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建宿淮铁路线路养护管理办法第一章 总则1、 为确保新铺线路的运输安全,规范线路养护作业,依据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3-2003)、铁路线路维修规则(铁运【2006】146号)和客货共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1-2008),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编制本办法。2、 本办法适用于中铁十局承担的宿淮铁路SHZH-1标段铺架工程。3、 宿淮铁路线路标准:级铁路,设计时速120km/h,标准轨距1435mm,采用25m工具轨换铺法一次性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4、 线路养护的基本任务是将新铺轨道的几何尺寸经过多次整修,逐步达到换铺500长轨的施工条件。第二章 组织管理一、 组织机构
2、领工员2人,技术员4人,工班长4人。下设3个作业班组。底碴铺设班组:负责底碴摊铺,并整平、压实,扒出中槽;拨荒道班组:负责拨荒道,使线路达到长平、长直,重点处理路桥过渡段的道碴整平(路基上底碴厚度略高于桥台底碴厚度)和道岔前后的顺坡;综合整治班组:负责起道和拨道工作,第一次起道按照150mm厚度起道,第二次起道预留6080mm起道量(大机养道),局部维修道床,维护线路在大机养道后能够换铺长轨。二、 劳动力配备底碴铺设班组20人,起拨道班组30人,综合整治班组40人。三、 机械设备配备装载机2台,压路机1台,自卸汽车8辆,K车2列,大机一套,液压起道机4台,运砟小车2台,捣固棒2台,轨距尺2把,
3、水平尺2把,道砟叉50把。第三章 工作内容及标准一、 工艺流程铺底碴碾压整平(厚度200mm)铺轨排拨荒道第一次起道150mm第二次起道(高度不超过100mm)大机养道(起道高度控制在60mm左右)换铺长轨匀碴整修断面。二、 铺底碴1、 根据铺碴方案,以宿淮铁路正线里程DK15+483为分界点,小里程部分采用一次上足道碴(3.2 m3/延米),大里程部分按照130mm厚度、宽4.5m(双线9m)(0.6 m3/延米,双线1.2 m3/延米)铺碴带,采用K车补砟。2、 沿线路中线方向,摊铺道碴,碴面平整,用3m靠尺测量,不平整度小于30mm;中间及两端无凸起,半宽不小于1.5m,并挑出中槽,中槽
4、顶面宽度为600mm,深度不小于50mm。3、 底碴摊铺厚度根据上碴量的不同而有所变化,DK2+300至DK15+483段底碴按照厚度400mm摊铺;桥梁上底碴厚150mm,符离集台一侧备碴按照满铺台后路基面300mm厚度处置;台后30m内完成底碴厚度的顺坡。不同厚度的道碴部位也按照30m范围内顺坡处置。三、 拨荒道1、 轨排铺设完成后,钢轨的轨向、高低、水平偏差较大,待铺轨机(架桥机)通过后,利用2号车的运输间隙进行重点整道。2、 重点整道作业内容及标准:拨顺轨道方向,串实承轨槽处的枕下道碴,消灭反超高和扭曲,保证轨道长平长直,允许出现慢弯,但慢弯长度不应小于100m。3、 检查接头处的轨面
5、高差和错牙情况,不应超过2mm。4、 重点整道后,轨道可以满足2号车以最大速度(12 km/h)安全运行。四、 K车补碴1、 第一次铺砟整道工点与铺轨机的距离控制在两个区间以内,铺砟厚度不宜大于150mm。采用K车运输道碴。2、 道碴在基地站内装载,装车前需检查车辆车门及车辆技术状态情况,无问题才能装车。装车时不得超重、偏重,避免装入垃圾、泥土等其他杂质。3、 K车从列车机后第一位开始,边行走边卸,行车速度不大于10km/h。根据线路缺碴情况,分地段,分次,分数量卸碴。卸碴结束后安排相关人员清道,运转车长确认后行车。4、 卸碴时应据列车装碴数与线路所需道碴数,先确定卸车地段,然后将道碴均匀卸于
