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大学环境学真题答案doc浙大环境考研专业课环境学第一章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环境科学的由来 什么是环境科学?环境科学是研究人和环境间关系的学科。主体是人,客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体是与之相对的围绕着人的生存环境、包括自然界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环境科学解决什么问题?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弄清人类和环境之间各种各样的演化规律,调控人与环境的关系,控制人类活动给环境造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成的负面影响,可持续利用资源。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环境科学的研究层次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宏观:研究人
2、和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由此揭示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规律。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环境规划 环境政策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微观:环境科学要研究环境中的物质,尤其是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其在环境中的产生、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迁移、转变、积累、归宿等过程及其运动规律。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环境科学产生与发展 20年代-50年代 孕育 八大污染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60-70 提出并形成 酸雨等区域环境问题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80-至今 蓬勃发展 全球性环境问题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主要环境问题:人口增长、物种濒危、森林减退、湿地破坏、沙漠化、土壤侵蚀、农田盐渍
3、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化、耕地保护、地下水退化、石油供应衰退、矿物资源衰减、地表水短缺、全球变暖、酸沉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降、臭氧破坏等。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第二章 生态环境基础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2.1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一.生态系统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指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群落与其所处的环境所形成的相互作用的统一体,是生态学的基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本功能单位。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组成:生物,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非生物环境:除了生物以外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能量及其生活场所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4、 生态系统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结构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形态结构 营养结构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生物种类 食物链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生物数量 食物网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空间配置的时间变化(发育、季相)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环境因素:地形、地貌等(如山地、平原)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类型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生物圈包括:陆地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2.2生物层次结构及其特征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2.2.1种群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种群的增长形式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2.2.2群落 本文
5、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2.3生态因子以及其生态作用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一、主要生态因子的生态作用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二、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规律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三、生态因子的作用方式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四、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主要生态因子:温度、光和辐射、水、空气、土壤 等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一般特征:综合作用、主导因子作用、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阶段性、不可代替性和补偿性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作用方式:拮抗作用;协同、叠加和增强作用;净化作用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协同:两种或多种化合物共同作用时,总毒性等于或超过化合物单独作用时的毒
6、性总和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叠加:总毒性为各化合物单独作用时的总和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增强:一种无毒性的化合物与另一种化合物共同作用时,使后者毒性增强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拮抗:各因子联合作用时,一种因子能抑制或影响另一种因子的作用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净化:利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消除水、气、土壤中有害物质的作用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规律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限制因子规律:在诸多的生态因子中,只有处于最小量的因子或接近耐受极限的因子对生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物的生长发育起主要限制作用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耐受性定律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2.4 生态系统
7、的功能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生物生产 初级生产 次级生产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能量流动 Lindeman效应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物质循环 水、碳、磷循环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信息传递 营养、化学、物理、行为信息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2.5生态平衡与稳定性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一、生态平衡 二、生态平衡失调的特征 三、引起失调的原因:自然因素、人为因素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四、调节机制:反馈机制、稳定性机制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生态系统稳定状态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抵抗力缓和或消除内外扰动的能力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恢复力受干扰后恢复原状的速率可塑性振幅
8、滞后性弹性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持续性维持稳定状态时间长短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第三章 环境污染生态效应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3.1生态危害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环境有害有毒物(Hazardous and Toxic Materials):环境有害物(hazards):能引起人类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和环境危害的物质,环境有毒物(toxins):能造成人类和生物毒害甚至致死或致伤的物质。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Manufacturing and importing storage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Transport
9、ation Use Disposal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Release into environment and exposure to humans and ecosystem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危害(1)植物 可见危害:急性型、慢性型、混合型;不可见危害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2)动物: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致击、致癌、致突变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3.2生态毒效应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3.2.1途径(1)植物 植物根系 主动吸收和被动吸收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叶表面的吸收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2)动物:吸收、分布、排泄;毛发、皮肤、呼吸道、食道 本文来自:博
