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26.26KB ,
资源ID:2449868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449868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礼记儒行疏释熊十力.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礼记儒行疏释熊十力.docx

1、礼记儒行疏释熊十力礼记儒行疏释-熊十力禮記?儒行 (熊十力疏释,摘于读经示要) 余既疏决大学首章,今当采儒行篇略加论正。上追晚周儒风,以为来者劝。郑玄三礼目录云:“名曰儒行者,以其记有道德者所行也。儒之言,优也,柔也。能安人,能服人。又儒者,濡也。以先王之道,能濡其身。”近人章炳麟曰:“儒行十五儒,大抵坚苦卓绝,奋厉慷慨之士。”与儒柔之训正反。儒专守柔,即生许多弊病。西汉时,张禹、孔光阉然媚世,均由此故。然此非孔子意也。奇节伟行之提倡,儒行一篇,触处皆是,是则有知识而无志节者,亦未得袭取儒名也。案宋史?张洎传太宗令以儒行篇刻于版,印赐近臣及新第举人。宋承五季衰乱,天下无生人之气,太宗思提倡儒行

2、,诚有所感而然。但学风之激厉,端赖在野大儒,以身作则。君主以虚文相奖,收效有限。而北宋诸老先生,竟未有表章儒行者,程伊川且甚排斥之。遗书卷十七云:“儒行之篇,全无义理。如后世游说之士,所谓夸大之说。观孔子平日语言,有如是者否,”伊川为宋学宗师,其斥儒行如此。宜乎理学末流,貌为中庸,而志行畏葸,识见浅近,且陷于乡愿而不自觉其恶也。今世衰俗弊,有过五季。贪污、淫靡、庸暗、污贱、浮诳、险猜,毫无人纪,吾为此惧,爰述儒行。 魯哀公問於孔子曰:“夫子之服,其儒服與,”孔子對曰:“丘少居魯,衣逢掖之衣。長居宋,冠章甫之冠。丘聞之也,君子之學也博,其服也鄉,丘不知儒服。” 哀公曰:“敢問儒行,”孔子對曰:“

3、遽數之,不能終其物,悉數之,乃留,更僕未可終也。” 哀公命席。孔子侍曰:“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晏光曰:“君子比德如玉,故称珍焉。”郑注:“大问曰聘。”夙夜強學以待問,案此与上文,言蓄德进学,可为人师。懷忠信以待舉,郑注:“举,见举用也。”力行以待取,王船山曰:“取亦举也。”案待举,待取,明无求于世也。忠信,力行,修己以待物望之归。论语:“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义与此通。荀子?非十二子篇:“君子能为可贵,不能使人必贵己。能为可信,不能使人必信己。能为可用,不能使人必用己。故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是以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率道而行,端然

4、正己。不为物倾侧,夫是之谓诚君子。”其自立有如此者。 儒有衣冠中,動作慎。中,孔颖达云:“在常人中,不自异也。”陈澔曰:“中,犹正也。”其大讓如慢,小讓如偽。张横渠曰:“大让,如让国,让天下。诚心而让,其貌若不屑也。若夫饮食辞避之间,是小让也,若便为之,以为仪耳。”大則如威,小則如愧。吴1 澄曰:“则谓守法不窬闲也。”案如威如愧,言事关大法,如有所畏,不敢犯也。即小节处,亦惟其難進而易退也,粥粥若無能也,案非义不仕,故难进。恐忽于当然之则,如有所耻。昏乱之朝,义不苟留,故易退。粥粥,陆德明释文:“卑谦貌。”有若无,实若虚,非伪貌也。君子盛德若不足。其求进无已,故恒不自满也。其容貌有如此者。 儒

5、有居處齊難。郑注:“齐难,齐庄可畏难也。”其坐起恭敬,言必先信,行必中正;言必先信诸心,而后言之,故无妄。道塗不爭險易之利,冬夏不爭陰陽之和;不争利,不避患,须于平时日用起居之际,养得此精神。若平时无养,一旦临大变,必一无所守。而争利亡义,避患苟全,为鸟兽之归矣。愛其死,以有待也,養其身,以有為也。有待,有为,而后敢养身爱死。此非可伪托也,盖将予人以可征焉。冯道辈屈辱之爱死,隐逸自利之养身,辱生甚矣。其備豫有如此者。 儒有不寶金玉,而忠信以為寶;不祈土地,立義以為土地;祈,犹求也。人人能不求土地,而立义以为土地,则侵夺之思可熄。世界大同。不祈多積,多文以為富。义理富于内。积天下之财,何以易此乎

