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菌和肠杆菌科.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404243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8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球菌和肠杆菌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球菌和肠杆菌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球菌和肠杆菌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球菌和肠杆菌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球菌和肠杆菌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球菌和肠杆菌科.docx

《球菌和肠杆菌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球菌和肠杆菌科.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球菌和肠杆菌科.docx

球菌和肠杆菌科

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

——一群生物学性状相似的革兰阴性杆菌,常寄居在人和动物肠道内,亦存在土壤、水和腐物中。

大多数为胞内寄生菌

【共同的生物学特性】

1、形态结构:

中等大小(0.3-1.0)um×(1-6)um的革兰阴性杆菌,大多数有菌毛,多数有周鞭毛,少数有荚膜,全部不产生芽孢

2、培养特性:

营养要求不高,兼性厌氧或需氧,在普通培养基上可以形成直径2-3mm的湿润、光滑、灰白色的中等大小菌落;血平板上有些可以产生溶血环;液体培养基中呈均匀混浊生长

3、生化反应:

触酶阳性,氧化酶阴性(和其他发酵与不发酵G-杆菌不同),志贺菌和沙门菌等致病菌不发酵乳糖

4、抗原结构:

①菌体O抗原:

存在于细胞壁LPS的最外层,属特异性。

耐热。

细菌若失去,菌体则出现S-R变异。

IgM

②鞭毛H抗原:

存在于鞭毛蛋白,不耐热。

IgG。

志贺菌属没有鞭毛H抗原

③荚膜抗原:

存在于O抗原的外围多糖,能阻止O抗原凝集现象,不耐热

5、抵抗力:

无芽孢,抵抗力弱(60℃30min杀死,易被一般化学消毒剂杀灭)

6、变异:

自发或者经噬菌体、质粒、转座子和毒力岛的介导变异,常见耐药性变异

【大肠埃希菌】

1、生物学性状

特征

简述

备注

形态结构

G-,有周鞭毛,菌毛,无芽孢

1、IMViC试验:

吲哚、甲基红、VP、枸橼酸盐

2、O111:

K58:

H2

3、可产生大肠杆菌素(colicin)

4、易产生耐药性(R质粒)

培养特性

营养要求:

不高,普通琼脂平板,兼性厌氧

温度:

37℃

培养结果:

普通:

24h后形成2-3mm的圆形、凸起、灰白色S菌落

生化反应

生化反应活泼:

发酵葡萄糖并产酸产气、大多数可发酵乳糖

IMViC试验:

++--

抗原

O抗原、K抗原、H抗原(O:

K:

H)

抵抗力

无芽孢,抵抗力弱(60℃30min杀死,易被一般化学消毒剂杀灭)

2、致病物质

致病类型

致病物质

简述

侵袭力

粘附素

使细菌紧密粘着在泌尿道和肠道上,避免排尿和肠道蠕动而被排出特异性高:

定植因子CFA/Ⅰ、Ⅱ、Ⅲ;集聚粘附菌毛AAF/Ⅰ、Ⅲ;P菌毛;Dr菌毛等

荚膜

+

侵袭性物质

侵袭质粒抗原蛋白、载铁蛋白和Ⅲ型分泌系统

毒素

内毒素

革兰阴性菌均会产生内毒素

外毒素

志贺菌毒素Ⅰ和Ⅱ(Stx-1/2)、耐热肠毒素a/b(STa/b)、不耐热肠毒素Ⅰ/Ⅱ(LT-Ⅰ/Ⅱ)、溶血素A(HlyA)

3、所致疾病

①肠道外感染(除新生儿脑膜炎之外,均为内源性感染)

Ⅰ、败血症:

大肠埃希菌是从败血症患者中分离到的最常见的G-菌(45%),如肠穿孔导致的伴有败血症的腹腔内感染,死亡率很高

Ⅱ、新生儿脑膜炎:

