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4 ,大小:126.93KB ,
资源ID:24362945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436294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四年级下册集体备课.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四年级下册集体备课.docx

1、四年级下册集体备课西湖的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2、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3、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西湖“绿”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教学重点: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2、初步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西湖“绿”的特点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小黑板课文插图教学过程:一、看图激情,导入新课(出示课文插图)俗语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确杭州的湖光山色之美堪称国内之最。这(指图),就是美丽的杭州西湖。有谁到过那个地方?能谈谈感受吗?老师也去过杭州西湖,想不想听听我对西湖的独特感受?(板书课题

2、)二、范读课文(生静静地听)三、初读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遇到生字,用已掌握的方法识记字音、字形。2.引入竞赛机制,比一比哪个同学课文读得最流利。3.全班齐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三、课堂小结由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作小结,布置预习内容。四、布置作业1. 写自己喜欢的字或词语。2. 朗读课文。板书设计:3-1西湖的绿苍翠蜿蜒古怪鲜嫩心旷神怡漫步蓬勃布局幽静亭亭玉立西湖的绿说课稿说教材:西湖的绿这篇课文是人教版语文教材第八册第一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与以前学生接触到的写景课文和游记课文不同的是,在现代著名女作家宗璞的笔下,西湖就像是一幅流动着灵韵的山水画,又如一曲赞歌,给人以情

3、绪的感染和思想的启迪。这是因为,作者选取了一个独到的角度,又以自己细腻的笔触,尽力渲染。所以学习本文,品味文中优美的语句,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并学会发现美感受美是学习本课的目标。说教法:根据课文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将采用激发兴趣法、诵读法、问题引导法和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并采用PPT、录音、图片等教学手段,扩大教学容量,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参与度,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提高写作能力。说学法: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运用基本的阅读方法读懂文章,但由于年龄原因,感悟如此意境深远的散文尚存一定难度。所以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

4、为主体”的思路作为学法的指导。采取了小组讨论法和练习反馈法。在指导过程中,首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兴趣,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课题的问题,使学生自主的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在课后练习中,让学生温习所学并利用所学写一篇游记,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说教学过程:由于在课前,我已将让学生搜集了西湖的图片并想象自己心中的西湖,所以新课伊始,我会以谈话的方式导入,简单介绍西湖后,让学生发言,让学生向同学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图片说出自己心中的西湖。学生说完后,我会告诉同学们有一个人心中的西湖和大家心中的西湖都不一样,那就是作者宗璞,然后带大家进入课文。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5、同时也培养了课前预习的习惯。语文学科,其独特之处在于:文字更多地是描绘一种内心感受,形象的“看”只是一种表面的感受,在阅读教学中,更多应关注的是文本,是语言文字所暗示和启发的意蕴和情感,因而,在多媒体所创设的情境基础上,我引导学生立足语言土壤,以读为本,以想象为本,走进作者所描述的世界。首先,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感受语言字美。同时,让学生划出描写美的词语。在解决生字生词后,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的意思。然后,指导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进一步感受西湖的绿。(认真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所描绘的画面;想一想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的特点,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读完课文后,我会让学生分小组就这两个问题进行

6、讨论。讨论的同时,我会给出我的建议,希望大家都说说自己的答案,告诉他们最好在每个自然段中找到中心句后思考答案。讨论完毕后让学生派出小组代表发言,最后,老师总结学生的答案并使之准确精炼(1作者抓住了西湖“绿”的特点,做了具体的描绘:一是雨中访灵隐,看到的西湖的“绿”;二是漫步苏堤,看到的西湖的“绿”;三是花港观鱼,看到的西湖的“绿”; 2雨中访灵隐:作者抓住了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古木: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是绿的;青苔:直绿得遍体发凉;小溪:平稳处也是碧澄澄的。漫步苏堤:树上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阴阴的苏堤,更加绿了几

7、分。这种苔绿,给“我”的印象是坚忍不拔。花港观鱼:满池的新荷,圆圆的绿叶。茁壮的生命力。)在讲解的过程中,利用板书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课文讲解完毕后,让大家听录音,深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录音完毕,我会回到进入课文的一个问题,问同学们作者的眼中的西湖和我们心中的西湖到底有什么不同呢?这样有利于学生学完一篇课文后进行总结。最后教师总结:是啊,每双眼睛发现美的角度都是不同的,只是看我们怎么去观察,怎么去抓住美的特点。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也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学会观察,学会感受。达到了教育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教学目的。课后的作业,我就会让学生根据今天所学到的写作特点,写一篇游记。回乡偶书教学设计