6、,難得而易祿也,难得,言其进德修业,皆得力于难也。论语“仁者先难而后获”是也。易,汉书?李寻传引论语“贤贤易色”。颜师古注:“易色,轻略于色,不贵之也。易禄,轻禄利也。”从来注家于此皆误解。易祿而難畜也,畜,容也。难畜,不取容于世也。轻禄,故难畜。非時不見,不亦難得乎,易?乾之初九“潜龙勿用”。则非时不见也。德未成,不可以教人。见未正,不可遽持之以号召当世。乃至有所发明,而未经证实,不轻宣布。将改造治制,而群情未协,不可鲁莽以行破坏。皆非时不见义也。从来注家专就个人出处言,殊失经义。非義不合,不亦難畜乎,奸雄之威势,不能夺其所守。群众之习尚,不能移其所志。是难畜也。先勞而後祿,不亦易祿乎,先后

7、者,轻重义。劳者,自苦而急于求世,禄利非所先也。其近人有如此者。 儒有委之以貨財,淹之以樂好,見利不虧其義;乐好之淹留,货财之委属,皆易使人醉利而忘义也。劫之以眾,沮之以兵,見死不更其守;沮,谓恐怖之也。鷙蟲攫搏不程勇者,引重鼎不程其力;往者不悔,來者不豫;郑注:“鸷虫,猛鸟兽也。程,犹量也。”王念孙曰:“不程勇者,当作不程其勇。与下不程其力对文。”搏猛引重,不量勇力堪之与否,当之则往也。虽有负者,后不悔也。其所未见,亦不豫备,平行自若也。案此皆所以养勇气,不可有一毫自馁处。天下之大勇,亦必于日常所触险难处涵养得来。過言不再,流言不極;王闿运曰:“人有过言,不使得再进。”郑注:“不极,不问所从

8、出也。”案见义明,则流言不足动,何更问所从出乎,不斷其威,谓当以威严自持也。不断,谓不间断。一念偶尔悠忽,即中无主,而威重失。不習其謀。谓勇于行义,故不习谋。习者数数也。如鸟数飞。谋之心2 其特立有如此者。搏猛周,而不可数数过计。过计,则利害之私,将炫于中,而不果于行矣。引重诸语,或以为害于义理。吾意不然,儒兼任侠,其平居所以养其勇武者固如是。 儒有可親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殺而不可辱也。其居處不淫,不倾邪。其飲食不溽;不恣滋味。其過失可微辨而不可面數也。陈澧谓过失可微辨而不可面数,殊未安。愚案人不能无过失,儒者能容人之微辨,则未尝怙过而阻人之忠告也。面数,则以盛气凌人。意气才动,自有

9、苛求过深处,有诬且辱之嫌,故儒者不受也。其剛毅有如此者。 儒有忠信以為甲胄,禮義以為干櫓;戴仁而行,抱義而處;雖有暴政,不更其所。暴乱之政,儒者必结合群策群力,以图改策。不以险难而更其志操也。其自立有如此者。 儒有一畝之宮,環堵之室,宫谓墙垣,环,面一堵也。五版为堵,五堵为雉。篳門圭窬,筚门,荆竹织门也。圭门,说文“穿木为户”。左传作“窦”。上锐下方,状如圭形。蓬戶以蓬塞门也。甕牖;以败瓮口为牖。易衣而出,居常衣垢敝。並日而食,或三日二日并得一日之食。上答之,郑注:“谓国君以利弊见询,儒者陈说,而上能应用也。”不敢以疑,谓凡事必以己所信诸心者,进言于上。若己疑而不决,则得失未审,不敢以进也。上

