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9 ,大小:37.29KB ,
资源ID:2464226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464226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概率部分.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概率部分.docx

1、概率部分概率基础是集合微分学研究确定性变量。概率论讨论不确定性变量,即随机变量。随机变量取值的背后,如影随行地跟着这个值出现的概率。这样一来,不确定性过程的讨论就要复杂一些。做某个试验,一个可能的结果称为一个“基本点”;所有可能的结果自然形成一个集合。称为样本空间。样本空间内由基本点组成的子集合称为“事件”。 “基本点”又称为“基本事件”。在微积分中,我们把(实轴上的)点与实数视为一件事。高等微积分的第一章,讲实数集的完备性,证明全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成一一对应。学习概率,要下意识地把“事件”与集合当一回事。为了量化研究,人们在样本空间上建立基本点与数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记为X或Y, ,称为随机

2、变量。所谓“随机向量”,只不过是同时研究定义在样本空间上的两个或若干个随机变量。离散型随机变量 如果样本空间内只有有限个基本点,相应的随机变量只能取有限个值;或者样本空间内的基本点能与自然数集建立一一对应关系,相应的随机变量取值为一个数列;都称为离散型随机变量。(画外音:集合理论把无穷集分为两类。一类叫可列集。其元素能与自然数集建立一一对应关系。另一类叫不可列集,其元素能与区间(0,1)建立一一对应关系。)只要列出离散型随机变量X的全部取值及其相应的概率,即给出“分布列”,就完整地给出了一个一维的不确定性数学模型。二维情形则是用矩阵给出随机向量(X,Y)能取得的每一个随机点(x,y)及其概率。

3、在此基础上展开讨论。从根本上说,用不着微积分知识。因而有的教材把离散型随机变量单列在前。每作一次试验,当然只能有一个结果。这个基本点属于哪个事件,就说“该事件发生”。这可以简洁地归纳为“一点出现,事件发生”。由此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事件之间的关系。(1)包含 A事件发生则B事件一定发生 。 A事件的基本点必然是B事件的基本点。A含于B,或B包含。 概率 P(A) P(B)(2)互斥(不相容) A事件发生则B事件一定不发生。 A的基本点都不属于B ,或A与B的交是空集。 A 与 B 互斥,则概率 P(AB) = 0互斥的特殊情形是互逆。A 事件与 B 事件互逆 A与B互斥,且A与B的并集是整个样本空

4、间。为了方便,把 A 的逆事件记为 A ; 概率 P(A)+ P(A) = 1(3)和事件 A + B 相应于集合 A 与 B 的并集。和事件 A+B 发生的要点是“或”。或者A事件发生,或者B事件发生,或者A事件B事件同时发生。概率 P(A+B) = P(A) + P(B) P(AB)(4)积事件AB 相应于集合 A 与 B 的交集。积事件AB发生的要点是“都”。 A 事件 B 事件同时发生。“或”与“都”相互为逆。和事件 A+B 的逆为积事件 AB A 事件 B 事件都不发生。积事件 AB 的逆为和事件 A+ B 或 A不发生,或 B不发生,或 A 与 B 都不发生。(潜台词:“或”的逆是

5、“都不”。 “都”的逆是“或不”)可以类似讨论多个事件,乃至可列无穷多个事件的和事件与积事件。相应公式称为德摩根法则。(5)差事件AB A事件发生而B事件不发生。相当于AAB,等价于积事件AB 概率 P (AB) = P(A) P(AB)(6)相互独立 若对于事件A,B成立概率公式 P(AB) = P(A) P(B),就称事件A,B相互独立。定理 事件A,B相互独立,等价于事件A与B相互独立;等价于事件A与B相互独立;还等价于事件A与B相互独立。三个事件A,B,C相互独立 它们两两独立,且满足P(ABC) = P(A) P(B) P(C)可以用归纳法定义n个事件相互独立。用文氏图可以形象表示前

6、5个在集合背景下的关系。但文氏图不能表式用概率公式定义的“相互独立”概念。(8)加法定理如果事件A,B互斥,显然有 P(A+B) = P(A) + P(B),一般情况下,可以作互斥分解A + B =(AAB)+(BAB)+ AB 从而 P(A+B) = P(A) + P(B)P(AB) 进一步有 P(A+B+C) = P(A) + P(B)+ P(C)P(AB) P(AC) P(BC) + P(ABC) - - - 例 1 以A表示事件“甲种产品畅销,乙种产品滞销”,则其逆事件A为(A)“甲种产品滞销,乙种产品畅销” (B)“甲乙两种产品均畅销”(C)“甲种产品畅销” (D)“甲种产品滞销或乙

