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书斋名书斋名 书斋名 2007-04-05 19:52:50| 分类:漫谈|举报|字号 订阅 在我国,为书斋取名之风气,可上溯到曹魏时期。最早见于记载的,大约是曹操之子曹衮的“遂志堂”。唐宋以后,文人和士大夫的这种风气逐渐盛行。有的文人对自己书斋的起名注重谦逊与朴实,如唐代杜甫在四川成都筑了一座他很满意的住宅,这位大诗人并没有替书斋取什么特别有诗意的名字,只是简单地称之“草堂”。后来,白居易在庐山筑的屋室,也叫“草堂”。白居易的朋友刘禹锡,更是把自己的书斋称作“陋室”,并写下世代传颂的陋室铭。 有些书斋的名称缘于某些事物的因由。明朝文学家章溢隐居在龙泉县一间陋室中进行读书与创作,他不计较生活条
2、件之艰苦,发奋读书,著述甚丰,他曾说:“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之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刘基被他这种精神所感动,写了苦斋记一文,把章溢的书斋取名为“苦斋”。清代学者徐干学藏书很多,他曾指着满楼的书对儿子说:“吾何以传汝曹哉?所传者惟是矣。”故名其藏书楼为“传是楼”。 有的文人书斋弥散着花卉之芬芳,缀饰着果木之秀美。宋代名相李纲常以桂花品格自勉,亲植桂花以明“蟾宫折桂”之志,他的书斋命名“桂斋”。后来,政治家林则徐在李纲祠旁筑一读书处,也命名为“桂斋”。可见,志士志向如出一辙。著名明史专家谢国祯,把自己的书斋命名“瓜蒂庵”。何以命其名?他解释说:“别人都在搞堂堂正正的大部头史著,我搞
3、的是一些零零碎碎的野史。别人像抱个大西瓜,我捡的东西恰似瓜蒂。”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历史学家杜国庠钟情岭南那能给人以某种启示的红棉,特将自己的书斋取名为“红棉书屋”。现代文学家、漫画家丰子恺因受其老师弘一大师影响,崇尚佛教把自己书斋起名“缘缘堂”,并在此书斋创作出名扬四海的护生画集。 有些文人平生喜好收藏,他们在书斋的取名中,便以名家作品或其大号命名书斋,以表敬恭之情。文人周春曾购到宋版陶渊明诗集和礼书各一套,他把自己的书斋取名“礼陶斋”。后来,他把礼书让与书友,书斋名只得改名“宝陶斋”。到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他又不得不把“陶书”转让出去,这时书斋名就改成“梦陶斋”。清代黄丕烈收藏了100多部宋
4、版旧书,心中得意非凡,他给自己的书斋取名为“百宋一廛”。 还有些名人的书斋取名包涵着深刻含义,深藏着自己毕生的志愿。明代散文家张溥,读书非常刻苦勤奋,每次读书,不仅口诵并且亲手抄写,次数竟达七遍之多。他给自己的书室取的名叫“七录斋”,勉励自己勤写勤思。同是明代的著名散文家归有光,给自己的书斋取的名是“项脊轩”,说明书斋小得像人的脊背那样。他虽蜗居小室,环境欠佳,但他以清苦为乐,写出了不少朴素简洁的作品,著有震川先生集等作品集。清代张岳龄在书斋中写了“味蓼书屋”一匾。这“蓼”字出自诗经中句:“未堪家多难,予又集于蓼”,蓼是一种苦菜,而“味蓼”则有体味艰辛之意,这一斋名寓意当时国家多灾多难,自己应