10、不答,不敢以諂,有言不用,则自守静直,不谄曲以逢上。其仕有如此者。郑注:“此言贫穷屈道,仕为小官也。”案郑注说非是。此节尽言固穷高隐之儒,虽不任政,而国君时与咨询政事,必尽直道。仕本训学,不必入官之谓仕也。此言贫而乐学也。若为小官,则无由为上所答矣。 儒有今人與居,古人與稽;郑注:“稽犹合也。”愚案儒者志气高厚,与古之大人合,必不与并世愚贱者合。今世行之,後世以為楷;正义:“楷,法式也。”言儒者行事,以为后世楷模。適弗逢世,适,之也。所之与世左也。上弗援,不为在位者所援引。下弗推,不为下民所推戴。儒者当昏乱之世,其志气上同于天。其前识,远烛未来,而知当世之所趋,孰为迷失道以亡,孰为开物成物而吉

11、。其前至此为句。其定力,则独挽颓流,而特立不惧。其大愿,则孤秉正学以烁群昏。百兽踯躅,而独为狮子吼。虽所之与世左,上弗援,下弗推,儒者身穷而道不穷也。讒諂之民,有比黨而危之者,民德民智之未进,而相比党以图政柄。则黠桀者为之魁。而无知之氓附之,相与颠倒是非,变乱黑白。谗谄行,而正士危,古今所同慨。儒行一篇,其七十子后有学当战国之衰而作乎,忧患深矣。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奪也,雖危,起居竟信其志,郑注:“起居,犹举事动作。信读伸。言众虽危亡,而行事举动,犹能伸己之志谋,不变易也。”猶將不忘百姓之病也。孟子所谓天下有饥溺,犹己有饥溺之也。佛氏大悲众生,亦此志。其憂思有如此者。 3 儒有博學而不窮。此言孤

12、陋寡闻不足为学。故贵于博,博者,周以察物,而观其会通。不穷,求进不止也。篤行而不倦;德行纯壹,无有疲倦。经言庄敬日强。佛氏亦去精进。幽居而不淫,不淫,心无妄动也。幽居之地,不使邪念得萌。此慎独之功也。上通而不困。上通,犹言上达。洞澈万化之大源,昭察万理之宗极,犹佛言一切智智也。不困者,明睿所照,非劳思虑而得之也。从来注家均误。禮之以,以,用也。和為貴,忠信之美,優游之法,以和顺为法。慕賢而容眾,论语:“亲仁,泛爱从”,此所本。毀方而瓦合。郑注:去己之大圭角,下与众人小合也。其寬裕有如此者。 儒有內稱不辟親,正义:“若祁奚举其子祁午。”外舉不辟怨。若祁奚举仇人解狐也。此举上事,详左襄三年。程功積

13、事,推賢而進達之,不望其報。言儒者欲举人之时,必程效其功,积累其事,乃推而进达之。不望报者,进贤非为私故。君得其志,苟利國家,不求富貴。其舉賢援能有如此者。 儒有聞善以相告也,見善以相示也;不私其所闻见之善道,必授诸人。成物所以成己也。佛氏誓愿度众生,亦此意。爵位,相先也,郑注:“相先,犹相让也。”患難,相死也;朋友如共患难,不苟偷生也。久,相待也,谓其所知贤能之友。久沈滞不升,己则待之乃进。远谓遗弃。谓若得位,而所知贤能方遗弃于世,则必牙致达也。其任舉遠,相致也。有如此者。 儒有澡身而浴德,陳言而伏。正义:“澡洁其身,不染浊也。沐浴于德,以德自清也。伏者,闭而不出之谓。”儒者事君,以嘉谋嘉猷

14、,密陈于君,而不泄于外,不自居功。古者君臣之义,犹朋友也。故相让善。夫以善与人,而不自居善。此善之至高至真者也。靜而正之,上弗知也。静正者,儒者事君。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常在于未形也。心朋友忠告之道,皆当如此。麤而翹之,又不急為也。粗谓大事。若君于大事有过失,必翘举其过,相匡正也。不急为者,当俟几而言。勿激于意气,致成不可挽之势也。此昔儒事君之义,今朋友相与,亦合如此。不臨深而為高,天下有甚深之渊,谓潜伏之势力也。从来政治社会等等方面,当某种势力乘权,而弊或伏。则将有反动思想酝酿而未形。积久,则乘势 者不戒,而弊日深。于是反动之势,益增盛而不可遏。故御世之大略,常思天下之利,或失之于不均,而流

