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5 ,大小:46KB ,
资源ID:2455117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455117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以游戏论儿童之逻辑学习.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以游戏论儿童之逻辑学习.docx

1、以游戏论儿童之逻辑学习以游戏论儿童之逻辑学习.txt不要为旧的悲伤而浪费新的眼泪!现在干什么事都要有经验的,除了老婆。没有100分的另一半,只有50分的两个人。 本文由xideguodong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以游戏论儿童之逻辑学习 一、前言: 儿童时期是人类成长的各阶段中,学习能力最强,也是对一切事物都抱持高度兴 趣的时候。而游戏是儿童这时期最主要的活动,也是儿童最感兴趣的活动,从心理学 的角度来看,儿童游戏有助于儿童各方面的发展,包括肌肉发展、动作协调、认知、 情绪、语言、个性等等,而成人的适当参与和引导,更能帮助儿童

2、身心各方面的发展。 另外,在儿童哲学的教育中,则强调从小训练逻辑的思考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像是从 平时的对话中引导儿童的思想,拥有活络的思路更能帮助儿童未来的学习。综合以上 两点,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也同时在发展他们的体能、认知、语言等,若成人能利 用这点从旁协助,从游戏中引领他们学习思考问题,更能事半功倍。因此本文尝试结 合游戏的概念,探讨如何训练儿童的逻辑思考。首先将分别从儿童心理学与儿童哲学 的观点探讨儿童逻辑思考的发展,再进一步带入游戏的概念论述使儿童学习逻辑的观 念及方法。 二、本文: 第一章 心理学、哲学与逻辑的关系 逻辑一词,源于希腊的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其首创的三

3、段论法就是演绎 推理的运用逻辑,着重在分析、论辨、说明、范畴等方面。逻辑是讨论正确思维的法 则,因此学习思考和运用逻辑推理去解决生活中所遭遇到的问题,自然是非常重要的 了。那么儿童的逻辑能力究竟是如何发展的呢?本章将分别以儿童心理学的角度和儿 童哲学的角度来探讨。 第一節 心理学与逻辑发展 在儿童心理学中,儿童发展分为感知觉、记忆、思考、语言、情绪、个性等几 大方面,而其中与逻辑发展有关系的便是思考的部份,也就是认知的发展。认知的 发展包括思考形式和思考过程的发展,思考形式指的是概念、判断及推理的发展; 思考过程则指分析综合、比较及分类的发展。以儿童智慧发展学说著名的瑞士心理 学家皮亚杰(J.

4、Piaget) ,探讨儿童认知发展时,将其分为四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整 1 理如下1: 阶 段 特 点 儿童只能依赖感知和动作来适应外界环境,动作 表现为外部的肌肉活动。 2.前运算阶段(27 岁) 3.具体运算阶段(711、12 岁) 儿童开始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能凭借实物进 行表象思考。 儿童形成了初步的运算结构,可依靠概念在心理 进行运算思考。 4.形式运算阶段(11、12 岁以后) 儿童可以运用语词或符号进行抽象逻辑思考,且 能根据假设或命题进行逻辑演绎推理。 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区分,是以运算(Operation)概念做为划分的依 据。 运算一词引自逻辑学,但皮亚杰所谓的运算指

5、的是心理运算,心理运算是 一种能在心理上进行的、内化了的动作。而认知结构便是动作或心理运算所概括形 成的抽象结构,是主体自身动作和运算中的逻辑-数学经验的协调,其发展是一个连 续性的过程。因此,皮亚杰所划分的认知发展四阶段,每一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认知 结构,而且每一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延伸,层层发展。除此之外,皮亚杰还提出了 同化和适应概念来解释儿童建构其认知系统的过程,说明儿童智慧是为了 适应环境,不断进行外界与自身的同化(环境自身)和顺化(自身环境) ,同 化和顺化之间的平衡过程,就是认识上的适应。故儿童的认知就是在这种调适同化 与顺化之平衡的过程中发展出来的。 现在,我们再回到普通心理学中对

6、儿童思考发展的部份。一般来说儿童思考表 现为三种不同的方式,即:直觉行动思考、具体形象思考以及抽象逻辑思考三阶段, 这三种思考方式就代表儿童思考发展过程经历由低级朝向高级发展的三个不同阶 段,与皮亚杰划分其认知发展阶段一样,前一种思考能力是依据后一种思考能力所 发展出来的,因此亦是一连续的过程。以下兹分别说明: 一、直觉行动思考(03 岁) : 所谓直觉行动思考,是指此时幼儿的思考带有很大的直觉行动性,也就是说, 幼儿的思维离不开自身的行动,幼儿借着自己动作所能触及的具体事物来思考,是 依靠动作在思考的,假如离开了直观事物的感知和行动,则幼儿的思考也会随之停 1 參閱高月梅、張泓(1995)幼

