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 ,大小:16.89KB ,
资源ID:2456190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456190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刃针技术操作方法及常见疾病的刃针技术.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刃针技术操作方法及常见疾病的刃针技术.docx

1、刃针技术操作方法及常见疾病的刃针技术刃针技术操作方法及常见疾病的刃针技术刃针技术是以灵枢“解结”的理论为指导,以减压为主要作用的中医临床操作方法。主要治疗软组织损伤导致的疼痛和功能障碍,以及影响内脏器官所致的功能性症状。一、基本操作方法(一)定位按经络或肌肉走向切循,触找压痛和异常改变点,用定点笔标记。(二)消毒局部常规消毒。(三)进针1手指按压并捏住套管,快速叩击穿过皮肤,患者无明显疼痛感。2按浅筋膜深筋膜肌肉骨面的顺序,逐层深入。通过阻力突然减小的“落空感”来判断层次。(四)切刺1纵行切刺:与针刃一致的方向,在病灶层间断切刺数下。2横行切刺:与针刃垂直的方向,在病灶层间断切刺数下。3十字切

2、刺:先与针刃一致的方向,在病灶层切刺一下;随即退出病灶层,调转针刃90度,再切刺病灶层一下。(五)出针用纱布块压住进针点,迅速将针拔出,稍按压贴无菌敷料。二、常见疾病的刃针技术(一)项痹病(椎动脉型)项痹病(椎动脉型),相当于西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主要的病理改变是椎动脉供血障碍。本型的主要症状为,间歇性、与姿势和头部活动有关的眩晕,严重者猝倒。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与颈椎退变及血管的硬化有关。本病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为诊断标准。【治则治法】在减压的基础上活血化瘀,使紧缩的肌肉放松,解除对椎动脉和/或交感神经的压迫、刺激。【操作步骤】1.定位患者俯卧,胸部垫

3、枕、头呈前屈位。在以下部位切寻压痛和软组织异常改变:(1)枕骨下项线:有头后大、小直肌,头上斜肌附着。多在天柱、风池、完骨、安眠、翳风穴附近。(2)颈椎棘突旁:主要有浅层的项筋膜,中层的斜方肌上部和深层的关节囊。多在颈夹脊线附近。(3)胸椎棘突与肩胛骨脊柱缘之间:主要有浅层的胸腰筋膜,中层的斜方肌中部、骶棘肌和深层的横突棘肌。多在膀胱经内侧线上的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穴附近。2常规消毒。3进针(1)枕骨下项线:与枕骨骨面垂直刺入。(2)颈椎棘突旁:与局部体表垂直刺入。(3)胸椎棘突与肩胛骨脊柱缘之间:与局部体表向上或向下呈45角刺入。4切刺(1)枕骨下项线:达到病灶层,纵行

4、切刺,横行切刺。(2)颈椎棘突旁:达到病灶层,纵行切刺,横行切刺,必要时十字切刺。(3)胸椎棘突与肩胛骨脊柱缘之间:达到病灶层,纵行切刺,横行切刺。5出针用纱布块压住进针点,迅速将针拔出,稍按压贴“无菌敷料”。【特别提示】治疗部位都有一定难度,先要了解局部解剖,治疗时要频频询问患者感觉,逐层深入仔细体会针下感觉,以保障安全。(二)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病,多发于2040岁之间,致病的内因是椎间盘本身的退变,致病的外因是损伤和劳损等。症见腰、腿疼痛和/或麻木,参考影像学改变。本病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为诊断标准。【治则治法】减压、松解和改善局部微循环,恢复

5、脊柱的力学平衡,消除症状。【操作步骤】1定位患者腹部垫枕俯卧。在以下部位切寻压痛和软组织异常改变:(1)腰椎棘突旁:主要有浅层的胸腰筋膜浅层、背阔肌,中层的骶棘肌,深层的横突棘肌、关节囊。多在夹脊,膀胱经内侧线以及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和大肠俞附近。(2)臀部:主要是臀大、中、小肌,梨状肌和阔筋膜张肌。包括秩边、环跳、居髎等穴。(3)大腿后侧:主要是股二头肌,半腱、半膜肌。包括承扶穴和殷门穴。(4)大腿外侧:主要是阔筋膜张肌。包括风市、中渎和阳关穴。(5)小腿后侧:主要是深层的比目鱼肌和浅层的腓肠肌。包括委中,合阳,承筋,承山,飞扬,跗阳和昆仑等穴。(6)小腿前外侧:主要是胫骨前肌、趾长伸肌。包

6、括阳陵泉,外丘,光明,阳辅等穴。2常规消毒3进针与局部体表垂直刺入。4切刺达到病灶层,纵行切刺,横行切刺,必要时十字切刺。5出针用纱布块压住进针点,迅速将针拔出,稍按压贴无菌敷料。【特别提示】1腰椎棘突旁操作时,不要超过骶棘肌外缘线,大多达到肌肉层即可。2臀部操作时,要避开梨状肌上、下孔,以免损伤臀上动脉和坐骨神经。3大腿后侧操作时,达到肌肉层即可,过深有损伤坐骨神经的可能。4大腿外侧操作时,可深入达到骨面,但要提起12mm切刺,以免损伤骨膜。5小腿后侧操作时,达到肌肉层即可,过深有损伤深部血管的可能。6小腿前外侧操作时,可穿过肌肉深层的骨间膜,但不可再深入。(三)骨蚀(股骨头坏死)骨蚀,是指

7、骨的有活力成分(包括骨细胞、骨髓造血细胞及脂肪细胞)的死亡。主要临床表现为髋关节疼痛、功能受限以及影像学改变。本病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为诊断标准。【治则治法】在关节腔减压的基础上,松解关节周围软组织改善局部微循环。【操作步骤】1定位患者分别俯卧和仰卧。在以下部位切寻压痛和软组织异常改变:(1)髂结节至股骨大转子最高点连线:上2/3由浅入深分别是阔筋膜,阔筋膜张肌,臀中肌和臀小肌;上2/3和下1/3交点深层是关节囊和关节间隙;下1/3中点深层是股骨大转子尖端,为臀中、小肌和梨状肌止点。(2)大腿前面:为股四头肌。起于髂前下棘、止于髌骨上缘,中间深层是股中间肌、

8、浅层是股直肌,内、外侧分别是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3)大腿内侧:为股内收肌群,主要是股薄肌,起于耻骨下支,止于鹅足部。2常规消毒3进针与局部体表垂直刺入。4切刺达到病灶层,纵行切刺,横行切刺,必要时十字切刺。5出针用纱布块压住进针点,迅速将针拔出,稍按压贴无菌敷料。【特别提示】1髂结节至股骨大转子最高点连线操作时,十字切刺关节囊,穿过即可切勿过于深入。2大腿前面操作时,可深入达到骨面,但要提起12mm切刺,以免损伤骨膜。3大腿内侧操作时,助手将肌肉捏起,术者持针与肌肉走行一致、斜向上或下纵行切刺。(四)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痹病是以关节软骨退变为核心的,累及骨质、滑膜、关节囊及关节其它结构的,多方位、多层次、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症。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主要临床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功能障碍、肿胀、影像学改变,严重者关节变形。本病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为诊断标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