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21.21KB ,
资源ID:2438235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438235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文学概论课程教学纲要.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文学概论课程教学纲要.docx

1、文学概论课程教学纲要文学概论课程教学纲要一、课程概述(一)课程学时与学分课程代码:1301; 开课专业:04级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开课学期:第三学期课程总学时:68学时,包括课堂讲授66学时,研讨实践2学时。学分:4学分。(二)课程性质文艺学是人文社会科学的分支学科,文学理论属于文艺学分支学科之一。文学理论是普通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必修课。(三)教学目的文学理论是人类文学活动经验的概括,在整个人文社会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学习文学理论课程,有助于开启学生智力,训练学生的理论思维,使学生能够统观文学活动全局,认识和把握文学的普遍规律,为学生以后开展文学创作、文学欣赏、文学批评实践

2、活动,学习文学史、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史等课程奠定理论基础,推动学生成长为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合格人才。本门文学理论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作为指导思想。通过该门课程的教学,要使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文艺观,掌握文学理论的整套概念、范畴、命题系统,进而全面掌握完整的文学理论体系;要使学生具备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指导文学创作、文学欣赏、文学批评、文学教育实践,阐释作为人类一种特殊精神活动方式的文学活动的各种现象及规律的基本素养与基本能力。(四)本课程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文学理论有两个来源:一是人类文学创作实践活动;二是中国和外国历代文人学者、批评家、理论家对文学活动规律的理性思辩。因此,

3、学生学习本门课程之前,应当有一定的文学史知识准备,应当对当前文学创作与文学欣赏实践活动有一定的了解。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也是学好文学理论的不可或缺的条件。因此,学生尚须具有哲学、美学、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宗教学、伦理学、人类学、新闻学、传播学等相关学科的一些基础性知识。其中,哲学对于训练学生的文学理论思维能力尤其具有指导性的重要意义。二、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与要求(一)第一编 导论本编的教学内容是,讲授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研究对象、基本任务、存在形态、品格特征,讲授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诞生发展及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中必须解决的若干问题。通过本编教学,要使学生

4、掌握文学理论的性质与形态;理解成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来源、三块基石;对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中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有所认识;熟悉基本概念。1、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1)文学理论的性质第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第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第三,文学理论的品格特征。(2)文学理论的形态第一,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第二,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2、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诞生与发展第一,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思想来源;第二,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革命性转换。(2)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第一,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南;第二,中国特色;第三,当代性。(二)第二编

5、文学活动本编教学内容是,讲授文学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特点、构成、及其产生与发展;文学活动作为话语系统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和价值;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特征与发展方向。通过本编教学,要使学生理解文学活动的本质特征;认识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基本属性、价值取向及未来发展。1、文学作为活动 (1)文学活动及其构成第一,世界;第二,作者;第三,作品;第四,读者。第五,对文学活动的整体观照。(2)文学活动作为人类活动的性质第一,人类生活活动的性质;第二,人类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第三,文学活动在人的生活活动中的位置。(3)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第一,文学活动的原始发生;第二,文学活动的发展。2、文学活动的审美意

6、识形态性质 (1)文学概念辨析第一,文学概念三义;第二,文学作为文化;第三,文学作为审美;第四,文学作为惯例;第五,文学界定的困难及解决办法。(2)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第一,文学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第二,文学与话语;第三,文学与社会;第四,文学与反映。(3)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第一,文学既是无功利的也是功利的;第二,文学既是形象的也是理性的;第三,文学既是情感的也是认识的;第四,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4)文学是显现在话语含蕴中的审美意识形态第一,话语含蕴;第二,文学的定义。(1)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基本属性第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性;第二,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主导性、层次性、多样性。

7、(2)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价值取向第一,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主要价值取向;第二,雅与俗:“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统一;第三,按照“美的规律”创造艺术珍品;第四,作家、艺术学与新时代的人民群众相结合。(3)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发展第一,继承与革新:弘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第二,借鉴与创造: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沟通(增加比较文学介绍);第三,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发展社会主义民族新文学。(三)第三编 文学创造本编教学内容是,从社会生产活动角度认识文学创造是一种特殊的生产活动方式,着重阐述文学创造的性质特征、文学创造的过程和原则等文学创造的基本原理。学习本编三章,要使学生能够通过文学生产与