7、兒心理學 , ,台北:五南,頁 194196。 1.感知运动阶段(02 岁) 2 止或转移,他们很容易受到外在事物影响而见异思迁 ,这就是直觉行动思考的 最大特征。举例来说,假如没有娃娃,他们就不会想到抱娃娃、做娃娃家的游戏, 假如把娃娃拿走,娃娃家的游戏也就结束了;请他们画画也是如此,他们常常不是 先想好了再画,而总是边画边想。2此时期大约相当于皮亚杰的感知运动阶段。 二、具体形象思考(36、7 岁) : 具体形象思考,是指这时儿童的思考大多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这是由 直觉行动思考演化而来。当儿童处于直觉行动期时,随着活动的发展,幼儿的直觉 在他们的思考中重复,使得幼儿对事物表象的认识

8、逐渐成形。这一时期儿童思考的 特点有二3: 1、 具体性和形象性:儿童的思考渐渐从动作中跳脱出来,变的较为灵活,概 括性也较强,但仍依附着事物的具体形象,不了解事物的本质。 2、 进行初步抽象概括的可能性:此时的儿童会根据具体事物的外部特征来认 识事物,慢慢地掌握一点概念。对于他们熟悉的事物,开始可以进行一些 简单的逻辑思考。 三、抽象逻辑思考(6、7 岁以后) : 抽象逻辑思考指的是,使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方式进行的思考。在抽象思考 中,我们不是用感知印象来活动,而是用词的印象,也就是概念来活动。儿童在五 岁时抽象逻辑思考开始萌芽,六、七岁左右则会明显表现出抽象逻辑思考的特性, 从这时期的儿

9、童喜欢问为什么就是最大的特征,这表示儿童逐渐开始探索事物 的内在本质以及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抽象逻辑思考是从具体形象思考过渡而来 的,儿童慢慢能根据事物内部的特点来进行一些判断和推理,也能理解一些抽象的 概念。 以上对于儿童思考发展趋势的阶段的说明,我们可知:五岁以前的儿童,进行 逻辑思考的活动较弱;五岁以后,由于语言、表象能力的发展,使得儿童开始能运 用判断、推理来探究事物的内在本质,进行逻辑思考。换言之,儿童在五岁以前是 以触摸、动作等方式来探索世界,当其语言和表象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其判断 2 高月梅、張泓(1995) ,頁 189。 3 參閱高月梅、張泓(1995) ,頁 191。

10、3 推理的能力慢慢成熟,儿童也渐渐地学习如何去运用,五岁以后这种能力就会慢慢 地表现出来,一直到六、七岁以后逐渐成熟。 综观本节对儿童思考发展的研究可知,儿童能够进行逻辑推理思考,大约要等 到 7 岁左右。不过儿童从出生开始,其实就已经透过动作一步步地发展认知系统, 只是要到六、七岁才渐渐能够运用推理的能力,并表现出来,这与儿童语言等其它 方面的发展也有很密切的关系。然而, 逻辑的概念出自于哲学,则就儿童哲学 的角度,逻辑在儿童的发展中又占了什么样的地位呢?此部份将会在下节做一个讨 论。 第二節 哲学与逻辑训练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哲学教授李普曼(Matthew Lipman)是儿童哲学的创立者

11、。 他以哈利?史图特迈尔的发现 (Harry Stottlemeiners Discovery)这本小说来教导 人们学习推理,也奠定他建立儿童哲学的基础。李普曼认为,儿童哲学的主要内容是 思想的思考 (to think about thinking)4,因此儿童哲学是对儿童思想的研究,并且 帮助儿童去思考思想 。李普曼认为儿童哲学的重点在于训练儿童拥有逻辑思考的 头脑、培养推理的能力与习惯,所以透过小说的方式将哲学引进儿童的世界,同时也 带动儿童哲学的发展。 儿童哲学性质的研究,在美国与欧洲有很大的不同。美国儿童哲学仅着重于儿童 的思考与推理,而欧洲儿童哲学则是广泛地教导儿童喜爱智慧。这是由于