7、种产品畅销”分析 A 是个积事件。“都”的逆是“或不”;应选(D)。例2 已知事件A与B同时发生时,事件C一定发生。则(A)P(C) P(A) + P(B) 1 (B)P(C) P(A) + P(B) 1(C) P(C) = P(AB) (D)P(C)= P(A+B) 分析 由已知得C包含AB ;故 P(C)P(AB) ,顺便再进一步观察P(AB) = P(A) + P(B) P(A+B) P(A) + P(B) 1 应选(B)。例3 设随机事件 A ,B及其和事件 A + B 的概率分别是 0.4,0.3 和 0.6 ,若 B表示 B 的对立事件,那么积事件 AB的概率 P(AB) = 0.

8、3 分析 P(AB) = P(A) + P(B)P(A + B) = 0.1 故P(AB) = P(A)P(AB) = 0.3或利用互斥分解 A = AB + A B,P(A) = P(AB) + P(A B) ,P(AB) = 0.3例4 若积事件AB出现的概率 P(AB) = 0,则(A)A与B不相容 (即A与B互斥) (B)AB是不可能事件。(C)AB未别是不可能事件。 (D)或P(A) = 0 ,或 P(B) = 0分析 已知是概率条件,而“不相容”是用事件定义的。二者没有关系。(A)错。0 概率事件不一定是不可能事件。(B)错。(D)显然荒谬。 应选(C)。例5 设A和B是任意两个概

9、率不为零的不相容事件,则下列结论中肯定正确的是 (A) A与B不相容 (B)A与B相容(C) P(AB) = P(A) P(B) (D)P (AB) = P(A)分析 和事件A+B的逆为积事件 AB 故仅当A与B构成完备事件组,即A、B互逆时,A与B才一定不相容。本题不一定能满足此条件,故(A)、(B)都错。(C)是相互独立的定义条件,与“不相容”无关。因为 A 与 B 不相容,即 A B = ,所以 AB = AAB = A ,应选(D)。例6 对于任意两事件 A 和 B ,若 A B ,则 (A)A与B一定相互独立。(B)A与B可能独立。 (C)B与B一定独立。 (D)A与B一定不独立。分

10、析 已知事件关系,而“相互独立”是用概率来定义的 ,二者没有关系。应选(B)。(潜台词:啊,三个例题同含有一个知识点。)例7 已知随机事件A,B满足条件 P(AB) = P(AB) ,且P(A) = p ,求P(B)分析 由已知得 P(AB) = P(AB) = P((A+ B))=1P(A+B)即 P(AB) =1P(A) P(B) + P(AB) 故 P(B)= 1P(A)例 8 将一枚硬币独立地掷两次。记事件A1=第一次出现正面,A2 =第二次出现正面, A3 = 正反面各出现一次,A4 = 正面出现两次,则事件(A)A1 ,A2 ,A3 相互独立。 (B)A2 ,A3 ,A4 相互独立

11、。(C)A1 ,A2 ,A3 两两独立。 (D)A2 ,A3 ,A4 两两独立。分析 四个事件的概率皆不为 0 ,但显然 P(A1 A2 A3)= 0 ,P(A2 A3 A4) = 0 ,故答案只能是两两独立。同理,P(A3 A4)= 0 , A 3 与 A 4 不能相互独立。应选(C)。例9 试证明,事件 A ,B 相互独立等价于 A与 B 相互独立。分析 选择 P(B) = P(AB) + P(AB) ,若已知 P(AB) = P(A) P(B) ,则 P (AB) = P(B)P(AB) = P(B)P(A) P(B) = P(B) (1P(A) = P(B)P(A)若已知 P(AB)

12、= P(B)P(A) ,同样选择 P(B) = P(AB) + P(AB)P(AB) = P(B) P(AB) = P(B) P(A)P(B) = P(B)(1P(A) )= P(A) P(B)(画外音:循环证明(7)中的“相互独立四等价”(条件),那是绝好的基本练习。)经典概型学重点如果样本空间只有有限个基本点,且每个基本事件发生的概率相同,则定义事件A发生的概率 P(A) = A所含基本点(有利点)数基本点总数这样定义的概率称为古典概率。相应的模型称为古典概型。经典概率模型资料浩如烟海,思维处理方法千姿百态。学习时要着眼应用,熟悉典型。1. 抛球模型 把 n 个小球等可能地投入N个(nN)