5、有吃苦、为国分忧的精神。清初名士龚贤反清复明意志甚坚,他在南明灭亡后,隐居清凉山,筑一小楼,认真读书,他苦于没有一个满意的书斋名。一日,他见一小和尚在打扫院中落叶,联想到叶虽落,树犹生,他突然来了灵感,遂即跑回书斋写下“扫叶楼”,以表自己的哀思和反清到底的愿望。 一、书斋溯源与称谓 先有书,然后才有书斋;先有书斋,然后才会有书斋名。自古以来,人们把著书为文、读书藏书、写字作画的地方,都称之为书斋,现在习惯叫书房。书斋是文人学者读书、创作的文化基地,也是藏书的库房。古今文人为书斋取名极为慎重,犹如为自己的子女取名。文人们认为,一个好的书斋名,不但可以表露自己的风雅气派,而且可以把自己的爱好、追求
6、、寄托、希望倾注其间。 史载,今河南灵宝县东北函谷关、相传春秋时期老子著道德经之处,湖北秭归县城响应鼓溪左岸、楚国大诗人屈原少年时读书的读书洞,四川梓潼县西南长卿山、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的读书窟,江苏吴县穹隆山南麓、西汉学者朱买臣的读书台等等,可以说就是我国书斋的雏形。早先是有斋(书斋)无名(斋名),如上面所说的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的读书窟,后来称之为“长卿石室”,但这还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斋名,这是后人给加上去的。史载,唐玄宗过梓潼时见司马相如的读书窟,因司马相如字长卿,遂敕名该山为长卿山,窟为长卿石室。取斋名的始作俑者,一时难以查证。有学者以为私人拥有室名斋号,恐以东晋大将桓温(312373)为
7、最早,他在南州起斋,斋中悉雕盘龙,因名“盘龙斋”。其实“盘龙斋”并非书斋,只是个厅堂的名称。而西汉词赋家扬雄(公元前53公元18),劫难之后,专注于玄学的研究,取斋名“玄斋”,可能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斋名,离开今天已两千多年了。给书斋取名可谓源远流长。当然,文人书斋以及书斋名,当在唐五代印刷术发明和广泛运用,书籍大量产生之后,才有出现、发展和繁荣的可能。书斋名也是从简单、明了,慢慢地丰富、多彩起来。起先仅以书斋主人姓氏,至多是以所处的方位命名,如“某氏书楼”、“某某书库”等,谈不上什么特殊的含义。后来,随着私人藏书家增多,藏书规模扩大,书斋命名也随着丰富起来,书斋名除表示收藏外,还反映主人身世、个
8、人的志趣爱好,取典寓意,托物言志,异采纷呈,明清时代发展最为繁荣。后来,书斋无论是深宅大院,还是茅房草屋;无论是广厦,还是斗室,文人学者、书画家多爱给它取个名字,曰某某斋某某堂、某某室某某馆之类。或明志,或抒怀,或纪事,或慕人,或崇物,以寄托某种情感,表达自己的志趣、爱好和追求。事过境迁,斋名也可随时更换,同一书斋前后也会有不少斋名。近人梁鼎芬有室名斋号多达八十余个,而往往是他不同时期的处境和心态的表述而已。文人给书斋取名的这种爱好和雅嗜,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唐宋之前比较少,以后渐渐流行,至明清更是盛极一时,至今仍在沿袭,但不及古代普遍。 我们通常把书房称为书斋,是因为“斋”字寓有深义,
9、所以,文人学者给书房取名,多爱用“斋”字。“斋”本义是斋戒的意思。易系辞上:“圣人以此齐(斋)戒,以神其德夫。”圣贤所谓斋者,齐也,齐其心之所不齐;戒者,戒其非心妄念也。我国的儒教、佛教、道教都有斋戒,而以儒教的斋戒为最早。儒教的斋戒,是指在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前虔诚的净身清心活动,如过午不食等。我国古代礼制规定祀天地要斋,君主举斋之处称斋宫,凡人称斋舍、斋庐等。举斋郑重其事,要有单独的房子,后“斋”引申为指整洁的房舍。园治说:“斋较堂,惟气藏而致敛,有使人肃然斋敬之义,盖藏修密处之地,故式不宜敞显。”由上可见,“斋”字寓有清心高洁的意思,斋又是“使人肃然斋敬”、身世、个人的志趣爱好,取典寓意,