12、欧洲承续希 腊哲学古老的传统,认为哲学即是爱智 ,因此儿童哲学是广义的让儿童去喜爱智 慧。美国儿童哲学则是因为李普曼注意到他的学生不能了解推理,因而主张思考的重 要性,故儿童哲学的发展便朝向此方面。本论文是以教导儿童逻辑思考为方向,因此 暂时将儿童哲学的范围缩小在逻辑思考的部份,与美国的儿童哲学较为接近。 儿童哲学所应具备的性质有三个方面:思辨的、规范的和分析的。思辨的性质是 为了让儿童思考,努力去探究;规范的性质是为了让儿童有所遵循,有思考的方向; 分析的性质是要儿童理出条理,使思想的运作有结果。这些都是要依赖后天的训练, 因此,福禄贝尔(F.Fr?bel)所提出的互动主张,被李普曼所推崇。

13、李普曼认为, 鼓励互动,教师必须重视每一个学童的意见,假如学童感觉出他们的工作只是去发现 教师所决定的正确答案,那么他们就不愿意冒提出不同答案还需要去作解释之麻烦的 4 詹棟樑(2000)兒童哲學 , ,台北:五南,頁 8。 4 险。假如哲学是十分有意义的,那么教师就应参与学童去找寻更有意义的解释。5成 人与儿童之间的互动,最主要是依赖对话 ,儿童哲学的理论,也是透过对话 来呈现。李普曼的儿童哲学设计方式,就是以儿童对话为主,其著作哈利?史图特 迈尔的发现即是用小说的方式呈现儿童的对话,进而表达思想的概念。因此在互动 中适当地引导儿童的对话,有助于了解儿童的思想,也较能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与他

14、人的思想。除了成人与儿童必须要有良好的互动与对话以外,儿童同侪之间的互动也 很重要。儿童与儿童之间的互动,一部份表现在学习过程中,另一部份则表现在游戏 中,同侪间良好的互动可以互相促进儿童学习的意愿及效果。 现在我们已经讨论过儿童哲学是一种思想的思考,且具有思辨的、规范的和分析 的三种基本性质,也了解互动在儿童哲学教育中所具备的重要性,对话在儿童哲学里 扮演的角色,以下就几位对儿童哲学有贡献者的理论,来探讨儿童哲学的一些相关课 题: 一、吕德(R.F.Reed) : 吕德受李普曼的影响,也强调对话的重要,不过他将对话进一步推展到成人与儿 童的谈话,特别是亲子聊天的推展。吕德的中心思想认为:肯定

15、儿童在说话、表达意 念时,也可以推理得很好,并不因为是儿童就没有重要的或有趣的东西可以表达。儿 童的一些想法可以透过语言予以表达。6吕德认为儿童的谈话有两种情况:一是属于 正式的谈话(指学校或教室里的谈话) ;一为非正式的谈话(指家庭或邻里的谈话) 。 在家庭或邻里的谈话,称为聊天 ,是一种较轻松的谈话,也比较能引起儿童的兴 趣,说出心里的想法;而学校或教室的谈话,称为会话 ,一般而言,学生觉得这 种谈话是无趣且拘谨的。但吕德认为的会话 ,应是以兴趣为主的谈话,有些漫谈 的性质,无固定主题。此外,吕德认为儿童哲学的要务,就是形成一个探究团体,也 就是儿童聚集在一起,共同讨论哲学问题。因此在儿童

16、哲学探究的过程中,很少有儿 童单独沉思的情形发生。 二、蒙特梭利(M.Montessori,18701952) : 蒙特梭利是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 她在儿童哲学的研究方面, 重视儿童的 发现 。 儿童对各种事物都感到新奇,而且对于新事物具有强大的吸收能力,蒙特梭利认为这 有助于儿童创造力的发展,因此也很重视儿童创造力的发展。蒙特梭利在儿童的发现 5 詹棟樑(2000) ,頁 2627。 6 詹棟樑(2000) ,頁 194。 5 上有两个革命性的命题7: 1. 行为与发展之直接观察: 主张对儿童的行为与发展作直接的观察, 最能了解儿童的 内在,是一种本质直观(Wesenanschauung)的

