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32.84KB ,
资源ID:2505475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505475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语文老师要读点鲁迅温儒敏讲座实录全发布.docx)为本站会员(b****9)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语文老师要读点鲁迅温儒敏讲座实录全发布.docx

1、语文老师要读点鲁迅温儒敏讲座实录全发布语文老师要读点鲁迅,温儒敏讲座实录全发布!“名家说名作”系列讲座是读书种子计划的第一个主题活动,邀请多位名家为老师们鉴读相关的书目。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大语文研究所荣誉所长、中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总主编温儒敏老师也来到直播间,与诸位老师分享语文老师要读点鲁迅。说起鲁迅,一位语文老师曾说,他对鲁迅是又爱又恨,爱的理由太多,爱他的思想深刻,爱他的文风犀利,爱他的爱国赤诚等等,但恨的理由只有一个,难教。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温老师的讲座主题语文老师要读点鲁迅一定是一个重要的解决方法。受中语会的委托来讲一讲怎么读鲁迅,所以这个书单上指定的是读鲁迅选集,有四卷本,也有两

2、卷本,版本很多,但建议大家可以找好一点的版本来看,像人民文学出版社。另外最好有条件的也可以看看鲁迅全集。我记得1964年我刚上大学的时候,那时候五年制,有个五年级的同学跟我讲,他说你要想学会思考问题,学会写作,你就把鲁迅全集啃下来。我听他的话,就把鲁迅全集似懂非懂地全部读下来,后来不知道读过多少回了,果然是获益甚大。我还记得在1981年,我就买了一套鲁迅全集,1981年版,那时候是61块钱,是我一个月的工资。当时买到鲁迅全集的这种兴奋好像就是昨天似的,现在还记得。人只要受过一个比较完整的教育的,都要读一些书,要读一些基本的书,10种到20种,我想鲁迅全集就是我们中国的国民应该阅读的,鲁迅的书就

3、是应该阅读的基本的书。这里题目叫读点鲁迅,它的意思是自由的阅读,非职业性的功利性的阅读,就是说比较认真的系统的接触和思考逻辑。为什么要读鲁迅呢?就是为了了解和认识我们自己的文化。100多年来,对中国文化有最深入了解的鲁迅是第一个人,鲁迅的眼光是很“毒”的,他是重新发现“中国与中国人”。对中国文化的研究很多,书也很多,但鲁迅很特别,他是别人不能替代的。所以对中国文化的观察思考,鲁迅他不是书斋里面的隔岸观火地做学问,他是带着他痛切的感受,从生命的体验中总结出来的人生的智慧,所以读鲁迅和读一般的学问家的概论史是不太一样的,这是一个意思,就是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今天我们强调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毫无疑问

4、这是我们的主心骨,是精神支柱,但传统文化不能照搬过来,它是古代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它有精华,也有糟粕,有不适应现代社会的落后的部分。所以我们继承的是精华,是优秀的部分。中央的提法是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它并没有说过要学习和发展国学,这是有特别的含义的。读鲁迅也提供了一种了解和分析传统文化的角度和方法。我们既要读孔子、孟子,要读古代史、现代史,同时也要读点鲁迅,知识的结构才比较全面,思想方法也才比较辩证。读鲁迅他可以带给我们对于我们自身所处的文化那种真切的体验,克服在文化问题上民粹式的、愤青式的那种粗糙的思维。这是为什么要读鲁迅,我简单说说。另外鲁迅对于人性的了解也是最深的,他很

5、敏锐、很深刻,有时说的话很难听,但知人论事,了解国情、民情、人情世故。所以在现在电子网络的时代,过量的信息冲刷,可能让我们的思维碎片化、平面化,但鲁迅那种批判性的思考的方式,对于我们思考力、思想力的培养将会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学鲁迅会让我们变得更加深邃,就是思想更加深邃,精神得到升华,意识更加清醒。但是读鲁迅并不轻松,因为鲁迅不是那种优雅的、平和的、休闲的,鲁迅是真实的、严峻的、深邃的。所以如果是从生活化的立场,我就是过日子,我读他干什么,我说可以不读。也许有些人并不真正喜欢鲁迅,我们读鲁迅也并不是一定要学鲁迅怎么做人,也不必让自己变得那么尖刻,而是要学习鲁迅的思想方法,他的批判的意识,从鲁迅那

