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389.97KB ,
资源ID:2483237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483237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四硝基酞菁铁合成方法改进.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四硝基酞菁铁合成方法改进.docx

1、四硝基酞菁铁合成方法改进四硝基酞菁铁合成方法改进李姝颖(解放军理工大学 野战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7)摘要:四硝基酞菁铁良好地催化作用和杀菌效果及其鲜艳的墨绿色为其作为涂料的使用提供了可能性。通过原料角度和经济角度出发,以DMAc(二甲基乙酰胺)作为反应溶剂。利用改进的微波辅助法合成四硝基酞菁铁,再根据单个变量控制法原则,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提纯方法等对产率的影响。经过多次实验与多次对比,最终确定了合成四硝基酞菁铁的最佳条件是反应温度260,反应时间15min,催化剂用量0.075ml(占溶剂DMAc的1.5%)。除此之外还比较了三种不同的提纯方法,得到了最佳的提纯

2、方法。关键词:四硝基酞菁铁;最佳合成条件;探讨窗体顶端To investigate the optimum conditions Tetranitro iron phthalocyanineLI Shuying(College of Field Engineering,PLA Univ.of Sci.&Tech.,Nanjing 210007,China)Abstract:窗体顶端Abstract:Tetranitro catalytic iron phthalocyanine well and bactericidal effects of dark green and bright for

3、 its use as a coating provides a possibility.Through feed angle and economic point of view, in DMAc (dimethylacetamide) as the reaction solvent.The improved microwave-assisted synthesis Tetranitro iron phthalocyanine, and then control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a single variable, of reacti

4、on temperature, reaction time, amount of catalyst, purification methods on yield.After several experiments and multiple comparison, and ultimately determine the optimum conditions for the synthesis of four nitro iron phthalocyanine reaction temperature 260 , reaction time 15min, the amount of cataly

5、st 0.075ml (1.5% of solvent DMAc).In addition to the comparison of three different purification methods to obtain the best purification method.窗体底端窗体底端窗体底端窗体底端窗体底端1 引言 酞菁是一种含有18个电子的大环化合物,由于其颜色鲜艳(常见酞菁为蓝色或绿色)、着色力高、稳定性好、对环境友好等优点常被用来制作颜料。其分子结构十分类似与自然界中的卟啉,而我们在自然界见得最多的卟啉就是存在于植物体内的叶绿素。而酞菁因分子间的强烈相互作用,使得其溶解

6、性较差,限制了其应用【1】。由于在酞菁结构的4个苯环上存在有16个活化位置(在酞菁环上28个位置中,1,4,8,11,15,18,22,25 位称为 位,2,3,9,10,16,17,23,24 位称为 位(如图1-1所示)【2】,这样就允许了诸如硝基、氨基、羧基这样的取代基团可以自由并入其16个活化位置上,形成功能各异、品类繁多的的酞菁类化合物【3】。其次,酞菁大环的中间位置有个空穴,此空穴位置可以容纳铁、铜、锌、镍、钴等许多金属和过渡族金属元素【4】。这样就使得酞菁结构可以根据使用领域的不同,设计出功能各异的酞菁类化合物,扩展了其应用领域【5】。 金属类酞菁衍生物具有很好的催化作用,且催化

7、过程中产生的过氧化离子和单线态氧能有效地杀灭细菌。但单纯的金属酞菁难溶于水和有机溶剂,限制了其应用。在本实验中合成的是四硝基酞菁铁,四硝基酞菁铁的催化氧化功能产生活性氧环境,可以有效地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其良好地催化作用和杀菌效果及鲜艳的墨绿色为其作为颜料提供了可能。利用改进的微波辅法合成的四硝基酞菁铁,使单纯金属酞菁的溶解性能有所提高、并有效解决了传统金属酞菁合成方法中耗时长、产率低、提纯难度大等问题。选择DMAc作为反应溶剂,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提纯方法等对产率的影响。图1-1酞菁结构示意图 图1-2 金属酞菁结构示意图2 实验部分2.1 实验试剂与仪器4-硝基邻苯二甲腈