17、方式。 2. 经由接触去了解儿童的本质:了解儿童的本质是为了发现其生活或生命中的秘密, 而接触是达到了解的最好方法。因此成人应与儿童多接触,才能了解儿童。 蒙特梭利对儿童发展的理念,促使她设立儿童之家 ,她强调教育就是要发现 儿童的各种能力,藉由日常生活的练习,语言、游戏的练习,去发掘儿童的创造力、 社会能力、思想与推理能力。 三、阿里叶(P.Aris) : 阿里叶是法国的重要儿童哲学家,他是以历史的观点来研究儿童哲学的。阿里叶 将儿童的研究分为三阶段:儿童本质的调整、学校生活及家庭。从阿里叶研究儿童的 三阶段可发现,他的儿童哲学思想包括了儿童性或儿童本质的探讨,以了解儿童,然 后再扩及与儿童

18、息息相关的学校生活,以及儿童生长的地方家庭。8另外,阿 里叶和蒙特梭利一样, 均重视儿童的发现, 他认为儿童的发现包括浪漫的表现世界 (理 想化的美的表现)与兴味的表现行为(儿童兴趣和趣味的走向)9。由于阿里叶以研 究历史为主,因此在儿童哲学方面着重于家庭史、与儿童发展史的研究,然后应用到 教育里来,解决儿童教育的诸多问题。 四、斐格斯基(L.S.Vygotsky,18961934) : 裴格斯基是以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的角度来研究儿童哲学教育的。他认为儿童的发 展分为天生的与文化的,所谓天生的发展是指儿童在身体上器官等的发展;而文化的 发展是指外在的文化经验、文化行为与文化的推理方法的发展。文化

19、的发展有助儿童 使用符号,让儿童学会说、读、写。10斐格斯基对儿童思想与言语的发展有深入的研 究,他认为在儿童的思想系统中,语言占有重要的地位,思想和语言的结合意味着智 力依赖语言的掌控,推理也必须要透过语言才能表现出来。而推理是儿童哲学最重要 的课题,儿童哲学所探讨的就是教师如何教导儿童推理。斐格斯基认为儿童常见的推 理有两种:一为语文推理;一为算术推理。其中,语文推理能力的发展,显示着儿童 7 詹棟樑(2000) ,頁 210211。 8 詹棟樑(2000) ,頁 233。 9 詹棟樑(2000) ,頁 234235。 10 參閱詹棟樑(2000) ,頁 241。 6 语言能力的发展过程,

20、语文推理愈强,就表示他的语言能力愈趋成熟。 从以上几位儿童哲学家的论点来看,可归纳出儿童哲学的中心课题是训练儿童 推理的能力,而教导的过程中,重视成人与儿童之间的互动与对话(或谈话) , 成人必须要多接触儿童以便了解儿童的想法,进而发展儿童的创造力、语言能力和推 理的能力,多注意儿童的发现,并且引导儿童去思考或讨论哲学问题。综观儿童哲学 与儿童心理学对于儿童思考发展的看法,我们可以发现两者不同的观点:儿童心理学 比较是以生物学的角度来观察与研究儿童思想的发展;儿童哲学则是以挖掘儿童内在 的能力,进而培养并训练儿童使用这种能力,较偏向教育学的角度。 第二章 游戏与儿童之逻辑思考 儿童时期最重要的

21、活动就是游戏 ,儿童透过游戏来学习、模仿,进而建构自 己的想法和思路。在上一章中,我们已经探讨过儿童的认知发展,也知道逻辑能力的 发展在儿童心理学与儿童哲学中的位置。本章将进一步将游戏的理论带入,讨论游戏 与认知发展的关系,以及如何把逻辑思考的训练与游戏结合。 第一節 游戏的概念 略述游戏的概念,以及游戏对儿童的重要性。游戏,是儿童最擅长、最自 发,而且花费最多时间进行的活动。对于游戏的看法,有些人认为玩游戏只是一种 无意义的活动, 像是一般成人或家长; 有些人则认为游戏可以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像是心理、教育学家。而游戏的定义究竟是如何呢?为什么对于游戏会有两极 的看法呢?维根斯坦(Witt

22、genstein)把游戏定义为一种结绳类推的模式,他认 为我们应将游戏描绘为绳索,其组成许多互为交织的结及纤维。准此,游戏是无 法以单一特定定义来做解释,取代地则用许多个别化概念交织而成为一整体性的概 念。 11。由维根斯坦的看法可知,游戏是许多个别化的概念所形成的整体性概念, 因此没办法用某一特定的定义来解释, 游戏最好被定义成一聚敛性之概念,彼此 互为关联,而不是独自地个别特征。 12。 从十九世纪开始,就陆续有不同的游戏理论被提出,这些游戏理论都是用来说 明儿童为什么会产生游戏的行为,以及成人应如何对待儿童的游戏行为。有关于游 戏理论的发展,以 1920 年代为分界,区分为古典游戏理论和

