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6 ,大小:58.91KB ,
资源ID:2370063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370063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民论坛.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民论坛.docx

1、人民论坛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温暖”怎么送才“保暖”岁末年初,各地各部门掀起“送温暖”热潮。本来,在辞旧迎新的节点上,给贫困群众、弱势群体送钱送物,带去党和政府的关心,让寒冬里的他们切实得到一些帮助,欢度节日,展望来年,确实是一件暖人心、解民忧的好事,广大群众是欢迎的。然而,现实生活中,有一些“温暖”没有送好,反而送得让人窝心,值得反思。譬如,有的在“送给谁”上下功夫,临行前一纸通知要求下面报人选,甚至“精心选点”,要求“住址靠近路边、被访者会说话”;有的在“送个啥”上犯迷糊,大都是一桶油、一袋米、一个信封装着钱,千篇一律一送了之;有的在“怎样送”上铆足劲,详尽“安排”和精心“导演”之后,慰问车

2、队浩浩荡荡,随行人员前呼后拥,闪光灯不停闪烁这样的“送温暖”,或送非所需,或走样变味,折射出少数干部工作飘浮、形式主义等不良工作作风,在理念和行为上并未真正贴近群众、服务群众。如果“送温暖”异化为“秀温暖”,不仅寒了需要温暖的百姓的心,也削弱了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瓜子不饱暖人心”,群众心中有杆秤,称出的不仅是“温暖”的成色,也称出了干部为民执政的分量。“送温暖”的行动,不在钱物多少,关键是真心实意,尽可能为老百姓排忧解难,让他们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送温暖”的真谛,更在于通过这种行动,既让困难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又让干部从中了解百姓

3、疾苦、掌握群众期待,从而更好地开展工作。“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送温暖”活动,正是干部体察民情、了解群众疾苦的重要渠道。困难户的情况各不相同,只有先行调查摸底,问“需”于民,量身定做予以个性化帮助,才能把准“送温暖”活动的脉搏,把“温暖”实实在在地送到困难群众的心坎上,才能帮助困难群众摆脱贫困状态,获得自我改善、自我发展的能力。下基层“送温暖”的各级干部,如果都能真正深入到群众家里嘘寒问暖、“看粮袋、揭锅盖、摸被褥”,如果都能仔细了解群众致贫的原因、帮助他们寻求从根本上脱贫解困的途径,“一次性温暖不保温”之类的抱怨就会少起来,群众就会从这种真心实意的“温暖”中感悟出干部的民生情怀

4、,激发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干群凝聚合力,开创美好新生活,这才是持久暖人的“大温暖”。“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任何时候,干部都应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多到街巷田间想问题,多与困难群众交朋友,身处“庙堂高处”,不忘“白云深处”,用真心真情去“送温暖”,用真抓实干去“造温暖”,这样的“温暖”才能“保温”,久久温暖群众的心。我们的社会,也会因此春意盎然,和谐进步。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怀着火热的耐心”新年伊始,朋友从国外寄来贺卡,在他自己创作的一幅“山野晨曦”画作旁题了一行字,那是法国诗人兰波的诗句:“只要我们怀着火热的耐心,到黎明时分,我们定能进入那座壮丽的城池”“火热的耐心”,

5、多么美妙的字眼,多么深邃的意境!既蕴涵着对未来的信心,对事业的执著,澎湃着生命的激情,又包含着冷静、坚韧和理性等精神元素。迎接挑战,开创未来,需要火热的激情,也需要养点静气和耐心。前者给人以开拓进取的锐气,敢为人先的勇气,势如破竹的豪气;后者让人头脑清醒,心态平和,不急不躁,在耐心的等待中积蓄力量,在冷静的思考中从容应对,在反复的比较和选择中理智前行。有人说,激情是文学家、艺术家头上的光环。英国著名诗人拜伦称激情为“诗的粮食,诗的篝火”。其实,激情绝非文学家、艺术家的专利,任何人在工作中都需要激情。雷锋“对待工作像夏天般的火热”的执著,王进喜“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情,郭明义

