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32.25KB ,
资源ID:2409149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40914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礼记学记蔡礼旭.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礼记学记蔡礼旭.docx

1、礼记学记蔡礼旭礼记学记学习分享第七集 蔡礼旭老师主讲2010/10/9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尊敬的诸位长辈、诸位学长,大家下午好!我们一起学习礼记学记,今天应该也是最后一节课。而上一节课讲到,主要的重点,是让我们了解,教育是因为怎么样而兴盛,教育因为哪些不足、哪些错误的教学方法而衰败。一个教师(教育工作者),他很明白教育怎么兴盛、教育怎么衰败,他就懂得如何为人师。有了这些认知,而且要循循善诱、“和易以思”,来开导、来教育学生。“和易以思”,“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用这样的一个心境、一个引导,一般学生都很容易接受。我们看到这个“和易以思”的方法,方法能不能产生效果,还是跟教学者的心境

2、有关。我们在学校从事教育工作,常常参加研习课程,而且学校还有规定,一个学期要上多少研习课程才行,那都是几十个小时的时间。上了几十个小时的课,我们自己在教学当中,曾经用出来多少?然后用出来效果好还是不好?其实学每个东西、做每件事情,都应该事后要有一个沉淀、一个反思,才能知道学得扎不扎实,才能知道做得恰不恰当,甚至下一次能不能更好。这也是一个对事的态度,精益求精。学习也好,教学也好,他就不是一个交代的工作而已,“反正我也去上了课,反正我也教过了”。应该要深入,学到的东西有没有用出来?用出来之后效果到底好不好?不好,应该再怎么调整、怎么进步?我们学到了“和易以思”,是个教学的方式,但这个方式能不能发

3、挥很好的效果,跟一个教学者的心境有很大的关系。比方我们说“道而弗牵”,引导他,不要让他感觉好像硬拉着他、牵着他的鼻子走。那怎么达到循循善诱,让受教者很能接受,如沐春风?教学者他自己要放下控制的念头、占有的念头、急于求成的态度,他才能这么柔软。所以看着方法,方法跟心境它要相应,叫心行一如,他的整个言语行为跟心境是完全相应的。有一个故事讲到,有一个人走在路上披着一个大衣,刚好北风跟太阳看到了这个路人,当然天气也比较冷,所以披着个大衣。北风呼呼的吹,说道了,“太阳,我们来较量一下,看谁能把他身上的大衣给拿掉。”北风就说“我先来”,然后就开始一阵一阵强风刮起来了。结果这个行人看到风愈来愈大,他的衣服抱

4、得愈紧,他愈紧,北风看了就愈不高兴,就吹得愈大,愈吹他愈紧,这叫适得其反。我们面对自己的小孩、面对自己的学生,大家有没有一种感慨:这个孩子是我下最多功夫的,结果效果最差,有没有?三个孩子,四个孩子,那个最让我操心的,反而最不懂事。很有可能我们在面对这个孩子的时候,我们有很强烈的控制欲望,执着点,就拼命要把道理塞在他的脑子里。其实他已经听得两眼发直,我们还继续一直灌输、一直灌输,到最后就好像一个人吃不下,“你再吃、再吃”,他会怎么样?很简单嘛,吐出来。东西、食物如是,很多知识、学问,你硬把他塞,塞到最后他实在是消化不良,他就会排斥,他就会看到你就赶紧跑。听到妈妈的脚步声,赶紧装着在看书的样子,不

5、然妈妈要啰嗦了。所以,虽然北风吹得很强,适得其反,最后精疲力竭,只好放弃了,“不然你试试看吧。”太阳先生不慌不忙,你们什么时候看过太阳慌张了?是吧?它那个热慢慢加、慢慢加,不着急。最后不长的时间,这个行人马上“哎呀,天气真好”,就把外套给脱掉了。徐徐的阳光就好像春风化雨,人很容易接受。所以内心没有控制,很柔软,让人很舒服,这个是“道而弗牵”的内功。“强而弗抑”,这个“强”是鼓励,而不去压抑他,而不去否定他。而这个鼓励,那不是套几句话,那是真正打从内心信任“人之初,性本善”。不管这个人现在有怎么偏颇的行为,自始至终都不怀疑他的本善,这个时候的言语就非常恳切,非常让人家觉得有信心。所以,其实一个孩

