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7 ,大小:3.46MB ,
资源ID:2451094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451094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粘弹性材料本构模型的研究.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粘弹性材料本构模型的研究.docx

1、粘弹性材料本构模型的研究粘弹性材料本构模型的研究第23卷第6期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V o l.23,N o .62020年11月POL Y M ER M A T ER I AL S SC IEN CE AND EN G I N EER I N GN ov .2020粘弹性材料本构模型的研究路纯红,白鸿柏(军械工程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03摘要:介绍了近年来建立粘弹性材料本构模型的方法。目前主要有两种方法:利用现有本构模型;对粘弹性材料进行试验研究,拟合实验曲线。关键词:粘弹性材料;本构模型中图分类号:O 631.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7555(20200620028204

2、随着化学化工和材料工业的发展,粘弹性 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机械工程、高层建筑、车辆工程以及家用电器等领域。研究粘弹性材料的力学性能,使其在工程应用中发挥良好的阻尼性能和耗散性能,关键是构建能够精确描述材料本构关系的粘弹性本构模型。然而粘弹性材料的力学性能如剪切模量、损耗模量、损耗因子等受环境温度、振动频率、应变幅值等影响很大,因此,其本构关系的建立将非常复杂。本文将对近年来粘弹性材料本构模型的研究成果进行简要的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趋势提出几点建议。1利用现有模型1.1粘弹性本构模型由于粘弹性材料的力学性能如剪切模量、损耗模量、损耗因子等通常与环境温度、振动频率、应变幅值等有关,因此粘弹性

3、材料的本构关系将是复杂的。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目前常用的粘弹性材料本构模型如下。1.1.1M axw ll 模型:M axw ell 模型认为,粘弹性材料可以等效为一个弹簧和一个粘壶元件相串联而成,其本构关系为:(t +p 1(t =q 1(t (1式中:(t 和(t 粘弹性材料的剪应力和剪应变;p 1和q 1由粘弹性材料性能确定的系数。在简谐应变的激励下,由本构关系(1式可得:式中:G 1、G 2储能模量(剪切模量和损耗模量;损耗因子,用于描述粘弹性材料的阻尼性能,越大,材料阻尼性能越好,越小,材料阻尼性能越差。研究表明1,M axw ell 模型能够描述粘弹性材料的松弛特性及储能

4、模量G 1随频率的变化趋势,而不能确切地描述粘弹性材料的蠕变特性及损耗因子随频率的变化趋势,并且没有体现出温度对粘弹性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1.1.2Kelvin 模型2:Kelvin 模型认为,粘弹性材料可以等效为一个弹簧和一个粘壶元件相互并联而成,其本构关系为:(t =q 0(t +q 1(t (3式中:(t 、(t 、q 0及q 1的意义同上。在简谐应变的激励下,由本构关系(3式可得:收稿日期:2020207231;修订日期:2020205224 项目: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路纯红,主要从事振动与冲击防护研究,E 2m ail :lchzxy 2020sina 式中:G 1、

5、G 2及的意义同上。研究表明1,Kelvin 模型能够描述粘弹性材料的蠕变特性,但不能确切地描述粘弹性材料的松弛特性及损耗因子、储能模量G 1随频率的变化趋势,并且没有体现出温度对粘弹性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1.1.3标准线性固体模型1:该模型是将粘弹性材料等效为一个弹簧和一个Kelvin 元件相串联,其本构关系为:(t +p 1(t =q 0(t +q 1(t (5式中:(t 、(t 、p 1、q 0、q 1意义同上。在简 谐应变的激励下,由本构关系(5式可得:式中:G 1、G 2及意义同上。研究表明1,标准线性固体模型能够描述粘弹性材料的蠕变及松弛特性,但不能确切地描述频率对粘弹性材料力学性

6、能的影响规律,并且没有体现出温度的影响。1.1.4广义分数导数模型3:经典的粘弹性模型在描述粘弹性材料的力学性能时存在不足,实验表明,采用分数导数理论建立的粘弹性本构模型仅用少量的实验参数就能较好地描述粘弹性材料的力学性能,所以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有关的模型。1991年,Ch .F riedrich 提出的广义分数导数模型认为粘弹性材料的应力2应变关系为:(t +2Mm =1b m Dm(t =E 0(t +2Nn =1E n D n (t (7式中:(t 、(t 意义同上;b m 、E n 常数;、指数,0,0(9由于该模型能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内描述材料的力学性能,而且确定模型所需的