8、教学目标:1、认识“偶、鬓、音、衰、客、何”6个生字,会写“音、客、何”三个生字。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领悟诗意,能够体会诗的意境。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田字格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兴导入1、猜字谜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字谜吗?(喜欢)那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象形字,想请大家猜一猜,看看能不能猜出来(出示象形字的课件)(学生看课件猜出“客”字)师:对,是“客”字(出示),小朋友们的眼睛真会发现。现在我们一起把这个“客”字请到黑板上的田字格中来(出示“客”的课件)学生跟课件书空。师:

9、孩子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诗中恰恰也有个“客”字,这首是:(学生说课题)(板书回乡偶书)设计意图:以学生感兴趣的字谜引入,感悟汉字的魅力,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2、齐读课题。二、初读古诗,认识生字师:现在我想请孩子们自由朗读一下这首诗,注意要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认得的字借助下面的小精灵来帮助读准,也可以留心一下“客”字在哪里,开始。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出示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2、再读古诗,初步感悟诗境。三、品读诗句,感悟诗境1、紧扣“客”字,启发思考:师:老师刚才说这首诗中也藏有一个“客”字,你们找到它了吗?生:“笑问客从何处来”。师:你真会发现。请同学们来读读这

10、句诗。(课件出示这句诗)(学生读)师:(出示插图)孩子们为什么会笑着问作者呢?我想跟大家一起穿越时空,回到那个场景,我是贺知章,你们会怎么问我呢?会问什么呢?生:老爷爷,您从哪里来呀?您是干什么的?您来这里是找人吗?(三个学生,师适时点评。如称呼不对,要引导学生;用了“请问”一词,表扬有礼貌)师:孩子们真会动脑筋,知道当时孩子们会这么问,是什么原因吗?(是因为不认识他)请用诗句回答(“儿童相见不相识”)出示诗句,请同学们读读这句诗。(读诗句)师:从这两句诗来看,贺知章他是客,那些不认识他的孩子把当作“客”了,从哪里看出他是“客”呢?请看插图(出示插图)。生:学生仔细观察图。师:那他是不是“客”

11、呢?从那句诗可以读出来?生:不是客,因为我从诗中“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看出,他并不是客,是小的时候离开家乡,年老了才回到家乡。师:请把你们的理解放进诗句中去,一起读读这两句诗。(出示这两句诗的图)2、品读诗句,分享感受。师:为什么诗人年小的时候离开家乡,要等到年老的时候才回家乡呢?生:我知道,因为那时候交通非常不便,师:你从哪里看出来他回家不容易呢?(出示插图)生:骑马。师:是呀,科学技术给我们现代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可诗人的年代就不同了,出门不是靠走路就是骑马,经过跋山涉水,回家一次确实不容易。可是那么艰难,作者还是要回老家啊,你体会到了什么?(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板书)师:我们

12、怎么读才能突出诗人回乡不容易呀?学生再次读“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3、个性朗读,深化理解。师:通过以上分析,我们都知道原来这个让孩子们看成是“客”的人其实不是“客”,而是久居他乡的游子回家了,所以题目中不是“来”而是“回”(板书),让我们加上对“回”字的感受,再读-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生:有感情地读诗句。师:五十年了,许多事情都已经改变了,难怪家乡的小孩子会把我当做客人,笑着问我从哪里来?诗中哪两句说的是这个意思。生: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师:好,我们一起读读全诗。师:同学们,我们跟着诗人贺知章一起思念家乡,那我们能不能把这首诗背一背呢?(分组背诵,一起背诵)

13、4、指导书写:“客、何”,观察、书写、展评。师:同学们学得很认真,有三个字宝宝想请大家把它的名字写一写。(出示图片)提醒大家:客:点要写在竖中线上,撇捺要舒展。何:竖钩起笔处不要在横的末端。音:突出中间主笔横。四、读中悟情,多元吟诵,古诗新唱1、读中悟情。师:同学们,我们刚才已经理解了诗意,但是没有读出诗的节奏,读出诗韵味。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可以有节奏地朗读,可以吟诵,可以踏歌,可以表演读(学生自由体会读)学生自由朗读后个别表演读(老师点评中鼓励学生,并告诉其余学生这是什么读法。)2、欣赏“古诗新唱”。师:古诗不仅仅是吟诵,还能编成一首动听的歌曲呢!想听吗?现在我就带着小朋友们一