6、里获取对于我们民族历史和现实的一种清醒的认识,从鲁迅那里获取那种思想的动力。当然作为语文老师,从语文的角度来说,还会从鲁迅这里吸取语言运用的那种活力,打破那种四平八稳的八股的文章,学会写文章,所以语文老师读鲁迅,让我们业务水平能够上一个层次。如果语文老师都没读过几篇鲁迅,那是说不过去的。下面我围绕几个问题来具体谈一谈看法,提一下建议。如何看待鲁迅的偏激?第一个问题,怎么看鲁迅的偏激。现在有种看法,认为鲁迅毕生都在批判传统文化,他激进的思潮造成了传统文化在五四时期的断裂,所以鲁迅被当成是这种断裂的一个代表。这种观点表面上好像是有根据。鲁迅的确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是非常深刻、攻打是最猛烈的一个人,有时

7、候他的批判的态度是非常偏激的。我们大家都读过狂人日记吧?通过狂人之口把中国的历史,特别是封建礼教、专制制度比喻为吃人,狂人晚上睡不着觉翻历史书,从古代中国的历史仁义道德的字缝里面看出两个字,就是吃人。但是这是一种小说的文学的表现,它不是逻辑的判断,其中确实有鲁迅独特的体验和发现。在五四时期,鲁迅一谈到旧制度,旧文化,就深恶痛绝,有时候他把话说得很绝。他曾经用这样义无反顾的语气来表示:“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坟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图,金人玉佛,祖传丸散,秘制膏丹,全都踏倒他,”话说的是非常绝对的。不可否认在对待传统这个问题上,鲁迅的确采取了和惯常的思维方式不同的那种叛逆的、逆反的评判,这

8、会让人震惊,令人感到惊愕。但是又觉得清醒,思路会打开,所以鲁迅的思维方式,他就是质疑,就是批判。在狂人日记里面有一句话“从来如此,便对吗?”这是狂人的话,其实也是鲁迅的思维,质疑。对于普通人来说理所当然,见怪不怪的那些事儿,到了鲁迅那里他会质疑,可能有独特的发现。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吧,清朝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当时组合了360个史官,来编这个四库全书,一共有3800多个人来抄写,花费了多少时间呢?13年。分经、史、子、集,一共收了13600件的中国古代图书。当然这是一个伟大的文化建设的工程,所谓盛世修史修书确实是有大气魄的,乾隆时期,从文化史的角度来说,这个结论毫无疑义的,是对的,现在我们也受益于

9、四库全书,四库保留了很多古代的典籍。但鲁迅是怎么评价的?他的眼光跟普通人不一样,他认为这种编书的行为也是一个文化的“统制”,制就是制度的制,是制约,是以胜利者的看法来批评和征服汉族的文化和人情,搞文字狱,搞烧书也是跟编四库一块进行的。所以鲁迅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说统治阶级他把握着历史的阐释权,哪些书要留下来,哪些书要烧掉,他来决定。很多不适合当时清朝政府认为的正统的观念的书,他都排斥在外,甚至给烧掉了。在四库全书之外,列为禁书的一共有13600多种,烧掉了15万册,这个情况我们一般人也不了解,不知道,但鲁迅就从大家普通都是这样认识的、伟大的一个工程里边,看到了另外的一面。所以清朝当时编四库的时

