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24.27KB ,
资源ID:2552191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552191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如何选择课堂教学模式.docx)为本站会员(b****9)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如何选择课堂教学模式.docx

1、如何选择课堂教学模式如何选择课堂教学模式 【编者按】 所谓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的一般原理和教学内容、目标、要求,结合自身的经验、特点,从学生知识、能力状况的实际出发,对各种教学要素进行统筹整合,制订教学方案的活动,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备课。作为课堂教学的前奏,教学设计对于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习者、学科内容及其结构、教学目标及其教学方法,这三个方面被称为教学设计的三个要素。我们以为,设计者在权衡这三个要素时,最关键的是要抓住“教”和“学”两个方面。设计“教”,就是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到教学方法的设计是否符合教学

2、内容的特点;教学目标是否符合“三维目标”的整合要求;教学的模式与手段是否最优化在设计每个环节时要多问自己几句:“这样设计行吗?还有没有更恰当的设计呢?”最要紧的是要问一问:“这样教有利于学生的学吗?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吗?”所谓设计“学”,就是在设计时要 “预测”学生,要能够了解学生的需要以及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要充分考虑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或安排的活动可能做出的反应,并设计好对应措施。教师能针对课堂中出现的具体情况选择最有效的预案,就不会因学生的“节外生枝”而手忙脚乱,使精彩成为“预约”。 综观国内外有关教学设计的理论研究,多年来,其理论基础不外乎以“教”为中心的设计理论和以“学”为中心的设计

3、理论两种。我们以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因此,我们以为,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要更多地关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无论是设计“教”还是设计“学”,都应从学习者的角度来思考。 当然,教学设计说到底是一种构想,既然是构想,就有可能改变。教学设计作为教学活动的预案,把以学生为中心的设想想得细一点,把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估计得充分一点,尤其是涉及多种教育资源的整合时,多一点事先的准备,应

4、该说都是必要的。但是,这些设计或准备,只是备用的东西,而不是一定要实现的东西。作为事先的计划或构想,都要一成不变地实施是不太可能的,大多要做一点调整。更何况在今天大家都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背景下,教师为学生设计的学习安排,随着学情的变化作相应的调整、变动,更是正常的,也是十分必要的,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教学设计问题解决得不好,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综观目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有许多是由教学设计的不科学、不合理,或者没有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等原因造成的。教学设计涉及的面很广,存在的问题也较多,根据我们对课堂教学的观察以及主要存在问题的分析,在这一

5、章中,我们将重点讨论“如何选择课堂教学模式”等六个问题。 候诊案例 【案例一】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1.课堂导入。由论语十则引出对孔子的介绍,再介绍本文的出处和例子。 2.初读课文。要求学生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抓住几个字正音,抓住几个句子读好节奏。 3.再读课文。要求学生疏通文章句意。解释几个文言实词和虚词,逐句用现代文翻译。 4.三读课文。要求概括课文内容,就孔子的“不能决”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5.课堂反馈。要求完成课后练习,并完成补充的课外练习。 【案例二】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学片段 (课前准备:调整学生座位,每六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围坐在一起。全班共组成八个小组。) 师:我们继续用小组合作

6、学习的方式来学习课文,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多媒体出示课题,出示青海湖美丽风景。) 师:请同学们欣赏这些画面,在小组里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小组讨论略) 师:这篇课文,有些词语比较难懂,有些容易读错。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讨论一下,这些词语该怎么读,怎样解释,如何学懂? (多媒体出示有关词语。小组讨论略。) 师:同学们刚才讨论得很好,下面我们来整体感知一下课文。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体会一下青海湖梦幻般的特点表现在哪里,是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学生自由读,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总结。) 师:下面我们来品味作品的语言,看看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来

7、描绘出青海湖梦幻般的美的。我们继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找一找你觉得写得最优美的句子,读一读,并好好体会一下,说一说它们美在什么地方? (同学们继续在小组里展开学习。课堂内基本上听不到读书声。每组基本上是一个人说,其他学生听。) 师:好。刚才同学们讨论得很热烈,下面请你们把讨论的结果在全班交流,大家一起来欣赏“让语言美丽起来的地方”。 诊断分析 什么是教学模式?教育大词典对教育模式的表述是:“教学模式:反映了特定的教学理论逻辑轮廓的,为保持某种教学任务的相对稳定而具体的教学活动结构。具有直观性、假设性、近似性和完整性,易于操作。”大家知道,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按一定的教学步骤,安排好各个教