10、研联盟论坛 (3)生态系统:迁移:渗透、凝聚、蒸发、吸附、吸收、稀释、扩散、沉降等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转化:生物转化(生物体累积与富集、生物代谢、生物作用)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化学转化(中和及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光化学反应、光鳌合作用、沉淀溶解作用)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物理变化(放射性蜕变)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3.2.2致毒机理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从细胞水平分析(1)影响酶活性(2)与体内分子结合、破坏化学平衡(3)诱发不利于组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织器官的物质产生(4)与细胞内基因反应,引起突变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从致毒效应分析(1)不可逆性毒作用
11、(2)可逆性毒作用(3)毒物物理性蓄积引起的毒作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用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3.2.3影响毒作用的因素(1)剂量(2)作用时间(3)生物活性:相加作用、拮抗作用、协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同作用、独立作用(4)作用途径 其他因素:种属、种类、个体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相加作用:M=M1+M2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协同作用:MM1+M2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独立作用:M=M1+M2(1-M1)或M=1-(1-M1)(1-M2)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毒效应评价:1.毒污染类型(Identification
12、of agents)2.入侵途径(Mode of entry)3.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暴露及时间(Exposure and time)LC50for water or air pollutants 50%死亡的浓度;LD50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for pollutants in food 50% 死亡的剂量4.受体(Receptors)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The following toxicity for humans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Highly Toxic Toxic Practically Non-toxic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If taken by m
13、outh 500mg/kg of body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L050mg/kg of 505000 weight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body weight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On contact with skin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LD502000mg/kg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Body weight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If inhaled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LC5020000ppm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3.3毒物的控制方法(1)以法律制度强制控制(2)经济刺激控制(3)多途径控制污染法第四章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4.
14、1人口与环境 Population and Environment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4.1.1人口学原理 Population principles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一、人口特征(Population Characteristics):出生率(Natality)、死亡率(Mortality)、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性别比(Sex Ratio)、年龄结构(Age Distribution)、人口密度(Population Density)、空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间分布(Spatial Distribution)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二、人口自然增长指数形式(Patt
15、erns of population growth)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三、人口增长的定量(Measuring Population growth)(1)增长率(Growth Rate)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Growth Rate=Crude Birth rate Death Rate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R=(lnNtlnN0)/t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2)倍增率(Doubling Time)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t=ln2/r=0.691/r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3)总出生率(Total fertility rate)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The numb
16、er of children woman in a population are expected to have in their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lifetime.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4.1.2人口问题及控制(Human population issue and its control) 承载力(Carrying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capacity):在一定时间和区域内,区域所能养活某中生物的数量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主要影响因子:(1)可利用的食物量(2)可获得的能量(3)废物的累积和处理量(4)生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物间的相互作用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17、人口的影响力 人口影响力=人口数量/所占面积*技术发达水平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人类生活水平标准:一般以人均能源消耗水平为标准,既高消费高水平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人口增长的原因:生物学本能:生育能力、年龄结构;社会学原因:宗教、文化教育、传统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经济;政治原因:政策、战争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人口控制方法:政策控制;提高生活水平;提高妇女受教育水平;增加国际间援助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4.2资源与环境(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一、 概念(Concept) 自然资源指一定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
18、提高人类当代和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和。联合国环境规划计划署 UNEP1992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Natural resources are structures and processes that humans can use for their own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purposes but cannot create.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现实或者可预见的将来能产生生态价值或经济效益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以提高人类生产和生活质量的一切自然物质和自然能的总和。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二、 分类(
19、Types of Resources)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按照资源产生的渊源和可利用性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按照地理学性质:水利资源(含淡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按自然资源产生在不同产业部门中所占的主导地位:农业资源,工业资源,能源,旅游景观资源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医药卫生资源,水产资源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Resources contain renewable resources and nonrenewable resources.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20、Renewable resources can be formed or regenerated by natural processes.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Nonrenewable resources are not replace by natural processes or the rate of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replacement is so slow as to be ineffective.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土地资源: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分为:耕地,林地,草地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水域,未利用土地,建设用地,工矿用
21、地,交通用地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三,人类对资源的影响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资源耗竭 污染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人类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耕地减少; 森林砍伐,草原破坏和沼泽滩涂的围垦;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土地资源退化:土地衰退,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土壤沙漠化,土壤污染和环境恶化.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4.3 能源与环境(Energy and Environement)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一 能源来源 (Energy sources)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太阳能 风能 水能 蒸汽 化石燃料及核能 潮汐能等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二 能源
