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23.38KB ,
资源ID:2409949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409949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ISO14000标准讲解.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ISO14000标准讲解.docx

1、ISO14000标准讲解ISO14000标准讲解 现在,各种类型的组织都越来越重视通过环境方针和目标来控制其活动、产品或服务对环境的影响,以实现并证实良好的环境绩效。这是由于有关的立法更趋严格,促进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和其他措施都在相继制定,相关方对环境问题包括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也在普遍增长。 许多组织已经推行了环境“评审”或“审核”,以评定自身的环境绩效。但仅靠这种“评审”和“审核”本身,可 能还不足以为一个组织提供保证,使之确信自己的环境绩效不仅现在满足,并将持续满足法律与方针要求。要使评审或审核行之有效,须在一个纳入组织整体的结构化的管理体系内予以实施,并将其纳入全部管理活动的整体。 环境管

2、理标准旨在为组织规定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要素,这些要素可与其他管理要求相结合,帮助组织实现其环境目标与经济目标。如同其他标准一样,这些标准不是用来制造非关税贸易壁垒,也不增加或改变组织的法律责任。 本标准规定了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使组织能根据法律法规要求和重要环境因素信息来制定和实施方针与目标。本标准拟适用于任何类型与规模的组织,并适用于各种地理、文化和社会条件。其运行模式如图1所示。体系 的成功实施有赖于组织中各个层次与职能的承诺,特别是最高管理者的承诺。这样一个体系可供组织制定其环境方针,规定一系列目标和过程,以实现方针的承诺,以及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改进环境绩效,并证实体系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3、本标准的总目的是支持环境保护和污染预防,协调它们与社会和经济需求的关系。应当指出的是,其中许多要求是可以同时或重复涉及的。 本标准第二版的修订重点是更加明确地表述第一版的内容:痛失对GB/T *的内容予以必要的考虑,以加强两标准的兼容性,从而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 为便于使用,本标准附录A和正文第4章的相关条目采用了对应的序号,如A3.3对应4.4.3,其内容都是关于目标、指标和方案的论述,A5.5和4.5.5的内容都是关于内部审核等。另外,还在附录B中给出了GB/T *2004和GB/T *之间相近技术内容的对应关系。 本标准规定了对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它能够用于对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进行

4、认证/ 注册和(或)自我声明的要求,它和用来为组织建立、实施或改进环境管理体系提供一般性帮助的非认证性指南有重要区别。环境管理涉及多方面内容,其中有些还具有战略与竞争意义。一个组织可以通过对本标准成功实施的证实,使相关方确信它已建立了适当的环境管理体系。 其他一些标准,特别是ISO/TC 207制定的关于环境管理的各种技术文件,提供了环境管理支持技术的指南。对其他标准的参阅仅用于获取信息。 本标准仅包含那些可以进行客观审核的要求。须要得到对环境管理体系中诸多问题更加全面指导的组织,可参阅GB/T *2004。 本标准除了要求在方针中承诺遵循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应遵守的要求,以及进行污染预防

5、和持续改进作出承诺外,未提出对环境绩效的绝对要求,因而两个从事类似活动但具有不同环境绩效的组织,可能都是符合本标准要求的。 注:本标准基于被称为策划实施检查改进(PDCA)的运行模式。关于PDCA 的含意简要说明如下: P策划:建立所需的目标和过程,以实现组织的环境方针所期望的结果; D实施:对过程予以实施; C检查:根据环境方针、目标、指标以及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对过程进行监测和测量,并报告其结果; A处置: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的表现。 图1 本标准的环境管理体系 (EMS) 模式 许多组织通过由过程组成的体系以及过程的相互作用对运行进行管理,这种方法称为“过程方法”。GB/T

6、*2000提倡使用过程方法。由于PDCA可以应用于所有的过程,因此这两种方法可以看作是兼容的。 系统地采用和实施一系列环境管理技术,有助于得到对所有相关方都是最优化的结果。然而,采用本标准本身,并不能保证取得最优化环境结果。环境管理体系能够促使组织为实现环境目标,在适宜和经济条件许可时,同时充分考虑采用这些技术的成本效益。 本标准不包含针对其他管理体系的要求,如质量、职业健康安全、财务或风险等管理体系要求。但可以将本标准所规定的要素与其他管理体系的要素进行协调,或加以整合,组织可通过对现有管理体系做出修改,以建立符合本标准要求的环境管理体系。这里还要指出,对各种管理体系要素的应用,可能因不同的

