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29.53KB ,
资源ID:240666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40666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完整word版校本教案论语学而篇第一.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完整word版校本教案论语学而篇第一.docx

1、完整word版校本教案论语学而篇第一校本教案 论语 学而篇第一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原文】 11 子曰(1):“学(2)而时习(3)之(4),不(5)亦说(6)乎?有朋(7)自远方来,不亦乐(8)乎(9)?人不知(10),而不愠(11),不亦君子(12)乎?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本节内容,在生活中践行。2、背诵本节内容。教学过程一、出示原文1、学生练读 2、领读二、【注释】 (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论语书中的“子曰”,都是指孔子说的。 (2)而:连词,用在两个动作之间,表示连续的动作. (3)时习:“时,时间词用于谓语前,做状语,即“按时、时时”之意。“

2、习”,温习、练习、反复实践。 (4)之,代词,表示动作对象。 (5)亦,也,也是。 (6)说:音,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7)有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8)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9)乎:疑问语气助词,相当于现代语的“呢或“吗。 (10)人不知:此句不完整,缺少宾语.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11)愠:音,恼怒,怨恨。 (12)君子:论语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具有较高道德修养、具有理想人格的人。 二、【译文】 孔子说:“认真地学并按时练习,这不是令人高兴的事情吗

3、?有朋友从很远的地方来(共同切磋学问),不也是很快乐的事情吗?如果自已的才能不被别人所了解,我也不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行的君子吗? 三、【评析】 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总之,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这些思想主张在论语书中多处可见,有助于对第一章内容的深入了解。 四、学生背诵教学后记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原文】 12 有子(1)曰:“其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3),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5)。君子务本(6),本立而道生(7)。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8)?”

4、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本节内容,在生活中践行。 2、背诵本节内容。教学过程一、出示原文1、学生练读 2、学生领读二、【注释】 (1)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 (2)孝弟:孝,指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即尽心奉养父母,顺从父母的意志;弟,同“悌”(音),指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即对兄长要尊敬,服从。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 (3)犯上:犯,冒犯、抵触、违反。上,指上位的人. (4)鲜:音,少的意思。论语书中的“鲜”字,都是如此用法. (5)未之有也:此为“未有之也”的倒装句型.古代汉语的句法有一条规律,否定句的宾语若为代词,一般置于动词之前。 (6

5、)务本:务,专心、致力于。本,根本. (7)道:在中国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种含义.此处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及其在实际生活的体现。简单讲,就是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 (8)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伦理道德准则。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还有一种解释,认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 三、【译文】 有子说:“一个人如果能践行孝顺父母、顺从兄长的美德,而喜好触犯上级的,这种人很少。不愿触犯上级,却喜好造反的,这样的人从来没有.领导者治国就是要抓根本,根本树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产生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的美德,就是仁的根本啊!

6、四、【评析】 有若认为,人们如果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对兄长顺服,那么他在外就可以对国家尽忠,忠是以孝弟为前提,孝弟以忠为目的。儒家认为,在家中实行了孝弟,统治者内部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的事情;再把孝弟推广到劳动民众中去,民众也会绝对服从,而不会起来造反,这样就可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 孝悌是仁的根本,对于理解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哲学、伦理思想非常重要.春秋时代,周天子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余庶子则分封为诸侯,诸侯以下也是如此。整个社会从天子、诸侯到大夫这样一种政治结构,基础是封建的宗法血缘关系,而孝、悌说正反映了当时宗法制社会的道德要求. 孝悌与社会的安定有直接关系。自春秋战国以后的历代封建统治

7、者和文人,都继承了孔子的孝悌说,主张“以孝治天下”,汉代即是一个显例。他们把道德教化作为实行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把老百姓禁锢在纲常名教、伦理道德的桎梏之中,对民众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产生了极大影响,也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刻影响. 五、学生背诵教学后记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原文】 13 子曰:巧言令色(1),鲜(2)矣仁。”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本节内容,在生活中践行。2、背诵本节内容.教学过程一、出示原文1、学生练读 2、学生领读二、【注释】 (1)巧言令色:朱熹注曰:“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说人。”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但此处应释为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2)鲜:少

8、的意思。 三、【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孔子和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仁,仁的表现之一就是孝与悌。这是从正面阐述什么是仁的问题。这一章,孔子讲仁的反面,即为花言巧语,工于辞令。儒家崇尚质朴,反对花言巧语;主张说话应谨慎小心,说到做到,先做后说,反对说话办事随心所欲,只说不做,停留在口头上。表明,孔子和儒家注重人的实际行动,特别强调人应当言行一致,力戒空谈浮言,心口不一。这种踏实态度和质朴精神长期影响着中国人,成为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华内容. 四、学生背诵教学后记第四课时教学内容【原文】 14 曾子(1)曰:“吾日三省(2)吾身:为人谋而不忠(3)乎?