10、托物言志,异采纷呈,明清时代发展最为繁荣。后来,书斋无论是深宅大院,还是茅房草屋;无论是广厦,还是斗室,文人学者、书画家多爱给它取个名字,曰某某斋某某堂、某某室某某馆之类。或明志,或抒怀,或纪事,或慕人,或崇物,以寄托某种情感,表达自己的志趣、爱好和追求。事过境迁,斋名也可随时更换,同一书斋前后也会有不少斋名。近人梁鼎芬有室名斋号多达八十余个,而往往是他不同时期的处境和心态的表述而已。文人给书斋取名的这种爱好和雅嗜,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唐宋之前比较少,以后渐渐流行,至明清更是盛极一时,至今仍在沿袭,但不及古代普遍。 我们通常把书房称为书斋,是因为“斋”字寓有深义,所以,文人学者给书房取名
11、,多爱用“斋”字。“斋”本义是斋戒的意思。易系辞上:“圣人以此齐(斋)戒,以神其德夫。”圣贤所谓斋者,齐也,齐其心之所不齐;戒者,戒其非心妄念也。我国的儒教、佛教、道教都有斋戒,而以儒教的斋戒为最早。儒教的斋戒,是指在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前虔诚的净身清心活动,如过午不食等。我国古代礼制规定祀天地要斋,君主举斋之处称斋宫,凡人称斋舍、斋庐等。举斋郑重其事,要有单独的房子,后“斋”引申为指整洁的房舍。园治说:“斋较堂,惟气藏而致敛,有使人肃然斋敬之义,盖藏修密处之地,故式不宜敞显。”由上可见,“斋”字寓有清心高洁的意思,斋又是“使人肃然斋敬”、 “藏修密处之地”。身入书房,读书为文,吟诗作画,心神俱
12、静,修身养性,如同“斋戒”一般。所以,文人的书斋多用“斋”字。如宋王安石的“昭文斋”、宋米芾的“宝晋斋”、清蒲松龄的“聊斋”、清刘鹗的“抱残守阙斋“、周作人的 “苦雨斋”、齐白石的“三百石印斋”、容庚的“颂斋”、赵朴初的“无尽意斋”、吕叔湘的“未晚斋”、谢稚柳的“苦篁斋”、苏渊雷的“钵水斋”、张恨水的“待漏斋”等等。有个别在“斋”前加上助词“之”字的,如清杨以增的“四经四史之斋”、聂绀弩的“三红金水之斋”。也有直接用“书斋”二字的,如清顾炎武的“堡中书斋”、当代学者董冰竹的“小草堂书斋”。 还有用堂、草堂、书堂、室、书室、屋、书屋、楼、馆、阁、轩、舍、精舍、居、洞、书洞、庐、庵、簃、誃、亭、山
13、房等。简介、例举如下: 堂 本义指宫殿。许慎说文解字土部:“ 堂,殿也。”后引申凡指正房。论语先进第十一:“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意思是说,由(子路)已经走进厅堂了,只是还没有走进室内罢了。前堂后室是我国宫室建筑的基本形制。堂的特征是高大、宽敞、明亮,所以引申为供活动用的高大的房子。文人学者的书房大多宽敞明亮,起斋名多用“堂”,也就不足为怪了。如宋司马光的“读书堂”、宋李清照的“归来堂”、宋欧阳修的“非非堂”、明汤显祖的“玉茗堂”、清黄宗羲的“续抄堂”、清赵之谦的“二金蝶堂”、张大千的“大风堂”、吴湖帆的“四欧堂”、冯友兰的“三松堂”、陈大羽的“思颜堂”、刘旦宅的“知白堂”、作家孙犁的“耕