23、现代游戏理论,兹将 11 J.E.Johnson J.F.Christie T.D.Yawkey(2003)兒童遊戲遊戲發展的理論與實 , 務 ,吳幸玲、郭靜晃譯,台北:揚智,頁 8。 12 J.E.Johnson J.F.Christie T.D.Yawkey(2003) ,頁 8。 7 古典游戏理论整理成表格作如下的说明13: 游戏理论 精力过剩论 娱乐论 (松弛说) 重演论 (种族复演说) 练习论 (生活预备说) 格罗斯(K.Groos) 霍尔(S.Hall) 代表人物 席勒(J.C.F.Schiller) 拉札鲁斯(M.Lazarus) 主要观点 游戏是由于机体内剩余的精力需要 发泄而

24、产生。 游戏不是发泄精力,而是松弛,恢复体 力的一种方式。 游戏是远古时代人类祖先的生活特 征在儿童身上的重演。 游戏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无意识的 准备,是为成熟作预备性练习。 (剩余精力说) 史宾塞(H.Spencer) 这四个游戏理论, 提供了成人对儿童游戏的看法, 对后来的游戏理论有深远的影响, 然其缺失有二14: 一、范围限制太多,且仅就一小部份的游戏行为做解释。 二、每个理论有太多例外,如精力过剩论并未解释儿童即使是太累了,他们还是要 玩;又如依照娱乐论的说法,成人工作较多,他们应比小孩做更多游戏,但事 实上却没有。 古典游戏理论仅仅是提供了儿童为什么要游戏的原因,因此范围较狭隘,缺陷

25、 也较多,而现代游戏理论的发展除了解释儿童为什么要游戏以外,更进一步尝试定 义游戏在儿童发展的角色,因此衍生出不同派别,兹于下整理出两个最重要的派别 15 : 游戏理论 代表人物 弗罗伊德(S.Freud) 艾里克森(E.H.Erikson) 皮亚杰(J.Piaget) 主要观点 游戏提供儿童发泄在现实中 被压抑的情感的途径,使心 理得到补偿。 从儿童认知发展的角度考察 儿童游戏,认为游戏是思考 的一种表现形式。 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 (发泄论补偿说) 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 13 高月梅、張泓(1995) ,頁 3739。 14 參閱 J.E.Johnson J.F.Christie T.D.

26、Yawkey(2003) ,頁 1314。 15 高月梅、張泓(1995) ,頁 3943。 8 前苏联的游戏理论 维果茨基(L.Vygotsky) 列昂节夫(A.N.Leontv) 结合游戏理论与教育,侧重 把理论研究的结果运用于教 育实践。 随着现代游戏理论的发展,我们发现游戏其实与儿童发展有关,不论是身体、 情感、智力、语言和认知。归纳出游戏的特征有以下三点: 一、游戏是儿童有目的、有意识、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具有社会性16。 二、游戏提供一种具有多种心理成分组成的综合性活动,具有虚构性(想象) 、兴 趣性(直接的兴趣) 、愉悦性(愉快的情绪)和具体性(充满动作和语言)17。 三

27、、游戏是一种自由选择,出自于儿童的内在动机,而且是一种重过程轻结果的活 动,没有追寻目标的压力,因此游戏是富于轻松与变通的18。 综合以上所述,我们大概可以粗略了解游戏的概念、派别,以及游戏与儿童发 展的相关性,这些均有助于我们对游戏的了解。游戏是儿童最主要的活动,儿童发 展的特征也都会表现在游戏中,因此观察并适当地介入儿童游戏,更可以帮助儿童 身心各方面的发展。下节便就游戏对于儿童逻辑认知发展的相关概念,做进一步的 探讨。 第二節 游戏与儿童的逻辑思考 儿童在游戏中,会自然地去使用逻辑思考以解决在游戏中遇到的问题。但是在 我们开始讨论游戏和儿童逻辑思考的关系之前,我们先就儿童游戏发展的各阶段