13、空盒中,每个球的落点有N个结果。基本点总数为 N的 n 次方(1) 若 A =“n个小球恰好都落在一个指定的盒中” ,则显然有 P(A) = 1N的n次方 (2) 若 A =“n个小球恰好各在一个盒中” ,先取N个(nN)空盒中的任意 n 个盒,再考虑排序,则有利点数为 (N个中取n个的组合数) n!P(A) =(m个中取n个的组合数) n!m的n次方(3) 若 A =“n个小球恰好全在一个盒中” ,则有利点数为N , P(A) = 1N的n1次方 (4) 若 A =“至少有两个小球在一个盒中”,则情形复杂,难以穷尽。但仔细对比,它正好是 “n个小球恰好各在一个盒中”的逆事件。小球的分布,可以

14、设定很多状态。有的概率很难算。用不着去钻牛角尖。要的是体会与捉摸经典概率模型的思维方式。应用例1 一间寝室住有6个学生。他们都在同一年生。求他们的生日恰好在同一个月内的概率。分析 这就好比6个小球随机地抛到12个盒中。A =“6个小球恰好全在一个盒中”,基本点总数为 “12的6次方” , P(A) = 112的5次方 0.000004(潜台词:小小概率事件。)应用例2 历史资料统计,某地区每年夏季的13周内平均有7次暴雨灾害天气。试计算事件A =“暴雨灾害天气各在一个周内”的概率。分析 一次暴雨就是一个小球,共有13个盒。P(A) = (13个中取7个的组合数) 7!13的7次方 0.135P

15、(A) 0.865 ,A =“至少有两次暴雨灾害天气发生在同一周内”(潜台词:真是“祸不单行”啊!)“某公交线路有11个站。n个乘客来起点站乘车,每个乘客的下车点是随机的。如果设中途无人上车,。”这也服从抛球模型。“电梯公寓有11层。n个外来客从底楼乘电梯,每个乘客要到的楼层是随机的。如果设中途无人用电梯,。”这还是服从抛球模型。比如“A = 至少有两个人在同一层离开电梯等同于A = 至少有两个小球在一个盒中。”2贝努里概型如果在重复,又相互独立的n次试验中,(“独立试验”,即试验结果互不影响。)每个试验都只有事件 A发生(成功)与不发生(失败)两个结果,且总有 P(A) = p ,就称其为贝

16、努利试验序列,相应数学模型称为 n 重贝努利概型。记 事件 Bk = “n 重贝努里概型中,A 发生 k 次”,则P(Bk) =(n个中取k个的组合数)(p的k次方)(q的nk次方),用随机变量X表示n重贝努里概型中的成功次数,它会有值 x = 0,1,2,-,n ;且对应有分布列 P(X= k)= b(k ;n,p)= P(Bk),这个离散型随机模型叫二项分布。换一个角度来看抛球模型的(1)。观察小球落进指定的一个盒的概率分布,相当于向这个指定的盒抛球n次,要么抛入(成功),概率总是1N ;要么失败。n次抛球相互独立。可以视为一个n重贝努里概型。记 A =“n重贝努里概型中成功n次”,则P(

17、A)= P(X = n) = b(n ;n,1N)= 1N的n次方*例12 某公交线路共有11个站。深夜末班车有20人从起点站上车。设沿途10站再没有人上车。有人下车就停车开门,无人下车则继续行驶。设乘客下车与否相互独立。试求此客车沿途停车开门k次的概率。分析 对于线路上一个固定的站,每个乘客下车的概率都是110 ,乘客下车与否相互独立,因而是个20重贝努里概型。P(无人下车)= b(0;20,110)= (910)的20次方于是, (记p =) P(有人下车)= 1(910)的20次方每个站都是如此,停车开门的概率为p ;各站开门与否相互独立。这又构成一个10重贝努里概型。停车开门(成功)k

18、次的概率为 b(k ;10 ,p),不再细表。3摸球模型与超几何分布袋中装有红球m个,黑球n个,从袋中随机摸出r = s+t个球,基本点总数为(m+n)个中取 r 个的组合数。记 A =“其中有s个红球,t个黑球”,则P(A) =(m个中取s个的组合数)(n个中取t个的组合数)基本点总数如果袋中有三种或三种以上颜色的球,相应问题可以类似处理。应用如 如果平均1000件产品中有5件次品。随机抽查10件,求A =“内中恰有一件次品”的概率。分析 基本点总数为1000个中取10个的组合数P(A) =(995个中取9个的组合数)(5个中取1个的组合数)基本点总数 0.05例13 从0,1,2,9共十个

