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96.79KB ,
资源ID:2468364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468364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优化重组卷》高考生物复习系列真题+模拟专题重组课时考点37.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优化重组卷》高考生物复习系列真题+模拟专题重组课时考点37.docx

1、优化重组卷高考生物复习系列真题+模拟专题重组课时考点37课时考点37生态系统的功能一、选择题1(2015海南卷,25)关于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B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C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D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2(2014高考海南卷,T17)用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数量构建的金字塔分别称为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在某一栎林中,第一营养级生物为栎树,第二营养级生物为昆虫,第三营养级生物为蛙、蜥蜴和鸟,第四营养级生物为蛇。该栎林数量金字塔的示意图是

2、()3(2014高考江苏卷,T1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富营养化水体出现蓝藻水华的现象,可以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B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只有太阳能C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 20%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D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4(2013高考四川卷,T6)稻田生态系统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精耕稻田与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有

3、差异D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短期内褐飞虱种群密度会下降二、非选择题5(2015海南卷,28)回答下列关于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问题:(1)红树林具有调节气候、保护海岸的作用。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分析,这种作用所具有的价值属于_(填“间接”或“潜在”)价值。(2)某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如图所示。图中A是一种气体,B、C、D、E和F表示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碳流动的方向。图中A表示_,生物成分E表示_,生物成分F表示_,_表示初级消费者。6(2014高考大纲卷,T33)现有A、B两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其生物组成和光照条件见下表。一段时间后,发现A瓶的生态系统较B瓶的稳定。生态瓶编号光照含微生物的泥沙

4、浮游藻类水草浮游动物AB注:“”表示有,“”表示无。请回答:(1)A瓶中微生物、浮游藻类、水草和浮游动物共同组成了一个_,浮游藻类和水草的种间关系为_。(2)一段时间后,B瓶中浮游藻类的种群密度_,原因是_;浮游动物的种群密度_,原因是_。(3)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是_。7(2013高考江苏卷,T26)在江苏某地进行稻田养鱼的实验研究。6月5日在一定面积的实验小区插秧后放养300条小鲫鱼(杂食性),稻田水深810 cm。对照小区不放鱼,其他条件相同。所有处理设置3次重复,实验持续2个月,期间检测浮游植物生物量(干重)。请回答下列问题:(1)每个处理设置3次重复,其主要目的是_(2)实验的第一

5、个月期间,检测发现实验组浮游植物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原因分析如下:放鱼对浮游植物的不利之处是鱼的取食作用;有利之处是鱼粪便为浮游植物提供营养物质,以及鱼会大量捕食_从而减弱其对浮游植物的捕食作用。在此期间,有利因素占据优势。(3)实验的第二个月期间,所有小区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均显著下降,主要原因是此时生长旺盛的水稻与浮游植物之间具有_关系。(4)放养鱼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_的复杂性,从而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_的速率。(5)除了上述因素之外,对该实验研究影响最大的不定因素是_(填序号)。鸟土壤质地光照水体肥力稻田杂草8(2013高考大纲全国卷,T33)某一池塘中有三个优势种群,分别是鳙鱼、浮游动物A

6、和浮游植物B,其中鳙鱼以浮游动物A为食,浮游动物A以浮游植物B为食。回答下列问题:(1)为提高池塘鳙鱼的产量,采取向池塘中施肥和捕捞小型野杂鱼等措施,其中施肥的作用是直接提高_的种群数量。捕捞野杂鱼的作用是降低其与鳙鱼对_、_和空间等资源的竞争。(2)若大量捕捞使池塘中的鳙鱼数量减少,则短时间内会导致_的种群数量迅速下降。(3)若池塘施肥过量,一段时间后,池塘内上述三个优势种群消失了两个,它们是_,消失的主要原因是缺少_。再经过一段时间后,仅存的一个优势种群也基本消失,而另一类生物如微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变黑发臭,该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9(2013高考山东卷,T26)稻田中除水稻外,还有

7、杂草、田螺等生物。(1)调查稻田中田螺种群密度时可采用样方法,选取样方的关键是_。根据下方的取样调查表可估算出稻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为_只/m2。样方编号123456样方面积/m2111111田螺数量/只151815191514(2)稻田中经控制后的有害生物密度与所需的防治成本有关,并影响作物的价值。图中曲线_(填“”或“”)表示将有害生物控制在不同密度时的防治成本。若将有害生物密度分别控制在图中A、B、C三点,则控制在_点时收益最大。(3)如在适当时间将鸭引入稻田,鸭能以稻田中的杂草、田螺等有害生物为食,从而可以减少_使用,减轻环境污染。稻田生态系统中的_能将鸭的粪便分解成_以促进水稻的生长。

8、一、选择题1(2015吉林长春起点调研)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B生态系统的信息都是由生物产生的C孔雀开屏是一种行为信息D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2(2015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第一次联考)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使用粪便作肥料,其能量可以流向植物,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B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这只兔子中约有10%20%的能量流入狼的体内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D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数量越多,次级消费者能够获得的能量一定就越少3(2015浙江温州十校联考)下图是生态系统的能