<1岁婴儿

Ⅲ、泌尿道感染:

来源于结肠,为上行性感染,女性感染率高于男性,尿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P菌毛、AAF/Ⅰ、AAF/Ⅱ、Dr菌毛和溶血素HlyA)

②胃肠炎:

外源性感染

4、微生物学检查

①标本采集:

肠道外感染采取中段尿、血液、脓液、脑脊液等;胃肠道感染采集粪便

②分离培养与鉴定

5、大肠菌群数:

卫生细菌学以其作为饮水、食品等粪便污染的指标之一。

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在100ml饮用水中不得检出大肠菌群。

6、防治原则

 

【志贺菌属】Shigella痢疾杆菌

1、生物学性状

特征

简述

备注

形态结构

G-,无鞭毛,无荚膜,无芽孢,有菌毛,通常有0-5个质粒

1、我国细菌性痢疾的优势流行株为福氏志贺菌2a型301株

2、痢疾志贺菌(A群)发酵甘露醇

3、宋内志贺菌(D群)具有鸟氨酸脱羧酶活性

4、常引起水源或食物型的暴发流行

5、多重耐药性(磺胺和抗生素的使用)

培养特性

营养要求:

不高,普通琼脂平板

温度:

37℃

培养结果:

普通:

24h后形成直径为2mm的半透明的S菌落(宋内志贺菌为扁平的R型)

生化反应

生化反应活泼:

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除宋内志贺菌个别菌株迟缓发酵乳糖外,均不发酵乳糖;硫化氢阴性;动力阴性

抗原

O抗原、K抗原(O:

K)

O抗原是分类依据,分为4群和40余血清型(包括亚型)

抵抗力

比其他肠道杆菌弱,加热60℃10min可杀死,对酸和一般消毒剂敏感

2、致病性(靶细胞是回肠末端和结肠部位的粘膜上皮细胞)

致病类型

致病物质

简述

侵袭力

粘附素

菌毛及其他由染色体和质粒共同编码的蛋白

先粘附并侵入位于派尔淋巴结的M细胞

荚膜

-

侵袭性物质

Ⅲ型分泌系统分泌的4种蛋白(IpaA、B、C、D),诱导细胞膜凹陷,导致细菌内吞

毒素

内毒素

强烈的内毒素(所有菌株)

外毒素

A群志贺菌Ⅰ、Ⅱ型产生志贺毒素(Stx),阻断蛋白质合成,损伤上皮细胞,部分可介导肾小球内皮细胞损伤(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

所致疾病:

①急性细菌性菌痢

Ⅰ、典型:

1-3天的潜伏期,发热、腹痛和水样腹泻(每天十多次到数十次),后转变为脓血粘液便(坏死的粘膜、死亡的白细胞、细胞碎片、纤维蛋白和血液构成脓血粘液便),伴有里急后重、下腹部疼痛。

Ⅱ、急性中毒性痢疾:

无明显的消化道症状而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由内毒素引起,临床表现为高热、休克、中毒性脑病等。

常导致死亡

②慢性细菌性菌痢

急性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病程在2个月以上则属于慢性(10-20%)

3、免疫性

因为细菌停留在肠壁局部外,加之血清分型较多,免疫不巩固。

主要是SIgA。

4、微生物学检查法

Sereny试验:

测定志贺菌的侵袭力

将受试菌的18-24h的固体培养物,以生理盐水制成9×10^9CFU/ml悬浮液,接种于豚鼠眼结膜囊内。

若发生角膜结膜炎,则为阳性,表明受试菌有侵袭力。

5、防治原则

①预防:

Ⅰ、切断感染和传播途径:

垃圾处理和灭蝇;隔离病人和消毒排泄物

Ⅱ、疫苗:

三种活疫苗:

减毒突变株、用不同载体菌构建的杂交株、营养缺陷减毒株(链霉素依赖株Sd活疫苗:

口服,刺激机体产生sIgA)