6、“只要一走上工作台,我就会无比兴奋”的状态,都是对工作热爱、对事业充满激情的生动体现。有了这种对工作和事业的激情,就能激发人的巨大潜能,创造出一流的工作业绩;同时,激情还像一个磁场,能影响和带动周围的人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在向激情获取人生动力的同时,还应向耐心索取力量和智慧。耐心是什么?耐心是滴水穿石的坚韧,是猛虎狩猎的等待,是蜜蜂酿蜜的积累,是禾苗拔节的希冀。古人曰:“凿不休则沟深,斧不止则薪多。”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是成功成才的重要素质。凡成大事者不在力量大小,而在于有耐心、有恒心。“企者不立,跨者不行。”生活是需要耐心的,成功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伟大是由耐心堆积而成的。做什么事都急吼吼

7、的,总想一口吃个胖子,一锹挖个深井,省略过程直奔主题,不再有从容的心态去做事,不愿耐下性子多做打基础的工作,到头来,终归是难以成就一番事业的。在很多时候,耐心表现为性格和处事方式,殊不知它也是一种生存智慧和人生态度。耐心不是对命运的屈服,不是消极的等待,更不是胆怯畏缩,而是一种深谙事物发展规律的自信,一种把握自身命运的成熟,一种驾驭机遇的智慧,是坚定理想信念后的沉勇,是明确目标追求后的执著。激情澎湃固然可贵,但若缺乏应有的耐心,就有可能导致激情的滥用,做出种种违背规律的不理智的事情。激情只有被注入了耐心的元素,才能拥有一双慧眼,把缤纷的事物看得更真切、更明白,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才能增添干事

8、创业的韧劲,向着既定的目标,不轻言放弃,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一步一步迈入成功的殿堂。“春信迢递花不断”。新的一年,愈加蕴含着浓浓的春意,愈将洋溢着激荡的春潮。无论面对成绩还是问题,面对顺境还是逆境,面对机遇还是挑战,我们都需要有“火热的耐心”,需要有攻坚克难的勇气和智慧。“前路崎岖君勿虑,扬鞭更上青云去。”只要我们远离浮躁,耐下心来,抓紧做好规划中的每一件事,抓紧现实中的每一分钟,热情加冷静,实干加巧干,“到黎明时分,我们定能进入那座壮丽的城池”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指挥棒”与政绩观山东济南市商河县是个欠发达县,以前按经济总量排座次,在济南市10个区县中经常垫底,干部群众总觉得矮人半截

9、。然而不久前,商河由于重视解决民生问题,群众满意度较高,在全市年度考核中夺得二等奖。这样的成绩,既是当地干出来的,也是“考核出来的”:在济南市制定的考核评价办法中,地区生产总值的指标权重如今只占5%左右,对社会民生类指标的考核权重则达到30%,商河沾了新考核制度的光,对其他只重地区生产总值数字的地方也是个鞭策。有什么样的指挥,就有什么样的演奏;有什么样的考核评估,就有什么样的干部行为。商河县“成绩单”的变化告诉我们,考核是根“指挥棒”,上级的考核评价,指引着基层干部群众的工作重心和努力方向,也是干部政绩观的构建模型。政绩观,是干部对如何履行职责、去追求什么样的政绩的根本认识和态度。看干部的作为

10、,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有之,一心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的有之,但也有一些人一味追求GDP,人的需求、权利、幸福被遮蔽或淹没在冷冰冰的数字后面,人民有难毫不心动,资源浪费毫不心疼,虚报夸大毫不心虚。错误政绩观的产生,与特定的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缺乏健全、科学的政绩考核评价制度有关。如果政绩与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数字报表等紧密相关,而与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群众幸福和评价等关系不大,又如何指望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事实上,作为管理科学的一部分,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估考核制度,在我国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一个值得注意的新动向就是,与山东济南类似,越来越多的地方把百姓的“幸福指数”引入

11、考核体系。在河南省平顶山市,有两名乡镇党委书记因“群众幸福指数没有提升”而未能通过组织部门的考核。在江苏省江阴市,围绕“个个都有好工作、家家都有好收入、处处都有好环境、天天都有好心情、人人都有好身体”,制定了相应的指标体系和量化标准,形成了干部为群众“谋幸福”的现实动力。科学的干部考核体系,不变的是以人为本,变化的是因地制宜。各地发展要根据实际各显神通,考核同样不能搞一刀切。以种桃为特色的乡镇,偏要用种苹果的标准来考核它;农业大县,偏要用工业指标来要求它,干部当然干不好,吃不消,甚至想出种种“雷人”的招数来应付上级。考核评价不能简单取决于长官意志,不是拍脑袋决策,也不是上下级利益博弈的产物,而