10、候,把明代的档案基本上烧毁了,剩下3000多件。鲁迅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说“官修史书往往把历史上的真实给抹去了,这就是所谓篡改历史,强迫遗忘。”这是清朝统治者做的事。鲁迅说出这样的话,他指明了皇帝的新衣是什么。这样的例子在鲁迅的作品里边比比皆是,到处都可以看到,为什么?因为鲁迅对传统始终是采取有一种怀疑的态度,他用另外一种眼光,透过历史的本质重新去思考,去评判,所以这种逆反式的评判,它给人有一种警醒,挣脱当时被传统习惯所捆绑的那种思维的定式,揭示真实,正视传统文化中有不适合我们时代发展的腐朽的一些成分。我们如果不领会鲁迅这种批判的意图和姿态,就可能会认为鲁迅太损了,太绝对了,太偏激了。现在也有些

11、学者在批判鲁迅,认为鲁迅早就提倡不要读中国书了,确实鲁迅当时在梁启超他们提倡复古,读中国古书的时候,鲁迅写过一篇短文叫青年必读书,里边是这样说的,这句话给很多人抓到了,现在还在批判鲁迅。他说:“我看中国书的时候总觉得沉静下去”,看中国的时候好像拉着人往下坠,“与人生离开了。”“读外国书印度除外时,往往就与人生接触,想做点事。中国书虽有劝人入世的话,也多是僵尸的乐观;外国书即使是颓废和厌世的,但却是活人的颓废和厌世,所以主张少看和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光是看这个言论,太绝对了,怎么能这样说呢?问题是这个语境,他说话的语境是当时五四落潮以后重新尊孔读经思潮起来了,所以鲁迅提出少看中国书,它是一

12、种文学的语言,把它故意说得很绝对,其中也有蕴含有鲁迅自己的一个整体的感悟。因为鲁迅自己看的中国书太多了,古书太多了。我们读鲁迅的时候要注意一个问题,不要逮住他一句话,就认为这就是一个论文式的结论,他是文学家,有文学性的表达。他不是写学术论文,他往往写的是杂文,是一种批判式的文学的表达。传统文化里面当然是有精华的,但也有糟粕,不能笼统来褒或者贬。但当时传统作为一个整体,仍然严重牵绊着中国社会的进步的时候,鲁迅他们那时代的人要冲破这个铁屋子,希望奋起,所以就要采取一种断然的态度,所以说话说的是比较激进,要呐喊。这大概就是五四启蒙主义那一代人比较激进,有他历史的理由,也是文化转型期的一种现象。我们读

13、鲁迅的时候要注意这些问题,现在因为社会上学术界有言论,对鲁迅的认识不怎么地,好像就把他否了。而且从实际内容来看,鲁迅反对的东西是什么?他反传统反的是什么?主要是传统文化中那种封建性、落后性的东西,是文化的,是专制主义制度和文化,他反的是这些东西,包括“存天理、灭人欲皆假道学”,还有种种对普通的国民愚民的政策,让老百姓愚昧、麻木、迷信这些糟粕,他要剥掉这些缠绕在我们民族身上的这些旧物,所以他采取一个很决绝的态度,不是优柔寡断,那样是做不成事儿的。所以我们要理解鲁迅的偏激。鲁迅为了警醒人们,他认为在中国如果不是采取大声疾呼,用决绝的,而不是温吞的态度去告别旧的时代,那是做不成事的。中国做事用他形象

14、的话来说,“搬动一个桌子都要流血”,做一件事太难,所以鲁迅有他自己的体验。鲁迅是把古代文化、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整体来说,他是全盘否定的,他不讳言自己是激烈的,是否定的,但这是他的一个策略。封建传统如此的根深蒂固,刚才说的搬动一张桌子都要流血,所以他要用这种彻底决裂的态度,而不是一开始就商商量量,因地制宜,折中自治,因为什么事这样一搞就搞不成了。甚至在彻底的不妥协的反传统这个意义上,我们高度地肯定鲁迅在思想史、文学史上特别的、崇高的地位。这是一种策略层面的做法,鲁迅你说他全盘推翻传统,实际上鲁迅又是做传统的继承的工作,他不是个历史虚无主义者。鲁迅的态度非常明确,对待传统三点,第一要批判,第二要继承