15、极难挽。天下之巨祸,或伏于无形,而爆发可忧。故不可以我之足以临乎其深潜之势而制之,遂自居高,以为无患也。当思危,而求均平之道耳。郑玄以来,于此皆误解。不加少而為多,天下之是非,有时出于众好众恶,而确不背于大公之道者。则从多数为是。不可以少而抗多也。有时群众昏俗之盲动,反不若少数人独见之明。则不可恃多以加乎少。加者,有自处优势而抑彼之意。如“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之加,郑玄以来,于此皆误解。世治不輕,世治,则人情易耽逸乐,忘戒惧。儒者居安思危,尝惕厉愤发,4 世亂不沮;世乱,则人皆退沮。深求当世之隐患与偏弊,而思矫之。故云不轻。郑玄以来皆误解。儒者早察乱源于无事之日。凡社会上经制之不平,政治上举措

16、之大过。儒者皆详其理之所未当,势之所必趋,流极之必至于已甚。故当乱之已形,恒奋其大勇无所怖畏之精神,率群众以革故取新,易所谓“开物成务”是也。开者,开创。凡经济与政治种种度制,乃至群纪、信条、以及器用,一切新发明、新创作,皆谓之开物。成务,则牒上而言新事物之创成也。故云不沮。若只独行,而无所创辟于世,岂不沮之谓耶,郑玄以来,皆误解。同弗與,方性夫曰:“与其所可与,不必同乎己也。”此说得之。庄周与惠施学不同,而有辨难之乐。顾亭林与李二曲学不同,而有切磋之益。此学之不必同而后与也。孔子政治思想与管仲相隔奚止天壤,而大管仲之功。不似后来孟子之隘。沮、溺、丈人皆隐沦避世,而孔子犹欲相喻以心。此言治之不

17、必同而后与也。夫喜与乎同者,则天下有凶狡之徒,挟私以同乎我。有庸俗之辈,妄附以同乎我。则与同也,乃将我之所自持者,而尽丧焉,以成下流之归,可不戒乎,異弗非也。学必观乎异,而后吾之知进。政必观乎异,而后吾之虑周。友必新乎异,而后吾之过有所闻、德有所立。夫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此吾儒发明天地间之公理,不可或违者也。验之一身,百骸五脏,彼此互异,而相资相通,以遂全体之生成。使其以异相非,则生命绝矣。推此而论思想与治化,执一,以责天下之同,而伐异唯恐不尽者,终违天地之生理,孟子所以恶夫执一也。其特立獨行有如此者。古者所谓特立独行者,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与时风众势俱靡。常能包通万有,含弘光

18、大。先天下而开其物,成其务者也。汉以来经师之学,解不及此,乃以偏至之行,或曲谨之节,说为特立独行。则其狭小亦甚矣。故此一节,郑玄以来无善诂。 儒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諸侯;慎靜而尚寬,慎静,则厌尘嚣,而难容物,故须尚宽。強毅以與人,尚宽,非苟屈以顺人之情也,故外温而内强毅,不苟与人。博學以知服;博学,则易自恃以轻人。须知,理道无穷,合古今中外学者之所得,其以测夫无穷者,终无几何。而我一人之学,虽博,又几何耶,前乎我者,有一长足以遗我,我受其恩,不敢不服。况其德慧纯备,发明至道,精思妙悟,创通物理者乎,并乎我者,例前可知。夫学愈博,而愈见理道无穷。择善而不容稍隘也。故云知服。知服者,知服善也。妙哉

19、此一知字,人之不服善者,唯其无知故也。近文章,一日不亲书册,则心神放逸。砥厲廉隅;雖分國,如錙銖,郑注:言君分国以与之,视之轻于锱铢。算法,十黍为絫,十絫为铢。六铢为锱,四锱为两。不臣不仕。寄迹世间,忘怀荣利。量超乎宇宙,德侔乎造化。其規為有如此者。王船山云:“规为,谓器量也。” 儒有合志同方,營道同術;合志同方,据所怀志意也。营道同术,据所习道艺也。並立則樂,相下不厭;言儒者有上述之友,其地位与己等,则欢乐之。若下于己,必不厌贱,不以地位变友谊也。久不相見,聞流言不信;信友之素守,故不为流言所动。其行本方,5 立義,所立必存义同而進,政治上主张,友与己同,则进而共行之。不同而退。友本之方正之