8、学环节,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去掌握知识、学习技能、发展能力、形成认识和陶冶情感。对教学步骤和教学环节的安排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教学模式。 针对不同教材、不同学生的特点,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模式,以有效达成教学目标,这是教学设计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教学模式直接和教学观念、教学方向相联系。从传统教学到现代教学,教学模式林林总总,变化也很大,它是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新课改实施以来,教学模式的创新和选择问题,理所当然地格外引起人们的重视。如何通过最科学、最合理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落实和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达成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许多教师为之做出不懈的努力,课堂教学亦出现了许多可

9、喜的气象。但是,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上,许多老师在教学模式的选择上仍然显得比较随意、盲目,课堂教学模式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较普遍。对教学模式的探讨、思考和选择,仍然是课堂教学实践中一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 根据我们对课堂教学的观察,目前课堂教学模式选择存在的问题,可以主要归结为两个方面: 一是教学模式一成不变,僵化的模式导致阅读教学的程式化,使课堂教学失去应有的灵动和活力。长期以来,“讲读式”(后来改革演变为“导读式”)一直是语文阅读教学最基本的模式。传统教学的“讲读式”的基本套路是:介绍作者和背景正音释词概括内容划分段落并逐段分析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这种固定的套路形成了僵化的教学模式,被人

10、们戏称为语文阅读教学的“三板斧”、“八股文”。后来,这种陈旧的、僵化的教学套路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一致非议而逐渐被人们所丢弃。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教学出现了许多可喜的变化,教学模式的革新是突出的表现之一。但是我们发现,在丢弃了陈旧的阅读教学套路后,课堂上又出现了另一种固定不变的套路,这个套路的主要流程为:整体感知(主要是概括大意或提炼要点)局部探究(主要是就文章语言、作者情感等做蜻蜓点水式的分析)拓展联系(主要是走马观花式地读另一篇文章或者联系生活谈些体会,补充一些习题)。这种程式化的教学板块虽然在局部有些变化,但基本上成了现在课堂阅读教学的固定模式,形成课堂教学的“新八股”。案例一就是个典型的

11、例子。教师显然用的是“老套套”“大路货”的教学设计,几乎所有的文言文都可以这样按部就班地教。这样的教学设计,零碎的板块缺少必然的联系,僵化的教学程序不能激发学生解读文本的兴趣。这种刻板化、程序化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二是盲目跟风,崇尚“时尚”,片面追求“新意”,导致阅读教学模式的虚假“繁荣”。新课程实施以来,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空前繁荣,形形色色的“新”模式层出不穷(许多标之以“式”的教学其实不能称之为模式),许多教师盲目跟风,一旦出现一个提法比较“新”的“模式”,许多老师往往“趋之若鹜”,既不认真地学习、思考这些新模式所包涵的教学理念,也不认真领会这些模式的操作要领、适用对象

12、。对某种教学模式似懂非懂,就盲目地“引进”自己的课堂教学,结果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成为“四不像”。例如,小组讨论成为当前最“时尚”的教学形式,一段时间内在有些学校甚至达到“无课不讨论,没有小组讨论即不成好课”的程度。案例二采用的就是所谓“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教者看来,小组讨论就是“合作学习”,于是课堂上动辄小组讨论,就连谈谈欣赏画面的感受、正音释词这样的学习任务,也要在小组讨论中完成,一堂课,小组讨论竟有五六次之多。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就在学生热热闹闹的对许多毫无探究价值的问题的“讨论”中过去了,学生读书、思考的时间没有了,也不见教师如何指导引领。这样的课堂教学,我们只见“小组讨论”的形式,学生根

13、本没有进入“合作学习”的状态,更没有“合作”的实质。 课堂教学中,类似的跟风现象时有所见,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例如,讲“表演式”,就是让学生表演课文中的角色,表演一次还不够,你演了他演,语文教学成了“戏剧小品表演”;讲“问题教学”,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一篇课文提出许多大大小小的问题,不问问题的价值如何,一个个问题挨个讨论解决;讲“辩论式”,就不论课文特点,教学目标,随便想出一两个问题,让学生分正方反方“辩论”解决。 借鉴案例 【案例三】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1.课堂导入。由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导入:悟孔子之言,察孔子之行。 2.初读课文。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流畅,结合注释疏通句意,