15、,第三要转化,反正转化不了的,不能继承的那都是糟粕,这是鲁迅的态度。但同时他做工作也是两点,第一要批判,要攻打、要破坏,第二要梳理,要继承,要创新。其实老师们读鲁迅的时候要注意这个问题,因为他是文学家,他在创作中更多表述的是一种情感,是一种精神,所以他对传统的批判是表现得很决绝,这是鲁迅的一面。鲁迅的另外一面,又有学者的冷静和严谨的一面,他在批判传统的同时,他用大量的精力在整理、研究、分析传统的文化,发掘其中有活力的东西,可以借鉴的东西,可以转化的东西。鲁迅其实一方面呼喊要打倒传统,从传统决裂,同时他又大量地做继承传统的工作。我也可以给大家举一个数据来说话,鲁迅活了50多岁,他用了差不多30年

16、的时间,整理了22部古籍,相当大的工作量,包括唐宋传奇集等等。他收集了大量古代的碑帖、拓片,还试图写一部中国书法变迁史。另外鲁迅20世纪20年代在北大上过中国小说史的课,后来写过的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到现在上百年过去了,还是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文化研究里边的标杆性的著作,他提出的一些概念,一些方法,一些命题现在还在用。鲁迅就是完全反传统吗?不是这样的,他是两个方面,所以鲁迅自己的创作也是包含了刚才说的这两个部分。鲁迅同时代有个学者叫刘半农就发明“她”字,这个人送给鲁迅一副对联,“托尼学说,魏晋文章”,托是托尔斯泰,尼就尼采,鲁迅也受外国的影响,魏晋文章,鲁迅受传统,特别是魏晋风度影响是很大的

17、。这是第一个问题,就是说我们读鲁迅的时候会发现鲁迅有很多很偏激的东西,我们要放在时代历史的语境中去看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同时认识到鲁迅他是多面的,他在攻打传统的同时,他对传统的继承,他做的工作比很多很多的学者做的都要多。这是第一个问题,怎么看鲁迅的偏激。鲁迅批判国民性是否丑化了中国人?第二个,鲁迅批判国民性的问题。他是不是丑化中国人?现在我们读鲁迅的小说、杂文,给人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对国民性的,对中国人的国民性那种猛烈的批判。现在有些人接受不了,因为鲁迅把中国人怎么骂的那么凶,写的那么丑,不能接受,好像伤害了我们民族的自尊、自信,现在不讲民族自信嘛,好像一看这个作品就民族自信就没有了。确实鲁迅毕

18、生都在批判国民性,国民性也是一个外来的名词,就是普通的一个民族,它国民比较共同的一种性格,一种文化的倾向。鲁迅的小说,他的杂文都在揭露批判中国人的劣根性,就是中国人有些很坏的,劣根性。譬如说他写的最多的是什么呢?就这些,奴性的,爱面子,看客,马虎作风,做事不认真,以及麻木、悲切、自私、狭隘、保守、愚昧,在鲁迅的笔下都作为国民性的表现进行批判。他是一个清醒的文学家,是以批判性为社会的文明发展提供思想参照的一个知识分子,所以鲁迅对国民性的批判,是苦口良药,他并不是只唱赞歌的,你说好,他说好,大家都好,其实问题都埋藏在那里,不是这样,鲁迅是专门说出真话,看到皇帝的新衣。所以我们读鲁迅的时候要理解鲁迅

19、的用心,他写阿Q正传把中国人写的那么丑,看起来很不舒服,但仔细一想,确实我们周遭,我们周围,我们自己的身上有没有这些东西呢?可能是有的,鲁迅的国民性批判带有一种社会心理研究的性质,而且他往往都是从最普通的,最日常的生活里面提炼出来。比如说刚才说到的看客,用现在的话来讲吃瓜群众,吃瓜子的群众,其实鲁迅早就批判了。他写过一篇小说叫示众,推出去示众那个意思,写的一个犯人到了街上去示众,犯的什么罪?拉出去干什么?不知道,一群一群老百姓都挤上去看了,你挤我,我挤你。这个小说没有主人公,主人公就是看客,就是一群看客,整个小说就写这样一个东西。胖的、瘦的、老的、小的,丑的、俊的都在那边看,看什么?看热闹,示