20、主张,与吾异,则吾宜退而避之。其交友有如此者。 儒有不隕穫於貧賤,陨获,困迫失志之貌。此言穷居不损其志也。不充詘於富貴;充诎,欢喜失节之貌。此言富贵不淫也。不慁君王,慁,辱也。言儒者素履方正,不为天子诸侯卿大夫群吏所困迫而违道。不累長上,长上谓乡党长老也,地方教化之事,与利弊诸端,皆长老主其计,儒者乡居,则赞助之。不以累长老也。不閔有司,闵,病也。有司,群吏也。儒者在乡,不私徒党以干涉吏事。澹台子羽非公事不至于邑宰之室是也。晚世缙绅,以资望豪于乡里,病有司,而苦细民,儒者不为也。其尊讓有如此者。儒者自尊,而穷通一其节,权势莫之屈。乡居,则敬长以赞化。又善处吏民而各安其分。儒者行让以辅治理,仁之

21、至也。尊而不让,则居亢以绝物,是不仁也。此节结语,旧本在温良者一节下,殊不合,今移此。又此节下,有“故曰儒”三字,今移温良者了节下。从俞樾校改。又此节,旧在温良者一节之后,今从俞樾说移前。 溫良者,仁之本也;温,和也,善也。良,亦善也。至善无染,万德纯备,故曰良。和义深,是生生不息真几也。敬慎者,仁之地也;地,所以居止万物。敬慎,则心不放,故为仁之地。寬裕者,仁之作也;宽则不迫而恒安,裕则有余而不匮。作者,发用义。孫接者,仁之能也;逊辞接物,是仁之能。仁者浑然与物同体,故接物无不逊也。禮節者,仁之貌也;貌者,诚中形外也。仁存乎中,其应物现形,温然有节文也。言談者,仁之文也;正义:“言语谈说,是

22、仁之文章。”论语:“仁者其言也訒。”谓言不妄发,必反省诸心,不失其仁,无私意私欲夹杂。则出口之言,悉从仁心中流出,自然成文也。歌樂者,仁之和也;正义:“诗歌音乐,是仁之和悦。”论语:“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夫乐不淫,哀不伤,正是和悦之仁体,自然有则而不过也。哀至于伤,乐至于淫,皆缘己与物对,妄情斯滞。和悦不存矣。非游无待世,难离系也。夫子论诗,其义高远极矣。此中实本之。分散者,仁之施也。正义:“分散蓄积,而振贫穷,是仁之恩施。”财者,物所资以活命。财有限也,而资生者无穷。已蓄之多,则天下有丧其生者矣。故散财振物,仁道之大者也。佛重布施,以行其悲,亦此意。然儒者言治,必均天下之财。佛氏不谈治

23、理,只就个人修行言。出世之教,异乎圣学也。儒皆兼此而有之,猶且不敢言仁也。故曰儒。郑注:“此兼上十有五儒,盖圣人之儒行也。孔子嫌若斥己,嫌其若真指己身而说也。假仁以为说。故假托于仁者之行而说之。仁,圣之次也。”愚谓郑注甚误。孔子以仁立教,新唯识论已言之。详卷下明心章。儒者之学,仁学也。故儒者百行,总归于仁。郑玄不了圣学宗要,乃曰假仁以为说。此乃以尊圣者毁圣也。又复应知,发心求仁,亦可谓仁人。仁德全显,乃云圣人。仁德本人所固有然学必至于圣乃能全显发之。圣人只是充仁之量,非异仁而别有道也。今眾人之命儒也妄,常以儒相詬病。 6 孔子至舍,哀公館之,聞此言也,言加信,行加義:“終沒吾世,不敢以儒為戲。

24、” 十五儒,显晦异迹。而行事皆出乎中正。不审伊川何故斥为虚夸也。今略举其大者,如夙夜强学以待问,闻善以相告,见善以相示,即夫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之旨。佛氏度众生之宏愿,亦同儒行。世治不轻,世乱不沮,其经纶宇宙之弘规伟略,于是可见。不临深而为高,不加少而为多,则所以察群变,通群情,而司其化者,可谓至矣。同弗与,异弗非,道并行而不相悖,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可谓善体天地之化,自由之极则也。吾国民元以来党人如敦儒行则不至以私欲比党而祸国。行方立义,同而进,不同而退,友道固然。今之党人犹当循斯纪。民国以来党祸至烈使儒行修明当不至此。不臣天子,不事诸侯,虽分国,如锱铢,逍遥乎尘垢之外。几与浮屠比迹。

