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钓鱼的启示 课例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五通桥实验小学 余英 1谈话:上节课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了13课,知道了钓鱼的启示有两个部分内容组成-“钓鱼和启示。钓鱼这件事情过去了三十四年,依然记得,因为这件事情让“我”的“心电图”急剧变化。读生活这本书会得到很多的启示。其中一件事撞击我的心灵,三十四年前,发生在“我”和”父亲”之间(板书:“我”和“父亲”)结合着我的心理变化回顾主要内容。出示 得意-(急切)-(难过)-(不舍) 2月光下的美景。师:我们中国人都爱在白天钓鱼,而这对德国父子两人钓鱼的时间是月光照耀下的晚上,那叫浪漫,钓到的又是一条以后几十年都碰不到的大鱼。我们来练习朗读,读
2、出那份浪漫感,读出那份欣喜感。 学生练习朗读。大屏出示那是鲈鱼捕捞开放的前一个晚上,我和父亲分别放好鱼饵,然后举好鱼竿,把钓线抛了出去。晚霞辉映的湖面上溅起一圈圈彩色的涟漪。不一会儿,月亮升起来了,湖面变得银光闪闪。指导学生感情朗读。3描写鱼大的情景。师:看看课文是怎么描写当时钓到大鱼的情景的。学生朗读后出示 过了好长时间,鱼竿突然剧烈抖动了一下,一定是个大家伙上钩了。也许是鱼想摆脱我的鱼钩,不停地跳跃着并甩动尾巴,湖面上不时发出“啪啪”的声音,溅起了不少水花。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4父亲的态度:这么大的一条鲈鱼,可父亲的态度是怎么样的呢?出示“我”和“父亲”的对话。指
3、导朗读,体会心情。5在父亲的教育下,“我”是怎么做的,比较句子,体会我的心情。出示A:我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把它放回湖里去。B: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去。6突破难点,品读表达。(1)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鱼放回去呢,你觉得这是一种怎样的行为?(2)出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3)出示 判断是非上课应该专心听讲,积极动脑。(是)红灯亮了,我们赶紧过马路。(非)试卷上有一道题老师少扣了一分,我不能告诉老师。(非)离钓鲈鱼的时间还有两小时,
4、我提前钓上了一条,应该把它放回去。(是)(4)两个鱼意思一样吗?34年来他会遇到很多与那天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可能指什么呢?(5)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你是怎样做的?请联系个人的生活实践和体验想一想,说一说。幻灯片温馨提示:(1)在学校,老师多给了分数(2)在公共场所;买东西的时候,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3)教室里,你捡到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7总结全文衡量一个人的品德,在无人知晓的时候,面对诱惑,能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如果小时候接受了严格的教育,长大以后,面临道德抉择时就会自觉遵守公德,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段富有哲理的话,把它读进自己的心坎里8送你一句名言;衡量
5、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孟德斯鸠板书设计:13钓鱼的启示得意-急切-委屈-乞求-依依不舍难钓鱼-放鱼启发抵抗种种诱惑,把握道德准则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五通桥实验小学 余英 1谈话:上节课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了13课,知道了钓鱼的启示有两个部分内容组成-“钓鱼和启示。钓鱼这件事情过去了三十四年,依然记得,因为这件事情让“我”的“心电图”急剧变化。读生活这本书会得到很多的启示。其中一件事撞击我的心灵,三十四年前,发生在“我”和”父亲”之间(板书:“我”和“父亲”)结合着我的心理变化回顾主要内容。出示 得意-(急切)-(难过)-(不舍)生:在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
6、,“我”和父亲去钓鱼,很得意地钓起了一条大鲈鱼,可是父亲说还没有等到鲈鱼开放的时间。我依依不舍地把鱼放了。34年后,我成了著名的建筑工程师,才明白父亲这么做是对的,我获得终身的启示。 2月光下的美景。师:我们中国人都爱在白天钓鱼,而这对德国父子两人钓鱼的时间是月光照耀下的晚上,那叫浪漫,钓到的又是一条以后几十年都碰不到的大鱼。我们来练习朗读,读出那份浪漫感,读出那份欣喜感。 学生练习朗读。大屏出示那是鲈鱼捕捞开放的前一个晚上,我和父亲分别放好鱼饵,然后举好鱼竿,把钓线抛了出去。晚霞辉映的湖面上溅起一圈圈彩色的涟漪。不一会儿,月亮升起来了,湖面变得银光闪闪。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生A:朗读师:读的很
7、紧张,似乎没有美好而言。生B:朗读比较熟练师:似乎是钓鱼能手,读得很潇洒。咱们看看这几处的描写。(课件点击几个动作的词语)学生齐读。师:“涟漪”是什么意思?生:鱼饵抛下水面时,荡出的一圈圈波纹。师:不写波纹,却写涟漪,一定有美好的画面和美好情感藏在里面。生:涟漪,让我看到月光下水波粼粼、微波荡漾的情景。师:还有情感的涟漪在荡漾生;在这样的环境下钓鱼非常快乐,心里很舒服。师:谁能通过朗读传递美好的涟漪、美好画面和舒心的情感?又一生读,读得更好。师:继续往下读。学生朗读“晚霞辉映的湖面上溅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涟漪。不一会儿月亮升起来了,湖面变得银光闪闪”。师:这样的钓鱼场景太美了,我们可要好好再读一读