20、众。看和被看,看客众生相,就写出众生相。这个小说不知道你们读过没有,鲁迅批判国民性,它是带有一种象征的意义,批判吃瓜群众,看客,普遍麻木的那种国民性。鲁迅写的最多的还有一个事儿就是世态炎凉,人心麻木。老师们大家讲课的时候都讲过鲁迅的祝福,祝福是可以做多方面的理解的,也学过孔乙己,它主题是什么?它有很多侧面,其中很重要一个世态炎凉,人心的麻木,隔岸来观火,玩味欣赏别人的苦难。孔乙己的主人公,大家说是谁?孔乙己的主人公,我看不是孔乙己,就是那些吃瓜群众,那些看客。所以只会看戏、做戏的民族是可悲的。鲁迅写的最多的就是这些东西,就是关于批判国民性,所以我们给学生讲祝福,讲孔乙己的时候,你也可以提一提这

21、个问题,不要光是反封建就完了,不完全是这样。怎么读呐喊彷徨?第三个问题讲讲怎么来读呐喊彷徨。通常认为鲁迅的小说体现了五四的启蒙主义和思想革命的要求,用我们习惯的话叫反封建,其实反封建这个词现在也有点问题,但是我们还是这样用。我们语文教学大多是从鲁迅批判、比较这个角度去分析评价鲁迅的作品,比如说祝福、孔乙己、阿Q正传,还有药等等。在阅读的时候,老师们我们自己读的时候,我不是说我们教学的时候,要注意鲁迅这些作品,它不是直接配合五四运动的,它也不是完全以战士的姿态出现。其实鲁迅,他的小说有个基本的格调叫忧愤深广,忧,忧虑的忧,愤,愤怒的愤,他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出路,他也感到为难,忧愤深广。要好好体会

22、鲁迅作品的忧愤深广,我们才能够进入到鲁迅的文学世界,当然中学生很难理解,也不着急。但作为我们语文老师,我们读的时候总是不能够停留在肤浅的,他就是反封建就完了,要读出忧愤深广,所以大家一定要读一读鲁迅的那篇文章呐喊,读完以后你就知道他是怎么写狂人日记的,怎么写呐喊这些文章的。和五四时期那些前驱者、先锋者不同,鲁迅对中国的现实和未来是不乐观的,他是不激进,甚至是有些消沉,但是他更冷静,更清醒,有更深入的思考。当然你说为什么不能写的积极一点,正能量一点?我们不能这样去要求作家,因为作家有自己的体会,他忧愤深广,这很好地打动了我们。所以我们理解这个问题。有人说鲁迅的作品它里边的内容不太适合青年,而比较

23、适合有生活历练的中年人,这有一定的道理。所以我们虽然是中学,为什么要放一些鲁迅的作品进去呢?因为它是经典。中学生的理解,跟我们语文老师的理解应该有些差别,但是基本的方向应该是相同的。我们老师们读过鲁迅以后应该知道,鲁迅和一般的五四那些人是不一样的。还要注意到鲁迅的小说呐喊彷徨它对整个中国传统的小说革命性的突破。有哪些革命性的突破呢?第一个就是题材,他这个题材绝大部分写的都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人,普通的人在日常的生活中司空见惯的,最平凡的那些生活,鲁迅写的东西都是当时人们生活普遍的。你像阿Q正传,其实现在我们觉得我们周围也还是这样,而且鲁迅写的是无事的悲剧,什么叫无事的悲剧?好像很普通,天天过日子