8、物质生产、文学生产与一般精神生产、文学生产与其它艺术生产的比较分析来理解文学生产的性质与特征;要使学生了解文学创造过程的发生、构思、物化三个阶段,熟悉构思阶段的心理机制与构思方式;要使学生领会“艺术真实”、“艺术概括”、“情感把握”、“形式创造”等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要求学生掌握本编基本概念。1、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 (1)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生产第一,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第二,文学创造与其它精神生产的区别。(2)文学创造的主客体第一,文学创造的客体;第二,文学创造的主体。2、文学创造过程 (1)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第一,材料储备;第二,艺术发现;第三,创作动机。(2)文学创造的构思阶段第一

9、,艺术构思及其心理机制;第二,构思方式。(3)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第一,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第二,语词提炼与技巧运用;第三,即兴与推敲。3、文学创造原则 (1)艺术真实与艺术概括第一,艺术真实;第二,艺术概括。(2)情感把握与形式创造第一,情感把握;第二,形式创造(四)第四编 文学作品本编教学内容是,讲授文学作品的外在形态(类型和体裁)、内在形态(本文层次和审美呈现形式)、内外形态融合而成的经典形态(叙事和抒情)、话语特色(风格)。学习本编五章,要使学生能够理解熟悉作为文学创造过程中凝聚的话语体系的文学作品在反映现实生活上的多种方式和话语系统结构的多样形态(体裁);理解熟悉文学作品的内在审美结构

10、层次(话语层面、形象层面、意蕴层面等)及文学形象的三种理想形态(意境、典型、意象);学会分析叙事性作品的特点;理解熟悉抒情的性质与特征、抒情作品的结构、抒情话语修辞方式、抒情角色类型,增进解读评价抒情诗等抒情性作品的能力;熟悉文学风格的特性和形态;掌握本编的的基本概念。1、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1)文学作品的类型第一,现实型;第二,理想型;第三,象征型。第四,文学类型演变(增加网络文学介绍)。(2)文学作品的体裁第一,诗;第二,小说;第三,剧本;第四,散文与报告文学。2、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1)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第一,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问题;第二,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

11、2)文学典型第一,典型论的发展;第二,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第三,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3)文学意境第一,意境的形成及界定;第二,文学意境的特征;第三,意境的分类。(4)文学意象第一,观念意象及其高级形态审美意象;第二,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第三,审美意象的分类。3、叙事性作品 (1)叙事界定第一,叙事理论与叙事学;第二,叙事的涵义与特征;第三,叙事的意识形态本质;第四,叙事的构成。(2)叙事内容第一,故事;第二,结构;第三,行动。(3)叙述话语第一,本文时间与故事时间;第二,视角。(4)叙述动作第一,叙述者与作者;第二,叙述者与声音;第三,叙述者与接受者。4、抒情性作品 (1)抒情界定第一,抒

12、情与抒情性作品;第二,抒情与现实;第三,抒情中的自我与社会;第四,抒情与宣泄。(2)抒情性作品的构成第一,抒情内容与抒情话语;第二,抒情性作品的结构。(3)抒情方式第一,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第二,抒情角色。5、文学风格 (1)风格概念第一,风格界定;第二,风格与创作个性;第三,风格与话语情境;第四,风格的特性。(2)风格的形态第一,简约与繁丰;第二,刚健与柔婉;第三,平淡与绚烂;第四,谨严与疏放。(3)文学风格的时代性、民族性、地域性和文学流派的风格第一,风格的时代性;第二,风格的民族性;第三,风格的地域性;第四,文学流派的风格。(五)第五编 文学消费与接受本编的教学内容是,讲授文学消费与接受

13、的性质与特征;讲授文学接受过程的阶段划分与规律;讲授作为文学接受高级层次的文学批评的性质、形态、标准等问题。通过本编三章的学习,要使学生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与消费互动关系的理论来阐释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与特征;使学生熟悉文学接受过程中的发生、发展与高潮这三个阶段,理解文学接受的规律;熟悉文学批评的性质、形态、标准等知识;掌握本编基本概念;获得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学原理分析评论各种文学现象(侧重作家、作品)的初步能力。1、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 (1)文学消费与一般消费第一,文学生产、传播与消费;第二,文学消费的二重性;第三,文学消费与文学的意识形态性;第四,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2)文学接受的

14、对象和主体第一,认识属性与认识者;第二,审美属性与审美者;第三,文学价值属性与阐释者;第四,文学接受的整体性与接受主体。2、文学接受过程 (1)文学接受的发生第一,期待视野;第二,接受动机;第三,接受心境;第四,从隐含的读者到读者阅读。(2)文学接受的发展第一,填空、对话与兴味;第二,还原与异变;第三,理解与误解;第四、期待遇挫与艺术魅力。(3)文学接受的高潮第一,共鸣;第二,净化;第三,领悟;第四,延留。3、文学批评 (1)文学批评界定第一,文学批评与文学生产和接受;第二,文学批评作为意识形态评价。(2)文学批评的多样形态第一,历史上出现的几种文学批评形态;第二,批评文体的多样性。(3)马克