8、:分析纯,广拓化学上海有限公司;N,N-二甲基乙酰胺(DMAc):分析纯,上海凌峰化学试剂有限公司;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碳-7-烯(DBU):分析纯,天津希恩思生化科技有限公司;FeCl36H2O: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无水乙醇:分析纯,上海凌峰化学试剂有限公司。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DF-101S,巩义市英峪高科仪器厂;电子天平:JA3003,上海良平仪器仪表有限公司;真空干燥箱:876-1,上海沪南科学仪器联营厂。表2-2实验仪器名称规格生产厂商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DF-101S巩义市英峪高科仪器厂电子天平JA3003上海良平仪器仪表有限公司真空干燥箱876

9、-1上海沪南科学仪器联营厂图2-1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图2-2真空干燥箱2.2 合成方法 在操作面板上将恒温磁力油浴锅的温度设置为260,打开恒温油浴锅的加热和搅拌按钮先进行预热。当油浴锅的温度接近260摄氏度时,用精密电子天平称取4-硝基邻苯二甲腈0.642g(4mmol),六水合三氯化铁0.2702g(1mmol),在称取六水合三氯化铁的过程中因其易潮解,操作要迅速。将称取的原料倒入100ml的三口圆底烧瓶中,并加入5ml的二甲基乙酰胺作为溶剂。将装有原料的圆底烧瓶放入油浴锅中进行恒温加热,应溶剂二甲基乙酰胺的沸点为166,同时开启冷凝回流装置。将恒温磁力油浴锅控制板面上的磁力搅拌的调速旋钮

10、打开,使原料在磁力搅拌作用下混合均匀。待搅拌约5min左右后,用精准微量滴管将0.075ml的催化剂DBU加入,反应15min20min左右。将反应得到的产物提纯,提纯后在真空干燥箱中将其烘干,最后得到的墨绿色粉末即为四硝基酞菁铁。图2-3反应装置图2.3反应机理 按照合成方法上来分的话,有固相法,液相法及微波辅助法【6】。本实验中利用的是改进的微波辅助法,鉴于所需的美国CEM公司的聚焦单模微波有机合成仪价格比较昂贵,且微波仪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从经济安全角度出发,选择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代替单模微波有机合成仪。 在本实验中,采用模板反应法来合成四硝基酞菁铁。该方法是以金属元素作为模板剂

11、,即此处以1mmol的铁作为模板,通过模板反应,由可以形成酞菁环的前驱分子直接环合而成【7】,即在DMAc溶剂中4mmol的4-硝基邻苯二甲腈先形成空穴的酞菁大分子环,作为模板的铁此时在前驱酞菁大分子环下进入空穴环合而成四硝基酞菁铁。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步骤少,产率高,且目标产物中含的空心酞菁较少,便于后续的提纯【7】。 金属氯化物六水合三氯化铁为反应提供模板,此时4个4-硝基邻苯二甲腈分子作为待组装的分子在催化剂DBU的作用下与铁结合,而4个4-硝基邻苯二甲腈得到的异引哚单元通过氮原子桥联,最终形成大环共轭芳香体系【8】。这种反应机理具有高度可复制性,为合成其他的金属类酞菁化合物提供了可能,当选

12、择不同的金属氯化物作为模板时,就会有相应的金属类酞菁化合物生成【9】。图2-1四硝基酞菁铁合成路线(MX为六水合三氯化铁)3最佳合成条件探讨 在合成四硝基酞菁铁的过程中影响反应进程的因素主要有(1)反应温度的设定(2)反应时间的设定(3)催化剂用量(4)反应溶剂的选择(5)提纯方法的选择3.1 反应温度 首先固定反应时间20min,催化剂用量0.05ml,考察了温度在(220、240、260、280)对产率的影响。对于实验中所用的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其最高加热温度可达400。在利用油浴加热的过程中,经过多次实验,反应温度在220时,三口烧瓶壁上开始出现绿色,说明此时体系开始反应,已经有少量

13、的酞菁生成。在温度设定为240时,待反应结束后烧瓶底部有部分黄色沉淀。当将温度提高到260,可以明显看到三口烧瓶壁上开始出现大量的绿色,并且反应溶剂也由刚开始的黄色变为墨绿色,且待反应结束烧瓶底部只有少量的黄色沉淀。当将温度设定为260以上时,体系反应剧烈且反应后的颜色也由墨绿色转为黑色。经过计算,可以得到在220下的产率为29.6,240下产率为41.4,260下产率为75。经过多方比对,可以得出260为体系的最佳反应温度。表3-1温度对产率的影响温度()220240260280产率(%)29.641.475743.2反应时间 经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得到,一般将油浴加热的时间设定为10min

