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2 ,大小:73.18KB ,
资源ID:245559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45559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古代文学史第三编.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古代文学史第三编.docx

1、古代文学史第三编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 说文学史上所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指从东汉建安年代到隋统一这一历史阶段。这是中国历史上分裂时间最长的一个时期。四百年里,各种力量为了争夺统治地位或扩大统治范围,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政权更迭十分频繁,社会动荡不安,民族矛盾尖锐。这一时期政治生活中的重要现象,是世族门阀制度的存在。士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现象,也引起了庶族对士族统治的强烈不满。魏晋南北朝的经济文化发展在中国历史上,也具有重大的意义。在汉代还相当落后的东南地区,经过六朝的相继开发,使得中国经济的重心,从黄河流域逐渐转移到长江流域。各民族逐渐由征战走向融合,当时进入

2、中原的各个少数民族,后来大都成为汉族的一部分,并以他们的文化极大地丰富了汉族的文化。魏晋南北朝又是继战国“百家争鸣”以后,我国历史上又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各种学说同时并兴,某些异端思想也得以流行,带来了社会思想和学术文化的相对自由及多元化。玄学的兴起,佛教的兴盛,道教的风行,使汉代定于一尊的儒学相对衰微,尽管这些思潮不可避免有明显的局限性,但是在历史行程中,无疑是重要的进步,有力地促进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音乐、舞蹈、绘画、雕塑、书法乃至园林建筑尤其是诗歌,在这一时期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称“曹丕的时代”是“文学的自觉时代”。随着社会思想的变化,文学日益

3、改变了它作为宣扬儒家政教工具的性质,而越来越多地被用来表现作家个人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追求。由此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带来了文学的繁荣。这一时期社会的上层人士普遍热心于文学创作,并影响到整个社会。文学作品的日见丰富,使得文学逐渐与其他学术相区别,成为一种独立的学科。在这样的背景下,从理论上探讨关于文学创作的各种问题,评价历代作家的得失,也就提到日程上来,带来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的空前繁荣。这一时期文学繁荣的另一标志是文学集团的空前活跃。先后出现了以曹氏父子为中心的“邺下集团”,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竹林七贤”,包括陆机、左思在内的“二十四友”,包括沈约、谢朓在内的“竟陵八友”等。这些文学集

4、团的出现促进了文学的兴盛,造成一些新的文学现象的产生,促进了文学风格的多样化。魏晋南北朝社会的变迁,学术思潮以及文学观念的变化,文学的审美追求,带来了诗歌的变化。题材方面,出现了咏怀诗、咏史诗、游仙诗、玄言诗、宫体诗,以及陶渊明创造的田园诗,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等;诗体方面,五古更加丰富多采,七古也有明显进步,还出现了作为律诗开端的“永明体”,中国古代诗歌的几种基本形式如五律、五绝、七律、七绝等,在这一时期都有了雏形;辞藻方面,追求华美的风气愈来愈甚。藻饰、骈偶、声律、用典,成为普遍使用的手段。这一时期的文学除文人诗外,还有南北朝乐府民歌,辞赋,小说、文论等。魏晋南北朝也是文的重要发展阶段。儒学

5、丧失独尊的地位,渐次衰微,玄学及佛教、道教从兴起走向兴盛,都对人们的思想和文学观念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文学创作不仅逐渐摆脱大量引经据典的陋习,重视作家情感的自由抒发,而且在作品的表现形式上有多方面的探索。这一时期的文学主要包括辞赋、骈文与散文三种形式。散文较之两汉散文,有着明显的变化,一变板滞凝重的面目而为清峻、通脱;辞赋创作也呈现出新的格局,抒情小赋的出现,是这一变化的重要标志;受讲究对偶、声律和藻饰的风气的影响,骈文出现并走向成熟。第一章 建安文学建安(196220)是东汉献帝的年号,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从黄巾起义到魏明帝景初末年,大约五十年时间。在东汉末群雄并峙逐鹿中原的争夺兼并中,曹操完成