25、此则儒之畸行也。然慎静尚宽,不舍人伦,要自异于趣寂之风,非时不见,而贵难得。其规模与识量,盖广远之极哉见利不亏其义,劫以众,沮以兵,见死不更其守,可谓坚固炽然矣。谗谄之民,比党相危,而志不夺,犹将不忘百姓之病也。何其仁之至耶若乃蓬户圭窦,并日而食,以自苦为极者,犹备邦君之询,弗忘当世之务。呜呼仁矣哉儒行也。佛家有华严?普贤行愿品,庶几同符此篇。余故继大学而述之。若单举儒行则不可见儒学纲领旨趣莫知其行之所由成也。章炳麟谓儒行,坚苦慷慨,大抵高隐任侠二种,若然,则枯槁与尚气者皆能之。何足为儒,何可语于圣神参赞位育之盛,圣神者孟子云“圣而不可知之谓神。”细玩儒行,证其如是。夫百行一本于仁,自立身而推

26、之辅世,细行不堕,大行不滞。如世治不轻世乱不沮及不临深不加少同弗与异弗非等。此是参赞位育本领何滞碍之有,其迹间有似于隐与侠,要不可谓儒行止乎此也。夫儒行大矣,章氏何足以知之, 有谓儒行,只是条列各种行谊,殊无宗旨者,此甚妄。此篇结尾明明以百行一本于仁,与论语相印证。孰谓无宗旨乎,儒行篇自昔罕有注意者,汉唐经师,只是注疏之业,根本不知儒者精神。郑玄、孔颖达之注,于儒行精要都无所窥。两宋理学,大抵不脱迂谨,末流遂入乡愿。近人诋程、朱诸师为乡愿,此无忌惮之谈。但理学末流诚不佳,明儒变宋,则阳明子雄才伟行,独开一代之风。然末流不免为狂禅,或气矜之雄,卒以误国。阳明教人,忽略学问与知识,其弊宜至此也。儒

27、行首重夙夜强学以待问。又曰博学不穷。曰博学知服。阳明却不甚注意及此,故不能无流弊。宋、明诸儒,本无晚周儒者气象,宜其不解儒行也。近时章太炎嫉士习卑污,颇思提倡儒行,然只以高隐任侠二种视之,则其窥儒行,亦太浅矣。 大学、儒行二篇,皆贯穿群经,而撮其要最,详其条贯,揭其宗旨,博大宏深。盖皆以简少之文,而摄无量义也。二三子读经,从此入手,必无茫然不知问津之感。读尽六经之后,又复回玩二篇,当觉意思深远。与初读时,绝不相同。夫学不本于经,即无根柢。世间书册,于一切7 知识,各有所用,阅之,皆有裨见闻,启人知解。然真学问,不是只有许多知识,便足云学。智必造其极,足以会散著之知,而得其通。理必究其原,足以汇

28、万殊之理,而有所归。根据经验,以极乎穷玄造微。敦笃践履,以究于尽性至命。通智慧、道德、生活而为一,始可云真学问。此则必赖读经,以资引发,而后有成。若徒习世间书册,其神解不得超出,其胸怀不得广大,其情趣不得洒脱,人生自甘堕落,可惜也。 夫六经广大,无所不包通,而穷极万化真源,则大道恒常,人生不可不实体之也。若乃群变无常,敷宣治理,莫妙于经。综以九义,庶几扼要。此皆通万变而贞其大常,乌可不究。经旨广博,大学为之总括。三纲八目,范围天地,乾坤可毁,此理不易。续述儒行,皆人生之至正至常,不可不力践者。故经者常道,不可不读。人生一方固须从事知识之学,以通万变。一方尤须从事超知之学,经学不限于知识之域而给人以参造化究天人之广大智慧故是超知的学问。以于万变中而见常道。人生如不闻常道,则其生活纯为流转,绝无可据之实。其行事恒随利害易向,而不以公正为权衡。此古今所以治日少,乱日多也。呜呼此意不可与今之人言,而不忍无言。 8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