22、消耗(Energy Consumption)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一) 世界能源消耗特点1.主要来自一次不可再生能源即使有,煤天然气及常规核燃料等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2.能源消耗水平差异甚大3.世界能耗在继续增大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二) 我国能源利用特征1.能源丰富而人均消费量少2.能源构成以煤为主,污染严重3.工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业部门消耗能源占很大的比重4.农村能源短缺,以生物质能为主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三 能源利用与环境问题(Issues Related to the use of fossil fuels)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1) 城市空气污染
23、(2)矿物燃料的燃烧,使大气CO2浓度增加,温室效应增强(3)酸雨 优质煤含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S0.8% (4)核废料问题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四 未来能源(Future Energy)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一) 利用政策:以可再生能源为基础,提高利用效率,节约能源,缓解能源供求矛盾.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二) 利用生态学原理解决未来能源第五章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5.1大气组成和结构(the Atmosphere)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组成:空气(air),水气(water vapour),微粒(small particles)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大气圈
24、结构: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逸散层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5.2大气及空气污染(Air Pollution and their sources)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5.2.1概念(1)大气及空气污染(2)大气污染源(3)大气污染物(4)室内污染物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5.2.2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转化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大气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介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的现象.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Natural Air Pol
25、lution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Source pollutants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Volcanoes sulphur oxides , particulates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Frost fires CO CO2 N2O5等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Wind storms Dust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Plants(live) hydrocarbons pollen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Plants(docaying) Nethanc hydrogen salfide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Soil viruses dust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Sea
26、salt particulates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大气污染物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的并对人或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物质。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TSP 一次污染物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飘空 二次污染物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降尘 硫化物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粉尘 氮氧化合物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烟 碳氧化合物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石灰 卤代化合物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黑烟雾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2.5-5微米 气泡 2.5微米 血液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5.2.2光化学反应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初级过程包括化学物种吸收光量子形成激发态物种,基
27、本步骤:A+hr A* A* 物种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A的激发态 hr 光量子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5.3影响大气污染的因素(Factors Affect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5.3.1气象因素 动力因子(1)风(2)大气湍流 热力因子(1)温度层结(2)大气稳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定度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5.3.2地理因素(1)山区地形(2)海陆界面(3)城市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5.3.3光化学反应因素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风力级别表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风力级别 风的名称 风速m/s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0 无风 0-0.2
28、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1 软风 0.3-1.5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2 轻风 1.6-3.3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3 微风 3.4-5.4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4 和风 5.5-7.9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5 清动风 8.0-10.7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6 强风 10.8-13.8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7 疾风 13.9-17.1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8 大风 17.2-20.7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9 烈风 20.8-24.4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10 狂风 24.5-28.5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11 暴风 28.5-32.6 本文来自:博研联
29、盟论坛 12 飓风 32.6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5.3.2地理因素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山区地形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海陆界面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城市 热岛效应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大气湍流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污染物的阔但取决于:风、湍流、浓度梯度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大气稳定度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rrd 不稳定 r=rd 中性平衡 rrd 稳定平衡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高度 3 4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1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2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5.3.3光化学
30、反应因素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大气中的重要自由基 HO HO2 R(烷基)RO(烷氧基)RO2(过氧烷基)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HO来源: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清洁大气 O3+hr O+O2 O+H2O 2HO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污染大气 HNO2+hr HO+NO H2O2+hr 2HO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HO2主要来源:醛的光解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H2CO+hr H+HCO H+O2+M HO2+M HCO+O2 HO2+CO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亚硝酸酯和H2O2的光解也可导致生成HO2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光化学烟雾:含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的大气,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应而产生二次污染物,这种有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二次污染物:O3、PAN(过氧乙酰硝酸酯)、高活性游离基、某些醛、酮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 5.4大气污染危害 本文来自:博研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