7、实验参数少,因此被认为是一种能比较精确描述粘弹性材料本构关系的模型。1.1.5四参数模型4:1993年Kasai 等提出了四参数模型。粘弹性材料的应力2应变关系用四参数模型表示为:(t +D (t =G (t +b D (t (10式中:(t 、(t 意义同上;a 、b 常数;G 弹性常数;指数,01;D (t 和D (t 由(8式确定。在简谐应变激励下,经较繁的推导可得:该模型能够描述频率对粘弹性材料性能的影响,但没有体现出温度的影响,而且模型中参数的物理意义不明确,计算公式较为繁杂,因此在实际的分析中很少采用。1.1.6考虑环境温度影响的有限元模型5:1994年T sai 提出了考虑温度影

8、响的有限元模型,该模型认为粘弹性材料的应力2应变关系为:(t =G m (t +G n D (t (12式中:(t 、(t 意义同上;D (t 由(892第6期路纯红等:粘弹性材料本构模型的研究式确定;G m 和G n 基本模型参数,定义为:G m =G n =A 0(1+u exp -d +(T -T 0(13式中:A 0、u 、和都是需要通过试验确定的参数;T 和T 0环境温度和参考温度。在该模型中,环境温度T 的影响是以存储在粘弹性材料中的初应变能的形式表现出来,进而影响材料的性能。虽然模型同时考虑了温度、频率和应变幅值对粘弹性材料性能的影响,较为精确,但模型比较复杂,应用起来比较困难。

9、1.2直接利用现有模型刘林超等6,7将广义分数导数模型分别与Kelvin 模型、M axw ell 模型结合,详细讨论了满足分数导数Kelvin 本构关系及满足分数导数M axw ell 本构关系的粘弹性材料的储能柔量、耗散柔量、耗散率、内摩擦角等参量,在交变应力作用下随角频率的变化规律及所表现出来的阻尼特性。(1Kelvin 分数导数模型:(t =E 0(t +E 1D (t (14在简谐应力激励下,由本构关系(14式可得储能柔量J 1、损耗柔量J 2、损耗因子为 :(2M axw ell 分数导数模型:(t +b 1D (t =E 1D (t (16在简谐应力激励下,由本构关系(16式可得

10、储能柔量J 1、损耗柔量J 2、损耗因子为 :经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分数导数型粘弹性材料的阻尼特性不仅仅与角频率的变化有关,也与分数导数模型微分算子的阶数有关,可以在较宽的频段内描述材料的阻尼特性。用分数导数模型描述的粘弹性材料性质随着频率和分数导数微分算子的阶数在弹性性质和粘性性质之间变化,很好地反映了粘弹性材料同时具有弹性固体和粘性流体的性质。刘宏昭等8将减振合金阻尼材料作为一般粘弹性材料,用标准线性固体模型来描述其本构关系(见(5、(6式。对结构在频段(a ,b 内进行储能模量G 1(及损耗因子(的实测,获得在n 个离散频率点上的值G (i 、(i (i =1,2,n ,利用最优化技术求

11、解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识别出参数p 1、q 0和q 1,即得到材料的粘弹性本构方程。1.3将现有模型进行变异张秋华等9对不同冲击速率、不同的纤维布设角度下的人造丝增强橡胶进行高速冲击拉伸实验,得到了该材料在不同冲击拉伸速率下的应力2应变曲线,并从Kelvin 模型出发,将变异后的Kelvin 模型作为该材料冲击拉伸下的本构模型来分析和探讨,通过实验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最终建立起可行的本构模型。变异后的Kelvin 模型为:=E 1+E 22+E n n+1+22+m m (18根据不同人造丝布设角度的增强橡胶拉伸实验曲线及数据,通过最小二乘法得到了特定人造丝布设角度的增强橡胶的本构模型。运用这些系

12、数,综合考虑材料的特性,选择多项式、三角函数和指数函数结合的方式,通过曲线拟合近似求出了适合任意人造丝布设角度增强橡胶的数学模型。2拟合实验曲线卢子兴等10,11对聚碳酸酯微孔泡沫塑料03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20年进行了拉伸实验,根据实验数据,对材料的拉伸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密度、应变率等因素对微孔泡沫塑料拉伸应力2应变关系的影响,并利用Bo ltz m ann叠加原理和松驰模量的经验公式1,对拉伸应力2应变曲线进行了本构关系的拟合,得到了比较满意的结果。松弛模量的经验公式为:E=K t-n(19式中:Kt=1时的截距(对数坐标,时间t 与密度无关,只对E起调节作用,而K值则反映了E