14、进行字词质疑释疑。 3.再读课文。复述课文内容,拎出一个关键词:“辩(斗)”,释其义:争辩。分析“辩什么辩的观点辩的理由人物在辩斗中的表现”。(在此过程中加强朗读指导,要求抓住反问句读出“争辩”的味道;揣摩:两小儿“笑”的意味,对“去”、“汤”、“孰”、“知”等几个文言词语随机敲打。) 4.三读课文。思考“辩斗”带给我们的启示,对孔子的“不能决”谈一点看法。(随机介绍孔子和作者) 5.拓展探究。帮助孔子解决两小儿的质疑。(课外完成) 【案例四】人类的语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宁鸿彬) 教学重点 1.精读第二段,认识作者是怎样说明人类的语言特点的。 2.了解本文说明方法,体会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 一

15、、精读第二自然段 1.围绕四个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阅读课文: 1)本文所说明的人类的语言特点是“用变化无穷的语言,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如果我们用其中的一个字来概括人类语言的特点,该是哪个字?(变) (2)人类语言为什么能够“随机应变”? (3)具体说说鹦鹉和猩猩没有真正的语言是什么原因? (4)为了说明禽兽没有真正的语言,作者分别举了鹦鹉和猩猩的例子。只以其中一个为例不就行了吗?作者为什么要举这样两个例子? 2.在研讨上面四个问题的基础上划分本段层次,继而指导学生理清层次间的关系,认清作者说明的思路。 二、了解本文说明方法,体会语言特色 1.出示表格,请学生对照第三段内容填写。 (表格见教师指

16、导用书) 2.本文语言简明、平实,缜密严谨。请看下面一个例子:“总之,正是由于采用了嘴里的声音作为手段,人类语言才得到前程万里的发展。”这一句有没有必要加上“嘴里的”这样一个限制性成分呢? 3.请同学再在课文中找出几个例子,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三、扩充延伸 课文中说:“声音唯一不如形象的地方在于缺乏稳定性和持久性,但在原始社会的交际情况下,这方面要求是次要的,是可以用图形来补充的。”在我们现代生活条件下,有没有办法解决语言缺乏稳定性和持久性的问题? 【案例五】社戏教学片段 一、整体感知,了解小说“三要素”,理清情节。 二、自读课文,质疑问难,提出阅读思考题 1.学生阅读课文后,纷纷提出问题。

17、问题涉及各个方面,有语句理解方面的,如:为什么因为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而觉得平桥村“在我是乐土”?有小说结构和内容方面的,如:课文的第二第三自然段写到平桥村人的辈分关系,又写到“我”与小伙伴一起玩耍,有什么作用?渐近赵庄时和离开赵庄时,课文各有一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还有一些细节方面的,如:外祖母怎么会放心让几个小孩坐船陪“我”去看社戏呢?阿发为什么要小伙伴去偷他家的豆呢?既然是摘自己家的豆怎么能说是“偷”呢?等等。 2.小组讨论,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问题渐渐集中到课文“看戏”和“偷豆”这两个主要情节上来。如:课文题目叫“社戏”,可是为什么文章要写那么多和社戏无关的事情呢?“我”似乎

18、在“偷豆”和“吃豆”过程中,享受到无穷的乐趣,这是怎样的乐趣呢?偷豆和社戏有什么关系呢? 3.教师进一步启发引导,最后筛选出一个主问题:为什么文中说“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三、围绕主问题阅读思考 点评指引 以上几个案例,从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和设计方面,无疑是成功的。我们以为,选择和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要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第一,变动性与稳定性。 我们知道,阅读教学过程是在教学目标控制下的动态的群体活动过程。在这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了解学生的需要,向他们提供学习语文所需要的知识、方法和途径,引导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思考、理解