7、用途和不同相关方而异。环境管理体系的详细和复杂程度、体系文件的多少、所投入的资源等,取决于多方面因素,如体系覆盖的范围、组织的规模、其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等。中小型企业尤其如此。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GB/T *2004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s/ ISO *:2004 Requirement with guidance for use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使一个组织能够根据法律法规和它应遵守的其他要求,以及关于重要环境因素的信息,制定和实施环境方针与目标。它适用于那些组织确定为能够控制,或有可能

8、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但标准本身并未提出具体的环境绩效准则。 本标准适用于任何有下列愿望的组织: a)建立、实施、保持并改进环境管理体系; b)使自己确信能符合所声明的环境方针; c)通过下列方式展示对本标准的符合; 1)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声明; 2)寻求组织的相关方(如顾客)对其符合性予以确认; 3)寻求外部对它的自我声明予以确认; 4)寻求外部组织对其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认证/注册; 本标准规定的所有要求都能纳入任何一个环境管理体系。其应用程度取决于诸如组织的环境方针、它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以及它的运行场所及条件等因素。本标准还在附录A中对如何使用本标准提供了资料性的指南。 2引用标准 无

9、引用标准。保留本章是为使本版中的章节号和上一版(GB/T*1996)保持一致。 3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审核员 auditor 有能力实施审核的人员 GB/T *2000,3.9.9 32 持续改进continual improvement 不断对环境管理体系(3.8)进行强化的过程,目的是根据组织(3.16)的环境方针(3.11),实现对整体环境绩效(3.10)的总体改进。 注:该过程不必同时发生于活动的所有方面。 33 纠正措施 corrective action 为消除已发现的不符合(3.15)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34 文件document 信息及其承载媒介。 注1:

10、媒介可以是纸张、计算机磁盘、光盘或其他电子媒体,照片或标准样品,或它们的组合。 注2:根据GB/T *2000中3.7.2条改写。 35 环境environment 组织(3.16)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注:在这一意义上,外部存在从组织内延伸到全球系统。 36 环境因素 environmental aspect 一个组织(3.16)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3.5)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注: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能够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37 环境影响environmental impact 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

11、3.16)的环境因素(3.6)给环境(3.5)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 38 环境管理体系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 组织(3.16)管理体系的一部分,用来制定和实施环境方针(3.11),并管理其环境因素(3.6)。 注1:管理体系是用来建立方针和目标,并进而实现这些目标的一系列相互关系的要素的集合。 注2:管理体系包括组织结构、策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3.19)、过程和资源。 39 环境目标 environmental objective 与组织(3.16)所要实现的环境方针(3.11)相一致的总体环境目的。 310 环境绩效environment

12、al performance 组织(3.16)对其环境因素(3.6)进行管理所取得的可测量结果。 注:在环境管理体系条件下,可对照组织(3.16)的环境方针(3.11)、环境目标(3.9)、环境指标(3.12)及其他环境表现要求对结果进行测量。 311 环境方针 environmental policy 由最高管理者就组织(3.16)的环境绩效(3.10)所正式表述的总体意图和方向。 注:环境方针为采取措施,以及建立环境目标(3.9)和环境指标(3.12)提供了一个框架。 312 环境指标 environmental target 直接来自环境目标(3.9),或为实现环境目标所需规定并满足的具

13、体的绩效要求,它们可适用于整个组织(3.16)或其局部。 313 相关方interested party 关注组织(3.16)的环境绩效(3.10)或受其环境绩效影响的个人或团体。 314 内部审核internalaudit 客观地获取审核证据并予以评价,以判定满足组织(3.16)对其设定的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准则满足程度的系统的、独立的、形成文件的过程。 注:在许多情况下,特别是对于小型组织,独立性可通过与所审核活动无责任关系来体现。 315 不符合non-conformity 未满足要求。 GB/T *2000,3.6.2 注:此术语在GB/T *2000中为“不合格(不符合)”。 316 组