28、, 来看儿童在不同发展阶段所进行的不同游戏方式19: 一、三岁以下探索:此时期属婴幼儿时期,相当于皮亚杰的感觉动作期。这 时的幼儿是经由具体行动及刚萌芽的口语来探索世界。 二、三至五岁游戏:此时期的儿童,认知超越感觉。认知需要自发的行为, 而其行为会以游戏的方式出现,儿童自发地重新创造自己的经验,以便了解经 验(同化) 。因此儿童游戏的类型倾向社会游戏或角色扮演。 三、六至八岁调查:此时期的儿童是有意识的学习者,会有意识地反省他们 16 高月梅、張泓(1995) ,頁 4344。 17 高月梅、張泓(1995) ,頁 4447。 18 參閱 J.E.Johnson J.F.Christie T

29、.D.Yawkey(2003) ,頁 2829。 19 參閱 Elizabeth Jones、Gretchen Reynolds(2002)小遊戲?大學問:教師在幼兒遊戲 , 中的角色 ,陶英琪譯,台北:心理,頁 2228。 9 的游戏。他们面临的挑战是要发展成人世界认可的勤奋以及能力。此时期相当 于皮亚杰的具体运思期,他们有能力使用符合逻辑的心理运思去了解自己的亲 身经验,但还无法跳脱具体事物。 四、超越学前阶段对话:此时期是儿童念小学之后的阶段,大约一直到青少 年都可以算是这个阶段。此阶段相当于皮亚杰的形式运思期,形式运思的焦点 转移至思想的世界,主要的学习活动就是对话与其它思想家、和自

30、己、更与书中和其它媒介的思想对话。 以上四个游戏阶段的区分,是相应着儿童发展而产生的,可与皮亚杰的儿童认 知发展理论相符应。从游戏阶段的区分我们可以发现,三岁以下的儿童在探索世界 的同时也正在发展自我的认知系统;三至五岁的儿童则透过社会扮演游戏将经验内 化为自己了解的东西;六至八岁的儿童就开始朝着成人的规则去进行有意识的学 习;九岁之后则是以对话的方式去发展他们的思想。皮亚杰认为,学前阶段儿童的 发展任务都是要精通游戏,尤其是建构性、扮演以及社会扮演游戏20,尤其是三至 五岁的儿童。而一般人也许会怀疑以上的区分除了三至五岁儿童的活动是以游戏为 主之外,其余阶段似乎与游戏无直接关联。其实游戏的类

31、型很多,包括婴儿时期的 探索性活动和感觉运动的练习也算是游戏的一种,随着年龄增长还会出现假装象 征性游戏、规则游戏、结构游戏以及象征性规则游戏。一直到成年时期,也许都还 会进行这些游戏。 另外,若以皮亚杰认知发展的角度来区分的话,不同发展阶段的游戏类型大约 有三种:练习性游戏阶段、象征性游戏阶段和规则性游戏阶段21。配合上段所述之 四个游戏阶段,我们可知:三岁以下儿童属于练习游戏阶段,也称感觉动作游戏, 此时的儿童以探索性活动为主,游戏的形式以抓、摸、拿等动作为主,对儿童来说 是感觉、动作的训练。三至五岁的儿童属于象征性游戏阶段,此时的儿童会模仿生 活中的经验而运用在游戏中,例如提个小篮子假装

32、是妈妈要去买菜,或是拿玩具电 话假装在讲电话等,这种假装、想象游戏或社会扮演游戏使儿童操作与练习他们从 生活中得到的经验,并将之内化为自己的经验。六至八岁的儿童则属于规则性游戏 街头阶段,这表示儿童逐渐脱离具体的象征性而迈向抽象化,开始探索成人世界的 经验与规则,此时会出现一些有规则性或是竞赛类的游戏,如下棋、打球等。九岁 后脱离学前阶段,由于语言、抽象思考等发展更趋成熟,因此主要游戏形式为结合 操作性与象征性的结构游戏,以及结合规则性与象征性的象征性规则游戏,结构游 戏可能会逐渐演化成艺术、建筑创作,而象征性规则游戏则可能一直持续到青少年 20 Elizabeth Jones、Gretchen Reynolds(2002) ,頁 23。 21 高月梅、張泓(1995) ,頁 4849。 10 和成年期。 综上所述,儿童思想的形成,是从外在的感知动作慢慢转移到内在的思想。瑞 士生物人类学家波特曼(A.Portmann)认为,儿童思想的形成,一开始就是靠感觉 与体验的,经常引起儿童感觉与体验的是那些外在世界的事物,于是儿童也可以从 外在事物获得基本经验,然后再慢慢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