14、起去欣赏一下吧。(出示图片)五、拓展延伸,升华诗情1.就在刚才,我们一起感受了唐代贺知章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也分享了大家对这首诗的感悟。其实,他还写了另外一首表达自己回乡后的情感的诗,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课件,欣赏回乡偶书之二)2、热爱家乡这一千古不变的情怀,还体现在许多的古诗佳作中。我们熟悉的还有生:李白的静夜思,生:张继的枫桥夜泊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3、喜欢哪首就把哪首背诵下来。六、全文总结师: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不管你身在何处,都时刻想念自己的家乡,让我们把贺知章的思乡之情记在心中。(齐背)

15、七、布置作业把回乡偶书编成一个故事讲给爸爸和妈妈听。板书设计:回乡偶书客?回!(思念家乡)回乡偶书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回乡偶书这首诗主要写了诗人回到久别的家乡时的喜悦与感慨,生动含蓄,富有生活情趣。诗中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我们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却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从而使学生感悟到诗人眷恋故土强烈而复杂的情怀。2、教材地位及作用:回乡偶书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课。本单元的主题是:感悟真情。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的大诗人贺知章。这首诗是在他辞去官职,告老返回故乡时所做,一共写了两

16、首:本首诗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这首诗,是唐诗中的极品,它流传之广,应用之多,影响之深。贺知章一生仕途顺利,告老还乡时,可以说是”衣锦荣归但诗人没有描写那些为世俗所羡的情态,只是刻画一个久客回乡的普通人的真情实感教学时,要使学生把诗句读通读顺,感悟诗歌情境,体会诗人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3、本课的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认读本课两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三个生字。过程与方法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在此基础上背诵这首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作者忧伤、思乡之情。教学重点:抓住重点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大意,把握作者的思乡之情,

17、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教学难点: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教学准备:相关材料和课件。二、学情分析:因为古诗含蓄、凝炼,节奏强,跳跃大。对于小学四年级学生来说,对古诗的理解比较有难度,因此,在教学中,要努力创设情境,将学生吸引到古诗的意境中来。三、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我首先让同学们背诵上学期我们学过一首古诗叫咏柳,指名背?(再齐背)2、介绍背景。你们还记得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对,他是诗人贺知章。他一生仕途顺利,直到八十六岁才告老还乡,在离开京城时,文武百官都来送行,直到城门外,唐玄宗还亲自写诗送行,真够风光荣耀。当他以一个普通老人的面貌回到阔别了五十年的故乡时,又是一番怎样的场景

18、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贺知章的古诗回乡偶书让学生仔细看图并朗读课文。二、熟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音韵美(一)学生自己认读古诗,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二)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同学听。三、再读古诗,理解内容:(一)再读古诗,说说哪些词的意思你不懂,在书上勾画出来。(二)遇到不懂的地方怎么办呢?1. 看课文插图,用心思考;2. 查工具书;3. 求助同学或者老师。(三)学生熟读课文,学生开始自主学习。(四)交流学习的收获,比比谁知道得最多。教师重点点拨:少小:年轻的时候老大:年老的时候乡音:家乡的口音。无改:没有改变。鬓毛:鬓角的头发。相识:认识。何处:哪里。(五)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四、品读

19、古诗,体验情感。生再读古诗,看看从诗中你能感受到什么?汇报自学情况。预设:学生A:我从“少小离家老大回”中感受到了诗人贺知章从小就离开了家,到了很老的时候才回来。师介绍古诗背景:是啊,在贺知章十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带着他离开家乡,四处求学,在外面吃了很多苦,有时会吃不上饭,有时会没有地方住,但他很好学,后来,做了官,在他八十三岁的时候,才告老还乡回到了离开整整七十多年的故乡,请你想想他回家的路上会想些什么呢?板书:回。请你带着这种感情读读这句诗。学生B:我从“乡音无改鬓毛衰”中感受到了他的家乡口音没有变,但两鬓已经白了。点拨:同学们,贺知章回到家乡后,头发都白了,模样发生了变化,你从哪还能了解