14、堂”等等。 也有个别在“堂”前加上助词“之”字的,如清诗人汪文柏的“攡(音吃)藻之堂”、清学者陈沣的“传鉴之堂”。 草堂 顾名思义是茅草盖的堂屋。旧时文人常自称山野间的住所为草堂,有自谦卑陋之意,在草堂中读书为文,于是书房起名也就称为草堂了。如四川成都杜甫的“浣花草堂”、唐白居易的“庐山草堂”、清纪昀(晓岚)的“阅微草堂”、清石涛的“大涤草堂”。现在书房不复以茅草所盖,仍自谦为“草堂”者,亦不鲜见,如画家冯超然的“嵩山草堂”、上海百岁画家朱屺瞻的“梅花草堂”、书法家林散之的“散木草堂”、画家李丁陇的“八法草堂”、作家杜宣的“桂叶草堂”等等。 书堂 即读书之堂。不及“草堂”和“书室”用得普遍。著
15、名的如北宋学者周敦颐在江西庐山的“濂溪书堂”,还有宋詹琦在福建武夷山的“静可书堂”。 室 许慎说文解字宀部:“室,实也。从宀(房屋),从至。至,所止也。”本义指人所安息的堂内的房间。引申泛指住宅、房屋。文人安息之处常读书为文,故名书房用“室”字。如唐刘禹锡的“陋室”、梁启超的“饮冰室”、章太炎的“膏兰室”、胡适的“藏晖室”、郭绍虞的“照隅室”、潘天寿的“止止室”、来楚生的“然犀室”、郑逸梅的“秋芷室”、蒋孔阳的“无名室”等等。 书室 也有个别用“书室”的,如清黄道周的“茶洞书室”、无产阶级革命家澎湃的“得趣书室”。 屋 本义是古代半地下穴居顶部的覆盖,从汉代起引申为房屋、屋舍的通称,主要用于一
16、般民居。文人书房用“屋”命名的不多,如清代学者叶燮的“二弃屋”、夏丏尊的“平屋”、刘大白的“白屋”、胡风的“落荒土屋”、丰子恺“小杨柳屋”、作家林林的“仰山屋”等。 书屋 直接点明读书的“书屋”,平实朴素,为不少文人所喜爱。如明郑燮(板桥)的“青藤书屋”、鲁迅的“绿林书屋”、毛泽东的“菊香书屋”、俞平伯的“古槐书屋”、陈望道的“柴房书屋”、程十发的“三釜书屋”、书法家李百忍的“绿竹书屋”等等。 楼 许慎说文解字木部:“楼,重屋也。”我国楼最早起于战国,至汉代才普遍流行。“楼”是楼房和一切楼状物的总称。编撰三国志的晋代史学家陈寿有依山而建上下三层的“万卷楼”,又如南朝梁刘勰的“校经楼”、明王世贞
17、的“尔雅楼”、明汤显祖的“雅积楼”、明袁宏道的“砚北楼”、清阮元的“文选楼”等等。现代住楼房者书房名“楼”的,为数很多,如陈独秀的“看云楼”、冯玉祥的“抗倭楼”、丰子恺的“日月楼”、夏衍的“蜗楼”、施蛰存的“北山楼”、周而复的“北望楼”、罗竹风的“望北楼”、王蘧常的“珠朗楼”、马茂元的“晚照楼”、冯其庸的“瓜饭楼”等等,不胜枚举。 馆 初文作“官”,官指官府,朝廷治事处。“馆”(舘)从食、从舍,专指由官府所设的高级客舍,即迎宾馆。北魏在都城洛阳就有接待国内外贡使和商客的“四夷馆”。今人承古而用,如宾馆、大使馆、公馆、学馆、图书馆等。凡称“馆”者,带有礼尊、美善色彩,而且建筑华丽堂皇,舒适怡人。
18、文人书房称“馆”,也就顺理成章了。如晋陶潜的“归去来馆”、明王世贞的“小酉馆”、清篆刻家丁敬的“龙泓馆”、现代文学巨匠茅盾的“逃墨馆”、书法家沙孟海的“决明馆”、画家娄师白的“老安馆”、画家田原的“五台山馆”等等。 阁 许慎说文解字门部:“阁,所以止扉也。”本义为门开后插在两旁用来固定门扇防其自动闭阖的长木橛。后来转指置放物品的板架。先有食阁,桌椅出现即被淘汰,后有书阁,至唐代,“阁”常指称书阁,即庋藏书籍的书架。“阁”再引申为夹室、内室、宫殿。古时宫廷收藏图书、安置贤才或绘像表功的地方也称“阁”。古之藏书家造藏书楼,亦用“阁”, 著名的如明代藏书家范钦的“天一阁”。文人、书画家喜用“阁”来名