9、与朋友交而不信(4)乎?传不习乎?”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本节内容,在生活中践行.2、背诵本节内容。教学过程一、复习1、找学生背上节内容2、说一说:巧言令色的含义3、检查预习情况(1)、指名读第四节(2)、看看有没有会背的呢?(找学生背)二、新课1、出示原文曾子(1)曰:“吾日三省(2)吾身:为人谋而不忠(3)乎?与朋友交而不信(4)乎?传不习乎?” (1)、学生练读 (2)、领读(学生)二、【注释】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音)字子舆,鲁国人,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省(音),检查、察看。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

10、次。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5)传不习:传,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三、【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检查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出主意,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不是及时的温习了呢?” 四、【评析】 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而本章所讲的自省,则是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 在春秋时代,社会变化十分剧烈,反映在意识领域中,

11、即人们的思想信仰开始发生动摇,传统观念似乎已经在人们的头脑中出现危机。于是,曾参提出了“反省内求”的修养办法,不断检查自己的言行,使自己修善成完美的理想人格。论语书中多次谈到自省的问题,要求孔门弟子自觉地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加强个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改正个人言行举止上的各种错误。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因为它特别强调进行修养的自觉性。 在本章中,曾子还提出了“忠”和“信的范畴。忠的特点是一个“尽”字,办事尽力,死而后已。“尽己之谓忠”。“为人谋而不忠乎,是泛指对一切人,并非专指君主.就是指对包括君主在内的所有人,都尽力帮助。“忠”在先秦是一般的道德范畴,不止用于君臣关系.汉代以后逐渐将

12、“忠演化为“忠君,这既与儒家的忠有关联,又有重要的区别。“信”的涵义有二,一是信任、二是信用。其内容是诚实不欺,用来处理上下等级和朋友之间的关系,信特别与言论有关,表示说真话,说话算数。这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石。 五、学生背诵教学后记第五课时教学内容【原文】 15 子曰:“道(1)千乘之国(2),敬事(3)而信,节用而爱人(4),使民以时(5)。”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本节内容,在生活中践行.2、背诵本节内容。教学过程一、复习1、指名背第四节内容2、解释“吾日三省(2)吾身:为人谋而不忠(3)乎?与朋友交而不信(4)乎?传不习乎?” 二、新授:(1。5)出示原文(板书)1、学

13、生练读 2、领读三、【注解】 (1)道:作动词用,治理的意思。 (2)千乘之国:乘,音,意为辆.四马一车,称之为一乘,车上甲士3人,车下步卒72人,后勤人员25人,共计100人。千乘之国,指拥有1000辆战车的国家,即诸侯国。 (3)敬事:敬字一般用于表示个人的态度,尤其是对待所从事的事务要谨慎专一、兢兢业业。 (4)爱人:古代“人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别。广义的“人”,指一切人群;狭义的“人”,仅指士大夫以上各个阶层的人.此处的“人”与“民”相对而言,可见其用法为狭义. (5)使民以时:时指农时。古代百姓以农业为主,这是说要役使百姓按照农时耕作与收获. 四、【译文】 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千

14、辆兵车的国家,应该慎重决事以取信于民,节省开支以爱怜其民,役使百姓要在农闲时节”. 五、【评析】 孔子在本章中所说的话,主要是对国家的执政者而言的,是关于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他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要求统治者严肃认真地办理国家各方面事务,恪守信用;节约用度,爱护官吏;役使百姓应注意不误农时等。这是治国安邦的基本点. 康有为说,孔子的学说是“爱人,泛爱一切人。但本章里所说的“爱人”则非此意。他所说的“人”不是百姓,而是官吏,是有地位的人;而“民”才是百姓,是被治者役使的对象.可见,“爱人”不是爱一切人,而只是爱统治集团中的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的思想是合理的,反映了孔子的社会思想。但这与“

15、爱人”与否则无太大干系。从另一个角度说,孔子这里是为统治者治理国家、统治百姓出谋划策。 鲁迅曾经指出:“孔夫子曾经计划过出色的治国的方法,但那都是为了治民众者,即权势者设想的方法,为民众本身的,却一点也没有。”(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这是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看待孔子治国方略的。因而颇具尖锐性. 六、强化记忆、背诵(学生之间交流)七、课堂总结(说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呢)教学后记第六课时教学内容【原文】16 子曰:“弟子(1),入(2)则孝,出(3)则弟,谨(4)而信,泛(5)爱众,而亲仁(6),行有余力(7),则以学文(8).”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本节内容,在生活中践行。2、背诵本节内容。教学过程一、复习1、找学生背第五节2、解释:道(1)千乘之国(2),敬事(3)而信,节用而爱人(4),使民以时(5)。(学生提问学生回答) 二、新授:出示原文(教师板书)16 子曰:“弟子(1),入(2)则孝,出(3)则弟,谨(4)而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