19、,沿着正确方向一步步实现教学目标。每篇课文的特殊要求,阅读教学中的各种活动,都构成了阅读教学变动性的特征。因此,在阅读教学的程序上,就不能试图把它们归结为固定的模式。模式的变动性,一是指不同的文体、不同的课文,不同的学生应当选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二是指选用同一种教学模式,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也应当有不同的变化,不能采用一成不变的套路。与案例一一样,案例三也是采用“导读式”,总的教学思路也是“一读(初读)、二读、三读”,但是在关键的教学环节中,作了成功的变式处理,主要表现在:用文章的关键词作为组织教学的纲领和线索,“辩什么辩的观点辩的理由人物在辩斗中的表现辩斗带给我们的启示”这些

20、内容形成一条完整的链,循序渐进地把学生引入对作品的深层解读;文言文的词句以及朗读指导水到渠成地落实在各教学环节中。很显然,这样的教学设计更有可能使课堂出现灵动,教学效果肯定大不一样。 我们还知道,学生阅读过程的心理特点和步骤是遵循着一定规律的,各种不同文体的阅读材料在内容和形式上也是有其本身的内在规律,因此阅读教学过程就会呈现出一种有规律的、相对稳定的活动程序它必须依据既定的教学目标,遵循学生的阅读认知规律和文章的写作规律。阅读教学的稳定性特点告诉我们,在教学设计中,无论选择怎样不同的教学模式,无论在教学模式的操作中作怎样的变式处理,都必须遵循语文阅读教学的规律。阅读教学最基本的规律是什么?我

21、们认为,就是“阅读”二字,就是要引导学生按照阅读规律自己去阅读作品。案例三之所以要作这样的变式处理,其目的就是要更有效地引领学生自己读书,因为执教者明白,把课题中的“辩”字作为组织教学的纲领和线索,就可以把文本内容整合起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揉一团而有层次,品一词而含妙珠”的作用。 第二,传承与创新。 早在1979年前后,中国教育界掀起了第二次教育改革的热潮。近30年来,许多语文教学专家、一线教师致力于语文教学改革,取得很大的成效,积累了十分丰厚的经验。在不断深入的语文教学改革中,涌现出许多风格多样的教学模式。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如:钱梦龙等倡导的“导读”教学模式,上海育才中学的“读读、议议

22、、讲讲、练练”的八字教学模式,魏书生、欧阳代娜、张孝纯等人的“自学式”教学模式,宁鸿彬的“研究式”教学模式,等等。这些教学模式,不但被当时的教学实践证明是成熟的、科学的,而且,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仍然充满生命力。有些教学模式的实验,如黎世法倡导的“异步教学”(又称“六课型单元教学”模式),至今仍在延续。案例四是10年前宁鸿彬的一个“研究式”教学模式的案例。案例中,借助四个问题的研讨,使学生真正通过语言文字的阅读,掌握作者所说明事物的特点,提高阅读分析能力。这四个问题由浅入深,逐渐加强彼此的关联,直到最后划分层次,又使阅读的认识归为整体性理解。体会作品语言,也是在教师的有效指导、引领下,

23、学生通过自己对作品语言的研读来解决的。最后的拓展部分,更是把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研究意识,提高研究能力。用今天的眼光看,这样的教学模式设计,是很能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的。 我们主张教学模式的创新,决不是彻底抛弃传统的、具有生命力的相对比较旧的教学模式去另辟蹊径,去追求“时尚”,而是用新课程理念审视它们,给它们注入新的活力,使它们更加适合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 第三,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新课程十分强调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一个也不可忽视。许多传统教学模式,往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过于偏重教师的作用,教师

24、主要是充当“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新课程实施以来,有些模式的创新,或者在模式实施中,又往往过于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或减弱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些都是我们要避免的。我们以为,课堂教学中,无论是采用、设计哪一种模式,无论是作哪样的变式,处理好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是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 案例五所采用的是“问题教学”模式。“问题教学”模式的关键,是教师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启发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解决问题。在实施“问题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没有直接由自己发布指令性问题,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习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必然会产生矛盾,从而引发不少疑问。案例中学生提出许多问题,就是学生主体在阅读中积极思维的结果。但是,学生发现和提出的问题,不一定都是有价值的、难易适度的,往往是很零碎的,这就要求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对问题讨论进行定向、定度、定序等控制,以保证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高效。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对问题进行甄别、筛选,把课文最后一句话,确定为主问题,很好地发挥了主导作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