19、书房,颇具古雅之风。如“元四家”之一画家倪瓒(云林)的“清閟阁”、明唐寅(伯虎)的“魁星阁”、清张岱的“云林秘阁”、“扬州八怪”之一高翔的“弹指阁”、清孙星衍的“岱南阁”、清书法家包世臣的“小倦游阁”、画家黄宾虹的“石芝阁”、画家高野侯的“梅王阁”、刘海粟的“存天阁”、潘天寿“听天阁”、女画家吴青霞的“篆香阁”等等。 轩 从车旁,原指古代一种供大夫以上乘坐、前顶较高而有帷幕的车子。由其形引申为有窗槛的长廊或小屋。文人书房用“轩”者,最为人熟知的,当推明归有光的“项脊轩”、宋辛弃疾的“稼轩”。又如宋黄庭坚的“滴翠轩”、宋朱熹的“达观轩”、元王冕的“耕读轩”、清袁枚的“所好轩”、清末画家任颐(伯年
20、)的“倚鹤轩”、京剧表演艺术家马连良的“古历轩”、画家陆俨少的“晚晴轩”、画家沈柔坚的“思涛轩”等等。 舍 在上古作为官方招待所的泛称。馆舍、舍馆同义连用。由“馆舍、舍馆”推而广之,便引申为房屋。文人单用“舍”作书房名的很少见。梁实秋抗日战争时期在重庆有“雅舍”。学者、教授邵伯周书房名“磊舍”。精舍 有的文人珍爱其书房,美其名曰“精舍”。明代大臣、学者邵宝有“二泉精舍”,清代大臣、学者潘祖荫有“八求精舍”、画家张大千的“摩耶精舍”、画家刘大为有“竹轩精舍”等。 居 是居住的意思,易系辞下:“上古穴居而野处。”又用作住所解,书盘庚上:“盘庚迁于殷,民不适有居。”唐韩愈诗有“岂识天子居,九重郁沉沉
21、。”又如故居、旧居、迁居。文人书房不乏用“居”的,如清文学家朱彝尊的“静志居”、沈钧儒的“与石居”、叶圣陶的“未厌居”、“百岁人瑞”书法家苏局仙的“水石居”、“蓼莪居”、画家关山月的“鉴泉居”、作家碧野的“望湖居”、书法家启功的“坚净居”、书法家沈鹏的“介居”、社会学家邓伟志的“马虎居”等等。洞 山洞、洞穴也。书房设在洞中,故以“洞”名之,名副其实。北宋理学家程灏因党论谪居四川,觅洞而居,钻研、点评易经,名其洞为“点易洞”。唐诗人李渤建书斋于庐山五老峰山谷下,命名“白鹿洞”。书洞 有不在“洞”中建书房、而称“书洞”者,如社会学家邓伟志的“热月书洞”、“天纵书洞”,书房主人自有一番深意在其中,见
22、后详说。庐 古代农时寄居田野的棚舍,引申为简陋的房屋,作为村房或小屋的通称。文人自谦书房简陋,称“庐”者常见,广为人知的是清末诗人黄遵宪的“人境庐”、还有清末民初学者、书画家沈曾植(寐叟)的“校图注篆之庐”、清谭嗣同的“石菊影庐”、翻译家林纾(琴南)的“畏庐”、训诂学家黄侃的“量守庐”、画家黄宾虹的“虹庐”、闻一多的“二月庐”、书画篆刻家韩天衡的“豆庐”。 作家郁达夫的“风雨茅庐”。 庵 释名释宫室:“草圆屋曰蒲,又谓之庵。”又泛指一般房屋。尼姑所居小寺庙称“庵”,旧时文人书斋亦多称“庵”。如宋陆游的“老学庵”、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惜字庵”、清末书画家虚谷的“觉非庵”、文字学家唐兰的“立庵”、
23、历史学家谢国桢的“瓜蒂庵”、学者钱仲联的“梦苕庵”等等。簃 阁边的小屋。用作书房名较少见。书画家吴湖帆的“丑簃 ”、学者胡士莹有“霜红簃”,左笔书法家费新我的“行素簃”、书法篆刻家邹振亚有“韦绝簃”。亭 本义为古代设在路旁供行人停留食宿的处所,引申为路旁、名胜中供人休息的建筑物,又引申为小房子,如上海老式楼房中的小房间(亭子间)。古今书斋名中亦有用“亭”的。如南宋学者胡寅的“夺秀亭”、金代文学家元好问的“野史亭”、曹雪芹祖父曹寅的“楝亭”、清代文史学家全祖望的“鲒埼亭”、鲁迅的“且介亭”等。山房 山中之屋,常用来称书房和僧舍。孔子有“仁者乐山”之语,以“仁”为志者多以“山房”为斋名。如明初大臣