24、,实际上里边是有悲剧,要注意这样一个问题。所以他跟传统小说比较起来,鲁迅揭示一个变革,因为我们传统小说都是写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或者写那些神仙、怪人,鬼怪,极少写普通人的生活。古代的书像今古奇观聊斋志异也都是异,奇、异,这一类作品也有它艺术上的特点,它比较娱乐性,比较远离现实。但是鲁迅的作品就不一样了,鲁迅的作品它就是非常贴近现实,写的都是我们自己周围的人物,所以现在那么多的小说每年出几千部,很多是写现实生活的。从哪里开始呢?从鲁迅开始,以前的小说都不是这样的,除了红楼梦,红楼梦还是写日常生活,但它是贵族的日常生活。红楼梦是个很奇特的艺术,跟古代的小说不一样,像三国演义、水浒传它写的都是非凡人

25、物,不是普通人物,但鲁迅开始写我们普通的事,普通的无事的悲剧,所以他的魅力,也就是在普通的人事中发现那个一切的永久的悲哀。鲁迅的作品有时候给人带来一种悲哀的感觉,因为他挖的太深了,而且他达到了一种艺术的陌生化。读鲁迅小说,如果读进去了,我们会重新来观察我们周围的生活,观察中国的文化,观察中国人的国民性。会重新这样去理解。本来大家平时可能不会去想这些问题的,但读完鲁迅以后觉得很沉重,就会去想这些问题,变得要重新思考,所以鲁迅的小说跟一般的小说是很不一样的。读鲁迅的小说,我自己也感觉很累,也没有人说今天上班10个小时太累了,晚上回去读读鲁迅,不是这样的,鲁迅并不能提供给你那种很优雅的,很舒服的那种

26、感觉,他的发现都是沉重的。鲁迅几乎每一篇作品,每一篇小说都有独特的发现,就是我们普通人没有看到的发现,它会缠绕着你,就不像读其他小说,特别古典小说那样,隔岸观火,可以放松,它要你重新去思考。因为鲁迅的发现太彻底了,他又带着一种悲悯的目光,从现实的人事中来感悟人性、人生,解决理性的问题,鲁迅对人性,对善恶的理解是很深的,所以他的作品总是弥漫着一种悲哀,读起来不轻松。鲁迅小说对传统的突破还在于揭示灵魂的深,以前我们也提到过,古代的小说是没有像鲁迅小说这样重视写人物的心理的,他为什么那么重视心理呢?他要勾画灵魂,去深掘心理上的那种病苦,大概这样的作品读起来是很沉重的。有一个作家叫陀思妥耶夫斯基,也是

27、鲁迅喜欢的,他的作品跟鲁迅这点很接近。所以我们作为语文老师,读鲁迅的小说,应该还要注意小说的艺术格局和语言方面的突破和创新,这个平时我们做的也比较多了,我这里就不多说,但我讲一条,中国古代的小说,它是勾栏瓦舍,从讲故事发展起来的,讲史,讲传,它比较注重全过程的系数,就讲究故事性,曲折,有头有尾。打个比方,中国古代的小说基本上就是盆景,一个花盆里面种一棵松树,很小,但它很全,盆景式的应有尽有,这个也是一个很好的优点。但比较单一,它很少深入去揭示生活,特别是揭示人的灵魂,人的心灵,所以鲁迅的短篇基本上不再采取这种传统的格式,他创造了不同形式的多种表现形式,大概有三分之二左右叫做横切面的方式,就选取

28、几个侧面来看整体,基本上没有什么完整的故事,即使有,它也不像传统小说那样浓缩情节,制造那种紧张的传奇的东西。还有一个,从鲁迅开始有了第三人称的前置的视角,这些我都不展开来讲了。我们老师应该读一读,因为他跟传统的小说太不一样了,他主要是吸收西方的,外国的一些小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果我们老师读的也很少,你学生也基本上不读。去年有一道高考题就出了鲁迅故事新编里面的有一篇小说叫理水,理水写的其实是很有意思的,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穿越,古代的事儿,古代的情节,但里边有很多现代的因素,时空穿越,写的挺好玩。但是因为我们学生基本上没有接触过,所以那道题虽然做了很多的提示,但是80%的考生都没答对,鲁迅的小说