14、织 organization 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公司、集团公司、商行、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或社团,或是上述单位的部分或结合体,无论其是否有法人资格、公营或私营。 注:对于拥有一个以上运行单位的组织,可以把一个运行单位视为一个组织。 317 预防措施 消除潜在不符合(3.15)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318 污染预防 prevention of pollution 为了降低有害的环境影响(3.7)而采用(或综合采用)过程、惯例、技术、材料、产品、服务或能源以避免、减少或控制任何类型的污染物或废物的产生、排放或废弃。 注:污染预防可包括源削减或消除、过程、产品或服务的更改,资源的有效利用,材料或

15、能源替代,再利用、回收、再循环、恢复和处理。 319 程序procedure 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 注1:程序可以形成文件,也可以不形成文件。 注2:根据GB/T *2000中3.4.5条改写。 320 记录record 阐明已取得的结果或提供已从事活动的证据的文件。 注:根据GB/T *2000中3.7.6条改写。 4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41 总要求 组织应根据本标准的要求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并确定它将如何实现这些要求。 组织应确定环境管理体系覆盖的范围并形成文件。 42 环境方针 最高管理者应确定本组织的环境方针并确保它在环境管理体系

16、的覆盖范围内: a) 适合于组织活动、产品或服务的性质、规模与环境影响; b) 包括对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的承诺; c) 包括对遵守与其环境因素有关的适用法律法规要求和其它要求的承诺; d) 提供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框架; e) 形成文件,付诸实施,予以保持; f) 传达到所有为组织工作或代表它工作的人员; g)可为公众所获取。 43 策划 431 环境因素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 a)识别其环境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它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此时应考虑到已纳入计划的或新的开发、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等因素; b)确定对环境具有、或可能具

17、有重大影响的因素(即重要环境因素)。 组织应将这些信息形成文件并及时更新。 组织应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对重要环境因素加以考虑。 432 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 a)识别适用于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环境因素的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应遵守的要求,并建立获取这些要求的渠道; b)确定这些要求如何应用于它的环境因素。 组织应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对这些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环境要求加以考虑。 433 目标、指标和方案 组织应对其内部有关职能和层次,建立、实施并保持形成文件的环境目标和指标。 如可行,目标和指标应可测量。目标和指标应与

18、环境方针相一致,并包括对预防污染、持续改进和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及其他要求的承诺。 组织在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时,应考虑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要求,以及它自身的重要环境因素。此外,还应考虑可选的技术方案、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以及相关方的观点。 组织应制定、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旨在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方案,其中应包括: a)规定组织内各有关职能和层次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的职责; b)实现目标和指标的方法和时间表。 44 实施与运行 441 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 管理者应确保为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提供必要的资源。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专项技能、组织的基础设施、以及技术和财力资源。 为便于

19、环境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应当对作用、职责和权限作出明确规定,形成文件,并予以传达。 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任命专门的管理者代表,无论他(们)是否还负有其他方面的责任,应明确规定其作用、职责和权限,以便: a)确保按照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 b)向最高管理者报告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表现(绩效情况)以供评审,并提出改进建议。 442能力、意识和培训篇二:ISO*标准介绍 ISO*标准介绍 ISO*系列国际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汇集全球环境管理及标准化方面的专家,在总结全世界环境管理科学经验基础上制定并正式发布的一套环境管理的国际标准,涉及到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审核、环境标志、生

20、命周期评价等国际环境领域内的诸多焦点问题。旨在指导各类组织(企业、公司)取得和表现正确的环境行为。ISO该*系列标准共预留100个标准号。该系列标准共分七个系列,其标准号从*至*,共100个标准号,统称为ISO*系列标准。 ISO*标准由环境方针、策划、实施与运行、检查和纠正、管理评审等5个部分的17个要素构成。各要素之间有机结合,紧密联系,形成PDCA循环的管理体系,并确保组织的环境行为持续改进。ISO*系列标准在世界各国开始了如火如荼的认证推广过程。目前,全世界已经有*余家公司或企业获得了ISO*标准认证证书,我国也有100余家企业获得了证书。 随着环境保护立法的日益严峻以及消费者环境意识