12、应该有相对的独立性和专业性,一些地方尝试引入第三方评价就很有探索价值。在考核评估中,群众满意度评价的权重越高,干部的政绩观就越端正,建设服务型政府也就越能落到实处,当地群众的幸福指数也就会越高。科学的考核评价制度,给干事创业者以广阔空间,给改革和探索以更多可能,也给干部树立了正确导向,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力。这也启示我们,激励干部干一番国家需要、群众期盼、社会认可的事业,思想政治教育固不可少,但有力的制度保障其实更关键。人民日报人民论坛:历史应该如何“重新思考”现在从过去演化而来,不懂得过去,就无法理解现在。故而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审视历史,以求发现其新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所思考的历史,几

13、乎都是前人思考过的。在很大程度上,我们今天所能做的只是对其“重新思考”而已。也惟有“重新思考”,我们才能不断发现历史的价值。党史专著苦难辉煌就是个好例子。这本书出版不到两年,已印刷了18次,印数达到50万册。这本书的特色或者创新之处,就是把党和军队历史放在国际大背景下描绘,从追寻国家命运和民族命运角度来研究中国革命史。有网友评论,读这本书能避免因走得太快太急而忘掉了当初我们出发的理由,可以增添自己奋斗的动力。事实上,当代人永远不可能回到“纯粹的过去”,至多只能回到“当代人理解的过去”。这也决定了历史不像古董,能一代又一代以基本不变的物质形态传承下去,而是需要借助“重新思考”薪火相传。当然,这种

14、“重新思考”,不是把历史作为任意拿捏的“玩偶”,故意站在前人思考对立面“标新立异”,或从实用主义出发颠覆前人结论乱“翻案”,或把今人观念强套在古人身上随意阐发,而是用历史唯物主义态度回望历史长河,准确把握深埋于历史尘埃中却具有生命力的历史真相、文化精华、精神实质。发现历史的价值是一种创新。首先在于吃透“本义”,历史是客观存在,有其特定内涵和本质意义,“重新思考”并非“重估一切价值”,而是在继承中取舍和提炼。其次在于吃透“他义”,因历史局限性,前人思考中往往是正确与谬误并存,故而对前人认识,也要放出眼光“拿来”。其三是拿出“我义”,在“本义”和“他义”基础上,对历史文化作出准确解读。也只有这“三

15、义”有机结合,才有可能在还原历史本来面貌中揭示本质,在不断发现历史新价值中启示当今。如今,历史文化越来越热了,这本是好事,但其中有些倾向也令人担忧。比如不分精华糟粕,过度渲染帝王将相们烛影摇红、宫闱秘闻、煮豆燃萁、勾心斗角的稗官野史;或不管史实,片面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大做历史人物翻案文章以哗众取宠;或将历史文化名人及重大历史发明创造恶搞到底。无论是曲解误读戏说历史,还是歪批阉割恶搞历史,都已不是在“重新思考”中发现历史的价值,而是在混淆是非,搞乱价值观。发现历史的价值离不开质疑。人类难免有偏见,有质疑才能不断消除偏见,接近真理性认识。质疑实际上是对假定前提进行检验,如果没有这种检验,认识

16、就会陷入僵化。但质疑是对思维定势怀着戒心,同时设想现存问题的各种可能答案并小心求证。“想当然”或“对着干”式审视历史不是质疑,是走极端,而极端往往通向愚蠢,又哪里还能发现历史的价值。“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善于向后看,才能正确向前看。向后看得远看得真,才能向前走得更远,做出准确抉择。由是,以敬畏之心“重新思考”,不断发现历史的价值,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化建设,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应当成为一种文化自觉人民日报人民论坛: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前不久,美籍华裔科学家丁肇中到中山大学访问。面对记者的一系列提问,他“一问三不知”。因为这15年来他“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在宇宙间寻找反物质。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