6、线路两侧的路肩上和枕木盒内。五、 小型机械整道1、 按照第一次补砟后,起道150mm高度的原则进行整道。2、 由测量队对线路中线及高程进行测量,并下发技术交底给作业班组,由作业班组进行起拨道作业。直线段起道桩、拨道桩均设于线路左侧,曲线地段则将起道桩设于曲线内侧,拨道桩设于曲线外侧。桩上标明起道高度与距轨头外侧的距离,作为起、拨道的依据。在直线左股、曲线外股的轨腰里面按轨枕设置位置标出轨枕中心点,以便进行方枕工作。3、 起道时,通常选择直线左股(曲线内股)作为标准股,在预先用水准仪测设好的水准桩处,按要求的高度起好,并在轨下串实道碴,作为起道瞄视的基准点。每次至少起好两个基准点,以便瞄视中间的
7、轨顶水平。一般每节钢轨的接头、大腰、小腰都要用起道机起平并在轨枕下串实道碴。当标准股连续起平3040米后,用水平尺及起道机将另一股起平使之符合要求。同时用方枕器与撬棍将轨枕方正,使轨枕中线与轨腰内侧的间隔印相一致,并垂直线路中心线。起道后应将路肩处的道碴填入轨枕盒中,以便进行捣固。在已起道与未起道的相连处应做成不大于5的顺坡,在末次起道时,为防止道床沉落,轨顶标高不足,可将起道高度适当抬高35毫米。4、 拨道时,主要按中线桩进行,把钢轨及轨枕一起横移一定距离,使其符合线路中心线的位置要求。为了不妨碍铺碴整道工作,保护中心线的准确位置,中线桩一般均设在线路中心位置外移3m,与起道用的水平桩合并设
8、置。人工拨道一般使用68个拨道器,均匀分布在两根钢轨的同侧,分布范围约3.54m;1人指挥,其他人用拨道器用力拨道。5、 捣固作业采用小型液压捣固机和大头搞串捣结合的模式。对小范围的调整采用大头搞串捣的方式,起道后的捣固采用小型液压捣固机捣固。6、 捣固范围,混凝土枕钢轨外侧50cm和内侧45cm。钢轨下方应加强捣固,不得漏捣,不得少捣。对钢轨接头和曲线外股的捣固范围应加强捣固。人工捣固时,一般两人或四人一组,同时捣实一根轨枕。打镐顺序先由轨底中心向外,再由外向内,根据起道高度分别打1828镐,相邻镐位应略有重叠,落镐位置应离枕底边1030毫米,以免打伤轨枕并能将枕底部道碴打成阶梯形的稳固基础
9、。捣固时及时回碴,以免轨枕空吊。7、 第一次铺砟整道后,应能保障列车以30km/h的速度安全运行。8、 第二次补砟按照起道标高距离设计标高60mm80mm的原则,进行整道。9、 采用人工或小型机具第2次铺砟整道,应在第一次铺砟整道并通过10列列车后进行。整道以高程控制桩为准,满足如下要求:轨向:直线用10m弦量的最大矢度不得大于8mm;曲线用20m弦量的实际正矢与计算正矢偏差不得大于8mm;轨面:使用10m弦量的最大矢度不得大于8mm;轨面水平和延长6.25m范围内的扭曲不大于8mm;轨距偏差为+8.-4mm。10、 轨道中心与设计中心偏差为50mm,正线与站线及其他线间距偏差为20mm,曲线
10、头尾不得有反弯或“鹅头”。11、 轨枕正位,检查空吊板状况,无连续空吊板且空吊板率不得大于8%。12、 按照通过次数计算,通过总量超过7万T后,轨道无明显变形。13、 道床厚度偏差为50mm,顶面宽度偏差0,+50mm。六、 大养、补碴、稳定1、 预留大机养道的起道高度控制在60mm左右,能够有效保障养护质量,使道床尽快达到更换长轨的条件。2、 大机作业过程中,现场技术人员必须进行配合,随时对线路情况进行检查;测量队必须进行跟班作业,并安排5名清碴人员;根据铺轨进度,划分线路大养作业区段。一般以2km为一个作业区段,前后两个区段之间需搭接至少100m。3、 按照道床厚度确定补碴遍数,整道作业中