8、,学生齐读。3描写鱼大的情景。师:看看课文是怎么描写当时钓到大鱼的情景的。学生朗读后出示 过了好长时间,鱼竿突然剧烈抖动了一下,一定是个大家伙上钩了。也许是鱼想摆脱我的鱼钩,不停地跳跃着并甩动尾巴,湖面上不时发出“啪啪”的声音,溅起了不少水花。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学生自由朗读。师:听了你的朗读,让人觉得鱼很大,但还不够大。谁再来读?教师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语气读“啊”这个词,强化处理“剧烈地抖动”,“不停地跳跃着并甩动尾巴”,“溅起了不少水花”这些词句。师:就是作者这样的描写,让我们读到了钓到的那条鱼非一般的大。4父亲的态度:这么大的一条鲈鱼,可父亲的态度是怎么样的呢?出
9、示“我”和“父亲”的对话。指导朗读,体会心情。生:你现在把鱼带回家,就是贪小便宜,如果把鱼放回去,就是光明磊落,遵纪守法。做人就应该诚实自律,不管有没有人在场,任何一种理由都不行。生:孩子费这么大力气钓上的这么好的鲈鱼,放掉确实可惜。但是距离捕捞鲈鱼的时间还差两小时,就应该放回去,既然有规定,就应该按照规定去做。生:虽然没有人看见,今后孩子成长中还会遇到更多的诱惑,孩子应该做出正确的抉择。生:我是父亲,教育孩子是我的责任,让他明白按照规定是应该放鱼的。生:如果不放,默认了孩子做的是对的 ,孩子以后就会养成贪便宜的坏毛病,不是爱孩子,这是害孩子!师:我们体会到了这些,再读父亲和儿子进行的对话,一
10、定能读得更好。邀请女同学读“我”的话,男同学读父亲的话,我做解说。师生分角色朗读。师:我虽然万分不舍,但是在父亲的严格教育下,生:(读文)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大鲈鱼有力地摆动着身子,一转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5在父亲的教育下,“我”是怎么做的,比较句子,体会我的心情。出示A:我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把它放回湖里去。B: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去。6突破难点,品读表达。(1)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鱼放回去呢,你觉得这是一种怎样的行为?(2)出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一
11、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3)出示 判断是非上课应该专心听讲,积极动脑。(是)红灯亮了,我们赶紧过马路。(非)试卷上有一道题老师少扣了一分,我不能告诉老师。(非)离钓鲈鱼的时间还有两小时,我提前钓上了一条,应该把它放回去。(是)(4)两个鱼意思一样吗?34年来他会遇到很多与那天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可能指什么呢?(5)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你是怎样做的?请联系个人的生活实践和体验想一想,说一说。幻灯片温馨提示:(1)在学校,老师多给了分数(2)在公共场所;买东西的时候,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3)教室里,你捡到一件自己喜欢的玩
12、具生:小时候是考试只有98分,老是错判100分了。生:到超市买东西,营业员多找了10元钱。师:长大以后,他做了著名的建筑师。生;别人给他金钱,让他干违法的事情。生;名地位都充满诱惑。师:詹姆斯受到诱惑,犯错误了吗?生;他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是因为从小受到了父亲严格的教育。师:我们一起读课文最后一段话。生:(读文)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入睡的夜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与终生的启示。师;成为父亲的詹姆斯还把自己的两个孩子带到湖边,把自己小时候亲身经历的这件事告诉子女,并拿出自己写的一本书,谆谆告诫自己的孩子:(出示)做得对与做得好天知地知,在扉页上有一句话衡量一个人的品德,在无人知晓师:请你们把作
13、者的心声补写完。7总结全文衡量一个人的品德,在无人知晓的时候,面对诱惑,能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如果小时候接受了严格的教育,长大以后,面临道德抉择时就会自觉遵守公德,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段富有哲理的话,把它读进自己的心坎里8送你一句名言;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孟德斯鸠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本课教学总体来说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引导者。注意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渗透,注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尝试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达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1 用好教材,朗读感悟。钓鱼的启示文质兼美,生动感人,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范例。在教学时,我尽量做到找出优美的句子,引导学生读出感情,体会语言文字特有的美,引领学生走进美好的情景。2联系实际,体验内心文中的当事人的经历的是学生未曾体验过的,如何让学生与主人公的感情产生共鸣?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分角色朗读走进角色心灵,体验人物内心变化,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3拓展思维,激发情感。本课引导学生从简单的判断是与非,到生活中的是与非。思维从课堂到课外,从学校到社会,从对身边的人到社会的人,都要遵从道德的准则。正如孟德斯鸠的名言:“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