17、,一位令人敬仰的科学家“一问三不知”,这似乎有点不可思议。然而,他的“不知道”却给我们留下一个珍贵的启示:一辈子用心做好一件事。据丁肇中自己说,他100%的时间都在实验室度过,只做实验。跟他一起工作的有600多位教授,丁肇中的唯一要求是只谈论与物理有关的内容,其他事情他都不了解。一辈子用心做好一件事,这个标准似乎有点低。但真正做得到、做得好的又有几人呢?现如今,科研人员的职称越来越高,但很多人直接参与科研的时间越来越少。有人这样戏称一些科研人员“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去开会的路上”,“不在走穴讲课,就在走穴讲课的路上。”在一些高校,一提到搞科研似乎就是为了写论文,写论文就是为了评职称。于是造假案、

18、抄袭门、学术腐败案频频曝光,科研人员建立在专业知识之上的公信力和形象严重受损。有网民说,曾经,专家和教授是多么令人肃然起敬的称号,高校、研究所更是社会的精神高地和净土。然而,在学术丑闻频出的现实面前,这片高地和净土正面临被污染的危险。心无旁骛,聚精会神,一辈子用心做好一件事,是一种多么可贵的精神!莱特兄弟为了让飞机能离开地面,一辈子都没有结婚。他们幽默地说:“我们没有时间既照顾飞机,又照顾妻子,一生只能干好一件事。”“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以其毕生的信念和精力,将一颗赤诚的“中国心”永远镌刻在祖国的万里长空。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自从投身发动机事业之后,一天也没有改变努力的方向。不研

19、制出自己的发动机,死不瞑目!”这种坚忍和执著,是滴水穿石的意志,是百折不挠的勇气。我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中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王选,我国医学外科界公认的“宝刀”裘法祖等等,许多科学巨匠,无不倾其所有,毕其精力,“用心做好一件事”。在他们的身上体现了两个字:用心。“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志向远大、坚韧不拔,看名利淡如水,视事业重如山,扎扎实实干工作,默默无闻作贡献,是一种崇高的境界。如果,一个人一辈子能脚踏实地用心做好一件事,其实就是了不起的成功。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敏感问题”躲不得时下一些公众人物说话行事,都不敢触及社会

20、敏感问题。一些同志,面对敏感问题,总是如蛇行一般七绕八弯,能躲则躲。也难怪,有道是“祸从口出”,在敏感问题面前,稍不留神,就可能惹来麻烦,避而远之就成了一些人的万全之策。然而,社会敏感问题,往往与民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比如物价、房改、企业兼并、管理机关变动等等。有些敏感问题还事关社会风气、社会诚信,甚至关涉到群众生存、健康等,如药品食品安全、农民工工资拖欠等等。这些问题并不会因为我们害怕就不发生,或者发生后见人们害怕,便偃旗息鼓,恰恰相反,有些问题你越是怕它,它还往往越是找上门来。经验不止一次地告诉我们,对于社会敏感问题,采取遮掩、躲避的办法,往往很容易错过解决问题的时机,导致更大的社会问题

21、发生。相反,如果能积极预防,及早介入,而不是害怕回避,反而能赢得主动,使问题解决得更圆满。其实,在敏感问题上,遮掩、躲避,不仅不明智,也很不现实。越是敏感问题,民众越是想了解它,关注它。在信息社会,那些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往往难以回避。如果在这些问题上总是遮掩回避,还极容易引起民众的误解,让人觉得干部隐情多,不够光明磊落,这样怎么能得到群众的好感和支持理解呢?问题越是严峻复杂,越要面向群众,加强沟通,及时披露信息,满足民众的知情权,为民众释疑解惑。需要指出的是,问题敏感的时候,也往往是人缺乏理性的时候,民众情绪可能容易失控。但好比治水需要顺着来一样,越是这样的时候,越要加强对民众情绪的疏导