29、我们还是要注意这点。怎样读野草?下面我再讲下一个问题,怎么读野草?野草最难读了,它其实是鲁迅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它是散文诗,其实是鲁迅写给他自己的,也可以说是鲁迅的哲学。鲁迅是在非常寂寞的情况下,一种内向性的写作,他写给自己的,他是要剖析自己的灵魂,人有时候会停下来问自己我怎么了?我到底是怎么回事?我是谁?这样剖析自己,有时候会有这样情况。野草事实上是鲁迅在剖析自己,所以是鲁迅的哲学。为什么那么难懂呢?因为它大量地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它的构思是非常奇特的,而且多数的篇章都写一些梦境,而且是恐怖的梦,奇特的梦,其实是一种潜意识,是一种原始思维。人有这种放慢速度的时候,会有一种原始思维,野草很多东西是

30、没有逻辑性的,你不能够完全用理性去介入,就是因为它是象征的,原始思维的,有些很难理解。凡是现在解读野草,说它的主题,它的思想意义如何如何,可能都是一孔之见,不见得是这样。我们应该怎么来读野草呢?应该是整体感受,去体味,读不太懂没关系,那种味道总是可以出来,慢慢再展开你的想象,去琢磨他写的这些意境,这些意向到底可能是什么意思,进入那种氛围。我举个例子,譬如说有一篇叫腊叶,就是腊肉的腊,树叶的叶,是很短的,有点文言文的味道。就说鲁迅翻一本书看到一个树叶,突然就想起去年这个树叶还是怎么样的,现在已经变成这样了,枯黄了。有一个洞,树叶里面有一个虫做的洞,好像眼睛似的看着自己,所以他就从这里写,写出了这

31、种生命的流逝,希望爱他的人,也要珍惜自己的生命,等等等等,引出了一大摊这样的感慨。其实鲁迅写腊叶的时候,他正犯肺病,肺病以前是很严重的病,跟癌症似的,正犯肺病,身体非常差,而且他感到自己的生命在一天一天地消逝,所以他看到这个树叶他就有点感伤。这个作品其实他写给自己的,同时也是写给他的爱人许广平的,他希望许广平能够珍惜自己。所以我们读了腊叶以后就知道鲁迅他是一个斗士,一个战士,很坚强的人,但同时他也有很柔软的一面,像腊叶,它里边也就可以看到这一面,再坚毅的人在生活中也可能会有柔弱的一面。我们读这个腊叶,如果了解一点这种背景,也会读出对生命的那种感觉。野草的阅读它是这样的,它会马上给你一种氛围,一

32、种刺激,你会感到很奇异、梦幻,很冷静,有一种微妙的体验。老师们如果有这个体验,那你慢慢就进入那种状态了。可能不太懂,没关系,你就知道他是通过梦境,通过匪夷所思的那些情境,暗示表达他复杂的内心。鲁迅经常写的都是内心里面的两个方面,矛盾的方面,悖论的方面,所以他表现出来的东西有些是潜意识的,这说不清楚的,是超验的东西。所以我们也不一定要把野草说的很清楚,也不要先入为主,不要拘泥于一种解释,现在有关于野草有很多不同的看法都可以,但我们自己阅读,不要去管这些,就是你自己赤手空拳去读就好了。你要知道这就是鲁迅在解剖自己,是鲁迅作为一个战士他的另外的一面,所以鲁迅这样就变成是一个很真实的,一个人间的鲁迅了。这是一个,关于野草怎么读,我们不要着急一定要找出它的主题,它的意义,某个意义上一定是指向什么,不要做这些工作,主要应该是读鲁迅,看他的那种思维里边的困扰,那种矛盾,那种难以言说的东西。语言学上有些能指和所指,我们不要光是所指,他有能指,他有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