19、数字中任意选出三个不同的数字,试求下列事件的概率: A1 =“三个数字中不含0和5” , A2 =“三个数字中不含0或5”,A3 =“三个数字中含0但不含5分析 只“选出”三个数字而不排序,是组合问题。把十个数字分成集合0,5与另外一个集合,三个概率都可以用“超几何分布”模型来计算。基本点总数为 10取3的组合数 = 120A1的有利点数 = 8取3的组合数 , P(A1)= 7/15A2的说法应理解为包含“不含0和5”的情形。其逆事件为“必定含0和5”有利点数 = 8取3的组合数 +(8取2的组合数)(2取1的组合数) ,P(A2)= 14/15A3的有利点数 = 8取2的组合数 , P(A

20、3)= 7/30例14 从6双运动鞋中随意拿出4只,分别求 A =“其中恰有一双配对”;B =“恰好配成两双” ; C =“没有两只可以配对”的概率。分析 相当于“袋中有6种颜色的球”。基本点总数为 12取4的组合数 = 495事件A取样中的那双鞋,是6双中的任意一双,单的分别来自余下5双中的任意两双。A的有利点数= 6(5取2的组合数)22 = 60 P(A) = 1633显然 P(B) = (6取2的组合数)495 = 133 三个事件已穷尽了各种可能。最后有 P(C) = 1P(A) P(B) = 1633(潜台词:不妨检验一下, 事件C的有利点数=(6取4的组合数)2222 )4几何概

21、率如果样本空间 是某个区域(区间,平面区域或空间区域),且每个样本点出现的可能性相同,则规定A的概率为 P(A)= L(A)/ L()其中, L ( )分别是相应的长度,或面积,或体积。例16 在区间(0,1)中随机地取两个数,则事件“两数之和小于 6/5”的概率为_分析 用X和Y分别表示随机抽取的两个数,则0 X 1,0 Y 1,X,Y取值的所有可能结果(即样本点全体)对应的集合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其面积为1直线 x+y = 6/5 与单位正方形的边周交于(1,1/5)与(1/5,1)两点,分其为两块。事件“X+Y6/5 ”对应着单位正方形除去以(1,1),(1,1/5),(1/5,1)为顶

22、点的三角形后剩余的部分。易算得A的面积即所求概率为17/25例17 在时间间隔 内的任何瞬间 ,两个不相关的信号均等可能地进入收音机。如果两个信号当且仅当其进入收音机的时间间隔不大于 t 时,就使收音机受到干扰,求收音机受到干扰的概率。 (答案 p = 1(1t/T)分析 用X和Y分别表示两个不相关的信号进入收音机的时间,则 0 X t ,0 Y t “收音机受到干扰”事件可以表示为“XY t ”,视 t 为常数,与上例为同一模型。经典模型,重在熟练不在多。熟能生巧,巧在理解与应用。条件概率寻常事在事件B发生的条件下事件A发生的概率称为条件概率。记为 P(AB),且定义P(AB)= P(AB)

23、P(B) , P(B) 0人们通常会用两种方式来表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或者用实在数据;或者把整体视为1,用比例来表示部分。在可以用“文氏图”示意的情形,不太严格地说,样本空间及事件就是具体实在,相应概率就好比是“比例”描述。条件概率则是把概率P(B)作为新的总体1,计算P(AB)相对所占的“比例”。在古典概率情形,这个比方尤其直观。若事件 A含于B ,即 AB = A ,P(AB)= P(AB)P(B) = P(A)P(B)若事件A与B互斥,即 AB = (空集),P(AB)= 0 , P(AB)= 0若事件A与B相互独立,P(AB) = P(A) P(B) ,则 P(B) 0 时P(AB)=

24、 P(AB)P(B)= P(A) P(B) P(B)= P(A) ,条件概率的定义在这时正好显示,从逻辑上看,事件 A 与 B相互独立,本质上是发生与否,互不影响,彼此无关。而事件 A 与 B 互斥,却是一个特定关系。 “两个事件能否既互斥又相互独立?”由上述可知,从逻辑上看是不可能的。从概率上看,若两个事件的概率都不为0,则也是不可能的。在建模实践中,为了简单起见,在不少场合选择了相互独立的最佳状态。比如,射击运动员连续射击多发子弹;乒乓球运动员连续比赛若干局,等等;都假设各次射击,各局比赛相互独立。构成n重贝努里概型。在实际问题中,有时能简便地直接按照实际状况算得条件概率。比如摸球模型。袋