6、了统一北方的大业,并吸引大批文士,形成了以曹氏父子为核心的邺下文人集团。建安诗歌便是社会由分裂动荡趋向统一这一历史时期的产物。“世积乱离,风衰俗怨”的时代特征,建安文人开阔博大的胸襟、追求理想的远大抱负、积极通脱的人生态度,直抒胸臆、质朴刚健的抒情风格,形成了建安诗歌所特有的梗概多气、慷慨悲凉的风貌。为中国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并确立了“建安风骨”这一诗歌美学风范。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有“三曹”、“七子”和蔡琰等。第一节 三曹一、曹操曹操(155-220),字孟德,既是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也是一位诗人。其诗继承汉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以乐府旧题写时事,风格慷慨悲凉。今

7、存曹操诗歌二十余首,都属乐府诗。其中一部分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和人民遭受的苦难。如薤露行从汉室的昏庸腐朽、大将军何进谋诛宦官失败、号召四方军阀为助,写到董卓威逼献帝西迁长安的事情,纯以史笔写成。蒿里行写献帝初平元年(190),关东各州郡联合起兵讨伐董卓。盟军会师之后,渤海太守袁绍、淮南尹袁术等军阀各怀私心,为争权夺利而自相残杀:“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xun)自相戕。”诗歌最后六句写出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流露出作者感时伤乱的情怀:“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234)由于诗作揭露现实深刻真实,所以明人钟惺古诗归卷七称

8、其为“汉末实录”的“诗史”。有些乐府诗表现了作者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这类诗歌慷慨激昂,具有浓郁的抒情气息。短歌行是其中的代表。诗歌先写时光易逝、功业未成的苦闷,接着通过对思念贤才、宴饮嘉宾的描写,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末尾强调贤才多多益善,希望广揽人才以完成统一大业的壮志抱负。(235)全诗在深沉的忧郁之中激荡着一股慷慨激昂的情绪。步出夏门行龟虽寿中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则表现出寿命有尽而老当益壮的豪迈胸怀。步出夏门行观沧海通过描写辽阔雄壮的沧海景色表现出诗人开阔的胸襟。此诗可以称为我国现存的第一首比较完整的山水写景诗。其中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

9、汉灿烂,若出其里”,正是以大海包容日月星辰的气魄,展示作者心胸的宽广。(238)今存曹操之文,多社会政治应用文,如表、疏、教、令、书等。诸文政治性、应用性很强,常表现出作者自信、自负、直率、坦露的性格特点。其文总体风格为清峻(简约严明)、通脱(即随便之意,在文章中想说什么便说什么)。代表作有让县自明本志令、举贤勿拘品行令等,都以散句行文,朴实自然,不加雕饰,直抒胸怀,情真意切。二、曹丕曹丕(187-226),字子桓,是曹操次子,于公元220年废汉献帝自立,是为魏文帝。现存诗约40首,形式多样,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无所不备,多为对人生感慨的抒发和人生哲理的思考。就题材内容而言,曹丕

10、诗除一部分写游赏之乐的宴游诗外,以表现游子行役思亲怀乡、征人思妇相思离别者居多。其诗借传统题材表现了世积乱离、风衰俗怨的时代气氛,以及人生多故的伤离悯乱,风格清丽婉约。如于清河县见挽船士新婚与妻别写新婚离别的痛苦,杂诗写游子思乡之情。杂诗其二用比兴手法描写客子身不由己流离他乡的境遇,揭示出作者滞留异乡的惴惴不安的心情。(259)曹丕最著名的诗歌当数燕歌行二首,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成熟的七言诗,对后代歌行体诗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一尤为出色。诗歌写思妇在秋夜思念淹留他乡的丈夫,以深秋景物与自己的举止行为来衬托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抒情细腻委婉,语言浅显清丽,句句押韵。(257)另外,曹丕的长篇杂言

11、歌行大墙上蒿行意在探索人生哲理,最终却陷入悲观迷惘之中。此诗被王夫之古诗评选誉为“长句长篇”的“开山第一祖”。曹丕文章的语言渐趋华美,排偶气息和抒情意味都比较浓重,代表了文章由质趋华的倾向。如与吴质书在追念旧游、感伤逝者中,描绘出友人的情怀与自己疏放的性情。感情凄怆真挚,语言流畅婉转,文笔清秀俊丽,是一篇含蓄深婉、情文并茂的杰作。典论论文也是曹丕散文的代表作,其中多有关于当时文人或文学观点的叙述。三、曹植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第四子,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诗品称其为“建安之杰”。现存诗80多首,辞赋、散文40余篇。曹植的文学创作以建安二十五年(220)曹丕称帝为界,分为前、后两