14、20min。将体系温度设定为260,催化剂用量为0.05ml。经过多次实验,反应时间设定在15min比较合适,当反应时间大于15min时对产率并没有明显的影响,在延长反应时间的情况下体系有可能会出现氧化等一系列的副反应,对产品的纯度造成影响【10】。3.3催化剂用量 在有催化剂的反应中,催化剂通过与反应物之间的化学作用,来改变其反应途径,从而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催化剂用量的多少对催化效果会有一定的影响,需要确定出适量的用量才能保证其发挥出最大的催化效率。当催化剂量太少,起不到催化作用,反应的效果不好。催化剂量太多,造成浪费,另外若反应物里有杂质,可能使催化剂的活性减弱或失效,造成催化剂中毒【1

15、1】。 对于普通的有机合成实验,一般催化剂的用量占底物的1%5%。在本实验中,加入催化剂的用量按占溶剂DMAc容积的百分比来计量,占溶剂DMAc的1%5%,则催化剂的量为0.05ml0.25ml。采用微量进样器可以准确量取催化剂的用量。当反应物的量确定,设定反应温度为260,反应温度为15min。当催化剂的用量为0.05ml(占溶剂的1%)时,反应产率不足50%;当催化剂用量为0.075ml(占溶剂的1.5%)时,反应产率为74%,接近最高产率75%;当催化剂用量为0.1ml时,反应体系中烧瓶底部出现大量的黑色沉淀。可以大致推断出当催化剂用量超过0.1ml时会发生催化剂中毒现象。综上考虑,催化

16、剂的用量选择0.075ml。图3-1 催化剂用量对四硝基酞菁铁产率的影响3.4反应溶剂 对于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采用的是集热式加热法。加热时,将含有待搅拌溶液的烧瓶通过铁架台将其置身于集热锅内,其优点是加热速度快、烧瓶内溶液温度均匀,稳定。对于体系而言选择一种稳定可靠的溶剂至关重要。在本实验中溶剂仅只为反应提供一个液体场所,选择基准为(1)能很好地溶解反应原料(2)与反应原料不反应(3)便于后续提纯。 经过查阅相关合成酞菁的文献得到,最常用的两种为DMAc(二甲基乙酰胺)和NMP(N-甲基吡咯烷酮)强极性非质子溶剂。两种溶剂的基本物理性质见表3-1,两种溶剂均能很好的溶解反应原料4-硝基

17、邻苯二甲腈和六水合三氯化铁。NMP的沸点为203,在反应温度260下冷凝回流并不明显,在此情况下易发生氧化等副反应。而DMAc的沸点166,在反应温度260下,DMAc冷凝回流迅速,体系反应状态良好【12】。DMAc能与水、醇等互溶,而反应产物四硝基酞菁铁难溶于水、醇,选择DMAc作为溶剂也会使得后续的分离提纯比较简单。另外从经济节能的角度考虑,NMP的价格是DMAc的3倍。与传统的有机溶剂相比,选用二甲基乙酰胺作为溶剂,对产品质量和产率均有所提高。综合考虑,选择DMAc作为反应的最佳溶剂【13】。溶剂沸点()熔点()溶解性市场价格(元)DMAc166-20能与水、醇、醚、酯、酮等互溶10NM

18、P203-24.4能与水、醇、醚、酯、笨等互溶30表3-2DMAc和NMP的物理性质3.5 提纯方法 经分析反应后的物质主要有(1)产物四硝基酞菁铁(2)溶剂DMAc(溶剂本身不参与反应,只是让4-硝基邻苯二甲腈和六水合三氯化铁这两种固体形成溶液后,便于反应)(3)未反应完全的六水合三氯化铁本实验中采用了三种方法提纯(1)将反应后的溶液在室温下放置34d,让溶剂DMAc自然挥发,得到墨绿色的固体析出物;将此固体析出物用水 、乙醇交替清洗数遍,溶解掉未反应完全的六水合三氯化铁;将清洗后的固体析出物放入100真空干燥箱中烘干20min;将烘干后的固体研磨成粉,得到的墨绿色粉末即为四硝基金属酞菁。(