13、的大小,是密度的函数。通常K值可以通过松弛实验来确定。在文献中将K假设为:K=E0(f 01.6(20式中:f和0泡沫塑料和实体塑料的密度; E0实体塑料的弹性模量。将(20式代入(19式,得到松弛模量E,代入Bo ltz m ann叠加原理,得到本构关系式为:=E0f01.611-n(1-n(21式中:n指数,假设为应变的多项式的函数形式,多项式的项数取得越多,则拟合结果越精确,文献中n(取为:n(=a+b+c2。利用拉伸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即可得到拟合参数a、b、c 的值。基于该方法,卢子兴等对4种不同密度的微孔泡沫塑料拉伸实验曲线进行了拟合,得到了不同密度材料的本构关系,且拟合效果良好。凌

14、建明等12对不同密度的国产发泡聚苯乙烯(EPS采用刚性试验机(M T S进行了单轴压缩条件下的加载试验及疲劳试验,通过对试验结果的研究分析及对实验曲线进行多元回归拟合,得出了EPS块体受压变形过程的本构关系。3结束语由于粘弹性材料的力学性能如剪切模量、损耗模量、损耗因子等受环境温度、振动频率、应变幅值等影响很大,因此,建立其本构关系将非常困难。近年来对粘弹性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确实取得了一些成果,所建立的本构模型中也体现出了温度、频率等各种因素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足,如有的精确但太复杂而不便于工程实际应用,有的简单而误差大,有些模型中参数的物理意义不明确,且不易于识别等。因此,

15、在今后的研究中,建立粘弹性材料本构模型应遵循以下几点:(1精确描述粘弹性材料的力学性能,各参数物理意义明确,且易于识别。(2某些参数能够表征温度、频率、振幅等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3系统的稳态响应计算简便且能分析粘弹性材料对整个系统振动特性的影响,便于工程实际应用。参考文献:1徐赵东(XU Zhao2dong,周云(ZHOU Yun.华南建设学院学报(Journal of South Ch ina Constructi on U ni2 versity,1999,7(2:17.2Chang K C,L aiM L,H ao D S,et a l.N CEER R epo rt9320009,

16、State of N ew Yo rk at Buffalo,1993.3Sh i m izu N,Zhang W.JS M E,1999,1(42:827830.4Kassai K,M unsh i J A,L aiM L,et a l.P roceedings ofA TC21721on Seis m ic Iso lati on,Energy D issi pati on andA ctive Contro l,1993,2:521532.5T sai C S.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A SCE,1994,120(2:394409.6刘林超(L

17、 I U L in2chao,张卫(ZHAN G W ei.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Journal of M aterials Science&Engi2 neering,2004,92(6:860862.7刘林超(L I U L in2chao,张卫(ZHAN G W ei.暨南大学学报(Journal of J inan U niversity,2004,25(5:527532.8刘宏昭(L I U Hong2zhao,原大宁(YUAN D a2ning,李冬平(L I Dong2p ing,等.计算力学学报(Ch inese Journal of Computati onal M echan

18、ics,2004,21(3:303307.9张秋华(ZHAN G Q iu2hua,曾凡林(ZEN G Fan2lin,孙毅(SUN Yi.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Journal ofH arbin Institute of T echno logy,2003,35(10:12321235.10卢子兴(LU Zi2xing,张慧(ZHAN G H ui.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Journal of Beijing U niversity of A ero2nautics and A stronautics,2004,30(3:202205. 11卢子兴(LU Zi2xing.中国塑料(Ch ina

19、P lastics,2002,16(9:5356.12凌建明(L I N G J ian2m ing,吴征(W U Zheng,叶定威(YE D ing2w ei,等.同济大学学报(Journal ofTongji U niversity,2003,31(1:2125.(下转第35页。to be continued on P.3513第6期路纯红等:粘弹性材料本构模型的研究CN 1114657C .2003.2徐卫兵(XU W ei 2bing ,梁国栋(L I AN G Guo 2dong .中国塑料(Ch ina P lastics .2003,30(2:15.3徐卫兵(XU W ei 2

20、bing ,梁国栋(L I AN G Guo 2dong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Po lym er M aterials Sciences &Engineering ,2003,19(6:123125.4Zhai H B ,Xu W B ,Guo H Y ,et a l .European Po lym erJournal ,2004,40(11:25392545.5陈年欢(CH EN L ian 2huan ,谢续明(X IE Xu 2m ing ,李松(L I Song .功能高分子学报(Journal of Functi on 2al Po lym ers ,1998,3(11:111