22、。躲避敏感问题,使民众没有倾诉的对象,等于是对情绪的一种消极堵塞,往往加剧群众的不满情绪。敢不敢触及敏感问题、解决敏感问题,考验着一个干部的工作水平与能力。敏感问题矛盾性强,涉及面广,甚至往往是多种矛盾相互交织。没有一定的工作手段,要应对好处理好,自然是不容易的。一些人之所以惧怕敏感问题,就是害怕自己应付不来,怕陷入尴尬,收不了场,下不了台。这也就是领导干部为什么必须有学识、有水平、有能力的道理所在。越是敏感时期、敏感地方,越是需要领导干部去面对。领导干部是什么?是群众的领头人、主心骨。如果在敏感问题面前,领头人、主心骨明哲保身,缺乏主见,缺乏立场,缺乏魄力,这也是一种失职。人民日报人民论坛:

23、干部之德重在“怎么考”“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德是选拔干部的核心和首要标准。一个时期以来,各地围绕干部“考德”课题作了不少探索。但焦点往往集中于“考什么”,而对“怎么考”的关注和实践还不够。在当代社会,人们对干部、人才评价标准日趋多元的情况下,大家对干部“德”的范畴亦多有定见、不乏共识。其中,久已纳入人们视野的就有政治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私德。而在德的这么多概念的集合里,包含有哪些具体内容,见之于制度,明之于人心。前段时间,曾在网上引起过热议的“孝养父母”、“忠诚配偶”等内容,实质上就是引入传统道德、家庭美德,丰富考德的选项。另一方面,知易行难,贵在力行,如何将纸上的“细条

24、条”变成选人用人的“硬杠杠”,怎样把干部德的表现情况考实、考准,这是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需要用心探索破解的关键所在。考察干部之德,犹如用多棱镜观物,每一个角度都呈现一个侧面,不同的侧面组成了真实的全貌。干部考德,不是“单打一”,应是“多打一”,贵在多角度、全方位地审视干部。从成长轨迹看干部。所谓“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三岁一看,到老一半”,一个人的德性,是在长期成长过程中形成的,其道德品性、行为规范如何,一般都会在各自人生路上留下特定轨迹。“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认识一个干部,既要看他的现在,也要了解他的过去,从中辨析干部的道德品质。若只凭一次发言、一次会面、一次演讲便轻

25、下结论,难免会看走了眼。以群众眼光评干部。干部德的表现有其特殊性。一个干部在工作场合、在公众面前,与其在私密场所、在小众范围的表现,可能判若两人;有的干部台上说的和台下干的、对他人的要求和对自身的要求,有时也迥异。这就需要我们在考察中尽可能地延伸触角、扩大范围、广开言路。尤其对干部八小时以外的表现、对干部公职管辖范围以外的表现,要力求多找知情人听知情话。有时还要善于从看似不经意的片言只语中听出“弦外之音”,更要不惜从民间的闲言碎语中追踪事实真相,通过各种民主、公开的方式,搜集、了解、综合基层干部群众的评价意见。靠常态监测管干部。对干部德的考察了解,不能总是临阵磨枪,总是寄希望于干部提拔前的一次

26、考察就能搞准。既然干部标准“德为先”,那么在平时就对干部德的表现作经常性的跟踪了解,平时就重视干部成长过程的介入监督,就应成为组织部门准确了解、随时掌握干部德的情况的主动作为,成为组织部门日常工作的应有安排。常态监测不仅利于组织对干部德的表现的掌握更及时、更直接,而且对干部在平时就注意养德、正德,也是一种无形的鞭策。考察干部的德,说到底还是要建立在熟悉干部、了解干部、从严要求干部的基础之上。“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如果我们的领导同志和组织部门平时勤往下走、勤与民谈、勤向众问,在考察时又能出以公心,注意倾听求证,那么,把干部的德考实、考准,还是不难做到的。人民日报人民论坛:“历史就是

27、我们的一切”如今,一些人在刻意戏说历史、歪曲历史、重构历史,特别是对党的历史人物进行解构,甚至亵渎。这是对党史的不敬畏。列宁讲,忘记历史等于背叛。从这个意义上讲,不敬畏党史,也是一种背叛。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恩格斯说:“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共产党的历史,就是共产党人的一切。党史里写着共产党人的灵魂,指引着将来的命运。对待党史,我们当怀着一颗敬畏心。敬畏党史,才会主动学习党史。古人云:“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培根言:“读史使人明智。”历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智慧学。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既是一部波澜壮阔的革命史、一部艰苦卓绝的斗争史,又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史、一部开天辟地的发展史。早在