25、中有20个红球10个黑球,如果每次摸出一球,然后放回去再摸第二次,若以摸出红球为成功,p = 2/3 ,各次摸球相互独立,就构成 n 重贝努里概型。如果第一次摸得红球而不放回去,第二次摸得黑球的概率就是条件概率。这时由实际数据能直接算得P(第二次摸得黑球第一次摸得红球)= 10/29P(AB)= P(第一次摸得红球,第二次摸得黑球)= P(B)P(AB)= P(第一次摸得红球)P(第二次摸得黑球第一次摸得红球)= 20/87用二维模型才能更好地理解这个交事件的概率。先后两次摸球(第一次不放回)的基本点有:(红,红),380个;( 红,黑),200个;(黑,红),200个;(黑,黑),90个;共

26、计870个。所以 P(红,黑)= 有利点数基本点总数 = 20/87“随机向量事件”概率定义的内核是“交事件的概率”。可以从这里开始体验。例20 A,B 是两个随机事件,且 B 发生则 A 必定发生。则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A) P (A + B)= P(A) (B) P (AB)= P(A)(C) P(BA)= P(B) (D) P (BA)= P(B) P(A)分析 事件 B 发生则 A 必定发生,说明 A包含B ,而 A + B就是A ;也表明BA是不可能事件;AB = B;故(B)(D)错。应选(A)。(C)错,是因为此时有 P(BA)= P(B)P(A)例21 已知 0P(B)1 ,且

27、P(A1+A2B) = P(A1B) + P(A2B),则有 (A) P(A1+A2B) = P(A1B)+ P(A2B) (B) P(A1B+A2B) = P(A1B)+ P(A2B) (C) P(A1+A2) = P(A1B) + P(A2B) (D) P(B) = P(A1) P(BA1)+ P(A2) P(BA2)分析 老老实实按照条件概率的定义重写已知条件。得P(A1+A2)B) P(B)= P(A1B) P(B)+ P(A2B) P(B)去分母后,刚好是(B)。即 A1B 和 A2B 互斥例22 A,B是两个随机事件,且0P(A)1 ,P(B) 0,P(BA) = P(BA) 则必

28、有 (A) P (AB) = P (AB) (B) P (AB) P (AB)(C) P (AB)= P (A) P (B) (D) P (AB) P (A) P (B) 分析 首先用条件概率定义转换已知的条件概率等式P(BA) P(A)= P (B A) P(A) 即 P(A)P(BA) = P(A)P(BA)即 (1 P(A)) P(BA) = P(A)P(B A) 移项化简,即 P (BA) = P(A)( P(BA) + P(BA) ) = P (A) P (B)其中 , 事件B = BA + B A 是B的互斥分解。应选(C)(画外音:已知条件保证了事件A与B相互独立。有这样的习题

29、:“ 若 0 P(A) 1 ,试证明事件A 与 B 相互独立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P (BA) = P (BA) ”事实上,上例分析中的算式是可以逆反的。)例23 已知 0P(A)1 ,0P(B)1 , P (AB) + P (AB) = 1 ,则 (A) 事件A和B互不相容。 (B)事件A和B互相对立。(C) 事件A和B互不独立。 (D 事件A和B相互独立。分析 先用条件概率定义重写已知的条件概率等式,再两端同乘以P (B) P (B ), 得P (B) P (AB) + P (B) P (AB) = P (B) P (B)因为是关于A与B的选择,故需用公式 P (B) = 1 P(B) 再注意

30、到“或”的反面是“都不”,即 AB= (A + B) P (AB ) = P (A + B) )= 1P (A + B),概率等式进一步化为 (1P(B)P (AB) + P (B)( 1P (A + B) = P (B) (1P(B)化减后即知 P (AB)= P (A) P (B) ,应选 (D)与导数定义的运用一样,条件概率这一类含有公式的概念。要勤动手写定义式,要训练自己有一定的抽象运算推演变形能力,才能应对相关考研题目。例24 甲、乙两人独立地对同一目标射击一次,其命中率分别为0.6和0.5,现已知目标被命中,则它是甲射中的概率为(?)分析 记A =“甲射中”,B =“乙射中”,显然“目标被命中”应该是A+B ,所求概率为 P (A(A+B) = P (A(A+B)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