②治疗:

多重耐药性(multipledrugresistance),联合用药

【沙门菌属】Salmonella

1、生物学性状

特征

简述

备注

形态结构

G-,胞内寄生菌,有菌毛,大都有周身鞭毛,一般无荚膜,均无芽孢

1、包含7个SPI以及大量前噬菌体

2、Vi抗原为表面荚膜多糖抗原,不稳定,经60℃加热、石炭酸处理或传代培养后易消失。

可阻止O抗原与其相应抗体的凝集反应。

测定~有利于检测出带菌体

培养特性

营养要求:

不高,兼性厌氧,普通培养基

温度:

37℃

培养结果:

在SS选择鉴别培养基上形成中等大小、无色、半透明的S型菌落

生化反应

发酵葡麦甘,在克氏双糖管中,斜面不发酵,底层产酸产气(伤寒沙门菌不产气)、动力阳性、H2S阳性或阴性

抗原

O抗原、H抗原(O:

H)、少数菌中有Vi抗原(伤寒沙门菌和希氏沙门菌)

抵抗力

无芽孢,抵抗力弱(湿热60℃30min杀死,易被一般化学消毒剂杀灭),对胆盐和煌绿的耐受性较好(选择培养基)

流行病学:

经粪-口传播,传染源为患者和带菌者,带菌动物在其组织、排泄物和蛋中都有细菌存在,甚至被污染的奶制品中也有。

 

2、致病性:

较强的内毒素,有一定的侵袭力。

个别菌型产生肠毒素

致病类型

致病物质

简述

侵袭力

粘附素

菌毛

荚膜

伤寒和希氏沙门菌的Vi抗原有微荚膜作用,抗吞噬、抗抗体和补体

侵袭性物质

SPI-Ⅰ和SPI-Ⅱ分泌系统:

Ⅰ分泌沙门菌分泌侵袭蛋白

毒素

内毒素

强烈的内毒素:

引起宿主体温升高,白细胞数目下降、大剂量时可导致中毒症状和休克

外毒素

鼠伤寒沙门菌可产生耐热肠毒素(ETEC)

所致疾病:

①无症带菌者②败血症

③胃肠炎(食物中毒)

食用被细菌污染的食物,细菌对肠粘膜侵袭释放内毒素

临床症状:

起病急,发热、恶寒、呕吐、腹痛、水样腹泻,偶有粘液或脓性腹泻。

严重者可脱水,导致休克、肾衰竭。

④肠热症:

包括伤寒沙门杆菌引起的伤寒、甲乙型副伤寒沙门菌、希氏沙门菌引起的副伤寒

3、免疫性:

胞内寄生,细胞免疫为主,体液免疫为辅。

4、微生物学检查

①标本的采集

在SS培养基上产生较小、黑色菌落;大肠埃希菌产生较大、红色菌落。

②血清学检查:

肥达试验

 

5、防治和治疗

①防治:

伤寒Vi荚膜多糖疫苗(Vi为保护性抗原)

②治疗:

氯霉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

迁徙生长现象(swarminggrowthphenomenon):

变形杆菌属在固体培养基上呈扩散性生长,形成以菌接种部位为中心的厚薄交替、同心圆形层层波浪菌苔。

【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

一、生物学性状

特征

简述

备注

形态结构

G+,球形,呈葡萄串状排列,无鞭毛,无芽孢,有时胞外可见荚膜样粘液物质

1、在某些化学物质(如青霉素)作用下,可裂解或变成L型

2、耐药性的产生机制和细菌的质粒或与细菌细胞壁成分改变和合成的量有关

3、免疫力:

人对葡萄球菌有一定的天然免疫,但患病后,难以防止再次感染

培养特性

营养要求:

不高,普通琼脂平板,需氧或兼性厌氧

温度:

37℃

培养结果:

普通:

24h-48h后形成2-3mm的圆形、隆起、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不透明的菌落;不同颜色的脂溶色素使菌落呈金黄色

血琼脂平板:

β溶血

生化反应

生化反应活泼:

分解葡麦蔗,产酸不产气;分解甘露醇,产酸;触酶阳性(与链球菌区别)

抗原

葡萄球菌A蛋白SPA:

与IgG结合,抗吞噬、引起超敏反应、促细胞分裂、引起超敏反应和损伤血小板等(协同凝集试验)

荚膜多糖:

粘附作用;多糖抗原:

群特异性

抵抗力

对外界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强,且易产生耐药性(耐甲氧西林MRSA多耐药性,医院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

2、致病性

致病类型

致病物质

简述

疾病

侵袭力

粘附素

粘液层、磷壁酸、葡萄球菌A蛋白

侵袭性感染:

●皮肤感染(脓汁金黄而粘稠,病灶界限清楚,局限性

●多器官化脓性感染

●全身感染(败血、脓毒血症)

荚膜

-

侵袭性酶类

①凝固酶②耐热核酸酶是临床上测定葡萄球菌有无致病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毒素

内毒素

强烈的内毒素(所有菌株)

中毒性疾病

食物中毒

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剥落性皮炎,红斑,表皮脱落)

外毒素

葡萄球菌溶素:

α溶素,破坏膜结构

杀白细胞素PVL:

中性粒和巨噬细胞

肠毒素:

生物战剂、超抗原活性

表皮脱落毒素

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TSST-1):

超抗原活性

PS.1、凝固酶(coagulase)

游离凝固酶激活后起凝血酶的作用,使得血浆凝固

结合凝固酶的作用是结合纤维蛋白原?

2、#能够产生肠毒素的细菌是:

一组热稳定的可溶性蛋白质,可以抵抗胃肠液中蛋白酶的作用。

作用机制:

毒素与肠道神经细胞受体作用,刺激呕吐中枢导致以呕吐为主要症状的急性胃肠炎,即事物中毒

①金黄色葡萄球菌体:

1-6h的潜伏期,不伴有发热,1-2天内迅速恢复,该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是夏秋季节常见的胃肠道疾病;(ELISA检测)

3、葡萄球菌溶素staphylolysin主要致人患病的是α溶素

作用机制:

毒素分子插入细胞膜疏水区,破坏膜的完整性导致细胞溶解

作用:

对红细胞有溶血作用,对白细胞、血小板等有损伤破坏作用

4、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是人体皮肤和粘膜的正常菌群,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或进入非正常部位时,可引起多种感染,在各类感染中仅仅次于大肠埃希菌;可引起术后及植入医用器材感染(细胞生物被摸Biofilms)

四、防治原则:

是医院交叉感染的重要传染源;治疗要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防止耐药菌株的播散;用自身菌苗或类毒素进行人工自动免疫

透明无色

3、微生物检查

【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化脓性球菌

[总论]1、G+菌,排列呈双或长短不一的链状

2、主要引起人类的各种化脓性炎症,还有肺炎、猩红热

3、对人类有致病作用的主要是A群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

②根据细胞壁中C多糖抗原:

对人类致病的90%属于A群,群别和溶血性之间没有平行关系,但对人类致病的A群多为β溶血

4、分类:

①根据溶血现象

[A群链球菌]

1、生物学性状

特征

简述

备注

形态结构

G+,球形或椭圆形,呈链状排列,无鞭毛,无芽孢,培养早期形成透明质酸的荚膜,后消失

免疫性:

①机体可以获得对同型链球菌的特异性免疫,但各型之间没有交叉免疫力;②不同型M蛋白可以诱生γ-干扰素,增强吞噬功能;③患过猩红热后可产生同型至热外毒素抗体,建立牢固的同型抗毒素免疫

培养特性

营养要求:

较高,多数兼性厌氧,含血液、血清、葡萄糖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温度:

37℃

培养结果:

血琼脂平板:

灰白色、表面光滑、边缘整齐,0.5-0.75的细小菌落,β溶血

生化反应

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不分解菊糖,不被胆汁溶解;触酶阴性(与葡萄球菌区别)

抗原

C抗原(群特异性,多糖抗原)、M蛋白(型特异性,表面抗原,致病性)、P抗原(核蛋白抗原)

抵抗力

在60℃中可被杀死,对消毒剂敏感

2、致病性

致病类型

致病物质

简述

疾病

侵袭力

粘附素

脂磷壁酸LTA-M蛋白复合体(菌毛样结构)、F蛋白

侵袭性(化脓性)感染:

●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

如蜂窝织炎

●其他系统炎症:

扁桃体炎、鼻窦炎、中耳炎等

荚膜

+/-

侵袭性酶(扩散因子)

透明质酸酶、链激酶SK(溶纤维蛋白酶)、链道酶SD(DNA酶)

SK-SD皮试:

测定细胞免疫功能

SK-SD试剂:

液化脓性渗出液

毒素

 

外毒素

致热外毒素(红疹毒素/猩红热毒素):

由携带溶原性噬菌体的A群链球菌产生,有超抗原作用

中毒性疾病

猩红热(高热和全身红疹,草莓舌--杨梅舌头)

链球菌毒素休克综合征

胞壁成分

M蛋白

抗吞噬和抵抗吞噬细胞内杀菌作用;分子模拟效应(主要致病因子与心肌、肾小球基底膜有共同的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自身免疫反应)

超敏反应性疾病(Ⅱ、Ⅲ型)

风湿热

急性肾小球肾炎

实验性关节炎

肽聚糖

致热、溶解血小板、提高血管通透性

3、微生物学检查

1、抗O试验(抗链球菌溶素O试验)ASOtest:

血清效价在1:

400以上,则为链球菌新近感染的诊断依据,诊断风湿热及其活动性

2、PYR试验(L-吡咯酮β萘胺反应试验)特异性检测A群链球菌氨基肽酶

4、防治原则

1、传播途径:

病人和带菌者;空气飞沫传播、经皮肤伤口传播

2、急性咽喉炎和扁桃体炎患者,尤其是儿童,治疗彻底,否则会导致相应的超敏反应疾病

3、首选青霉素G

[肺炎链球菌]S.pneumoniae细菌性大叶性肺炎、脑膜炎、支气管炎的主要病原菌

1、生物学性状

特征

简述

备注

形态结构

G+,呈矛头状,多成双排列宽端相对,尖端向外,有荚膜(特殊染色),无鞭毛,无芽孢

免疫性:

荚膜多糖型特异性抗体,较为牢固。

培养特性

营养要求:

较高,兼性厌氧,含有血液或血清的培养基

温度:

37℃

培养结果:

血琼脂平板:

菌落细小,草绿色α溶血;平板中菌落自溶,菌落中央下陷呈肚脐状

生化反应

发酵葡麦蔗乳,产酸不产气;胆汁溶菌试验

抗原

荚膜多糖抗原;菌体抗原:

①C多糖(与C反应蛋白发生沉淀)②M蛋白(无毒性)

抵抗力

弱,对消毒剂敏感,抗干燥能力强

2、致病性

1、主要致病性物物质----荚膜

2、其他:

肺炎链球菌溶素O、LTA、神经氨酸酶

3、所致疾病:

细菌性肺炎(大叶性肺炎)--成人以3型肺炎链球菌,儿童以14型为主

3、微生物学检查(肺炎链球菌均为阳性,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均为阴性)

1、胆汁溶菌试验:

①原理:

胆汁可激活~自溶酶加速菌体自溶

②方法:

菌液内加入胆汁或100g/L去氧胆酸钠,37℃10min细菌溶解溶液变清为阳性

2、Optochin(奥普托辛)敏感试验:

1:

2000的Optochin溶液、血平板

37℃48h后,观察抑菌圈,肺炎链球菌的直径>20mm,甲型溶血性链球菌<12mm。

3、荚膜肿胀实验

4、防治原则

1、多价肺炎球菌荚膜多糖疫苗

2、青霉素G治疗,在治疗前做药敏试验,耐受者用万古霉素

1.原理

特异性抗血清与相应细菌的荚膜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复合物时,可使细菌荚膜显著增大出现肿胀。

2.方法

取洁净载玻片一张,两侧各加待检菌1~2接种环,于一侧加抗血清,另一侧加正常兔血清各1~2接种环,混匀;再于两侧各加1%亚甲蓝(美蓝)水溶液1接种环,混匀,分别加盖玻片,置湿盒中室温放置5~10min后镜检。

3.结果

若试验侧在蓝色细菌周围可见厚薄不等、边界清晰的无色环状物而对照侧无此现象,为荚膜肿胀试验阳性;试验侧与对照侧均不产生无色环状物则为荚膜肿胀试验阴性。

4.应用

常用于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炭疽芽胞梭菌等检测

【奈瑟菌属】Neisseria

[总论]1、G-,双排列,无鞭毛,无芽孢,有荚膜和菌毛,专性需氧,产生氧化酶和触酶

2、除淋球菌寄居在尿道粘膜外,其余均为鼻、咽和口腔粘膜的正常菌群

[脑膜炎奈瑟菌](脑膜炎球菌)N.meningococcus

一、生物学特性

特征

简述

备注

形态结构

G-,肾形或豆形双球菌,在患者脑脊液中,多位于中性粒细胞内

免疫性:

体液免疫

①群特异性多糖抗体IgG、IgM和IgA

②群特异多糖抗体和型特异外膜蛋白抗体在补体存在下作用

③通过交叉抗原获得一定免疫

④婴儿从母体获得免疫

培养特性

营养要求:

较高,专性需氧+5%CO2,巧克力培养基(80℃以上加温的血琼脂平板,色似巧克力)

温度和pH:

37℃;7.4-7.6

培养结果:

24h后,直径1-1.5mm无色、圆形、光滑、透明,似露珠状的菌落,不溶血;产生自溶酶

生化反应

分解葡麦,产酸不产气

抗原

荚膜多糖群特异性抗原(C群致病性最强,我国A群为主)、外膜蛋白型特异性抗原、脂寡糖抗原(主要致病物质)

抵抗力

很弱,对干燥、热力、消毒剂敏感

2、致病性

LOS是主要致病物质: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

传播:

病人和带菌者;儿童易感;经飞沫传播进入鼻咽部;潜伏期2-3天

类型:

普通型(90%)、暴发型、慢性败血症型

3、微生物学检查

淋球菌急性期在中性粒细胞内慢性期则在细胞外

脑膜炎奈瑟菌容易自溶,故要用ELISA等方法快速诊断血液和脑脊液中的可溶性抗原

4、防治原则

1、流脑荚膜多糖疫苗/口服磺胺类药物

2、治疗:

首选大剂量青霉素G,过敏者用红霉素

[淋病奈瑟菌](淋球菌)N.gonorrhoeae

----------是引起人类泌尿生殖系统粘膜化脓性感染(淋病)的病原菌,也是我国目前流行的发病率最高的STD

1、淋病

流行病学:

性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潜伏期2-5天

临床症状:

成人:

①初期尿道感染:

M前尿道炎F尿道炎和子宫颈炎

尿痛、尿频、尿道流脓和宫颈有脓性分泌物

②后期生殖道感染:

M前列腺炎、精囊精索炎和附睾炎

(不育)F前庭大腺炎和盆腔炎

婴儿:

淋球菌性结膜炎(氯霉素链霉素合剂滴眼)

治疗:

青霉素、新青霉素及博来霉素,易耐药,故治疗彻底

【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