24、宋濂的“青萝山房”、明代文学家胡应麟的“二酉山房”、明代学者杨荣的“白鹤山房”、清代林则徐的“云左山房”等等。 此外,还有一些用得很少、比较罕见的斋名用字,如閤、庋、牖、廛、榭、园、岩、龛、圃、巢、宧、宧、誃、村、庄、书庄、山庄、山馆、书舍、墓、蓬、窝、别墅、邻居、世界等。也简介、例举如下: 閤 书画家朱孔阳榜其斋曰“联铢閤”,“閤”常被误为“阁”。“閤”本义是“门旁户”,即设在大门旁侧的独扇小门,也泛指宫内最小的门。后作为“阁”的异体字。朱孔阳用“閤”而不用“阁”,“联铢”者,是“联”夫妇“朱”和“金”两姓(夫人系女画家金启静)为“铢”字,故用含“合”字的“閤”。庋 音鬼,玉篇广部:“庋,阁
25、也。”本义为置物的架子。引申为放置、收藏。明学者孙楼书斋名“兀册庋”。 牖 音有,窗户也。语言学家王力书斋名“瓮牖”, 瓮牖原指简陋的窗户,这里指简陋的房子。 廛 音蝉,古代指一户平民所住的房舍。清代学者黄丕烈有书斋曰“百宋一廛”、清末文学家吴趼人有书斋曰“趼廛”。 榭 建造在高台上的木屋,古代指无室的厅堂。作家黄裳书斋名“来燕榭”。 园 本义为种植花果、树木、菜蔬的地方,又为供人游乐、观赏的地方。 清画家李方膺书斋名“借园”、史学家邓之诚教授书斋名“桑园”。 岩 清词人顾贞观的书斋坐落在岩石中,故名书斋为“积书岩”。 龛 音看,空间较小的窟穴或房屋。供奉神佛或神位的石室或阁子,也称龛。清初学
26、者、画家傅山(青主)明亡隐居山中潜心治学,名其书斋为“霜红龛”。苏曼殊法师书斋称为“霜红龛”。 圃 菜园,也指种植花草、苗木的园地。文人书斋也有用作斋名的。如清初学者曹溶的书斋名“倦圃”。 巢 本义鸟窝,引申为简陋的住处。文人自谦称自己的书斋为“巢”。如清代诗人郑珍的书斋名“巢经巢”、作家浩然的书斋名“泥土巢”。 宧 本指房屋的东北角,亦有文人用作书斋名。如篆刻家钱瘦铁书斋名“芋香宧”。 誃 音移,门名、台名。许慎说文解字:“誃,周景王作洛阳誃台。”用作斋名罕见,如学者、古文字学家于省吾有书斋“双剑誃”。 村 即村庄,以村庄指代房屋,又用作书房。作家贾平凹书斋名“静虚村”。 庄 本指田舍,亦指
27、建筑在山林田野间的住宅。清代左宗棠有“柳庄”。 书庄 言明读书的处所。如清代学者惠周惕的“红豆书庄”。 山庄 山中的住所、别墅。国民党爱国将领邓宝珊书房名“桃林山庄”。 山馆 义同“山庄”。如清末思想家、诗人龚自珍的“羽林山馆”、书画篆刻家钱君匋的“新罗山馆”。 书舍 画家关山月书斋名“隔山书舍”。 墓 坟墓。作家师陀抗日战争时期在上海的书斋名“饿夫墓”。 蓬 蓬草也,引申为蓬草之屋,比喻简陋的居所。诗人田间书斋就命名为“晓蓬”。 窝 鸟兽昆虫的巢穴,又指人居住或聚集之处。作家李劼人书斋名“菱窝”。 别墅 本指住宅外另置的园林及其建筑物,又称别业。音乐家黎锦晖解放前身居草房却给书斋起名为“嘉禾
28、别墅”,足见他的乐观精神。 邻居 清代诗人张问陶住所近唐诗人白居易、陆龟蒙祠堂,故取斋名“乐天天随邻居”。 世界 宋末元初画家郑思肖,不忘宋室,名其书斋为“本穴世界”,以“本”之“十”置“穴”中,即“大宋”,意为身居大宋世界。二、书斋的别名 书斋的别名、别称,都与书、读书以及书斋的活动有关,有出自于典故,也有出自于文人的诗词。(一)芸窗、芸馆 芸香,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中国古代最常用的一种书籍防虫药草,最早记载这种草的是礼记月令中说:“(仲冬之月)芸始生。”郑玄对此注曰:“芸,香草也。”晋人成公绥还写有一篇芸香赋,说芸香草“美芸香之修洁,禀阴阳之淑精”。宋代的沈括在梦溪笔谈辨证一中则描写芸草说:
29、“古人藏书辟蠹用芸。芸,香草也,今人谓之七里香是也。叶类豌豆,作小丛生,其叶极芬香,秋间叶间微白如粉污。辟蠹殊验,南人采置席下,能去蚤虱。”芸香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下部为木质,故又称芸香树。夏季开黄花,花叶香气浓郁,可入药,有驱虫、驱风通经的作用。 芸香辟蠹,成为古人最简便易行的方法,也是一种颇含诗意之举,因此它每每出现在诗人笔下。唐人常兖在晚秋集贤院即事中说:“墨润水文茧,香销蠹字鱼。”姚合偶题说:“迟日逍遥芸草长,圣朝清净谏臣闲。”杨巨源酬令狐员外直夜书怀见寄则说:“芸香能护字,铅椠善呈书。”宋人梅尧臣和刁太傅新墅十题西斋诗有:“请君架上添芸草,莫遣中间有蠹鱼。” 芸草不仅辟蠹,而且还能
30、夹在书中作书签用,书中清香之气,日久不散,打开书后,香气袭人,正是名副其实的“书香”。书斋离不开书,书离不开辟蠹的芸香,所以书斋就有别名叫“芸窗”(亦作“芸牕”),唐代萧项赠翁承赞漆林书堂诗:“却对芸窗勤苦处,举头全是锦为衣。”清代蒋士铨桂林霜家祭:“芸牕相守,奋志诗书。”又有别名“芸馆”,清代褚人获坚瓠十集真若虚传:“伏生垂白尚穷经,芸馆优游莫嫌贫。”“芸”还和书及与书有关的事连在一起,如书籍又称“芸编”,读书仕进者谓之“芸人”,校书郎称为“芸香吏”,专司典籍的秘书省叫作“芸香阁”、“芸台”、“芸省”或“芸署”,藏书处称“芸扃”,书翰称“芸简”, 书签则称“芸签”等。 (二)萤窗、雪窗 晋代
31、贫士车胤囊萤、孙康映雪苦读的典故,脍炙人口。旧时还收入三字经:“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囊萤,典出晋书车胤传:“恭勤不倦,博学多通,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继日焉。”映雪,典出初学记卷二引宋齐语:“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清淡,交游不杂。”后用“萤窗”、“ 雪窗”来称简陋的书房、书斋。如王实甫西厢记:“投至诗云路鹏程九万里,先受了雪窗萤火二十年。”徐霖锈襦记:“埋头雪案萤窗,手不释卷,口不绝吟。” (三)鸡窗 唐代欧阳询等编撰的艺文类聚卷九十一引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晋衮州刺史沛国宋处公尝买得一长鸣鸡,爱养甚至,桓笼著窗间。鸡遂作人语,与处公谈,极有言致,终日不辍。处
32、公因此言功大进。”后人遂以“鸡谈”、“ 谭(谈)鸡”、“窗中碧鸡”来形容畅谈、清谈。有时又用来作为书斋的别名。如罗隐题袁溪张逸人所居:“鸡窗夜静开书卷,鱼槛春深展钓丝。”柳永定风波:“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清代诗人袁枚自题随园联:“门无凤字;座有鸡言。”上联“凤字”典出世说新语,晋代吕安访嵇康未遇,嵇康之子出来接待,吕安在门上写个“凤(鳯)”字就走了。讥笑嵇康之子是个“凡鸟”(“鳯”字拆开成“凡鸟”),没有才学的庸人。后以“题凤”、“题凡鸟”,比喻高贵者来访。上联意谓和他来往的没有达官贵人。下联“座有鸡言”,就是用了“鸡窗”的典故,点明这里是他的书斋。 (四)萧斋 唐代李肇国史补卷中:“梁武帝造寺,令萧子云飞白大书萧字,至今一萧字存焉。李约竭产自江南买归东洛,匾于小亭以玩之,号为萧斋。”此萧字后来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