21、116.6阮吉敏(RUAN J i 2m ing ,潘泳康(PAN Yong 2kang ,陈其(CH EN Q i ,等.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Po ly 2m er M aterials Sciences &Engineering ,1999,1(15:8083.7周春怀(ZHOU Chun 2huai ,杨军忠(YAN G Jun 2zhong ,中国塑料(Ch ina P lastics ,1999,1(13:3138.The Prepara tion of MM T -CaCO 3Com pound Particles Usi ngM icroem ulsion s and the

22、Study of Re i nforc i ng PolypropyleneZHOU Zheng 2fa ,SHAO H ua ,L I U Chang 2feng ,R en Feng 2m ei ,XU W ei 2b ing(D ep t .of P olym er S cience and E ng ineering ,H ef ei U n iversityof T echnology ,H ef ei 230009,Ch ina ABSTRACT :In th is experi m en t ,w e syn thesized nano 2CaCO 3and m odified

23、MM T at the sam e ti m e in the CTAB hexyl alcoho l cyclohexane m icro em u lsi on s m atrix .So ,a new com pound p ar 2ticle w as acqu ired .T hen ,a viridescen t ,clean and app lied grafter (PP 2g 2G M A 2St of glucidyl m ethylacrylate (G M A and styrene (St on to po lyp ropylene in itiated by DCP

24、 ,w as p repared and fu rther u sed in the p reparati on PP PP 2g 2G M A 2St MM T 2CaCO 3nano 2com po site by the m elt m ix ing in tw o ro llers and PP PP 2g 2G M A 2St MM T 2CaCO 3nano 2com po site w as analyzed in m any asp ects th rough XRD and T E M .Keywords :m icro em u lsi on s ;MM T 2CaCO 3

25、com pound particle ;PP 2g 2G M A 2St ;po lyp ropylene ;nano 2com po site ;indu strializati on(上接第31页。continued from p .31Study on Con stitutive M odel of V iscoela stic M a ter i a lLU Chun 2hong ,BA I Hong 2bai(O rd nance E ng ineering Colleg e ,S h ij iaz huang 050003,Ch ina ABSTRACT :T he m echan

26、 ical p rop erties of viscoelastic m aterial ,such as shear m odu lu s ,lo ss m odu lu s and lo ss facto r and so on ,are effected greatly by the environm en tal tem peratu re ,vib ra 2ti on frequency and strain am p litude ,so the con stitu tive relati on of viscoelastic m aterial is very com p lex

27、 .A t p resen t ,there are tw o m ain ly m ethods to estab lish the con stitu tive m odel of vis 2coelastic m aterial :u sing the ex isting con stitu tive m odels ;experi m en tal research ing on the m ateri 2als and fiting exp eri m en tal cu rves .In th is paper ,the recen t advance on the con sti

28、tu tive m odel of viscoelastic m aterials w ere review ed and som e suggesti on s fo r fu tu re investigating trends w ere al 2so p resen ted .Keywords :viscoelastic m aterial ;con stitu tive m odel53第6期周正发等:微乳液法制备MM T 2CaCO 3复合粒子及其增强聚丙烯的研究收稿日期:2002-02-28;修改稿收到日期:2002-09-23. 项目:国家自然科学 (10172022;大连理工

29、大学青年教师培养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2002CB412708;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奖励计划资助项目.简介:黎勇(1970-,男,博士,博士后,讲师;栾茂田(1962-,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冯夏庭(1964-,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泳嘉(1935-,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第21卷第4期2004年8月计算力学学报Chinese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MechanicsV ol.21,N o .4A ug ust 2004文章编号:1007-4708(200303-0448-07非连续变形计算力学模型的粘弹性分析方法:算例分析黎勇1,2,3,栾茂田

30、1,2,冯夏庭3,王泳嘉1,叶祥记1(1.大连理工大学土木水利学院,辽宁大连116024; 2.大连理工大学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辽宁大连116024;3.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006摘要:应用们所提出的非连续变形计算力学模型粘弹性分析方法对具体的多体系统在动力外荷载作用下的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探讨了系统中物体的粘性阻尼对整个系统的变形、应力和接触应力等的影响。与通用软件A BAQ U S 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两种方法所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但所发展的方法克服了A BA QU S 中接触应力分段均匀分布的缺陷,因而所得到的接触应力较为合理,同时也说明了所提出的方法为由刚体、弹性体和粘弹性体所构成的复杂多体系统的数值分析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关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