12、期。前期生活安定,功名事业心极强,追求“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留金石之功”(与杨德祖书)。此时的诗歌主要表现这种雄心壮志,情调乐观向上。如薤露行称:“愿得展功勤,输力于明君。怀此王佐才,慷慨独不群。”渴望建功立业之心非常明显。又如白马篇,塑造出一个武艺高强、渴望为国立功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幽并游侠的形象,充满豪壮乐观的精神。如有:“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在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寄寓为国建功的壮志抱负。(267)后期由于受到曹丕父子的猜疑、压制与迫害,虽有王侯的地位,却抑郁不得志,终于在愤

13、懑与苦闷中死去。这种生活遭遇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此时期的诗歌内容与前期明显不同,具体可分为以下四类:1、表现壮志难酬的愤激不平之情。如杂诗其五:“仆夫早严驾,吾行将远游。远游欲何之,吴国为我仇。将骋万里途,东路安足由。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愿欲一轻骑,惜哉无方舟。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262)此诗表示愿为伐吴效力,体现出立功沙场之志,情绪激昂慷慨,写到报国无门的境遇又极悲愤。尽管曹植有为国建功之志,而朝廷对他却十分猜忌,不断地改变其封地。吁嗟篇一诗以转蓬自喻,形象地描写出“十一年中而三徙都”的生活处境和痛苦心情。诗中写道:“长去本根逝,夙夜无休闲。东西经七陌,南北越九阡。卒遇回

14、风起,吹我入云间。自谓终天路,忽焉下沉渊。”(272)写出漂泊不定的生活,显示了内心的悲愤。2、抒写对遭受迫害的愤恨与反抗情绪。如野田黄雀行,此诗大约是为好友丁仪、丁廙等人而作。曹操在世时,曾有一些人拥曹植为太子,曹丕深恨之。丕即位后,杀死了曹植的羽翼丁仪、丁廙等。曹植欲救友人而不得,遂作此诗以寄托愿望。作者以鹞、罗网喻施害者,以雀喻受害者,塑造出一个解救受难者的侠义少年的形象,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和反抗情绪。(273)赠白马王彪是曹植后期的一篇重要作品。黄初四年(223),时任鄄城王的曹植和白马王曹彪、任城王曹彰同去京师洛阳朝会,任城王到京后不明不白地死去(据世说新语尤悔载,任城王被曹丕以毒枣毒

15、死),诗人与白马王返回封地,又为有司所阻,不能同行,于是诗人“愤而成篇”,写下此诗。此诗较长,所抒感情比较复杂。如“鸱枭鸣衡扼,豺狼当路衢。苍蝇间白黑,谗巧令亲疏”,痛斥了迫使他们分道而行的有司。“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归。孤魂翔故域,灵柩寄京师”,表达出对任城王暴亡的深沉悼念。“变故在斯须,百年谁能持”,流露出诗人在岌岌可危的处境中惴惴不安的心情。(263)此诗感情真挚,悲愤之情溢于言表,且用叙事、写景、哀悼、劝勉等方式来衬托自己的心情,愈加亲切动人。3、以思妇、弃妇形象寄托身世,言志抒情。如七哀描写思妇怀念游子的哀怨,主旨在于托男女以喻君臣,吐露作者对曹丕父子压制自己的怨恨。诗中以“清路尘”

16、比喻得意的丈夫,以“浊水泥”比喻失宠的妇女,实为自比,设想巧妙。“明月照高楼”二句,以写景显示思妇的哀怨之情,意味深长。(260)4、以游仙为题材的诗。由于作者生活处境艰难,处处受到压制,怀才不遇,因此感慨时光流逝,功业难成,于是到虚幻境界中寻求精神解脱,写出一些游仙诗。如远游篇、游仙诗、仙人篇等,虚构出纯洁明净的神仙境界,与自己所处的现实社会形成对比,寄托了自己美好的理想。曹植诗歌文采气骨兼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钟嵘诗品评价其诗曰:“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曹植诗描写细致,辞藻趋向华丽,完成了乐府诗向文人诗的转变。善用比喻,注意对偶、炼字和声色,工于起调,善为警句,也是曹植诗的突出特点。诗歌以外,曹植的辞赋与散文也很有名。洛神赋是黄初三年(222)曹植过洛水时想起洛水之神宓妃的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