20、到。指导看图:看到这样的一位老人,你心情如何?把你的这种心情读给大家听。这个老人的形象我们可以用一个来概括:衰。学生C:我从“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中感受到孩子们见到贺知章却不认识他,笑问他从哪里来的?学生朗读课文尝试着把整首古诗的意思说一便,并从诗中找出把义词点拨:看图想像,孩子们和贺知章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指导感情朗读。追问:那我想再问问你们,为什么几十年后作者还要回到家乡来呢?总结: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呢?生答。让学生说一说学完古的收获师小结:是啊“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树离千丈,叶落归根。”诗人少小离开家乡,年纪老了才得以重返家乡,离开家乡久了,什么都可以改变,

21、但没有改的是他的一口乡音,不能变的是他的那颗思乡之心,那种思乡之情。就让我们大声地把他的那种思念之情读出来吧,齐诗古诗。背诵古诗。六、教写生字:出示“诗”“偶”“离”这三个生字。并重点指导这三个生字的书写。颐和园教学设计一、课前谈话1、“十一”国庆长假去玩了吗?可以肯定大家100%玩得都很开心,但98%回来后很烦恼、担心。把旅游中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记下来,就是游记-板书:游记。到底如何写游记呢?学习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游记!相信学习之后会给你带来启发和帮助!二、引入新课1、北京有一座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那就是读课题:颐和园 只要一进颐和园,你准会着迷、陶醉、惊叹。指课题“

22、颐和园”三个字中最难写的是哪个?红笔描出小“口” 最难理解的是哪个字?(颐)“颐”什么意思?没人举手,是难理解。“颐”是保养、休养身体健康。它是皇家园林,过去颐和园保养的是皇亲国戚的身体健康的。三、初读,抓脉络1、都预习过课文了吧!这颐和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什么样的公园?板书:美丽、大作者的感觉呢?在哪儿?(第一句)告诉你感觉,告诉你他的印象!一下子让你们心中有了期待和憧憬!像这样总感觉总印象的句子,作者总把它放在文章的开头、结尾。为加深印象再读读: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提示:强调哪个关键词?美丽、大 2、既然是游记,一定、必然会告诉你作者浏览参观的顺序,你看-出示句子:进了大门,绕过

23、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像这样告诉你走的顺序,走的线路,就是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书上还有很多,再读读书,把这些句子找出来,划下来。(出示五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不乱、不碎、全面、清晰)3、总结规律。就这样带着你走,带着你游,这是写游记最基本的规律。板书:(1)游览线路再把这五句话连起来读一读,体会一下整个游览顺序。4、过渡。就这样跟着作者走了一遍,就这样结束文章,可以吗?-(不可以,没有具体介绍,没有详细描绘。)具体而生动地描绘景点是游记最重要的规律-板书:景点描写 这也是同学们觉得最困难的地方。那我们今天就主要解决这个问题,看看作者是怎么具体描绘每个景点的。5、那你们最想先去哪儿呢?(

24、学生各说各的,众说纷纭)噢,听你们的,咱们得兵分五路,想先去哪儿就去哪儿。(生)可以是可以,可不好,走冤枉路,走回头路,走错路。6、好吧,跟着作者就是最佳选择、最佳线路。我,林导游,简称林导,带你们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地走,一个景点、一个景点细细地游。四、学习“长廊”1、大家进了大门,绕过大殿,各位团友,我们来到颐和园的第一站啦板书:长廊。第一句话中很平常的字眼,但却很关键(有名)。真厉害,一下子捕捉到关键,这是会学习的表现。2、十分有名。长廊被联合国文化组织评为世界“长廊之最”,还申报了吉尼斯世界记录,猜猜看,长廊被称为“世界上最的廊。”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在书中找依据。3、“最长的

25、廊”:700多米长,分成273间,700多米大约绕操场三、四圈,273间是学校里所有房间的三倍还多,就这样一字排开啊,这么长堪称“世界之最”啊,怎么读才能读出长廊的长?再读读二次读,指导朗读:重音强调,拖长音强调。你们看,课后有一道思考题,不同的特点作者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作者用了什么办法写出了长廊的长?(生)对,让数字说话,让事实说话。让我们在这些数字词下面加上着重号。4、“画儿最多的长廊”。几千幅、两幅这句话中最让你震撼的是什么?(几千幅,还是用数字)这句话也就是说,几千幅画(都不一样),每一幅画(都不一样)。课件:各色各样、五彩缤纷、美仑美奂的画,有多少幅?林导查过最权威的资料,横槛上的画