15、思主义文学批评及其标准第一,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第二,文学批评的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4)文学批评家第一,批评家的职责;第二,批评家的态度;第三,批评家的素养。三、教学方式与方法(一)主导性教学方式与方法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人文社会科学诸多学科交叉、渗透、融合的完整的科学体系,理论性强,逻辑严密。入门者接触之初会感到接受的困难。因此,本门课程的教学,应以课堂讲授方式为主,课堂讲授所用学时以总学时的四分之三为宜。课堂讲授应该废止注入式,运用启发式、讨论式,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力求深入浅出,生动活泼。本门课程要求承担授课任务的教师具有较深厚的理论学养、较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及

16、自然科学知识、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刻苦的治学精神、严谨的治学作风、自觉的创新意识,备课时要为“一杯水”之需做好“一桶水”的充分准备,授课时要高屋建瓴,驾轻就熟,做到基础理论讲透,基本知识讲够,基本能力不漏;要求学生课前做好教材预习,课上认真听讲、读书、做笔记、开展讨论,课后认真完成作业。本门课程教学所采用方式与方法,要以适应培养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合格人才的需要,适应获得学士学位的本科毕业生备考硕士研究生的需要,适应提高阶段进一步学习研究中外文学理论或从事文学批评的需要为检验尺度。(二)其它教学环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体系的开放性、实践性要求本门课程授课教师在重视课堂讲授之外,还要抓好其它教学环节

17、,这就是实验课、讨论课、课外作业、课外实践。为了强化学生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应该在规定的学时内或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文学论题研讨、中外文学名著欣赏、优秀影视作品观赏、作家评论家访谈等活动;鼓励学生撰写作家作品评论文章。四、课程考核方式与要求本门课程的考核采用平时作业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实行百分制。平时作业分为口头作业与书面作业两种。其中,书面作业要评定成绩,每编结束时做教材内的习题一次,计五次,占30分,另外撰写论文一次,占10分,共40分。期末考试采取闭卷考试方式,占60分。期末考试命题要突出理论体系重点,兼顾本学科基本知识分布范围,要注意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

18、题的综合运用能力。五、本课程使用的教材与教学参考资料(一)教材本门课程使用的教材为文学理论教程(修订本,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98年4月第二版)。该教材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被教育部列入“九五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重点教材,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先后获得北京师范大学文科优秀教材奖、国家教育部优秀教材一等奖等奖项。(二)教学参考资料1、文学理论教程教学参考书(修订版,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99年第一版)。该参考书,授课教师和学生均应必备。2、文学理论新编(修订本,陈传才、周文柏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1999年第一版

19、)3、文学理论(陈文忠主编,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2002年第一版)4、文艺学导论(吴中杰著,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2002年第三版)5、文学概论通用教程第七章比较文学论、第八章网络文学论(葛红兵著,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2002年第一版)(三)其他参考材料1、亚里士多德:诗学2、柏拉图:文艺对话集3、康 德:判断力批判上、下卷4、席 勒:审美教育书简5、黑格尔:美学1、2、3卷6、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7、列 宁:哲学笔记8、普列汉诺夫:没有地址的信艺术与社会生活9、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11、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文艺12、毛泽东论文艺13、卢卡契文学论文

20、集14、斯托洛维奇:审美价值的本质15、蒋孔阳:德国古典美学16、丹 纳:艺术哲学17、伍蠡甫:西方文论选18、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19、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20、马新国主编:西方文论史(修订本)21、文学理论学习参考资料上、下卷,北京师范大学文艺理论教研室编22、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1、2卷23、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上、下册24、朱立元主编:当代西方文艺理论25、汝 信:西方的哲学和美学26、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编27、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28、朱 狄:原始文化研究29、畅广元主编:文学文化学30、叶 朗:中国美学史大纲31、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32、陆 机:文赋33、钟 嵘:诗品34、刘 勰:文心雕龙35、严羽:沧浪诗话36、李渔:闲情偶寄37、刘熙载:艺概38、王国维:人间词话39、宗白华:美学与意境40、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上、下册,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编41、张涵、史鸿文:中华美学史42、汝信、王德胜:美学的历史20世纪中国美学学术进程43、童庆炳主编:现代心理美学44、童庆炳等:马克思与现代美学45、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46、童庆炳:文学活动的审美维度辽东学院师范分院中文系文艺理论与美学教研室二OO四年三月二十八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