28、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指出:“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党的历史里有创新理论、有丰功伟绩、有光荣传统、有经验总结、有深刻教训,是我们取之不尽的精神宝库和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法国年鉴学派大师吕西安费弗尔说过这样一句话:在动荡不安的当今世界,唯有历史能使我们面对生活而不感到胆战心惊。党史书写着我们的昨天和今天,预示着我们的明天,它告诉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使我们心有所依,情有所归。现在一些党员干部信仰缺失,很大程度是对党史了解掌握的缺失,对党的经验教训汲取的缺失,对党的光荣传统继承的缺失。近年来,一些党员干部“雷语”不断,有的无知:“你是替党说

29、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有的狂妄:“你知道我是谁吗?!我是局长”;还有的叫嚣:“把我放了,给你600万”。此种表现,就是不敬畏历史,不敬畏人民。我们党的成长壮大,人民是靠山,作风是保证。共产党的干部正是以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起家,以廉洁自律为本,而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拥护和爱戴。把党和人民割裂开来,为了个人利益恣意妄为、贪赃枉法,就是背离党的历史,违背党的宗旨,败坏党的作风。党的历史教会我们如何为官、如何做人,不敬畏党史,就会丢失为官做人的根本,遭到历史的唾弃。敬畏党史的人,才能自觉为之奋斗,最终才能创造历史、改变历史。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本着对历史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改变

30、了历史,创造了新中国。焦裕禄、孔繁森、沈浩等共产党人,继承党的优良传统,把党的事业看得高于一切,带领人民创造了卓越的业绩。还有很多党的优秀干部,像郑培民、王瑛等,他们都怀着对党史的敬畏之心,书写着历史、改变着历史、创造着历史,在党的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留下了很好的口碑、不朽的丰碑。他们是真正的共产党人,是中国的脊梁。瞿秋白说,人爱自己的历史,好比鸟爱自己的翅膀,请勿撕破我的翅膀。每一个人都要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品格,党的历史更需每一个共产党人去敬畏、去珍惜、去创造。如此,我们的党史才会更加光彩夺目。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摩托妈妈”带来的不能只有感动在浙江温州打工5年,梦见在重庆的6岁儿子全身

31、是血与老鼠争食而不安,独自骑着摩托车6天狂奔2000多公里归家探子一位年轻母亲未加思考的“本能”之举,又一次让我们感受到了母亲的坚强勇敢,母爱的巨大能量。如果我们整个社会,能共同被什么事情深深打动,那么母爱,绝对是这个时代里最能温暖人心、触动深情的那一种。说“摩托妈妈”李春凤的故事是“又一次”,就是因为,在以往的几年里,已经有不少母亲,以她们最低微的身份,最淳朴的表情,最平实的动机,最自然不过的举动和表达,告诉了我们什么是伟大、无私,何为“壮举”。比如汶川母亲,比如湖北的“暴走妈妈”,比如江苏的“拾荒老娘”每一个这样的平凡母亲,都值得我们献上最高的敬意,不仅是为了她们坚韧过人的壮举,更是为了她

32、们身上所昭示的最真挚纯净的情感、大无畏的勇气。这正是世间逐渐稀缺、渴求的宝贵资源。感动之后,所有人都会有一样的沉重与忧虑:公路上六昼夜千里走单骑,严重疲劳驾驶,是多么不安全的举动。我们甚至不免担心,眼下整个南方正弥漫着少见的大雪,天寒地冻,道路交通将遇更多阻滞。已开启的春运,向西向北的不少地方也是一票难求。那些归家心切的外出务工者们,是不是有人会受了“摩托妈妈”的启发与鼓舞,不惜用徒步或者骑车的方式,“自助”地踏上返乡的路途?听说,从广东到贵州等地的路上,已有这样的农民工摩托车队。我们不禁推想:如果“摩托妈妈”可以轻松买到回乡的车票多好;如果她可以在西部就业而不必背井离乡几千公里、饱受思子之苦多好;如果她可以将年幼的儿子带在身边,在打工地接受照顾和教育多好这一次,也许会有受了感动的企业家帮助“摩托妈妈”留在重庆就业,让她不必再抛家别子。但对更多身为农民工的父母与成千上万的留守儿童来说,要改变这种孤单分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