6、子,他假如身边的人都看不起他,这种孩子很敏感。可是他假如碰到一个人,是相信他可以成圣贤,绝不怀疑他,绝不否定他,时时看到他就是鼓励他,这个孩子面对这个长者,他的态度会很不一样。为什么?没有人喜欢让人瞧不起他。碰到一个信任他的长者,信任他的老师,他也被唤醒善良,希望能好好的提升、表现一下。我们之前在学校带班,班上难免有一些学生,你还没见到他们,就有同事很热心,这热心加个引号,来跟你“哎呀,这个人来历不小”,怎么样怎么样,就开始讲。所以当老师的要练一个功夫,人家跟你讲这个学生哪里不好、哪里不好,右耳进,左耳出,要练这个功夫。不然一听,把它记在心上,看那个孩子怎么看都很奇怪、都不顺眼。所以人的心要像

7、镜子一样,不要落这些不好的痕迹。所以能够不否定孩子,知道那是“苟不教,性乃迁”,那是因为没有好的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是我们成人的错,不是孩子的过失,还是信任他可以好。我们这种真诚,孩子毕竟是涉世未深,他的心还是很敏锐的,他可以感觉到老师的这种真诚。所以在你面前,就会找一些表现的机会,让老师肯定。我记得带那几个学生,早上一大早来,他看我一进来,就走到我旁边,在那转过来转过去,然后看我没说话,他主动问,“老师,今天有什么事要帮忙吗?”他觉得自己有价值,在老师旁边可以做很多事。所以从言语当中、从做事当中,给他机会、给他鼓励,“强而弗抑”。不是言语是鼓励,我们当老师的人,面对每一个学生的眼神

8、,都能达到“强而弗抑”的力量。那不是当老师如此,我们现在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每一个人了解人生的真相,都知道人都有本善、都有明德,那我们也要信任一切的人,只要他有好的教育,慢慢的改过,他也可以成圣成贤。我们今天希望能成就、能利益身边的人,都能够掌握这个“和易以思”的心境跟方法,来跟我们的亲朋好友互动。最后“开而弗达”,这个“开”是启发,这个“达”是不要把话全部都讲尽了,他都没有思考,那就只是填鸭而已了。能“开而弗达”,这个也要教学者不要太急躁。有的教学的人,一开口,哒哒哒哒就停不下来,像机关枪一样。教学要善于用心观察,看学生他在听的过程当中,他有没有思考?他有没有领受?这个时候边讲,看他的眼睛,可

9、以了解到他吸收的状况好不好。比方,我们讲得太快了,然后他的眉头就会开始皱起来;你稍微放慢了,他就有点和缓下来了。不能一个教学的人,讲到人家口吐白沫,他还继续讲。人家倒下去,再把他拉起来,拿一盆水冲下去,是吧?真的,我们有时候在一起谈话,一个人话特别多,哒哒哒哒,旁边的人都“啊”(打呵欠),他还继续讲,愈讲愈来劲。这个都没有很好的结这一个缘分,待会大家假如“啊”,我们就下课。当然,很多方法它不是固定的,人家已经听得都快睡着的时候,你可以下课,也可以讲讲故事,是吧?这个就要在每一次教学当中,察觉自己的不足,“学而后知不足,教而后知困”。一个教学的人,第一次讲课睡了三分之二,下一次目标就是二分之一,

10、慢慢进步。而一个人他对于我们所谈的道理能不能受用,是他有没有贯通这个道理,而不是说你把理给他讲完了,就达到效果了,不是这个逻辑。所以我们有时候都会说,“我都跟他讲过了”,请问我们讲的时候,他的眼睛告诉我们听懂了吗?而且这个“开而弗达”,还要不强求,今天讲,看他不能完全领会,也不着急,下次再讲,很有耐性。人没有耐性,要“开而弗达”,不容易,都会很急躁。等待机会,“当其可之谓时”,刚好一个机会点,点这个道理特别适合。抓住这个时间点引导,点到为止,让他自己思考,想通了。他自己想通的,那个道理就留在他的心中,那个不是知识,那是他的体悟,那是他的智慧。所以这个时代的教育,好像觉得学愈多愈好,然后拼命装知

11、识进去,十几年的岁月走过去了,我们都塞了不少东西。请问大家还记得多少?拼命塞。这个就好像吃东西,拼命吃,最后会怎么样?吃坏肚子,全部排掉了。而领悟的东西,一辈子都不会忘,所以孔子里面给我们引导的观念,我们记忆都很深刻。我们前不久,才一起学习论语里面的有关学习的经句。请问大家,印象最深的记得哪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还有没有?“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夫子譬喻学习就好像要造一座山,只剩下一抔土还没有运上去,我们就放弃了,那还是没有做成,学问不能半途而废。都是善用譬喻跟生活结合,让我们体会得很深刻。所以教育绝不能跟生活给脱节开来。那我们之前也跟大家讲到,用了凡四训里面的一段,云谷

