 (2)典例 株洲:沿铁路发展。 武汉:沿江分布。 波士顿纽约华盛顿大城市带:由主要高速公路和铁路等运输干线相连。 二、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1.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密度 地形区 交通运输布局状况 商业网点密度 山区 地势起伏,交通运输线路稀少,运输方式单一小 平原 交通便利,商业网点沿公路分布 大 2.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位置 (1)交通最优:商业网点多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2)商业中心:在大城市中,往往形成多个商业中心,这些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布局,与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变化密切相关。 3.对集镇的影响:集镇是在在交通要道上发展起来的,交通线路的改变也常会引起

16、集镇的繁荣或衰落。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一)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休戚与共1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为人类生存提供空间。2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技术手段 “人地关系”思想 (二)人类文明演进的四个阶段采猎文明(史前文明):崇拜自然 农业文明:改造自然 工业文明:征服自然 后工业文明(新技术革命):谋求人地协调二、直面环境问题(一)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表示人类生存和发展中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表示人类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表示人类作用于环境。(、过程都会对环境产生影响)表示环境把它受的影响,反作用于人类本身(二)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响应的表

17、现资源短缺(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等) 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1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时:导致 2环境质量的高低环境污染(1)环境自净能力 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废弃物具有的容纳和清除能力。(2)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如果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形成环境污染(3)环境污染的产生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密切相关 来源:工业“三废”和有害人体健康的农药,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人们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大量垃圾,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交通、工厂等造成的噪声污染放射性物质泄漏产生的放射性污染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

18、造成海洋污染。3生态破坏是箭头过程不当;环境污染是箭头过程不当所导致。(三)环境问题1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被破坏、土地荒漠化等2环境问题的分布(1)不同地区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不同。城市地区: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乡村地区: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森林减少、水源枯竭、物种减少等(2)不同国家环境问题的表现也不同发达国家:环境污染为主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都很严重,承受着发展与人口的双重压力 主要原因 人口快速增长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环境问题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6.2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1从

19、现状看肩负着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历史任务。(1)庞大的人口压力(2)严重的资源短缺 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较少: 经济迅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大 生产技术水平还比较低,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率比较低(3)深刻的环境危机 一方面以城市为中心,大气、水体、固体废弃物、噪声等环境污染在发展,并迅速向农村蔓延。另一方面,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2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1)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2)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发展集约型经济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环境控制人口数

20、量,提高人口素质。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21世纪议程是我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总战略,其中的战略重点是发展经济,要在保证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循环经济”是中国最好的选择。1传统经济与循环经济2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1)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是清洁生产。(2)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是生态农业。3清洁生产 带来的效益 环境效益:清洁生产实现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在生产过程中控制大部分污染,减少工业污染的来源; 经济效益:清洁生产可以在技术改造和工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大有作为4生态农业 典例:北京留民营的生态农业 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调整产业结

21、构,变单一农业为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 实行综合循环利用 促进农业生产,增加经济效益,降低污染,净化环境,改变农田施肥结构,有效保护土地资源。 开发利用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 节省开支,净化环境。5生态农业的实质: 最大限度地循环利用资源和消除环境污染,达到节约、高效的目的。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区域1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 出来的。2特征: (1)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2)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 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 (3)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

22、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共性都是平原地区,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地理环境差异地理位置位于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中部,长江入海口北纬4348,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 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温暖季节及生长期都较短。土地条件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土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少黑土分布广泛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多。矿产资源条件矿产资源贫乏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人类活动差异农业耕作方式水田耕作业旱地耕作业主要粮食作物主要种植水稻,此外还有油菜、棉花等作物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

23、、大豆等作物,作物熟制一年两熟至三熟一年一熟备注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的西部适宜发展畜牧业其他生产活动工业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轻工业:依托当地发达农业基础发展重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商业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一般特点: 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2典型事例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 该区地理环境: 由长江中下游沿岸若干平原组成 平原上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 地势平坦,

24、土质黏重。 不同时期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一些原来制约区域发展的地理因素得到克服,甚至成为促进区域发展的有利因素。(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开发时期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原因分析早期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黏重的土壤使人们开垦困难。耕作农业发展缓慢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中后期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 长江中下游平原粮食生产地位的变化总体地位发展区位条件分析农业社会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地和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

25、地。水稻具有单位面积产量较高的优势;人口稠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使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种植业可以精耕细作工业社会全国“粮仓”的地位和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下降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稠密的水网,耕地被分割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较低。1.2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一、地理信息技术1概念: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2应用: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国土资源管理、国土开发规划等许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二、遥感(RS)1概念:是人们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

26、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2遥感的装置 传感器遥感的关键装置 组成(了解) 遥感平台、传感器、地面接收站、信息处理系统等3遥感技术的主要环节和功能遥感技术主要环节目标物传感器遥感地面系统成果遥感功能物体辐射和反射电磁波收集、传输信息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专业图件或统计数字4遥感的优越性 提高研究工作的精度和质量,节省人力、财力,提高效率。 遥感信息作为重要的信息源,为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从定性到定量、从静态到动态、从过程到模式的转化和发展,提供了条件。5遥感技术的应用三、全球定位系统(GPS)1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称为全球

27、定位系统。2组成: 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 地面控制部分一地面监控系统; 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3特点 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4应用 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 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应用GPS导航5GPS卫星星座 GPS卫星星座由21颗工作卫星和3颗在轨备用卫星组成。它们均匀分布在六个轨道平面内。全球任何地点在任何时刻地平面上空至少有四颗GPS卫星。四、地理信息系统(GIS)1概念 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汁算机系统,称为“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2地理信息系统的简要程序3应用 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

28、地理信息系统可提供反映区域状况的各种空间信息。通过对有关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建立能反映区域内各种因素相互关系,揭示区域结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模型。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所提供的查询检索、空间分析等功能,还可对区域内自然资源和条件、区位和交通条件、人口和劳动力条件,以及经济和社会条件进行更精确的分析、评价。 在利用遥感、全球定位系统等提供的地理信息的基础上,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环境和自然灾害进行动态监测及评估预测。五、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1“3S”的关系联系: 既互为独立发展又相互促进。区别 遥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 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空间定位; 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来又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管理、查询、更新、空间分析和应用评价。 2数字地球(1)概念 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2)原理和应用 数字地球是将不同空间、时间的自然、人文的大量信息,按地理坐标,从区域到全球进行整合,并进行立体的,动态的显示,能为复杂的生产、研究活动提供实验条件和试验基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