11、一次起道量不大于50mm,一次拨道量不大于80mm,起道量超过50mm时,捣固作业需进行两次插镐捣固,镐头夹持时间为0.6秒左右。起道量在50mm以下时,捣固作业需进行一次插镐捣固,镐头夹持时间为0.81.0秒左右。每次的插镐深度从镐头至枕底不小于起道量。在捣固作业的同时进行道床碴肩的夯拍作业,在直线段尽可能的利用激光进行拨道作业。曲线地段上挑、下压量应尽量接近。每次捣固作业之后,至少应进行一次动力稳定作业,动力稳定的作业行进速度为0.61.5km/h,只动力稳定一次时,行进速度取低值,稳定两次时,行进速度取高值。4、 为保证捣固作业质量,步进式捣固车捣固频率每分钟不得超过18次,连续式捣固车
12、捣固频率每分钟不得超过22次。对桥头、钢轨接头4根轨枕等薄弱处所,应增加捣固次数。5、 每次整道作业完毕,测量人员要对所作业的线路进行测量作业,为下一次整道作业做准备。七、 匀砟、整修断面碴肩堆高15cm,宽40cm,断面坡度为1:1.75;直线地段道碴断面需确保“两线”,即碴肩堆高点在一条直线,碴脚在一条直线。曲线地段道床断面必须圆顺,外侧加宽地段满足设计要求。第四章 轨料更换标准一、轨枕失效标准1.明显折断。2.纵向通裂:(1)挡肩顶角处缝宽大于1.5mm;(2)纵向水平裂缝基本贯通(缝宽大于0.5 mm)。3.横裂(或斜裂)接近环状裂纹(残余裂缝宽度超过0.5mm或长度超过23枕高)。4
13、.挡肩破损,接近失去支承能力(破损长度超过挡肩长度的12)。5.严重掉块。二、混凝土枕严重伤损标准1.横裂裂缝长度为枕高的1223。2.纵裂:(1)两螺栓孔间纵裂(挡肩顶角处缝宽不大于1.5mm);(2)纵向水平裂缝基本贯通(缝宽不大于0.5mm)。3.挡肩破损长度为挡肩长度的1312。4.严重网状龟裂和掉块。5.承轨槽压溃,深度超过2mm。6.钢筋(或钢丝)外露(钢筋未锈蚀,长度超过100mm)。7.斜裂长度为枕高的1223。三、钢轨损伤标准钢轨伤损按程度分为轻伤、重伤和折断三类。1、钢轨轻伤和重伤标准钢轨轻伤和重伤标准见表1、表2和表3。2、钢轨折断标准钢轨折断是指发生下列情况之一者:1)
14、.钢轨全截面断裂;2).裂纹贯通整个轨头截面;3).裂纹贯通整个轨底截面;4).允许速度不大于160kmh区段钢轨顶面上有长度大于50mm且深度大于10mm的掉块。钢轨轻伤和重伤标准 表1伤损项目伤损程度备 注轻 伤重 伤max120kmhmax120kmh轨端或轨顶面剥落掉块长度超过15mm且深度超过4mm长度超过30mm且深度超过8 mm钢轨顶面擦伤深度超过1mm深度超过2mm钢轨低头超过3mm超过3.5mm用1m直尺测量最低处矢度。包括轨端轨顶面压伤和磨耗在内波浪形磨耗谷深超过0.5mm钢轨表面裂纹有包括螺孔裂纹、轨头下颚水平裂纹(透锈)、轨腰水平裂纹、轨头纵向裂纹、轨底裂纹等(不含轮轨
15、接触疲劳引起轨顶面表面或近表面的鱼鳞裂纹)钢轨内部裂纹有包括核伤(黑核、白核)、钢轨纵向裂纹等钢轨变形有轨头扩大、轨腰扭曲或鼓包等,经判断确认内部有暗裂钢轨锈蚀经除锈后,轨底厚度不足5 mm或轨腰厚度不足8 mm钢轨头部磨耗轻伤标准 表2钢 轨(kgm)总磨 耗 (mm)垂 直磨 耗(mm)侧 面 磨 耗(mm)max120km/h正线及到发线其他站线max120km/h正线及到发线其他站线max120km/h正线及到发线其他站线60以下501214891214注:总磨耗=垂直磨耗+12侧面磨耗。 垂直磨耗在钢轨顶面宽13处(距标准工作边)测量。 侧面磨耗在钢轨踏面(按标准断面)下16 mm.处测量。钢轨头部磨耗重伤标准 表3钢 轨(kgm)垂直磨耗(mm)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