12、禅师非常善于引导教学,教得很好。他不只是教小孩,他是给一个读书人引导,给他鼓励,给他思考,确实很善于教育。佛陀是印度的圣者,东方是孔子,西方耶稣基督,印度有佛陀。佛陀在世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刚好遇到一群孩子在玩耍,结果远方来了一个工人,他专门在帮这个村落清理大便的。结果他人还没到,小朋友都知道了,因为那味道很重。结果当下,小孩子有的在玩花,“哇,我的花都臭了”,觉得他很扫兴。当下有的就拿起石头扔这个工人,这个工人叫尼提,就扔他。佛陀看到这个景象,就像我们今天看到一群孩子在这样对待一个叔叔,请问大家该不该教育?该教育,怎么用“和易以思”呢?当下因为那个石头一个一个扔过去,尼提很难受。突然,佛陀看到

13、这个情景,就走到尼提的面前,对着孩子讲,“孩子,不可以这样,住手。”走过去的时候,石头也落在佛陀的身上。结果尼提,他们在印度,他们是四个阶级,属于奴隶阶级。佛陀,在那个时代连国王都向他学习,他是个很好的老师。而尼提是奴隶阶级,是最下等的,所以他一看到佛陀帮他挡,他就很难受。然后佛陀说,“来,你过来。”他双手都是用粪便的,他就更难过了,“佛陀,你不要再接近我了,我会把你给弄脏。”结果,佛陀一点都没有嫌弃他,赶紧把他请过来,然后对他说,“我听说,你不是说要听我说法吗,今天就是机会了。”就把他带过来。结果那一群孩子也很敏感,看到大人来了,因为他们不认识佛陀,看到大人来了,又拿石头丢人,其实孩子还是有

14、良心,知道这样做还是不对,正想开溜。佛陀就,“小朋友,你们过来。”其中一个小朋友说,“叔叔要骂人了。”结果佛陀说,“我是跟你们讲个故事。”一说讲故事,就有一些孩子很喜欢听了。所以这个时代教书,不会讲故事还不行,是吧?教学者,我们说因材施教,必须讲得让他比较容易接受,比较容易专注。那故事,现代人他就比较容易听,大家其实不相信都可以做试验。比方,你跟亲朋好友在谈话,你讲道理讲了十分钟,一定有人开始梦见周公了,你可以做试验做看看。不然我们现在来做试验好不好?你一定要讲讲生活上的例子、故事,人精神就比较振奋。所以大家也别怪,为什么现在人怎么听一下道理就想睡觉?因为从小听太多了。假如今天讲道理的人,自己

15、德行很好,都做到了,那听的人会肃然起敬。假如爸爸妈妈老师讲一堆道理,自己也没做好,愈听愈想睡觉,提不起敬,他提不起恭敬的态度。所以讲道理,一般的人就想睡了,就是反映我们这个社会太缺榜样了,太缺言行一致的人。所以人一听到道里,就觉得:不现实,做不到,不想听了。比方说,今天假如师长现在到了,大家想象一下,你们要配合一下。师长在这里讲两个小时的道理,大家都是眼睛瞪得大大的,“我是做梦吗,居然可以碰上”,都不会打瞌睡。为什么?肃然起敬。今天我假如讲十分钟这个还是“行有不得,反求诸己”,问题还是在自己身上。所以当下,这个孩子本来要开溜了,佛陀善巧方便:“你们有没有听过一个大蛇的故事?那一条蛇长到了可以从这个屋子绑到那个屋子。”小朋友说,“哇,蛇这么大。”“结果这一只蛇走啊走啊,这个蛇头领着这个蛇尾。突然有一天蛇尾就说了,阿头(他称这个蛇头叫阿头),阿头,怎么都你走在前面,今天不管,我走前面,你走后面。阿头讲了,不行,我有眼睛可以看前面,你走前面都不知道东西南北了,不行不行,我走前面。阿尾说了,那你试试看吧,你能走你走吧。结果阿头往前,走不动了。因为这个阿尾绑在树上,不肯让他走了。啊,全身无力,好好好,你走前面吧。结果这个蛇尾走前面,蛇头跟着走,撞得满身是伤,最后掉到火山岩里面去了。”佛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