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70.31KB ,
资源ID:2559095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559095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古汉语虚词例释.docx)为本站会员(b****9)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古汉语虚词例释.docx

1、古汉语虚词例释古汉语虚词例释古汉语虚词例释 大纲要求学生要能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有十八个:何、为、以、因、乎、乃、其、且、若、所、焉、也、而、于、与、则、者、之。理解并掌握这些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阅读文言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更是高考考点之一,本期将顺次介绍。1、而(一)用作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滕王阁序)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而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3表示承接关系,有时间先后。可译为“就”“接着

2、”,或不译。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阿房宫赋)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小石城山记)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季氏将伐颛臾)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和中心词,可译为“地”,或不译。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7表示因果关系。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表(刘表)恶(嫉妒)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8表示目的关系,可译为“来”等。缦立远视,

3、而望幸焉。(阿房宫赋)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三)通“如”,好像,如同。军惊(惊呼声)而坏(倒塌)都舍(大房子)。(察今)(四)副词。“就”“才”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而后】才,方才。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臣虽下愚,知其

4、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石钟山记)【既而】不久,一会儿。 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柳毅传) 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 2、且(一)用作连词。1递进关系:况且,再说。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陈涉世家) 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与妻书)2让步关系:尚且,还。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3并列关系:又,又又,一面,一面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静女) 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孔雀东南飞)(二)用作副词。1将,

5、将要。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2暂且,姑且。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孔雀东南飞)【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过秦论) 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报任安书)【且如】就像。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兵车行)3、若(一)动词:像,好像。 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促织)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逍遥游)(二)动词:赶得上,比得上。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

6、)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三)用作代词。1. 表对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 若入前为寿 ,寿毕 ,请以剑舞。(鸿门宴) 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项脊轩志)2表近指,相当于“这”“这样”“如此”。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齐桓晋文之事)吾不忍其觳觫(害怕得发抖的样子),若无罪而就死地。(齐桓晋文之事)(四)用作连词。1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郑伯克段于鄢) 伏维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孔雀东南飞)2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

7、(汉书高帝纪)3至,至于。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齐桓晋文之事)(四)作助词,形容词或副词词尾,相当于“然”。桑之未落,其叶沃若。(静女)【若夫】是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近似“要说那”“像那”的意思。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岳阳楼记)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若定】心中有数,从容不迫。 指挥若定。(赤壁之战)【若何】怎么样。 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且大乱,若何?(段太尉逸事状)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本纪)【自若】如常,依然如故。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过秦论)【若干】约计之词,相当于“几许”、“

8、多少”。车后若干递送夫。4、所(一)名词,处所,地方。2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所谓】所说的。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游褒禅山记)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所在】1到处。 石之铿然有声音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2所在之处,处所。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离骚)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促织)【为所】“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报任安书)5、

9、也(一)句末语气助词。1表示判断语气。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2用在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 鸣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过秦论)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离骚)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反诘语气。 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与妻书)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阿房宫赋)5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 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鸿门宴) 当相与共谋之,勿令姊有穷途之虑也。(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二)句中语气助词,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 女也不爽,士贰其

10、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氓)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师说)【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意思是“说的就是啊”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郑伯克段于鄢)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原毁)【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况其子孙也哉?况巩也哉?(寄欧阳舍人书)6、于(一)介词。1在,从,到。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前一个“于”:从)(劝学)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到)廉颇蔺相如列传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在)(孔雀东南飞)2“在方面” 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公输) 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

11、(游褒禅山记)3由于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对,对于,向。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季氏将伐颛臾)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5表被动不拘于时,学于余。(第一个“于”表被动)师说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6与,跟,同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项脊轩志)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项脊轩志)7表比较,可译为“比”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阿房宫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后一个“于”:比)(劝学)8引进对象,不译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伐颛臾)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

12、学)【于是】1相当于“于此”,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在这方面,对此,从此,因此。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在这时)(口技)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这方面)(捕蛇者说) 于是余有叹焉。(对此)(游褒禅山记) 遂墨(穿黑色丧服)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穿黑色丧服)。(从此)(崤之战) 2连词,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代汉语“于是”相同。 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鸿门宴)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过秦论)【见于】表示被动。 吾尝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愚溪诗序)7、与(一)介词。1“和”,“跟”,“同”表对象。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孔雀东南飞于嗟女

13、兮,无与士耽。(静女)(二)连词,表并列关系,“和”“及”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苣?(离骚)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三)通“欤”,语气助词。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四)动词。1结交,交好与嬴(秦王嬴政)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2等待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离骚)3给与妻书(与妻书)则与斗卮酒。(鸿门宴)4参与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黄州快哉亭记)【相与】共同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8、则(一)连词。1表示承接关系,译为“就”“便”

14、。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鸿门宴)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2表示条件、假设关系。译为“假使”“如果”;“要是就”“那么”“就”“便”。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季氏将伐颛臾)3表示并列关系。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可译为“就”等,或不译。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谏太宗十思疏)4表示转折、让步关系。表示转折时,用在后一分句,译为“可是”“却”;表示让