21、的逐渐兴起,为了获得更好的经营环境,任何企业的管理者都会试图避免企业发生由于违反了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而支付罚款和更多排污费的情况,企业也必须去适应市场的绿色潮流。在这种情况下,优秀的企业管理者不会仅仅满足于事后管理的旧有模式,而会选择积极主动的措施来改进企业的经营管理。 ISO*环境管理认证被称为国际市场认可的绿色护照,准通过认证,无疑就获得了国际通行证。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宣布,没有环境管理认证的商品,将在进口时受到数量和价格上的限制。如,欧洲国家宣布,电脑产品必须具有绿色护照方可入境,美国能源部规定,政府采购只有取得认证厂家才有资格投标篇三:ISO*系列标准 链接 ISO

22、*环境管理系列标准 ISO*环境管理系列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第207技术委员会(ISO/TC207)组织制定的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其标准号从*到*,共100个标准号,统称为ISO*系列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非政府性国际标准化机构。它成立于1947年2月,该组织的主要活动之一,就是制订有关国际标准,协调世界范围内的标准化工作。1993年6月,为配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国际标准化组织成立了ISO/TC207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正式开展环境管理体系方面的国际标准化工作。 ISO*系列标准的产生 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斯德戈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大会成立了一个独

23、立的委员会,即“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该委员会首次引入了“持续发展”的概念,敦促工业界建立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呼吁召开世界性会议专题讨论和制定行动纲领。 从80年代起,美国和西欧一些公司为了响应持续发展的号召,开始建立各自的环境管理方式,这是环境管理体系的雏形。1985年荷兰率先提出建立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的概念。英国也在质量体系标准(BS5750)基础上,制定BS7750 环境管理体系。这些实践活动奠定了ISO*系列标准产生的基础。 1992年,183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等文件。标志着全球谋求可持续发展的时代的来临。各国政府领

24、导、科学家和公众认识到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必须改变工业污染控制的战略,从加强环境管理入手,建立污染预防(清洁生产)的新观念。通过企业的“自我决策、自我控制、自我管理”方式,把环境管理融于企业管理之中。 为此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93年6月成立了ISO/TC207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正式开展环境管理系列标准的制定工作,以规划企业和社会团体等所有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环境行为,支持全球的环境保护工作。1996年9月,ISO*环境管理系列标准正式颁布。目前广泛应用的为ISO*:2004版本,由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在2021年5月10日发布。 ISO*系列标准的构成 ISO*系列标准是一

25、个庞大的标准系统。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环境方针所需的组织结构、策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ISO中央秘书处给ISO*系列预留了100个标准号,足以说明这个系列标准未来的发展规模。ISO*则是这个系列标准的总代号。 其中ISO*(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是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主干标准,它是企业建立和实施环境管理体系并通过认证的依据。共包含环境方针、规划、实施与运行、检查与纠正措施、管理评审五大部分。用于规范企业和社会团体等组织的环境行为,以达到节省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 ISO*体系认证在我国的发展 自1996年9月国际标准化组

26、织颁布首批ISO*系列标准以来,国家环保总局就十分重视ISO*系列标准在我国的实施。为有效地开展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积极探索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方法、认证程序及技术规范,从1996年开始,国家环保总局在企业自愿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试点工作。试点企业涉及机械、轻工、石化、冶金、建材、煤炭、电子等多种行业及各种经济类型。同时,国家环保总局还在全国13个试点城市开展了 ISO*标准的试点工作,探索了在城市和区域建立环境管理体系以及推进实施ISO*系列标准的政策和管理制度。 1997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批准成立了中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指导委员会,负责指导并统一管理ISO*系列标准在我国的实施工作。指导委员会下设中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可委员会和中国认证人员国家注册委员会环境管理专业委员会,分别负责对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机构的认可和对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人员及培训课程的注册工作。并于1997年底全面启动了环境审核员注册、审核员培训机构和认证机构认可工作。 目前,我国的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已经步入正轨。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组织开始意识到环境管理的重要性。ISO*环境管理系列标准在维持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有效的推动着资源和能源的合理利用,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