9、量流动图解,N1N6表示能量数值,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产者呼吸过程中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ATPB能量由第一营养级传递给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N4/N2100%C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N2,由初级消费者流向蜣螂的能量为N6DN5的去向之一是用于初级消费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4(2015江苏如皋模拟)(多选)图1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A、B、C、D是生态系统内各生物成分,1、2、3、4、5表示有关的生理过程;图2为该生态系统中某一食物链及部分能量流动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1中B、C分别属于分解者和生产者B图1中表示呼吸作用过程的是2、3、4、5C图2中/()的比值代表

10、兔与狼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图2中和属于兔同化量的一部分并流向分解者5(2014广东湛江最后一模)科学家对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研究,获得下表数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营养级分解者从上一营养级固定的能量/kJ141.015.90.9221.7呼吸消耗的能量/kJ501.279.113.20.5192.6A.从第营养级到第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1.28%B营养级之间的信息交流一般是双向的C第营养级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863.9 kJD该生态系统遭受火灾后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6(2015广东广州综合测试三)某生态系统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

11、。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群落的丰富度下降C能量流动可作为动力促进碳元素在群落和环境之间循环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含能量最少7(2015江苏海门押题卷)(多选)据了解,野生扬子鳄种群的雌雄比例一般稳定在51左右,这样的性别比例是由孵化时的温度所决定的;繁殖季节雄性扬子鳄发出“轰”、“轰”的声音,雌性扬子鳄则根据声音大小选择巢穴位置。当声音大时,雌鳄选择将巢穴筑于山凹浓荫潮湿温度较低处,则产生较多的雌鳄。关于该实例中信息传递的说法正确的是()A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信息传递影响生物种群的

12、繁衍,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C雄性扬子鳄发出“轰”、“轰”的声音属于行为信息D雄性扬子鳄发出“轰”、“轰”的声音属于物理信息8(2015安徽江淮十校联考)某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B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W1C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为(A2B2C2)D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9(2015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 质量监测一)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

13、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生态系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的Bb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度上升,其可能的原因是株冠形成有利于躲避天敌C与曲线相比,曲线所示环境中猛禽的密度更小D大豆田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增长方式的数学模型总体上不符合NtN0t10.(2015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第一次联考)图a、b分别为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生命物质总量)金字塔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两个生态系统均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B两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均由3个营养级组成C城市生态系统不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

14、性低D流经两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均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11(2015江西五校第一次联考)下表是某营养级昆虫摄食植物后能量流动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项目昆虫摄食量昆虫粪便量昆虫呼吸消耗量昆虫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能量/kJ41021013070A.昆虫同化的能量中约有35%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B昆虫粪便量属于植物中未被昆虫利用的能量C昆虫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属于未利用的能量D若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昆虫的前一营养级的能量至少有1 000 kJ12(2015河南中原名校第一次摸底)下图甲为某自然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乙表示能量

15、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的多少。请据图分析错误的是()A图甲中m1、m2表示的能量形式分别为太阳能、热能,能量主要是以太阳能的形式输入该生态系统B图乙中,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同化固定的能量,C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C该生态系统必须当能量状况表现为正金字塔形状时,方可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若该自然生态系统为一湖泊,由于环境因素的变迁,经过若干年后演变为一森林,此属于种群的初生演替二、非选择题13.(2015江西五校第一次联考)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表

16、示草原生态系统,该图中还欠缺_成分;从生态系统_角度分析,青蛙属于第三营养级。(2)如果青蛙从蚱蜢和蛐蛐处同化的能量为1 000 kJ,蛇从青蛙处同化的能量100 kJ,则该食物网中,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率_(,)10%;如果鹰的食物来源及比例:青蛙蛇由11变成41,则鹰同化1 kJ能量,可以少消耗草提供能量_kJ(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3)该草原生态系统能维持相对稳定状态,是因为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_;碳_(能/不能)在本生态系统内自给自足。(4)如果该生态系统中有两个相距较远的池塘中都有青蛙,如果让你探究两处的青蛙是否属于不同物种,请写出你的实验思路和预测实

17、验结果。实验思路:_。预测实验结果:_。14(2014河南三门峡二模)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两类动物(植食动物和肉食动物)食物利用的部分过程。摄入量同化量储存量获取量摄入量同化量储存量 A B未获取量未摄入量 未同化量呼吸消耗量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将上图中生物构建成一条食物链,需要添加上_,草原生物群落除上图中生物所代表的成分外,还有_。(2)图中两类生物之间通过捕食与被捕食相互制约,体现了生态系统有_的能力。(3)植食动物的粪便属于图解中的_(填字母)部分,能量由植食动物流向肉食动物的传递效率可表示为_100%(用图中序号表示)。(4)气温逐渐降低时,若保持不变,青蛙的/的值将_,而狼的/的值将_。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