26、竟有一万两千多幅呢! 把你的感叹读出来(二次读)。5、最美的长廊。(这边的花,那边的花-)数不清的花,看不完的花,竞相开放的花,的确美不胜收。6、小结:同学们通过读书,猜得有根有据。长廊呀,被称作“世界上最长的画廊”猜对了吗?长廊看似平常,但却用它的长、它的画表现了世界独一无二的美,它是世界之最,也组成了颐和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五、学习万寿山上的“佛香阁”1、现在我们走完了-(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啊!各位游客,快告诉我,你们看见了什么?佛香阁什么样?指名读课文。2、对比读:一生读:佛香阁是一座八角宝塔型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教师读:一座八角宝塔

27、形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3、这两句读起来感觉有什么不同?读第二句,你仿佛能看到游客在喊:那就是佛香阁啊!太美啦!百闻不如一见啊!4、小结:你看, 这句式一变,顺序一变, 就写出了惊喜,写出了激动,写出了兴奋!很好地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多有意思啊! 再来读一读。点击课件,句子颜色变化:一座八角宝塔形(蓝)三层建筑(红)耸立在半山腰(绿),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黄)。那就是-佛香阁(黑)。合作读:4个学生与老师-4个小组与全班 5、你们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佛香阁的-美,佛香阁的-壮,佛香阁-金碧辉煌。板书:高、美 居高临下的佛香阁,犹如一座天宫,在颐和园中占着最

28、重要的位置,再次让我们感叹。同样的句子,有时,只要变化一下顺序 板书: 变换顺序,倒着说,让人意外之感,能更好地表达情感,这种表达很特别,很特殊的。把这句话用波浪线划下来。能不能也用这样的句式写一句话。-,那就是-。六、学习“昆明湖”1、同学们,继续前进吧!现在我们可要爬山啦!加油啊!无限风光在险峰啊!我们终于登上了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又望见了怎样美丽的景色呢? 2、(教师配乐朗读)3、印象最深的,最美的要数-昆明湖了。4、谁愿意读(三、四位学生读)打出课件: 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上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5、都说这儿有一面镜子,一块碧玉,

29、你们看, 课件: 昆明湖图片 看到了-的镜子,-的碧玉。6、(明亮、闪闪发光、照得见影子、仿佛巨大画卷)的镜子.(说、读)(一尘不染、碧绿无瑕、人间绝品)的碧玉.(说、读)7、游船、画舫在这样的镜子上,碧玉上滑过,怎么滑过?-板画“滑”,重重滑过,不留一点儿痕迹滑过 (都不对,应该是-)对,就这样若隐若现,就这样若有若无,似乎连游船、画舫都不忍心打破这宁静而美丽的湖面啊!8、假如此时你就坐在画舫上、游船里,你又有什么特别感觉?9、师生合作读,背。10、小结:如果说佛香阁仿佛是一座金碧辉煌的天宫,那么昆明湖就是无与伦比、令人惊叹、让人陶醉的天河(湖)。11、同学们,陶醉了吧,享受吧!让我们休息一

30、会儿,伸伸懒腰,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呵,也让我们暂时回过神,思考用什么办法把昆明湖写得这么美,让我们产生美好的幻想?(比喻)七、小结2、3、4自然段的相同点及不同点游客回到读者,看看课文。到此为止,我们学习了“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发现每段描写方法都不一样。可其实啊,这几段也有一个共同的写法。不写,可以吗?-孤立,单调,不那么美,犹如绿叶衬托红花,云彩托起明月,犹如美丽的花边点缀。会把主景打造、衬托得更美,更精彩。八、小结游记的特点。学习了颐和园这篇游记,你觉得对你今后写游记有什么帮助和启发?看来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小!掌握了这些绝招法宝并努力运用就会提高。九、布置作业远看昆明湖很美,近看昆明湖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你们瞧- 打图片:鲜花装点的昆明湖别样绚丽多彩;无论是春夏秋冬,无论是晨曦初露,还是夕阳西下,都美得令人难忘;哦,湖面上的桥造型各异,引多少游人驻足观赏;数也数不清的石狮子一定会是你的最爱;黑天鹅是那么优雅、悠闲、姿态优美;一个个湖心小岛犹如一颗颗珍珠宝石镶嵌在湖面上 俗话说得好,“千人千景,万人万色”。希望你能用你的观察,你的发现,你学到的写游记的方法一起来写昆明湖独具魅力的美。十、板书设计颐和园美丽大游记长廊长美列举数字游览顺序佛香阁高美变换顺序景点描绘昆明湖静绿比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