15、步时,用在前一分句,译为“虽然”等。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 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促织)5表示选择关系。常和“非”“不”呼应,译为“就是”“不是就是”。 非死则徙尔。(捕蛇者说)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勾践灭吴)(二)副词。1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或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2表对已然或发现的强调。可译为“已经”“原来”“原来已经”。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石钟山记)临视,则虫集冠上(促织)(三)名词。1指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 论语六则。2准则,法则。以身作则。9、之(一)代词。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有时灵活运用于第一

16、人称或第二人称。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他)(游褒禅山记)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你)(与妻书)2指示代词,这,此。 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季氏将伐颛臾)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前一个“之”,这样。后一个“之”,它。)(季氏将伐颛臾) 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二)助词。1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报任安书) 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逍遥游)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离骚)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3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句

17、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4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清白,高洁),受物之汶汶(蒙受垢辱)者乎?(屈原列传)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5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三)动词,到去。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齐人有一妻一妾章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10、何(一)用作疑问代词。1单独

18、作谓语,常跟“哉”“者”“也”等,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等。何者?悬言物理,不可以言尽也 (马钧转)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岳阳楼记)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译为“哪里”“什么”。有的译时要后置。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参与)焉 (黄州快哉亭记) 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苏武传)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等。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琵琶行)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二)用作疑问副词。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译为“为什么”“怎么”。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孔雀东南飞)何苦守尺寸之地以与贼抗而不降乎(后序)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译为“多么”“怎么

19、这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观沧海)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三)作语助词,相当于“啊”。 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 (孔雀东南飞)(四)通假 通“呵”,喝问。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过秦论)(五)固定格式1.【何如】【奈何】【若何】表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季氏将伐颛臾)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阿房宫赋)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本纪)2.【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短歌行) 使主人出无马,汝将何以视天地 (段太尉逸事状)3.【无何】译为“

20、不久”“没多久”。无何,宰以卓异闻 (促织)11、为(一)动词1有“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等义,翻译极为灵活。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划为)过秦论)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凝结) (劝学)2以为,认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鸿门宴)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 3判断词,是。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辞相答 (与妻书)(二)介词。1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句式,译为“被”。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促织)2表原因或目的。译为“为了”“因为”。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

21、孔雀东南飞)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短歌行)3介绍涉及的对象。译为“给”“替”。然尚恨有阙者,不为许远立传(后序)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公输)4介绍涉及的对象。译为“对”“向”。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桃花源记)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报任安书)5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译为“当”“等到”等。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三)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译为“呢”。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项羽本纪)12、以(一)介词1表示工具。译为“拿”“用”等。比去,以手阖门 (项脊轩志)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2表示凭借。译

22、为“凭”“靠”等。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过秦论)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3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译为“把”。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季氏将伐颛臾)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离骚)4表示时间、处所。译为“于”“在”“从”。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苏武传)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离骚)5表示原因,构成介宾短语。译为“因为”“由于”。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报任安书)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 (段太尉逸事状)6表示依据。译为“按照”“依照”“根据”。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寡人之于国也)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 (与妻书)(二)连词。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

23、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忽略。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游褒禅山记)忽魂悸以魄动(梦游天姥吟留别)2表示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忽略。但深托君贶因书道修意以西(与尹师鲁第一书)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 (鸿门宴)3表示目的、结果关系,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季氏将伐颛臾)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六国论)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游褒禅山记)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 (

24、与妻书)5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忽略。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辞)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 (原毁)(三)助词 作语气助词,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受命以来,夙夜忧叹(出师表)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游褒禅山记)(四)通假1通“已”,已经。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陈涉世家)2通“已”,止。无以,则王乎?(一定要说,那么还是说说行王道的事吧!)(五)固定格式【有以】【无以】意思分别是“有什么办法用来”“没有什么办法用来” 项王未有以应,曰:“坐。” (鸿门宴)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陈情表)13、因(一)介词。1依照,根据。罔不因

25、势象(模拟,雕刻)形 (核舟记)因材施教2依靠,凭借。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过秦论)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隆中对)3趁着,趁此。不如因而厚遇之 (鸿门宴)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苏武传)4通过,经由。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廉颇蔺相如列传)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苏武传)5因为,由于。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雁荡山)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谏太宗十思书)(二)副词。1.表示后一动作紧接前一动作发生,或具备了一定的条件才发生。译为“于是”“就”“因而”。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扬州慢)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孔雀东南飞)2.有时译为“仍然

26、”。天子以生人付公理,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段太尉逸事状)(三)名词。 原因,缘由,机缘。于今无会因 (孔雀东南飞)(四)动词 沿袭,继续。蒙故业,因遗策 (过秦论)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14、乎(一)用作助词。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等。 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赤壁赋)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吗”。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4用于

27、感叹句,可译为“啊”“呀”等。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舍不得,吝惜)也。(齐桓晋文之事) 5用在句中的停顿处。于是乎铭始不实。(寄欧阳舍人书)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赤壁赋)6作词尾,译为“的样子”“地”。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赤壁赋)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赤壁赋)(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15、乃(一)用作副词。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于是”“再”等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项脊轩志)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报任安书)度我至军中,公乃(再,用于将来时)入。(鸿门宴)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3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