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球菌和肠杆菌科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 一群生物学性状相似的革兰阴性杆菌,常寄居在人和动物肠道内,亦存在土壤、水和腐物中。大多数为胞内寄生菌【共同的生物学特性】1、形态结构:中等大小(0.3-1.0)um(1-6)um的革兰阴性杆菌,大多数有菌毛,多数有周鞭毛,少数有荚膜,全部不产生芽孢2、培养特性:营养要求不高,兼性厌氧或需氧,在普通培养基上可以形成直径2-3mm的湿润、光滑、灰白色的中等大小菌落;血平板上有些可以产生溶血环;液体培养基中呈均匀混浊生长3、生化反应:触酶阳性,氧化酶阴性(和其他发酵与不发酵G-杆菌不同),志贺菌和沙门菌等致病菌不发酵乳糖4、抗原结构:菌
2、体O抗原:存在于细胞壁LPS的最外层,属特异性。耐热。细菌若失去,菌体则出现S-R变异。IgM 鞭毛H抗原:存在于鞭毛蛋白,不耐热。IgG。志贺菌属没有鞭毛H抗原 荚膜抗原:存在于O抗原的外围多糖,能阻止O抗原凝集现象,不耐热5、抵抗力:无芽孢,抵抗力弱(6030min杀死,易被一般化学消毒剂杀灭)6、变异:自发或者经噬菌体、质粒、转座子和毒力岛的介导变异,常见耐药性变异【大肠埃希菌】1、生物学性状特征简述备注形态结构G-,有周鞭毛,菌毛,无芽孢1、IMViC试验:吲哚、甲基红、VP、枸橼酸盐2、O111:K58:H23、可产生大肠杆菌素(colicin)4、易产生耐药性(R质粒)培养特性营养
3、要求:不高,普通琼脂平板,兼性厌氧温度:37培养结果:普通:24h后形成2-3mm的圆形、凸起、灰白色S菌落生化反应生化反应活泼:发酵葡萄糖并产酸产气、大多数可发酵乳糖 IMViC试验:+-抗原O抗原、K抗原、H抗原(O:K:H)抵抗力无芽孢,抵抗力弱(6030min杀死,易被一般化学消毒剂杀灭)2、致病物质致病类型致病物质简述侵袭力粘附素使细菌紧密粘着在泌尿道和肠道上,避免排尿和肠道蠕动而被排出 特异性高:定植因子CFA/、;集聚粘附菌毛AAF/、;P菌毛;Dr菌毛等 荚膜+侵袭性物质侵袭质粒抗原蛋白、载铁蛋白和型分泌系统毒素内毒素革兰阴性菌均会产生内毒素外毒素志贺菌毒素和(Stx-1/2)
4、、耐热肠毒素a/b(STa/b)、不耐热肠毒素/(LT-/)、溶血素A(HlyA)3、所致疾病肠道外感染(除新生儿脑膜炎之外,均为内源性感染)、败血症:大肠埃希菌是从败血症患者中分离到的最常见的G-菌(45%),如肠穿孔导致的伴有败血症的腹腔内感染,死亡率很高、新生儿脑膜炎:20mm,甲型溶血性链球菌12mm。3、荚膜肿胀实验4、防治原则1、多价肺炎球菌荚膜多糖疫苗2、青霉素G治疗,在治疗前做药敏试验,耐受者用万古霉素 1原理 特异性抗血清与相应细菌的荚膜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复合物时,可使细菌荚膜显著增大出现肿胀。 2方法 取洁净载玻片一张,两侧各加待检菌12接种环,于一侧加抗血清,另一侧加正常
5、兔血清各12接种环,混匀;再于两侧各加1亚甲蓝(美蓝)水溶液1接种环,混匀,分别加盖玻片,置湿盒中室温放置510min后镜检。 3.结果 若试验侧在蓝色细菌周围可见厚薄不等、边界清晰的无色环状物而对照侧无此现象,为荚膜肿胀试验阳性;试验侧与对照侧均不产生无色环状物则为荚膜肿胀试验阴性。 4应用 常用于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炭疽芽胞梭菌等检测【奈瑟菌属】Neisseria总论1、G-,双排列,无鞭毛,无芽孢,有荚膜和菌毛,专性需氧,产生氧化酶和触酶 2、除淋球菌寄居在尿道粘膜外,其余均为鼻、咽和口腔粘膜的正常菌群脑膜炎奈瑟菌(脑膜炎球菌)N.meningococcus一、生物学特性特征简述备
6、注形态结构G-,肾形或豆形双球菌,在患者脑脊液中,多位于中性粒细胞内免疫性:体液免疫群特异性多糖抗体IgG、IgM和IgA群特异多糖抗体和型特异外膜蛋白抗体在补体存在下作用通过交叉抗原获得一定免疫婴儿从母体获得免疫培养特性营养要求:较高,专性需氧+5%CO2,巧克力培养基(80以上加温的血琼脂平板,色似巧克力)温度和pH:37;7.4-7.6培养结果:24h后,直径1-1.5mm无色、圆形、光滑、透明,似露珠状的菌落,不溶血;产生自溶酶生化反应分解葡麦,产酸不产气抗原荚膜多糖群特异性抗原(C群致病性最强,我国A群为主)、外膜蛋白型特异性抗原、脂寡糖抗原(主要致病物质)抵抗力很弱,对干燥、热力、
7、消毒剂敏感2、致病性LOS是主要致病物质: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传播:病人和带菌者;儿童易感;经飞沫传播进入鼻咽部;潜伏期2-3天类型:普通型(90%)、暴发型、慢性败血症型3、微生物学检查淋球菌急性期在中性粒细胞内慢性期则在细胞外脑膜炎奈瑟菌容易自溶,故要用ELISA等方法快速诊断血液和脑脊液中的可溶性抗原4、防治原则1、流脑荚膜多糖疫苗/口服磺胺类药物2、治疗:首选大剂量青霉素G,过敏者用红霉素淋病奈瑟菌(淋球菌)N.gonorrhoeae -是引起人类泌尿生殖系统粘膜化脓性感染(淋病)的病原菌,也是我国目前流行的发病率最高的STD1、淋病流行病学:性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潜伏期2-5天临床症状:成人:初期尿道感染:M 前尿道炎 F尿道炎和子宫颈炎 尿痛、尿频、尿道流脓和宫颈有脓性分泌物 后期生殖道感染:M 前列腺炎、精囊精索炎和附睾炎 (不育) F前庭大腺炎和盆腔炎 婴儿:淋球菌性结膜炎(氯霉素链霉素合剂滴眼)治疗:青霉素、新青霉素及博来霉素,易耐药,故治疗彻底【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