19、2)将反应后的溶液加入水,且边加水边用玻璃棒搅拌,在室温下放置1d;可以发现溶液底部有绿色沉淀析出,此时析出的沉淀即为四硝基邻苯二甲腈。将此沉淀放入100真空干燥箱中烘干20min;再用水、乙醇交替清洗数遍后烘干,将烘干后的固体研磨成粉。(3)将反应后的溶液倒入25ml的烧杯,将烧杯固定于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之上,将温度调为230,加热30min。在烧杯底部得到墨绿色沉淀,放入100真空干燥箱中烘干20min;再用水、乙醇交替清洗数遍,烘干研磨成粉。 对于这三种提纯方法,方法(1)比较耗时、容易出现氧化等副反应,但纯度还是较高的。方法(2)相较与法(1)耗时较短且沉淀之上的水层能部分抑制氧

20、化等副反应,只是操作比较繁琐。方法(3)相比与法(1)、(2),时间大大缩短,且得到产物纯度也比较高。综合各方面考虑选择法(3)进行提纯。图3-2样品式样图4 结论 利用改进的微波辅助合成法,即用价格低廉的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代替微波合成仪。利用单一变量控制法,分别得到了合成四硝基酞菁铁的最佳条件。即选择DMAc为溶剂,反应温度260,反应时间15min,催化剂用量0.075ml,以第三种提纯方法得到的四硝基酞菁铁其产率可高达75%。与传统的金属类酞菁衍生物的合成方法相比,此种方法具有耗时短,所得产物纯度高【14】。同时这种反应机理具有高度可复制性,为合成其他的金属类酞菁化合物提供了可能,

21、当选择不同的金属氯化物作为模板时,就会有相应的金属类酞菁化合物生成。扩展了其应用性【15】。补上检测结果3参考文献:【1】.姜巍巍.两性离子酞菁光敏剂的合成及其性质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9.【2】.段文娟.2-(2-异丙基苯氧基)-9,16,23-三(5-甲基-2-异丙基苯氧基)镍酞菁的合成、表征及其光谱、电化学性质的研究D.东北:东北师范大学,2009:1-38.【3】.高正国.萘酞菁化合物的制备及其非线性光学性能的研究D.东北:长春理工大学,2006.【4】.盛宁.卟啉及酞菁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研究进展J.济宁学院学报.2010,3:37-40.【5】.孟宪梓.新型含杂原子双取

22、代酞菁锌配合物的合成及光谱性质研究D.东北:黑龙江大学.2010:1-91.【6】.麻孝勇 莫羡忠.微波在合成纳米材料中的应用J.化工技巧与开发.2007,2:38-41.【7】.毛利军.锌酞菁类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能研究J. 中北大学, 2013.【8】.白青龙,张春花,程传辉等.新型可溶性酞菁的合成和光致发光及电致发光性质【J】.物理化学学报.2011,27:1195-1200.【9】.Yu C., EI-Khouly M. E., Sasaki M., Araki Y., Ito O. Synthesis of the axially substituted titanium Pc-C

23、60 dyad with a convenient method J. Organic Letters, 2005, 7(8): 1613-1616.【10】.闫峰,蔡雪. 位、位取代酞菁锌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研究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15,1:22-24.【11】.Jiafei M.,Yangmiao Z.,Jianhui Z.,Changli Z.Molecular combo of photodynamic therapeutic agent silicon() phthalocyanine and anticancer drug cisplatinJ. ChemComm,2009,

24、 908-910.【12】.殷焕顺,汪建明,艾仕云.微波固相法合成钴酞菁及其磺化衍生物J.染料与染色,2007, 44(5): 11-13.【13】.Xiaowei C.,Weiying L.,Quanxing Y. A Rationmetric Fluorescent Probe for Thiols Based on a Tetrakis(4-hydroxyphenyl)prophyrinCoumarin ScaffoldJ.The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2011,76:7423-7430.【14】.尹彦冰,毛雪,姜海燕等.两类四氨基酞菁的合成及其性质研宄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105-106.【15】.李仁杰.酞菁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结构与性质研究D. 山东: 山东大学, 2004.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